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园林之筑,应时而生,继以隋唐、两宋、元,直至明清,皆一脉相承。
一脉相承:
⑵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者,实以诗文造园也。
独树一帜:
⑶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盘根错节,难分难离。
盘根错节:
2、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3、“造园言‘得体’,此二字得假借于文学,文贵有体,园亦如是。
”句中“得体”二字,对诗文来说指,对园林来说又指。
4、大量引用书籍文献资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分别说说作者引述《牡丹亭》《履园丛话》等书籍的目的。
5、看图题诗:下面是一组关于园林的图片,请选择恰当的诗句给图片配文。
⑴
⑵
⑶
⑷
A、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B、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D、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
(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6、(2006年徐州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它是一片毫不起眼的叶子。
整整一个夏天,它以自己的本色隐没于大树的盛装之中·给炎热的日子平添了①(一抹一片)绿意。
可是,如今秋天到了。
在瑟瑟风声中,它日渐干枯,模样却变得越来越难看了。
终于有一天,它从高高的枝头②(吹落飘落)到了地上。
那一刻,它不由得发出最后一声叹息:“唉,可悲的命呀,现在我一无用处了!”
恰好有一只小虫子经过,看到面前的落叶,二话没说,就钻到了它的下面。
“多厚实的被子!”虫子发出由衷的赞叹,。
⑴文中的①②两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是:①②
⑵请修改文中画线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
⑶联系上文,在文尾补写出表现虫子心理活动的语句。
(加上标点不超过30个字)
第二部分:
(一)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关于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方法的问题,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一篇《画筌》(这是中国绘画美学里的一部杰作)里说得很好,而这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
他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
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
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这段话扼要地说出中国画里处理空间的方法,也让人联想到中国舞台艺术里的表演方式和布景问题。
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是有独创性的,我们愈来愈见到它的优越性。
而这种艺术表演方式又是和中国独特的绘画艺术相通的,甚至也和中国诗中的意境相通。
中国舞台上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仅用少量的道具桌椅等)。
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
”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
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境,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
这个“真境逼”是在现实主义的意义里,不是自然主义里所谓逼真。
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
“真”“神”“美”在这里是一体。
7.文中说:“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是有独创性的,我们愈来愈见到它的优越性。
”这句话中的“独创性”是什么?“优越性”表现在哪里?
8.文中说“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9.《画筌》中说,“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
”根据文意概括“神境”的含义。
10.“这个‘真境界’是在现实主义的意义里的,不是自然主义里所谓逼真。
”这句话中“现实主义的真”是指,“自然主义里的逼真”是指。
11.中国舞台艺术表演方式,“甚至也和中国诗中的意境相通。
”根据文章观点,指出下列诗句不符合这个说法的一项()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二)
浅谈中国画的欣赏
中国的各种传统艺术,诗文、绘画、书法、音乐、戏剧、建筑等不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包含的。
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内涵最丰富的艺术形式,蕴含着传统哲学、古典文学以及宗教理念等,其中以绘画的诗性特征最为突出。
传统中国画追求诗、书、画合一,这里的合二,并不是单纯指要有与画面相呼应的诗文,而是指要在绘画中能找到诗情,即通常所说的“画中有诗”;而古典诗文所描述的景象如果画出来往往就是一幅空灵简约的山水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诗中有画”。
因此,中国画和诗都爱以山水境界作为表现和吟咏的中心,明代着名画家董其昌说:“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
”这是绘画和诗歌的相互渗透和包含。
纵观整个中国画坛,以题材来论,山水画是主流和中心,也是理解和欣赏中国画的难点。
因此,对中国画的鉴赏主要是针对山水画而言的。
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画家就把自然山水视为充满灵性的象征,并对山林川泽表现出无限的向往。
南朝着名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峰岫晓嶷,云林森渺,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意思是说高峻壮丽的峰峦,森渺无际的烟云林木,皆永恒地映照着圣贤的高洁情怀和神绪。
