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备课
最新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单元优秀教案(精品)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单元优秀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认识生字12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课文。
2、理解各自然段表达的意思。
学习过程
1.初读感知点: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⑵、出示12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
2.细读感悟:
⑴、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2)、指定学生读5—10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5—10自然段这一部分讲了什么?
*勾出课文中反映出父亲做冰灯不容易的句子读一读。
(3)填空:这篇课文讲了-------事,反映出--对--的关爱。
3.能力训练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拓展延伸:
⑴、说一件自己和爸爸之间的感人事例。
⑵、查找有关冰灯的资料。
北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单元教案:让孩子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方法
北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单元教案:让孩子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方法语文是学生学习中最为基础又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而标点符号则是语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标点符号用得好,不仅有助于表达和理解语言,更能营造出合理的语感和逻辑关系,有益于提升语文素养和言语表达能力。
然而,在现实情况下,很多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标点符号时却存在着各种问题。
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标点符号,有的学生时常用错标点符号,有的学生甚至直接忽略或是漠视了标点符号的存在。
所以,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对标点符号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标点符号认知。
一、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标点符号的过程中,老师需要营造出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因为如果学生觉得标点符号是一项让人沉闷和疲倦的学习内容,或是在学习中受到过多对标点符号的规制和限制,就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标点符号的自发性和积极性。
因此,让学生从心底里认为标点符号是一项重要而有趣的学习内容,会更有益于学生标点符号认知的提升。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活动来达到这一目的。
例如,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选出他们最喜欢的句子,然后用不同的标点符号让同学们看得更加流畅和理解得更加深入。
这样的小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标点符号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把标点符号变成学习过程中的利器我们可以把学习标点符号的过程变成一种使用工具或利器的过程。
因为,我们使用工具的过程总是能够提高我们的效率和成果,使学习过程更为高效。
例如,在读完一段文章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动笔加上标点符号,然后和老师以及同学分享加完标点符号的文章。
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注意到在文章中逻辑关系的划分,学习到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方法,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结合练习提升标点符号使用技能我们需要通过题目练习来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标点符号的使用技能。
优品课件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单元教案元日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老北京的春节
整体设计
个性设计
3、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找出各个时期人们的活动,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读课文。
(1)找出课文的生字词语。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生自由读,完成练习:找出描写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段落。
3、交流每个部分的大概意思。
二.细读感悟点:
(一)体会开始时的忙碌、快乐。
1、指导反馈:北京人开始过春节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人们都干什么呢?
2、师生一起进行归纳、整理。
)
3、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段时间又都干什么呢?
(二)体会春节高潮时的热闹。
1、高潮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读,讨论、交流:感受高潮时的热闹
3、说说元宵一到,让老北京热闹起来的主要是什么节目?(灯展)
(三)体会结束后的忙碌。
1、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引导学生想像春节过后,人们都干什么去了?
四.拓展延伸:
1、说说老北京春节还有哪些特点的活动?
