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课程改革十年回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高考,反响较好,平稳过渡。 2008年,江苏高考方案饱受争议 。 2008年,山东省颁布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40条
2、阶段特点: 人们对待课改态度从极端到理性 课改已经深入到学校、教师层面,
关注理念到行为的改变 各种配套措施逐渐跟进 很多学校开始了适应之后的创生
(五)新课改再出发(2009-)
中国新课程改革十年回顾 社会层次(制度上的正式课程) ▪ 学校层次(课程表中的课程) ▪ 教学层次(教师理解和运作的课程) ▪ 体验层次(学生获得的课程)
(一)新课改背景
应试教育弊端的日益暴露 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与讨论 国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课程改革已经在理念层面展开
标准正式颁布,新课程进入实验区,20 个学科(小学7科、中学13科)49种新课程 实验教材首次在38个实验区试用。 各实验区课改领导小组成立、教师新课 改理念培训、教材培训、大范围的课改 效果调研陆续展开
2、阶段特点: 强力推进,课改已突破制度层面 政府、媒体、研究领域正面反映 一些实际操作问题逐渐浮出地表 开始关注教师教学理念改变
(二)新课改序幕(1999-2000)
1、标志性事件: 1999年2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
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第八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此拉开序幕。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 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进一步明确 。
2、阶段特点:
目标: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了 每位学生的发展
2009年,更多的省份进入了新高考,浙江等省 份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中国教育报》等重要媒体开始全面反映改革 中的新事物与新课改成果。
2009年12月初,南方报业旗下的财经报纸《21 世纪经济报道》用一万字篇幅报道了深圳中学 新课改成绩。
2009年10月,全国课程改革成果交流会在南京 召开,2010年12月,宁波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奖。
(四)新课改受质疑(2004-2005)
1、标志性事件: 有一届新课改初中毕业生。高中开始进入新课程。 《人民日报》 《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公开质疑。 2005年“两会”期间,几位院士分别提交了针提
案,对数学课改提出强烈质疑。 《中国教育报》 组织讨论,教育部紧急进行数
学课程标准修订。 第二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减少,只剩江苏省 。
2、阶段特点: 政策、理论方面不再纠缠。 多所学校教学改革经验全国推广。 课程改革进入到多层面互动的阶段 学校层面的课程领导成为研究热点。 关注教师校本培训成为一种趋势。
改革内容: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 试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 系;改革课程内容与教材编写体制;改 革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 善评价机制等。
计划争取经过10年实验,在全国推行基 础教育新课程教材体系。此时的课改还 停留在制度层面。
(三)新课改启航(2001-2003)
1、标志性事件: 2001年9月1日,义务教育阶段18科课程
2、阶段特点: 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业指导 课程资源和教学条件不配套 为升学率学校做变通,被动适应 课程改革在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受
到了较大阻碍。
(四)新课改反思中前行 (2006-2008)
1、标志性事件: 多家媒体继续展开充分讨论。 2006年暑假,近万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教育部
的新课程远程培训 。 2007年,义务教育课标修订工作启动。 2 007年,广东、山东、海南、宁夏首次进入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