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建筑中中国元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中国建筑中中国元素分析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当前,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文化相互交流与碰撞,人们的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筑物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西方建筑在我国大受欢迎。
随着“怀旧”思潮的出现,中国传统建筑也受到了大量的关注与追捧。
针对当前我国现代建筑的现状,我以邓小平故居陈列馆为例,分析了该案例中的中国传统元素,希望能更好地将传统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004年8月13日邓小平故居陈列馆于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开馆。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陈列馆题写了馆名。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位于邓小平故居旁,是国内唯一一家以纪念邓小平为专题的博物馆。
陈列馆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为主题,全景式地展现了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坐落在“邓小平故里”园区内,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的馆名遒劲有力、熠熠生辉。
它距邓小平同志故居约500米,占地约10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由1个序厅,3个展厅,1个电影放映厅及相关附属设施组成,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
陈列馆由上海现代集团邢同
和大师担纲设计,建筑采用钢筋
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800
平方米。
它以精练简朴的建筑语
言,在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中融入
川东民居的建筑风格,交融中国
改革开放历史性变化的深刻内
涵。
陈列馆座西向东,一字排开,
三个青瓦坡形屋面,三叠三起,
一起比一起高,最后耸立起一座丰碑,蕴寓着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人生和丰功伟绩。
陈列馆由序厅、三个陈列展厅、电影放映厅、珍藏陈列厅组成。
陈列布展工作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精神,在中共四川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协助下,在邓小平同志的亲属大力支持下进行的。
陈列馆运用国际博物馆展示的成功理念,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展示手段,主题鲜明,特点突出,内容丰富,馆藏珍贵,设计新颖,庄重大方,是目前国内第一家以纪念邓小平为专题的博物馆。
在对中国传统的继承上,大多数人都能做到“形似”,也就是能抓住中国传统建筑中较为突出的特色,比如窗花、木构架、天花、斗拱... ...而能做到“境俱”的人则不多,真正要通过“境”来传达传统建筑要素,则必须要明白中国古典建筑中,都有哪些“境”比较能代表文化特色,哪些空间的组织手法产生什么样的空间意境和氛围。
最后能做到“形”、“境”、“意”皆俱的建筑则少之又少,这样的建筑是真正的与传统相结合,既富有传统的气息,又能有时代的特征。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邢同和在邓小平故居陈列室的设计上面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川东民居大多为人字双面屋顶,而且广泛采用全楔式木结构建造,并因地制宜、就地取
村、随势而筑,以石下基础,以木制梁、楔、柱、椽,
以竹隔墙夹楼,以砖或土,石砌墙,以草、瓦盖顶,空
间丰富多变,层次错落有致,造型空透轻盈、色彩清明素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宛似天成。
邓小平故居陈列室在设计上面采用了川东民居双面人字屋顶的特点,但设计者加之以变形,对其解构,设计了3个单面坡屋顶,使陈列馆空间层次拉大,又能使之形成一个整体。
另外,在结构上,采用了木构架的形式,尽管承重构件是后期粉刷成木材形式非真实木材,但这一结构思路的确是从川东民居演变而来,富有当地的建筑气息。
此外,设计者还在此处设计一个庭院,此处庭院并非富含江南园林的曲径通幽、景致优美,而只是一个普通乡村后院式的庭院,结合了邓小平同志一生追求平凡生活的特点。
真正做到了对传传统建筑上的“形俱”。
立面图
在建筑形象上、在建筑的线型上匠心独运地采用从四川传统建筑中精炼出来的直线与弧线通过交替、重叠、“三起三落”、“四面八方”的方式组合。
以挺拔示刚,以弧曲显柔
的建筑语言,并以硬质的石材、软性的
木材结合运用的手段,寓意小平的人格
魅力,塑造建筑的个性特征。
同时,设
计者还通过第四层思路来追求时代精
神与地域建筑文化结合的再创造。
为
此,细致解读了当地的民居风格,解析
了小平出生的故居旧房:粉墙、木柱,双坡黑瓦屋面……另外,邢同和在三个坡屋顶下方的空间组织上有了三个不同高低的层次,是空间之间的联系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逻辑,与传统建筑中的空间等级组织较为相似,譬如宫殿建筑中不同高度的台基与屋顶最终造成不同尺度大小的空间,并且在影响人的行为上起到
了主导作用。
因此邓小平故居陈列室在与传统的交接上又有了“境”的传统元素。
邢同和在追求传统的道路上,曾提出一个口号----“文化建筑”,在此处他力求把纪念建筑的高度思想性、艺术性与朴实的传统建筑文化串在一起,从中提炼、凝聚精华,贵在抽象集中。
使邓小平故居陈列室似乎有乡土气息、川东韵味,却因为跨度、高度不同于民居的增大与功能不同演变,引来的新观念、新技术启发的重新创造。
这样,整座建筑似乎显得不那么像川东风格。
设计上采用了民居建筑的全方位分解组合、解构与形象重组。
这样的建筑富有亲和力,又不失鲜明的时代感。
邓小平故居陈列室既体现了川东民居朴素的风格,又映射出了邓小平同志一声三起三落的人生轨迹,更是体现了他从平凡走到崇高,又从崇高回归平凡的人生,这让邓小平故居陈列室又多了一份“意”的层面,自此“形”、“境”、“意”俱全,这就是真正的文化建筑,真正与传统相结合的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建筑造型独特且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体现了非凡的意匠,折射出深邃的民族传统精神,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这些丰富的遗产一直在指导着我们前进,指导着我们的设计,从中我们可以获取我们需要的建筑元素,让我们的建筑富有传统气息又能有鲜明的时代感。
当然并不是说继承传统并且几乎与传统一模一样就是好事,真正的利用传统来为我们服务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炼出一种全新的建筑语言,与现代建筑设计语言相融合,使传统具有时代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