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家乡的风俗。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北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单元教案:发挥应试能力的有效策略
我是,以下是关于北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单元教案的文章,希望能帮到您。
北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单元教案:发挥应试能力的有效策略在当前的教育系统中,考试已经成为了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标准之一。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提高应试能力已经成为了他们必需面对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如何发挥应试能力,成为了学生们很关心的话题。
在北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单元,则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有效策略,本文将会对这些策略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认真备课我们越是认真地备课,就能越好地理解知识点并掌握相关考点的应试技巧。
因此,在备课期间,我们需要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命题方向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确保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够深入。
同时,我们还要通过阅读教辅书以及其他课程材料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提高我们对整个课程的全面认识,并为发挥应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练习纸上得来终觉浅,通过加强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掘出我们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及时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同时,练习也有利于我们加强思维能力,发现相关知识与技巧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考试技巧。
三、重视总结我们要不断地总结所学内容,并且对自己在练习和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进行反思和总结。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应试能力。
四、有针对性地复习我们需要对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不断进行回顾和复习。
并且,应该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复习计划,更好地发掘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对于重点难点知识点,在复习期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时间,重点研究相关考试细节和策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五、正确对待考试正确对待考试,是让我们发挥应试能力的关键。
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考试的作用和地位,要认识到考试只是一种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知识水平的方式,而不是人生的衡量标准。
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考试,不要将其视为紧箍咒,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应试能力。
曹妃甸区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2单元《元日》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2单元元日教案北师
《元日》教学要求1.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现的全民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热闹气氛.2。
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重点难点1。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热闹气氛。
2。
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课时两课时1元日(宋)王安石2爆竹声中一岁除,[①第一句诗有什么作用?]春风送暖入屠苏.[②第二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诗意:在鞭炮声中,旧的一年已过去,在春风送暖的时候,人们喝着屠苏酒进入了新的一年.千门万户曈(tóng)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③这两句诗有什么象征意义?第四句诗又有什么作用?]诗意:千家万户喜迎新年明亮的朝阳,都用新桃符换掉陈年的旧符,盼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万事吉祥。
1。
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2.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现的全民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热闹气氛.3.朗读课文。
课件、与这首诗相关的资料.知识点详解☜2①首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②次句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③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
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末句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师生共同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
1。
熟读古诗。
2.理解诗意.3。
想象意境。
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有关春节的古诗。
(板书课文题目)二初读古诗,交流资料1.自己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爆苏桃符曈曈3。
交流查找到的资料。
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文多为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远大抱负.4.解题.元日,本义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这是一年的第一天。
冰灯 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冰灯》教学设计育红小学田楠第一课时教材分析:这篇文章记述了作者的父亲为儿子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位极普通的劳动者,他淳朴厚道、心灵手巧。
他理解孩子,对儿子体贴入微。
文章叙事完整,以“我”心情变化为线索,对人物的心理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语言朴实自然。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理解“走街串巷”“乐趣”“享受”“合适”“后悔”“称赞”“融化”“适应”在课文中的意思。
知识目标:认字13个,写字8个。
学习多音字“答”“应”。
能力目标:读通课文,不添字,不减字。
把握基本的读文基调。
