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砖房抗震构造措施
普通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分析及加固建议
普通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分析及加固建议尽管现在很多地方都在不断推进建筑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化,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偏远地区,普通多层砌体房仍然是主要的住宅类型。
这种类型的房屋在遭受地震时容易受到震害,因此有必要进行震害分析,并提供加固建议以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首先,进行震害分析是了解建筑结构的关键。
普通多层砌体房屋通常由砖块或混凝土砌块构成,墙体是主要的承重构件。
在地震中,墙体会受到水平地震力的作用,容易发生破坏,导致整个房屋的倒塌风险增加。
此外,砌体墙体之间的连接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如果连接不牢固,地震力可能会导致墙体与楼板之间的分离。
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加固方法:1.加固墙体的连接:加固砌体墙体之间的连接是提高房屋抗震能力的关键。
可以通过在墙体之间加设水平和垂直钢筋来提高其连接强度。
此外,使用适当的连接件,如钢筋混凝土梁或拱形结构,以增加墙体之间的连接和整体刚性。
2.加固墙体本身:采用增强墙体的方法也可以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例如,在墙体内外表面增加砼抹灰层或钢筋混凝土梁可以提高墙体的刚度和耐震能力。
3.加固屋顶和楼板:在地震中,屋顶和楼板往往是易受损的部分。
通过加固屋顶和楼板的结构来提高其抗震能力,如在屋顶和楼板上增加钢筋混凝土板、强化木质屋架等都是有效的方法。
4.加固房屋基础:房屋的基础是保证整个房屋稳定的关键。
在地震中,如果基础受损或破坏,整个房屋可能会倒塌。
因此,在设计和建造房屋基础时,必须充分考虑地震力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除了以上建议,还需要对房屋的结构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问题。
此外,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普通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抗震标准。
总之,加固普通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进行震害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可以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的风险,保护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简述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简述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是结构工程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它是建筑物受地震动能影响时,通过强度、刚度、耗能能力和规范等多种方法来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的技术手段和措施统称。
多层砌体结构是一种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结构类型,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应充分考虑以保证地震情况下的安全性。
一、多层砌体结构设计应遵循工程设计等级及要求多层砌体结构设计应按照工程等级要求进行,房屋结构及其附属结构中砌体墙体的等级要求应符合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允许的等级要求。
二、多层砌体结构地基处理多层砌体结构的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规定。
地基处理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比如:采用厚度增加、地基振动抑制、地基改造和地下基础支撑等措施。
三、多层砌体结构设计上的要求(1)砌体砖砌筑时采用小砖砌筑;(2)墙体中心线要求横断面上宽度应大于或等于高度的1.5倍;(3)墙体的应力应在1.5MPa以内,偏心弯矩限值不大于许用弯矩的2/3;(4)墙体厚度必须大于或等于许用厚度的1.5倍;(5)采用细骨料混凝土板和抗震木椎的改性复合壁;(6)砌体中椎控制窗口应小于500mm,回转拱门的宽度应小于250mm。
四、多层砌体结构受力分析多层砌体结构在实施抗震设计时,不仅要求满足强度、刚度等性能要求,而且要求能够在抗震设计过程中,有效的控制屋宇结构及其组件的受力,并能有效消除屋宇结构的受力不均匀性,克服受力在抗震设计过程中的影响,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需要进行多层砌体结构受力分析,分析多层砌体结构中砌体墙体在抗震作用下的拉力、抗剪力、偏心力及承载力等组件受力情况,从而进行构件受力的有效控制。
五、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辅助措施多层砌体结构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抗震辅助构造措施,加强结构的抗震性能。
如:地脚手架、抗震支撑、剪力墙、阻尼器和砖柱等,可以消除屋宇结构在受震作用下的受力不均匀性,改善结构抗震性能,以及结构受力分析过程中的受力不均匀性,从而有效的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多层砌体抗震构造措施规范
7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7.1 一般规定7.1.1 本章适用于普通砖(包括烧结、蒸压、混凝土普通砖)、多孔砖(包括烧结、混凝土多孔砖)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砌体承重的多层房屋,底层或底部两层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房屋的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
注:1 采用非黏土的烧结砖、蒸压砖、混凝土砖的砌体房屋,块体的材料性能应有可靠的试验数据;当本章未作具体规定时,可按本章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相应规定执行;2 本章中“小砌块”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简称;3 非空旷的单层砌体房屋,可按本章规定的原则进行抗震设计。
7.1.2 多层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一般情况下,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7.1.2的规定。
