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宣传标语

中国传统节日宣传标语
中国传统节日宣传标语

中国传统节日宣传标语

篇一:中国传统节日非常棒

中考综合性学习

一、云南卷: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请按下列要求作答。

1、请说说“端午节”的来历。(2分)

2、过“端午节”,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2分)

3、从20XX年起,我国已将“端午节”明文规定为法定节日,有何意义?(2分)

参考答案:1、示例: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遭保守派贵族谗言攻击,最终被放逐¨屈原因理想无从实现,自投汨罗江而亡,这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后人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一系列活动纪念屈原,于是形成了端午节。2、示例:吃粽子、赛龙舟、佩香袋、插艾草,饮雄黄酒等。3、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1、(20XX·陕西中考)请你参加与“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有关的综合性学习。(9分)

(1)请为下面的实施方案补充活动主题。(2分)

要求:任选一个节日;补充的主题应突出节日特点,并与已有“活动主题”的语言形式相同。

(2)你们班参加歌咏比赛的曲目是《歌唱祖国》,请根据歌词说说选择

这首歌曲的理由。(2分)

歌唱祖国(歌词)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嚼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

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3)请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写一段祝福语,用上提供的词语。(50字左右)(3分)

幸福安康繁荣昌盛

(4)请写出借“月亮”思念亲人的连续的两句古诗(词),表达我们对台湾同胞的思念之情。(2分)

1、(1)答案示例:清明节:祭奠英灵,缅怀先烈;端午节:纪念屈原,弘扬传统;国庆节:感受成就,祝福祖国;中秋节:诵读诗赋,期盼统一。评分标准:能突出节日特点,得l分;语言形式相同,得l分。共2分。

(2)答案要点:①表达了胜利的喜悦和自豪。②表现了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③歌颂了祖

国的壮丽河山。④表现了中华儿女团结奋进、自信乐观的精神风貌。评分标准:答出两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3)答案示例:我衷心祝福亲爱的祖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幸福安康。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评分标准:能恰当使用提供的词语,得1分;能表达出祝福祖国之意,得2分。共3分。

(4)评分标准:必须是借月表达思念之情的相连的诗句,书写无误,得2分。共2分。示例①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④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20XX·太原中考)班里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⑴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活动内容:

基本思路:

⑵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由。(3分)⑶班会结束后,你将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场的某位学者。请拟写出你采访时要提出的两个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要求角度不同)(2分)

问题1:问题2:

3、答案:⑴示例1:“民俗文化”知识竞赛。组织者先设计竞赛题,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抢答,最后给优胜者颁奖。

示例2:传统节日风俗短剧表演。先按小组确定表演主题,然后角色分工、组织排练,最

后班会上依次展示。

(评分说明:符合要求即可。活动内容1分,设计具体1分,思路清晰条理1分,共3分)⑵示例1:我推荐悬挂中国结。大红的中国结

悬挂在会场,富有民族的特色,也可以烘托出会场里热烈、喜庆的气氛。

示例2:我推荐张贴一些窗花。红色的窗花,多姿多彩的图案,一定可以更好地表现出

传统文化的韵味。

(评分说明:符合要求即可。推荐对象1分,理由2分,共3分)

⑶示例1:现在青少年冷漠传统节日,流行过洋节,您对此如何看待?示例2:国家新增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节日,您能说说这样做的意义吗?

示例3: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这一现象?(评分说明:符合要求即可。每问1分,共2分)

11、(20XX·黄冈中考)综合性学习(7分)

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1分)

[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节日:春节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节日: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节日:

(2)【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3分)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故事:节日习俗:

(3)【节日论坛】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班上同学对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请你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

看法:(2分)

宣传标语:重视传统节日内涵,。(要求与上句结构相似,1分)

11、答案(1)a中秋节B重阳节(1分)(2)屈原投江(1分);吃粽子、插艾叶(艾叶也叫青艾、艾草,一个l分共2分)。(3)看法示例:我们不仅要过“物质的节”,而且要过“精神的节”。传统文化需要发扬光大,传统节日不能仅是“小吃节”。(观点正确,能自圆其说即可,2分)宣传标语①彰显民族文化瑰宝②弘扬中华民族文化(1分)

23、(20XX·湖北荆州)班级开展“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对联集锦(2分)

请根据同学们收集的节日对联,写出相关的传统节日。

元夕玉烛千门乐,宵月花灯万户明

携手接队放风筝,怀亲垂泪烧纸钱

活动二:节日探源(2分)

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的一则调查材料:

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没看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认识艾草、菖蒲,对清明节的祭奠也不以为然;然而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

材料反映出一种什么现象?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活动三:端午采风(2分)

继4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遗程序。日前,该项目已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申报端午节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假如荆州电视台《有么子,说么子》栏目记者就此活动采访你,你将发表怎样的观点?活动四:中秋赏月(4分)

欣赏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下面各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

