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合集下载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够促进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良性互动。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策略。

一、建立清晰的规章制度学校和家庭要建立清晰的规章制度,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学校和家庭的规章制度应该是统一的,不能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

在规章制度中,应该明确给学生制定行为标准,让学生知道自己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够获得认可和奖励。

二、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在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逐步养成的。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努力追求进步。

三、学校与家庭共同培养行为习惯学校和家庭是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环节,因此,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向学生传递正确的行为观念和行为标准。

在学校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育,班会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习惯。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习惯,在孩子犯错误时,要引导孩子从实际行动中认识错误。

四、及时奖惩措施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得到及时认可和奖励,也需要及时的惩戒措施。

学校和家庭应当处理好奖惩措施的比例,合理设定奖惩标准,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去得到认可,以及会面对怎样的后果。

五、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努力。

学校和家庭应给予学生持之以恒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在不断的努力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长期的不断努力,同时也需要学校和家庭的良性互动,共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懂得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整,逐步形成自我规律性行为。

最终,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和人生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还能对整个班级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工作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行为习惯源自于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被社会认可和尊重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被接受和鄙视的。

这样,学生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工作者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人,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只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在更深层次上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制度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

教育工作者应该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学生在校内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

这些规章制度应该涵盖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课堂纪律、社交礼仪、体育活动、图书借阅等,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对学生的好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激励,对不良行为给予相应的批评和惩罚。

这样,学生才能明确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受到怎样的后果,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注重榜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尤其对于学生来说。

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做好榜样的引领和示范。

只有自己首先遵守规章制度,才能要求学生遵守;只有自己首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要求学生去模仿。

教育工作者还应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典型事迹宣传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正能量,激发他们内在的良好行为习惯。

比如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公益义工活动等,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到帮助他人和奉献的快乐,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

四、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学生的背景、性格、兴趣爱好等各方面都不尽相同,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时候,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还有助于创造一种良好的校园环境。

以下是一些方法,有助于帮助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 创造积极的校园环境首先,教育工作者需要创造一个积极的校园环境。

这种环境应该是安全、热情和支持学生的成长。

这将鼓励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所以,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如文化活动、体育比赛、社交活动等,来创造积极的校园环境,进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建立清晰的规则和期望其次,为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工作者应建立清晰的规则和期望。

他们必须明确地传达规则和期望,以确保学生理解和遵守规则。

只有当学生明确了什么是可以做的和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才能在校园中表现良好。

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制定和传达清晰的规则和期望,并确保学生和家长都了解其中的内容。

3. 建立良好的关系教育工作者必须建立良好的关系。

教育工作者必须保持一个开放、包容和理解的心态,以便了解学生的需求和优势。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让教育工作者更容易地引导他们,以达到他们更好地理解规则和期望的目的。

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尝试理解学生,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4. 使用积极情绪的语言和行为使用积极情绪的语言和行为可以激励学生,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积极性。

鼓励学生,赞扬他们的良好行为,提供给他们反馈和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实践良好行为。

良好的行为成功地实践后,为学生提供奖励也是很必要的。

5. 给予学生公平、合理和适当的惩戒学生向恶劣方向发展时,教育工作者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避免问题的进一步发展。

惩戒必须适宜,公正和合理,以改变学生的行为。

恰当的惩罚可以确保学生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并且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制力和责任感。

教育工作者需要重新思考惩戒的方法以便最大程度地消除问题,并且帮助学生在校园环境中保持安全和积极性。

科学,透明和公正的过程可以确保惩戒的实效性并防止不当惩罚的发生。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习惯是一种反复的行为方式,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健康发展以及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因此,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榜样。

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培养自律的习惯自律是学生成为有担当的人的基石。

在日常学习中,学生需要形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

同时,学生应该养成按时完成作业、复习和预习的习惯。

这些习惯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配合,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规定和监督,家庭可以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二、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学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成绩的提升。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首先,学生应该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时间。

其次,学生应该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思考问题,并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

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有效的学习工具,如背单词的APP、记忆法等,提高学习效果。