表7.1.2 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房屋类型最小抗震墙厚度(mm)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6 7 8 90.05g 0.10g 0.15g 0.20g 0.30g 0.40g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多层砌体房屋普通砖240 21 7 21 7 21 7 18 6 15 5 12 4 多孔砖240 21 7 21 7 18 6 18 6 15 5 9 3 多孔砖190 21 7 18 6 15 5 15 5 12 4 ——小砌块190 21 7 21 7 18 6 18 6 15 5 9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普通砖、多孔砖240 22 7 22 7 19 6 16 5 ————多孔砖190 22 7 19 6 16 5 13 4 ————小砌块190 22 7 22 7 19 6 16 5 ————注:1 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I/Z高度处;2 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应允许比表中的数据适当增加,但增加量应少于1.0m;3 乙类的多层砌体房屋仍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其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3m;不应采用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4 本表小砌块砌体房屋不包括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房屋。
多层砖房抗震构造措施
多层砖房抗震构造措施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最小截面尺寸可采用240mm*180mm。
构造柱必须与钢筋混凝土圈梁连接。
墙与构造柱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
斜交抗震墙交接处应增设构造柱,且构造柱有效截面面积不小于240mm*180mm。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房屋抗震构造措施构造柱应最小截面可采用190mm*190mm;墙与构造柱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
墙体的芯柱应符合相关要求;小砌块房屋各楼层均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不得采用槽形小砌埠作模,并应按规范的有关要求设置。
小砌块房屋墙体交接处或芯柱、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应设置拉结钢筋网片。
楼梯间应符合相关要求。
结构抗震的相关知识(新增)我国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建筑钢材力学性能拉伸性能:反映建筑钢材拉伸性能的指标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冲击性能:是指钢材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
疲劳性能:钢材的疲劳极限一般与抗拉强度成正比。
验槽时必须具备的资料包括: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结构图、其他相关文件或记录验槽程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建设、监理、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
1.大体积混凝土振捣:采取振捣捧振捣2.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保温法、保湿法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4. .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5. .适当降低水灰比6..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7.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材料8.在基础内预埋冷却水管9..设置后浇缝10.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膨胀水泥11.采用二次抹面工艺,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浅谈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的抗震技术措施
浅谈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的抗震技术措施多层砌体结构建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但在地震发生时,这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可能存在较大风险,因此,在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中,必需采取一系列的抗震技术措施,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稳定性和人员的安全。
1. 技术措施一:选择合理的砌体结构对于多层砌体结构建筑而言,选用合适的砌体,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选用抗震好的加气混凝土等轻质砌块,并进行合理砌筑,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
在材料方面,建筑师需要根据地震区的相关要求,选用强度高、耐久性好的材料,以便在地震中不易破坏。
2. 技术措施二:合理布置建筑结构和构件在设计多层砌体结构建筑时,需要考虑到结构的合理布置和构件的合理设置。
建筑师需要根据地震区的地质特征,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和地基处理方法,使建筑物具有较好的地震抗力。
同时,在构件的设置方面,需要进行合理的强度、刚度、韧性的分配,以降低地震时发生的破坏。
3. 技术措施三:加固墙体一般情况下,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的墙体是最主要的承载结构之一。
建筑师需要通过加固墙体的方法,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
一种有效的加固方法是在墙体内部预埋钢筋,并利用钢筋和混凝土的协同作用,提高墙体的抗震性和承载能力。
4. 技术措施四:合理设计和施工在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方面,必需考虑到地震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建筑师需要通过充分分析建筑物的特点和局部地震条件,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并在施工中对每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和全方位监测。
同时,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和质量管理,也需高度重视,以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的损失。
综上所述,多层砌体结构建筑在地震时面临很大的风险,建筑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抗震技术措施,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地震条件和地质特征,选择合适的技术措施,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初探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初探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多层砖混结构是指墙体采用砖石材料,楼板和楼梯采用混凝土结构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
相较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多层砖混结构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因此在一些抗震要求较高的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初步探讨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多层砖混结构的墙体采用砌筑的方式,可以通过加入横向和纵向钢筋来提高抗震性能。
