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合成小论文

微波合成小论文
微波合成小论文

微波合成简述

2015级伯苓班李智豪

1.合成仪器的发展

人们对微波加热的应用已经有60年以上的历史了[1],然而将微波用于有机合成则是上世纪70年代末的事[1],并且由于当时微波炉制式的不统一[1],实验的可重复性很差,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得到很大的重视。

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内(包括现在仍存在)化学家们往往使用的是由家用微波炉简单改造来的反应器,这样的反应器存在一个缺陷,它们产生的场是不均匀的[3],而且也不够安全,不适合有机合成。

图家用微波炉产生的不均匀的场

第一台专门为有机合成设计的微波炉诞生于2000年,他能够产生均匀的场,并且支持回流反应容器,安全性也较好。从此之后,越来越多合成化学家开始使用专业微波合成器,并且发现微波反应能够大大缩短。

后来又有许多有机化学家发现, 只有在反应物料小的情况下, 微波显著促进有机化学反应; 而反应物料大, 则效果明显降低[2]。基于这种原因, 人们又设计出连续微波反应器,如CSIRO 反应器[4], 其设计原理如图 1 所示, 反应物经压力泵导入反应管5, 达到所需要反应时间后流出微波腔4, 经热交换器7 降温后流入产物贮存槽10。

微波反应由于其定量性以及大大加快了反应速度的特性,使得高通量的机器辅助优化反应成为可能。一种微波反应工作站如下

图BiotageEmrys个人微波化学合成工作站

指定好各种参数后,它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样品的反应,形成一个反应数据库,供化学家或相关软件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反应的优化。[3]

2.微波加热原理

与传统的油浴加热相比,油浴加热往往只能对表面直接加热,导致内部与外部温度不均。而微波则可以使整个体系得到均匀加热,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一些副反应。在加压条件下,还能够快速升温使液体温度超过常压沸点。并且它能对温度进行精确的控制,以及高效地猝灭反应[3]。

现在讨论微波加热的机理。对于所有的电磁波,都可以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电场部分,另一部分是磁场部分。其中电场部分在微波加热中起主要作用。具体有通过如下两种机理[1]来实现

一、偶极极化机理

下图是水与二氧六环微波加热的对比图,下面的曲线为二氧六环。

可以看到,水的加热效果明显大大好于二氧六环。这是由于被与微波作用产热的分子必须具有偶极矩,因为偶极子对于电场敏感,并且会通过旋转使自己按电场强度方向对齐。

而微波产生的电磁场是在变化的,偶极子的对齐运动又是弛豫的,因此两个周期性过程有相位差,这个相位差会导致偶极子通过与周围分子的碰撞损失能量,转化为热能。

二、诱导机理

将自来水与蒸馏水分别进行微波加热,发现最终自来水的温度更高(如图,下面的曲线为蒸馏水加热曲线)

对于这一现象,可用诱导机理解释。相比蒸馏水,自来水中含有不少离子,这些离子会在电场的诱导下运动,与其他分子碰撞,从而产生热量。(如下图)

3.微波催化反应机理

最后,讨论微波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机理。

由Arrhenius方程可得,影响反应速率的除了温度,便是活化能ΔG以及指前因子A,因此对微波催化机理的讨论除了加热外就是这两点。

一种观点认为微波反应改变了指前因子A。A是一个描述分子运动性质的常数,取决于反应面上分子的振动频率,而微波能够诱导提高这个频率,因此改变了A。[1]

另一种观点认为微波催化了反应的进行, 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也就是说改变了反应动力学。[2]Bose 及其合作者利用微波合成了一系列氮杂环化合物。在其研究中发现, 采用DM F、DCE、二烷、乙醇和酯类等溶剂, 在接近室温或较低温度下, 微波能较传统加热技术更快地完成反应。作者认为微波在这些反应中并不只是具有热效应, 而是有微波特殊效应存在。类似的研究报道还有很多。最近, 日本学者Shibata 及其合作者利用自己设计的反应装置, 对H2O2、NaHCO3的分解以及乙酸甲酯的水解反应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在相同浓度、

温度、压力情况下, 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作者还对脉冲微波加热方式和连续微波加热方式进行对比研究, 发现脉冲较连续微波加热方式能更大地降低反应活化能。

然而, 更多学者以其愈来愈多的实验结果赞同第一种说法。Raner 等对莱酮酸与丙醇酸催化酯化及香芹酮异构为香芹酚进行研究发现, 在误差范围内, 反应速度与加热方式无关。在对萘与马来酸二乙酯的Diels Alder 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 绘制Arrhenius曲线后, 发现油浴加热与微波加热具有相同的动力学曲线。他们认为微波加热是它的介电加热, 辐射并不能使分子激发到更高的旋转或振动能级。物质吸收微波能量使内能增加,但不论何种加热方式, 内能都将在平动、转动、振动能级之间分配, 所以微波辐射与传统加热并无动力学上的不同。

参考文献

1.Microwave assisted organic synthesis-a review PelleLidstrom et al Tetrahedron 57 (2001) 9225-9283

2.《微波促进有机化学反应研究进展》樊兴君等《化学进展》

Sep.1998Vol 10 No.3

3.Micro Synthesis: a new wave of synthetic organic chemistry

Robert England LabPlus international- April/ May 2003

4.Cablewski T , Faux A F, Strauss C R, J. Org. Chem. , 1994, 59, 3408-

3412.