学校可以组织学习技巧的培训课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健康的身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问题,培养健康生活习惯。

首先,学生需要均衡饮食,摄取合理的营养物质。

其次,学生应保持适量的运动,参加体育锻炼和课外体育活动。

此外,学生还需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远离电子产品的干扰。

学校可以提供丰富的体育课程和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够让学生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的心态,勇于挑战自我。

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拓展能力。

同时,学校和家庭都应成为学生的榜样,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为未来成功奠定基础。

因此,教师和家长都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下面将提供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1. 提供明确的期望和规则要想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首先要提供明确的期望和规则。

教师和家长应该明确告知学生他们希望看到的行为,并建立一系列的规则和制度。

这些规则和制度应当简明扼要,并能够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指导。

同时,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榜样,以鼓励学生模仿并遵守这些规则。

2. 建立正面的激励机制学生成长过程中,正面的激励对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使用各种激励机制,例如表扬、奖励和特权等,以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举止。

这些激励机制应该与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兴趣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建立正面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这包括提供安静、整洁和有序的教室,以及良好的学习资源和工具。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专注力,减少干扰,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自控能力。

4. 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也各不相同。

因此,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这包括理解学生的个人困难和挑战,鼓励他们设定合理的目标,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资源。

5. 促进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保持密切的沟通,分享学生的进步和困难,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另外,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和会议,以增加与教育工作者的合作和互信。

6.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有效途径。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工作,参与社区服务项目。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注意的几个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教育的重点之一。

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律、自立和自信。

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学生长时间的生活在学校中,因此教育环境的建设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应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例如,班级要充满欢声笑语,老师要始终保持亲和力和教育力,让学生感受到皆大欢喜、一起进步的快乐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接受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给予正确的行为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老师在思维和行为上给予正确的引导。

“以身作则”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老师要示范良好的行为、言语和态度,让学生看到并仿效。

“说做一致”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正确的行为,在重要时刻让学生真正体会“讲道理”的实际意义。

通过正确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和言行。

三、注重角色塑造学生在接触社会时,往往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面对众多的选择和诱惑,很容易被引导走偏。

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要重视角色塑造。

班级里应该有榜样,如班长、优秀生等。

老师应该对班里的这些学生进行认可和激励,并对他们在班级中的示范作用加以强调。

争取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观念,形成积极、宽容、自信坚韧、文明礼貌等优秀的品德形象。

四、建立奖惩制度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给予奖励和处罚,学生将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集体中崇尚科学、制度、纪律,激发出学生自主、自控、科学发展的潜能。

奖惩制度的设置要满足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需要,既不能网开一面,也不能过于严厉,同时,奖惩必须与实际行为相结合,不单单是形式上的奖励和处罚。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教育工作的长期任务,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给予正确的行为引导,注重角色塑造,建立奖惩制度等等,通过互动式教育的手段,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塑造自我未来的风采。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了确保训练的效果,还需要进行检查评比。

定期检查学生的行为惯,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同时,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和奖励,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惯。

可以设置“好惯之星”、“优秀班干部”等评比活动,让学生互相激励,共同培养良好的行为惯。

二、以身作则,引导学生作为教师,我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惯。

因此,我们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良好行为惯的榜样。

1、言行一致。

首先,我们要做到言行一致。

不能只口头上要求学生养成好惯,而自己却不遵守规则,甚至存在不良惯。

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我们的身上看到良好的榜样。

2、引导学生。

其次,我们要引导学生。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通过引导和开展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引导他们寻找改正的方法。

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激发他们继续努力的积极性。

3、与学生交流。

最后,我们要与学生进行交流。

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更好地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三、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惯至关重要。

我们要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1、创设有利条件。

首先,我们要创设有利条件。

比如,在教室中设置醒目的班规班训,让学生时刻牢记自己的行为要求;在校园中设置交通安全标志,引导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在食堂中设置就餐规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就餐惯等等。

这些有利条件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2、严格管理。

其次,我们要严格管理。

对于违反规定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同时,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奖励,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惯。

