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Alexzander Dye)。
移动学习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带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
移动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未来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
正确理解移动学习的内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它有别于一般学习。
Sun公司的e-learning专家Michael Wenger针对移动学习提出了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移动学习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因为在传统学习中印刷课本同样能够很好的支持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可以说课本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成为支持移动学习的工具,而移动学习也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
由此可见,移动学习作为一个新事物新概念在现在提出,它必须与传统学习相区别开来,否则将失去它的意义。
其次,移动学习除具备了数字化学习的所有特征之外,还有它独一无二的特性,即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
学习环境是移动的,教师、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学生都是移动的。
最后,从它的实现方式来看,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连技术;实现的工具是小型化的移动计算设备,或者如Quinn所说的IA设备。
Sariola等人在对移动学习的概念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对移动学习实现的设备从特征上作了这样的一个分析:可携带性(portability),即设备形状小、重量轻,便于随身携带;无线性(wireless),即设备无需连线;移动性(mobility),指使用者在移动中也可以很好的使用。
根据Sariola等人的分析我们认为,目前支持移动学习的IA设备主要是指WAP蜂窝电话、PDA和混合设备(指混合了移动电话的语音功能和PDA的数据处理功能的设备)。
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更多类型的设备。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可以广泛使用的学习方式,其针对性研究起步于2000年,在这一年,美国加州大学成立移动教育研究组(Mobile Education Group),针对一些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教育实验,并讨论在虚拟大学中移动教育的应用。
所以,目前关于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简称M-Learning)还没有统一的、明确的定义。
下面是一些学者关于移动学习定义的表述:
(1)在芬兰,由Ericsson、Insite、Telenor Mobil与ITFornebuKnowation联合发起的名为“Te-IenorWAP移动学习”研究项目的研究报告中给出的移动学习的定义是:由于人们地理空间流动性和弹性学习需求的增加而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2)KnowledgePIanet公司认知系统部主任CIarkQuinn认为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与数字化学习的结合,它包括随时、随地的学习资源,强大的搜索能力,丰富的交互性,对有效学习的强力支持和基于绩效的评价。
它是通过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或移动电话等信息设备所进行的数字化学习。
(3)Dye等人对移动学习的定义是: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4)Harris对移动学习的定义是: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技术和数字化学习的结合,它能够为学习者带来一种随时随地学习的体验。
(5)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魏顺平在《当代移动学习研究与实践回顾与展望》一文中指出: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无线与无线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学习。
综合而言,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PocketPC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
与其他形式的学习比较,移动学习具有学习便捷性、教学个性化、交互丰富性、情境相关性等特点。
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技术与数字化学习技术嫁接的产物,代表着学习的未来。
一、移动学习研究的内容
(一)移动学习研究的方向
目前,国外移动学习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和方向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移动学习系统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 of mobile learning systems)。
(2)最新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New emerging wireless technology),如GPRS,CDMA等。
(3)无处不在的计算和学习环境的集成(Ubiqui—tous computing and integrat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4)无线移动技术在学习中的创新使用(Innova-tive use of wireless and mobile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
(5)学习移动代理(Mobile,agents for learning)。
(6)无线移动技术的实践应用(Practical uses of wireless and mobile technologies)。
(7)协作学习的群件方案(Group wares solutions for collaborative learning)。
(8)移动应用的学习者支持界面(Learner-supportive interfaces for mobile applications)。
(9)移动学习系统的评价(Evaluation of mobile learning systems)。
(二)移动学习的应用模式
由于移动学习理论的不完善和移动技术的限制,国内外有关移动学习应用模式的研究还处在发展期。
根据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目前可以实施的移动学习基本上有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和基于校园无线网络的准移动学习三种形式。
(1)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
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除了提供话音服务外,还提供面向字符的短消息服务。
通过短消息,不仅学习者之间,而且学习者与互联网服务器之间都可实现有限字符的传送。
学习者通过手机等学习终端,将短信息发送到位于互联网教学服务器,教学服务器分析用户的短信息后转化成数据请求,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再发送给学习者手机。
利用这一特点,可实现学生通过无线移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来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
(2)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
对于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来说,其数据通信呈间断的,不能实时连接,因而不能利用该种方式实现移动学习终端对学习网站的浏览,也就很难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传输和显示。
随着通信芯片和DSP(口iQ临[Signal Processor)性能的提高以及3G通信协议的推出,移动通信协议将得到很大改进,通信的速度也会大大提高,基于连接浏览方式的移动学习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该方式是学习者利用移动学习可以实施的形式移动学习终端,经过电信的网关后接入互联网,通过WAP协议访问教学服务器,进行浏览、查询和实时交互,类似于普通的互联网用户。
