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考新题型

湖南高考新题型
湖南高考新题型

湖南高考题型解密-----------Part two ,Section C

Teaching aims: To help students master some ways of solving the ClozeⅡ

Teaching process:

Task Ⅰ: Read and answer

1. What kind of article is it?

2. What’s the topic sentence?

3. How many words are there in this passage?

【样题分析】(2014年湖南高考真题)

We can choose our friends, but usually we cannot choose our neighbors. However, to get a happy home life, we have to get along with 48 as well as possible.

An important quality in a neighbor is consideration for 49 . People should not do things 50 will disturb their neighbors unnecessarily. For example, television sets need not be played at full volume (音量)51 loud pop music should not be played very late at night. By avoiding things likely to upset your neighbors, you can enjoy 52 friendly relationship with them.

An equally important quality is tolerance. Neighbors should do all they can to avoid disturbing other people,53 there are times when some level of disturbance is unavoidable. 54 neighbors want to get along well with each other, they have to show their tolerance. In this way, everyone will live 55 peace. 【命题特点】

1. 选材为150词左右的说明文.记叙文. 或议论文;

2. 强调对篇章结构的理解,信息点都来自篇章;

3. 兼顾考查虚词和实词,答案不唯一。

考点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sk Ⅱ: Finish the model .

48.__________ 49.___________ 50.___________ 51. ____________

52.__________ 53.___________ 54.___________ 55. ____________

Task Ⅲ: Use the ways mentioned above to finish the following exercises.

1.This is a wonderful place, I will come back and visit ______ often.

2. People often forget all the details that _____ hear in a telephone call.(2010湖南)

策略一:

3.Keeping in touch with our friend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friendship.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_____ have to write or call our friends every day. (2012湖南).

4.Sport builds team spirit, which is good for the whole society. It helps people work closely and smoothly and think about _____, not just themselves.(2011福建)

策略二:

5. Maybe you have a habit ______ is driving your family crazy. (2014全国新课标I)

6. ______ motivate(激励) someone who is lazy, what you need to do is help them find purpose

and enough reasons to work towards a certain goal.(2014湖南雅礼中学月考)

策略三:

7. But many students don’t use the Internet ______ a good way.

8. So old is the saying _____ tracing it back to its origination is nearly impossible.(2014湖南重

点中学联考)

策略四:

9.The One World Futbol needs no pump _____ won’t wear out. (2013湖南).

10.Why is setting goals so important? _______ goals can help you do, be, and experience

everything you want in life.

策略五:

Task Ⅳ:Use the above ways to finish the following passage.

Complete the following passages by using ONE word that best fits the context.

In big cities, the traffic is crowded and people have to waste more time on their way home or work and even might be involved 1._____ an accident. 2._____ you want to cross a street, you must be very careful and calm, 3._____ you will be in danger. The reason 4.______ the traffic is crowded is that the population increases too quickly. On the other hand, the road construction of cities increases too slowly 5._____ the transportation is poor. Also the limitation of land is a disadvantag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People need enough land 6. ______live and work, and they also need enough land to grow food. 7._____ is a dilemma we face.

In a word, if we want to have orderly traffic and 8._____ comfortable life, we must control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and solve traffic problems.(原创)

1.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

5.__________

6.___________

7.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

TaskⅤ: Homework

Complete the following passages by using ONE word that best fits the context.

You can’t understand the pain of overweight people 1.______ you have been one.I used to be an overweight boy, weighing 95kg in junior high.I was often laughed at by others, 2._____cast a big shadow on my heart- I was afraid of wearing T-shirts and shorts.Even in the hottest summer, I 3._____went swimming with-my friends because I was ashamed of my fat figure.I became less and less confident, afraid of talking in public and always hiding 4.______

I told myself many times that I must lose weight but I didn't have 5.______ courage to take action.

6.______, as I suffered from obesity more and more, I finally decided to go on a diet and do a lot of exercise.The miracle came two months

7.____ ----I had reduced my weight to 70kg! When my friends saw me, they didn't even recognize me---a handsome boy

8._____ a strong figure! I'm thankful for this experience, from which I really learned a truth: nothing can stop me if I really want to achieve my dream.(2014湖南师大附中月考)

1.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

5.__________

6.___________

7.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

2021新高考全国八省联考湖南化学试题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 湖南省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 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Ag 108 Sb 122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环境和能源密切相关,下列过程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垃圾焚烧发电,废物利用 B .风力发电,发展新能源 C .环境消毒杀菌,阻断病毒传播 D .稻草发酵肥田,发展绿色农业 2.工业制乙醇的反应为22232CH CH H O CH CH OH ? =+???→催化剂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 A .乙烯的电子式: C C H H H:::H B .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C .水的结构式: D .中子数为8的氧的核素:16 8O 3.椒素是辣椒的辣味来源,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有关辣椒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中含有18个碳原子 B .分子中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3种 C .能使溴水褪色 D .分子中含有3种官能团

