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策略研究刘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1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anuar y2013 第2期总第276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2T o tal N o.276新时期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刘 莉
(渤海大学图书馆,辽宁锦州 121000)
摘 要:从建筑的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以及服务的人本性角度来构建大学图书馆文化是新时期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要不失时机地把握住校园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本质和宗旨,要时刻把校园人的需求当做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目标,充分尊重馆内工作人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文化;科学;人本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3)02—0133—02
图书馆的建设是新时期提高大学学术质量的重点;图书馆文化建设又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面对21世纪,图书馆文化对形成图书馆的凝聚力和塑造良好的形象所起的作用越来越被图书馆同仁所认同”[1]大学校园图书馆文化的建设代表了一所大学的社会地位和该学校的发展方向。图书馆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主要内容。只有对图书馆文化建设有深刻的认识和分析才能把大学图书馆建成一个具有现代性、科学性、人文性的知识阵地;通过它的文化辐射功能,进一步带动大学校园人的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才能进一步地建设一个具有形式多样、内容向上、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
1 美化图书馆建筑构建得体的图书馆物质文化一提到建设现代化的图书馆,在大多数人们脑海中浮现出的都会是一个气势磅礴,威震八方的超大型建筑;从图书馆建筑的发展史来看,依弗塞斯图书馆、提姆加德图书馆遗址都能体现出早期王室图书馆建筑的建设(古代埃及、希腊、古罗马等)缺乏对图书馆本质的认识。这些图书馆都是空间单一,馆藏有限,功能简单但却极度奢华。在有条件,有必要的情况下这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但是,必须深刻认识到对图书馆建筑的美化不仅仅在于表面的装潢设计,更重要的是在于建筑设施的文化内涵。从15世纪文艺复兴的全面展开直到现代,图书馆建筑的理念发生了本质的转变。随着图书馆使用者数量的急剧增多,图书馆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保留了已有的宁静肃穆、博大崇高的视觉冲击感,更增加了高容量、高密度、高科技的现代化因素。
新时期大学校园图书馆的建筑要科学、宜人、生态,而大学校园图书馆文化的建设更需要图书馆的建设富有文化的蕴涵。这就要求图书馆的建筑要从以前的冷冰冰的水泥转变成具有精神活力的设备;其转变的目的在于图书馆的总体建筑不仅可以为师生提供学习和研究的空间,还要能激发师生们学习和研究的热情,以及调动起图书馆使用者对整个图书馆文化的热爱之情。而其转变的途径在于科学的、艺术的、人文的建筑设施建设。科学性表现在图书馆建设时对空间组织的合理规划,也就是图书馆的建筑建设要符合其预期的职能,先进行各部门的功能规划布局,再按照布局进行建设;以免单纯的建筑建设造成物质资源的浪费,比如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泰勒家族数字图书馆的建筑内部设计和规划公司为其设计了不锈钢网格立面,提供了保护和遮挡的作用,该项目符合L EED金级评分标准,其中提供遮阳作用的网格金属立面和百分百利用再生材料是重要创新点:网格金属立面减少了核心部位的玻璃建筑的阳光直射,降低了眩光率,也具有美观的效果。除此之外,科学性还表现在图书馆建筑设施的建设要符合生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图书馆使用者可以安全,舒适的在馆内进行学习研究活动。图书馆建设的艺术性在于图书馆的建筑和装潢要与图书馆本身的校园地位相一致,既要给使用者一种威严壮丽,肃然起敬的感觉,又要突出现代化建筑的思想理念,体现出活泼、大方的风格。目的是要让校园人和校外人过目不忘,通过这种艺术手法将自己传播出去,形成本校园的标志和品牌,并且提升校园人的审美品位。