首先,横向钢筋可以增强墙体的抗剪和抗弯刚度,使墙体具有更好的整体性能。
其次,纵向钢筋可以提高墙体的抗拉性能,增强抗震性能。
因此,在多层砖混结构中,合理配置和设计墙体的钢筋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多层砖混结构中的楼板和楼梯采用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在抗震设计中,楼板和楼梯应与墙体形成一体力学系统,通过合理的连接和布置钢筋,增强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
例如,在楼板的悬空部分设置梁或者增加悬臂长度,可以增加楼板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另外,多层砖混结构的抗震设计还需考虑隔震和减震的措施。
隔震是指将建筑物与地基之间加入隔震层,通过减少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传递,降低结构的震动。
减震是指通过设置减震设备或采用柔性结构,将地震能量吸收和转化,减少结构的震动。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地震作用对多层砖混结构的影响,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最后,对多层砖混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还需考虑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例如,合理配置墙体和楼板的布置,避免出现大面积剪力墙缺失或者连墙间距过大的情况。
此外,还需考虑结构的抗侧移能力,通过设置合理的剪力墙或者增加抗倾覆措施,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会出现侧移或倾覆的情况。
总之,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需要通过合理的墙体钢筋配置、楼板和楼梯的优化设计、隔震和减震措施以及结构整体性和稳定性的考虑,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地震烈度等级进行详细分析和计算,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4-4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3、 多层砖房构造柱的截面与配筋 、 建筑抗震规范对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截面的最小要 求为240mmxl80mm, 纵向钢筋宜采用 求为 , 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 箍 , 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部宜适当加 筋间距不宜大于 且在柱上下端部宜适当加 密; 7度时超过六层, 8度时超过五层和 度时 , 钢筋混 度时超过六层, 度时超过五层和 度时, 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 度时超过六层 凝土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 箍筋间距不应 凝土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 , 大于200mm。 大于 。 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4) 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8度时房屋的屋盖和 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 度时房屋的屋盖和 度时房屋的屋盖和9 度时房屋的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 度时房屋的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预制板 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 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 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 应与墙、 楼 、 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 , 应与墙 、 柱 (包括构造柱 或圈梁可靠连接 。 粱与砖柱的连接不 包括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 包括构造柱 或圈梁可靠连接。 应削弱柱截面。 应削弱柱截面。各层独立砖柱顶应在两个方向均有 可靠拉结。坡屋顶房屋的尾架应与屋顶圈梁可靠连 可靠拉结。 接,檩条或屋面板应与墙及屋架可靠连接。 檩条或屋面板应与墙及屋架可靠连接。 预制阳台应与圈梁和楼板的现浇板带可靠连接。 预制阳台应与圈梁和楼板的现浇板带可靠连接。
4-14 墙类
砖房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要求 设防烈度 6、7 8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 9 屋盖处 及每层 楼盖处
外墙 及内 纵墙
屋盖处及每层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处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是确保房屋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结构完整性、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砌体结构房屋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抗震设计要求,包括结构的抗震设计、墙体的布置和加固、屋面和地基的抗震设计等。
以下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一些建议。
首先,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中最基本的要求。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地震产生的惯性荷载和地震波的作用,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构造。
常见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和筒体结构等。
其中,框架结构是一种较常见的结构形式,通过设置纵横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来承受地震荷载。
框架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墙体和柱子的相互作用,通过设置合适的墙柱配筋和连接方式来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
其次,墙体的布置和加固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中,墙体起到承担地震力的作用,因此需要合理布置和加固。
一般情况下,墙体应沿着房屋周边和内部的支撑结构布置,以增加抗震能力。
墙体的加固可以采用加厚墙体、设置纵向和横向加筋等方式来提高抗震能力。
此外,使用抗震构造技术,如水泥砂浆填塞、钢筋加固等,也可以有效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
第三,屋面和地基的抗震设计也需要考虑。