4.已知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422.4L CH 含有电子数为A 10N B .36g CH COOH 分子中含有共价键数为A 0.8N C .231 1L 0.1mol L Na CO -?溶液中含23CO - 数为A 0.1N D .密闭容器中22mol SO 与21mol O 反应,生成3SO 的分子数为A 2N 5.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溶液的配制 B .氯气的净化 C .氨气的收集 D .沉淀的过滤 6.X 、Y 、Z 、R 、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Z 、W 为同族元素,R 的原子半径是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其中,X 、Y 、Z 、W 形成的化合物可表示为[][]44YX XWZ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W Z Y >> B .简单氢化物的沸点:W Z > C .Z 与X 、Y 、R 、W 均可形成多种化合物 D .Z 、R 、W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 7.据文献报道,某反应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环县一中新课标新课堂新高考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方案

环县一中 2018 年“新课标 ?新课堂 ?新高考”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工作方案 2018 年 1 月 16 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 准( 2017 年版)》。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原有高中课程标准进行了重 要修订。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线,新课程标准在育人目标、学科本质与育人价值、 课程结构、内容组织、学业质量标准、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考试评价等一系列 环节兼有历史性突破与实质性改进。 新课程标准理念和设计上的前瞻性和先进性,同时也对后续教学实施和考试 评价等方面的贯彻实施提出了崭新要求和重要挑战。为使教学校长、教研人员、一 线教师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依据和目的,及时 了解新时期课程改革的精神,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准确把握学科课程标准理念、结构、内容与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更好地把新课程标准落实在课堂、落实在教 师和学生的行为上,特制订本方案。 一、研修主题 新课标、新课堂、新高考——核心素养与高中新课标深度研读应用 二、研修对象 网络研修:管理人员和各学科教师127 人。 三、研修目标 1.学科核心素养深理解 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理解为什么要提出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了解 本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思路或依据,理解每个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和表现特征、本学科几个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明确本次提出的“核心素养”与“综合素 质”、三维目标是什么关系, 2017 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学科 核心素养是什么关系。 2.课程标准修订全把握 通过专题讲解,了解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依据和目的;知道 2017 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实验版课程方案相比,主要有哪些变化;明 确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比,现在的课程结构主要有哪些变化;准确把握素养导向

新课改下新高考二轮复习的一点思考

新课改下新高考二轮复习的一点思考 伊宁市第四中学邢小兵转瞬之间又迎来了新的一轮高考,而这次的高考非比寻常。因为这是新疆第 一年的课改高考。对我们每一位高三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认为新疆课改下 的新高考复习(尤其是二轮复习)当以新课改三大课程理念、四大课程结构特点 作为理论指导,以教材和宁夏四年高考为依据,以本校学生学情为中心切实做好 各项复习计划与实施方案。 一、高考命题的理论指导 新课改三大课程理念,一个是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 强调整合性,要建立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三是完善评价 机制,特别是要求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评价机制。新课改的课程结构有四个 特点:一是模块制;二是选修制,三是学分制,四是学段制。这和以往的课程结 构肯定有出入,在这四大特点和三大理念的指导下,新课改的高考特点也就显而 易见。 因此:新课改高考的试题特点就是试题的难度在降低、试题的灵活性在增加、 新题也在增加,我们也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放活、限难、求新”。在 这种特点下,我们原来以往惯用的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就要失效了,所以同学们 在应对新课改下的高考,切勿大量做题,要有选择性的做题,做那些符合新课改 理念的试题。再有,死记硬背的东西也未必在考场上能发挥作用,要学会迁移, 学会综合,学会探究和学会创新。 二、高考命题最根本的依据是教材. 在高三复习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扔掉课本,重视资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考试说明》,而《考试说明》的依据是《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因此高考命题最根本的依据是教材。每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将近30%~45%的题目出自课本中的典型例题、练习题、习题或复习参考题。例如:1.2010年课标高考试题4(依据教材:必修4.习题1.5B组3题,1.6例2.)2.2010年课标高考试题9(依据教材:必修4. 3.2例1.练习1题)3.2010年课标高考试题13(依据教材:必修3. 3.3.2例4. 复习参考题B 组4题.选修2-2.习题1.5A组5题.)4.2011年乌鲁木齐市一次诊断试题21(依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 孔令周(浙江省瑞安市第十中学温州 325200) 【摘要】在新高考方案实施的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外部与内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化学教学走向何方”,成为一大重要的命题。只有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才能适应当今教学。本文就此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具体对策作了研究并对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字】新高考化学教学对策与思考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从2014级高一学生开始,浙江省已经成为新高考方案的试点省份。新高考采取高考与高中学考相结合的办法,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有效分散和缓解学生的考试压力。坚持自主选择,促进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坚持统筹兼顾,促进高中改进教学和高校科学选拔学生。坚持科学规范,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在这个改革形势的背景下,研究化学学科的变化特点以及应对方法,对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尤 显重要。 1 变化特点 与此相适应的是,化学学科出现了以下几点变化: 1.1考试的形式。化学学科不再以高考理科综合组成部分的形式出现,而是作为学考选考中“7选3”科目之一,选考的学生在学考“必考题”基础上增加“加试题”,一年安排两次,分别在4月和10月与高中学考同期进行,考试时间在高中学考基础上加长30分钟,为90分钟;成绩按等级赋分,以当次高中学考合格成绩为赋分前提,高中学考不合格不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计入个人高考总分。 1.2教材的改革。苏教版化学教材在内容要求上也相应地由过去7个模块减为5

