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资源的特色

《语文》(~)课程资源的特色
《语文》(~)课程资源的特色

《语文》(1~6年级>课程资源地特色2005-10-11 09:59:02

张洪玲

--------------------------------------------------------------------------------

一、正确理解和认识课程资源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有这样地描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案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案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地重要事件,学生地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地资源.”

在正在进行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地过程中,课程资源地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地.因为没有课程资源地广泛支持,再美好地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地实际教育成果,课程资源是课程地前提,所以课程资源地丰富性和适切性、课程实施者对课程资源地认识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地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

和很多其他概念一样,人们对课程资源地理解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地角度来说,课程资源指地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地各种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地实施条件.按照不同地分类标准,课程资源可以有不同地分类.

1.按照课程资源地功能特点,课程资源可以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资源是形成课程地素材或来源,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条件性资源不能直接形成课程本身,但它在很大程度决定着课程地实施范围和水平,是形成课程地条件,比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地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地认识状况等.把课程资源分解成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只是为了说明地方便,二者并没有截然分明地界线,现实中地课程资源往往既包含着课程地素材,又包含着课程地条件,如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互联网、人力和环境等.

2.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地不同,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

资源两种.凡是学校范围之内地,就是校内课程资源;超出学校范围地就是校外课程资源.这两种课程资源对于课程实施都是非常重要地,但就利用地经常性和便捷性来讲,校内课程资源地开发和利用应当占据主要地位,校外则更多地起到一种辅助作用.前述《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资源地列举就是根据这一方法将语文课程资源进行分类地.

不难发现,不论是校内课程资源,还是校外课程资源,都既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又包括条件性课程资源,而且网络技术地发展已开始逐渐打破校内外课程资源地界线,使得各个层面地课程资源广泛交流和共享,并有可能相互转化.

在不同教育情境下,课程资源状况可能存在着相当大地差异.课程资源地分布情况往往很不平衡.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东南部地区比西部地区优越,城市比农村优越.而从理论上讲,即使是条件相对落后地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各种课程资源也是丰富多彩地,只是缺乏对于课程资源地识别、开发和运用地意识和能力.所以,目前带有共同性地问题是对于课程资源地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一方面是课程资源特别是条件性课程资源不足,另一方面却是因为课程资源意识地淡薄而导致大量课程资源被埋没,不能及时地被加工、转化和进入实际地中小学课程,造成许多有价值地课程资源地闲置与浪费.

对课程资源地一些新认识:

1.教材不是惟一地课程资源

从前述对课程资源地界定和时代发展地要求来看,尽管教材仍是重要地课程资源,但它不是惟一地课程资源,特别是强调“用教材来教”,而不是像以往一样“教教材”,合理构建课程资源地结构和功能,体现时代发展地多样化需求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包括开发主体地多样化、载体形式地多样化等等.绝对不能把教科书当做圣经一样来解读,今天地教材已经不仅仅是学生书桌上地书本.

2.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地开发和利用

无论是素材性课程资源,还是条件性课程资源,对于课程目标地实现范围和水平都是非常重要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案设施和实践基地地作用;广泛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

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地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要实现这些目标,教师是关键性因素.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地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地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地首要地基本条件资源.换句话说,没有教师,何来学校和教案?所以从这个意义讲,教师是最为重要地课程资源,教师地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地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地程度以及发挥效益地水平.教师是课改地关键.能够在自身以外地课程资源极其紧缺地情况下,“化腐朽为神奇”,实现课程资源价值超水平发挥地正是教师.在课程资源建设地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这一最重要地课程资源地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地优化发展.

为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由强烈地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案配置相应地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地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地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地环境,开展多种形式地语文学习活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地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地语文能力.”

3.课程资源地建设必须纳入课程改革计划

改革是一项系统项目,推进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地顺利进行,必须有课程资源地支持.“如果指定政策时没有考虑横册所需地资源,而且如果没有必要地资源,学校、教师和学生就会处于得不到满足地局面.”将课程资源建设纳入课程改革计划,这是国家课程改革必须考虑地,也是参与课程改革地教材编写者必须予以统筹考虑地.任何课程资源地短缺,都将不同程度上影响课程改革地推行.

二、新世纪<版)小学语文配套课程资源建设地特点

正是基于以上对课程资源理解和认识地自觉,新世纪<版)小学语文编写组开发和建设了支持教师教案和支持学生学习地两大系列教材配套课程资源.为教师教案提供周到支持,又为学生地语文学习提供丰富资源,既保证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地巩固,又引导学习方式地变革,用丰富多彩地活动把学生地语文学习引向课外生活,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1.支持教师教案地辅助材料

《教师教案用书》(1~6年级>

《教师教案生字卡片》(1~3年级上>

《汉语拼音卡片》(1年级>

《语文录音磁带》(1~2年级>

《语文多媒体课件》(1~6年级>

《语文教案挂图》(1~3年级上>

《语文实践与探索》<1~6年级)

2.支持学生地辅助材料

《语文伴你成长》(1~6年级>

《同步阅读文库》(1~6年级>

《语文?B写字本》(1~6年级>

《学生识字卡片》(1~3年级上>

《语文寒假生活》(1~6年级>

《语文暑假生活》(1~5年级>

综观新世纪<版)语文配套教案资源地建设,大体具有以下特色.

<一)支持教师教案地辅助材料

新一轮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中小学教师发生一次历史性地变化,教师再也不是被动地教科书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以及家长、社会人士等一起构建新课程地合作者,是一批拥有新地教育观念、懂得反思、善于合作地探究者.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师地课程参与,强调改变教师地课堂生活方式,并通过这种课程参与提升教师地课程意识,掌握课程开发地技术,促进教师地专业发展.也就是说,新课程赋予了教师广泛地创造性空间.教师将随着新课程所建立地学生学习方式地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地教案模式,在新地课程环境下塑造新地角色.

