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分离症状及其认知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reud认为创伤包含三个记忆成分:童年早期经 历事件的记忆,青春期后期经历事件的记忆及后期 经历事件触发的对早年事件的记忆。Freud不关注创 伤事件本身,而是强调创伤性记忆,他对创伤概念 的理解来源于严格的线性和时序性的模型[1]。荣格 认为,心理创伤首先会导致人格的退缩,或者自我 的部分退缩,因此人格的很多部分若整合进自我必 须分离[2]。分离是个体为抵制潜在的心理损害而常 采用的心理防御方式,荣格在他的词语联想实验中 曾作过详细的阐述。个体因为适应的需要而采取分 离的方式,把不能忍受的经历分配到身心的不同部 位,尤其是分配给无意识。如果意识的诸多元素如 知觉、感觉、意象不能被整合进自我,那么经历本 身就变成一个非连续体。这样,被牺牲了的内在世 界,就会以某种意象形式聚集为一种“情结”。
2 创伤性分离及相关症状
揭露心理创伤,尤其那些久远的和具有反复性
895
-896-
心理科学进展
2006 年
影响的创伤,会产生许多障碍性问题,如创伤后应 激障碍(PTSD),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sorder, ASD)和抑郁障碍等。
分离性体验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分离症 状,而分离性症状即可以主要表现于分离性障碍 中,也可表现在许多其他的精神疾病中,并成为该 病的一个重要过程,三者在人群中均有广泛的发生 基础。
分 离 性 身 份 识 别 障 碍 (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以往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MPD),在DSM-Ⅳ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 DSM-Ⅳ) 中的定义为:在同一个个体身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这些不同的身份反复 地控制着患者的行为。患者不能回忆重要的个人信 息,其程度无法用通常的健忘来解释[7]。
方式对遭受心理创伤的病人进行治疗。这一疗法主 要是关注创伤性记忆中的双侧视觉、听觉和触觉刺 激,并将其对创伤性记忆的关注和系统的评估相结 合。与其他治疗取向相比,这一疗法能够将大多数 病人的记忆脱敏速度提高 40%以上。有 18 个控制 研究表明,将这一疗法整合入一个以创伤为重点的 全面治疗计划中去是治疗心理创伤病人最有效的 治疗方法之一。EMDR 被认为能够激发大脑的自然 机制,将创伤性记忆(那些非常生动,并伴随有过 往的情绪和躯体感受的记忆)转换成为正常的记忆 (那些具有模糊的图像,疏离的情感,不伴随躯体 感受的记忆)。 3.2 背叛创伤理论
关于创伤性记忆的争论焦点是:是否有一些创 伤类型和事件受损的记忆相联系?并且回避对创 伤性相关信息的编码?创伤性分离的研究者们,围 绕着创伤性分离的有关注意和记忆的认知性问题, 提出了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人格结构性分离 理论,背叛创伤性理论,回避编码假说等,以及与 对威胁性信息回避有关的警戒回避假说。 3.1 人格结构性分离理论
收稿日期:2005-12-22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心理学重点项目(05SXJ002)。 通讯作者:申荷永,E-mail: shenhy@scnu.edu.cn
害。目前,创伤心理的研究主要关注于那些未危及 生命的,由慢性的负性情感积累所导致的情绪情 感、行为、躯体、认知的慢性障碍性的疾病,一般 在创伤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后文中出现的 创伤指心理创伤)。
分离性症状包括记忆缺失、幻听、人格解体、 现实解体、联想障碍等。虽然这些症状主要表现在 分离性障碍中,但在其他精神疾病中也常见,如创 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症、边缘性人格障碍、物 质滥用、进食障碍、癫痫、自伤、自杀、攻击行为、 超常体验等。
分离性障碍是指以分离性症状为主要临床特
征的精神疾病。是“个体的意识、记忆、身份识别 或环境感知等本应整合在一起的功能”出现解离而 导 致 的 各 种 障 碍 。 这 个 概 念 最 早 出 现 于 DSM- Ⅲ (1980)及ICD-10(1992,国际诊断分类)。
摘 要 创伤性分离是具有心理创伤经历的人常表现出来的典型症状,它包括记忆缺失、幻听、人格解体等, 它主要表现在分离性障碍中,在其他精神疾病中也常见,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症等。该文阐释了 创伤性心理、创伤性分离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创伤性分离症状的几种理论:人格结构性分离理论,背叛创 伤性理论,回避加工假设与警戒-回避假说等。其中人格结构性分离理论主要是以临床治疗为取向,采用 EMDR 技术,侧重于研究创伤性分离对人格结构产生的影响;而背叛创伤性理论,回避编码假说以及警戒回避假说是通过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探讨创伤性分离的症状与记忆。通过对几种理论的比较分析。发 现后三种认知理论对创伤性分离症状的解释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一“是否存在回避警戒”,二“是否存在 回避加工”,三“是否存在回避记忆”,而关于这几方面问题发生的条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关键词 创伤,分离,创伤后应激障碍,回避加工。 分类号 R395