(电子行业企业管理)计算机与电子通信技术类

计算机与电子通信技术类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2002级) 计算机与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电子商务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2002年9月

计算机与电子通信技术类2002级教学计划 (专业代码:计算机与技术专业:080605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080603 通信专业:080604 电子商务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类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技术、通信和信息处理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具备电子商务及现代经济管理学与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分析、设计技术的专业人才。其中各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关的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适应计算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集成、运行管理、营销等多方面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电子、信息、通信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电子技术、通信和信息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通信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3.通信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好、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掌握坚实的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相关专业学科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通信系统及设备的研究、设计、开发、分析、制造、运营及在通信行业、政府机关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及设备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4.电子商务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熟悉现代经济管理学与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分析、设计技术,适应网络经济时代,满足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对电子商务专门人才的需要,能在科研部门、大中型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以及计算机公司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现代企业管理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现代经济商务管理的高级跨学科综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微波加热的技术综述micky

论文题目:微波加热技术综述 姓名:许琦 学号:20087315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班级:0 8 级 指导老师:吴伟老师 日期:2011年6月9日

微波加热技术综述 20087315 08食品科学与工程1班许琦 摘要:本文介绍了微波加热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并指出了微波加热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微波加热;原理;特点;应用 Abstract : The paper introduced basic principles,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f microwave heating.The issues of microwave heating technology that need to be resolved are pointed out. Key words : microwave heating;principles;characteristics; applications 微波技术首先应用于通信、广播、电视技术中。在这些领域里,微波作为一种信息或信息的载体被利用。在微波通信工程的数十年应用中,发现始终伴随有一种会引起微波能损耗、需要设法防止和消除的有害因素——热效应。直到六十年代末,微波能终于被作为一种能源来加以利用,进行加热、干燥、杀虫、灭菌、医疗等。工业项目上首创是在食品工业方面,而家用微波炉的出现更进一步扩大了微波加热技术的应用领域。现在,微波加热作为一项新技术已受到各学科领域的高度重视和应用开发[1]。 微波加热的的基本原理 微波是指波长为0.001~1m频率在300 MHz~300GHz之间的电磁波。当处于微波场中的物质含有微波吸收介质时[1],物质能吸收微波能将其转换成热能,使自身整体同时升温,达到自身加热的目的。这种加热方式称为微波加热。 微波加热是一种全新的热能技术,与传统加热不同,微波加热不需要外部热源,而是向被加热材料内部辐射微波电磁场,推动其偶极子(一端带正电,另一端带负电的分子[2])运动,使之相互碰撞、摩擦而生热[1]。传统加热方式是根据热传导、对流和辐射原理使热量从外部传至物料内部,热量总是由表及里传递进行加热物料,物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温度梯度,故加热的物料不均匀,致使物料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选题列表1

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类: 1、泵体无夹具工艺设计论文 2、连接座课程设计 设计类: 1、斗式提升机的设计 2、建筑卷扬机的设计 3、船用挖掘机起升机构的设计 4、15KN船用柴油机绞车的设计 5、3T悬臂起重机的设计 6、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7、12T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的设计 8、8T桥式起重机主起升机构的设计 9、SGB-620-40T型刮板输送机的设计 10、钢筋弯曲机的设计 11、单轨抓斗起重机设计 12、5T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的设计 13、矿用提升机构的设计 14、胶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15、数控龙门三枪H型钢自动火焰切割机 16、双梁起重机毕业设计

17、螺旋输送机的设计 18、船用锚机的设计(起重) 19、船用柴油机绞车的设计 20、机械手设计 21、电动(液压)锚机的设计(起重) 22、12.5T单卷筒绞缆车设计(起重) 23、柴油机绞车的设计(起重) 24、-WY型滚动轴承压装机设计 25、带式输送机 26、设计-“包装机对切部件”设计 27、数控回转工作台 28、无摩擦球阀设计 29、旋风除尘器设计 30、液压控制阀的理论研究与设计 31、起毛机主传动结构设计 32、球面蜗杆加工专用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 33、发动机余热发电系统设计 34、射流抛光实验装置中抛光槽系统的研制 35、基于MATLAB的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36、减速机设计 39、1.8T慢速卷扬机设计 40、愕式破碎机

