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结】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含出处)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考语⽂⽂⾔⽂知识点总结归纳
不积跬步,⽆以⾄千⾥;不积⼩流,⽆以成江海。对于考试⽽⾔,每天进步⼀点点,基础扎实⼀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容易⼀点点。⽆忧考⽹为您提供⾼考语⽂⽂⾔⽂易错知识点,通过复习,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运⽤,考试时会更得⼼应⼿。接下来是⼩编为⼤家整理的⾼考语⽂⽂⾔⽂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家喜欢!
⾼考语⽂⽂⾔⽂知识点总结归纳⼀
⼀、⽂⾔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海)
(2)⼩知不及⼤知(通“智”,智慧)
(3)此⼩⼤之辩也(通“辨”,区别)
(4)旬有五⽇⽽后反(通“⼜”;通“返”,往返)
(5)⽽徵⼀国(通“耐”,能)
(6)御六⽓之辩(通“变”,变化)
2.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
古义:⾷饱之状今义:副词,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匹之
古义:⼀般⼈今义:多数⼈,⼤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草⽊今义:头发
(5)⼩年不及⼤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
3.⼀词多义
(1辩此⼩⼤之辩也(通“辨”,区别)
⽽御六⽓之不辩(通“变”,变化)
(2)知之⼆⾍⼜何知(动词,知道)
⼩知不及⼤知(名词,智慧)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名(名词,声名)
(4)息去以六⽉息者也(名词,⽓息,这⾥指风)
⽣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息)
4.词类活⽤
(1)名词⽤作动词。⽽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南为(往南飞)
(2)使动⽤法。德合⼀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徵⼀国者(使……信任)
高一常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021
高一常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021
文言文是语文课程里最重要的考试题目,同学们要重视起来,文言文能够大幅度的帮助考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
(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
(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
(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
(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
(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3)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四)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图等。
(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五)定语后置:
(1)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
高考语文100个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100个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文言文阅读考点
1.文言实词
常见的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
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中用同音(或近音)代替的办法写成另一个字;古今异义词是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汉语是表义文字,文言文一般一字一词,用语精练,多义性强,语境意义地位突出。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等,其中最常用的文言虚词,2003年《考试说明》只限定了18个。
3.文言句式
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一般地说,它有以下七种形式:
①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的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形成“……,……也”的格式,如:夫战,勇气也。
③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不用“也”字,形成“……者,……的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④主语后既没有“者”也没有“也”字来帮助判断,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⑤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之前用一否定副词“非”,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
非圣贤,孰能无惑?
⑥在谓语前用“乃”、“即”、“则”、“必”、“皆”、“悉”等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用“为”放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判断,如:在药则未为良时。
(高一)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是高一语文考试中重要的知识点,也是高一语文考试中的必考考点之一。并且文言文题目较高。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快乐。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高一语文常用知识点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高中文言文屈原列传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言文屈原列传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言文屈原列传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文言文屈原列传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通假字
1、离:犹离忧也(通罹)
2、指: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通旨)
3、反:人穷则反本(通返)
4、绌:屈平既绌(通黜)
5、质:厚币委质事楚(通贽)
6、见:靡不毕见(通现)
7、内:亡走赵,赵不内(通纳)
8、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二、一词多义
1、闻: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名词,学识)
②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
③况草野之无闻者乎(名词,名气)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
2、志: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
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忆)
③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品行)
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
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作标志)