屋面在地震发生时容易受到地震波的冲击和水平力的作用,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固屋面结构,如增加屋面横向抗倾覆设计、采用加筋梁等。
地基在地震中是房屋抗震的基础,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和加固措施,如采用钢筋混凝土地基、地基加固灌浆等,以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最后,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工程勘察和试验分析。
通过工程勘察,了解地震易发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地层情况等,为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试验分析可以通过使用抗震模型、模拟地震波进行振动台试验等方法,检验和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需要全面考虑结构、墙体、屋面和地基等方面的因素。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1.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2.楼盖及屋盖构件应有足够的支度和可连接3.墙体有可靠的连接4.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1.框架柱中纵筋、箍筋及弯钩等构造措施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2.框架梁顶筋、底筋、箍筋的构造措施3.框架节点的构造措施荷载的分类荷载对结构的影响1.按随时间的变异分类: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偶然荷载2.按结构的反映分类:静力作用、动力作用3.按荷载的作用面大小分:均布面荷载、线荷载、集中荷载4.按荷载的作用方向分:垂直荷载、水平荷载1.永久荷载对结构的影响(预应力)2.可变荷载对结构的影响(考虑最不利组合)3.偶然荷载对结构的影响(考虑地震荷载与台风荷载)4.地面的大面积超载对结构的影响(引起下沉)5.装修对结构的影响(设计、超载、开洞、变形缝等)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等。
高层建筑筏形基主要类型础和箱形基础超过40 米时,宜设置贯通的后浇施工缝(后浇带),后浇带宽不宜小于80 厘米,在后浇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1. 钢筋工程绑扎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质量技术负混凝土基础施工责人进行验收钢筋工程技术2. 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要符合相关要求3. 钢筋的连接要符合相关要求模板工程后支先拆、先支后拆,具体应按施工方案执行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浇筑方案、振捣、养护、防裂技术要符合相关混凝土工程的要求1. 砌砖采用“三一”砌筑法砌体基础施工技2. 砌体基础采用水泥砂浆术3. 构造柱、防潮层、灰缝要符合相关要求施工测量的基本工测角、测距和测高差作1.施工前施工控制网的建立2.建筑物定位、基础放线及细部测设施工测量的内容3.竣工图的绘制4.施工和运营期间,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施工期间,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应埋设于基础底板上,在浇灌底板前和基础浇灌完毕建筑物沉降观测后,应至少各观测 1 次1. 直角坐标法建筑物细部点的平 2. 极坐标法面位置的测设方法 3. 角度前方交会法及适用范围 4. 距离交会法5. 方向线交会法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公式(计算题)设 B 为待测点,其设计高程为H A。
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首先,加强墙体的抗震性能。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墙体是承受地震力的主要构件,因此要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和强度。
可以采用加固墙脚、加粗墙体、增加墙体纵、横向抗震钢筋等措施,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
其次,改善墙与结构的连接方式。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墙体与结构之间的连接方式对于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
可以采用延伸锚筋、分段配筋、梁柱骨架等措施,增加墙体与结构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连接强度,提高抗震性能。
第三,设置抗震墙和剪力墙。
在多层砖砌体房屋中设置抗震墙和剪力墙可以有效地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抗震墙是指在建筑的纵向和横向方向设置的由墙体组成的结构单元,主要起到分散地震力和抵抗变形的作用。
剪力墙则是指在结构的特定位置设置的墙体,能够有效地承受水平地震力,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第四,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
多层砖砌体房屋可以采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或框剪结构等形式来提高抗震能力。
框架结构通过设置预制混凝土柱和梁,使整个房屋形成一个稳定的框架,增加抗震能力。
剪力墙结构则通过设置剪力墙来分散地震力,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框剪结构是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相结合,既有较好的刚性,又有分散地震力的能力。
第五,加强地基处理和基础设施工程。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地基条件对于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可以采用加固地基、增加基础面积等措施,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此外,还要合理设计和施工地基设施工程,如引水系统、雨水排放系统等,确保房屋在地震发生后能够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包括加强墙体抗震性能、改善墙与结构连接方式、设置抗震墙和剪力墙、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以及加强地基处理和基础设施工程等。
在实际施工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多层砖砌体房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
二、房屋的总高度与最大高宽比要求
1、总高度 见表P98 4-1 以粘土砖房为例:
6度 24m. 8层
7度 8度 9度 21m. 18m. 12m. 7层 6层 4层
地震作用随高度而增大,高度越大,震害越重
对医院、学校等、横墙间距较大的建
筑,总高度-3m
2、最大高宽比 为了防止建筑物在水平地震作用下不发生整体弯曲破 坏,规范未规定对这类建筑进行整体弯曲验算,而是对 最大高宽比的限制做了规定。
3、开洞墙体的刚度 对于开有规则洞口的墙体,墙顶在单位力作用下墙 顶位移与应等于各墙段侧移 之和。
1 2 3
K 1
1 1 K1 1 3 K3
1 2 K21 K22 K23
K2
1
1 1 K1 K 21 K 22 K 23 1 1 K 1 1 K 2 K3 K 4
而是做好细部处理和总体布置。
一、房屋的体型与防震缝 参考书《建筑体型与抗震设计》[美] 1、 平立面应规则,抗侧力墙应均匀布置 不规则体型
2、 优先采用横墙承重和纵横墙承重方案 不宜采用纵墙承重方案