PLC设计: 1、自动装卸料气动机械手PLC控制设计 2、自动售货机的PLC系统设计 3、机械手控制PLC设计 4、机舱环境检测系统设计(单片机) 5、乘客电梯的PLC控制 6、电梯的PLC控制 7、卧式双面钻孔机床PLC 8、自动钻床与机械手的配合运用PLC控制设计 9、污水处理系统的PLC设计 10、单片机: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11、基于UC3842开关电源的设计 12、PLC在X53K铣床改造中的应用 工艺夹具类: 1、中间泵壳工艺与两套工装夹具的设计 2、空气管工艺与两套工装夹具的设计 3、排气管工艺与两套工装夹具的设计 4、钻床立柱工艺与两套工装夹具的设计 5、涡轮箱工艺与两套工装夹具的设计 6、摇臂工艺与两套工装夹具的设计 7、前刹车调整臂外壳

微波技术小论文

微波技术小论文 题目名称微波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概述 学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任子辉学号1152351 2014 年 5 月21 日

微波技术小论文 1.引言 微波技术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科学技术之一,从雷达到广播电视、无线电通信再到微波炉,微波技术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进步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微波通常是指频率范围在300MHz-300GHz内的电磁波,其波长约在1米到1毫米之间,可被进一步细分为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其对应频率分别为特高频(UHF,ultra high frequency),超高频(SHF,super high frequency),极高频(EHF,extremely high frequency)。随着现代微波技术的发展,波长在1毫米以下的亚毫米波也被视为微波的范畴,这相当于把微波的频率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更高的频率。因此,有的文献里也把微波的频率范围定义为300MHZ-3000GHZ 本文介绍了微波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微波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2.微波技术发展简史 微波有着不同于其他波段的重要特点,它自被人类发现以来,就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应用。自从19世纪末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发现并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后,对电磁波的研究便迅速展开。对微波直到20世纪初期对微波技术的研究又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早期的设备不能满足实验的需要,主要表现为缺乏大功率的信号发生器和灵敏的信号接收器,因此早期的研究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到了20世纪30 年代,高频率的超外差接受器和半导体混频器的出现为微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使得微波技术的发展取得的一定的进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迫切需要能够对敌机及舰船进行探测定位的高分辨率雷达,大大促进了微波技术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微波技术进一步迅速发展,不仅系统研究了微波技术的传输理论,而且向着多方面的应用发展,并且一直在不断地完善。我国开始研究和利用微波技术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首先是在连续微波磁控管的研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大功率磁控管的研制成功,为微波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先决条件。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生产微波炉,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有家用微波炉、工业微波炉等系列产品,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微波技术的研究向着更高频段──毫米波段和亚毫米波段发展。 3.微波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进入21 世纪,微波技术继续在广播、有线电视、电话和无线通信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其他领域如计算机网络等应用中也崭露头角。在广播电视方面,截至2005 年,我国共有中波、短波、调频广播和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共计6.57

微波原理与技术论文

摘要:微波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经典的电磁场理论,其目标是解决微波应用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微波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知识,微波技术理论的出发点是麦克斯维方程组,通过解决微波在传输、处理过程中的遵循的原理,逐渐使微波技术发展成为一门很完整的学科,并在工程上有日新月异的应用。在加热技术上形成一种全新的观念,在通信方面给信息领域带来一场空前的革命。关键词:微波技术;微波加热;通信;电磁波;天线 Abstract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icrowave technique is the classical electromagnetic theory, the goal is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microwave engineering. Microwave is a knowledge of a clos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heoretical starting point of microwave technology is the Max equations, solved by microwave in transmission, processing process follow the principle,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wave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very complete discipline, and change rapidly used in engineering. The formation of a new idea in the heating technology in communication, to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brought an unprecedented revolution.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微波技术已在许多工业生产领域得到应用。在国内,微波技术已应用于玻璃纤维、化工产品、保温材料、木材等的干燥,食品、医疗的灭菌、干燥和焙烤。并在医疗、环保、农业等领域也有所应用。微波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能耗和环境污染,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益。在国际上,许多工业发达国家都对微波的工业应用非常重视,把微波技术作为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2.微波的特性 一是似光性。微波波长非常小,当微波照射到某些物体上时,将产生显著的反射和折射,就和光线的反、折射一样。同时微波传播的特性也和几何光学相似,能像光线一样地直线传播和容易集中,即具有似光性。这样利用微波就可以获得方向性好、体积小的天线设备,用于接收地面上或宇宙空间中各种物体反射回来的微弱信号,从而确定该物体的方位和距离,这就是雷达导航技术的基础。 二是穿透性。微波照射于介质物体时,能深入该物体内部的特性称为穿透性。例如微波是射频波谱中惟一能穿透电离层的电磁波(光波除外)。因而成为人类外层空间的“宇宙窗口”;微波能穿透生物体,成为医学透热疗法的重要手段;