由此可以看出,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方式不但可以传输文本,还可以传输一些图像信息。
(3)基于校园无线网络的准移动学习
所谓准移动学习是指可以在局部范围内(如一个校园、一栋楼、一片户外学习区或一个教室)实现移动学习。
从3G技术不同标准之间的争论和产品开发进展来看,在全球或全国范围内完全实现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无线局域网络(WLAN)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了,可以作为准移动学1习的实现技术,这也是当前作为校园面授教育的补充移动学习最现实可行的方式。
二、移动学习研究的现状
(一)国外M-Iearning的研究现状
目前,移动学习在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的部分经济发达国家,开始较早的已经进行了2-3年的时间。
从研究目的来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目前的E-Learn…Q提供商发起,他们力求借鉴E-Learning的经验,把M-Learning推向市场,更多地用于企业培训;另一类则由教育机构发起,他们立足于学校教育,试图通过新技术来改善教学、学习和管理。
以下通过结合国外移动学习的研究事实,介绍国外移动学习目前的研究现状和成果。
(1)移动设备应用于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M-Learning这一新名词刚一出现,很多针对移动设备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研究工作就随之展开了,这些研究从认知和教学角度出发,考查移动设备应用于实际教学和学习的可行性。
一些研究者以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实验来检验移动设备在辅助学习者进行阅读时的有效性,另一些研究者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特征进行分析,论证在何种学习情境下使用移动设备最为有效。
通过实验发现,在新技术的辅助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为移动学习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不过有一些研究者对移动设备的使用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学习者表现出的兴奋和激动只是暂时性的。
同时实验发现一些学习者在学习中并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移动设备,有些甚至把这些设备用作考试作弊和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工具,这一现象同样让研究者感到担忧。
大多数研究者表示,PDA和WAP手机等移动设备只是目前在学习手段上的一种扩展,它们不能够替代现有的学习工具。
更重要的是,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都适合使用移动设备。
(2)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
移动学习作为数字化学习和移动计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最直接的应用形式就是让学习者能够通过移动设备来实现数字化学习,一系列针对移动学习资源开发的研究由此展开。
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进行的移动学习项目中,研究者试图将WAP技术应用于高等教育中,他们希望为学习者和教师创建一个可操作的移动学习环境,从而使学习者和教师能够通过WAP手机或smartphone随时随地访问教学和学习资源。
这一研究项目的其中一个阶段就是要进行课程模块的开发、测试和评价。
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使用各种移动通信手段,为学习群体创建一个移动学习环境,同时开发出适合他们的移动学习资源,包括各种课程、服务和产品。
(3)短信息服务
作为一种通信交流的手段,短信息服务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且深得广大使用者的青睐。
由于它在使用上的广泛性,一些研究者开始尝试将其应用于教学和学习中。
英国Kingston大学进行了评价短信息服务应用于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实验。
根据实验需求他们开发了一套短信息服务系统,可用于向学习者发送课程安排、考试安排和考试成绩等信息。
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短信息服务被应用于教师培训,初步的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同时他们计划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把彩信(MMS)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通过移动设备实现数字图像的生成和传送。
短信息服务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用于教学呈完全可行的。
它不仅可以用于学习者日常的通信交流,而且可以被用于课业信息、日程安排和重要通知等信息的发布。
短信息服务所具有的随时随地性,使得它在某些学习情境下具有比E-ma¨和Web更为优秀的表现。
(4)WAP教育站点的建设
WAP教育站点的建设是目前移动学习研究领域中的又一重要方面。
WAP教育站点与普通WAP站点相比在技术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不同之处在于应用的目的和面向的对象。
英国川tralab根据
M-Learn-…Q计划的研究目标,通过分析十6-24岁的欧洲青年人的学习特征,开发和建立了支持移动学习的WAP教育站点。
为了能够迎合这些青年人的口味,使他们能够对移动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研究人员在学习资源的建设上下功夫,着重选取能够贴近学习者生活和工作同时又较为时尚和流行的主题作为学习内容。
(5)与终身学习、PBL和协作学习等的结合
英国伯明翰大学立足于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针对未来学习者对终身学习的需求,尝试把移动技术和设备应用于终身学习。
他们认为仅仅通过学校教育获取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要想适应未来快速变
化和发展的社会,人们必须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未来的学习应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人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在此基础之上,他们进行了被称为Hand,sr的移动学习研究项目,计划开发出适用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实际需求的移动学习资源。
(二)国内M-learn㈩Q的研究现状
我国教育部高教司已于2001年12月发出了关于“移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立项的通知。
在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的主持下,“移动教育”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着。
工程第一期在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成员单位中开展,工程持续时间为五年;工程实施范围遍及北京、上海、沈阳、成都、兰州、乌鲁木齐等数十个城市。
“移动教育”项目的核心内容有两个:一是建立“移动教育”信息网,利用中国移动的短信息平台和GPRS平台向广大师生提供教育科研、教学管理、生活资讯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同时让他们能够享用更加优质优惠的移动电话服务;二是建立“移动教育”服务站体系,在各主要大学建立“移动教育”服务站,为参与“移动教育”项目的用户提供各种服务,以及电信卡、手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无线网络设备等与“移动教育”项目相关的产品。
北京大学开展了“基于短信的移动教育系统结构”的研究,设计了基于短信中心及单机串口通信的短信移动教育系统结构,并利用手机在Windows2000和Sqlserver7.O平台上实现了基于单机串口的移动教育系统(SM2ES)。
三、移动学习研究对远程教育的影响
就技术进入教育领域而言,无论是电子学习还是移动学习,它们都是现代教育思想与相关信息技术结合后产生的新的教与学方式,不具有教育形态的属性。
因此,移动学习既可以在面授教育中得到应用,也可以在远程教育中得到应用。
那么,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究竟意味着什么?
