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让学生给教材补白的意外惊喜
挖掘文本“空白” 创设情景“补白”
挖掘文本“空白” 创设情景“补白”“补白”,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凸显着创造和生成,张扬着个性和人性,是阅读教学改革的世纪视点。
“补白”式文本解读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世界,带进一个更广远的天地。
古人云:“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便道出了作者著文时,已置身于广远的意境之中。
情境往往成为学生想象的契机。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凭借学生的想象活动,把教材内容与所展示的、所想象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从而为学生拓宽了广远的想象空间。
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感悟文本的真意。
请看四年级下册《生命》这篇课文的教学片断:师:(老师做疑惑状)飞蛾并没有说自己要逃生,作者怎么感受到了飞蛾心中的想法?(屏幕展示飞蛾的图片)生:他的行动告诉了作者: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着翅膀。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那飞蛾挣扎着,极力鼓动着翅膀,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这只飞蛾(老师指着图片),你会对自己说些什么?生: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逃出去。
生:再加把劲,你马上要逃脱了!你不能够在这里丧失自己的生命!你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呢!师:是啊,飞蛾也有自己要做的事情。
生:我还要为这个世界多做点贡献,所以,我必须要逃出去。
……师:飞蛾们,那你们会对杏林子说什么呢?生:你也有生命,我也有生命,你不能够因为自己的强大就随意伤害一个小生命。
生:求求你放了我吧,我家中还有孩子没长大呢。
(众笑)生:放开你的手,给我一条活路,我不会再来打扰你,我给你个安静的环境!……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通过直观图片和感性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是这只飞蛾,你会对自己说些什么?”“你会对杏林子说什么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唤醒学生的情感积累,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自觉地转换角色,主动进入到情境中,切身感受飞蛾当时的强烈的求生欲望和顽强的生命力,移情效果极佳,自然而然地也就产生了对飞蛾的惊讶、敬佩之情以及对自己生命的珍爱态度。
再看另一片断:师:“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对于杏林子来说,生命是什么呢?我们就来了解了解杏林子。
“结课”不是结束 语文需要“布白”
“结课”不是结束语文需要“布白”【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很多人误以为“结课”意味着结束,然而实际上“结课”只是教学的一个阶段。
文章从引言入手,阐述了的重要性。
接着详细讨论了在语文教学中的“结课”阶段和“布白”的重要性,指出“布白”是对学生知识的总结和回顾,有助于深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文章提出了如何进行“布白”的方法,强调了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自主复习等方式来进行“布白”。
则着重强调了“结课”不是结束的观念转变以及语文教学中“布白”的实践意义,强调了“布白”不仅是对知识的巩固,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和阐述,为读者提供了对于“结课”不是结束,语文需要“布白”的全面认识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引言:"结课”不是结束,语文需要“布白”正文:语文教学中的“结课”,“布白”的重要性,如何进行“布白”结论:“结课”不是结束的观念转变,语文教学中“布白”的实践意义关键词:结课,语文,布白,教学,重要性,观念转变,实践意义1. 引言1.1 “结课”不是结束语文需要“布白”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和学生都习惯性地将每个学期末的“结课”视为一段结束,以此来彰显学习的圆满。
真正的学习之旅,却不应该在这个“结课”上画上句号。
因为“结课”只是一个学期的结束,而非整个学习过程的终点。
要想真正掌握一门学科,特别是语文这样需要长期积累和不断提升的学科,需要“布白”这样的“后续”过程。
所谓“布白”,即承前启后,使之呼应,进而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在语文学习中,“结课”只是一个短暂的停顿,而“布白”则是让我们不断思考、总结和提高的过程。
我们不能将“结课”误解为一切结束,而应该明白,语文需要“布白”,才能使学习不断地向前推进,让我们真正领会语文背后的深刻内涵。
2. 正文2.1 语文教学中的“结课”语文教学中的“结课”是指学期或课程结束时的总结和教学收尾。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会将“结课”理解为教学的结束,学生的学习也随之停止。
小学语文补白的方法