3、营造良好氛围。

最后,我们要营造良好的氛围。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还能够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和未来的人生发展。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明确行为规范和期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明确行为规范和期望。

学校和教师应该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纪律管理制度,并向学生详细解释这些规范和制度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学生讨论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如何做到。

通过明确规范和期望,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更好地遵守和践行。

二、树立榜样和正面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角色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积极践行规范。

家长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言谈举止,给孩子提供正面的榜样。

此外,教师和家长还可以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正面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愿意去践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起亲近友好的关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

通过关心和关注,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观念。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和问题,给予帮助和指导。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制定个人化的行为计划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对待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应该因材施教。

教师和家长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个人化的行为计划,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具体、可行的目标和措施。

例如,学生容易迟到,可以与学生商量制定迟到次数和时长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制定个人化的行为计划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感,激发他们主动改进不良行为。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着重大积极的影响。

怎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

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

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

我校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有很多好做法:1、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

从每学期的第一天开始,我校的班主任们就会着重观察学生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到教室后首先要打扫卫生,细心观察学生打扫卫生是否积极,谁在无动于衷;全体同学做好后,还要进行,认真观察谁在自我介绍时表情自然、言语通顺、吐字清晰。

最后对各个环节进行总结:对衣着得体的,打扫卫生积极的,自我介绍时表情自然、语言流利的进行及时表扬,对着装不符合要求的、打扫卫生不积极的及时指出问题并令其及时改正。

对自我介绍时表情不自然、言语不通顺的要进行适当鼓励。

让学生们认识到,班主任从一开始就在关注他们的言行。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从一开始趁坏习惯还立足未稳,及时进行纠正,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2、注重养成的循序渐进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要有耐心,有条理,有思路;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定不能囫囵吞枣,半途而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要求学生做好行为规范之前,班主任老师们先为他们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

然后再强调学生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要得体,要适宜。

对于长辈和老师,要报以尊敬和善的态度:对于同辈,要友善亲切,团结互助。

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办公楼要轻声慢走,不能大声喧哗;进办公室要先敲门,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进去;上学放学要遵守交通规则;升旗集会时保持安静等。

“细节决定成败,”坚持从《官坊中心小学学生一日常规》中的日常小事着手,让学生从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它们能够塑造学生的个性和品格,帮助他们在学业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

第一、树立榜样的重要性树立榜样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通常会模仿大人的行为,尤其是家长和老师。

如果他们的榜样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习惯,学生更有可能去效仿。

因此,身为教育者的大人要注重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值得学生学习的榜样。

第二、制定规范和奖励制度一个明确的规范和奖励制度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

学校可以制定学生行为规范,并通过奖励机制来推动学生的行为改变。

例如,学校可以设立学习进步奖励,表彰那些努力学习的学生;或者设立公益活动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

这样的制度能够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学校和社会的归属感。

第三、培养自律能力自律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石。

学生应该学会自我管理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在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方面,老师及家长起到关键的作用。

他们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学习时间和任务计划,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和生活方式,培养他们自行决策的能力。

第四、培养自信心和积极态度自信心和积极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要素。

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需要有足够的自信和积极的心态去应对。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肯定和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氛围,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第五、建立合理的时间管理合理的时间管理是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

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合理分配时间。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学生可以将时间分配给不同的科目和活动,并设立合理的目标和时间限制。

这样的时间管理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和成功人生的基础。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关系到孩子个人的未来,更攸关社会和谐发展。

教育专家建议,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入手,分享一些最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一、家庭教育:从家庭环境和榜样力量入手1. 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共同营造安全、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怀,是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基础。

应树立清晰的家庭规则:规则要简单明了,并与孩子的年龄特点相符。

父母要遵守承诺,让孩子明白规则的重要性。

热情鼓励积极沟通: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帮助和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

2. 做好表率,发挥榜样力量: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最佳教材: 父母要做好表率,在生活中充分展现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诚信友善、尊重他人、爱护环境等。

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保持一致的观念和做法,避免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给孩子造成困惑。