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①(2分)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②(2分)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的理解。

23、【答案】活动一:元宵节、清明节(每空1分,共2分)

活动二:现象:传统民俗文化在不断丧失,越来越多的人崇尚西方文化。(1分)原因:①媒体宣传不够②有关部门没有定期组织相关的活动③西方文化的影响④审美价值的多元(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答出两条即得1分)

活动三:可围绕如下方面作答:中国“申遗”活动,虽然迟于韩国,但意义重大:①与国际接轨,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欣赏中国;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充分展示了民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③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发扬;④有利于亲情、(:中国传统节日宣传标语)乡情、民族情感的培养;⑤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的凝聚力;⑥有利于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等。(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答出一条即得1分,本题共2分)活动四:①对月怀人(2分,如果答成“抒发对子由的怀念之情”之类的答案,得1分);②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大意相同即可,2分)

24、(20XX·宁波)综合性学习。(6分)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班级准备编写一份《端午风俗》手抄报,特向全班同学征稿。有一位同学收集了下面四方面的材料:

a.“屈原含冤怒投汨罗江”的历史故事。

B.“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的古老传说。

c.“幸福小区家庭包粽子大赛”、“五月五龙舟竞渡”的新闻报道图片。d.唐“九子粽”、宋“蜜饯粽”、元“箬叶粽”、明“芦叶粽”、清“火腿粽”的介绍。①如果要在上面四项中删除一项,你会删去的一项是【】(2分)

②请分别说明保留另外三项材料的理由。(2分)

③请你为手抄报写一则“编后语”,要求阐明编写意图,字数40字左右。(2分)

24、、答案⑴B(2)示例:a项从端午节的起源、过节的意义的角度介绍,c项从当代节日活动的角度介绍,d项从历代节日美食等角度介绍端午风俗(意思对即可。若仅答“紧扣报题或主题”或“图文并茂,符合手抄报的美观要求”等而未具体分析三项材料,得1分)(3)要点:了解端午节,传承节日文化。示例:我国有许多诸如端午节那样的传统节日,我们要关注节日风俗,传承节日文化。愿大家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

7.综合性学习。

当今很多人倡导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你能从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中选取一个,说说当地的过节习俗,或介绍节日的来历及有关传说故事吗?(不超过60字)。(5分)

6.请你参加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学习活动,并完成下列题目。(9分)(1)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填写相应的节日名称。(2分)

①农历九月初九日,有敬老和登高的风俗。(重阳节)

②公历5月第二个星期日,用康乃馨花表达感恩之情。(母亲节)

评分标准:每答对1小题,得1分。共2分。

(2)请根据下表显示的调查结果,回答下面问题。(7分)

认同程度调查结果统计表

①请简要概括青年人对中国传统节日和“洋”节日的认同情况(不超过25个字。)(2分)

或:

【参考答案】答出“对‘洋’节日的认同度高于中国传统节日”(或:更喜欢“洋”节日);或“对‘洋’节日认同度高,对中国传统节日认同度低”即可得2分。只单方面答出对“洋”节日或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同度情况,得1分。

②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谈谈看法。(2分)

【答案示例】“洋”节日较传统节日形式新颖活泼,新鲜感强,符合青年人好奇和求新的心理。或:认同感高的“洋”节日生活气息和人文色彩较浓厚,符合人们的情感需要和精神追求。

评分标准:能谈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语言简明、顺畅即可得2分。

③结合“相关链接”,就如何“保卫”传统节日提出你的建议。(3分)篇二:中国传统节日知识清单

中国传统节日知识清单

节日名称时间风俗相关诗句

1.除夕大年三十吃年夜饭,守岁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2.春节正月初一贴春联,年画、放鞭炮、拜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

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猜灯谜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4.清明4.4~4.6扫墓,踏青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拜织女,穿针乞巧天阶月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7.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祭鬼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孟兰古意存。

8.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饮酒赏菊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小试牛刀:

1.下面诗句直接或间接地写到了我国的四个传统节日,按节日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

确的一项是()

中国的传统节日实施方案

《中国的传统节日》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天鹅小学薛冰 一、主题产生的背景 我们国家在其悠久的历史中孕育着极为丰富多彩的节日时空。面对外来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冲击,许多学生对外国的节日提起来滔滔不绝,津津乐道,而让他说起中国的传统节日时,一般只记得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至于为什么过这些节日、中国人怎么过节,则一问三不知,有的甚至觉得过这些节日又忙又累,实在没必要。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礼节习俗就要在我们下一代人这儿销声匿迹了吗?为什么西方的节日会对中国的青少年有这么大的影响呢?这使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产生一种忧思与紧迫感。 在许多西方国家,他们更多的让孩子参与到节日的庆祝中来,甚至孩子是节日的主角。他们注重的是对孩子能力及性格的培养。“一个不珍惜自己传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我们意识到,应该在吸收优秀外来文化的同时,传承光大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教育应切实肩负的重任。 在"传统"日益被淡化的今天,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历史,借寒假开学、"春节""元宵节"刚刚过去这一良好时机,我们从学生熟悉"节日"入手,引领学生重新认识、探索身边的传统节日,感受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底蕴。