小学语文补白的方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补白能够帮助小学生对于文章的体悟和理解,从而启发小学生的思想和智慧,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智力以及情感等方面都可以因此得到发展。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补白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小学语文补白的方法一、利用背景补白体会文中的情感每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的不同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写作背景也各有不同,写作背景往往不能在文字中体现,它算作是一种留白。
学生通过对写作背景的了解,初步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准备。
老师在学习课文前就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方法是让学生在课下进行预习,可以从网络上进行查找,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要学习的文章进行了解。
比如,可以查文章写作的时代,当时的时代是什么样的,人物是什么样的身份,甚至他的简历、性格等一系列的特征。
学生可以把所获取的这些资料在课堂上展示,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在搜集的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对资料进行思考并加以筛选,这样,他们就有了辨别能力,同时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对课文有了整体性的了解。
课堂上学习时,他们就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二、学习与思考同时进行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中有“学”与“思”两个字,可见,学与思的重要性,两者往往同时存在,是一个辩证结合体。
只有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学习。
例如《顶碗少年》这篇文章,里面有很多的省略号,这些省略号我们就看作是留白的地方。
同样是一个符号,但是却包含不同的意思,所要表达的思想也不尽相同,蕴涵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这时,我们就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想一想这些省略号表达了什么呢?比如,文章说道:“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中,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让人晾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停下来”。
这句话里有一个省略的内容,我们通过上下文发现,这个省略号所省略内容并不难,学生通过阅读就能进行补充,比如可以填充“忽而下蹲”“忽而躲闪”之类的词。
语文老师我想对您说作文
语文老师我想对您说作文语文老师我想对您说作文1岁月流转,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了16个春秋,在这16年,虽然没有经历过大喜大悲的岁月,却正值拼搏奋发、青春向上的年华,在这样的岁月里,总有一个人萦绕在心头,也只有那么一个人能让我对她倾吐无数心声。
那个人就是您――我的语文老师!亲爱的语文老师,转眼间我们已经师生共处两个月了,在这两个月里,您给了我太多的感动与惊喜!不知您记得吗?在您第一次考我们小组长“书下注释”时,我胆战心惊的拿着书到办公室。
不是因为不会,而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心里难免有些紧张。
还记得当时您提问了我4个注释,您就说了一句:“我相信你!”这句话让我的心里顿时暖暖的。
老师,不瞒您说,这是在我读书这么多年里,还是第一个老师说相信我,而且只是接触了两个月的老师。
老师,您知道吗?我当时心里的感动无以言表!也正是这第一次肯定,让我找回了迷失已久的自信!老师,不知道您自己有没有发现,您的课堂总是那么有吸引力,就像有着魔力一般。
还记得您问我们,您着正装,穿着高跟鞋时美不美吗?我们都说您很漂亮!但,我认为当您站在班级里神采奕奕的讲课时、在讲台上挥洒汗水时、在自信的为我们阐述真理时……那时的您最美!是因内而外散发的美,是让人魂牵梦绕的美。
课上的您自信、幽默、干练;课下的您慈爱、温柔、风趣,您就像一个百变女王,时刻给我们带来视觉、听觉、感觉的冲击,还有无数的意外惊喜!亲爱的语文老师,记得我与您说过,您燃起了我学习语文的希望,要知道这话不是盖的,我会以实际行动来证实的,而您就是公证人。
对于您,我有太多的感谢!感谢您给予了我肯定;感谢您给了我妈妈般的温暖;感谢您给我带来了数不胜数的惊喜……我不会说富丽堂皇的语言,但我还是有一句俗不可耐的话语送给您:您且安好,便是晴天,您的幸福,将是我们莫大的安慰!语文老师我想对您说作文2敬爱的语文老师,我很敬佩您。
事事都服从您,从无抱怨过,而且您对我关心有加。
但是,就对选中队长一事,我感到不公,我想对您说,但我没有勇气,憋到现在了,我憋不住了,现在鼓足了勇气对您诉说。
激情是语文的底色,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激情是语文的底色,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于漪老师说过:“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它并非是没有感觉的工具。
翻开用汉字写成的一页页书,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已步入画廊。
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本民族的文化地质层,它无声地记载着这个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的历史,爱自己的民族就应对母语倾心热爱。
”正因为语文蕴含着太多太多人类的情和意,承载着很厚很厚的民族文化,所以语文老师非用自己血肉之躯迸射的一股激情演绎语文课堂不可,只有这样才能与语文这门厚重的学科相谐和。