创伤心理是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面对的最常 见的问题之一。正确的理解和评价创伤,对心理康 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 世纪初《心理障碍的诊 断和统计年鉴》(DSM-Ⅲ,美国心理治疗协会,1980) 第三版的出版,标志着心理创伤成为一个正式的研 究课题,此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作为一个诊断症状获得了广 泛的认可。目前,创伤性心理的认知研究进展迅速, 先后出现了了多个相关理论。
分离是遭受创伤后的个体几乎都会表现出来 的症状。“分离”一词最初被用于癔病,原本是与“转 换”并列的表示癔病发生机制的用语。“转换”是 指个体把无法化解的痛苦表象及过去事件的记忆 “压抑”于意识之下,使得自身出现症状转变的情 况。在新精神分析学派影响下,传统的“癔病”概 念也逐步被“分离”替代。
分离主要是指意识和记忆正常联结过程的隔 断,由于思想、感情和经历不能整合到意识流,最 终对创伤经历保持无意识状态的一种机制。如“高 速公路催眠”现象,人在高速公路行走间常会出现 明显的意识恍惚状态,这也是一种分离 。分离之 所以是一种对创伤保持无意识的机制,就是因为分 离允许“认识孤立”(knowledge isolation),认识孤 立指个体将部分经历或全部经历,从可持续体验的 经历上脱离出来,形成不受经验或经历影响的一种 独特的认识,一般称为“认识孤立”[3,4]。在一个有 800 名被试的成人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背叛创伤(包 括性虐待,身体虐待和照顾者实施的家庭暴力)比 非背叛创伤的分数更显著地与分离体验量表(DES) 的分数相关[5]。
心理科学进展 2006,14(6):895~900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创伤性分离症状及其认知研究*
赵冬梅1,2
申荷永1
刘志雅3
(1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广州 510631) (2星海音乐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广州 510006) (3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州 510641)
Freyd发展的背叛创伤理论提出,儿童一直不能 意识到照顾者所实施的虐待,并不是因为他们记忆 虐待事实会非常痛苦,而是因为如果记忆虐待,似 乎仍会使他们在情感上会维持对照顾者的重要依 恋,Freyd,Freyd, Deprince和Zurbriggen的研究结果 都支持这个假设。从背叛创伤理论可以看出,经历 过被照顾者虐待的人们与经历其他创伤的人相比, 他们更趋向于不记得他们的被虐待经历[12]。
Helga Matthess提出的人格结构性分离理论认 为,和创伤相关的障碍通常会使人格分离为不同的 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情感部分(Emotional Parts, 简称EP),这一部分受到如何从威胁中幸存下来的 行动系统所调控,从而固着在创伤记忆上。第二部 分是表面上的正常部分(Apparently Normal Parts, 简称ANP),这一部分受到日常生活以及种群存活 的行动系统调控,从而回避与创伤相关的线索。这 一理论认为,对于出现创伤相关的分离障碍的病人 来说,他们的人格分离是和他们缺乏整合能力密切 相关的。人格的结构性分离理论预测,对于切实存 在的并知觉到的威胁线索,ANP和EP会有不同的心 理-生理反应,部分是由这些分离所导致。这些分离 部分可能受到不同的行动以及不同的神经系统调 控(例如,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中的腹 侧和背侧的迷走神经分支)。作为结构性分离理论 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行动的进化心理状态理论认 为EP通常会引发程度较低和中等程度的行动倾向, 这使得病人可以多多少少的在日常生活中行使其 功能[11]。
以人格结构性理论为背景,治疗师能够意识到 来访者人格部分中的缺陷,并且能够试图去寻找来 访者内部系统中的行动倾向,而正是来访者的这些 内部系统可以改善他们日常生活中问题解决所使 用的应付策略。
Helga Matthess 以人格性结构分离理论为基础, 采 用 用 眼 动 脱 敏 和 再 加 工 ( Eye-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简称 EMDR)的
总之,分离性症状在 DID 上表现为一种以人格 分离为主要特征的分离性障碍,而遭受创伤后发展 出 PTSD 的个体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分离症状, 如遗忘,反复闯入性记忆。本文的分离性症状指即 表现在分离障碍上,也表现在其他各类精神疾病 上,如遗忘、感觉过敏、对疼痛的忽视、幻听等症 状。