3、直: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志,以事其君(名词,正直)
②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与横相对)
③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通值,价值)
④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对的)
4、疏:①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名作动,用奏章写)
③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词,稀疏)
④《谏太宗十思疏》(一种文体)
三、词类活用
1、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动作状,对内)
2、出:出则接遇宾客(动作状,对外)
3、谗:因谗之曰(形作动,讲坏话)
4、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作名,听取意见)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通假字整理(最全)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通假字整理(最全)
必修上册
《短歌行》
契阔谈讌:讌,同“宴”,宴会。
《梦游天姥吟留别》
列缺霹雳:列,同“裂”。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尊还酹江月:尊,同“樽”,指酒杯。
《劝学》
虽有槁暴:有,同“又”,再。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见识。
以为轮:,同“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君子性非议也:生,同“性”,天性。
《师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传授。
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赤壁赋》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乘。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同“缭”,环绕。
杯盘狼籍:籍,同“藉”,凌乱。
《登泰山记》
须臾成五彩:采,同“彩”,彩色。
少圜:圜,同“圆”。
《静女》
爱而不见:爱,同“薆”,隐藏。
说怿女美:说,同“悦”。女,同“汝”,你。
自牧归荑:归,同“馈”,赠送。
匪女之为美:匪,同“非”,表否定判断。
必修下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毋吾以也:以,同“已”,止。
鼓瑟希:希,同“稀”,稀疏。
莫春者:莫,同“暮”,晚。
《齐桓晋文之事》
王说:说,同“悦”,高兴。
为长者折枝:枝,同“肢”,肢体(一说,“折枝”指弯腰行礼。另一说“折枝”即折取树枝。)
刑于寡妻:刑,同“型”,做榜样。
抑为采色:采,同“彩”,色彩。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同“途”,道路。
是罔民也:罔,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
盖亦反其本矣:盖,同“盍”,何不。反,同“返”,回、归。
《庖丁解牛》
砉然向然:向,同“响”,作响。
技盖至此乎:盖,同“盍”,何、怎么。
文言文考试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考试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文言文考试,以下对常见的文言文考试知
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实词
实词是文言文阅读中理解文意的关键。常见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在考试中,需要重点掌握实词的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
1、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是指同一个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不同。例如,“走”在古
代是“跑”的意思,现在则是“行走”;“妻子”在古代是“妻子和儿女”,现
在仅指“妻子”。
2、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有多种不同的意义。例如,“兵”可以指“兵
器”“士兵”“军事”等;“故”可以表示“原因”“旧的”“所以”等。
3、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古代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例如,“说”通“悦”,“知”通“智”。
4、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常见的词类活用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二、虚词
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常见的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乃”“虽”“为”等。
1、“之”
(1)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2)作助词,有结构助词“的”的用法,还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等用法。
(3)作动词,意为“去、到、往”。
2、“其”
(1)作代词,可代人、代物、代事,也可作指示代词“那”“那些”。
(2)作副词,表推测、反问、祈使等语气。
3、“而”
(1)表并列,“又”“并且”。
高二语文(上)文言文总结
高二语文(上)文言文总结
第九课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通假字
1、列.缺霹雳:“列”通“裂”,分裂;
二、一词多译
1、欲:
(1)对此欲.倒东南倾。(要,动词)
(2)我欲.因之梦吴越。(想,动词)
(3)云青青兮欲.雨。(将要,副词)
2、开:
(1)訇然中开.。(打开,动词)
(2)使我不得开.心颜。(使……开,使……舒展,动词的使动用法)
3、行:
(1)世间行.乐亦如此。(实行,在此是“享受”的意思,动词)
(2)须行.即骑访名山。(走,动词)
4、忽:
(1)迷花倚石忽.已冥。(不注意,不知不觉,动词)
(2)忽.魂悸以魄动。(忽然,副词)
5、事:
(1)古来万事.东流水。(事情,名词)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服侍,动词)
三、词类活用
1、对此欲倒东南
..倾。(东南,方位名词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倾”的去向:向东南。)
2、一夜飞.度镜花月。(飞,动词做状语,表示“度”的速度非常快:像飞一样。)
3、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在副词“欲”后,活用为动词:下雨。)
4、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带宾语“瑟”,活用为动词:弹奏。)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带宾语“权贵”,活用为动词:侍奉。)
6、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惊:使……震惊:动词的使动用法)
7、使我不得开.心颜。(开:使……开,动词的使动用法)
四、重点字词
瀛(ying)洲天台(tai)山剡(shan)溪渌(lu)水
屐(ji)殷(yin)訇(hong)然悸(ji)
五、整体感知
1、行文脉络:如梦缘由→梦游历程→仙境出现→梦醒→留别语;
高中常见通假字
高中常见通假字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常见通假字
1“诎”同“屈”,弯曲。例:“诎右臂支船。”
2. “要”同“邀”,邀请。例:①“便要还家。”②“张良出,要项伯。
3. “还”同“旋”,回转。例:“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4. “见”同“现”,①表现。例:“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露出,显露。例:①“风吹草低见牛羊。”②“欲隐勿见。”