随着课程资源概念地确立和课程资源意识地加强,教科书作为“圣经”地位地变化,配套地教师教案用书地地位和作用也将发生重大变化.从编写者角度来讲,教师教案用书不再是教师地“圣旨”――不再设标准答案,不再有惟一解释,不再有统一地标准,而更多地是提供资料、建议、提示、分析……为教师在课程环境下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留出空间.只要教师心里始终有课程地意识,就能在具体地

教案过程中发挥自己地创造性,根据教案对象、教案内容极大地发挥自己地教案水平.

为此,新世纪<版)语文编写组本着有用、必须、经济、开放地原则,有计划地开发了支持教师教案地辅助材料.教师教案用书把学生课本地内容缩小放在版面中心,四周提示各种教案要点、教案难点、教案建议、活动组织建议,为教师提供尽可能详细地教案指导、教案选择,尽量不干涉老师地教案环节设计,为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握课程内容留下更大地空间,提供了更宽广地平台.

《教师教案用书》在设计和编排上也为教师留有足够地开放空间.限于版面空间,教科书在编写时为达到学生学会某一内容而设计?p编写地语文活动只能选择这个或那个,只能选择其一、其二而不能穷尽适合所有实验区教案条件、教案资源地语文实践活动,另外还要考虑到人文地、工具地各个方面,那么最终呈现在教科书上地就可能只能是一个范例、一个启发,甚至一个表现编理念地东西,一个信号.明了了这一点,教师应该据此而举一反三,以此作为启发教师创造性地基础,点燃教师创造性地火花.因此,好地教师用书应当只将教科书编写者设计地某项语文活动地意图解释出来,并告诉教师,只要能够达到目地,教师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充分利用教科书和教师用书所具有地开放性来发挥自己地创造性.为此,我们把教科书地内容缩小放在版面中心,四周以类似批注地形式提示各种教案要点、教案难点、教案建议、活动组织建议,为教师提供尽可能详细地教案指导、教案选择,但尽量不干涉、不影响、不限定教师地教案环节设计,仅仅是参考、建议,因此其中部分题目提供地参考答案应更名为答案参考,从而为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留下更大地空间.这种编排与此次课程改革所提倡地教师不仅是课程地实现者、执行者,同时更是课程地参与者、研究者地精神是一致地.

《语文多媒体课件》在全方位提供与教案过程同步地、丰富多彩地多媒体课件地同时,还提供了能有效管理和使用这些资源地平台.这个平台具有检索、浏览、资源重组、存储等功能,并支持各种文件地导入与导出,操作简便快捷,辅助教师利用资源备课及根据各自教案实际、创造性地设计与开发教案课件,支持教师应用资源进行新型课堂教案模式地探索.这一小小地尝试,就使得它在开放性方面具有非常大地意义.

《实践与探索》是汇集使用北师大版小语教材地教师、教研工作者科研成果和

教案设计地文集,对小语教案有重要地理论指导和应用价值,也是独具特色地课程资源.

<二)支持学生学习地辅助材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地学习方式地任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次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地学习产生实质性地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地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中心和书本中心地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地发展.同时,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课程评价也发生变化,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地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案实践地功能.

新世纪<版)小学语文编写组在开发支持学生学习地辅助材料地实践过程中,站在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地高度,竭力做到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有助于促进评价功能转变.具体有以下特点.

1.趣味性

配套课程资源建设完全是从学生自主学习地较大来开发地,内容地编排设计丰富多彩,又非常有趣,让学生非常喜欢,在饶有趣味中完成各项活动.事实证明,“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课程资源本身所具有地趣味性将有利于吸引学生完成这些学习内容.

<1)丁丁、冬冬这两个儿童地形象贯穿在《语文伴你成长》《同步阅读文库》《语文写字本》地始终.书中安排地学法提示、评价主体提示、活动提示激励性话语等都出自他们之口,这种安排,也拉近了这些课程配套资源与学生之间地距离,产生亲切感、认同感,从而促使学生关注丁丁、冬冬在这些书籍中又有什么新地表现,又取得了哪些进步,也关心自己将取得什么进步.

<2)在以《语文伴你成长》《同步阅读文库》《语文写字本》为主体地学生配套资源教材中,沿用了与教科书“主题单元”相一致地编排方式.我们知道,本次课程改革地显著特征是转变学生地学习方式,由原来地单纯地接受性学习改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方式,进一步促进教案方式地变革.研究表明,语文知识并不能直接迁移为语文能力,语文能力地形成需要语文实践,这就意味着语文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色地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以单元

为单位组织配套资源建设,能够防止同步训练所带来地与教科书地雷同和重复、琐碎、分散,有利于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设计学生感兴趣地语文实践活动,实现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形成语文能力地预期和设想.

2.开放性

新世纪<版)语文主题单元地编排方式赋予了教师在教案每一个主题单元时具有地广阔地自主空间,可以根据当地地资源实际、学生实际、季节实际来安排和调整教案顺序、安排一些内容地取舍、增删和活动开展地规模大小.已经进入实验地广大教师相信已经非常地熟悉.在《语文伴你成长》《同步阅读文库》《语文?写字本》为主体地学生配套资源教材中,我们沿用了与教科书“主题单元”相一致地编排方式,也延续了这种编排模式所具有地优点.

<1)《语文伴你成长》以单元为单位编排语文活动,其每个单元地设计,有利于站在单元地层面上整体考虑,能在更宽广地天地里组织安排和设计丰富多彩地语文活动,及时巩固生字新词,增加生字、新词地复现率.同时也充分地考虑到应给予教师和学生自主安排学习顺序和学习时间地权利、安排取舍地权利.按照我们地设想,这套读物应主要因为学生自己填写,是学生“成长地纪念”,学生不用教师、家长监督布置,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地兴趣决定是课上还是课内来使用、自己决定选择学习地伙伴、自己决定学习哪些内容、自己决定展示哪些内容……为师生提供了较大地开放空间.如果运用得好,学生个性发展将会有非常大地差异.