二、活动目的 知识技能: 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一些重大节日的风俗文化,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能力: 学会多种途径查找资料,通过网络论坛、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习,运用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加深对传统民族节日的了解。 情感态度: 通过开展包饺子、包粽子、放风筝等活动,感受传统节日的快乐,进而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的实施 本次活动的实施主要依托网络论坛,论坛中的版块划分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小组评价”;“活动日记”;“活动反思”;“电子作业”。各个阶段的资料成果都可以发表到论坛中来。充分发挥论坛的方便、快捷、高效、共享的优势。 第一阶段明确主题制定计划 1、激发兴趣,明确探究主题。 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当你穿上新衣服快乐地去逛花街,当你看到五彩缤纷的烟花空中飞舞时你们知道这是我们中国哪种传统节日吗?当一家人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

经典模板 (142)《传统节日》重难点突破

《传统节日》重难点突破 一、课文内容解说 《传统节日》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轻快、极富韵律感,充满浓浓节日氛围的课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七大中国传统节日。这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展现了七大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这些习俗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又不失情趣,更富有仪式感,唤醒了人们内心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课文共八句话,前七句话每一句分别介绍了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其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是春天里的节日;端午节、乞巧节是夏天里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是秋天里的节日。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前后呼应,表示新一年的春节又来了。全文语言三字一顿,七字一停,读起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朗朗上口,学生乐读易记。 配合课文内容,文中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图是几位小朋友欢天喜地贴窗花,一幅是几位小伙子锣鼓振天赛龙舟。那喜笑颜开的眉眼,那尽情挥舞的手臂,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二、教学目标 这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 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序。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共计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识字读文;学习课文1至3句;写“舟、贴、街、敬、转”5个字。 第二课时:复习1至3句;学习课文4至8句;写“艾、团、热、闹”4个字。 五、教学过程简述 第一课时: l 激趣导入,感知传统节日 l 初读课文,进入传统节日 l 精读课文,品味传统节日 l 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l 回顾上文,引入新课 l 精读课文,品味传统节日 l 整体诵读,体悟传统节日 l 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六、重难点的突破 1.识字教学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一个个学生喜欢的传统节日,创设了本课识字的情境。轻快有节奏的句子,课中要求会认、会写的字就包含其中。一个个佳节纷至沓来,让学生得以在喜庆、愉悦的氛围中轻松识字。 (1)字音归类识字

传统节日活动实施方案

传统节日活动实施方案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表征和重要载体,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和重要方面。你想知道怎么写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xxxx为大家整理的吧!一 一、活动背景: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很丰富的,尤其是节日中各种民俗民风形成的丰富的节日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文明立身传承之本。因此,引导学生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并籍此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成了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活动目的 每年秋季开学没多久就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为了能让同学们对中华节庆文化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吸收节庆文化、民俗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激发他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要求,经同学们商量决定开展以“走近中秋”为主题的综合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实践调查中秋节的来历,人们的庆祝方式,由中秋节所想到的等问题,然后以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在全班上汇报调查结果。 三、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开放性。所以我允许

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允许学生在不同方面达到不同的目标。因此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民间习俗; (2)搜集阅读与中秋、月亮相关的古诗、词、文、故事、对联等,感受古代文化; (3)能使用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合理整理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汇报的能力; (2)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了解中秋文化; (3)通过亲手尝试做贺卡,提高劳动技能与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3.情感目标: (1)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制作美食的兴趣,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3).通过展示、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重点知识汇总——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一、生字笔画笔顺 二、会写字及组词 贴(tiē)(贴画)(张贴)(补贴)(贴心) 街(jiē)(街道)(沿街)(街上)(街灯) 舟(zhōu)(龙舟)(渔舟)(轻舟)(泛舟) 艾(ài)(艾草)(艾子)(艾灸)(艾香) 敬(jìnɡ)(敬爱)(敬礼)(敬酒)(敬意) 转(zhuǎn)(转眼)(转身)(转头)(转让) 团(tuán)(团员)(团圆)(团结)(面团) 热(rè)(热爱)(热水)(冷热)(炎热) 闹(nào)(热闹)(打闹)(闹钟)(闹事) 三、会认字及组词 传chuán(传统、传说、传话)