教学重点:理解“走街串巷”“乐趣”“享受”“合适”“后悔”“称赞”“融化”“适应”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读通课文,不添字,不减字。
把握基本的读文基调。
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资源:冰灯资料、多媒体课件整体设计:本节课我分课前预习与课堂学习两步完成,课堂教学过程由“导课------检查词语------检查生字------检查读文------整体感知------识记生字”六步组成。
教学过程:一、导课:1、看冰灯图片,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冰灯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问创造氛围。
】2、介绍冰灯资料。
【设计意图: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
】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词语:走街串巷、乐趣、享受、合适、后悔、称赞、融化、适应、撩起①指名读。
难理解的词语点拨意思。
②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情况,摸清学生的难点问题,集中处理,为读文打下基础。
】2、检查生字:(课后一、二字)①指名读。
②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利用开火车的方法激发学习生字的兴趣,同时有效的提高检查的力度,扩大检查的范围。
】③多音字学习。
1、我答应妈妈要好好学习。
2、上课要踊跃发言,积极回答问题。
3、小明太自私了,朋友们都不答理他。
4、你能告诉我这道题的答案吗?5、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
兴隆县第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2单元《老北京的节》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2单元老北京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时间也最长,春节在我国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古时叫“元旦”。“元”就是开始的意思,“旦”就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即一年的第一个早晨。北京地区流传的许多春节前后的风俗大部分是根据节令的顺序而延续下来的.北京地区过年,一般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的,可以说,“腊八"是春节的序曲。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生字卡片、歌谣录音。
一
1.播放民间歌谣。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转眼就到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
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2.板书题目:老北京的春节。
如同:
2。说说下列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翼龙身体两侧长着翅膀,展翅高飞时,如同一架轻型飞机在空中飞翔。()
(2)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呢.()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恐龙》这篇课文是一篇文,介绍了恐龙生活的、
和,丰富了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了我们的兴趣。
答案
一、màn yì páng liángdiào fēng
2。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熏陶感染,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实践机会。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开阔学生的眼界;课上实施开放性教学,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课后延伸,资源共享,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语文学习。还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有关老北京过年的每个习俗的来历,查找各国、各族过年的习俗的相关资料。本课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读的训练,让学生初读读通,再读感知,精读品味,读的质量逐步提高。在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积极利用课外的语文学习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十二单元过年
第十二单元过年单元理解:1、第十二单元以“过年〞为主题编排了一首古诗,一篇散文和一篇故事。
学习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理解我国人民过年的节日风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向往美妙的情感。
2、本单元在语文天地中的一系列设计都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总结回忆自己一学期以来的收获。
3、单元安排了金钥匙内容,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自己进展资料整理和分类,养成有条有理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目的:1、理解诗歌?元日?,理解我国过年的风俗,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和人们忠诚的心愿和美妙的企盼。
理解课文?老北京的春节?,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体会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妙的心愿。
理解课文?冰灯?,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联络实际理解父母的心情。
2、学认生字30个,学写23个,引导学生把字写对写好。
3、在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4、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的风情民俗。
整体安排:使用9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语文天地与课文互相交融教学设计:元日教学要求:1、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妙愿望。
2、查字典,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查字典,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一课时一、预习课文要求1.自读古诗,借助字典、词典理解古诗歌的大概意思。
2.标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上课进展讨论。
二、导入新课1.讨论:过年的时候你会做些什么呢?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自读古诗,小组交流古诗中的生字新词,古诗的大意。
四、检查学生小组学习情况。
1.认读词语:爆竹屠苏瞳瞳日换旧符2.重点理解词语:除屠苏瞳瞳日新桃旧符3.说说你从古诗中知道些什么。
五、指导深化理解古诗1.齐读古诗。
2.小组内提问,全班讨论交流。
3、全班讨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如屠苏。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单元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单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能运用课文中的句式进行仿写。
能围绕主题进行口语交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课文的情感把握。