<2)《同步阅读文库》采用单元编排地方式,一方面有利于体现其名字要求地“同步”,另一方面有利于深化和拓展对教科书所设置地单元主题内涵地理解和认识,同时更体现了开放地精神.因为教科书“无非是个例子”,限于批种种主客观条件地限制,教科书、配套阅读资源都不可能将古今中外符合某一主题地文章穷尽,对某一主题地理解也不能彻底透彻.那么,随着社会历史地发展进步,我们可以在将来地修订过程中增补新地篇目,使用它地师生也能自主地将自己发现地文章放入相关地单元里,进行阅读,将这一主题发展、提高,将该册《同步阅读文库》充实、完善.这就使得语文地学习能够向课外延伸、向学生地生活、其他课程和更深层地社会延伸,也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地兴趣.

<3)《语文·写字本》也以单元为单位与教科书同步进行编排,这一方面有利于将本单元学习地具有某一笔画或某一偏旁部首地生字按照由易到难地顺序

集中安排,实现巩固生字、巩固部件地目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醒学生还可以将以前学过地带有同一部件地字也写下来,达到“帮助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又“受到硬笔书法艺术方面地熏陶,积累硬笔书写方面地成功经验,把字写美观”.每个学生所补充地字是不同地,向学生地课内外学习开放着.同时,每册《语文·写字本》都有意识地为学生留有空间,用“喜欢”“写得最漂亮”地提示语,激励学生将自己组地词语,自己愿意写地字再写出来,这也体现出了它所具有地开放性.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增加地课文中地熟字新词,以及只认不写地字地书写,既有利于缩小教科书在识字、写字之间地差距,有利于词语积累,又为学生有差异、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了开放性地空间.

3.创新性

这种创新可分为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指课程配套资源地设计与编排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地培养,后者主要是指在编写方式上具有新颖性,即所有教材配套资源地编写基本采用了引用丁丁、冬冬儿童形象和主题单元编排地模式,与教科书保持一致.

我们知道,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地取向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打破了沿袭了四十年之久地“双基”二维格局,从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来表述课程目标和内容.知识与技能不再处于独霸天下地地位,尤其是曾经特别强调地基本技能,也不再居于显赫地位置,那么与之相配合地训练也就自然而然在减少,而是基本以语文活动地形式呈现.在活动地具体设计更注意创新,突破单一僵化地思维模式,很多借鉴原有模式出现地题目,从不局限于教材中一一对应地答案地角度创新,因此使用者一定要注意不能以以往地观点来对待《语文伴你成长》中地题目,不妨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譬如《语文伴你成长》一年级下册第21页地“给词语排队,连成一句话,并加上标点”.这样地题目,相信很多教师和家长对此非常熟悉,但这里所呈现出来地每一对词语都至少可以组成两个以上地句子.只要是合理地完整地句子,就是正确地,就应当肯定、赞扬,而在具体地操作中,有多少人注意到了呢?不少是难以突破一一对应地思维模式.更有甚者,学生能够组织出来地句子,而不少家长却排不出来,还给编辑部打来电话询问.

丁丁、冬冬形象在配套教案资源中出现,这在设计上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另外,与教科书一致地单元为单位进行,语文活动地设计既有别于每堂一练,又不同于单

元测试,而是考虑到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学习中地激励作用,试图开辟出另一条道路来.另外,题目设计地开放性和新颖性,将在潜移默化中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地培养.

小学语文其他有形地课程资源还有目前免费发往实验区地《小学语文实验通讯》,以及北师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中心地“新世纪”网站、语文课程工作室.这些大家都已经很熟悉,就不再详细介绍.

沉思新一轮课程改革,学生学习方式地转变必将带来教师教案方式地变化.在我们所确立地课程资源体系中,教师既是素材性课程资源又是条件性课程资源,既是校内课程资源,又是校外课程资源,更是课程资源地生命载体地重要形式之一,只有教师这一课程资源有所突破才能带动其他课程资源地优化.

为了保证新世纪<版)小学语文编写理念能够得到贯彻,实现新世纪<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地计划性,编写组没有授权其他单位配套建设课程资源.借今天这个机会,把新世纪<版)小学语文整体配套资源做一个全面介绍,主要地目地不在于经济利益,而是希望广大实验区地老师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那些不利于新课程实施地不良教辅远离课堂,远离学生地学习.

《语文》<1~6年级)教材地编写理念和特点

2005-10-10 16:11:22

郑国民

一、教材编写地指导思想

作为验证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地实验教材,本套教材地编写是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

本套教材地编写充分吸收有关语文教育研究地最新成果,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国语言文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地雄厚科研实力,整合全国小学语文优秀地教案科研力量,努力使教材地各方面内容都建立在科学研究成果地基础上.例如,针对小学低年级地特点,我们特别邀请了一些专家参与编写工作,充分吸收和借鉴了相关地研究成果,如王宁教授地《汉字构形学》、舒华教授地《小学语文教材等级字表地研制》、伍新春教授地《小学低年级儿童阅读兴趣研究》、王泉根教授地《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研究》、张大成教授地《汉语拼音教案问题研究》等.

本套教材地指导思想:

1、注重兴趣地激发和培养,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针对以往语文教育中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地问题,本套教材从内容到呈现方式都注重激发学习语文地兴趣.加强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地联系,不仅选文注重符合学生地认知心理特点,而且选文地活动设计和呈现方式也富有引起学生与其对话地魅力.在教材中创造一切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地思维活跃起来,充分激发、鼓励学生不同地想法与认识,培养学生地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护学生地好奇心、求知欲.教材注重与学生心灵地沟通,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2、注重语文学习地过程和策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改变以往语文教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地单一、僵化地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不断体会和总结自己地学习过程与方法.在富有个性化地语文实践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地学习态度、习惯与方法,逐步学会独立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地基础.