英国伟大诗人拜伦说:“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
”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
同样,如果语文课堂上没有激情流淌,那么,语文教学也将成为一潭死水。
语文课是用生命在歌唱,以人的灵与肉在舞蹈!所心我要说:激情是语文的底色,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定是一堂激情燃烧的课。
那么,怎样创设富有激情的有效语文课堂呢?一、激情源于文本语文教材中许多典范的文本给教师的再创造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足以让我们激情奔放,游目骋怀。
《观沧海》的壮美与豪放,《我爱这土地》的忠贞与赤诚,《背影》所表露的父子深情,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无不浸透着作者情与感的结晶,灵与肉的凝聚,神与思的升华。
语文教师倘若不以教学的智慧去挖掘,去表现,不以自己的激情去引发,去点燃,就难以把学生从一个知识的波峰引入另一个知识的波峰,就难以让学生达到心灵境界的一个又一个升华;语文教师如果不让自己在走入文本时先被感动,先有是非、善恶、美丑、爱憎的鲜明态度,就难以在课堂上出言真切,难以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难以让文本成为学生认识体验,感受人情世界风釆的桥梁。
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我总会被作者笔下那寄满爱子深情的父亲背影所感动。
怀着这样的情感,我总是引导学生捕捉文中精雕细刻父亲背影的词句,反复品味,再让学生挖掘父亲买桔背影的刻画背景,于是学生们在一次次对文本的探究中终于感受到:一个承受着祖母去世,家境败落,自己失业的种种人生打击的父亲,不顾自己年令已大,身体笨重,攀爬危险,偏要给已成年的儿子买桔子的行为,是怎样的爱子之情,舐犊之心,这哪里是父亲的背影,这分明是一个父亲忘我无私的爱心雕塑!就是在这样的心灵震撼中,在与学生的感悟交流中,你会感受到学生从文本中所获得的刻骨铭心的力量。
让文本散发光彩用情感浸润心灵 论文
让文本散发光彩用情感浸润心灵一一对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思考摘要:语文教学贯穿学生时代的始终,如何将学生领入文章领悟的大门,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懂得如何传达自身的情感,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将从静心聆听、感情朗读、思考想象、结合实际等四个方面多元融合,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揣摩、感悟语文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感悟人生真谛。
关键词:聆听,朗读,感受,思考,情感引言:“文以载道”,自古以来,“披文以入情”,均是众多文学大师和语文教育学家的首提力倡。
语文教学就是让小学生从小开始领悟课文中反映的最质朴的情感,感悟作者源自生活而来的最真实的人生,从而以此来获得一定的审美体验,从小培养自身的语言文化修养与精神境界,为将来语文知识的提升打下坚实的。
那么,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和特有的美感教育究竟如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文化沉淀如何在学生心底生根发芽?下面结合我在这些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静心聆听,感受文本我们所用的语文课本,都是经过专家们层层筛选、慎重选择汇编而来,适用于儿童的心智,是易于孩子们理解的。
语文课本中有数不胜数的佳文,不但饱含有有丰富的人文气息,而且有深厚的情感积淀;有着秀美壮丽大好河山、奇异多姿自然形态,体现着大自然的色彩绚丽、纷繁多变,也有着情节各不相同的动人的故事,无一不令人心动,感受到人间挚爱。
在经过严格审查、层层筛选、精挑细选的一篇篇的课文中,秀美的大好河川景色不仅能给学生们带来视野的开阔,令人恍如身临其境,使人流连忘返,更让人感到神往。
恢弘富丽的建筑群更让人为之震撼,命途多舛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让学生们走进课文故事中的角色,引起他们的共鸣。
面对如此丰富多彩、风格迥异的课程资源,如何加速小学生的学习,更好地促进他们的理解和融汇记忆,最关键的是:身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如何以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带领其走进课本中人物内心,聆听他们的声音,感受他们的感受,将课本中扣人心弦的地方,形象化并且立体化,从视觉、听觉、更有感觉,以此提升激荡其内心深处的灵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优秀4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优秀4篇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加大学生阅读量,增加背诵篇目,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的知识更丰富、视野更宽阔。
小学语文阅读课究竟应该如何开展,如何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效性,这是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探索的课题。
一、强化词句训练,提升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词句是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基础。
阅读文章时,要想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首先要理解文章中的词语与句子。
