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行业分析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我们更关注元器件上市公司在业绩恢复方面出现的分化.
第一个投资逻辑是寻找在2010年业绩仍能出现快速恢复的公司。

在经济持续向好的预期下,新投资项目将是决定元器件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

我们的第二个投资逻辑是结合上市公司的投资项目情况以及潜在投资能力来寻找业绩可能出现快速增长的公司。

我们看到,产业内的技术创新依旧活跃,产品升级是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新的细分市场伴随着新产品出现,相关的元器件公司将受益于这些细分市场的高成长。

我们的第三个投资逻辑是结合终端应用的发展趋势寻找能够分享细分市场高增长的公司。

电子类上市公司都是小市值公司,由于产品庞杂,重复产品的公司不多,细分市场特别多。

从以上分类方式来探讨电子元器件行业的2009 年投资机会:
1)对周期型公司,我们观察和等待行业反转;
2)对技术进步型公司,我们首先观察企业能不能抗得过寒冬,其次观察是否有资金在持续投入和研发;
3)对客户决定型公司,首先观察客户的状况,客户状况与公司状况是荣损相连,不可能存在例外;
4)对服务型的公司,情况可能稍好一些,但是仍然观察下游需求状况。

行业特点
1行业增速趋缓,结构升级明显,产量增速放缓但收入增速加快,这主要是显示器产品结构升级(液晶)
08年1-10 月我国片式元件产量31.7%的增速远超07年同期;尽管电子元件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不如07年同期,但22.3%的工业增加值增幅远高于07年同期(8.7%)
2 大进大出,而且进口大于出口,两头受压,定价能力弱
处于中间配套零件地位的电子产品,一方面不能控制上游大宗原料价格波动,一方面自身产品价格往往被下游整机企业控制,所以大部分电子企业实际上缺乏自主定价能力。

大量进口高端产品、大量出口低端产品,是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电子元件市场的最大特征
3 外资占主导地位内资企业的出口比重很高
2008 年前三季度,中国大陆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总额为3751 亿美元,其中外资占据86%的份额。

在第一阶段低端产品向中国企业转移之后,新的面向中国企业产业转移阶段还未到来。

行业面临发展瓶颈:低端产能过剩,价格竞争严重,盈利水平越来越低,高端领域受技术瓶颈限制,难以进入
近几年,国内电子产业依靠承接国际产能转移,取得了快速发展。

2003-2007年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3.5%、28.1%、19%,都远高于同期全球增速。

然而,我们所承接的主要是底端产能。

虽然电子类公司都有一定科技含量,但总体落后于国际,而且真正具备自主核心技术和持续研发的公司极少,相关企业大多实际上加工制造业(工厂),基本不涉及品牌、渠道、服务和服务,属于是制造产业的一环,加工性质就尤为突出,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弱。

2007年国内主要电子元器件子行业的人均销售收入大都只有20-30万元/人的水平,与国外同类企业差距在十倍到几十倍之间。

所以说,过去几年,我国电子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低要素成本,竞争发生主要是价格战。

这种低成本驱动的发展模式带来了一个严重后果,即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忽视,而技术创新能力对电子企业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目前,行业整体面临技术创新瓶颈。

行业面临很多问题:产业链不完整、核心技术缺乏和行业标准制定权缺失。

首先,产业链不完整主要在于上游的装备制造设备、材料类的缺乏和下游品牌企业和产品的缺乏。

第二,就是核心技术的缺乏。

第三,行业标准制定权的缺失,导致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受国际其他企业的排挤
需求因素
需求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最核心要素
从本轮景气调整的深层背景上看,行业周期与全球经济波动的叠加使得需求在判断行业景气变动中的重要性空前上升,产业难以像以往那样仅通过供给的自我调节实现产业供需的平衡,需求的恢复成为景气恢复的先决条件。

经济衰退致使需求的三驾马车同时减速
SIA预计09年全球半导体应用的前三大领域依然是PC、手机和消费电子产品,其销售额分别占半导体应用市场销售额的39%、19%和21%。

半导体晶圆设备的资本支出是行业供给的先行指标,生产晶圆的过程当中,良品率是很重要的条件。

投资策略
技术壁垒高、产能转移空间大为投资首要条件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取得可以归结为两种方式:降低成本和差异化。