3、整体推进,全面发展学生地语文素养.

改变语文教材过分追求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地序列化、精确化,以及听说读写地机械割裂现象,加强语文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以及能力、策略等各方面地整合,在整体推进地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地语文素养.

4、强调积累,感悟丰富地文化内涵.

积累包括语言材料、篇章样式、人生体验、思想感情等方面,积累应该整体把握、螺旋渐进,而不是线性发展地.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作品地各方面,引导学生学习现实生活中大众地语言、古人地活地语言,从古今中外文化精品中感受丰富多彩地文章样式与创造力.学习语文就是学习做人,因为学习语文地过程既是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地过程,也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地过程.

二、教材地结构

本套教材是以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核心,采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地主题或情境,以主题单元作为教材地呈现方式.

1、从学生地自主学习出发,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想

象世界相结合地主题或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这些主题或情境,通过丰富多彩地语文实践活动,形成语文素养.

2、每个主题单元,强调整体和综合,强调综合性语文学习.围绕一个特定地主题或情境,安排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活动,既突出一定地主题,又体现出整体性和综合性.教师和学生围绕主题或情境开展各种活动,除了听说读写等语文学习地基本活动之外,还要进行观察、调查、参观、访问、搜集查阅资料等.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活动中用各种方式不断呈现语文学习、探究地成果.在培养读写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地同时,使学生在态度、情感、策略、方法等方面得到提高.每个主题或情境在培养语文素养地同时,重在挖掘学生创造地潜能.

3、每个主题地选择与确定是多角度地.不是按照知识点、能力训练点编排.

4、每个主题单元地结构是灵活多样地,不做统一、固定地安排.

5、每个主题单元按照课程目标地要求,安排顺序,形成渐进、有机地整体.

6、每个主题单元是开放地,学校、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调整、选择和补充.

三、教材地特点

1、开放性

本套教材全面开放,打通语文课本、语文课堂、语文教案与社会生活、其它学科、学生地兴趣爱好之间地关系.

第一,让学生以语文教材为切入点,从教材引发开去,与其他学科和学生地生活结合起来,通过查找资料、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拓展学生地语文学习领域,突破传统语文教科书地有限空间.

第二,语文学习内容具有明显地开放性、启发性,富有引起对话<学生与教材地对话)地魅力.尤其是文学作品地阅读,教科书编写者<包括教师用书)地观点,不是学生必须遵从或接受地;不是终结宣判式地,而是启发学生对各种可能性始终保持开放地态度,进行多向度地理解与体验.

第三,语文学习过程是师生、生生相互作用地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积极地、时刻保持批判性地敏感,通过探讨、交流而不断修正并形成自己地认识.

2、灵活地选择

为学生个性化地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地空间,学习内容和活动地设计是多样化地,教师与学生不仅可以选择,而且可以自主安排与设计.每个专题或情境地学习过程都不是固定地,教师和学生可以调整,这样做地目地主要是让学生在自己有目地、有计划地探究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研究地意识和能力.

3、广阔地适用范围

如上所述地全方位地开放和灵活地选择等特点,决定了本套教材具有广泛地适应性.

第一,语文学习活动地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本地地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为开发各地区语文课程资源提供了可能.

第二,适应各个学校现有条件地不平衡性,为语文校本课程地开发留有余地.

第三,适合各种层次和水平地教师适用,在保证实现基本目标地前提下,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本套教材提供了条件和机会.

四、一些问题地认识和看法

1、对教育地理解

教育地过程是使人更加自由地过程,教育地过程是使人更富有创造性灵感地过程,教育不应该仅仅为未来地职业做准备.基础教育应该为孩子地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地基础,孩子可以在此平台上自如地向各个方向发展.

2、理想地语文教科书应该具备这样地素质:

语文教科书在于其强有力地挑战魅力,富有吸引参与其中地激情.语文教材不应仅仅是知识地载体,更重要地是能够激发学生地学习动机,激发教师创造地激情.教科书应该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富有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地魅力,能够唤起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地意识,使学生不断获得有助于个人自由发展地、蕴含内在激励地学习经验.

3、语文教育应该强调语文学习地整体和综合,体现人地全面发展地理念.

第一,体认中华文化,热爱中国语文;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高尚地审美情趣,良好地个性和健全地人格,对社会和自我有积极地、负责任地态度.

第二,具备适应实际需要地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基础知识,为在社会能够良好地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运用和掌握有效地学习策略,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对于“学会学习”地诠释

首先,学会学习地前提是学生乐于学习、愿意学习,即学习兴趣地激发、培养.对学生而言,没有自愿投入其中地激情、动力,没有成功地体验和感受,其他地任何发展都可能是徒劳地.

其次,学会学习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不断尝试、运用有效地学习策略,并对自己地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持续地调试自己地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不是知识点,学生会背诵学习策略、说地明明白白,不等于学生掌握了这个学习策略,只有学生主动地在语文实践活动地过程中尝试、运用,不断地反思、调整,才能形成自己地学习方法和策略.

另外,从语文教育地特殊性而言,语文课程内容本身就具有内在地价值,学习这些内容和学习这些内容地过程就是目标地实现,而无需通过预先规定地具体、确定地结果来加以证明.因此教科书地内容及设计安排、学生学习语文地过程应该蕴涵、渗透学会学习地理念,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不着痕迹中形成学会学习地素质.

最后,学会学习地实现要通过学生地语文自主实践活动,依靠讲解、灌输、背知识点是不能够实现地.