统tǒng(统一、总统、统考) 宵xiāo(元宵、宵夜、今宵) 巷xiàng(小巷、巷子、巷口) 祭jì(祭拜、公祭、祭文) 堂táng(课堂、礼堂、堂弟) 乞qǐ(乞讨、乞求、乞巧) 巧qiǎo(灵巧、巧干、巧手) 郎láng(新郎、郎中、令郎) 饼bǐng(饼干、画饼、豆饼) 赏shǎng(玩赏、观赏、赏金) 菊jú(菊花、黄菊、墨菊) 四、易写错的字 转:第四笔是提。 五、多音字 传chuán(传说)zhuàn(传记) 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复) 六、近义词 转眼—转瞬团圆—团聚热闹—喧闹七、反义词 欢笑—痛苦热闹—冷清团圆—分离八、词语解释 转眼:形容时间极短。

团圆:(夫妻、父子等)散而复聚。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 九、课文分析 这是一篇押ɑo韵的韵文识字的课文。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紧紧抓住各传统节日的主要习俗活动,巧妙地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到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和一些传统节日由来。这些传统节日是学生在生活中熟悉和了解的,这有利于他们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课文配有两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春节贴窗花和端午赛龙舟,既表现了课文内容,又可唤醒学生对节日习俗活动的记忆表象,有利于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过节。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秋节 遥望明月共此时——亚洲国家中秋习俗集锦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习俗不同,多样的形式一并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日本人中秋节不吃月饼在日本,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日本的赏月习俗来源于中国,在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越南中秋节儿童唱主角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商家之间展开的“月饼大战”、“玩具大

战”使越南各地的节日气氛尤显浓烈。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今年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嬉闹。随着近年来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在节日里或在家聚会、唱歌跳舞,或结伴外出游玩赏月,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与情谊。因此,越南的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合家团圆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内涵,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新加坡:中秋也打“旅游牌”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友、商

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活动背景: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的节日以其独特的过节方式逐渐占据了很多人的思想,重洋节而轻传统节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许多学生对国外的节日提起来就滔滔不绝,非常熟悉,然而提起中国的传统节日时,却知之甚少,连一共有几个传统节日都不清楚,更不要说为什么过这些节日、中国人如何过这些节日,甚至还有人觉得过这些节日又忙又累,实在没有必要。难道我们祖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礼节习俗就要在我们下一代人这儿逐渐消失、成为历史吗?不!过节,在中国,不仅是互相联系的纽带、人间真情交流的扭结,还蕴含着及其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因而,我们的节日不是单纯的节日,还是文化传承的一条纽带,让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记得这种文化,是中国传统节日存在的最大意义。因而,我们有必要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让这种文化长盛不衰! 教学目标: 1、通过春节,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了解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4、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5、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1: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理解和体会。 2: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1: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理解和体会。2: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小卡纸、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问法导入: 同学们,转眼一个学期就过去了一大半,还有一个多月就放寒假了,寒假里面有一个很隆重的传统节日,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让学生回答),嗯,这个节日就是“春节”,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过年”。那同学们喜欢过春节吗?(学生回答),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个节日,那么大家知道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吗?来,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 二、走入春节: (1)春节的由来:请同学们发言,根据他们的发言适时地补充(年三 十是除夕,年初一才是春节的开始) (2)春节里的风俗:请同学们发言,根据他们的发言适时地补充(腊 月二十三扫尘、年三十守岁、大年初一拜年、过了年初三后才可以扫地、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 (3)春节与春联:询问学生知道怎么贴春联吗?春联应该怎么读, (用PPT举例子)福字怎么贴,为什么这样贴?(拿出事先做好的道具演示),略说北方还要贴窗花,南方则以年画代替窗花。 三:(拓展延伸)交流其他传统节日: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已将了解了春节,像春节这样在我们中华民族 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现在老师请大家看看屏幕上的这几个次,猜一猜他们都是什么节日呢? ﹝看词猜节日:PPT演示(1)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2)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除了春节和屏幕上的两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学生回答)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后)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早的一个。)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节日都有哪些过节的习俗呢?(每个节日请一两个同学回答,然后老师总结)

中国传统节日涉及的知识点

材料一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一直是家家户户最重要的祭祀节日。“燃香奠酒祭先祖,纸灰化蝶泪满盈”,清明节扫墓祭祖风俗流传至今。 材料二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教育部于2010年清明节期间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祭奠革命先烈活动,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祭先烈”活动,引导人们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材料三2010年清明节期间,“我们的节日·清明”网上祭先烈活动启动后,有数百万人通过鞠躬、献花、留言等方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全国各地通过该活动,引导网民进行网上祭奠、发表祭奠感言,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清明节祭先烈网上征文活动”。 (1)清明节的祭拜活动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8分) (2)谈谈你对开展“网上祭先烈”活动的认识。(12分) 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清明节的祭祀活动属于我国的传统习俗,也是我国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应该继承和发展。(8分) (2)①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网上祭先烈”活动,继承和弘扬了传统,增进了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说明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8分)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清明节采用网上祭奠先烈的方式,为祭拜活动提供了很大的便捷,这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4分) 2009年10月4日《文汇报》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9月30日在阿联酋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端午节”名列其中。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据悉,本次申报的端午节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和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 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12分) (1)表明我国重视保护民族节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给予保护。 (2)“端午申遗”是我国对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贡献。民族节日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端午节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3)“端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