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为3个,分别为《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为2个,分别为《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学考考查的内容仅限于必修模块中的“基本要求”部分与一个基本操作的综合实验,满分70分,选考学生加试题部分包括必修模块的“发展要求”部分与选修模块,并适当考虑其它化学学科类选修课程的内容,满分30分。 1.3学生的选择。根据改革精神,学生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从选择的结果来看,自然划分为学考生(即非选考生)与选考生两类,由于是“7选3”,相信其中学考生会占大多数。这两部分学生在教学要求与教学进度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教学上必须统筹安排,区别对待。 2 教学对策 在这次力度空前的新课改中,没有先前的经验可以借鉴,很多学校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联系教学实践,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展开: 2.1以学习目标为领,安排教学 2.1.1学生学习目标定位 按照新课改要求,不同类别的学生,其教学要求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不同学校在安排教学时,及早根据学生的选择对学生进行分流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教学才不会被动,对学生的发展也有好处。但这里有一个矛盾,凭高一学生的年龄与阅历要做出关系人生发展方向的重大选择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需要教师与家长的配合引导。在引导时,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方法:①开出学生生涯规划类的选修课程,帮助学生选择②利用导师制或通过讲座形式,教师有意识引导、与学生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③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宣传与培训,请家长协助学生等。这些必要的工作之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其自身实际发展情况,才能做出学习目标的准确定位,自然分流

新课标版数学必修二(新高考 新课程)综合卷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模块综合测试卷(二)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1.直线3x+3y-1=0的倾斜角为() A.60°B.30° C.120°D.150° 答案 C 2.设E,F,G分别为四面体ABCD的棱BC,CD,DA的中点,则此四面体中与过E,F,G的截面平行的棱有() A.0条B.1条 C.2条D.3条 答案 C 3.直线3x+4y-13=0与圆(x-2)2+(y-3)2=1的位置关系是() A.相离B.相交 C.相切D.无法判定 答案 C 4.已知A(0,8),B(-4,0),C(m,-4)三点共线,则实数m的值是() A.-6 B.-2 C.2 D.6 答案 A 5.已知m,n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α⊥γ,β⊥γ,则α∥βB.若m⊥α,n⊥α,则m∥n C.若m∥α,n∥α,则m∥n D.若m∥α,m∥β,则α∥β 答案 B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两平面平行,夹在两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②两平面平行,夹在两平面间的相等的线段平行; ③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截得的线段对应成比例; ④如果夹在两平面间的三条平行线段相等,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A.1个B.2个 C.3个D.4个 答案 B

7.若a>0,b<0,c<0,则直线ax +by +c =0必不通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答案 B 8.直线l 1过A(3,0),直线l 2过B(0,4),且l 1∥l 2,用d 表示l 1与l 2间的距离,则( ) A .d ≥5 B .3≤d ≤5 C .0≤d ≤5 D .0

2021年湖南省新高考“八省联考”高考化学适应性试卷

2021年湖南省新高考8省联考化学适应性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化学与生活、环境和能源密切相关,下列过程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垃圾焚烧发电,废物利用 B.风力发电,发展新能源 C.环境消毒杀菌,阻断病毒传播 D.稻草发酵肥田,发展绿色农业 2.(3分)工业制乙醇的反应为CH2=CH2+H2O CH3CH2OH,下列有关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乙烯的电子式: B.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C.水的结构式: D.中子数为8的氧的核素:O 3.(3分)辣椒素是辣椒的辣味来源,其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有关辣椒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中含有18个碳原子 B.分子中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3种 C.能使溴水褪色 D.分子中含有3种官能团 4.(3分)已知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22.4L CH4含有电子数为10N A