3、 纵横墙宜均匀对称,上下左右对齐 4、 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5、 对8度、9度区不规则的建筑宜设防震缝 不规则建筑: ⑴立面高差在6m以上 ⑵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⑶结构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h 120mm
4 8,410,412
六、连接
1、墙与墙的拉接 2、楼板搁置长度 现浇楼板
2 6 @ 500mm
a 120mm
预制楼板(未与圈梁同标高)
外墙
内墙
梁上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摘要在设计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时,抗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包括抗震设计的原理、抗震设计的方法、抗震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抗震设计的原理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的原理是在地震力作用下,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和抗震措施,使房屋能够在地震中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抗震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房屋结构的强度、刚度、耐震性、受力性等。
在设计之初,应根据区域地震烈度、房屋高度、抗震性能要求等因素,确定设计地震动力学参数和强度等级,进行设计。
抗震设计的方法分析建筑物受力特征在进行抗震设计之前,应首先进行建筑物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和计算,根据建筑物的受力特征,确定建筑物在地震中可能出现的变形和破坏形态。
选择抗震性能设计方法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强度抗震性能设计和位移抗震性能设计。
强度抗震性能设计是以结构强度为主要设计目标,以满足结构强度要求为主要目的,可采用双曲线模型法进行设计;位移抗震性能设计是以结构位移为主要设计目标,以满足结构的弹性位移、塑性位移、破坏位移为主要目的。
采用抗震构造措施在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地震等级和地震区域,采用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包括增加承载墙、设置抗震支撑、采用框架结构、减震耗能等措施。
安装防震设备在设计中,应加强对地震力的调查和分析工作,针对不同的地震力,选择合理的防震设备,包括减震器、防潮器、水泥防震柱等,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抗震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保证结构强度和刚度在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地震力要求,设计合理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适当增加结构自重在设计中,应尽可能增加结构自重,增强结构抗震性能,降低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振动频率,防止因地震而导致建筑物破坏或震动过大。
根据地震短周期效应设计在设计中,应考虑地震短周期效应,即三秒以内发生的最大地震动,针对地震短周期发生的影响,进行合理的抗震设计,保护建筑物的安全性。
建筑抗震构造措施
建筑抗震构造措施
1.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多层砌体房屋是我们目前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
但是这种结构材料脆性大,抗拉、抗剪能力低,抵抗地震的能力差。
震害表明,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多层砌体房屋的破坏部位主要是墙身,楼盖本身的破坏较轻。
因此,采取如下措施
(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减少墙身的破坏,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
(2)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抗震能力。
(3)加强墙体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支承长度和可靠连接。
(4)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等。
2.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较常用的结构形式。
震害调查表明,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
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框架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强节点、强锚固,避免短柱、加强角柱,框架沿高度不宜突变,避免出现薄弱层,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径等原则。
构造上采取受力筋锚固适当加长,节点处箍筋适当加密等措施。
3.设置必要的防震缝
不论什么结构形式,防震缝可以将不规则的建筑物分割成几个规则的结构单元,每个单元在地震作用下受力明确、合理,避免产生扭转或应力集中的薄弱部位,有利于抗震。
浅谈多层砖混结构的抗震设计
浅谈多层砖混结构的抗震设计多层砖混结构是指由砖墙和混凝土构件组成的建筑结构。
由于砖墙和混凝土构件的各自特点,多层砖混结构在抗震设计中具有一些独特的考虑因素。
下面将对多层砖混结构的抗震设计进行浅谈。
首先,在多层砖混结构的抗震设计中,针对砖墙的设计是重点。
砖墙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在水平方向上可以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为了提高砖墙的抗震性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墙体中设置高强度的钢筋和混凝土构件,以增加墙体的强度和刚度;二是在墙体的开口和拐角处设置加强节点,以增加墙体的整体稳定性;三是在墙体内部设置加强筋,以增加墙体的抗剪承载力。
其次,多层砖混结构的抗震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作用。
混凝土构件通常用于承担建筑的重力荷载,在地震作用下承受剪力力和弯矩力。
为了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震性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增加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和刚度,例如增大截面尺寸或采用高强度混凝土;二是通过加固节点和增加连接钢筋等方式,提高混凝土构件与砖墙之间的连接强度;三是合理设计构件的位置和数量,使其能够承受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力和弯矩。
此外,多层砖混结构的抗震设计还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对于多层砖混结构来说,墙体的稳定性是整个结构的关键,因为墙体能够承担大部分地震力的作用。
为了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设置合理的墙体布置和尺寸,以保证墙体能够充分发挥其承载能力;二是通过设置加强节点、加固拐角和墙体开口处等方式,增加墙体的整体稳定性;三是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墙体的全面检验,确保墙体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最后,多层砖混结构的抗震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地震的影响。