积极地正面引导:要帮助和鼓励孩子的积极行为,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奖励。

对于孩子的过失行为,要及时纠正,但避免使用辱骂、体罚等负面方式。

二、学校教育:从课堂教学到校园文化建设1. 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将行为习惯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行为习惯教育融入到课堂规则、纪律要求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中。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互动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良好的行为习惯。

注重学生的行为评价:建立多维度的行为评价体系,例如课堂参与、课后作业、团队合作等,鼓励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习惯。

2.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积极阳光的校园文化: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建立完善的校规校纪:建立完善的校规校纪,并严格执行,让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通往成功之门的钥匙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学生取得学业成功的基石,也是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育专家指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1. 创造和谐积极的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帮助和鼓励孩子积极阅读、努力思考和练习,并应该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环境:学校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师资力量。

社会环境:社会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安全、公平、充满机会的社会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社会支持和鼓励。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教导学生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培养时间管理能力。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科学的阅读、记忆、思考、表达等技能,提高学习效率。

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提前了解课程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养成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勇于挑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励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自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自我约束意识,养成按时作息、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等良好行为习惯。

增强责任感:鼓励学生承担学习和生活的责任,学习自立自强,重视培养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教导学生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尊重他人,表达个人观点,并学会倾听和理解。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培养诚实守信、乐于帮助他人、互助友爱等优良品质。

鼓励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怎样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仅由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决定,还和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同时也能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心和自觉的行为规范。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呢?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养成良好行为的基础,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1. 学校应该强化课程中的习惯教育,建立具有个性特色的习惯教育体系,通过课程的方式进行导入,联合家校共同实施。

2. 建立激励机制,让学生在养成良好的习惯中获得奖励,和被表扬的成就感,进而形成养成良好习惯的正向循环。

3. 家庭和学校要共同合作,制定出一份详细的养成良好习惯的指南,让学生了解那些行为是违反自身行为规范的,以及一些好习惯的意义和目的。

二、重视行为的规范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是保证学生良好行为的重要方面。

学校对可能出现的行为问题应该有相应的处理和解决方式。

1. 学校越早越好的建立一份行为规范的章程,让学生有在学校内生活的基本规范是什么,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犯规的行为。

2. 每个学生自学习以来,他们和家庭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着重点不同,所以学校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建立行为规范教育的个性化方案。

学校可以选择传统的主题式的活动来加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如:(1)道德巡游活动;(2)红领巾签名宣誓仪式;(3)争做文明市民;(4)道德竞赛等。

3. 对于违反规范的行为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将这些措施告知全校学生,让学生知道犯规的行为是会有严厉的处罚。

三、活跃“行为模式”,发扬积极行为习惯教育中,积极模式和被动模式同样重要。

学校教育应该注重“活跃”模式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和积极性。

1. 学校应该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将课堂学习中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参与习惯和社会公德心。

2. 学校应该鼓励和表彰那些在学校和社会中展现的积极行为习惯,同时也应该鼓励那些乐于助人、奉献自己的同学,让这些学生成为团体中的模范。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更能够促进整个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学校和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有:一、注重榜样力量榜样力量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行为习惯的榜样,塑造积极向上的形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模范和引领。

学校也可以邀请社会上有良好行为榜样的人士来给学生进行讲座或分享,通过身边的正能量榜样影响学生,激发他们树立良好行为习惯的愿望。

二、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自律是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特质,教师和学校应该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要求学生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通过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委员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自律和生活自律,让学生在班级和校园中养成自觉守纪、自尊自爱以及互相尊重的良好品质。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自律训练、自我管理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律对于未来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自律行为习惯。

三、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机制学校要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明确学生在学校行为上的准则和规范,明确学生在学校行为上的准则和规范,指导学生明白自己在校园内应该怎样行为,怎样做事,怎样对待他人。

学校还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及时给予学生行为上的正面激励或者负面惩罚,以此形成规则意识和奖惩观念。

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的良好行为,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的优秀表现,同时也要严厉打击学生的不端行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都有可能受到奖励或者惩罚。

四、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也需要注重情感教育。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增进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和责任感。