B.6g CH3COOH分子中含有共价键数为0.8N A C.1L 0.1mol?L﹣1Na2CO3溶液中含CO32﹣数为0.1N A D.密闭容器中2mol SO2与1mol O2反应,生成SO3的分子数为2N A 5.(3分)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溶液的配制 B.氯气的净化 C.氨气的收集 D.沉淀的过滤 6.(3分)X、Y、Z、R、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Z、W为同族元素,R的原子半径是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其中,X、Y、Z、W形成的化合物可表示为[YX4]+[XWZ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W>Z C.Z与X、Y、R、W均可形成多种化合物 D.Z、R、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 7.(3分)据文献报道,某反应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应对策略分析

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杭州师范大学一周的学习,我体会最深的是“新”字。浙江新高考试点改革是中国统一高考建制以来幅度最大、力度最大、影响也最为深刻的一次改革,堪称统一高考制度的一场“革命”。作为试点地区之一的浙江省,其新高考招生制度具有多重突破性价值,诸如增加学生选择权、终结文理形式分科、增加高校招生自主权、激活高校专业与学科调整等等。 浙、沪新高考试点改革是新中国统一高考建制以来幅度最大、力度最大、影响也最为深刻的一次改革,堪称统一高考制度的一场“革命”。作为试点地区之一的浙江省,其新高考招生制度具有多重突破性价值,诸如增加学生选择权、终结文理形式分科、增加高校招生自主权、激活高校专业与学科调整等等。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新制度的利弊效应也逐渐得以显现,并且越来越清晰。 改革前采取文理分科,考试科目共四科,包含语文、数学、外语、理综(物理、化学、生物)或文综(历史、地理、政治)。改革后采取“3+3”的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剩下的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六科限选三科进行考试,成绩计入高考;并取消文理科考试区别。 改革前九科集中在毕业当年六月份一次性考试,考试作为高招毕业和少数高考专业录取的参考;改革后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合格性考试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组织一次(含补考),

为高中毕业的依据;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为高考结束之后,选三科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 改革前现行高考,英语参加统考,只考一次且成绩计入总成绩。且由于以6门总分录取,理工类考语数外和理综,文史类考语数外和文综,总分750,语数外总分150,文综和理综300。所以即使你某一门科目跛腿,基本影响还不大,因为可以通过文综或者理综来弥补。改革后高考增加英文听力考试内容,高中阶段会组织考试两次外语,取成绩最高分计入高考总成绩. 改革前大家根据文理科的选择,都在一个班级上课,有固定的教室、教师、同学。改后由于3+3带来学生学科选择的变动,大部分学生选考的科目组合不同,所以学校不再也无法安排在统一的班级上课,理论上改为走班制,就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选考的科目选择自己的课表,然后每天按照自己的课表找对应的老师去上课。理论上不存在同班同学和班主任。原先的跟班制改为走班制,要求学校具有更高的管理能力和师资能力。但是现在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情况看,估计很难实现真正的走班制,最多做到半走班制。 改革前记录学生高三学习成绩基本情况,除了自主招生学校审核参考外,无其他用处;改革后根据学生三年在校表现记录成案,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不仅是自主招生要参考《素质评价表》,高考录取也会参考。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新课标权威解读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新课标权威解读日前,教育部公布普通高中新课标,新得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主要有哪些变化?与新高考如何衔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权威解读! “新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不就是推倒重来,而就是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修订后得课程方案力求反映先进得教育思想与理念,高度关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得发展。”1月16日,在教育部举行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发布会上,谈及为什么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这样表示。 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一直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2003年印发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高中课程改革实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就是面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生得巨大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得更高要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与亟待改进之处,需要进行修订完善。修订后得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各学科课程标准,又有哪些新得变化,与新高考如何衔接,就是一线教师最为关注得问题。 1、高中不就是“高考加工厂”,为学生提供课程选择权 “与2003年颁布实施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相比,修订后得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得定位,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得制度建设。”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介绍说。 为什么会涉及普通高中教育定位问题,王湛回忆起2012年媒体上关于普通高中定位得大讨论。“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高中就就是大学升学得预备教育,这种瞧法对不对?这次修订方案之前,我们组织专家广泛听取各方面得意见,综合比较研究确定普通高中教育得定位就是什么。”王湛说。 普通高中就是否就就是“高考加工厂”?新修订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就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得基础教育,不只就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与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得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培养目标就是进一步提升学生得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与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与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与沟通合作能力。 与此相对应得就是,考虑到高中学生多样化得学习需求及升学考试要求,新修订得