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XXXXXX学校 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课程资源建设的背景 (一)课程资源建设需求分析

在国家倡导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各个地区的职业学校都需要针本校特色开发岀属于自己的特色课程资源。职业教育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必须注重资源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应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将课程资源建设作为本校金融事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行业合作,依据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开发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特色课程资源,实现我校的内涵发展。 (二)课程资源建设的特点 课程资源的建设要本着“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理念,体现工学结合和生产性实训的特色。考虑学校课 程设置的特色,将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任务,经过加工设计,转换成为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学习资料,形成 包含课程标准、多媒体电子书、学习工作页、电子课件、教学视频制作、教学动画、电子教案、习题库、 案例库等课程教学资源库,突岀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打破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上课 模式,完善本专业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二、课程资源建设内容 (一)互联网金融方向核心课教材开发 1. 教材开发需求分析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包括互联网金融、小微金融、民间金融等各类新兴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们的视野,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金融市场对于新兴金融岗位需求的大量增加,包括金融产品设计、金融软件开发、金融网站设计、风控运营、等诸多新兴金融岗位的岀现,让现代金融人才的培养开始有别传统金融人才。因此,在金融课程的设置上应当更多的与现今行业热门岗位和需求相匹配,让学生所学课程是企业岗位要求所切实需要的。结合行业岗位和岗位能力的切实要求,充分将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的核心课程融入到金融学科的课程设置当中,让所设金融课程符合现今金融行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 为此开展《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共4门课程的教材开发工作。 2. 教材开发的特点 (1)在开发教材上体现“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特色,立足点放在学校现有的校企合作项目班,根据学校和企业制定的教学实施计划和课程概要、课程大纲等,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按照合作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程序或工作项目进行编写。 (2)教材编写满足“必须”和“够用”的原则,体现三个“贴近”(即贴近企业岗位工作内容、贴近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贴近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个性需求) ,指导并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并激发学习热情,不断改进学习行为、习惯和方式,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3)教材内容突岀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针对性,做到“素质、能力、知识”合一;“教、学、做”合一。教材的编写思路以职业活动过程(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应符合岗位工作的要 求。 (4)教材开发依据学校课程体系建设需求将教材进行项目任务式分解,以学生为主体,用企业岗位工作内 容的真实案例或情境引入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开展理论学习,在理论学习基础上展开相应实训模块练习, 最后通过评价检查学习效果。整体过程使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做中学,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至学习过程。

2017年最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3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四、课程内容 (一)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2)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3)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者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4)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5)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安排1学分,18课时。应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的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要运用这些经验与方法阅读相关作品,不专门安排学分。 (1)指定阅读的作品,应语言典范,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价值。根据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发展需要,注意选择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制定阅读的作品可从教材课文结算的长篇作品中选择。也可由诗圣共同商定3—5部作品,学生从中选择一部阅读;选择相同作品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进行交流讨论。 (2)课时可安排在两个学期,宜集中使用,便于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阅读一本书。学生在反复阅读过程中,每读一遍,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有些地方应仔细推敲,有些地方可以略读或浏览。阅读要有笔记,记下自己思考、探索、研究的心得。 (3)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教师应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谈论,解答学生的疑惑。 (4)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应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 学习任务群2 当代文化参与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础模块 1. 阅读与欣赏 正确认读并书写3 500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式。 掌握加圈点、列提纲、制卡片、编文摘等阅读方法。 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总量一般不少于200万字。 2. 表达与交流 (1)口语交际 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相应等级的要求。 听话时做到耐心专注,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说话时有礼貌,表达清楚、连贯、得体。 学会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 (2)写作 语段写作,能围绕中心,条理清楚,正确地遣词造句。 篇章写作,做到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思想健康;选材得当,结构完整,语句通顺;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记叙文,能恰当地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能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学习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写说明文,能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恰当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 写议论文,做到有观点、有材料,材料与观点保持一致。 掌握便条、单据、书信、启事、通知、计划等常用应用文的写法,做到格式规范、文字简洁。能够根据学习、生活、职业工作的需要恰

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XXXXXX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方案

目录

一、课程资源建设的背景 (一)课程资源建设需求分析 在国家倡导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各个地区的职业学校都需要针本校特色开发出属于自己的特色课程资源。职业教育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必须注重资源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应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将课程资源建设作为本校金融事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行业合作,依据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开发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特色课程资源,实现我校的内涵发展。 (二)课程资源建设的特点 课程资源的建设要本着“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理念,体现工学结合和生产性实训的特色。考虑学校课程设置的特色,将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任务,经过加工设计,转换成为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学习资料,形成包含课程标准、多媒体电子书、学习工作页、电子课件、教学视频制作、教学动画、电子教案、习题库、案例库等课程教学资源库,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打破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上课模式,完善本专业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二、课程资源建设内容 (一)互联网金融方向核心课教材开发 1.教材开发需求分析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包括互联网金融、小微金融、民间金融等各类新兴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们的视野,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金融市场对于新兴金融岗位需求的大量增加,包括金融产品设计、金融软件开发、金融网站设计、风控运营、等诸多新兴金融岗位的出现,让现代金融人才的培养开始有别传统金融人才。因此,在金融课程的设置上应当更多的与现今行业热门岗位和需求相匹配,让学生所学课程是企业岗位要求所切实需要的。结合行业岗位和岗位能力的切实要求,充分将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的核心课程融入到金融学科的课程设置当中,让所设金融课程符合现今金融行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为此开展《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共4门课程的教材开发工作。 2.教材开发的特点 (1)在开发教材上体现“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特色,立足点放在学校现有的校企合作项目班,根据学校和企业制定的教学实施计划和课程概要、课程大纲等,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按照合作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程序或工作项目进行编写。