2010版微波技术与天线教学大纲

《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英文名称:Wicrowave Technology and Antennas 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2 实验:4 上机:0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1.9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微波技术与天线是无线电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信息技术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了解微波技术与天线的基本概念、理论,掌握基本分析方法,同时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传输线理论、规则金属波导理论、微波网络理论、天线的辐射与接受的基本理论。在教学环节中,重点讲授微波与天线的基本理论,同时简要介绍微波技术与天线在主要系统中的应用,力求基本理论讲解与工程实践并重。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技术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高等数学、复变函数、数理方程与特殊函数、电路理论、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根据学习进度完成相应习题,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对典型习题一定要掌握。 微波技术与天线实践性较强,实验要自己动手,进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设计计算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3.每个学生要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必修实验,通过实验环节,学生应掌握典型器件的基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 一、基本规范 (一)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结构规范及装订顺序: 1.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2.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摘要、关键词(中英文) 3.毕业论文(设计)目录 4.毕业论文(设计)正文(理工类): (1)选题背景; (2)方案论证; (3)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 (4)结果分析; (5)结论或总结。 注:文科及其他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参照上述结构制定统一的正文结构规范。 5.致谢 6.附录 7.参考文献 (二)内容要求 1.任务书、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等项内容由指导教师把关。 2.论文文本每页右下角必须有页码,目录中必须标明页码。 3.毕业论文(设计)正文: 正文内容层次结构序数为:一、二、三、……;(一)(二)(三)……;1.2.3.……;(1)(2)(3)……。 (1)选题背景:说明本设计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2)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3)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指作者对自己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

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4)结果分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 (5)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 4.致谢:简述自己完成论文(设计)的体会,并对指导教师以及协助完成论文(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5.附录:包括与论文有关的图表、计算机程序、运行结果,主要设备、仪器仪表的性能指标和测试精度等。 6.参考文献: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出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中应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标明,[]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正文之后则应刊出参考文献,并列出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最主要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名/出版事项顺序排列: 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 书籍——著者,书名、版次(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7.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采用计算机打印成文。 8.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提倡学生使用计算机绘图。 9.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制。 10.译文要求: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内容)有联系,并说明出处。 11.论文字数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字数文科0.8—1.2万(其中外语专业不少于3000个单词),理工科不少于1.5万字(含图表);外文翻译不少于1.5万印刷符号、外文参考资料阅读量不少于10万印刷符号。文科各专业的文献综述必须单独写,其字数应在2千汉字以上,要求与译文相同。 12.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用A4开纸打印,并使用学校统一制作的封面

射频与微波论文-射频与微波应用与发展综述

射频与微波技术应用与发展综述 班级: 姓名: 学号: 序号: 日期:

摘要: 微波技术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科学技术之一,从雷达到广播电视、无线电通信,再 到微波炉,微波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进步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微波技 术的发展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微波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Abstract: Microwave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ology in the nearly century, from radar to broadcast TV, radio communication, microwave oven, microwave technology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society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people's lives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wave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 It also discussed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microwave technology. 关键词:微波技术,微波电效应,污水处理 Keywords: Microwave technology, microwave electric effect, sewage treatment 微波是指波长在1mm~1000mm、频率在300MHz~300GHz范围之间的电磁波,因为 它的波长与长波、中波与短波相比来说,要“微小”得多,所以它也就得名为“微波”了。微波有着不同于其他波段的重要特点,它自被人类发现以来,就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应用。 19世纪末,人们已经知道了超高频的许多特性,赫兹用火花振荡得到了微波信号,并对其 进行了研究。但赫兹本人并没有想到将这种电磁波用于通信,他的实验仅证实了麦克斯韦 的一个预言──电磁波的存在。20世纪初期对微波技术的研究又有了一定的进展,1936年4 月美国科学家SouthWorth用直径为12.5cm青铜管将9cm的电磁波传输了260m远,波导 传输实验的成功激励了当时的研究者,因为它证实了麦克斯韦的另一个预言──电磁波可以 在空心的金属管中传输,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微波技术的应用就成了一个热门的课题。战争的需要,促进了微波技术的发展,而电磁波在波导中传输的成功,又提供了一个有效

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一、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名单 序号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学生指导教师专业(方向)学院 1 大学生方程 式电车总体 布置设计 白阳殷德军车辆工程 机械工 程学院 2 膏体推进剂 管道输运仿 真及试验 叶小 兵 陈雄 武器系统 与工程(火 箭弹) 机械工 程学院 3 非接触气隙 隔离DC/DC变 换器设计 朱幸朱丽 测控技术 与仪器 机械工 程学院 4 变支撑约束 下的大型丝 杠旋铣动态 响应特性分 析 顾旻 杰 王禹林 机械工程 及自动化 (机电工 程) 机械工 程学院 5 大学生方程 式赛车悬架 及转向系统 设计与仿真 谢臻殷德军 机械工程 及自动化 (机械设 计) 机械工 程学院 6 轮毂生产系 统分析与优 陶梦刘庭煜工业工程 机械工 程学院