新课标版数学必修二(新高考 新课程)(课件)作业19

课时作业(十九) 1.两条不重合直线,其平行的条件是( ) A .斜率相等 B .斜率乘积等于-1 C .倾斜角相等 D .倾斜角的绝对值等于90° 答案 C 解析 当直线垂直于x 轴时,倾斜角为90°,斜率不存在,所以只要倾斜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2.已知直线l 1经过两点(-1,-2),(-1,4),直线l 2经过两点(2,1),(x ,6),且l 1∥l 2,则x =( ) A .2 B .-2 C .4 D .1 答案 A 解析 l 1:经过两点(-1,2),(-1,4),倾斜角为90°, 又∵l 1∥l 2,∴l 2倾斜角也为90°,∴x =2. 3.直线l 1,l 2的斜率分别为-1a ,-2 3,若l 1⊥l 2,则实数a 的值是( ) A .-2 3 B .-3 2 C.23 D.32 答案 A 解析 l 1⊥l 2?k 1·k 2=-1,∴(-1a )·(-23)=-1,∴a =-2 3 ,选A. 4.若点P(a ,b)与Q(b -1,a +1)关于直线l 对称,则l 的倾斜角为( ) A .135° B .45° C .30° D .60°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知k PQ =a +1-b b -1-a =-1,k l ·k PQ =-1,∴k l =1,即l 的倾斜角为45°.故选B. 5.(2017·陕西榆林高一测试)直线l 1,l 2的斜率是方程x 2-3x -1=0的两根,则l 1与l 2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重合

C .相交但不垂直 D .垂直 答案 D 解析 由韦达定理知,x 1x 2=-1,∴l 1与l 2垂直. 6.过点E(1,1)和点F(-1,0)的直线与过点M(-k 2,0)和点N(0,k 4)的直线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重合 C .平行或重合 D .相交或重合 答案 C 解析 ∵k EF =1-01-(-1)=1 2,k MN =k 4 -00-(-k 2)=k 4k 2=12,∴选C. 7.已知l 1⊥l 2,直线l 1的倾斜角为45°,则直线l 2的倾斜角为( ) A .45° B .135° C .-45° D .120° 答案 B 8.下列三点能构成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为( ) A .(1,3),(5,7),(10,12) B .(-1,4),(2,1),(-2,5) C .(0,2),(2,5),(3,7) D .(1,-1),(3,3),(5,7) 答案 C 解析 分别计算第一点与第二点连线及第二点与第三点连线的斜率. 9.过点(0,7 3)与点(7,0)的直线l 1,过点(2,1)与点(3,k +1)的直线l 2与两坐标轴围成的四 边形内接于一个圆,则实数k 为( ) A .3 B .-3 C .-6 D .6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知kl 1=0-737-0=-1 3,kl 2=k +1-13-2=k ,l 1⊥l 2,即kl 1·kl 2=-1,解得k =3.故选 A. 10.已知直线l 经过点(3,2)和(m ,n). ①若l 与x 轴平行,则m ,n 的取值情况是________; ②若l 与x 轴垂直,则m ,n 的取值情况是________. 答案 ①m ≠3,n =2; ②m =3,n ≠2.

湖南省湘潭市2021届新高考数学最后模拟卷含解析

湖南省湘潭市2021届新高考数学最后模拟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个封闭的棱长为2的正方体容器,当水平放置时,如图,水面的高度正好为棱长的一半.若将该正方体绕下底面(底面与水平面平行)的某条棱任意旋转,则容器里水面的最大高度为( ) A .1 B .2 C 3 D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可知水面的最大高度为正方体面对角线长的一半,由此得到结论. 【详解】 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为2,又水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一半, 且正方体绕下底面(底面与水平面平行)的某条棱任意旋转, 所以容器里水面的最大高度为面对角线长的一半, 2,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几何特征,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属于基础题. 2.已知复数z 满足:((1)11)i z i +-=-,则z 的共轭复数为( ) A .12i - B .1i + C .1i -+ D .12i + 【答案】B 【解析】 【分析】 转化()(1)11i z i +-=-,为111i z i --= +,利用复数的除法化简,即得解 【详解】 复数z 满足:()(1)11i z i +-=- 所以()211112i i z i i ---===-+ 1z i ?=-

1z i ∴=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复数的除法和复数的基本概念,考查了学生概念理解,数学运算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3.已知3log 5a =,0.50.4b =,2log 5c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 A .c b a >> B .b c a >> C .a b c >> D .c a b >>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与中间值1比较,,a c 可用换底公式化为同底数对数,再比较大小. 【详解】 0.50.41<,3log 51>,又550log 2log 3<<,∴5511log 2log 3 >,即23log 5log 5>, ∴c a b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幂和对数的大小比较,解题时能化为同底的化为同底数幂比较,或化为同底数对数比较,若是不同类型的数,可借助中间值如0,1等比较. 4.如图所示,已知双曲线22 22:1(0,0)x y C a b a b -=>>的右焦点为F ,双曲线C 的右支上一点A ,它关于原点O 的对称点为B ,满足120AFB ∠=?,且||2||BF AF =,则双曲线C 的离心率是( ). A .33 B .72 C 3 D 7 【答案】C 【解析】 【分析】 易得||2AF a =,||4BF a =,又1()2 FO FB FA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平方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设双曲线C 的左焦点为E ,易得AEBF 为平行四边形,

