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及干预共6页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及干预

所谓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也称为病理性网络使用,是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格登博格(Goldberg)提出,美国心理学会1997年正式认可网络成瘾研究,并专门讨论的诊断标准。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金伯利?扬(Kimberly Young)的观点,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和失控,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导致了对个体的社会、心理功能的明显损害[1]。中小学时期是一个人一生的重要转折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网络成瘾日渐成为困扰当代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据2006年7月公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全国12300万网民当中,18岁以下14.9%,18~24岁之间38.9%,25岁以下的青少年合计网民总数已达53.8%。专家估计,我国大约有5~10%的网络使用者存在网络成瘾倾向[2]。

一、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

用“人在环境中”的系统论视角对中小学生网络成瘾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并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3]。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角度分析,中小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其所处的环境交互作用共同促成了中小学生的网络成瘾。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中小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笔者认为,网络能够满足中小学生的如下需求。

1.生理的需要

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小学生有着朦胧的性意识和性冲动,出现了强烈的了解异性的心理,而现实中的性教育基本上还处于欲说还羞的状态。网络

创造的全新交友方式,为对爱情充满憧憬和追求的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结识红颜知己的广阔空间,“网恋”应运而生,这种方式更加直接和便捷,尽管可能面临失败和欺骗,但是“网恋”对中小学生网络成瘾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同时,网络色情也乘虚而入,在某种程度上也满足了他们了解性的需要,更有甚者,有很多青少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甚至出现性犯罪。

2.安全的需要

现代家庭中,作为独生子女的孩子承载了太多的家庭期望,加之所处的时代变迁速度又快,他们在现实中会遇到种种压力,如学习成绩不良,人际关系障碍等等。有些中小学生由于缺乏健康的自我调节技能,转而逃避现实,遁入虚拟的世界中寻求解脱。而网络的匿名性、方便性、非现实性等特点又为满足中小学生这一需要大开方便之门。

3.交往与尊重的需要

人是群居动物,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交往和尊重的需要。突破时空限制的网络科技为人们开辟了新的交往途径,为急需扩大交流面的中小学生提供了交流空间。如今的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性格、文化及教育制度等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建立真实的人际关系受到一定的局限。网交往则以其多维度、多层次不断地展现着它的魅力,恰恰可以迎合正经历身心剧烈变化的他们渴望友谊、理解和交流的心境:在网络上,他们可以在匿名的状态下,自由选择交流的对象,可以无所顾忌地吐露心声,在彼此倾诉成长中所遭遇的烦恼、困惑、孤独和痛苦中,找到共鸣和理解,感受到了现实中难以如愿的平等与尊重、支持与宽容。

4.认知的需要

中小学时期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有着强烈的探索欲,对新事物喜欢尝试、易于接受。互联网作为新生的事物,具有高科技性,以其制作精美的主页、丰富的内容、翔实的文字资料、悦耳的音乐、生动的影视图像以及友好的界面形象、多样又刺激的网络游戏,对中小学生产生了新颖无尽的刺激和魅力无穷的诱惑,能够极大地满足他们这一心理需求;同时网络的便捷高效又使得这一过程轻而易举地完成――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很轻松地获得很多其他渠道无法获得的、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中小学生自身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期,缺乏足够的甄别是非能力,因此极易陷入网络的陷阱不能自拔。

5.自我实现的需要

中小学时期喜欢寻求自我并力图实现自我,但方式简单且不计后果;此时他们富于激情,但自我自控能力较差。网络的自由性为他们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使之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尤其是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相对缺乏竞争力的学生们,在网络这个虚幻的世界里,在各种游戏中却很容易体验成功的乐趣。而且,这种成功的机率会大大地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中小学生往往是一触网络便不能自拔,以致成瘾。

另外,网络的时尚性迎合了他们追逐时尚的心理,满足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审美需要与归属需要。如果哪一个同学不上网,就会被视为老土,跟不上时代,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概括为上网的一代。

二、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

的方法和手段,以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健全人格塑造为目的的专门教育活动。根据以上对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理念的介绍,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内容的实施对中小学生网络成瘾起到干预的效果。

1.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途径

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可以分为专门途径、渗透途径与支持途径三种。其中,专门途径主要指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开展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积极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提供方便有效的专业服务;渗透途径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生管理中渗透、课外活动中渗透和校园环境中渗透,营造健康的校园心理文化;支持途径是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和社区、社会心理健康教育。

2.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内容

首先,通过自我意识辅导,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自我概念、自我意识,提高自尊、自信水平及自我接受程度,形成正确的自我意向,真正做到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发展和提高自我价值感,能更有效地进行自我协调、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推动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向更高阶段发展,有助于其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其次,通过情绪辅导或情感教育,帮助中小学生认识、接纳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并能有效地沟通,掌握控制、疏导不良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并且能够有效地加以运用,防止和克服消极、冲突的情绪,有助于其安全需要的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