化——布局分析与优化 设计 7 导游机器人 行走功能控 制系统设计 刘雪 松 韩军 机械工程 及自动化 (机电工 程) 机械工 程学院 8 可编程电子 时间引信炸 点控制电路 原理实验系 统开发 宋琦丁立波 武器系统 与工程(探 测制导与 控制) 机械工 程学院 9 119mm脉冲发 动机组设计 姚学 斌 余陵 武器系统 与工程(火 箭弹) 机械工 程学院 10 适用于电磁 脉冲炮弹的 脉冲调制网 络研究 沈杰潘绪超 武器系统 与工程(弹 药) 机械工 程学院 11 5足仿生机器 人机构设计 卜庆 伟 张龙 机械工程 及自动化 机械工 程学院

与运动学分 析 (机电工程) 12 基于正则表达式的NC 程序编译器设计与开发 顾星炜 袁红兵 机械工程 及自动化 (机电工 程) 机械工程学院 13 基于K 型热电 偶的测温系统设计 韩伟 卜雄洙 测控技术 与仪器 机械工程学院 14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壅塞式燃气流 量调节装置 设计 余业辉 陈雄 飞行器设 计与工程 机械工 程学院 15 银改性MIL-101制备及吸附放射性碘研究 陈羽 杨毅 辐射防护 与环境工 程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16 新型电容除离子(CDI)电极的制备与 王祎 韩卫清 环境工程 环境与生物工 程学院

低噪声功率放大器设计

微波电子线路大作业 ——低噪声功率放大器设计 班级:021013班 学号:02011268 姓名:

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 一、设计要求: 已知GaAs FET 在4 GHz 、50 Ω系统中的S 参数和噪声参量为 S11=0.6∠-60°,S21=1.9∠81°, S12=0.05∠26°,S22=0.5∠-60° Fmin=1.6 dB Γout=0.62∠100°RN=20 Ω 设计一个低噪声放大器,要求噪声系数为2 dB ,并计算相应的最大增益。 若按单向化进行设计,则计算GT 的最大误差。 二、低噪声放大器设计原理及思路 1.1低噪声放大器功能概述 低噪声放大器是射频/微波系统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部件,它紧接接收机天线,放大天线从空中接收到的微弱信号。低噪声放大器在对微弱信号放大的同时还会产生附加于扰信号,因此它的设计目标是低噪声,足够的增益,线性动态范围宽。低噪声放大器影响整机的噪声系数和互调特性,分析如下 (1) 系统接收灵敏度: (2) 多个级连网络的总噪声系数 1.2 放大器工作组态分类 A 类放大器(导通角360度,最大理论效率50%)用于小信号、低噪声,通常是接收机前端放大器或功率放大器的前级放大。 B 类(导通角180度,最大理论效率78.5%)和 C 类(导通角小于180度,最大理论效率大于78.5% )放大器电源效率高,愉出信号谐波成分高,需要有外部混合电路或滤波电路.由B 类和C 类放大器还可派生出 D 类、 E 类、P 类等放大器。 min 114(dBm/Hz)NF 10log BW(MHz)/(dB) S S N =-+++321112121 11n tot A A A A A An F F F F F G G G G G G ---=+ +++L L

烤箱和微波炉的加热原理是不一样的

烤箱和微波炉的加热原理是不一样的。 烤箱的加热原理是,让电阻丝(棒)通电变热,使电能变成热能,使得箱体内的温度提高,继而对食物进行烘烤至熟,这个过程是由外至里的。 微波炉的加热原理是,通电后,电能变成微波,通过炉内的空气传播到食物,然后使得食物内部每一个分子都进行热运动,从而使得食物变热继而成熟。这个过程是由内而外的。烤箱适用于,烘烤面点、成块的肉制品等。也就是说针对于烹饪环节中的烤。 微波炉适用于,适度加热食品、蒸煮类食品等。也就是给事物加热,并非一种烹饪手法。 注意,煮鸡蛋都不能用这两种方法。 烤箱是加工食物是一个烤的过程。明火直接烤会产生致癌物质,3,4—苯并芘,含量与烘烤时间成正比。但用烤箱来说,这种致癌物质几乎不产生,因此,可以说是比较安全的加工方法。 微波炉加工食物,只是一种加热。但所散发出的微波对人身体有害!尽量在用微波炉做食物时,离它远点。 要说哪种工具做出来的食物更健康,到还真不好判断,这需要大量的实验。但因为明火烤出的食物,对人身体有一定害处。因此,我个人意见还是少吃烤的食物比较好。 不过这都不是绝对的。就象有些食物间相克一样,也有食物

间的营养促进。 所以食物的搭配显的格外重要。食品营养也成为现今时代一个新兴的行业。 电烤箱是专用的烤制设备,可以烘烤面点、做蛋糕、做烤肉等各种美食。电烤箱的优点是专业、功率强劲。 微波炉主要是用来加热食物。微波炉的烧烤功能适合做点简单的烤鸡翅、烤地瓜之类。 微波炉的功率不够大,烧烤时也容易将食物烤煳。 一款用来烘焙的烤箱,好不好在于烤箱的结构合不合理,烤箱结构包括箱体高度、布管、容积、层架。这四个因素是决定烤箱好与不好的关键,合理的烤箱结构能让烤箱温度变得更加均匀和实用。目前市面上的电烤箱种类较多,通常分为三控自动型(定时、调温、调功率)、控温定时型和普通简易型。对于一般家庭来说,选用控温定时型已经足够,因为此类型的功能较齐全,性价比较高。