新课标版数学必修二(新高考 新课程)单元卷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第一章测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B.圆锥的过轴的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围成的几何体是圆锥D.圆台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圆面 答案 C 2.如图所示的直观图的原平面图形是() A.任意三角形B.直角梯形C.任意四边形D.平行四边形 答案 B 3.一个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l,那么这个正方体的全面积为() A.22l2B.2l2 C.23l2D.32l2 答案 B 解析设正方体棱长为a,则l=3a,∴a= 3 3l. S=6a2=2l2.故选B. 4.下图中的图形经过折叠不能围成棱柱的是() 答案 D 5.水平放置的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表示,如图所示,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若图中“2”在正方体的上面,则这个正方体的下面是() A.1B.6 C.快D.乐 答案 B 解析如图所示,将题图折成正方体,可得2的下面是6.

6.一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为2,四个顶点在同一球面上,则此球的体积为( ) A.π2 B .π C.3 2 π D.3π 答案 C 解析 方法一:如图①,AD = 62,AO =23AD =6 3 ,SO =SA 2-AO 2=2 3 3. ∴R 2=(23 3-R)2+(63)2,∴R =32.球的体积为43πR 3=43π×(32)3=3 2 π. 方法二:构造棱长为1的正方体如图②,则C 1A 1BD 为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正方体的外接球也为正四面体的外接球.此时球的直径为3,因此球的体积为 3 2 π. 7.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90°,它的表面积为a ,则它的底面积为( ) A.a 5 B.a 3 C.a 2 D.a 4 答案 A 解析 设圆锥的母线长为l ,底面圆半径为r ,则2πr =l·π 2,故l =4r ,由题意知πrl +πr 2=a , 所以πr 2=a 5 . 8.如果有底的圆柱底面直径和高都等于球的直径,则圆柱与球的表面积之比为( ) A .3∶2 B .3∶1 C .2∶1 D .1∶1 答案 A 解析 设球的半径为r ,则S 柱∶S 球=[2πr 2+2πr ·(2r)]∶4πr 2=3∶2.故选A.

新高考、新课改、新机遇、新挑战 —参加新高考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有感

新高考、新课改、新机遇、新挑战—参加新高考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有 感 为期四天的外出学习,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新高考改革后高中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高考考试和招生改革就是指挥棒,对高中的教育教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浙江和上海几所学校的考察和学习,让我对这一轮的高考改革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高考改革实行的是3+3模式,语数外必考,其中英语实行一年两考,其他六科中任选三课,结合我省的情况这样的组合就有二十多种,这些对高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中在此就要通篇考虑,全局筹划,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做好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学生现在的选课决定了今后上大学的专业录取和今后的人生选择,所以高中阶段的选课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科学选课。 2、做好走班制教学工作,组合越多,意味着学校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越大,怎样科学分班,怎样解决走班制下的学生管理,怎样解决走班制下的科学评价等问题都成为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绕不过去的难题。 3、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高考录取“两依据一参考”原则改变了以往录取中的只看分数,分数成为了依据之一,素质评价将成为重要的参考。怎样科学公平公正的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也是学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现行的评价制度弄虚作假、应付了事肯定不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所以学校需要认真研究高考改革,结合学校实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制定自己的综合素质评价规则。 4、我校学生生源基础差,根据高考改革录取方向,我校学生参加高考的人数将大大降低,而以参加高职高专录取为主,这样我校在新高考后学校教学工作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处理好学术性高考和技术性高考的区分管理,怎样合理指导学生选择,怎样合理安排教育教学资源等问题也更为突出。

新高考改革的挑战与学校应对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b9633544.html, 新高考改革的挑战与学校应对策略 作者:徐伟中袁春生 来源:《安徽教育科研》2019年第20期 摘要:新高考即将在安徽落地,新高考改了什么?价值取向是什么?冲击波在哪里?学校如何应对?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分析闵行两校的实操经验,取长补短,勾勒出我们的路线图,进而形成实施方案。 关键词:新高考 ;价值取向 ;应对策略 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正在倒逼高中教育改革。由此,学校会承受巨大的压力,但我们不能等待,只能提前谋划,稳妥实施。 一、新高考带给了我们什么——对新高考的深入认知 新高考到底“改了”什么?一是改考试。一改一考定终身制。从先行省方案看,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涵盖高中学生所学科目,成绩呈现方式只有合格、不合格两种,考试成绩合格是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等级性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从等级考选择来看,上海、山东等5省市是“6选3”,浙江是“7选3”,江苏、广东等8省市是“2选1+4选2”。与之配套的还有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二是改录取。在招生录取机制上进行改革,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逐渐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增加高校和学生双向选择机会。三是改模式。准确地说是改变“育人模式”,从重“育分”到重“育人”。 新高考“价值取向”是什么?笔者以为有三个方向。一是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新形势下,“让教育适合学生”而非“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二是核心素养培育成为教育教学的中心。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核心素养”培育放在首要位置。三是让学生有“选择”。把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个人性格禀赋、兴趣特长等基础上,做出选择。 新高考的“冲击波”在哪里?从目前来看,新高考至少有两大冲击源。一是“走班”。多年来,学校教学与管理的模式是以行政班为单位,以班主任为核心,如今这将受到强烈冲击,同时使原来建立在行政班基础上的人际关系发生巨大的变化。二是“选课”。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类似于“计划经济”,统一时间、统一课程、统一进度、统一课表等,都是学校统一安排的。在走班和选课的冲击下,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德育工作、教学管理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