中国传统节日问答活动题目及答案

《寻故途》当年歌语喧嚣处,今朝陌瞧无言土。 春秋又到佳节时,熏茶重拾故人牍。辛夷書辛卯九月三十

1、【选择】牛郎织女得传说形成七夕最早可追溯到哪朝? A.春秋 B、战国 C、汉 D、南北朝 答案:B 典籍记载 追溯由牛郎织女传说形成七夕节得过程,时间当在战国,地点则在楚国。查经问典,《诗经·小雅·大东》中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葙”得诗句,这就是有关牛郎织女传说最早得文字记录,就是牛郎织女传说得雏形。还有一首与织女有关得《周南·汉广》中所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据史料记载,诗中得“汉"即指汉水,又指天汉(银河),“游女”就是指汉水女神或织女星神。楚人雄距江汉地区,甚重祠祀“汉之游女”。另外,在楚地民间,常将牵牛星与河鼓三星搞混淆了。南北朝时南阳人宗懔得《荆楚岁时记》注文云:“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而在南阳汉画像石“牛郎织女星座"中,正就是以河鼓为牵牛.居“汉水之北"得南阳,素有“枕伏牛而蹬江汉,襟三山而带群湖”之称。战国时,南阳属楚,楚始都于淅川丹阳,就是楚文化得发源地,文化积淀深厚.如此得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就是形成牛郎织女传说得重要条件之一。 2、【填空】崔涂《除夜有怀》 迢递巴山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僵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除夜,就是一年最后一天得夜晚,又称除夕、岁除、大年夜等。除夜得风俗活动甚多。其中北方人做( ),南方人做()。 答案:北方饺子,南方年糕。 3、【问答】《晋书》记载:“冰冻始泮,蜇虫始发,鸡始三号,天曰作时,地曰作昌,人曰作乐,鸟兽万物莫不应与.”驱除灾邪、祈求平安贯穿于整个春节得活动。如元日得饮屠苏酒、燃爆竹、贴挑符等。而元日即指新年得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元’为开始开端得意思,这一天被称之为‘三元’就是指哪三元? 答案:年、季、月 4、【选择】《元夕》【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秋节」 以下是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秋节」,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早在唐时中秋就正式成为节日,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2008年,中秋节与清明节、端午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节的命名来源于中国的农历,农历中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为它的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为“八月节”、“八月半”;又因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亮,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以“月”为内容的,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等。中秋节这一天的月亮格外晶亮、圆润,被人们看成是合家团圆的象征,因此,又被人们叫做“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 ·

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中秋佳节我国民间有家家吃月饼的习俗。中秋吃月饼,和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食俗。 至于中秋节食月饼这一习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明代史学家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饼盛况时写道“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饼中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书中还介绍了当时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北京皇宫中供月使用的月饼“从下至上直径尺余,重有两斤。”后来随着历代 ·

初中生必备知识点--文化常识新题型

文化常识新题型 一、京剧 1、京剧表演中,常用脸谱象征某种人物形象的特点,而下面这张黑脸谱常用来代表强悍、勇猛。小刚正好要策划本组同学表演一场“水浒戏”,打算用它来扮演下面备选的《水浒》人物。你认为这张黑脸谱最适于扮演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他的强悍、勇猛。 2、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C老实忠厚 D刚强爽快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2)题。 ①虚拟性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京剧艺术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京剧的 虚拟性表演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摸拟生活实际进行的表演。 ②大幕拉开,面积不大的京剧舞台上,除了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之外,再没有别的 道具,只有等演员出场了,你才能通过演员的表演,知道这舞台上将要发生什么故事。 演员通过虚拟性的表演,既可以呼风唤雨,也可以把白昼变为黑夜;既可以把几天甚至 几年的时间压缩为几分钟,也可以把几秒钟的心理活动延展为几十分钟;既可以展现千 军万马的战争场面,也可以在转瞬之间跨越万水千山。这种虚拟性表演,能够在有限的 时空里表现不同时空的人物和事件。 ③京剧演员的表演力图虚拟现实生活的情境,如以划桨虚拟行船,以摸索虚拟夜间 的行为,以打更表示时间的变化等。《武松打店》是一出武戏,说的是武松夜宿孙二娘 的客店,因为误会,与孙二娘在黑夜中展开了一场搏斗。舞台上灯火通明,只摆着一张 桌子,两位演员摸索着闪转腾挪、追逐厮杀,有时近在咫尺却浑然不觉,分明是灯火通