5. “徧”同“遍”,普遍。例:“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6. “反”同“返”,①回到。例:“及反,市罢。”②往返。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③归来。例:“出不入兮往不反。”
7. “惠”同“慧”,聪明。例:“甚矣,汝之不惠。”
8. “亡”同“无”,没有。例:“河曲智叟亡以应。”
9. “厝”同“措”,放置。例:“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10. “陇”同“垄”,垄断,山岗高地。例:“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1. “齐”同“剂”,药剂。例:“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12. “坐”同“座”,座客。例:“满坐寂然。”
13. “说”同“悦”,高兴。例:“秦王不说。”
14. “错”同“措”,放。例:“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15. “与”同“欤”,吗。例:“轻寡人与?”
16. “尔”同“耳”,罢了。例:“无他,但手熟尔。”
17. “苍”同“仓”,例:“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18. “具”同“俱”,①都,全。例:“百废具兴。”②详细地。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知识点总结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知识点
考点解析:
命题人常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语句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语法现象:
1.积累性的
实词:重要实词、通假字、偏义复词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虚词:重要虚词、固定结构
2.规律性的:
词类活用、各类句式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翻译文言文的标准是:信、达、雅
"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
在于贿赂秦国。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翻译的程序
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6、查对字词的落实,誊写到答案卷上。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对原文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字字落实。
例: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高中语文常见通假字
高中语文常见通假字
1."共〞通"供〞,供给,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阙〞通"缺〞,侵损,如"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说〃通"悦〃,心服,如嗪伯说,与X人盟〃.
4."知〞通"智〞,聪明,如"失其所与,不知〞.
5.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7.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8.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9.弊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10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11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12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3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4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7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8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9敝通弊,困顿,失败,如: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20景通影,01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02日光,如:景翳翳以将入. 21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棘矜.
2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如:距关,毋内诸侯.
23要通邀,邀请,如:X良出,要项伯.
24倍通背,违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4蚤通早,尽早,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5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26曷通何,为什么,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27厌通餍,满足,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高考语文100个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100个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文言文阅读考点
1.文言实词
常见的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
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中用同音(或近音)代替的办法写成另一个字;古今异义词是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汉语是表义文字,文言文一般一字一词,用语精练,多义性强,语境意义地位突出。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等,其中最常用的文言虚词,2003年《考试说明》只限定了18个。
3.文言句式
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一般地说,它有以下七种形式:
①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的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形成“……,……也”的格式,如:夫战,勇气也。
③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不用“也”字,形成“……者,……的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④主语后既没有“者”也没有“也”字来帮助判断,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⑤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之前用一否定副词“非”,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
非圣贤,孰能无惑?
⑥在谓语前用“乃”、“即”、“则”、“必”、“皆”、“悉”等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用“为”放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判断,如:在药则未为良时。
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总结【五篇】
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总结【五篇】
文言文是语文课程里最重要的考试题目,同学们要重视起来,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
《鸿门宴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些。?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
(一)实词:?
