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尼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读尼采
尼采,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语言学家、诗人,他提倡创造一种生存的意义,提倡昂然的生命力和奋发的意志力,提倡”超人”哲学,开辟了人类思想的新纪元。

它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让整个西方哲学战栗,它既是可怕的破坏力,也是创造力,影响了20世纪初的整整一代思想家和艺术家。

标签:尼采;超人;上帝;价值
尼采,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语言学家、诗人,相传其远祖是波兰贵族,他深为自己的高贵血统而自豪,自幼极具语言、音乐天赋。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1844年,尼采出生在德国。

1864年,在波恩大学学习神学和古典语言学。

1869年,25岁即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

1869—1871年,创作《悲剧的诞生》,从此开始步入哲学殿堂。

1880—1881年,创作《朝霞》(又译作《曙光》),提出了“权力意志”。

1882年,创作《快乐的科学》,宣告上帝死了。

1883年,创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又译作《苏鲁支语录》),提出“超人”哲学。

1882—1888年,创作《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又译作《强力意志》),“超人”思想开始进入政治思想领域。

1889年,在都灵陷入精神崩溃,转入耶鲁大学精神病院。

1900年,在魏玛逝世。

尼采首先是一位语言学家,一位诗人,所以,他与以往哲学家著作里壁垒森严的逻辑和推理不同,他是在用艺术的激情、心理学的精细和诗的语言,来讲述哲学。

他开辟了人类思想的新纪元。

他提倡“超人”,创造一种生存的意义,提倡昂然的生命力和奋发的意志力。

在尼采之后,传统的哲学体系解体了,哲学从天上回到了地上。

尼采借酒神与日神的形象,来描写造型思维和非造型思维这两种人与生俱来的、最基础的创造力和最原始的激情。

它们不受理性的控制,相互作用,向往自
由,向往向外表达——个人所遭受的巨大痛苦,人类认识的不一致,最终认识的不可靠,能力的不平等,这一切使个人需要艺术[1]。

在这里,艺术就是这种激情必需的表达的渠道,而痛苦与生活所激发的创造力与激情,便是艺术的源泉。

尼采提出:谁只要感觉到自我变化的冲动,渴望从别的肉体和灵魂向外说话,谁就是戏剧家[1]。

所以,对激情的表达,尼采与当时流行的理性审美观反其道而行,他如此提倡艺术:“一切均为激情,……凡不是为激情而设的,均应否弃”[1]。

对于表达的人,尼采如是说:“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借喻不是修辞手段,而是取代某一观念,真实浮现在他面前的形象。

”[1]这正是激情借诗人之口,在向外表达自己,而不是诗人在用比喻和修辞来创造激情。

对于观众和信徒来说,这就好比一位诗人在我们面前朗诵,我们应该注意的不是他的穿着、容貌,也不是他的声音、动作,甚至不是他的修辞与词句,而是在于,他的激情是否引领着我们,是否唤起了我们的激情。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那种境界:“我和他一起登上感觉的最高一节阶梯,在那里才觉得自己恢复了自由的天性,置身于自由的天地。

”[1]这正是尼采所认为的:在激情自由释放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自由。

所以尼采如是说:“个人注定应当变成某种超个人的东西——悲剧如此要求。

”[2]这是借悲剧指出尼采的艺术主张:表达激情的人,不只是要求自己的表达,而且是以唤醒别人的激情为己任。

既然个人要成为超个人的东西,所以尼采进一步要求:“对于才智卓越的人来说,生活不仅应当成为性格的反映,就像在每个人那里一样,而且应当成为他的智力和独特能力的反映。

”[1]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鼓励所谓“才智卓越的人”:“我像采太多蜜的蜜蜂一般,对我的智慧感到厌倦,我需要向我伸出的双手”[2]。

鼓励他们,用他们的创造力,去引领人们。

面对现实中种种思想上对“自由”的束缚,尼采鼓励艺术家们:“一位能支配自己的艺术家,即使他本无此意,他也会征服其他的艺术家。

只有对于他,他的朋友和信徒们,才不会重新成为危险和羁绊;反之,性格怯懦的人一味依赖朋友,往往因为朋友而丧失自己的自由。

”[1]对于所谓“性格怯懦,一味依赖朋友,往往因为朋友而丧失自己的自由”的那种人,尼采如是说:“你们应该由我把你们的最高思想命令给你们——这就是:人类是某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

”[2]
至此,尼采的激情开始超越单纯的艺术美学,而扩展到思想领域。

关于人的本质,他更具体地指出“人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人的可爱之处在于,他是一个过渡,也是一个沉沦。

