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关于执政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重庆谈判一些问题的探讨
章百家 2011年06月03日10:41
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号事件,距今已的半个世纪。
近十年来,国共双方先后公布了一批有关重庆谈判的档案,加上美国方面的档案以及其他文献,有关资料已比过去充实了许多。
时间的流逝、各方档案的公布,为客观分析这一历史事件,解开以往研究中的部分疑点,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一、重庆谈判的背景
重庆谈判发生在抗日战争结束向战后时期转变的关键时刻,以往对重庆谈判的论述大多以这个短时期为背景。
但是,正象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一样,重庆谈判的背景是复杂的和多层次的;仅了解短期情况很难对国共两党在这场谈判中各自的动机目的和政策策略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
笔者打算回溯得更远一些,把眼界放得更开阔一些;一方面,便于说明与重庆谈判有关的各种线索;另一方面,可以以双方政策的长期发展脉胳作为分析短期情况的基础。
(一)战时国共谈判与战后重庆谈判的联系
重庆谈判涉及的重要问题大都是在抗战期间提出的或出现的。
关于战时国共谈判与战后重庆谈判之间的联系,这里简略地指出以下三点:
首先,与人们一般所知的情况不同,蒋介石与毛泽东会面的问题并不是在抗战结束时才提出来的;事实上,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蒋介石和毛泽东就设想过由他们二人直接会谈,以解决国共矛盾问题。
1942年8月14日,蒋介石在重庆约见周恩来,提出他打算在西安约毛泽东一晤。
毛泽东得知后十分积极,愿出面与蒋会谈,以取得“将国共根本关系加以改善”。
不过,周恩来认为,毛与蒋会面的时机尚不成熟,安全也缺乏保障。
中共中央决定,先派林彪与蒋见面,以判明其意图。
此后,林彪赴渝达半年之久,蒋迟迟未提与毛会谈之事。
另据张治中回忆,1943年夏,在林彪即将返回延安时,蒋介石突然写了一封信托张交林转毛泽东,再次表示要邀请毛来重庆面谈一切;但此时国共关系再次恶化,中共方面未作答复。
尽管蒋介石与毛泽东在抗战期间始终未能会面,但这个问题的提出为战后重庆谈判打下了重要的伏笔。
其次,在毛泽东前往重庆与蒋介石举行会谈时,由美国提供交通便利和安全保证问题也是在抗战期间提出的。
1944年下半年,美国开始直接插手国共谈判。
9月,赫尔利以总统私人代表的身份来华。
11月上旬,
他在延安与毛泽东举行会谈。
在这次会谈中,双方签署了以建立联合政府与联合军事委员会为核心内容的《五点协议草案》。
赫尔利还主动提出,如果蒋介石表示愿意会见毛主席,他愿意陪同毛主席去见蒋;不管会谈成败如何,他将以美国的国格来担保毛主席及其随员在会谈后能安全返回延安。
毛泽东回答,他很久以前就想见蒋先生,过去情况不便未能如愿;现在有美国出面,赫尔利将军调停,如果蒋能同意这次会谈所达成的五要点,他即可与蒋见面。
虽然赫尔利的这次斡旋活动很快就失败了,但美方为毛泽东与蒋介石的会谈提供安全保障一事却由此而来。
最后,重庆谈判与战时国共谈判有明显的连续性,这两次谈判面临的实质问题是相同的。
概括地看,战时国共谈判围绕着三个基本问题,即:中共军队问题、敌后解放区政权问题和两党关系问题。
双方的基本分歧是:中共方面要求国民政府承认中共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地位,根据抗战需要、抗战成绩及现有军队实数加以整编;要求承认解放区民选政府为地方政府;要求承认中共及一切抗日党派的合法地位。
国民党方面则以军令政令必须统一为由,试图尽量缩减中共军队的数量,拒绝承认解放区政权,并表示只有在中共交出武装和解放区政权的条件下才能给予中共合法地位。
这三方面的分歧也正是战后重庆谈判试图解决的。
(二)抗战后期,国共双方对战后问题的设想
抗战后期,国共双方设想的战后政策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
是对中国政治前途的设想,另一部分是如何处理两党关系,这两个部分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首先,在中共方面。
抗战期间,在考虑战后问题时,毛泽东的头脑中有两条不同的思路:一条思路是国共两党长期合作,实现和平建国;另一条思中是准备应付国共关系破裂,内战爆发。
这两条思路一直伴随着国际上美苏关系和国内国共关系或紧或松的状况交错发展。
虽然中共始终做着两种准备,但总的来看,力争第一种前途是中共政策的主导方面。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毛泽东就提出,中共的方针是“极力团结国民党,设法改善国共关系,并强调战后仍须合作建国”。
1942年7月7日,中共中央发表《为纪念抗战五周年宣言》,首次指出:“战后的中国应当是各党派合作经过人民普选的民主共和国??战后中国的新秩序的建立应当依据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国民党的抗战建国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施政纲领与社会政策”。
《宣言》还强调,国共两党在抗战胜利后应继续团结,承认蒋介石“不仅是抗战的领导者,而且是战后新中国建设的领导者”。
这些内容可以说是抗战结束后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方针的雏型。
尽管此后国共关系时有起伏,但到了抗战末期,随着自己力量的发展,中共力争战后和平民主的方针变得更明确了。
1945年4月下旬,中共七大开幕时,毛泽东提出,在国际上英美苏三大国的团结是主要的,是统治一切的和决定一切的;由于存在着这一有利的国
际条件,国民党有可能做出让步,与中共取得妥协;战后中国可能由此走上和平统一道路,废止国民党一党统治,实行民主改革,建立包括各党派在内的联合政府,以逐步达到在全国实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目标。
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一个长期的路线方针,而不是一个短期的策略。
在国民党方面。
在处理国共关系时,蒋介石的一贯考虑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削弱乃至消灭共产党,以确保战后在维持国民党一党统治的前提下“实施宪政”。
无论他是否真的相信国民党有能力消灭共产党,但从抗战后期他的所作所为来看,蒋介石力争的目标至少是要把中共削弱为没有独立武装、不掌握根据地政权、在政治上无足轻重的小党派。
为此,他准备使用“军事解决”和“政治解决”两种手段,并把军事解决的办置于首位。
1945年5月下旬,国民党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蒋介石在会上带头指责“中共要发动内乱”,声称他的责任是“要巩固本党的基础,制止共产党篡窃的阴谋”。
这次会议通过的文件诬蔑中共“一贯坚持其武装割据,借以破坏抗战”,提出联合政府是“企图颠覆政府,危害国家”,强调与中共的斗争无法妥协,国民党的“急务”在于取得对中共斗争的“优势与环境”。
虽然这次会议对外宣称,对中共问题“坚主以政治方式力求解决”;但4月上旬蒋介石已下达命令,要各战区在7月以前“集中全力以消灭奸匪之组织及武力”,这是他把军事解决置于优先地位的明显证据。
