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陵园简介(2011-8-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吉思汗陵园简介
成吉思汗陵园位于我旗伊金霍洛镇政府东北约5000米的甘德尔山包上。陵园正南为成吉思汗陵旅游区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陵园西临210国道,东有包茂高速,交通十分便利。陵园东北的巴音昌呼格草原上当地牧民建有几十座蒙古包,为游客提供食宿,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近10余万人次。
成吉思汗去世后,出现了“八白室(宫)”,即八顶白色蒙古包组成的供奉物,形成于元朝年间,历代由鄂尔多斯部担负着守护管理的重任,其中达尔扈特人专司祭祀供奉之职,完整的保留了独特的成吉思汗祭祀和蒙古族古老的文化习俗。成吉思汗祭奠每年进行30多次,每次祭奠都有其特定的内容、程序和时间,八百多年不变一直延续至今。
由于历史的原因,成吉思汗陵近八百年来辗转于大漠南北。明代天顺年间,鄂尔多斯部入驻并长期占据河套,鄂尔多斯因此得名。八白室(成吉思汗陵)随之迁来,由鄂尔多斯部的济农负责供奉。清顺治年间,蒙古各部实行盟旗制度,鄂尔多斯设立伊克昭盟,下设七旗。伊克昭盟第一任盟长多罗郡王—额璘臣济农,由于封地在郡王旗(伊金霍洛旗),却必须到王爱召祭祀,故而1649年(清顺治元年)成吉思汗八白室从达拉特旗王爱召移至郡王旗的伊金霍洛(距现在陵园正南3000米处)。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避开战乱,成吉思汗陵移至甘肃省兴隆山,1949
年移至青海省塔尔寺,1954年,内蒙古人民政府派迎陵团将成陵请回故地,同年中央人民政府拨款新建了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纪念性陵殿,于1956年落成。1966年“文革”初期遭破坏,1977年开始对陵宫维修,1981年至2001年进行数次维修和扩建,现陵园占地面积55544平方米,陵寝建筑面积1691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13平方千米,建设控制地带80平方千米。
成吉思汗陵历史上是蒙古族供奉、祭祀成吉思汗的圣地,1964年被批准为自治区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旅游开放区。目前为内蒙古龙头旅游景区,是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的典范和民族团结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