地震是多层砖混结构的主要灾害因素,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地震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包括地震波特性、结构的地震反应、地震损伤等。
通过合理分析地震影响,可以选择合适的抗震设计参数和措施,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综上所述,多层砖混结构的抗震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砖墙和混凝土构件的特点,合理设计墙体和构件的尺寸、布置和连接方式,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措施
多层砌体房屋是目前主要结构类型之一,但这种结构材料脆性大,抗拉、抗剪、抗弯能力低,抗震能力差。
多层砖房抗震构造措施:1、多层砖房设置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180.纵向钢筋宜采用4Ф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且在柱上下端适当加密。
2、设防烈度为6、7度且多层超过六层、设防烈度为8度且多层超过五层、设防烈度为9度时,构造柱的纵向钢筋宜采用4Ф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3、房屋四角的构造柱截面和钢筋应适当增大。
4、为了便于混凝土浇灌质量的检查,应沿构造柱全高留有一定的混凝土外露面,若柱身外露有困难时,可利用马牙槎作为混凝土外露面。
5、构造柱必须与圈梁连接。
在柱与圈梁相交的节点处应适当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450或1/6层高,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6、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且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Ф6水平钢筋和Ф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Ф4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7、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构造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或与埋深小于500的基础圈梁相连。
8、对于纵墙承重的多层砖房,当需要在无横墙处的纵墙中设置构造柱时,应在楼板处预留相应构造柱宽度的板缝,并与构造柱混凝土同时浇灌,做成现浇混凝土带。
现浇混凝土带的纵向钢筋不少于4Ф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9、构造柱的竖向钢筋末端应作成弯钩,接头可以采用绑扎,其搭接长度宜为35倍钢筋直径。
在搭接接头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10、斜交抗震墙交接处应增设构造柱,且构造柱有效截面面积不小于240*180.在斜交抗震墙段内设置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抗震墙层间高度11、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1)顶层楼梯间墙体应沿墙高每隔500设2Ф6通长钢筋和Ф4分布钢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Ф4点焊网片;7~9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梯半高处设置60后、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Ф10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配筋砖带不少于3皮,每皮的配筋不少于2Ф6,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7.5且不低于同层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3)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 按上表设置构造柱;当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为外廊式或 单面走廊式时,应按前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四层、7度 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后的层数考虑。
3、截面尺寸、配筋和连接的要求
(1)截面与配筋
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18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12 ,
马牙槎(砌体)应先退后进,保证根部混凝土有较大截面。拉 结钢筋应自留槎处算起不小于1m。
(3)构造柱与圈梁的连接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 纵筋上下贯通。
(4)构造柱的基础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 应深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 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5)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限值时的构
抗震性能差的原因:
1、刚度大、自重大,地震作用也大; 2、砌体材料质脆,抗剪、抗拉、抗弯强度低,地震作用下极易出现裂缝;
3、受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如砂浆不饱满,易出现裂缝,减弱抗震性能。
若能针对砌体结构的弱点进行合理设计,采用适当的构 造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是能够得到改 善的。
天津市8度区经7度设防的74年通用住宅震害统计(%)
楼板和屋盖是地震时传递水平地震作用的主要构件。
对于预制板楼板、楼盖,由于整体性较差、板缝偏小混凝土 灌缝不够密实,地震时易于拉裂。9度以上地区,由于墙体开裂、 错位、倒塌引起楼板、楼盖掉落。预制板端部搁置长度过短或无 可靠的板与板及板与墙的拉接措施,也造成震害。
四、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多层砖房的震害
3、 竖向裂缝 大都发生于横纵墙交接处或变化较大的两部体系的交接处。
第四章 抗震构造措施(第15节课讲义)
墙交接处;
错层部位横墙与 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
外纵墙交接处; 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
大房间内外墙交 处;
七 六 五 三 接处;
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
较大洞口两侧 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
接处
2.设置位置和要求
(1)构造柱设置部位一般情况下应符合上表要求 注:表中“较大洞口”,内墙指不小于2.1m的洞口;外墙在内外墙
(1)截面与配筋
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180mm×240mm(墙厚190mm时为180mm×