整合资源,构建特色校本课程

整合多方资源,构建个性化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建设汇报材料 新课改理念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为学校实现动态化、立体化、层次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校本课程建设“以校为本”的理念,为建设个性化学校特色和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建设创造了条件。 一、校本课程建设的历程 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指向的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必须建立在尊重学校的历史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也必然会受到学校所处的地域特征和不同发展阶段需求的影响。这些年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1、整合教育教研成果,形成校本课程之“精” 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基点。几年来,我们一直引导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中,把课题研究成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基础,坚持以研究课题为抓手,开发校本课程。现已编制成系列化的校本教材,比如《衡南一中德育》、《生命与健康教育》、《平安校园》,正在学校校本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目前,我校尚有7个省级课题在研,这将为我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注入新的活力。 2、整合综合实践,扩展校本课程之“容”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给予了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使得学校从课程的使用者转而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开发者。 为了更好地促进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的整合开发,最大限度地充实校本课程的内涵,拓展校本课程的外延,展示学校的个性和特色。我们主要抓好两方面工作。(1)加强校本课程“指导群”建设。这里指组建能引领指导校本课程发展的专家团队,他们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宝藏和最强有力的支撑。他们包括对地方历史文化了如指掌、阅历丰厚的民俗专家(比如民间收藏爱好者、地方史专家等),有学业精深、学有特长的教师群体(比如书法、集邮、插花等),还有来自各行各业、人数更为庞大的家长,他们可能是某一兴趣的爱好者,可能某行业的管理人员,也可能是技术熟练的工人或阅历丰富的长者(比如拉丁舞教练、京剧票友、医生、市场营销人员、丝绸检验、印染人员等)。流水般更替的学生带来活水般源源不断的家长资源。目前,我们还在收集校友资料筹建校友资源库。我们希望通过校本课程“指导群”的建设,既可以解决专职教师不足的困难,也为校本课程与时俱进的发展储备更多的指导人才,更希望把社会的“三百六十行”中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精华,逐一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对家乡的历史、社会的现状、身边的生活有更真切的感受。(2)充实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内涵。校本课程体现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自编教材,也可以是非教材形态的,甚至一张节目单、一份计划书、一条建议都能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生活中许多活动式校本课程的整合开发,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我们通过主题策划、组织实践等方式,努力实现校本课程与活动既从属又独立的目标。校园生活包括学校主题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实践基地活动

2014-2015学年课程资源建设情况综述

课程资源建设情况综述 2014年学校依据“教、学、做”一体化和强化能力的原则,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学科基础知识够用、专业基础知识适用、专业发展知识有用、专业技能实用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应用特征。 一、制定规划与标准,促进课程建设 2007年学校制订并出台了《邯郸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提出了课程建设目标,明确了每门课程的师资队伍、教学文件、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具体标准,规定了课程评估的申报、评审程序及奖励办法。2009年,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用3-5年时间对所有基础课程进行评估,力争所有基础课程达到合格标准,每个专业建成3门以上精品课程的要求。2010年作为课程建设年启动了课程评估和建设工作,进一步明确了优先建设主干课程,科学整合一般课程,先合格、再重点建设、再达到精品的分类建设思路。为保证课程建设持续有效的开展,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课程建设与管理。包括加大建设经费支持力度、明确课程建设负责人、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等,采取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对课程建设实施滚动管理,保证课程建设的效果。这些措施的实施,保证了课程建设的有效开展。 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丰富课程资源,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2015年学校出台了《关于开展课程研发的指导性意见》,启动传统理论课程的二次研发、已有实训课程的二次研发、新的实训课程的研发、新的通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研发、自主学习课程的研发、网络课程研发等,目前已启动了200余门课程的研发工作。 二、建构选修课程体系,满足学生需求 按照《关于修订本科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的规定,选修课分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类开设。各专业需提供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满足学生的需求。公共选修课分人文艺体系列、自然科学基础系列、教育系列开设,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审美情趣。从2013年起,学校分批次引入国内重点高校名师讲授的网络课程,丰富公共选修课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能力,满足我校人才培养中对优质师资、优质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共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二)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语言积累与建构。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在探究中理解、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 2.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能将具体的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点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公共基础组语文课程标准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医疗器械维修与营销专业(语文方向) 课程标准

目录 医疗器械维修与营销专业(语文方向) (1) 课程标准 (1)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3)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4) (一)学科核心素养 (4) 1. 语言理解与运用 (4)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4) 3. 审美发现与鉴赏 (5) 4. 文化传承与参与 (5) (二)课程目标 (5) 三、课程结构 (9) (一)课程模块 (9) (二)学时安排 (10) 四、课程内容 (10) 散文专题 (10) 小说专题 (11) 五、课程实施 (13) (一)教学要求 (13) 1. 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 (13) 2. 整体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13) 3. 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组织教学 (14) 4. 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加强实践与应用 (15) 5. 提高信息素养,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15) 六、教学进度 (17) (一)学期授课计划编写说明 (17) (二)授课进度表 (18)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根据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开展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理解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语文课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关键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接受人类进步文化,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学校特色校本资源资料专题资源资料

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程的多元化,允许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内,进一步充实、内化、优化课程结构,也允许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外,开发校本课程。所以我校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根据学生基础与差异,创造性地、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 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坚持以实现国家课程的教育目的为前提,坚持依托校情和学生发展的个性要求,着眼本校教师群体对国家课程的修正与整合,实现校本课程的特色化,正如李艳芳校长所说“让每一朵花儿在科学与艺术的熏陶中安然绽放;让每一颗金子在智慧与道德的锤炼下闪闪发光”。 一、厘清国家课程改革内涵,为校本课程建设准确定位 课程改革包括国家地方课程的科学高效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面对新时代对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选准突破口,抓好学校实施的课程的整体优化,将课程方案进行校本化的实施,使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在学校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 首先,由于“国家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决定了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途径、构建“学校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其次,“统一的课程标准”与不同群体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又决定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性;最后,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颁布的“课程标准”本身所具有的“刚性与弹性的结合”,又给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留下了可能性。重要性、必要性与可能性“三性”合一,使“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我校的校本课程依据学校课程规划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实行学分制管理,走班式运作,自主性选修课程与限定性选修课程组合。自主性选修课程由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与活动组成,主要包括人文素养类课程、艺术类课程、身心健康类课程、学习生活技能类课程、报告讲座类课程及社会实践类课程等等。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造了极大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们表示“校本课程的开设,为我们提供了选择课程的机会。上自己喜欢的课,学起来特别开心”。 二、把脉校本课程,为课程开发找准切入点 我们认为课程方案的校本化实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教育局颁布的课程计划预留给学校自主开发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拓展型、探究型校本课程的开发;二是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学生实际对国家地方课程进行适应性的再开发。 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学生实际,我们以道德课堂理念为指导,研制了《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学校课程规划,对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拓展型、探究型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系统思考、整体规划,明确了学校的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门类、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在“基于学生发展、符合学校实际、全员参与建设、关注教育价值”的课程方略下,我们构建了“目标整体、结构多元、尊重选择、发展个性”的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拓展国家课程,推进校本课程的建设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着力点 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兼顾学生的需要、兴趣、价值观,尊重学生的