在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鼓励学生为班级和校园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行为管教措施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行为管教措施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行为管教措施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制定有效的行为管教措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

本文将探讨几种行为管教措施,并提供相应的实践建议。

一、正面激励正面激励是一种行为管教方法,通过奖励学生的良好行为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鼓励积极的行为,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

例如,在班级中设立积分制度,学生在完成作业、参与课堂讨论和积极参与活动时可以得到积分。

积分可以用于换取小奖品或特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表彰学生的优秀表现,公开表扬他们的努力和进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良好习惯。

二、行为规范建立明确的行为规范是另一种有效的行为管教措施。

学生在知道应该如何行为的前提下,更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教室内,教师可以制定几个简明扼要的行为规范,如“保持安静,专心听讲”、“友善待人,互相帮助”等。

然后,教师需要花时间与学生一起详细讨论这些规范的具体含义,并与学生达成共识。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遵守这些规范,当学生违反规范时,及时进行批评和纠正。

三、积极引导积极引导也是一种行为管教方法,通过情感调适和亲身示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教师可以设立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行为的后果。

例如,在处理冲突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冲动的一方和冷静的一方,并引导他们思考冲动行为和冷静思考的结果有何不同。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良好行为的重要性,并从而主动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个别辅导有些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可能会遇到困难,这时个别辅导就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别需求和问题,提供针对性的习惯培养方案。

例如,有些学生可能会有拖延症,一直无法按时完成作业。

教师可以与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讨论,了解他们为什么拖延,并共同制定确切的计划和目标,帮助他们逐步改掉这个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一直是教育界所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话题。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仅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的品德和素养。

下面就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角度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首先,家庭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基础。

父母是孩子最早、最亲密的引导者。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给予了他们最初的行为模式。

父母应该充当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将自己的行为规范融入日常生活中。

例如,他们可以在家里建立一套行为规范,如遵守规则、爱护他人、懂得感恩等,并充分与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此外,家长还应给孩子提供正面的激励和奖励,以鼓励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学校也扮演着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角色。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场所。

在校园中,学校可以通过规范行为规则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操场上,学校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活动规范,如不打闹、不互相欺负等,同时引导学生遵守这些规范,并建立积极的激励制度。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例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关爱环境的行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爱护他人和环境的意识。

最后,社会环境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是孩子获取知识和价值观的来源之一。

在社会层面,我们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使孩子身边的环境充满正能量。

例如,社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普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举办公益活动、宣传文明礼仪等。

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对不良行为的惩戒和监管,确保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的积极引导。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庭作为最早的引导者,应该给予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和规范;学校作为孩子的第二个家,应该通过规范行为、积极激励以及开展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而社会则应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向公众传递正能量,同时对不良行为进行监管和惩戒。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5篇)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5篇)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5篇)如何培育同学良好的行为习惯篇1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这句谚语深深地渗透了现代教育德育主体模式的理论;即培育同学最基本的政治原则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形成参加社会生活的力量。

在这几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真实的体会到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的重要性。

我认为班级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形不成优秀的班集体;个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会有似锦的前程。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粗浅的实践。

1、明确要求,制定打算。

要求事实上就是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努力的方向。

做任何事情,假如没有一个要求方向,那么行动就是盲目的。

从高二班级上学期开头,我依据文科考试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是在写字的特点,结合班级同学状况,从宏观上向全班同学提出了三个一的要求;写一手美丽的钢笔字;一年之后单科成果。

总分上一个新台阶;争做一个六好文明班。

为了到达这个要求,我首先组织全班同学学习政教处颁发的《甪中同学日常行为规范二十条》,然后让同学自己明确要求,制定详细,明确的阶段性打算。

这样在理论上就有了一个纲,在行为上就不会迷失方向了。

柯生灿同学不仅制定了具体的学习打算,还针对自己的字迹难认这一状况制定了练字的打算。

他首先打算将字练得老师同学能够认清,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字练得干净美观。

经过一年半的时间,他的字写得又快又好,卷面常常被老师评为样卷在全班展览。

2、加强监督,准时反馈。

中同学天性好玩,好动,打算制定了,经常不能落实,这就无异于纸上谈兵。

所以落实划是个关键。

对整个班级,我实行的是量化评估制,依据班级组制定的评估细则对同学的日常行为进行催促,一周公布一次,对每个同学我提出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法,也就是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的方法:吾日三省吾身。

