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节目与国外电视节目的借鉴与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视节目与国外电视节目的借鉴与比较

在各种传播媒介中,电视无论在信息传播方面,还是休闲娱乐方面都占据了一定优势地位,尤其对于普通百姓,电视更多的承担了满足他们多元情感需求的功能。但是,在这样相同的功能之下,国内和国外电视节目还有存在着许多差异。这种差异源于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文化以及观众的不同价值取向、道德准则、精神品格。只有在充分认识到了深层次的原因之后,我们的电视媒体才能够生产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观众愿意接受的电视产品,也才能承担起电视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关于中国电视节目对国外节目的“借鉴”、“模仿”乃至“克隆”,曾有许多电视学者和电视同行都通过不同的形式的表达过自己的看法,但多滞留于节目样式的介绍和宏观的比较。而能够对具体的节目会诊、解剖,并进行翔实的介绍、分析、对比、鉴别的并不多见。

跨文化比较研究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已经遍及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语言学、文学以及经营管理学等领域,渗透于当今世界文明的各层面,电视界也急需通过跨文化研究来找出电视节目本土化的解决办法。这几年,跨文化电视比较研究,尤其是电视节目的本土化研究成为备受国内电视理论界关注的研究领域,研究的部分成果如论文等散见在国内的一些学术期刊上,但是,迄今还鲜见电视理论工作者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对不同类型的、具体的中外电视节目进行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

下面就《鲁豫有约》和《奥普拉脱口秀》进行对比研究。

《鲁豫有约》是凤凰卫视2001年开始播出的一档电视谈话节目,目标受众定位于文化层次高、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的人群,注重节目内涵和深度,体现出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鲁豫有约》打出口号:“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节目讲述的故事不仅中听、中看,而且还能使观众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加上鲁豫自然而又有亲和力的谈吐,总能恰到好处地挖掘到故事中最令人感到兴奋的兴趣点,嘉宾在她的引导下讲述着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展现出他们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给观众以心灵触动和人生启迪。

《奥普拉脱口秀》在西方电视界已有多年的历史,形式与风格都已相当成熟。如在美国,星期一至星期五,日间和夜间,各大电视网都开设有“脱口秀”,涌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名牌脱口秀节目,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奥普拉脱口秀》。

《奥普拉脱口秀》试图通过对典型事例的探讨和分析,给人们提供指导性的建议。家庭生活也是《奥普拉脱口秀》的关注点之一,节目中经常讨论理财、安全、装修等话题,为人们提供帮助和参考。同时,由于自己的黑人出身,奥普拉也在节目中对宗教、种族等问题予以很多关注。

半个世纪以来,电视谈话节目已经成为美国电视业中一种非常发达的节目形态,在节目播出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内容来看,电视谈话节目主要分为新闻时事类节目、滑稽娱乐类节目、人际关系和心里分析类节目三类。在这三类谈话节目中,以反映人际关系和心里分析类的谈话节目数量最大,《奥普拉脱口秀》是其中最著名的节目之一。奥普拉节目的观众没有“锁定性”,不受信仰、性别、文化程度和年龄的限制,包括那些寻求宽慰的人群、赋闲而追求新知和兴奋的主妇、寻觅伴侣的孤独的离婚者以及那些渴望理解的非正统生活方式者,这些受众很难用阶级或阶层来分,只要有对节目的情感需求就都有可能成为它的观众。

在2002年鲁豫有约开播时,正是中国谈话节目迅猛生长时期。从1996年3月中央电视台开播的《实话是祸》开始到2002年初,中国开播的电视谈话节目多大180个。谈话的内容涉及社会的许多方面,主要包括信息交流、人际沟通、经济、体育、影视、娱乐等。其中以公众或热门人物为访谈对象的谈话节目占有很大比例。这类节目的嘉宾是节目的最大亮点,节目形式几乎是以人物为核心,由访问人与被采访对象展开的一对一的谈话,以被采访对象的讲述为主,话题选择尽量回避刺激、窥视以及揭秘而多选择娱乐轻松的内容,同时强