口语交际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内容。
2.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教师辅导学生背诵指定段落。
学生展示背诵成果,教师点评。
3.理解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4.口语交际教师出示一个交际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准备交际内容。
学生展示交际成果,教师点评。
5.仿写练习教师出示一个句式,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学生独立完成仿写,教师批改并点评。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教师给出课后作业,提醒学生完成。
四、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背诵课文指定段落。
3.仿写一个段落,运用所学句式。
4.准备下一课的预习内容。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过程补充:学习课文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指出生字词。
对话示例:学生A:“老师,我在第二段发现了一个生字,‘摩’字。
”教师:“很好,谁能告诉学生A这个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理解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对话示例:教师:“请大家思考一下,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B:“因为他在帮助别人时,感受到了快乐。
”口语交际教师给出交际话题,引导学生自由表达。
对话示例:教师:“如果你遇到困难,你希望别人怎样帮助你?”学生C:“我希望别人能耐心听我讲述,然后给我一些建议。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单元教案一、周教学内容:学习第十二单元过年,共有文三篇,《元日》、《老北京的春节》、《冰灯》,《语文天地》一个,本周学习《冰灯》和语文天地。
二、周教学重难点:1生字:一类字9个,二类字8个。
2积累:▲有感情地朗读每一篇,继续练习划分意义段并概括段意。
▲背诵并默写古诗《元日》。
▲句型:一边____,一边____。
3作文:一高兴的事三、周学科融合: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中国人过年习俗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四、周学情分析:本单元的三篇文反映了我国人民过年的节日习俗。
教学时可在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中国人过年习俗的资料,并进行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冰灯整体设计个性设计教材分析这篇的作者是老舍,文记述了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文风朴实,整篇没有大段的抒情,但父子之间的申请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细细体会。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文。
2、认识生字12个。
3、理解文内容,了解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诵文。
2、理解各自然段表达的意思。
学习过程1初读感知点: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⑵、出示12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
2细读感悟:⑴、自由读文,小组讨论,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2)、指定学生读—10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0自然段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勾出文中反映出父亲做冰灯不容易的句子读一读。
(3)填空:这篇文讲了-------事,反映出--对--的关爱。
3能力训练点:学习生字有感情的朗读文4拓展延伸:⑴、说一自己和爸爸之间的感人事例。
⑵、查找有关冰灯的资料。
2016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2单元老北京的春节word教案
教学要求1.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了解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2.指导学生理解第六自然段,体会元宵节的灯又多又美。
教学课时两课时1老北京的春节...2第一部份(第1自然段):北京过春节的时刻。
腊八此日,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
到年末,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②把“蒜就泡得色如翡翠”改成“蒜就泡绿了”好不行?]3段导读:腊八此日老北京的风俗——喝腊八粥、泡腊八蒜。
到了腊月十九日,学生们开始放年假了。
他们第一件事是上街买爆竹和玩具,4贴最近几年根❸就去赶集买年画❸了。
段导读:腊月十九日学生们开始买爆竹和玩具,年根赶集买年画。
到了除夕可真喧闹。
[③这句话在本段中有什么作用?]家家..赶做年菜,处处..是酒肉的香味。
[④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到效?]男女老幼都穿起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1知识点详解☜2①“差不多”是表示推测,删去了就太绝对了,表达不够准确。
❶腊八:就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
相传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的纪念日,在这一天寺院要举行法会,民间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3②不好。
“绿”字不够形象具体,用翡翠作比喻使蒜的形、色兼具,十分诱人。
4❷年根:年底。
❸年画:过春节时民间张贴的表示欢乐吉祥的图画,一般线条单纯,色彩鲜艳。
③这句话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总领全段。
④用“家家”“到处”写出了除夕热闹的景象。
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整夜不绝。
出门在外的人,必然..要赶回家来,吃团聚饭。
[⑤“必然”一词说明了什么?]5这一晚上,人们还要守岁段导读:老北京除夕的风俗。
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
[⑥这句话有什么作用?]人们走落发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
同时,城内城外的庙会也开放了,小小孩们专门热心去逛,为的是能够骑毛驴,看美景,还能买到春节特有的玩具。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天地十二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天地十二北师大版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元日》、《老北京的春节》和《冰灯》三篇课文,了解了不同地域春节的盛况。
今天,我们一起到“语文天地”去学习。
二、关于日积月累。
1、完成“选字组成组词”。
⑴、出示四组字,学生认读。
⑵、学生自由组词,说说每组字的区别。
⑶、指名组词。
⑷、指名上台填写。
⑸、读一读。
2、完成“读一读,写写加点的词语”。
(1)、出示词语,学生读。
(2)、说一说哪些字易读错,哪些字易些错。
⑶、学生正确书写。
3、完成“读一读,填一填”。
⑴、学生自由读。
⑵、找一找填写规律。
⑶、试填最后一组。
4、完成“读一读”。
⑴、出示“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⑵、说说二十四节气分别在什么时间。
⑶、分组读。
⑷、试背一背节气歌。
三、作业布置:第二课时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语文天地“学习。