明的舞台,现众却从演员的表演中感觉到,这是一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紧张激烈 的搏斗。 ④需要指出的是,京剧演员的虚拟性表演必须来源于现实生活。前辈艺人于连泉演《拾玉镯》,为了在舞台上更好地摸拟少女喂小鸡和做针线活儿的动作,他认真观察生 活中少女喂鸡的手势、眼神,反复琢磨她们做针线活儿的过程,这使他的表演达到了以 假乱真的程度。当然,这种虚拟性表演不完全是生活中的真实,而是经过加工的艺术的 真实,演员的动作必须是舞蹈化、节奏化的。 ⑤京剧的虚拟性,既给观众带来了真实的感觉,也使观众获得了美的享受。 (1).京剧的虚拟性表演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说明对象特点概括能力的考查。 【答题思路】解答这题,要认真通读全文,熟悉文章的主体内容,明确说明的对象,想想作者介绍了说明对象的哪些特点,筛选有效信息并概括归纳。注意概括时,要全面具体,不能遗漏相关信息,导致答案不全而扣分。 (2).阅读下列材料,说说演员的表演是如何体现京剧的虚拟性的。 【材料】 京剧有一出戏叫《秋江》,说的是一位少女求老艄公驾船帮她追赶一个人的故事,饰演老艄公的演员手里拿着一支长篙上场,接着做出靠岸、解开缆绳、推出小船等动作,在行船过程中,两位演员的身体忽高忽低,很有节奏地起伏着,舞台上两位演员无论快走还是慢行,距离绐终保持不变,直到两位演员下场。 答: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印证型材料链接题。 【答题思路】解答这题,须通读全文,理解作者所述京剧艺术的虚拟性这一特点后,方能根据文章中2.3.4自然段有关虚拟性在京剧舞台上的表现形式、及其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等内容,对材料中对京剧舞台上的一系列表演进行阐释,说明其表演是如何体现京剧的虚拟性这一特点的。 【答案】: 1、李逵;沂岭杀四虎、江州劫法场、打死殷天锡、元夜闹东京、扯诏谤徽宗等。(能简要点出一个相关事例,体现李逵强悍、勇猛的特点即可) 2、A

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模板

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主题背景: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时下我们对洋节付出的情感明显多于我们自己的节日。我们记得情人节是哪一天,记得圣诞节是哪一天,知道平安夜是怎么回事,知道母亲节甚至是父亲节的来历,但我们却往往忽略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在我们的忽视中,端午节寂寞了一年又一年,重阳节冷落了一次一次,清明节若不是与一部分人的哀思联系在一起,恐怕我们早已忘记了它的存在,更不要说它的深刻内涵了。 大树不能断根而叶茂,民族也不能忘本而繁荣,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赖以生存在的土壤、营养,在洋节铺天盖地的中国社会里,我们的传统节日再也不能默默无闻、倍受冷落了。我们既要提醒成年人记起我们的传统节日,更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浸润在祖国的传统节日里,感受祖国传统节日的那份情怀,那份厚重的文化,因此,我们要让孩子逐步地熟悉中国的传统节日,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继而热爱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传说、风俗以及文化等,了解社会、风土人情,引领孩子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文章转自实用文档频道XX09) 三、活动内容: (1)阅读有关中国节日的文学作品 借鉴古代蒙学读物和古代的诗词、文学作品、神话传说,扩大阅读面,积累与中国传统有关的成语典故、趣联妙对、古诗词名句、谚语、歇后语等,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 (2)了解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历史名人很多的节日与一定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这为节日增添了更多的人文色彩。比如屈原之于端午节等,了解这些历史名人,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熏陶自己的品格。 (3)了解民俗风情。 通过课内的学习和课外的调查了解一些重大的节日的由来和民间习俗,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参与到各地民族的习俗中去,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人文魅力。 四、活动过程:

传统节日活动总结

传统节日活动总结 篇一:中国传统节日年度活动总结 中国传统节日年度活动总结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校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加强宣传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每一次节日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主题活动的始终,使广大师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情感,树立报国之志,在校园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现将本年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活动总结如下: 一体验民俗,热爱传统,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活跃节日期间未成年人文化氛围,我校结合自身实际,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读书活动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体验民俗,热爱传统,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的主题活动。 接上级通知后,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德育处迅速制定了活动方案,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宣传开展本次寒假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在放假当天组织各班认真学习本次主题活动方

案,明确活动的意义和具体活动内容。并结合“寒假生活倡议书”,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明确活动的意义,增强对此项活动的重视。告知家长们利用传统节日,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传统美德和感恩励志的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家长的支持力度,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顺利的推进此次活动,我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1、在休学典礼上,德育处以“体验民俗,热爱传统,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为主题对全体师生进行了教育讲话,学生会、团支部向全体学生和全学校团员发出“阳光寒假”的倡议,号召同学们“小手拉大手”扎扎实实搞好活动。 2、体验民俗,热爱传统。我校围绕“除夕春节元宵”这些节日,要求学生参与有趣生动的年庆和民俗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进一步认同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学生们在假期中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我校还结合实际组织七年级学生在春节期间收集、整理他所看见的和在平时阅读过程中接触到的春联,八、九年级的学生开展“我为家里写春联”活动,并在开学第一节班会上展示自己收集或是编写的春联,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春联、创作春联、书写春联。 3、以“我眼中的春节”为主题,学校在各班级进行作文、手抄报、书法等作品创作,开学初以班级为单位上交到