240mm ),纵向钢筋宜采用 4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
下端适当加密;6、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九度时,构造柱纵
向钢筋宜采用 414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
于 412。
配筋
最小纵筋 箍筋最大间距(mm)
64、170
烈度
4812
250
200
4914
150
(三)楼盖、屋盖构件具有足够的搭接长度和可靠的连接
1. 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 120mm。
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 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 应小于100mm或采用硬架支模连接,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或采用硬 架支模连接。
筋不少于 210,横向分布筋的直径不小于6mm且其间距不大于
200mm 。
(五)墙体之间的连接
1.6、7度时长度大于7.2m的大房间,以及8、9度时外墙转角及内
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 2 6的通长钢筋和 4 分布短筋 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 4点焊网片。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1)8度和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应沿墙高每隔
500mm设2φ6通长钢筋;9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 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其砂浆强 度等级不应低于M7.5,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φ10。
2)8度和9度时,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 不应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造柱对应部位
同上;各层所有横 墙
①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或木楼盖、屋盖的砖房,横墙承 重时应按表的要求设置圈梁,纵墙承重时每层均应设置圈梁,且 抗震横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表内要求适当加密。 ② 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与墙体可靠连接的房 屋可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构造 柱钢筋可靠连接。 ③ 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 标高处或紧靠板底。
楼板的搁置长度 v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小
于120mm; v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
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 宜小于100mm,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下图)。
预制板在梁、墙上的搁置构造
楼板与圈梁、墙体的拉结 v 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
② 设置构造住处应先砌砖墙后浇筑混凝土,构造柱与墙连接 处应砌成马牙槎,以加强构造柱与砖墙之间的整体性,并应沿墙高 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③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 柱纵筋上下贯通。 ④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 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⑤ 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表8.16的限制时,纵横墙内构造柱间距 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a、横墙内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的楼层的构 造柱间距适当减少; b、外墙的构造柱间距应每开间设置一柱;当开间大于3.9m时, 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层砖房抗震构造措施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最小截面尺寸可采用240mm*180mm。
构造柱必须与钢筋混凝土圈梁连接。
墙与构造柱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
斜交抗震墙交接处应增设构造柱,且构造柱有效截面面积不小于240mm*180mm。
混凝土小型空心
砌块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构造柱应最小截面可采用190mm*190mm;
墙与构造柱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
墙体的芯柱应符合相关要求;
小砌块房屋各楼层均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不得采用槽形小砌埠作模,并应按规范的有关要求设置。
小砌块房屋墙体交接处或芯柱、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应设置拉结钢筋网片。
楼梯间应符合相关要求。
结构抗震的相关知识(新增)
我国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四
个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钢材力学性能
拉伸性能:反映建筑钢材拉伸性能的指标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冲击性能:是指钢材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
疲劳性能:钢材的疲劳极限一般与抗拉强度成正比。
验槽时必须具备的资料包括: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结构图、其他相关文件或记录
验槽程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建设、监理、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
1.大体积混凝土振捣:采取振捣捧振捣
2.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保温法、保湿法
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4. .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
5. .适当降低水灰比
6..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7.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材料
8.在基础内预埋冷却水管
9..设置后浇缝
10.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膨胀水泥
11.采用二次抹面工艺,减少表面收缩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