3 创伤性分离症状的主要理论
分离在临床症状上有三个易混淆的概念:分离 性 体 验 ( dissociative experience ) 、 分 离 性 症 状 (dissociative symptom) 和 分 离 性 障 碍 (dissociative disorder) [6]。
分离性体验包括遗忘、感觉过敏、对疼痛的忽 视、幻听等,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不受 社会心理因素的限制。但并非所有的分离性体验都 是病理性的,在分离性体验达到一定的程度(如该 体验的强度、时间、频率),或者社会心理因素引 起的重度精神创伤,或者同时伴有其它精神症状等 情况下,可能出现病理性的分离体验。
一般而言,经受过创伤的人常常会在注意和记 忆上有困难[9]。注意有困难,无论是对创伤后应激 障碍(PTSD),还是分离障碍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
第 14 卷第 6 期
来自百度文库
创伤性分离症状及其认知研究
-897-
特征。那些照看儿童的人通常把分离性的儿童描述 为“空蒙性(spacey)”、“迷糊状态”、“在他们自己 的世界里”等类似于通常白日梦者所处的状态。 PTSD的儿童也有注意困难,DSM-IV对PTSD的诊 断 就 包 括 “ 很 难 集 中 精 神 ”,“ 过 分 警 觉 ” (hypervigilance),“侵入性的思维”等几种症状,这 些症状都会干扰注意的集中能力[10]。
1 创伤心理的含义
创伤一词(trauma)最初来源于希腊语中“损 伤”,其原来的意思为“伤”。既可指由某种直接的 外部力量造成的身体损伤,也可指由某种强烈的情 绪伤害所造成的心理损伤,通常人们将这种外部力 量称之为“生活事件”。许多研究表明,很多的心 理疾病都与这些生活事件密切相关。创伤心理主要 指,由各类天灾人祸所造成的强烈的情感反应和心 理伤害,特别是危及生命的事件所导致的心理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指在遭受强烈的精 神创伤后,患者出现以记忆损害为主的临床症状[8], 有三方面的表现:第一,反复出现闯入性的重现创 伤体验(intrusive memory),包括不由自主的回想创 伤场景,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噩梦,反复发生 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第二,陈述性记忆的普遍性 损害,如短期记忆缺陷,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下降, 对往事的回忆错误增多,有更高的暗示性;第三, 与创伤事件相关的遗忘,此类遗忘常常是有关创伤 的信息在脑中缺少言语的内容,记忆的碎片多为感 觉性的而非语义性的,甚至与创伤有关的细节完全 遗忘了,只遗留下无意识的、与情境有关的粗感觉, 因此又称为空白性记忆(impoverished memory)。几 乎所有遭受创伤后发展出PTSD的个体都会表现出 分离症状。
2 创伤性分离及相关症状
揭露心理创伤,尤其那些久远的和具有反复性
895
-896-
心理科学进展
2006 年
影响的创伤,会产生许多障碍性问题,如创伤后应 激障碍(PTSD),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sorder, ASD)和抑郁障碍等。
分离性体验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分离症 状,而分离性症状即可以主要表现于分离性障碍 中,也可表现在许多其他的精神疾病中,并成为该 病的一个重要过程,三者在人群中均有广泛的发生 基础。
分 离 性 身 份 识 别 障 碍 (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以往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MPD),在DSM-Ⅳ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 DSM-Ⅳ) 中的定义为:在同一个个体身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这些不同的身份反复 地控制着患者的行为。患者不能回忆重要的个人信 息,其程度无法用通常的健忘来解释[7]。
方式对遭受心理创伤的病人进行治疗。这一疗法主 要是关注创伤性记忆中的双侧视觉、听觉和触觉刺 激,并将其对创伤性记忆的关注和系统的评估相结 合。与其他治疗取向相比,这一疗法能够将大多数 病人的记忆脱敏速度提高 40%以上。有 18 个控制 研究表明,将这一疗法整合入一个以创伤为重点的 全面治疗计划中去是治疗心理创伤病人最有效的 治疗方法之一。EMDR 被认为能够激发大脑的自然 机制,将创伤性记忆(那些非常生动,并伴随有过 往的情绪和躯体感受的记忆)转换成为正常的记忆 (那些具有模糊的图像,疏离的情感,不伴随躯体 感受的记忆)。 3.2 背叛创伤理论
关于创伤性记忆的争论焦点是:是否有一些创 伤类型和事件受损的记忆相联系?并且回避对创 伤性相关信息的编码?创伤性分离的研究者们,围 绕着创伤性分离的有关注意和记忆的认知性问题, 提出了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人格结构性分离 理论,背叛创伤性理论,回避编码假说等,以及与 对威胁性信息回避有关的警戒回避假说。 3.1 人格结构性分离理论