新课标版数学必修二(新高考 新课程)(课件)作业11

课时作业(十一) 1.如果直线a∥平面α,b?α,那么a与b的关系是() A.相交B.不相交 C.平行D.异面 答案 B 解析a与b平行或异面,但不能相交. 2.若直线a不平行于平面α,则下列结论中成立的是() A.α内的所有直线都与直线a异面B.α内不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 C.α内的直线都与a相交D.直线a与平面α有公共点 答案 D 3.过平面α外的直线l,作一组平面与α相交,如果所得的交线为a,b,c,…,那么这些交线的位置关系为() A.都平行B.都相交且一定交于同一点 C.都相交但不一定交于同一点D.都平行或交于同一点 答案 D 解析若l∥平面α,则交线都平行; 若l∩平面α=A,则交线都交于同一点A. 4.如图,四棱锥S-ABCD的所有的棱长都等于2,E是SA的中点,过C, D,E三点的平面与SB交于点F,则四边形DEFC的周长为() A.2+ 3 B.3+ 3 C.3+2 3 D.2+2 3 答案 C 解析因为CD∥AB,AB?平面SAB,CD?平面SAB,所以CD∥平面SAB. 又CD?平面CDEF,平面SAB∩平面CDEF=EF, 所以CD∥EF,所以四边形CDEF为等腰梯形, 且CD=2,EF=1,DE=CF=3, 所以四边形CDEF的周长为3+23,选C. 5.下面四个命题中:①平面外的直线就是平面的平行线;②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③过平面外一点可作无数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④△ABC中,AB∥平面α,延长CA,CB,分别交α于E,F,则AB∥EF.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 ③④ 6.四边形ABCD 是矩形,P ?平面ABCD ,过BC 作平面BCEF 交AP 于E ,交DP 于F ,则四边形BCEF 的形状为________. 答案 梯形 解析 ∵四边形ABCD 是矩形,∴BC ∥AD. ∵AD ?平面APD ,BC ?平面APD ,∴BC ∥平面APD. 又∵平面BCFE ∩平面APD =EF ,∴BC ∥EF.∴AD ∥EF. 又∵E ,F 是△APD 边上的点,∴EF ≠AD.∴EF ≠BC. ∴四边形BCEF 是梯形. 7.过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三个顶点A 1,C 1,B 的平面与底面ACD 所在平面的交线为l ,则l 与A 1C 1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 答案 平行 8.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 中,P ,Q ,R 分别是AB ,AD ,CD 的中点,平面PQR 交BC 于点S.求证:四边形PQRS 为平行四边形. 证明 如图,∵P ,Q 分别为AB ,AD 中点,∴PQ 綊1 2BD. 又∵BD ?面BDC ,PQ ?面BDC , ∴PQ ∥面BDC. 又∵四边形PQRS ∩面BDC =SR , ∴PQ ∥SR ,同理PS ∥QR , ∴四边形PQRS 为平行四边形. 9.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为棱DD 1的中点,求证:B 1D ∥平面A 1C 1E. 证明 连接B 1D 1交A 1C 1于M ,