降低成本主要通过转移到低要素成本地区生产、优化流程、规模效应、提高效率等;差异化主要通过市场优势、品牌优势、技术优势等。

国内电子元器件行业过去几年主要走的路线就是利用低要素成本和规模效应严重同质化的价格竞争。

如前所述,这条路线目前已走到的尽头。

电子行业要走出低端市场价格竞争的泥沼,必须走差异化竞争路线。

而对于电子企业来说,差异化的根本是技术。

没有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和品牌优势无从谈起。

然而在技术壁垒低的行业也很难通过技术优势建立竞争优势。

因此,首先需要寻找那些具有较高技术壁垒的子行业。

另外,未来国内电子元器件企业的发展空间主要来自于中高端领域对国外产品的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

虽然,从行业整体来看,中高端产品领域有非常广阔的替代空间。

2007年我国元件的进口金额达353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为中高端产品(当前我国中高端电子元件的进口率达80%以上),进出口逆差仍高达53亿美元。

半导体器件则90%多依赖进口。

但是,具体到各个子行业,情况却又不一样。

比如,像PCB、电声器件等子行业已经处于产能转移晚期,而像连接器、液晶材料等则还处于产能转移初期,成长空间还非常大。

因此,从行业成长潜力角度,我们应该寻找那些尚处于产能转移初期或中期的子行业。

因此,我们通过对比各电子元器件子行业产量占全球产量比例、进口和出口占产量比例来判断它们所处的产能转移时期;通过对比各电子元器件子行业产能集中度、技术开发投入金额大小和研发时间长短来判断它们的技术壁垒。

结果如下图所示:
本土化竞争或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差距小为投资必要条件
走中高端产品路线、进行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必然将面临与国际企业直接竞争的问题。

因此,从竞争力角度,需要寻找那些主要面临本土化竞争或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差距不大的子行业。

我们通过比较国内子行业龙头公司和相应的国际龙头公司的技术差距来判断子行业技术水平与国际的差距;通过行业的市场销售特征判断行业竞争的地理属性。

结果如下图所示
最后,通过这四方面的挑选,我们认为RFID、红外热像仪、磁性材料、连接器、LED照明、液晶材料等六个子行业在未来几年将最有可能取得不错的发展
(我觉得这段的分析思路非常好,但是结论似乎不是从该思路得出来的,倒像是在之前就对子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了一个预判。

另外,我认为产能转移晚期的子行业也未必不好,比如电声器件、磁性材料。

如果按上面的思路,将有10个子行业有不错的发展,分别是LED、红外热像仪、连接器、RFID、功率器件、TFT-LCD、激光设备、DVR、光学器件和半导体材料。

但是其中TFT-LCD行业应该前景不太好,有明显的技术劣势,另外功率器件和DVR不太清楚前景如何。


产品结构升级快为投资充分条件
第一个投资逻辑业绩增长的动力将来自于新生产线的投产,规模与技术创新是元器件公司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因此扩大产能与推出新产品是行业发展的常态。

第二个投资逻辑是结合上市公司的投资项目情况以及潜在投资能力来寻找业绩可能出现快速增长的公司。

上市公司公告披露了一部分正在进行的项目或者准备进行的项目,但是对于预测未来而言,知道公司有多大的投资能力更有意义。

在这里我们对如何衡量投资能力做一些探讨。

我们给出如下等式:充裕的资金+高收益率的项目=强大的投资能力。

我们对投资项
目收益率和资金充裕度构建矩阵组合对不同情形下公司的选择进行分析。

在衡量资金充裕度方面,我们从资金存量、资金增量以及资金周转三个方面对上市公司进行衡量并给出评分。

我们以公司现在的ROE 水平作为公司潜在项目收
益率的替代变量,ROE 使用近三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ROE 的平均值。

其中,对于
ROE 低的公司要注意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一是公司完成股权融资后,募投项目大
部分尚未完工,这时候一般表现为资金比较充裕而ROE 低;二是投资项目刚刚建
成或者接近完工,此时可能出现资金比较紧张而ROE 低的情形。

下面我们给出元
器件上市公司ROE 和资金充裕度组合的散点图
第三个投资逻辑是结合终端应用的发展趋势寻找能够分享细分市场高增长的公司。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