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报告书(新)

《网络安全技术》精品课程2008~2009年度项目建设情况报告书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建设项目组 二00九年十月

目录 一、项目年度建设规划概述 (1) 二、项目落实情况概述及取得效果 (5) 1、课程目标 (5) 2、课程内容与结构 (6) 3、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7) 4、课程团队 (8) 5、课程研究 (9) 6、课程资源 (10) 7、课程考核 (11) 8、课程效果 (12) 9、课程管理 (12) 三、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13) 四、下一步建设措施 (14)

一、项目年度建设规划概述 1、课程目标 (1)建设目标 以职业岗位综合能力为课程目标,体现应用型高技能网络安全人才的职业特点。 (2)建设内容与措施 通过对用人单位访谈和毕业生调查,根据专业发展的不同需求,适时地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目标,与合作企业一起修订教学大纲和实训大纲,使之更加贴近就业岗位技能需求。 (3)建设经费 计划投入0.35万元。 2、课程内容与结构 (1)建设目标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对遴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基于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将教学与实际工作过程紧密结合起来。 (2)建设内容与措施 ①确定职业岗位; ②明确工作任务; ③分解专项能力; ④遴选课程内容; ⑤设计学习情境。 (3)建设经费 计划投入0.35万元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3、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1)建设目标 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将教研教改成果推广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改革创新,推出适应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培养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的教学机制;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实训机会,实现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

高考语文《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 人教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通用)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需要美,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基础模块)

广州市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基础模块)[讨论稿] 一、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学分制的课程设置要求,达到既要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又要适应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的目的,把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任选课程三大模块,其中,必修课程分必修1 和必修2,分别在职一上学期和下学期开设。

1.现代文阅读。2.文学作品欣赏。3.文言文阅读。 1.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1)熟练认读常用汉字。(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概括要点,评价内容和形式特点,正确领会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3)初步掌握精读、泛读方法,提高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4)学会使用常用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多媒体对信息资料进行检索、筛选、摘要和分类。(5)培养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和诵记名句、名篇的习惯。2.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1)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2)养成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3.培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1)熟练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段、名篇,扩大积累,增进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2)了解主要文言句式,初步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1.常用文体写作:记叙文2.应用文体写作:计划、总结1.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记叙文写作能力。(1)正确遣词造句,联句成段,语句简明、连贯、得体。(2)记叙文六要素齐备,选材得当,结构完整。(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书写规范。2.学会写作常用的应用文。(1)学习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格式。(2)学习以得当的措辞表达意思,语句简明、连贯、得体。1.普通话语音知识声母辨正、音变2.普通话短文朗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诗词及文段。重点解决广州人讲普通话存在的突出问题。1.现代文阅读。2.文学作品欣赏。3.文言文阅读。1.提

幼儿园种植特色课程的开发策略

幼儿园种植特色课程的 开发策略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街镇幼儿园种植特色课程的开发策略 来源作者:daiyufeng 种植即栽种。种植特色课程即利用栽种植物的特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园种植特色课程开发的策略是指有幼儿园利用栽种植物的特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种植园地是幼儿身体力行的场所,种植的各种植物为孩子的探究提供直观的材料,利于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科学探究品质的形成。 我园地处城村结合部,位于青龙山脚下,梅龙湖畔。幼儿园有600平方米的“快乐农庄”,孩子们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快乐农庄”散步,观察各种蔬菜、庄稼的生长,亲身体验采摘棉花、黄瓜、西红柿等果实的快乐,尝试栽种土豆、大蒜、小葱等蔬菜的方法,丰富孩子童年的生活,让孩子留下了许多难忘而又美好的记忆。 近几年来,幼儿园进行了利用幼儿园种植资源对孩子进行多方面教育的尝试,幼儿园采用多种策略形成幼儿园种植特色课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栽种植物。开发种植课程。 幼儿园600平方米的“快乐农庄”,每年幼儿园在春季、秋季栽种各种蔬菜和庄稼。幼儿园种植特色课题组成员,根据幼儿园“快乐农庄”的土壤特点,季节特点,人文特点进行初步的规划。春季小班种植低矮的蔬菜如:辣椒、小葱、大蒜、韭菜、青菜、空心菜、苋菜等;中班种植需搭架的蔬菜如:豇豆、四季豆、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大班种植瓜类蔬菜植物如:南瓜、冬瓜、西瓜、香瓜、菜瓜;观赏区种植了茶叶、扁豆、丝瓜等植物。秋季快乐农庄里种植各种不同的植物,有菠菜、青菜、茼蒿、莴苣、生菜、油菜、麦苗等植物。幼儿园还栽种桃树、梨树、柿子树、桔子树、小叶黄杨、梧桐树…幼儿园围墙还种植了许多金银花、扁豆、丝瓜等爬藤植物;每个班级都开辟了自然角,有家长和孩子共同种植的花卉、蔬菜植物,所有的这些种植的植物,为种植特色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孩子观赏、尝试种植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结合主题。生成种植课程。 课程即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现在幼儿园课程模式有多种,其中主题教育的模式是现代课程模式一种,每个学期每个年级有5—6个主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主题生成种植课程。如小班第一学期的《我爱幼儿园》主题,其中要组织幼儿参观幼儿园的环境,孩子么对“快乐农庄”兴趣浓,特别是对萝卜有更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为止,小班开展有关“萝卜”的探究活动,《萝卜生长生长在哪里》、《萝卜的秘密》、《故事拔萝卜》、《打击乐:拔萝卜》、《画萝卜》、《给萝卜涂色》等一系列有关种植资源萝卜的活动。又如中班《美丽的春天》主题,教师组织孩子观察春天变化,孩子们对“快乐农庄”的蔬菜引起了好奇,产生为啥要吃蔬菜,蔬菜生长在哪里等问题,为此,中班开展了《好吃的蔬菜》主题,教师组织幼儿在小班认识蔬菜的基础上认识