篇二:近代史复习题第七章(含答案)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单项选择题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中美民族矛盾
b中日民族矛盾
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2.《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 )
a获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 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
c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d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
3.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是( )
a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
b要不要和平建国的问题
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的问题
d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的问题
4. 解放战争时期,最早与蒋介石集团决裂的民主党派是
a中国民主同盟b民主建国会c中国民主促进会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5.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在于
a影响战略决战主攻方向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6. 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
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7.蒋介石被迫下台后,代总统李宗仁的实际政治态度是( )
a希望结束内战,实现和平b接受中共八项条件,进行和谈
c与中共和谈,划江而治d顽固不化,准备卷土重来
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 )
a如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b如何解决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问题
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
d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
9.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地点是 ( )
a北平 b延安 c西柏坡d上海
10.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 )
a撕毁《双十协定》 b进攻中原解放区
c进攻上党地区d撕毁停战协定
11.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
a孟良崮战役开始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开始 d渡江战役开始
12. 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 )
a张治中 b蔡廷锴 c杜聿明 d傅作义
13.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针对的是( )
a打垮国民党的历次反革命军事围剿
b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等反共浪潮
c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d内战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二、多项选择题
1.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
a山东b中原c华东d陕北e晋冀鲁豫
2. 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与重点进攻的作战原则和方法主要是( )
a分兵作战化整为零的原则 b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原则 c运动战的作战方法d外线作战的战略方针 e游击战
3.关于1949年国共北平和谈各方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蒋介石以和谈作缓兵之计
b李宗仁企图与共产党划长江而治
c蒋介石为了退居幕后指挥
d中共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
e国民党为了结束战争,恢复和平
4.通过重庆谈判和签订的“双十协定”,中共取得的成果有( )
a在全国人民面前表现了和平诚意
b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c实现了中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合法地位
d团结了民主力量
e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5. 对1946年政协会议协议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
b在许多方面反映了人们的愿望
c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d很快被国民政府撕毁
6.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双十协定》的内容有( )
a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
b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
c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等权利
d实施《和平建国纲领》
e实施《宪法草案》
三、简答题
1.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2.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有何意义?
四、论述题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意义是什么?
3.中国民主革命中第三条道路最终归于失败的原因。
五、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 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权,全归俄官??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
材料2 (俄国政府)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内??一切权利及所让与者,转移与日本政府??