飨土卒(飨;犒劳)
夜驰之(之:到,往)
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跟从)
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与臣游(游:交往)
籍吏民(籍:登记)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详细,完备)
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坐须臾(须臾:片刻)
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
督过之(督过:责备)
留谢(谢:辞谢)
(二)虚词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高中文言文所有通假字,分享给各位家长,希望能帮助你的孩子复习和记忆!
100例文言文通假字
史上最全的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1、共通供,供给
2、阙通缺,侵损
3、说通悦,心服
4、知通智,聪明
5、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7、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8、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9、弊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10、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11、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12、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3、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4、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7、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8、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9、敝通弊,困顿,失败,如: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20、景通影,1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日光,如:景翳翳以将入。
21、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棘矜。
22、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如:距关,毋内诸侯。
23、要通邀,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24、倍通背,违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5、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26、曷通何,为什么,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27、厌通餍,满足,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高中劝学文言知识点总结(2篇)
高中劝学文言知识点总结
(1)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日晒)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通“至”,达到)
(2)古今异义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疾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3)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动,变直)
(4)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陆波
一.使动用法(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⒈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⒉噽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⒊所以游目骋怀
⒋焉用亡郑以陪邻?
⒌舞幽壑之潜蛟
⒍吞二周而亡诸侯。
⒎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⒏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⒐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⒑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⒒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
⒓宁许以负秦曲。
⒔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⒕鸣鼓而聚之,击木而招之。
⒖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⒗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⒘项伯杀人,臣活之。
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9. 泣孤舟之嫠妇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⒈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⒉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⒈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
⒉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⒊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⒋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
⒌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⒍臣请完璧归赵。
⒎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⒏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⒐惧馋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⒑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⒒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
⒓然居吾乡,则长人者好烦其令。
二.意动用法(一)名词的意动用法
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⒉侣鱼虾而友麋鹿。
⒊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⒈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⒉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⒊成以其小,劣之。
⒋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总结】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含出处) 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
3.颁:通“斑”。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4.板:通“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6.被:
①通“披”,穿着,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通“披”,披散,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7.辟:通“避”,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崤之战》)
8.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出师表》)
9.不:通“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10.材:通“才”,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11.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12.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13.雠:通“仇”,仇敌,仇人,名词。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伶官传序》)
14.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 15.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16.当:通“挡”,遮挡,动词。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
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18.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19.反:通“返”,往返,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20.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触龙说赵太后》)
21.衡:
①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论积贮疏》)
②通“横”,梗塞,不顺,动词。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2.还:通“环”,绕,动词。
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
23.惠:通“慧”,聪明,形容词。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4.疾:通“嫉”,嫉妒,憎恨,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25.见:
①通“现”,暴露,露出来,动词。
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
②通“现”,呈现,露出来,动词。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6.具:
①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②通“俱”,全,皆,副词。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27.距:通“拒”,把守,动词。
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28.离:通“罹”,遭遇,动词。
“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
29.列:通“裂”,分裂,动词。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梦游天姥吟留别》)
30.没:通“殁”,死,动词。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过秦论》)
31.莫:
①通“暮”,日落的时候,晚上,名词。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②通“暮”,日落时,引申为“晚”,名词。
莫春者,春服既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2.内:通“纳”,接纳,动词。
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33.女:通“汝”,人称代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34.畔:通“叛”,背叛,离开,动词。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战》)
36.取: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动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37.生:通“性”,资质,禀赋,名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38.识:通“志”,记住,动词。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论语·述而》)
39.食:通“饲”,喂,动词。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40.受:通“授”,传授,动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41.孰:通“熟”,仔细,形容词。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42.说:通“悦”,高兴,愉快,形容词。
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43.汤:通“烫”,用热水焐,动词。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44.帖:通“贴”,黏附,动词。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45.亡:通“无”,没有,副词。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46.文:通“纹”,纹路,纹理,名词。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活板》)
47.无:通“毋”,不要,副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冯谖客孟尝君》) 48.销:通“消”,消散,动词。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滕王阁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