图书馆建筑设备建设的人文性也是美化图书馆建筑的重要内容,如果说科学性和艺术性是对图书馆建筑实体的美化,其艺术性则重点突出在对图书馆建筑的精神美化。要想突出图书馆建筑的人文特性就必须使图书馆内的建筑设施可以与师生们进行沟通。图书馆的建筑尤其是馆内摆放的雕塑或墙壁上的雕刻与壁画都是提高图书馆与使用者沟通的重要手段。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图书馆装潢摆设饰品除了符合该图书馆整体气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可以让使用者在驻足观赏的同时能联想起相对应环境的历史变化或感受到知识对求知者巨大的新引力。比如说在文史类的藏书库周围墙壁可以雕刻上表达诸如古希腊神话、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印度原始佛教思想的内容。在雕塑的设计上也可以展现出浪漫的、古典式的、哥特式的以及含有各种艺术手法的,能体现出历史上重大思想的人物或者是事件。而音乐、书法、建筑类的藏馆可以拓宽想象和设计的空间,其画像和雕刻都可以给使用者带来一种视觉的冲击力,这种艺术氛围,可以为读者提供灵感和满足感。也就是说,图书馆建筑设施的人文性建设就是要拓宽图书馆使用的效用,让使用者能够通过与图书馆各种设施的接触带来学习的欲望和灵感。
2 构建科学的图书馆管理文化
2.1 调动师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信息资源管理的解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指的是除信息内容本身以外,包括预期紧密相关的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狭义概念则指信息资源内容的本身。”[2]形象地说,我们日常学习中所需要的主要学习资源
・
133
・
收稿日期:2012-11-08
作者简介:刘莉(1964-),女,辽宁锦州人,现为渤海大学图书馆,馆员。
总第276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大体分为纸质文献类和电子文献类。这些学习资源陈列不是随机罗列的,而是要有科学的、严谨的排序的。为了提高资源对使用者的效用,信息的采编和购买都要按照使用者的需求来定夺,这就说明,要想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就必须对使用者进行细致的考察和研究,要把图书馆信息的供给和使用者的需求连接起来,既突出图书馆办公的实事求是,也突出图书馆对师生们的人文关怀。在图书馆文化的建设中,我们要把图书馆工作中的“以人为本”定位成一种制度,而后形成一种习惯,再后成为一种文化,在形成这种以人为本,以师生为本的文化过程中,不断增进校园人同图书馆之间的沟通,增进两个团体的感情,这就要求图书馆的工作必须考虑到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图书馆在建设自身文化时要时刻更新自己的资源内容,保持与时俱进,保证自己时刻都走在时代的前列,给在校师生一种先进和导向的感觉。通过对热门书籍借出量的归纳,总结出同学们当下关心的问题,通过举办校园读书会等集体性的活动来进一步拉近图书馆与校园同学的距离,吸引众多师生围绕着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来图书馆搜寻资料,提高资源的使用率,提高师生们的思想理念。总起来看,提高图书馆文化建设的进程就是一个增进图书馆和校园人沟通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馆内资源的使用率和提高校园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能让图书馆成为冷冰冰的资储藏地,要充分激发整个图书馆的学习氛围,让师生在图书馆的学习变得严肃而活泼。
2.2 大学校园图书馆管理文化建设中除了物质资源的管理外还有人力管理
人力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整个校园图书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为了顺利开展图书馆文化的构建,图书馆不仅要提倡一切为了读者的工作思想,还要把图书馆内的工作人员摆到主体地位上来,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首创精神。这就要求图书馆内的人员管理文化既要科学又要民主。
2.2.1 科学的人员管理是大学校园图书馆文化的硬性要求,首先要在人员编制上体现出规划的科学性。要本着精简、节约、高效的原则对各部门所需的职工进行选拔录取。要转变旧的管理方式,坚决杜绝类似以前那种让学校退休教师或者是老干部来图书馆养老,打发时间的现象。图书馆是先进文化先进思想的集中地,思想内容和应用技术都在不断地翻新,被录取的工作人员必须适应这些岗位的要求,能够应对各种基本的自动化管理技术或者必须符合更高的要求,而不是单纯地帮着学生刷卡借书,再帮着学生刷卡还书。所有在职人员都应该充满工作的热情,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从各方面为师生提供便捷、专业、舒适的服务。其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组成结构也是科学管理和构建图书馆文化的重要内容。在职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上要有一个梯度,有的学者认为图书馆内富有经验的年老的工作人员和年富力强的中年工作人员以及朝气蓬勃的青年工作人员的理想比例是2∶3∶5,也有的学者给出了其他的比例;这些比例都应该按照图书馆的性质和功能进行划分,不同学校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和结构模式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年龄结构比例不论在那一种环境下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另外工作人员的专业结构、职位结构、性格结构等等都是构建图书馆文化中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事项。