──日俄《朴茨茅斯条约》(1905年9月)
材料3 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苏美英《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
注: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协定,确认了《雅尔塔协定》有关旅顺、大连问题的内容。
材料4 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结合相关历史背景,简述旅顺、大连的主权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基本过程。
(2分)
(2)上述过程说明中国在清末、抗日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3)对比材料1和材料4,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差异。
(3分)(4)根据材料2和材料3,说明各大国在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持何种态度,实际上采取了什么做法。
(2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材料2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密电:“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竟??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遗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注:蒋介石)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
材料3
1945年11月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的演讲:“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惟一的敌人。
”
材料四 (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录:“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
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使命今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护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
请回答:
(1)蒋介石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9月-10月的谈判,有什么结果?
(2)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以上所引材料中有何依据?
(3)蒋介石当时为什么耍弄反革命两手? 以上所引材中有何依据?
(4)对于蒋介石玩弄的反革命两手,美国政府采取什么态度?这在上引材料和历史事实中有
什么证据?
第七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a
4.a 4.c
5.d
6.d
7.d
8.a
9.c 10.d 11.b 12.d 13.d
二、多项选择题
1.ad
2.bc
3.abd
4.abd
5.abcd
6.bd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
近代以来,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渐深化,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探索救国之路。
(1)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各种救国斗争和方案都失败了。
说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完成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任务。
(2)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实行反共反人民政策,使中国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被人民所抛弃。
(3)部分中间阶层幻想使中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在国民党的一党专制下,也根本无法实现。
(4)中国共产党坚持反帝反封建的彻底革命立场,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2、[答案要点]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进行,主要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具有特殊意义:
(1)它使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全国的胜利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土地制度改革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使亿万农民祖祖辈辈对土地的渴望得到满足,成为解放区的主人,因而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同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同解放战争的胜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它使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普遍高涨,使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亿万农民获得土地后,以饱满的热情发展农业发展,使农村的经济面貌迅速改观,从而为解放战争巨大的物质消耗提供广厚的财力支持。
(3)它使亿万农民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开通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
根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一场异常激烈的农村阶级大革命,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必须用战斗去保卫,深明此理的亿万农民在解放战争中始终以无比的热忱参军参战、支援前线,这是解放战争得以迅速走向全国胜利的重要保障。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七届二中全会。
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1)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方针;
(2)提出全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全党必须以极大的努力学会管理和建设城市;
(3)提出新中国的经济形态将是五种经济成分共存,要保证这种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要使新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4)新中国成立后将存在两种基本矛盾,即国内的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中国和帝国主义的矛盾,因此,要巩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5)在外交上,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特权。
愿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6)提出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的规定;
(7)提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问题。
毛泽东还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
意义:这次会议是在全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召开的,全会为中国共产党由领导人民革命的政党向全国执政党地位的重大转变做了准备。
为中共成为执政党之后,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以及成为执政党的中共的自身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国主张和建国理论,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
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
现实意义。
2、[答案要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因而具有划时代的伟大历史意义。
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大事变,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班封建社会的状态,中国变成独立的、统一的国家。
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后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各方面社会主义因素的作用下必然经由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极大地改变。
新中国的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第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更加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真理性。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成功的。
3、[答案要点]
(1)中国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作为中间社会势力的政治代言人,所依靠的社会基础即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异常软弱,并不具备实现第三条道路的资产阶级建国主张的能力和勇气,这是其失败的(转载于:重庆谈判关于执政问题)主观原因;
(2)国共两党作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政治力量,在围绕国家政权这个根本问题进行政治决斗的关键时刻,都不允许游离自己阵营之外的所谓“中间派”及其政治路线存在,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3)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动力,已将代表他们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主心骨,不允许在中国建立任何类型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这就注定中间社会势力的资产阶级的建国主张失去赖以实现的群众基础,这是其失败的社会原因;
(4)解放战争作为中国历史进程的火车头,在胜利发展中越来越昭示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政策的说服力、吸引力、感召力,促使社会中间势力迅速放弃旧民主主义的立场、转向新民主主义的立场,这是第三道路失败的直接原因;
(5)美国和苏联作为国际上两大对立阵营的代表基于各自的对话战略目标,都不支持代表中间势力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执掌中国的政柄,这是第三道路失败的外部原因。
五、材料题
1、[答案要点]
(1)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旅顺、大连被沙俄租借;日俄战争后,沙俄将它在旅顺、大连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为争取苏联对日作战,美英同意苏联在中国旅顺、篇三:重庆市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期中历史试卷
秘密★启用前
2015年重庆一中高2018级高一上期半期考试
历史试题卷 2015.12
历史试题共4页。
满分100分。
时间8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