写毕业论文(设计)的步骤

写毕业论文(设计)的步骤 完成一篇毕业论文,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一、选题 二、收集、占有资料 三、确立论点,拟定写作提纲 四、撰写初稿 五、修改定稿 一、如何选题 确立论文题目,就是确定研究的目标,研究的主攻方向。考生在选题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论题要大小适中。题目不要太大,尽量"小题大做"。一般来说题目大小要适宜,或小点好驾驭,容易写得丰满。但也不要小到像本单位的工作总结,或意见建议书。论文要求深刻和严谨。所谓深刻就是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探讨。所谓严谨就是观点鲜明,论证有力,层次清晰,语言规范。有的学员怕题目小了,难以展开分析,几句话就说完,甚至连要求的字数也不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小题大做”,即从各种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开分析某一“小问题”,要多用些具体材料,图表、公式来证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既可以使论文充实、丰满、具有说服力,又可以解决字数不足问题。题目大小适当,才能在短时间内经过努力,可以圆满完成写作任务。 2、注意研究角度要有新意。进行科学研究,就是找问题,没有新问题就谈不上研究,更谈不到创新,论文也就没有写作的价值,因此,确定研究方向只有从新的角度去研究、研究以前没有人研究过的问题,或者是研究过探讨过但说法不一的问题去分析论证,才会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才会见出新意。 3、要知己知彼。在选题中,要了解本专业本领域中已有的科研成果,了解别人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还存在什么问题;是否有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那些方面的研究较薄弱,那些方面的研究尚待开拓等等。只有知己知彼才能避免重复和雷同。 二、根据论题,收集资料,拟定论文提纲 1.收集材料。题目确定之后,要在题目所涉及的领域广泛收集材料。材料一般分为两类,即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理论材料可以到图书馆、资料室、理论性刊物、互联网上按分类目录查找。事实 材料,可从图书、报刊资料中,自己亲身接触到的,他人工作经验,工作中的统计资料、案例等 查找。有条件的可以亲自调查研究。收集材料要多积精选。选择材料的标准,最大限度的选择资 料,应为必要的;最小限度选择资料,应为充分的。收集材料时应注意,真实性(出处;二手资料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0904 (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学科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是1990年由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同时承担接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任务,2003年被批准为国防科工委委级重点学科点。本学科专业内容涉及电磁场理论、微波毫米波技术及其应用,主要领域包括电磁波的产生、传播、辐射、散射的理论和技术,微波和毫米波电路系统的理论、分析、仿真、设计及应用,以及环境电磁学、光电子学、电磁兼容等交叉学科内容。多年来在多种军事和国民经济应用的推动下,本学科在天线理论与技术、电磁散射与逆散射、电磁隐身技术、微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电磁兼容、计算电磁学与电磁仿真技术、微波毫米波系统工程与集成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主要研究方向有: 1.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设计、研究、开发高精度、高效率电磁计算算法;研究高效精确电磁计算算法在目标特性、微波成像及遥感、电磁环境预测、天线分析和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2.微波/毫米波电路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有源元器件与电路模型、与微电子、微机械工艺相关的材料器件等模型的建立及参数提取;研究低相噪频率源技术,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设计,基于微机械(MEMS)的微波/毫米波开关、移相器和滤波器设计。 3.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研究电磁散射和逆散射算法,军事装备目标特性测试技术,隐身目标测试技术,目标散射中心三维成像技术;研究轻质、宽频、自适应智能隐身材料。 4.微波/毫米波系统理论与集成应用技术:设计、研究、开发特殊环境下的微波/毫米波系统;研究微波/毫米波测试技术;研究天线设计理论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 掌握坚实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以及相应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掌握相应的实验技术,掌握一门外国语,学风端正,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胜任科研、生产单位和高等院校的研究、开发、教学或管理等工作。 二、课程设置