新课程新高考新策略

新课程、新高考、新策略 ——2011年高考研讨会讲座 合肥八中--王志国 2011年高考英语学科备考建议: (一)对2011年的高考总体预测:今年的考试说明除了增加10个左右的新词,从内容到题例和去年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根据2011年的考试说明和2010年的高考试题,今年的高考试题可能有两个地方的变化,但总体上今年的高考试题还是一个“稳”字。 变化一是在单选题上增加词汇的考题,2009年词汇题是三题,2010年是5题,而今年还会增加,而且题目趋向灵活,即不是纯知识题。发达地区词汇试题通常是9题左右。 变化二是阅读理解试题上篇幅可能稍增长,而且题目不在A,B,C,D选项上玩字迷游戏,而是加强捕捉信 I),每个模块 年高考统 10%,所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理论上。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考这种考试形式是最合理也是最公平的)。高考应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策二:为了着重培养学生以上三种能力,我们把高中阶段所学的八个模块所涉及到得体裁(文体)和题材(话题)进行归纳,并与近三年一些主要省份高考所考阅读文中所出现的文章进行对比,以便我们在平时阅读教学以及在后期阅读训练当中应多注意哪些教学策略。 研究三:内容标准及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和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考试大纲》,参照省教育厅颁发的《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并结合我省中学英语教学实际,确定本学科考试内容。 内容标准 一)、语言知识 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基于我省中学英语教学及考生的实际情况,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精选了3000个左右的单词,作为高考词汇范围,而今年将从新课标中选3010左右单词,作为高考词汇范围,不把任何一中教材作为高考出题的蓝本(所以老师平时上课就要用教材而不应该教教材)。另外,出于命题的需要,增加了个别单词,以“﹡”表明,仅要求学生理解其词意。 二)、语言运用 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指获取、理解信息的能力(听、读)和按情景或要求表达思想、传达信息的能力(说、写)。 对策一: 1,听力 考查的内容: 该部分考查考生对口头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从口头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 1. 理解主旨和要义 2. 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 3. 听所听内容作出判断 4. 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试题类型: (一)简短对话通过听一个轮回的对话,考查考生对口头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从口头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听力材料具有明显的口语特征,听起来自然真实;题材分布广泛,涉及英语国家日常生活方方面面。 (二)对话或独白 要求考生能够听懂日常生活中简短而地道的多个轮回的对话或独白; 能从简单的文段中区分事实与观点;能听懂各种故事中人物和行为的发展和结果;能听懂他人委婉的建议、忠告和推荐;能听懂交谈中他人的观点、态度和爱好;也能对回话的背景以及说话者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推断。 高一,高二重输入,高三重输出 高一时泛听与精听结合,高三时以一本有20套听力书为主。高一和高二时,什么都可听,如书本听力材料,歌曲,电影等,还可以把新概念教材作为听说读写教材一边听一边写,写完订正(精听)。高三时,以一本资料为主,听完这本资料后不要急着换换资料,可以反复多听几遍,直到听出语音规律为止。 对策二: 2,单选: 分析研究:着重考察考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要求考生根据题干所给的语境条件进行分析、对比、灵活地运用各项英语基础知识。考查的主要语言知识包括语法、词汇、习惯用语、交际用语和各种常见表达法(考试说明)。以2009和2010安徽高考卷中题目为例:2009年: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21. We can never expect bluer sky unless we create less polluted world. A. a; a B. a; the C. the; a D. the; the 22. – I wonder how much you charge for your services.

新课标版数学必修二(新高考 新课程)(课件)作业8

课时作业(八) 1.下列四个命题中错误命题的个数是() ①若两条直线都和同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②若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③若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④若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无数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A.4B.3 C.2 D.1 答案 A 2.若直线a不平行于平面α,且a不在α内,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α内的所有直线与a异面B.α内不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 C.α内存在唯一的直线与α平行D.α内的直线与a都相交 答案 B 3.直线与平面平行是指() A.直线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都无公共点 B.直线上两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 C.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D.直线不在平面内 答案 C 4.如果在两个平面内分别有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那么这两平面的位置关系一定是() A.平行B.相交 C.平行或相交D.以上都不对 答案 C 5.若直线l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垂直,则() A.l?αB.l∥α C.l与α相交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 D 6.若直线a∥平面M,直线b⊥a,则b与M的位置关系是() A.b∥M B.b与M相交 C.b?M 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 D

7.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下面四条直线中与平面AB1C平行的直线是() A.DD1B.A1D1 C.C1D1D.A1D 答案 D 8.与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平行的直线和这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是() A.都平行B.都相交 C.在两平面内D.至少和其中一个平行 答案 D 解析若该直线不属于任何一个平面,则与两平面平行;若属于其中一个平面,则必和另一个平面平行. 9.如果空间的三个平面两两相交,那么() A.不可能只有两条交线B.必相交于一点 C.必相交于一条直线D.必相交于一条平行线 答案 A 解析空间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可能相交于一点,也可能相交于一条直线,还可能相交于三条平行线. 10.经过平面外两点与这个平面平行的平面() A.只有一个B.至少有一个 C.可能没有D.有无数个 答案 C 11.若三个平面把空间分成7个部分,则这三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是() A.三个平面共线 B.有两个平面平行且都与第三个平面相交 C.三个平面共线,或两个平面平行且都与第三个平面相交 D.三个平面两两相交且不共线 答案 D 12.在正六棱柱的各个面所在的平面中,有________对互相平行,与一个侧面所在平面相交的有________个. 答案4 6 13.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