二、学习新课1、完成“开卷有益”。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说说,自己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3)齐读课文。
(4)说说自己还知道过年的哪些民俗知识?2、完成“金钥匙”。
(1)出示“金钥匙”。
(2)创编佳作,全班交流。
3、完成“初显身手”。
(1)读题,了解题意。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对那个国家最有兴趣。
(3)说说通过什么途径查找资料。
三、布置作业完成“笔下生花”。
第三课时教学补充一、审题1、你家乡过年有什么习俗?2、春节时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3、选择写作。
二、指导写作、明确要求1、具体生动全面的介绍习俗。
2、学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的写出春节时你最高兴的事。
3、要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4、真实具体,叙事完整有序,写出真情实感。
三、出示习作范文我家乡的风俗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
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
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
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备课资料第十二单元过年元日教材分析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
在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没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这首《元日》那样流传至广,影响深远。
这首七言绝句之所以获得历代人的喜爱,不仅在于它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雅俗共赏,更主要的是在于它通过对春节风俗的描绘,表达了全民族欢度佳节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追求。
特别是诗歌中“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中的“总”和“换”字,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
题目《元日》。
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
“爆竹声中一四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这句是说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合家欢饮屠苏美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
教学目标1、认会5个生字,写会5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
2、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气氛,体会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建议关于课文1、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不要直接讲解。
可以让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理解。
不懂的地方,要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小组或全班讨论等方法解决。
2、古诗的学习除了要加强朗读和背诵外,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先把诗句变成画面,加强情感体验;然后再把画面变成语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以达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发展语言的目的。
3、学习本诗之后,可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中提到的过节的各种习俗的来历。
关于生字本课的几个生字,“爆、曈、符”都可以用记形声字的方法记忆。
“换”字右边的撇不出头,不要写成“央”字。
课时安排建议教学1课时。
拓展习题1、默写古诗。
元日,。
,。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像画面,并把想像到的内容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出来。
要求句子通顺,描写形象。
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人。
宋仁宗庆历二年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后任参加政事、宰相等职。
世称荆公。
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影响甚巨。
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
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
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
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遒劲清新。
教案精品元日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春节的诗句;录音《新年好》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析题。
1、听唱《新年好》后,教师激情导入:是呀,过新年时我们唱歌、跳舞,心里多高兴呀!你们知道吗?过新年时还有很多更让人高兴的事。
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日》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
1、读通古诗。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初读情况,正音。
2、读出问题1)轻声再读古诗,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交流读懂了什么?3)不懂的问题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4)汇报解决不了的或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出重点解决的共性问题。
三、精读品味,理解诗歌。
1、自主学习,读中感悟。
1)自读自悟,看看前面提出问题哪些能自我解决。
2)借助工具书,试想想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1)交流要求:先读诗句,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
2)教师对学生的不同体会给予肯定,并相机引导A理解除:除去,过去。
B、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的样子。
C、体会“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总”“换”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坚定的信念。
D、感受诗中全民族欢渡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吟诵古诗,启发想像。
1)指生吟读,师生评价。
2)师配乐范读,生评。
师生交流读好古诗的秘决。
除了注意语速、语气外,还要边读边想。
这样,才能把诗中的感情读出来。
3)学生练读,边读边联想。
4)指生读,评议读、齐读、背诵。
5)画一画,说一说,把诗中的情景根据自己的想像画出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延伸拓展,感受民俗1、阅读“语文天地”中的《过年》,谈谈自己对过年的认识和感受。
2、课外搜集有关中国人过年习俗的资料,同桌交流。
老北京的春节教材分析这篇文章对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