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办法

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办法 为规范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工作,激励本科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勤奋钻研、勇于创新,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选时间 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的具体时间由当年相关工作通知的时间而定。 二、评选标准 (一)各院系在评选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评选出体现专业培养水平的好作品,杜绝简单摊派完成任务式的现象。院系如认为评选推荐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数量达不到学校分配的指标数,可以少报。 (二)凡推荐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作品,综合成绩应达到优秀等级。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的标准如下: 1、论文类 按期圆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任务。选题新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立论正确,观点新颖,结构合理,内容充实,计算与分析论证可靠、严密,思路、条理清晰,逻辑严密,重点突出,资料翔实,语言流畅,结论正确合理,格式规范。 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外文资料翻译通顺正确,毕业论文创作全过程的信息化水平较高。答辩时概念清楚,语言表达准确,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设计类 按期圆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任务。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设计说明书完备,设计方案较为科学,计算、实验分析严密、正确,结论合理,数据可靠。艺术类设计版面及其它相应表现手段完整、规范,整体制作效果好。 整个设计过程充分体现出作者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答辩时概念清楚,思维清晰,能正确回答问题。毕业设计创作全过程的信息化水平较高。 三、评优名额和办法 (一)学校根据当年毕业生人数和专业结构情况,确定评优比例(原则上控制在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的3%)。 (二)每届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结束后,由院系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向院系提名推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院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委员会应对提名推荐的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讨论评审,择优推荐。 (三)推荐参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作品,由作者按照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要求(见附件1),缩写至4000字左右。 (四)各院系推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时,须向教务处实践教学科提交如下推荐材料: 1、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推荐汇总表; 2、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推荐表; 3、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复印件); 4、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考核评议书(复印件); 5、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缩写文本的打印稿和电子稿。

微波电子线路大作业

微波电子线路大作业 姓名:哦呵呵 学号: 肖特基势垒二极管是利用金属与半导体接触形成肖特基势垒而构成的一种微波二极管, 它对外主要体现出非线性电阻特性,是构成微波阻性混频器、检波器、低噪声参量放大 器、限幅器和微波开关等的核心元件。 1、结构:肖特基势垒二极管有两种管芯结构:点接触型和面接触型。 2、工作原理: 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工作的关键区域是金属和N 型半导体结形成的肖特基势垒区域,是金属和N 型半导体形成的肖特基势垒结区域。 在金属和N 型半导体中都存在导电载流子—电子。它们的能级不同,逸出功也不同。当金属和N 型半导体相结时,电子流从半导体一侧向金属一侧扩散,同时也存在金属中的少数能量大的电子跳跃到半导体中,称为热电子。显然,扩散运动占据明显优势,于是界面上金属中形成电子堆积,在半导体中出现带正电的耗尽层。在界面上形成由半导体指向金属的内建电场,它是阻止电子向金属一侧扩散的,而对热电子发射则没有影响。随着扩散过程的继续,内建电场增强,扩散运动削弱。于是在某一耗尽层厚度下,扩散和热电子发射处于平衡状态。宏 观上耗尽层稳定,两边的电子数也稳定。界面上就形成一个对半导体一侧电子的稳定高度势垒G W eN D D S 22 =φ, D N 是N 半导体的参杂浓度,D W 厚度存在于金属—半导体界面由扩散运动形成的势垒成为肖特基势垒,耗尽层和电子堆积区域成为金属—半导体结。 3、伏安特性: 利用金属与半导体接触形成肖特基势垒构成的微波二极管称为肖特基势垒二极管。这种器件对外主要呈现非线性电阻特性,是构成微波混频器、检波器和微波开关等的核心元件。 半外点半外结氧金两种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结构 金属欧姆接

微波加热技术

专业方向论文题目:微波加热技术 系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1108421115 姓名 2014年 6 月17日

微波加热技术 摘要 微波是指频率从300MHz至300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其相应的波长从1m至0.1mm。超高频电磁形状和含水量的不同就会产生反射和吸收,它成功地应用于电视广播、微波通讯、雷透现象.导体铝、铜、银等能反射微波;绝缘达及卫星通讯方面.微波与微波等离子体除了体可穿透并部分反射微波;含有水和脂肪的食作为信号传输手段在通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物则能较好地吸收微波能并将其转化为热能。因此它在加热方面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尤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应用于我国的食品工业。 关键词:微波加热原理应用

目录 一微波加热技术简介 (1) 1.1微波加热技术发展概况 (1) 1.2微波加热技术的研究前景 (1) 二微波加热技术 (2) 2.1什么是微波加热技术 (2) 2.2微波加热技术的优点 (2) 三微波加热技术的应用 (3) 3.1食品微波加热 (3) 3.2食品微波干燥 (3) 3.3食品微波杀菌和保鲜 (4) 3.3.1原理 (4) 3.3.2应用 (4) 3.4食品膨化 (4) 四总结与展望 (5) 4.1总结与展望 (5) 参考文献 (6)