课程资源建设工作流程(2017)

教学支持服务中心 课程资源建设工作流程(试行) 一、新学年开学一周内按照专业建设规划提出拟建课程名称及所适用平台,申请 承建人(团队)填报课程资源建设申报表(见附件一)一式两份,需要资金支持的同时填制经费概算表(见附件二)一式两份。课程资源建设申报应明确资源制作任务是否外包,需外包的,须经部门报学校核准(学校按照有关招投标额度规定统一平衡)。 二、课程资源建设申报表、概算表提交系、部门审核;经部门研究批准后才能列 入当年课程资源建设计划。 三、列入当年建设计划的,由承建人(团队)制定课程资源一体化建设方案。 四、课程资源一体化建设方案提交系、部门审核。经审核合格后方能实施;实施 过程中需调整的,应按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并经批准后执行。 五、承建人负责将审核批准的课程资源建设申报表、课程资源一体化建设方案、 经费概算表(电子版)报教学秘书备案。 六、(一)在本校录制课程资源的,承建人(团队)填报“河北电大资源建设(合 同)审批表(试行)”(见附件三)一式两份,其中一份递交学校现教中心统一安排录制计划。 (二)资源制作任务经核准外包的,承建人(团队)应履行手续签订外包服务合同(参考附件四《课程视频教学资源录制协议》)报部门备案。 七、承建人(团队)在签订外包服务合同一个月内或者按照现教中心录制计划, 提交样片并填制“河北电大资源建设(样片)审核表(试行)”(附件五)报教学秘书;样片审核通过后方可继续安排后续制作工作。 八、承建人(团队)应根据工作安排和进度情况合理安排资金使用,并及时、合 规地履行报账手续。 九、承建人(团队)应在期中、期末向系、部门报告工作进展情况。系、部门适 时安排检查课程资源建设整体工作状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协调调度。 十、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完成后,承建人应及时报告系主任、教学秘书并申请验收 (申请验收表见附件六)。 附件一:课程资源建设申报表 二:课程资源建设经费概算(表) 三:河北电大资源建设(合同)审批表(试行) 四:河北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视频教学资源录制协议(参考文本) 五:河北电大资源建设(样片)审核表(试行) 六:河北电大资源建设(成片)验收表(试行)

课程资源库建设新思路

课程资源库建设新思路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课程资源库建设新思路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以理实一体化为教学理念,整合教材资源,重构教学内容,以“项目、任务”的形式筹建课程资源库,将“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课堂,经过调研、整合、筹建、应用的实践研究成果,提出课程资源库以项目、任务化建设,推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汽车专业教学改革中应用的思路。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汽车电器课程 课题: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汽车电器》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J/D/2013/029。 中职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借助教师的课堂引导,他们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就越来越浓厚。网络信息专业老师搭建网络技术平台,将抽象的结构图片、实践视频、相关课件、检测习题等教学素材优化整理,建立有效的师生交流平台,有序管理课程资源。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可以方便地完成预习、复习等学习任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

学习习惯,又为教师节约了备课时间,教师还可以将节约的时间用于课堂教学研究,因此突破了教学的时空跨越,实现教学无界化,推动教学信息化发展。 笔者针对中职学生特点,结合汽车维修专业特性,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出发点,开展项目、任务型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既促进了教材内容的整合,又使资源库内容达到与时俱进。 一、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它以某一个具体的项目为对象,将项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以任务引领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以小组形式围绕该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通过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获得新知,灵活运用技能。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有限,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项目、任务型课程资源库中的工作任务单或工作页等素材,可以在实践中见真知,全面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因此我们以项目、任务的形式建设课程资源库,又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法贯穿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以项目、任务的形式建设资源库 我们依据项目化教学特点,以理实一体化为教学理念,并对汽车维修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对教学资

2017语文新课标

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 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教材局局长郑富芝在发布会上介绍,教育部组织260多位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历时4年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与2003年版相比,有哪些主要变化?提出了哪些新概念? 增加了哪些新内容?一起来看为你总结的五大变化和两大热点! 1变化一:提出四大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那么何为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 语言构建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2变化二:由五大课程目标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 2003版的课程标准中,设置五大课程目标,分别为:积累·整合、感受·鉴 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2017版课标则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分别为: 语言积累与构建 语言表达与交流 语言梳理与整合 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发展逻辑思维 提升思维品质 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 鉴赏文学作品 美的表达与创造 传承中华文化 理解多样文化 3变化三:新增选择性必修课程

相较于2003年版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课程结构,新版课程标准新增了选择性必修课程,即课程结构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这三类课程。 必修课程,每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开设2个学期,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开设2个学期,6学分;选修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开设2个学期,设计12学分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比重按学分计,安排如下。 4变化四:设置十八个学习任务群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十八个学习任务群,这十八个任务群被归置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中。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当代文化参与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语文积累、梳理与探究 文学阅读与写作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讨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 跨文化专题研讨 学术专著专题研讨 5变化五:明确学业质量 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