调节目的真实性和情感性效果,追求既能够给人们带来休闲轻松的心情,又注重谈话的内涵和情感效果。《鲁豫有约》堪称中国这一类谈话节目中的佼佼者。

古典主义的摹仿理论认为,摹仿就是摹仿别人摹仿自然的成功之作,2005年《鲁豫有约》的改版以《奥普拉脱口秀》为蓝本,摹仿的过程是一种从逼真到本质的活动,对《鲁豫有约》而言,形态的摹仿也许是“逼真”的,但其“本质”,亦即节目的“神”却由于脱胎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呈现出了迥异的面貌。

“秀”与“有约”

美国的电视台注重主持人包装,靠主持人的影响或者根据主持人的特长来量身打造栏目,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尤其是脱口秀节目,大多选择具有独特风格的“明星主持人”,并且直接以主持人的名字来命名。在市场化、商品化的背景下,主持人明星策略给节目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追星”的社会动机属于审美需要的层次,是一种心理需要。因此,当名人以常态的方式出现在节目,很大一部分观众可能会因为对名人的关注而形成对节目的收视,从而保证节目的长期稳定收视。其次,名主持、名记者为节目贴上了个性化标签,使节目难于被复制和克隆。因此,明星主持人往往使节目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但是,名人策略的最大危机在于,一旦主持人不在,凝结在他身上的所有名人资源将不再起作用,这档节目也就随之消失了,媒体此前的造“星”努力也由此付诸东流。

在倡导集体主义的中国,用主持人命名栏目一度是不可能的,被政策规定严格控制。反对理由是媒体作为党和国家的宣传工具,怎么能为个人名利服务。随着中国电视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这种控制没有了,从央视的《一丹话题》开始,以主持人命名的栏目逐渐增多起来。如《小崔说事》等。不过,整体来看,况且不论“三名战略”是受资源局限、政策局限等限制条件下的被迫选择,“名主持、名评论员、名记者”的品牌战略的确为凤凰卫视发挥了出色的明星效应,《小莉看时事》的吴小莉、《文涛拍案》的窦文涛以及《鲁豫有约》的陈鲁豫等都为凤凰卫视吸引了大量的观众资源。不过,虽然同样以主持人命名,虽然《鲁豫有约》因借鉴《奥普拉脱口秀》而使节目形态基本固定下来,如都是日播节目,如节目时长基本相同,如都有现场观众,就连演播室的沙发以及主持人身后用来播放背景资料的大屏幕都非常相似等等。但是,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两个节目还是呈现出了显著的不同,而这区别似乎也可以从栏目的名称中显露出来。奥普拉强调的是“秀”,无论是嘉宾还是主持人,只要来到这里,就要在屏幕上勇敢地秀出自己的生活、经历、想法,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这使得《奥普拉脱口秀》看上去宛如鲜花怒放,灿烂而华美。与之相比,“鲁豫”二字更像是镶嵌在栏目中,“有约”给人亲切平和温馨的感觉,体现的是东方的含蓄之美,从而使《鲁豫有约》宛若芙蓉出水,沉静而恬淡。

“秀”使《奥普拉脱口秀》更加张扬。每次开场,奥普拉都想一颗耀眼的“大星星

”而受到观众的推崇,现场观众不断地欢呼、雀跃,激动的情绪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设计悬念、设计意外是《奥普拉脱口秀》节目管用的手法,节目现场不断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给现场及电视机前的观众不断带来新的刺激。

2007年,奥普拉采访著名的黑人电影明星悉尼波伊提尔时,更是将节目变成了一场庞大的晚宴。席间既展示了作为奥斯卡终生获得者取得的成绩与荣誉,也刻画了他坎坷的成名之路以及不懈的奋斗精神。偌大的餐桌、火红的玫瑰花营造了一个真实而温馨的谈话场景,渲染了节目的氛围。

“有约”令《鲁豫有约》略显内敛。多数时候,嘉宾的情绪和现场需要主持人调动,让他们渐渐地打开话匣、敞开心扉,使谈话得以自然流畅地展开。每期节目只针对一个(或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