2.2.2 民主的人员管理也是从管理层面构建大学校园图书馆文化的主要内容,更进一步的说是管理层面的核心内容。民主管理图书馆可以为图书馆树立良好的文化形象,让馆外的师生们感受到图书馆的先进性和人文关怀性,让师生都感到在图书馆学习研究的安心和舒适。馆内的管理民主主要表现在获得机会的平等上;和处罚条例的公正上。图书馆要为馆内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展示自我的平台,让职工人员展示出自己尚未显露出的能力,可以时常进行岗位的小的调动,让职工人员在熟悉整套图书馆工作服务系统的同时,管理者总结出具有较高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工作人员,并可以对他们进行定向的培养,让他们成为图书馆的业务骨干或成为管理者的候补人员。这个过程也涉及图书馆民主管理文化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如何对馆内职工的工作进行民主考核。传统的考核方式分为定性考试和定量考试两种,在新时期大学高校的校园图书馆文化建设需要更科学、更民主的绩效方式。要按照不同学校、不同图书馆、不同情况来对图书馆的各部门进行民主测评。不仅要为馆内工作人员规定出硬性的评判指标,还要为各部门规定出软性的指标。硬性指标就是工作人员必须完成该岗位的职能任务;软性指标就是指在大家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后,考察谁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高,还有余力为图书馆的其他文化建设做出贡献。在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民主考核时,要把定性、定量的考核方法和硬性软性的基本要求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加完善的规整出一套适合本学校、本图书馆、本部门的有价值、有意义的评价系统。
3 构建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文化
“优秀的图书馆服务文化是图书馆的灵魂和无形资产,它渗透在图书馆的各个方面,维系并推动着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努力建设图书馆服务文化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3]大学图书馆服务文化的建设基本要求和最终目的都是以人为本,以师生为本,为师生提供快捷、准确的信息。在提供信息的过程中,图书馆工作人员除了表现出自身的专业技能外,还要表现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风貌,给馆外人员一种朝气蓬勃,充满生机活力的感觉。这种外在的精神气质不仅需要图书馆进行严格的统一的培训,还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以身作则,深刻认识自己所在岗位的神圣和重要,要有高度的思想道德认识,提高自身的修养,通过自己的服务行为,通过这种无言语的身体力行带给全校师生一种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新气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文化不仅仅只是一种检索、借书、还书的行为,更重要的是馆内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这些简单的形式流露出不简单的精神风貌。从某种程度来看,建设大学图书馆文化服务的本质也就是建设一种图书馆的行为文化,“而创建图书馆行为文化,建立图书馆服务行为规范,就是要使图书馆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活动和服务行为不断地争取读者,同时赢得职工的心,这是图书馆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在建设大学图书馆服务文化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维,多结构的构建方式,建设一个多样化,综合性的图书馆服务文化。
[参考文献]
[1] 程远.试论图书馆文化建设[J].图书与情报,
2011,(4):116.
[2] 佛山市图书馆.图书馆管理理论与实践[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198.
[3] 欧兆虎.基于知识服务的图书馆文化重构
[J].图书馆,2009,(4):101.
・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