全文共7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点出了老北京过春节开始的日子是腊月初。
腊月指农历十二月。
第二自然段写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
第三自然段写腊月十九,学生们买爆竹和玩具,赶集买年画。
第四自然段写除夕真热闹。
准备年饭、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爆竹、吃团圆饭、守岁,这些都是除夕的风俗。
第五自然段写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
人们拜年、逛庙会。
第六自然段写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的高潮。
人们看灯、吃元宵。
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一组排比句写出了元宵灯会上灯的多种多样。
从大街到家中处处张灯结彩,灯火通明。
第七自然段写正月十九是春节结束的日子。
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而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读后增长见识。
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4、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教学建议关于课文1、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整体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而后细读课文,了解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画出每个时间人们都干什么,再读一读。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指导朗读。
可重点指导第6自然段,“处处张灯结彩——家中也有灯——”引导学生体会元宵节的灯又多又美。
2、老北京过年的每一个习俗都有来历,上课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有关资料,学习完课文后进行交流。
课后练习要求仿照课文说一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练习的目的是沟通课内外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要求不宜过高、过全。
可先搜集有关资料,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家一起说一说。
3、本单元的语文天地中“开卷有益”“初显身手”“笔下生花”的训练内容都与过年有关,可以把这些内容和学习这篇课文结合起来。
语文天地中的“金钥匙”引导学生把自己平时收集的资料整理归类,有关过年的资料特别多,可以让学生归在一起。
关于生字本课生字较多,注意“逛”读guàng ,不读kuàng ,“截、拜”二字,笔画容易错,要注意辨别。
课时安排建议本课教学2—3课时。
拓展习题1、读记词语,再按要求写几个吧!截然不同张灯结彩灯火通明快乐吉祥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气氛热闹的词语?请再写出几个。
3、请搜集几幅春联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还可以办一期春联展览。
相关资料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时间也最长,春节在我过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
北京地区流传着许多川江前后的风俗大部分时根据节令的顺序而延续下来的。
有这样一首民间歌谣:“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洋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这首歌谣是对北京腊月里忙年情况的星星描述,流传已久。
北京地区过年,一般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的,可以说,“腊八”是春节的序曲。
腊八:指腊月初八。
腊八蒜:色味双美,蒜色——如翡翠般绿,蒜味——微辣。
贴近年根:指临近年底。
精品教案老北京的春节(一)教学准备:1、搜集关于老北京过年习俗及其由来的资料。
2、查找自己家乡过年习俗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从《元日》中,我们知道了中国人过春节的很多习俗,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了解老北京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独立识字。
2、检查识字情况,重点指导“逛”。
3、检查读课文,正音。
4、默读课文,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老北京过春节有哪些习俗。
2、同桌读一读,再在全班交流。
3、默读课文,找出老北京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并划出每个时间,人们都在干什么。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1)春节开始是什么日子,人们在干什么?A、指名回答。
B、出示小黑板,“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
”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并用“要……还要……”造句。
2)老北京的除夕有哪些风俗?从哪些地方看出除夕的热闹。
A、说一说。
B、怎样读出除夕热闹喜庆。
3)春节的“高潮”是什么日子,人们都在干什么。
A、指名回答讨论。
B、从哪些地方看出元宵灯会的灯多?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C、指导朗读。
D、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
4)春节“结束”是什么日子?5、联系实际,交流感受从老北京春节这么多的风俗习惯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过渡: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喜庆,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兄弟姊妹舞翩跹”。
四、交流资料、练习表达。
1、把课前查找的关于老北京过年习俗由来的资料拿出来,全班交流。
2、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先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整理后,选代表在全班发言。
五、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重点指导:“截”“拜”2、积累词语。
抄写语文天地“抄一抄”中的部分词语:规距、通宵、高潮、结束、截然不同。
六、课外实践、培养能力。
通过各种文法搜集资料,了解各国各民族过年的习俗。
(山东省沂水县第二实验小学黄玲供稿)(二)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搜集家乡过年的风俗教学过程:(山东省沂水县第一实验小学郑志秀王希新设计)冰灯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记述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的深沉的爱。
全文共11个自然段。
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乡下孩子们过年最大的乐趣和享受就是提着灯笼走街串巷。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我”看见大军的玻璃灯笼很漂亮,就让父亲给我做一个透亮的灯笼。
第2自然段着重描写了大军的玻璃灯笼很漂亮。
菱形的玻璃灯罩上画着小花。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写父亲在大年三十的早上,给“我”做冰灯。
早上,天还没大亮,父亲就起来做冰灯了。
父亲很用力地打磨冰块,每磨一阵就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
“我”让父亲到被子里暖暖手,他一把按下被子,“我”碰到他的手,真凉呀!我鼻子发酸,心里直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