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源县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龚华春吴新军
桃源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生态环境良好,因境内名胜桃花源而得名,古有“人间仙境”之美称。全县总面积4442 km2,辖40个乡镇、878个村、97.8万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先后获得全国商品粮油基地县、农业现代化试点县、绿茶出口优势区域县、中国竹子之乡、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县、中国优质果品基地县、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等殊荣,生态农业有了一定发展势头。
(一)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开发起步早。
目前,全县共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0.3万hm2,绿色食品生产基地0.41 万hm2,有机食品生产基地14hm2。桃源县以湖南腾琼野茶王茶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桃源生态农业的发展,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到目前为止,全县有机食品认证企业2个,认证有机农产品11个;绿色食品认证企业3个,认证绿色农产品18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7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6个。
(二)测土配方施肥初见成效。
桃源县测土配方施肥于1990年开始,2010年被农业部列为农业部普及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2005—2010年全县累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1.7万hm2,其中早稻13.9万hm2,中稻7万hm2,晚稻15.8万hm2,玉米0.53万hm2,油菜6.73万hm2,棉花1.47万hm2,茶叶1.23万hm2,蔬菜0.33万hm2,柑橘1.33万hm2,其他作物3.33万hm2;共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57.7万份,办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样板54个,示范面积0.99万hm2;推广水稻专用配方肥25720t,应用面积达9.57万hm2。2005—2010年全县土壤样品采集总数达到10162个,完成土壤分析化验共74073项次;2005—2010年累计完成田间试验
76个,其中3415试验57个,肥料不同用量试验14个,基追肥比例试验5个,配方校正试验149个。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根据调查结果,测土配方施肥与习惯施肥比较,2010年早稻平均增产15kg/667m2,平均667m2净增收31.4元;中稻平均增产26.6kg/667m2,每亩增收37.9元;晚稻平均增产23.4kg/667m2,每亩增收48.1元;玉米平均增产19.8kg/667m2,每亩净增收38.2元;油菜平均增产2.9kg/667m2,每亩净增收50.2元;棉花平均增产7.0kg/667m2,平均667m2净增收88.9元。2010年测土配方施肥共计增收11279.8万元。
(三)农业环境有所改善。
针对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以“济庆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示范样板,发展“猪—沼—茶”循环农业。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生活污水和垃圾等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的推广试点示范工作,重点开展无污染、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以及资源节约新技术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展乡村清洁工程,完成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户25个,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22套、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管网2300m。加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建成核心区围栏1580m,缓冲区围栏2800m,工作路700m,看护房、工作间118 m2,购置配套仪器设备8台套,农业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逐渐增强。
在切实抓好农产品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根据抽检结果,农残超标率由2002年的18.2%下降至2010年的0.5%。2008年实施市场准入制以来,检出并销毁农残蔬菜3538kg,有力地净化了蔬菜消费市场。
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业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但是现代农业的种种弊端也越发清晰地浮出水
面。过度使用化肥破坏土地资源、无机肥导致湖水富营养化、野生动物减少、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增多等多种农业污染,使农业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
(一)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生活垃圾、农业投入品的包装、养殖废弃物等。桃源每年的生活垃圾(主要是塑料袋)等白色垃圾约700000t左右,还有大量的农药包装物,由于没有专门的垃圾回收处理系统,到处都是,部分乡镇虽然建有垃圾回收站,但没有做到无害化处理,最终还是流入田土间,对农业环境的污染相当严重。
再就是投肥和用药的污染。全县每年农药和肥料的投入量相当大,每年农业投入农药达7000—8000t,肥料12000t。同时肥料的不合理施用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具体表现在:一是施肥上存在极大的盲目性,不能做到因土、因作物、因品种合理施肥,往往是凭经验甚至凭感觉施肥,因而施肥水平畸轻畸重;二是氮磷钾微肥比例失调,多数农户还是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轻中微量元素,磷钾养分特别是钾肥的投入不足,制约了作物的平衡增产,导致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造成地力下降;三是有机肥投入量减少,特别是早稻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因近些年来,绿肥生产严重滑坡,冬绿肥面积不足20%,早、中稻田基本上无有机肥可施。
(二)农业污染对耕地质量的影响
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包括土壤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量。全县共检测土壤环境样品204个,其中稻田土壤样品122个,果园样品47个,茶园样品23个,旱地样品17。据检测,农业污染对该县耕地质量影响严重,造成土壤含重金属量超标,将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威胁到人的身体健康。
对策建议
为了搞好生态农业建设,一方面要注重总结与推广传统农业中适于生态农业的经验和做法,比如:合理轮作、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等。这些都是广大农民
十分熟悉并且愿意接受的措施;另一方面,要加紧研究与大力推广先进的生态农业新技术,如:为了减少白色污染而研制的光解膜、生物农药、生物化肥、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等。
一是用有机肥取代无机肥。推广污染防治新技术,加大对养殖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实行“猪、沼、林、鱼”生态农业循环生产模式;建立一个有机肥厂,既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可增加社会经济效益。
二是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一是根据农业产业结构实际,发挥区划特色农产品优势,制订和完善系列标准,形成一个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相配套、与国际相接轨的,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围绕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各类农业生产基地、农业开发项目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以标准为手段和依据,做到园区建设、项目开发和基地生产都有标准,把农业标准化工作作为各类农业生产示范、开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推广应用绿色农业配套技术。推广发展工厂化、设施化农业,实施“种子种苗”工程,推广重大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生物技术和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等,提高绿色农业配套技术的应用率。
三是加强区域环境保护和治理,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基地。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重点建设一批市场容量大、效益回报好、技术含量和组织化程度高、农业环境质量较优、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农产品基地,并按有良好生态环境、有技术操作规程、有质量标准、有品牌和包装、有营销载体的“五有”要求,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专业合作社、农民运销大户等参与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推行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生产、分选、包装、运输、销售一条龙作业,以保证产品的整体质量,形成规模效益。
四是加强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生产。目前农户种植规模普遍偏小,对于单个农户来说,种田效益不高,部分农户对于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性不高,耕地质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