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研究

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学会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首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其中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已经成为信息时代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

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二、课题的制定

经过对学生语文课中朗读情况调研课题组认识到提高我校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必然性和紧迫性,明确了课题研究的重点和要达到的目标。

“朗读能力”即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出声阅读的方式和能力,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富有表现力的声音语言。在小学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具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正确”是:能够使用标准普通话朗读文本,声、韵、调读得清楚准确;没有添字丢字、错读回读的现象,对儿化音、轻声、音变把

握准确;停顿断句准确恰当。“流利”是:学生朗读文本时气息顺畅,吐字清晰;没有指读、顿读、唱读、回读的现象,不读破句;语言流畅自然,语速恰当适中;节奏感好。“有感情”是:能够准确把握文章情感,并以此为据准确定位朗读基调;朗读真挚自然,不矫揉造作;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能够根据不同文本读出重音、语气;入情入境,朗读时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有美感。

“对策”即应对的策略和方法。本课题主要是指为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具体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梳理并结合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拟定出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或方式,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改进,达到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目标。

我们设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我校学生的语音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朗读能力有较大提高;使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通过朗读理解文本,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通过朗读促进其他阅读方式的提高,增加阅读量,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使学生通过美文朗读,陶冶性情和情操;让学生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语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掌握较成熟的朗读指导技巧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第二部分研究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华兴学校小学生朗读能力现状及策略研究。

2.课内外相结合,以课内带课外,促进小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3.整理总结课外朗读训练篇目及推荐书目。

4.以课外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三、四、五、六年级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关于朗读训练的研究资料,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国内外朗读训练的理论和动态。

2.行动研究法:组织校本教研,进行语文课堂朗读训练的研究和课外朗读训练研究,围绕朗读训练开展各种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提升。采取个案研究、小组研究、群体观察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理论,不断修改补充完善实验方案。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情况记录。提炼、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教学现象,使之形成经验理论。

4.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教学案例分析、座谈、实地查看等方式,了解学生朗读水平、朗读时间、朗读兴趣,收集教师、学生、家长对朗读训练的建议。

5.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学生或存在相似问题的某些学生群体,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行跟踪调查后作出判断,并将整理的经验运用到研究中。

四、研究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研究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课堂朗读训练和各种课外朗读活动,使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参与实践活动。贯彻这一原则,必须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成为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人。同时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朗读的乐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中开展朗读。

2.人文性原则: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语文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而朗读又是阅读的最主要手段。因此在朗读训练中必须创设文本情境,以文激情、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3.激励性原则:教师要充分运用评价手段,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评价要因人而宜,注重个体发展;评价不只限于成果,要注重过程,特别是对于语音面貌较差的学生要保护其积极性。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1.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201

2.9──201

3.7)成立了

以校长为课题总负责人的课题组,制定华兴小学教科研制度;进一步调查分析中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形成前测调查报告;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参阅相关教学网络资源与教学报刊杂志,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材料,制定研究方案与阶段研究实施计划。

2.第二阶段:实验操作阶段(2012.9──201

3.1)根据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课内外的探索与实践,探求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激起学生朗读兴趣;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拓展活动,通过开展朗读拓展活动促进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3.第三阶段:提高发展阶段(2013.3──2013.7)在前阶段的基础上,整理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案,撰写中期研究报告,阶段性研究论文,收集编辑优秀教案、论文、教学反思和课件、教学光盘等。

4.第四阶段:总结验证阶段(2013.9──2014.3)进行调查测试,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课题报告,举办研究成果展览,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第三部分研究结果与讨论

针对目前小学生在停顿断句、语调语气、朗读节奏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我校作为农村学校,地处乡下,学生语音面貌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这一现象,经过两年来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实验年级的学生总体语音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