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摘要]陆游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生于宋金对抗的时代、外族的入侵,本族统治者的无能,使少年时代的陆游饱尝兵荒马乱之苦,成年后又仕途坎坷,逐渐形成了他的爱国情怀。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最具特色的是这些诗词洋溢着强烈爱国主义精神,他对腐败当局和投降派的揭露与抨击,关心人民疾苦都倾注于他的诗歌之中,对后世带来深远影响。陆游的爱国情怀终生不渝,收复失地是他一生的伟大志向,他的一生为国家统一而努力,谱写了一首首充满悲壮的爱国情怀的诗,不愧是南宋诗坛的领军人物。
[关键词]陆游诗词爱国情怀影响
陆游生在金人入侵、国势衰微的年代,抗金复国,收复失地成为他一生的志向,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充满爱国主义情怀,他把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都倾注于诗词当中,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愤懑不已。
一、陆游爱国情怀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陆游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月十七日,在他出生的这一年,新兴的女真族统治正酝酿着一个侵略宋朝的计划,而在陆游出生的前十天,这个计划已经成熟了。淮河上暴风雨似的透露了时代的消息,象征着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在国难临头的时刻诞生的。
女真族灭掉了辽国后,又想侵扰宋朝。由于北宋统治者醉心于一己的腐化享乐生活,坚持投降求和的可耻政策,对于爱国的将领和士兵则横加贬斥和压抑,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奸臣都是在为自己的利益打算,根本不能指望他们能挽救民族危机。在这天翻地覆的年月里,陆游是同当时的广大人民一起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这教育的第一课便是逃难。在兵荒马乱之中,颠沛流离,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这种生活给陆游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他曾这样写到:“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人怀一麦草间伏,往往经旬不炊窜。”《三山杜门作歌》。这一段逃难生活,在陆游的幼小心灵上铭刻对敌人的仇恨;而义军领袖陈彦生的豪侠义勇,保境安民的爱国行动也给他带来很大的鼓舞,初步懂得团结起来,抵御外侮的道理。此后,他终生主张驱逐金人,收复失地,最早的根源就在这里。
(二)家庭和老师的影响
陆游出生于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地主官僚家庭。陆游受到父辈们的影响很大,陆游的祖父陆佃当过尚书右丞,父亲陆宰是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为朝廷出力不少,当他看到豺狼当道,就愤懑地退居林下,主战派、士大夫常去他家谈论国事。陆游小时候常看到父辈“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苦,人人自期以杀身羽戴王室。”这使陆游对爱国志士的忧国忧民的言行,为国献身的精神,对敌人、对叛臣嫉恶如仇的态度耳濡目染,对爱国英雄充满崇敬之情,便立下“儿时祝身愿事主,谈笑可使中原清”的誓愿。
陆游的老师对他谆谆教诲及言传身教也是一个重要方面。陆游的老师大多是刚直不阿的爱国志士,其中曾几对他的影响最大,曾几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分子,也是宋朝南渡以后诗坛的领袖。曾几把江西派的作诗方法传授给了陆游,使陆游在诗歌创作方面获得了很大进步。曾几的爱国思想和创作诗词的技巧使陆游一生受益匪浅。
(二)个人修养和坚定的理想
陆游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戈”的英雄壮志,在“隆兴和议”进行期间,陆游仍上书朝廷,建议国家应凭借有利地势,积极从事收复中原的准备。而在主持北伐的张浚已罢,和局已定,主和派把持朝政之际,陆游还敢于提出这样的主张,这表现出他不计个人利害,为国家前途着想的爱国热忱。
陆游为了实现他的愿望,他坚持锻炼身体,钻研兵书,曾表示过“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的豪情壮志。在宋金两军试探战中,陆游也参加过,在西北寒冷的气候中,他身披铁甲,骑着骏马去追击敌人,过着异常艰苦的生活,但陆游当时丝毫也不在乎,过后还非常留恋地在诗里一再提到,真可谓是“一寸赤心惟报国”。
二、陆游诗词爱国情怀体现
(一)表明了自己为恢复中原的壮志豪情
陆游亲历了丧乱之痛,从小便树立了恢复祖国统一的大志,毕生坚持不懈,他的作品可以说是的时代风云之助,唱出了当时抗战爱国的最强音,也是自北宋以来爱国精神传统的最集中体现。
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他是要求参加战斗,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力量都交给国家去支配的。在他的诗里一再表示“杀身有地初非”“裹尸马革固其常”的为国牺牲的愿望,甚至老了病了他也不灰心,如《夜读兵书》说:“老病虽惫甚,壮气复有余,长缨果可请,上马不踌躇”表明他自己老当益壮,如果有报国的机会,他愿意即刻投笔从戎,上马杀敌。又如《十一日四日风雨大作》一诗说:“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戊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这时已经68岁,虽然年老体衰,疾病缠身,但杀敌雄心尚在,报国壮志犹存,一心只想能为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大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诗中巧妙地通过自然界的风雨,将梦境和现实联系起来,渲染自己此心无时不在中原,表现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崇高精神境界。
陆游重整山河的豪情壮志和杀敌报国的赤胆忠心,使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意志的坚强,感情的热烈。然而还不止此,甚至在陆游意识到生命将始终的时候,还盼望着收复中原,写下那首作为遗嘱的《示儿》,也是陆游最后的一篇充满了血泪的歌唱。《示儿》中蕴含着对儿孙的谆谆嘱咐:“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它是作者一生抱负和理想的总结,也是诗人爱国思想的艺术结晶。诗中没有只言片语涉及家事,唯一使他放心不下的是失地没有收复,祖国没有统一,含着老泪告诉儿孙,一定要继承先辈的遗志,这首诗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感人至深,诗人强烈的统一祖国的愿望激励着无数的中华儿女。
(三)表现对腐败当局和投降派的批判
南宋统治集团的罪行,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而对外又表现了投降的一面。作为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爱国志士和诗人,陆游因南宋统治者的对敌屈膝求和卖国派产生了强烈的憎恨和愤懑。陆游的深哀巨痛集中体现在《关山月》中;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和壮士心,沙里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早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诗人借守边将士之口,痛斥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政策,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愤怒斥责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腐败无能,揭示出那个年代尖锐的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