人是一根绳索,系在动物与超人之间——一根悬于深渊之上的绳索。

”[1]所以,如果不超越,就意味着沉沦,就意味着创造力将被扼杀。

人应该往何处去?尼采指出了方向:“我教你们超人。

人是应该被超越的东西。

你们做了什么来超越他呢?”[2]
由此,尼采指出生命的本质:“这便是生命亲自说给我听的秘密:“看呵”,他说,我便是那必须时常超越自己的东西。

”[3]——这话就是尼采著作中经常见到的诗歌语言,既是第三人称的转述,又是拟人,还是借喻,翻译成典型的哲学语言就是:生命的本质便是时常超越自己。

尼采所谓真正的激情,便是超越,不
仅超越个人,而且应超越朋友与信徒,包括尼采自己。

“超人”开始向已有的价值观发起进攻,他指出:“归根到底,哪里有胜利,哪里才有欢快;而这一点既适用于真正的思想家,也适用于一切艺术作品。

”[4]战斗,才能超越。

对于从苏格拉底开始的,提倡理性的哲学家们,所提倡和追寻的真理,尼采如是说:“创造了这个有价值的世界的是我们!……崇敬真理乃是虚幻假象的结果。

”[5]因为我们的创造力,所以才有价值和真理;迷信真理,便是对创造力的扼杀,对生命本质的扼杀。

所以,他提出:“苏格拉底式人物的时代已经过去,请你们戴上常青藤花冠,手持酒神杖,倘若虎豹讨好地躺在你们膝下,也请你们不要惊讶。

”[1]对于基督教提倡的怜悯弱者、服从命运的信仰,尼采如是说:“狄奥尼索斯是十字架上耶稣的对头。

”[6]上帝死了[2]。

因为,那是一种奴隶道德——它试图使人们相信,只有服从上帝及其代言人,靠他们的怜悯,人类才能生存——是弱者害怕强者,为了遏制强者的激情和创造力,而制造的枷锁。

对于自己和自己的信徒,尼采如是说:“现在我命令你们丢弃我,找到你们自己;只有当你们全部否定我的时候,我才会回到你们身边。

因为,迷信我,也会成为对你们自己创造力的扼杀。

”[2]
总之,“成为你自己!你现在所做、所想、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


[4]这句话既适用艺术,也适用于思想领域,一切现有的价值准则都是虚妄,遵守它们便是违背自我,便是对自我创造力的扼杀。

唯一可信的,便是自己的激情,那最初的、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因此他发出号召:“重估一切价值:这就是我给人类提高自我觉悟活动的公式,这一活动在我身上已经成为血肉和精神了。

”[6]人们对于以往价值与道德原则的态度,不应满足于“我应该”,而应追求“我要”,进而“超人”成为“我是”,“超人”就是永远超越。

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永远的超越。

至此,“超人”开始超越思想领域,进而进入社会政治领域。

既然要超越一切价值,那么维护现有价值的体制也应被摧毁,对此,尼采称之为“权力意志”。

他解释道:“在社会领域,权力意志专门化为图谋生存,谋求财产,工具,奴仆,谋求当统治者:人体就是例证……除了为意志而意志之外,根本不存在别的什么因果关系,用机械论是解释不了的。

”[5]
对于其反对者,尼采如此提倡:“对于有的人,你不可以将手给他,而只给爪子,而且我还要求你的爪子是利爪。

”[2]——这也是尼采典型的诗歌语言,翻译成哲学语言便是主张:“才智卓越的人”才是上等人,上等人有义务重建等级制,“上等人有必要向群众宣战,把抬高下等人的一切活动,整个拉到光天化日之下,拉到法庭上去”[5]。

有创造力的上等人注定应该是统治者,缺乏创造力的下等人,注定应该是奴隶。

尼采的哲学,以人本性中的非理性的“激情”和“灵感”,作为一切创造力的源
泉,认为一切道德与价值准则均应以创造力的发挥为基准,所谓的“理性与真理”准则,便是对创造力的扼杀,因此,尼采的“激情”和“灵感”向他们宣战,凡是阻碍其发挥的均应“超越”,首先是超越了艺术领域的审美准则,继而扩展到社会思想与哲学,再继而扩展到政治思想领域。

尼采的思想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让整个西方哲学战栗,它既是可怕的破坏力,也是创造力,20世纪初的整整一代思想家和艺术家,都在尼采的著作中,找到了那些激发他们富于创造性的作品的观念和意向,而他影响的文学家也可以列出一长串的名单:萧伯纳、黑塞、里尔克、鲁迅、茅盾、郭沫若……
遗憾的是,作为思想家的尼采在1889年便已不复存在,我们不知道“超人”下一步还去超越什么,但此前,“超人”已经指明了方向:“想在善和恶中做造物主的人,必须首先是个破坏者,并砸烂一切的价值。

也就是说最大的恶属于最高的善。

不过,后者是创造性的善。

”[5]
参考文献:
[1]尼采.瓦格纳在拜洛伊特[M].周国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查拉图斯特拉的序白[M].杨恒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3]尼采.苏鲁支语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4]尼采.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M].周国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5]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6]尼采.看呐这人——自述[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