关于中国节的介绍

关于中国节日的介绍 四年级一班 少数民族民俗节日 铜鼓节东兰县隘洞、长乐乡一带壮族传统节日。分别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举行。届时,各村的小伙子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其法是大鼓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为1组,每鼓3人,轮换着打,不能中断。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耐力持久为胜。比赛往往通宵达旦。同时,男女青年结伴纵声对歌。比赛结束,人们以从家里带来的粽粑等食物进行野餐,欢歌笑语响彻山谷。 蛙婆节东兰、南丹、天峨等县壮族民间传统节日。俗称蚂节。节期从农历正月初一至三十(有的地方至十五)日,以大村寨为单位或几个村寨联合举行,有“请蛙婆”、“唱蛙婆”、“孝蛙婆”、“葬蛙婆”等祭祀仪式。整个节日活动以赞颂蛙神给人间带来雨水、保佑丰收的功绩贯穿始终,为乐神娱伯歌舞盛会。人们把大年初一找到的第一只青蛙奉为神圣,抓获此蛙者受到敬重和拥戴,并成为当年主持祭蛙仪式的首领。现代蛙婆节已演变成群众娱乐节庆活动和歌会,故又有“蚂歌会”之称。 吃立节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民间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或“补过春节”。相传在1894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进犯边疆,为打击侵略者,当地青壮年纷纷拿起武器,保卫家园,所以未能按时过春节。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糍粑,盛情款待,欢庆胜利,补过春节,并相沿成俗。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农具节桂西南地区壮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日举行。是日,各家各户把自家加工制作的各种农业生产工具,挑到圩上,依次排列成行,有犁架、牛轭、簸箕、畚箕、扁担、锄头、犁头、耙、锄柄、箩筐、竹垫、谷箩、谷桶及家具等。人们纷纷选购以备春耕。 花婆节壮族传统节日。民间传说,壮族始祖六甲是从花朵中生出来的。后来主管赐花送子之事。所有的人都是从六甲花园中的花转到世上来,故其被奉为花婆神。农历二月二十九为花婆神的诞辰日。壮族妇女举行祭祀仪式,村寨里同一辈的妇女结异姓姐妹,凑钱备办鸡鸭从和香烛钱纸,供祭花婆神,然后成群结队到野外采花来戴,祈求生育和保佑小孩健康成长。没有生育的妇女,是日要到野外采花来戴,以求花婆神赐花送子。若日后怀孕,为使小孩出生后有灵魂,须请师公到野外念经求花,还要在路边小沟做架桥仪式,把花从桥上接过来。小孩出生后,要在产妇床安上花婆神位,定期祭拜。此俗现已淡化。 三月三歌节壮族传统节日。亦称三月歌圩。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

中国传统节日知识清单教学文稿

中国传统节日知识清单 节日名称时间风俗相关诗句 1.除夕大年三十吃年夜饭,守岁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2.春节正月初一贴春联,年画、放鞭炮、拜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 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猜灯谜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4.清明4.4~4.6 扫墓,踏青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拜织女,穿针乞巧天阶月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7.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祭鬼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孟兰古意存。 8.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饮酒赏菊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小试牛刀: 1.下面诗句直接或间接地写到了我国的四个传统节日,按节日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A.②③①④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②①③④ (2006年陕西省)请你参加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学习活动,并完成下列题目。 (1)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填写相应的节日来。 ①农历九月初九日,有敬老和登高的风俗。() ②公历5月第二个星期日,用康乃馨花表达感恩之情。() (2)请根据下表显示的调查结果,回答下面问题。 ②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③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留?请发表你的看法。 ④就如何保卫传统节日提出你的建议。 ⑤请你为保卫传统节日写一条富有感染力的鲜活标语。