画家追求畅神,在
与大自然的亲近过程中,深深感悟到精神超脱的自由与畅快,并将这种对于自然、人生的感悟用绘画表现出来。
因此,通常情况下,画家所要表现的并不是具体的真山、真水,而是在体察自然之后的经过沉淀的心中的山水。
因此,在欣赏一幅绘画时不能以写实主义的眼光去体察。
中国画有自己的透视法,即所谓的散点透视以及由此产生的空间布局,一个节奏化的变幻的空间。
宋代画家郭熙在其所着《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提出的“三远”法可以说是中国画的透视法,“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
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势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
“三远”的景色常常是在同一幅画作中表现出来,也就构成了山水画的多层次、多角度空间,这已经不是现实的以一角度所见的空间,而是全局。
对于同一片山色景物,画家的视线是流动的,转折的,“仰山巅,窥山后,望远山”,由高转深,由深转近,再趋向平远,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节奏化的过程。
在表现“三远”的空间上,中国古代画家发挥了自己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发展出一些程式化的表现手法。
例如,体现高远用流泉飞瀑来衬托,李白有诗“飞流直下三千尺”即是高远的佐证;深远用云来表现;平远之景则用浩渺烟波来构建。
这是中国山水画中最常见的形式。
所以在赏析一幅画作时,要展开充分的想象力去体会。
以上所说的是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画的精神实质,具体到每幅画作,则可以从技法、构图和主题几个方面考量。
其中主题是一幅画所要表现的实质性内容,把握主题才是对一幅绘画最终极的理解和欣赏。
例如,明唐寅《菊石图》轴,作者仅用水墨绘丛生的菊花、山石、兰草,画面极其简淡。
右上角自题诗一首:“彭泽先生懒折腰,葛巾归去意萧萧。
东篱多少南山影,挹取菊花入酒瓢。
”画家借彭泽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山林的放逸情怀言明心迹,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
这是理解和欣赏这幅画的重点和关键。
(有删节)
12.什么是“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这最早是对谁的诗画作品的评价13.“彭泽先生懒折腰,葛巾归去意萧萧,东篱多少南山影,挹取菊花入酒瓢。
”诗中的彭泽先生指的是谁指出画线词语各出自东篱先生的哪部作品。
14、对中国画的鉴赏主要是针对什么而言
15、为什么在欣赏一幅绘画时不能以写实主义的眼光地体察?
16、具体到每幅画的鉴赏重点要把握什么?为什么?
17、山水画的多层次、多角度是如何构成的?
18、作者认为在赏析一幅画作时,要展开充分的想象力去体会,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第三部分:
19、语言运用:
在一家餐馆里,休斯教授在餐桌边已坐等多时,最后终于看到服务生走过来。
“你想吃点什么?”服务生问。
“刚来时我想吃早餐,”休斯笑着说,“现在我想大概该吃午餐了。
”
休斯的言外之意是:
20、(2006年海门试题)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互联网作为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新兴媒体,它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
②然而,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个别网站也存在着传播不健康信息、提供不文明声讯服务等危害社会。
③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第句,修改意见:
第句,修改意见:
(参考答案:1、⑴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⑵比喻风格新奇,自成一家。
⑶比喻事情复杂,纠缠不清。
2、言之成理成文即可。
3、据不同感情依体而成;亭台楼阁,布局安排,恰如其分。
(意近即可)4、引用《牡丹亭》,是教人领会中国园林的精神实质。
引用《履园丛话》意是说明造园与作诗文无异。
(意近即可)5、⑴A;⑵D;⑶C;⑷B 6、⑴①一抹②飘落⑵“它日渐干枯,模样也变得越来越难看了。
”或“它日渐干枯,模样变得越来越难看了。
”⑶(着重从虫子内心高兴、愉悦、满足的角度来描写,语句通顺、连贯即可)例如:它想:“这下冬天不用发愁了,到时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
”
7.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仅用少量的道具桌椅等);通过演员的表演表现剧情的真实环境,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物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境。
8.演员集中精神用表演程式手法、舞蹈动作来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和行动,使人忘掉对于环境布景的要求。
9.剧中人不借助环境布景,
深入创作的最深意境,从而使观众感受到一种艺术美。
10.艺术要集中典型地表现生活;原原本本地表现生活。
11.D(提示:A.B.C,都像中国舞台艺术表演方式一样,做到了虚实结合。
A.化虚为实,把“愁”物化为“东流的一江春水”;
B.化实为虚,通过春天的花鸟、景物,表达了作者在战乱年代的惊恐心理和恨别愁绪;
C.化实为虚,两句诗中的六种景物是按“晨起”、“客行”的特定时空感组合而成的,从而透出了客行的辛苦;
D.实写,无虚写。
12.古典诗文所描述的景象如果画出来往往就是一幅空灵简约的山水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诗中有画”。
在绘画中能找到诗情,就叫做“画中有诗”。
王维13.陶潜;《归去来兮辞》;《饮酒》。
14.对中国画的鉴赏主要是针对山水画而言的。
15.通常情况下,画家所要表现的并不是具体的真山、真水,而是在体察自然之后的经过沉淀的心中的山水。
16.重点要放在主题的把握上,因为主题是—幅画所要表现的实质性内容,把握主题才是对—幅绘画最终极的理解和欣赏。
17、中国画有自己的透视法,即所谓的散点透视以及由此产生的空间布局,这种节奏化的变幻的空间,在同一幅画作中表现出来,也就构成了山水画的多层次、多角度空间。
18.结合中国画透视法“三远”的特点来说。
19、餐馆的服务质量太差,不能及时为顾客服务,点菜。
20、①把“水平”改为“需求”或“需要”②在“危害社会”后面加“的问题”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