一微波加热技术简介 1.1微波加热技术发展概况 微波技术首先应用于通信、广播、电视技术中。在这些领域里,微波作为一种信息或信息的载体被利用。在微波通信工程的数十年应用中,发现始终伴随有一种会引起微波能损耗、需要设法防止和消除的有害因素——热效应。早在1945年,美国就有人提出利用微波的这种热效应来对材料进行加热的想法。随后有不少人对此课题——微波加热——进行了不段探索、试验和研究。直到六十年代末。 微波能终于被作为一种能源来加以利用,进行加热、干燥、杀虫、灭菌、医疗等工业项目上。首创是在食品工业方面,而家用微波炉的出现更进一步扩大了微波加热技术的应用领域。现在,微波加热作为一项新技术已受到各学科领域的高度重视和应用开发。 我国在70年代开始微波能应用研究工作,于1973年开始微波加热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微波加热用磁控管的研制。1974年和1980年电子工业部召开了“全国微波能推广应用技术交流会”,交流微波学术及应用技术问题。81年3月经四机部批准,抽调部属单位的科技力量,成立了——中国电子器件工业总公司微波能推广应用站,负责全国微波能推广应用的组织、设计研究工作。1983年10月中国电子学会召开了首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交流会”。嗣后每二年在全国选择推广应用好的地区轮流举办微波应用技术交流,以推动国内微波事业的发展。每届均有论文集出版,涉及工业、农业、医药、科研等方面的应用领域。 目前,我国已在皮革、木材、彩色印刷、食品、纸张、化工、陶瓷、药品、烟叶、建材、橡胶以及医疗等行业逐渐采用微波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微波能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加工手段,对各行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已形成极大地冲击。特别是现阶段,摆在各经营者面前的是解决产品结构与社会需求的问题,适应社会发展对产品品质、品种要求的提高。其焦点之一就是技术创新不足、品质升级滞后。微波技术的出现为提高产品档次、跟上技术进步、创高附加值产品提供了良好条件。 1.2微波加热技术的研究前景 微波加热技术在很多方面都有应用优势,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成为极为常规应用的有效条件。加热过程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广泛应用于国民生产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微波加热作为是一项新技术,它具有众多其他加热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无疑将会在各部门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 但我们也应认识到微波加热一项新技术、新方法,我们对它的研究还很不深入,它在应用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一些缺点和不足. 如以微波干燥为例,其所用能源为高价位的电能,与传统能源相比,有时其干燥成本仍然较高;单独用微波干燥物料,若控制不当,容易使物料内产生过快的温和很高的温度,从而导致物料内部产生“炸裂”,甚至出现烧焦现象. 在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后,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微波加热技术也日趋成熟,微波加热设备日渐精良;电力供 - 1 -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山东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工作管理条例(试行)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是高等学校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培养阶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在大学期间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阶段,是学习深化和提高的重要过程;是学生运用已学过知识的一次全面总结和综合训练;是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学生的毕业及学位资格进行认证的重要依据;是衡量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因此,搞好比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强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条例。 本条例适用于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全日制专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亦可参照执行。 一、目的和要求 (一)目的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所撰写的学位论文,表明作者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新成果和新见解,反映作者具有的科研能力和学识水平。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接受课题任务,进行实践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得到综合训练、转化和提高。 (二)要求 各院(部)要加强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领导。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中,要认真贯穿“三个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教育与国民经济建设相结合。通过三个结合,实现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教学、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按照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重视学生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等综合运用能力的实际训练,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及教学管理工作水平。 搞好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在于指导教师。各院(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按要求选配好指导教师,并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要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选题、指导、答辩、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查,切实保证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质量。 除医学类部分专业(如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等专业)外,其余专业都要进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 二、进程安排

微波技术的当前应用浅析

2012—2013学年上学期微波工程 期中论文 微波技术的当前应用浅析 学生姓名:邓兴盛 学号: 10908030101 课程名称: 微波工程 指导教师:何俊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 完成时间: 2012年5月20日

微波技术的当前应用浅析 【摘要】微波技术早在二战结束不久就已经在工业上得到应用,但真正得到重视确实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交叉技术,在不同的领域都发挥着其独有的优势和特殊作用,本文就目前世界上微波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其前景做一简单的分析,并就微波技术在应用中的一些需要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试图做一些思考。 【关键词】微波技术,应用价值,影响思考 【正文】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波理论。他断定电磁波的存在,推导出电磁波与光具有同样的传播速度。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之后,1898年,马可尼又进行了许多实验,不仅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而且发现了更多形式的电磁波,它们的本质完全相同,只是波长和频率有很大的差别。至此,随着人们对电磁波概念的认知,开始不断地认识到了电磁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一个典型的例子,1936年4月美国科学家South Worth用直径为12.5cm 青铜管将9cm的电磁波传输了260m远,从而它证实了麦克斯韦的另一个预言──电磁波可以在空心的金属管中传输,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微波技术的应用就成了一个热门的课题。战争的需要,促进了微波技术的发展,而电磁波在波导中传输的成功,又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能量传输设备,微波电真空振荡器及微波器件的发展十分迅速。在1943年终于制造出了第一台微波雷达,工作波长在10cm。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迫切需要能够对敌机及舰船进行探测定位的高分辨率雷达,大大促进了微波技术的发展。 一、微波的存在 微波是指波长在1mm~1000mm、频率在300MHz~300GHz范围之间的电磁波,因为它的波长与长波、中波与短波相比来说,要“微小”得多,所以它也就得名为“微波”了。 微波有着不同于其他波段的重要特点,它自被人类发现以来,就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应用。19世纪末,人们已经知道了超高频的许多特性,赫兹用火花振荡得到了微波信号,并对其进行了研究。但赫兹本人并没有想到将这种电磁波用于通信,他的实验仅证实了麦克斯韦的一个预言──电磁波的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