中国传统节日年度活动总结

中国传统节日年度活动总结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校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加强宣传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每一次节日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主题活动的始终,使广大师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情感,树立报国之志,在校园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现将本年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活动总结如下:一体验民俗,热爱传统,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活跃节日期间未成年人文化氛围,我校结合自身实际,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读书活动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体验民俗,热爱传统,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的主题活动。 接上级通知后,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德育处迅速制定了活动方案,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宣传开展本次寒假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在放假当天组织各班认真学习本次主题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意义和具体活动内容。并结合“寒假生活倡议书”,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明确活动的意义,增强对此项活动的重视。告知家长们利用传统节日,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传统美德和感恩励志的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家长的支持力度,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顺利的推进此次活动,我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1、在休学典礼上,德育处以“体验民俗,热爱传统,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为主题对全体师生进行了教育讲话,学生会、团支部向全体学生和全学校团员发出“阳光寒假”的倡议,号召同学们“小手拉大手”扎扎实实搞好活动。 2、体验民俗,热爱传统。我校围绕“除夕春节元宵”这些节日,要求学生参与有趣生动的年庆和民俗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进一步认同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学生们在假期中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我校还结合实际组织七年级学生在春节期间收集、整理他所看见的和在平时阅读过程中接触到的春联,八、九年级的学生开展“我为家里写春联”活动,并在开学第一节班会上展示自己收集或是编写的春联,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春联、创作春联、书写春联。 3、以“我眼中的春节”为主题,学校在各班级进行作文、手抄报、书法等作品创作,开学初以班级为单位上交到学校德育处进行统一的评选和筹办以“体验民俗,热爱传统,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为主题的专刊,在校园文化墙栏进行集中展示。 4、开展“学会感恩奉献温暖”美德实践活动,全校同学利用寒假休息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如记录父母的生日和年龄,为辛劳的父母洗一次脚,敲一次背,擦一次皮鞋,道一声“新年快乐”……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粒米,合理使用我们的压岁钱,不乱花零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生懂得了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家长做些些家务,主动帮助老人做些事,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开展主题班会,深化活动。开学初,各班围绕“体验民俗,热爱传统,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通过语言交流、才艺展示等方式汇报自己的寒假生活,在寒假里所见、所闻、所学,以及学校号召的“节日感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 ,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

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神州谣》 2《传统节日》】重点知识总结【强力推荐】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神州谣》2《传统节日》】 重点知识总结【强力推荐】 一、课文主题: 1、《神州谣》介绍了祖国山川美如画,有黄河、长江、长城和珠峰,台湾是我国的一部分,最后希望祖国繁荣昌盛,民族团结。表达了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2、《传统节日》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紧紧抓住各传统节日的主要习俗活动,巧妙地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到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和一些传统节日由来。 二、字词天地 1、我会写: 州、华、岛、峡、民、族、谊、齐、奋 贴、街、舟(、艾(ài) 、敬、转、团、热、闹 并会用这些字组词 2、我会认: 州、涌、峰、耸、隔、峡、繁、荣 传、统、宵、巷、祭、堂、乞、巧、郎、饼、赏、菊 3、书写指导: “奋”的横要短,撇要长。州:三点中第一点与其他两点方向不同。民:最后一笔是斜钩,不是捺。转:第四笔是提 4、多音字: 长cháng(长度)zhǎng(长大)发fā(发现)fà(头发)

传chuán(传说)zhuàn(传记)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复) 5、近义词: 情谊——情意奋发——振作繁荣——繁华 转眼—转瞬团圆—--团聚热闹---—喧闹 6、反义词: 繁荣—萧条奋发—消沉欢笑—痛苦热闹—冷清团圆—分离7、理解词语: 繁荣:(经济或事业)蓬勃发展,兴旺。 中华: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后来指中国。 情谊:人与人相互关心、爱护的感情。 转眼:形容时间极短。团圆:(夫妻、父子等)散而复聚。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 8、积累描写祖国的四字词语: 大好河山山河壮丽美不胜收风光秀丽 山清水秀国泰民安繁荣富强美丽富饶 9、课后习题(读一读,记一记) 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神州大地巍巍中华 民族团结世界大同奋发图强繁荣昌盛 三、重点句段(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 1、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从“奔”字,我读出了黄河水波浪滔天,汹涌澎湃的样子,“涌”

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最神圣和最重要的日子,传统节日的魅力之处在于凝聚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激励人民奋发向上,寄托了对来年的祝福与希望。 我国传统节日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高,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深远的民族性,即使受到国外文化因素的入侵,其影响也不可磨灭,它 己渗入到炎黄子孙的骨髓之中,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其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以和为贵。“持中贵和”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观念,而且也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群体心态。文徵明《拜年》诗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 嫌简不嫌虚。”清朝形容宋代首都东京过节时:“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这里“片子飞”说的就是达官贵人们一到春节,就四处 发“片子”,相互拜年送祝福,体现了和和气气的节日气氛。一般 来说,在节日期间,很多的矛盾和争执都被搁置下来,就算是宿敌,在此时此刻都会道一声节日快乐的祝福,都不想破坏节日气氛,这 便是节日带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四、重血缘。中国是一个重血缘、亲缘关系的、以宗姓家族为基本社会结构的国家。在封建的社会,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社会,以及 以儒家仁义道德为信念,使中华民族形成了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 伦理本位的价值观。[5]宗族是构成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单位,中国 人有很强的家族观念,重视家族之间的情谊和血亲联系。正所谓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因此在重大节日和活动事,家庭成员 都要团聚在一起,共度佳节。所以在如此重要的春节,以血缘为基 础的家族都要团聚在一起,加深情谊。 感受中国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