收稿日期:2005-12-22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心理学重点项目(05SXJ002)。 通讯作者:申荷永,E-mail: shenhy@scnu.edu.cn
害。目前,创伤心理的研究主要关注于那些未危及 生命的,由慢性的负性情感积累所导致的情绪情 感、行为、躯体、认知的慢性障碍性的疾病,一般 在创伤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后文中出现的 创伤指心理创伤)。
分离性症状包括记忆缺失、幻听、人格解体、 现实解体、联想障碍等。虽然这些症状主要表现在 分离性障碍中,但在其他精神疾病中也常见,如创 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症、边缘性人格障碍、物 质滥用、进食障碍、癫痫、自伤、自杀、攻击行为、 超常体验等。
分离性障碍是指以分离性症状为主要临床特
征的精神疾病。是“个体的意识、记忆、身份识别 或环境感知等本应整合在一起的功能”出现解离而 导 致 的 各 种 障 碍 。 这 个 概 念 最 早 出 现 于 DSM- Ⅲ (1980)及ICD-10(1992,国际诊断分类)。
摘 要 创伤性分离是具有心理创伤经历的人常表现出来的典型症状,它包括记忆缺失、幻听、人格解体等, 它主要表现在分离性障碍中,在其他精神疾病中也常见,如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症等。该文阐释了 创伤性心理、创伤性分离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创伤性分离症状的几种理论:人格结构性分离理论,背叛创 伤性理论,回避加工假设与警戒-回避假说等。其中人格结构性分离理论主要是以临床治疗为取向,采用 EMDR 技术,侧重于研究创伤性分离对人格结构产生的影响;而背叛创伤性理论,回避编码假说以及警戒回避假说是通过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探讨创伤性分离的症状与记忆。通过对几种理论的比较分析。发 现后三种认知理论对创伤性分离症状的解释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一“是否存在回避警戒”,二“是否存在 回避加工”,三“是否存在回避记忆”,而关于这几方面问题发生的条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关键词 创伤,分离,创伤后应激障碍,回避加工。 分类号 R395
创伤心理是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面对的最常 见的问题之一。正确的理解和评价创伤,对心理康 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 世纪初《心理障碍的诊 断和统计年鉴》(DSM-Ⅲ,美国心理治疗协会,1980) 第三版的出版,标志着心理创伤成为一个正式的研 究课题,此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作为一个诊断症状获得了广 泛的认可。目前,创伤性心理的认知研究进展迅速, 先后出现了了多个相关理论。
分离是遭受创伤后的个体几乎都会表现出来 的症状。“分离”一词最初被用于癔病,原本是与“转 换”并列的表示癔病发生机制的用语。“转换”是 指个体把无法化解的痛苦表象及过去事件的记忆 “压抑”于意识之下,使得自身出现症状转变的情 况。在新精神分析学派影响下,传统的“癔病”概 念也逐步被“分离”替代。
分离主要是指意识和记忆正常联结过程的隔 断,由于思想、感情和经历不能整合到意识流,最 终对创伤经历保持无意识状态的一种机制。如“高 速公路催眠”现象,人在高速公路行走间常会出现 明显的意识恍惚状态,这也是一种分离 。分离之 所以是一种对创伤保持无意识的机制,就是因为分 离允许“认识孤立”(knowledge isolation),认识孤 立指个体将部分经历或全部经历,从可持续体验的 经历上脱离出来,形成不受经验或经历影响的一种 独特的认识,一般称为“认识孤立”[3,4]。在一个有 800 名被试的成人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背叛创伤(包 括性虐待,身体虐待和照顾者实施的家庭暴力)比 非背叛创伤的分数更显著地与分离体验量表(DES) 的分数相关[5]。
心理科学进展 2006,14(6):895~900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创伤性分离症状及其认知研究*
赵冬梅1,2
申荷永1
刘志雅3
(1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广州 510631) (2星海音乐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广州 510006) (3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州 510641)
Freyd发展的背叛创伤理论提出,儿童一直不能 意识到照顾者所实施的虐待,并不是因为他们记忆 虐待事实会非常痛苦,而是因为如果记忆虐待,似 乎仍会使他们在情感上会维持对照顾者的重要依 恋,Freyd,Freyd, Deprince和Zurbriggen的研究结果 都支持这个假设。从背叛创伤理论可以看出,经历 过被照顾者虐待的人们与经历其他创伤的人相比, 他们更趋向于不记得他们的被虐待经历[12]。