让同学自己检查自己的言行学习任务,发觉失误,马上实行有效措施补救。

四零三寝室在开学时是个比较差的寝室,开学第一周班内评估得了倒数第一。

教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教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教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的成长中,教师是起到重要引导作用的人。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需求和感受,与学生保持亲密的关系。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和指引。

二、树立榜样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他们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

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行为上做出一个好的榜样给学生。

教师能够正确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尊重他人的权益,学生会从中受益,学会遵守社会规范。

三、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师应该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

这些规范应该具体明确,让学生能够清楚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教师要向学生解释这些规范的意义和重要性,让他们明白规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四、积极引导与激励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采取积极引导与激励的方式。

当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

同时,对于不良行为,教师也要及时指出,给予适当的批评和引导。

五、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一味的灌输是不可取的,应该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际活动,接触不同的人和事物来感受和体验。

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六、开展行为规范培训课程为了加强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开展行为规范培训课程。

这样的课程可以包含一些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学生能够在模拟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培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理论知识,还能够得到实际操作的机会。

七、建立良好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应该建立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鼓励学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协作互助。

通过良好的学校文化,在学校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氛围,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注意的几个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都应该学会的基本技能。

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场所,教师们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面提出几个方面,帮助教师可以更好地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以身作则教师作为学校权威人物,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行为习惯的榜样。

如果教师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那么学生们很容易会模仿,长期下来会对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产生不良的影响。

因此,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需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以此来引导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注重日常教育日常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在学生上课、排队、用餐等时候,教师可以就相应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引导。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好习惯和感受。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入了解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更有意愿去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重视行为表现奖励儿童天性好奇,喜欢尝试新事物,但当他们遇到失败和困难时,可能会选择放弃。

对于学生来说,建立自信心非常重要,这可以通过老师的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学生在上课、排队、用餐等方面表现出色,教师可以进行口头表扬,或者通过班级活动给予奖励,以此来鼓励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孩子们喜欢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事物,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教师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接受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进行小品、课内手工活动和互动游戏等活动。

利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至理名言,以此来影响和教育孩子们。

五、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们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家庭的支持。

因此,在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可以传达自己关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与观点,与家长取得良好的互动,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协调教育工作,更好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作者:高山花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第28期
摘; 要: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一生,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就要从小处着眼,纠正不良习惯,建立学生改正坏习惯的信心,运用榜样的力量,懂得如何规划时间,家校进行沟通等,班主任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耐心帮助每一个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给孩子的人生一个好的开端。

关键词:班级管理; 良好习惯; 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良好习惯的培养对一个人的成长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往大处讲,好习惯利于社会群体,甚至利于国家声誉,从小处说,利于个人的身心发展,利于一个人将来是否有大作为。

小学阶段是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低年级又是小学阶段的最佳期。

所以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二、学生存在哪些不良的习惯
作为教师,每天和学生打交道,会遇到学生存在的各种不良的习惯。

比如:在教室和公共场合里大声喧哗,乱扔垃圾不爱护公共环境;不尊重别人,不懂得文明礼貌;经常找不到作业本,没形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上课不能专注时间太长,经常走神;不能规范的完成作业,写作业拖拉;做题不认真,马虎;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声音太小;经常迟到,不能合理计划自己的时间;生活中经常依赖父母,没有形成生活自理的好习惯等等。

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让小学阶段的孩子能尽量多的改掉一些坏习惯,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三、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认识,剖析自己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举一些例子给学生讲解。

然后让每个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找出自己都有哪些坏习惯,想想自己哪里还可以有改进。

也可以让其他同学帮找一下。

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才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用规矩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理论上的学习和理解,是养成好习惯的前提。

