otsu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tsu法灰度图像二值化原理(2012-10-16 15:22:01)转载▼
标签:otsu 二值化图像分割杂谈分类:学术
Otsu方法是一种全局化的动态二值化方法,又叫大津法,是一种灰度图像二值化的常用算法。

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设使用某一个阈值将灰度图像根据灰度大小,分成目标部分和背景部分两类,在这两类的类内方差最小和类间方差最大的时候,得到的阈值是最优的二值化阈值。

我个人对这个算法实践后的结果是:这个算法在光照均匀的时候,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的到相当不错的效果。

而且其本质是很好理解的。

说通俗一点的比方,用一个分数线将班上所有学生的成绩分为好学生和差学生两类,要使两类学生的区分看起来最明显,很显然要达到的效果是:好学生和差学生之间要区别最大,同时好学生和好学生之间分数不能拉太大,同时差学生和差学生之间也差距不大。

回到图像的问题上来,对一幅N×M个像素的图像来说。

1°.首先计算图像的平均灰度u,计算如下:
对于一张大小M×N的图像,统计得到全部图像中灰度为i对应的像素个数n(i),于是该图像的平均灰度值
u=∑i*n(i)/(M*N);
2°.列出求解最佳阀值t的相关变量
记t为目标与背景的分割阈值,记目标像素(灰度大于t)占图像的比例为w1,记目标像素的平均灰度为u1:
w1= W1/(M*N),其中的W1是灰度值大于t的统计数
u1= ∑i*n(i)/W1, i>t.
同理,得到背景像素占图像的比例w2,背景像素的平均灰度u2。

3°.求解最佳阀值t是类差别最大
遍历2°中的t,使得G=w1*(u1-u)*(u1-u)+w2*(u2-u)*(u2-u)最大.
G最大时,即得到了最佳阈值,与上式子等价的还有:G=(u1-u)*(u1-u)*(u2-u)*(u2-u);最大
两者的等价关系很容易证明。

图像二值化----otsu(最大类间方差法、大津算法)
分类:Computer Vision2011-08-09 09:18 13458人阅读评论(9) 收藏举报算法matlabcommandfunctionimc
/****************************************以下部分内容为转载
**********************************************/
/*****转自:/yibobin/blog/item/252573b76fba72f831add1a9.html******/
最大类间方差法是由日本学者大津于1979年提出的,是一种自适应的阈值确定的方法,又叫大津
法,简称OTSU。

它是按图像的灰度特性,将图像分成背景和目标2部分。

背景和目标之间的类间方差
越大,说明构成图像的2部分的差别越大,当部分目标错分为背景或部分背景错分为目标都会导致2部
分差别变小。

因此,使类间方差最大的分割意味着错分概率最小。

对于图像I(x,y),前景(即目标)和背景的分割阈值记作T,属于前景的像素点数占整幅图像的比例记为ω0,其平均灰度μ0;背景像素点数占整幅图像的比例为ω1,其平均灰度为μ1。

图像的总平均
灰度记为μ,类间方差记为g。

假设图像的背景较暗,并且图像的大小为M×N,
图像中像素的灰度值小于阈值T的像素个数记作N0,像素灰度大于阈值T的像素个数记作N1,则有:
ω0=N0/ M×N (1)
ω1=N1/ M×N (2)
N0+N1=M×N (3)
ω0+ω1=1 (4)
μ=ω0*μ0+ω1*μ1 (5)
g=ω0(μ0-μ)^2+ω1(μ1-μ)^2 (6)
将式(5)代入式(6),得到等价公式: g=ω0ω1(μ0-μ1)^2 (7)
采用遍历的方法得到使类间方差最大的阈值T,即为所求。

Otsu算法步骤如下:
设图象包含L个灰度级(0,1…,L-1),灰度值为i的的象素点数为Ni ,图象总的象素点数为N=N0+N1+...+N(L-1)。

灰度值为i的点的概为:
P(i) = N(i)/N.
门限t将整幅图象分为暗区c1和亮区c2两类,则类间方差σ是t的函数:
σ=a1*a2(u1-u2)^2 (2)
式中,aj 为类cj的面积与图象总面积之比,a1 = sum(P(i)) i->t, a2 = 1-a1; uj为类cj的均值,u1 = sum(i*P(i))/a1 0->t,
u2 = sum(i*P(i))/a2, t+1->L-1
该法选择最佳门限t^ 使类间方差最大,即:令Δu=u1-u2,σb = max{a1(t)*a2(t)Δu^2}
/****************************************以下部分内容为原创;OTSU代码
**********************************************/
首先是自己实现的OTSU,原来不知道MATLAB直接有就自己编了……崩溃啊!
[plain]view plaincopy
1.%%%%%%%%%%%%%%%%%%%%%%%%%%%%%%%%%%%%%%%%
2.%OTSU 最大类间方差法图像分类
3.%该方法将图像分为前景和背景两部分,背景和目标之间的类间方差越大,说明构成图像的2部分
的差别越大,
4.%当部分目标错分为背景或部分背景错分为目标都会导致2部分差别变小。

因此,使类间方差最大
的分割意味着错分概率最小。

5.%Command 中调用方式: OTSU('D:\Images\pic_loc\1870405130305041503.jpg')
6.%%%%%%%%%%%%%%%%%%%%%%%%%%%%%%%%%%%%%%%%
7.function th=thresh_md(a);
8. x=imread(a);
9. a=rgb2gray(x);
10. subplot(211);
11. imshow(a,[]);
12. %[count x]=imhist(a);
13. [m,n]=size(a);
14. N=m*n;
15. L=256;
16.
17.for i=1:L
18. count(i)=length(find(a==(i-1)));
19. f(i)=count(i)/(N);
20.end
21.
22.for i=1:L
23. if count(i)~=0
24. st=i-1;
25. break;
26. end
27.end
28.for i=L:-1:1
29. if count(i)~=0
30. nd=i-1;
31. break;
32. end
33.end
34.%f=count(st+1:nd+1); %f是每个灰度出现的概率
35.p=st; q=nd-st;
36.u=0;
37.for i=1:q
38. u=u+f(i)*(p+i-1); %u是像素的平均值
39. ua(i)=u; %ua(i)是前i个像素的平均灰度值
40.end;
41.
42.for i=1:q
43. w(i)=sum(f(1:i)); %w(i)是前i个像素的累加概率
44.end;
45.
46.w=w+0.0001;
47.
48.d=(u*w-ua).^2./(w.*(1-w));
49.[y,tp]=max(d); %可以取出数组的最大值及取最大值的点
50.th=tp+p;
51.
52.for i=1:m
53. for j=1:n
54. if a(i,j)>th
55. a(i,j)=0;
56. else
57. a(i,j)=255;
58. end
59. end
60.end
61.subplot(212);
62.imshow(a,[]);
下面直接调用MATLAB的函数:
[plain]view plaincopy
1.I=imread('D:\Images\pic_loc\1870405130305041503.jpg');
2.a=rgb2gray(I);
3.level = graythresh(a);
4.a=im2bw(a,level);
5.imshow(a,[]);
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