Helga Matthess提出的人格结构性分离理论认 为,和创伤相关的障碍通常会使人格分离为不同的 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情感部分(Emotional Parts, 简称EP),这一部分受到如何从威胁中幸存下来的 行动系统所调控,从而固着在创伤记忆上。第二部 分是表面上的正常部分(Apparently Normal Parts, 简称ANP),这一部分受到日常生活以及种群存活 的行动系统调控,从而回避与创伤相关的线索。这 一理论认为,对于出现创伤相关的分离障碍的病人 来说,他们的人格分离是和他们缺乏整合能力密切 相关的。人格的结构性分离理论预测,对于切实存 在的并知觉到的威胁线索,ANP和EP会有不同的心 理-生理反应,部分是由这些分离所导致。这些分离 部分可能受到不同的行动以及不同的神经系统调 控(例如,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中的腹 侧和背侧的迷走神经分支)。作为结构性分离理论 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行动的进化心理状态理论认 为EP通常会引发程度较低和中等程度的行动倾向, 这使得病人可以多多少少的在日常生活中行使其 功能[11]。
以人格结构性理论为背景,治疗师能够意识到 来访者人格部分中的缺陷,并且能够试图去寻找来 访者内部系统中的行动倾向,而正是来访者的这些 内部系统可以改善他们日常生活中问题解决所使 用的应付策略。
Helga Matthess 以人格性结构分离理论为基础, 采 用 用 眼 动 脱 敏 和 再 加 工 ( Eye-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简称 EMDR)的
总之,分离性症状在 DID 上表现为一种以人格 分离为主要特征的分离性障碍,而遭受创伤后发展 出 PTSD 的个体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分离症状, 如遗忘,反复闯入性记忆。本文的分离性症状指即 表现在分离障碍上,也表现在其他各类精神疾病 上,如遗忘、感觉过敏、对疼痛的忽视、幻听等症 状。
3 创伤性分离症状的主要理论
分离在临床症状上有三个易混淆的概念:分离 性 体 验 ( dissociative experience ) 、 分 离 性 症 状 (dissociative symptom) 和 分 离 性 障 碍 (dissociative disorder) [6]。
分离性体验包括遗忘、感觉过敏、对疼痛的忽 视、幻听等,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不受 社会心理因素的限制。但并非所有的分离性体验都 是病理性的,在分离性体验达到一定的程度(如该 体验的强度、时间、频率),或者社会心理因素引 起的重度精神创伤,或者同时伴有其它精神症状等 情况下,可能出现病理性的分离体验。
一般而言,经受过创伤的人常常会在注意和记 忆上有困难[9]。注意有困难,无论是对创伤后应激 障碍(PTSD),还是分离障碍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
第 14 卷第 6 期
来自百度文库
创伤性分离症状及其认知研究
-897-
特征。那些照看儿童的人通常把分离性的儿童描述 为“空蒙性(spacey)”、“迷糊状态”、“在他们自己 的世界里”等类似于通常白日梦者所处的状态。 PTSD的儿童也有注意困难,DSM-IV对PTSD的诊 断 就 包 括 “ 很 难 集 中 精 神 ”,“ 过 分 警 觉 ” (hypervigilance),“侵入性的思维”等几种症状,这 些症状都会干扰注意的集中能力[10]。
1 创伤心理的含义
创伤一词(trauma)最初来源于希腊语中“损 伤”,其原来的意思为“伤”。既可指由某种直接的 外部力量造成的身体损伤,也可指由某种强烈的情 绪伤害所造成的心理损伤,通常人们将这种外部力 量称之为“生活事件”。许多研究表明,很多的心 理疾病都与这些生活事件密切相关。创伤心理主要 指,由各类天灾人祸所造成的强烈的情感反应和心 理伤害,特别是危及生命的事件所导致的心理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指在遭受强烈的精 神创伤后,患者出现以记忆损害为主的临床症状[8], 有三方面的表现:第一,反复出现闯入性的重现创 伤体验(intrusive memory),包括不由自主的回想创 伤场景,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噩梦,反复发生 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第二,陈述性记忆的普遍性 损害,如短期记忆缺陷,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下降, 对往事的回忆错误增多,有更高的暗示性;第三, 与创伤事件相关的遗忘,此类遗忘常常是有关创伤 的信息在脑中缺少言语的内容,记忆的碎片多为感 觉性的而非语义性的,甚至与创伤有关的细节完全 遗忘了,只遗留下无意识的、与情境有关的粗感觉, 因此又称为空白性记忆(impoverished memory)。几 乎所有遭受创伤后发展出PTSD的个体都会表现出 分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