制定便于记忆的10条班规,班主任和班干部及时检查督促,对于屡教屡犯的学生实行一定的惩罚措施。

比如:作业写的脏乱就要撕掉重写,乱扔垃圾就要下课去操场上捡所有的垃圾等等。

还要经常开班会巩固班规内容。

(三)坚持从小处着眼,制定小目标,进行及时的表扬与肯定
这学期我在班级中搞了个评比“进步奖”的活动。

每周评比一次,凡是一周内有进步的同学就会为其颁发“进步奖”。

同时还有相应的愿望奖励。

只要有一项有进步就行,比如:书写更加工整,提高了写字速度,注意力集中,勇与发言等等,还有在纪律、劳动方面,只要比以前有进步了,超越自己了就行。

每周的评比活动由同学们提名,大家进行讨论,家长也需提供在家里的相应情况,最后由老师评选出来。

奖励制度尽量宽松,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一次奖状,改正缺点,提高自我。

我还告诉他们如果得到奖状后又回到坏习惯的话,奖状还是会没收的,可爱的孩子们都非常认真的相信,所以不敢松懈。

(四)榜样引领,形成良好班风
1.首先,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
在班级管理中作中,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应该首先做到。

比如要求学生不能迟到,自己就一定不能迟到。

看见班级地上有垃圾,自己主动捡起来,要求学生字迹工整,自己的板书也要做到工整规范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老师潜移默化的身教中逐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其次,在班级中树立学生的榜样
找出班级中做得好的孩子,让同学们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

还可以让同学们找一下自己想要比赛的伙伴,互相约束,共同进步。

3.及时表扬,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优良的班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全班同学的思想和行为。

带动全班所有的同学共同改进,形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

4.找出病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比如多数孩子都有拖拉的坏习惯,那就针对这一点对学生进行训练。

让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课堂作业,提前完成的孩子可以选择剩余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可以看书、画画甚至出去玩。

没完成的同学放学留下来,写完才能回家。

偶尔再来个挑战比赛,总之进行多种方式训练,让学生也有一些新鲜感。

训练的时候要循序渐进,一开始让孩子稍努力就能完成最适宜,让学生增加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5.建立家校沟通的桥梁
不能让孩子“在学校一个样,在家一个样。

”教师要积极建立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有效渠道,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做好学生的综合评价工作。

让家长以身作则的同时注意督促学生的行为。

巩固学生已形成的良好习惯,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只有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6.帮助特殊情况的学生树立自信心。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要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尤其对一些程度差的学生,一定要让他们觉得“我能行”。

老师和家长都要给孩子充分的信心和鼓励。

不能一味地批评。

我们班有个叫李金羽的同学,他是个性格内向,胆子很小,不爱参加集体活动,不愿和同学玩耍,也不和老师正面沟通的孩子。

我发现大家如火如荼地找自己的缺点,积极改正的时候,他却像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一样的还是待在自己的世界里。

于是,我就在大家热烈讨论的时候,对同学们说:“咱班李金羽同学,我发现他的作业字迹工整,写得很认真。

这一点也值得有些同学学习,而且今天李金羽同学还举了一次手,这就是他今天的进步。

大家为他鼓掌,加油。

”大家立刻热烈的鼓掌。

李金羽没想到他会受到表扬,受宠若惊地看着我,我微笑着看着他,像是在说“你能行”。

从那以后,我经常让他帮我一点小忙,例如:给我们发书,给同学们打饭……每次他做完后,我都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用眼睛告诉他,你做得很好。

慢慢地,我感觉到李金羽有了很大的变化,他爱和同学们说笑了,上课也爱发言了,有一天还主动跟我说了话。

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7.让学生制定计划,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我要求每个学生建一个计划时间表,计划一下自己每天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多长时间。

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制定时间表是容易的,难的是如何坚持遵循下去。

养成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允许学生习惯的形成有个过程。

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鼓励。

渐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改变命运。

”培养学生好习惯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工程,这既是对班主任的挑战,也是身为班主任的成就与幸福。

培养學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孩子在今后成长的道路上一个好的开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孔秀玲.小学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J].新课程.上旬,201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