(1)提出了对远程教育形态重新认识的课题。
关于远程教育形态的重要理论之一是由德国著名学者彼得斯作出的关于远程教育工业化形态的论断。
他在<抠程教育的教学结构:对教与学的一种高度工业化形态的研蛐中指出:在远程教育中,教学是高度工业化的,学习也是高度工业化的,远程教育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主一,适用分析这种新的工业化教育形态的惟一理论模型是工业化大生产理论。
如果说函授远程教育的邮政系统、电子远程教育的广播电视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那么,移动学习中处于概念化的移动教育网络、未来移动学习终端肯定就不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而是信息化社会的产物。
这是对彼得斯远程教育形态理论之工业技术基础的否定。
其次,移动学习的随时随地性绝对是后工业化社会——信息社会的特征,师
生之间因时因地的交互学习活动也决不呈“教学生产包装后”的传送过程。
另外,移动学习中的“碎片”实验研究结论更是与彼得斯论断的重要支点之一——教学过程是经过周密设计、系统开发、大批量生产后发送远程学习材料理论相悖离。
斯坦福学习实验室(SLL)的研究表明:人在“移动”中,是和注意力的高度分散“相关联的,学习者在一定的”零碎“时间中进行学习,移动所带来的各种新的学习上下文的关联及其传递特征,也是与固定、大容量等学习方式有所不同的。
移动学习是一种“碎片”式学习经验,学习材料的设计必须要零散化,注重开发适宜于零碎时间的学习材料。
因此,移动学习方式的出现给我们提出了对远程教育形态理论重新认识的新课题。
(2)使远程教育结构和过程理论进一步清晰。
远程教育结构理论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远程教育运行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的分析。
远程教育结构理论的简洁成果是:1233。
其中十是指以学生或学习为核心;2是指远程教育基本运行系统是由课程和学生两大部分组成;第一个3代表三要素:远程教育与面授教育一样存在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核心要素;第二个3代表三种关系,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远程教育结构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关于教师地位及其师生关系一直是理论研究与争论的焦点之一。
现在,从移动远程学习的概念来看,师生交互应该是远程教育结构理论的组成部分。
远程教育过程理论概括了在师生相对分离条件下教与学行为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其中包括独立学习、双向交流和教学活动再度综合三部分内容。
独立学习理论受到了社会民主教育思想和自由教育哲学思想的影响,强调远程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独立学习和自治的重要性;双向交流理论则深入地阐述了远程教育中人际关系的问题,高度评价了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交流对成功学习的重要意义,并对学习者学习的独立性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和哲学价值。
教学活动综合理论指出,远程教育要从一般的教育理论当中找到自己的理论基础,重新构建跨时空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情景。
在远程教育过程理论中,曾经长期争论的问题是远程教学过程的主体特征究竟是自主学习还是双向交流,现在看来,没有双向交流就没有移动学习,因此,远程教育过程理论不应该没有双向交流的内容。
(3)第四代远程教育观的出现。
从技术的角度,加拿大学者伽里森、丹麦学者尼珀和英国学者贝茨等人提出了三代信息技术和三代远程教育的理论。
按照他们的划分思路,移动通信技术的使用和移动远程学习的出现就应该是第四代信息技术和第四代远程教育。
基更在枞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的论文中,把第一代和第二代远程学习方式定义为远程学习——D-Iearning,第三代为E-I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