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来造句,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词语的理解、累积、运用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进行词句训练时,理解与运用要并重,注意学与用的结合。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说话与写作时积极使用所学的词句,让其体会到这些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与用法,语文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等进行变换,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展主动阅读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阅读课教师不能自导自演,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比较差,我们要学会引导他们在交流互动中思索与发现,有意识地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
语文教师要为师生搭建好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探究、感悟、体验、交流。
三、树立整体观念,促进整体发展四、启发学生质疑,调动其主动性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喜欢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我们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敢于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对于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要学会主动查字典,查字典不能解决的再主动请教老师。
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字、词、句标出来,并提出来交流讨论。
小学语文论文:让“教学细节”点燃语文课堂的精彩
让“教学细节”点燃语文课堂的精彩古人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语文课堂也是由许多的教学细节组成的。
细节看似简单却孕育深刻,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智慧。
重视教育细节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一种流露,是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是教育功力的另一种展示。
现在我越来越感觉到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细节的设计与落实。
下面我就撷取教学生涯中的几朵小小浪花,重温精彩,感受力量,从而不断鞭策自我。
一、表演体会助感受【案例1】苏教版二上的《小鹰学飞》通过讲述小鹰跟着妈妈学飞的故事,告诉人们学无止境、一往无前的道理。
在小鹰跟着妈妈第三次飞向天空的时候,尽管是鼓起劲、拼命向上飞,但是在小鹰的头顶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从而告诉我们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人应该时刻保持清醒、永远谦虚。
如何将小鹰飞行的画面生动有趣地印刻在孩子的心上,感受深刻的道理?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进行感受,首先让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选好位置,伸展开手臂扮演小鸟使劲飞行,我用手帮他们打节奏,随着越飞越高,我拍掌的节奏越来越快,“小鹰们”挥动翅膀的频率也越来越快……当几分钟的飞行体验结束后,“小鹰们”一个个瘫坐在地上、趴在桌上,有的干脆赶紧蹲下休息……当我请“小鹰们”讲此时的感受时,有的有气无力地说:“我的手臂累死了!”有的小脸憋得通红,喘了一口气说:“我的喉咙好干!”有的气喘吁吁地说:“我全身都快出汗了,我感觉自己快受不了”……这时候我再让“小鹰们”抬头看“天上”——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然后我让学生谈谈看到这种情景后的感受。
有的孩子笑眯眯地说:“看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还要不断加油呀!”有的孩子眼睛一亮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自己加油、加油,再加油吧!”……这时候,我也激情飞扬,鼓舞孩子们:“是的!心有多高,舞台就有多精彩!让我们都继续朝着目标不断加油,不断超越!”…………【案例2】《猴子种果树》是苏教版二下的一篇童话故事,通过故事的学习,要让孩子们知道做事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同时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
留白与补白的意义作文
留白与补白的意义作文
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借鉴绘画“虚实”相生的艺术,通过细节补白、配图补白、结尾补白以及长文留白、同文留白、浅文留白等手法,渲染文本意境,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情境和人物形象,品味作品语言,从而提升鉴赏能力,形成语文素养。
1.补白:化虚为实,丰满文学艺术形象
“补白”在绘画中是指利用印章或文字等形式在空白处进行“润色”,使作品的容更加丰富,画面更加和谐,意境更加悠远。
阅读教学中,文学作品因其语言独特的表现力,在文本中留下诸多的“空白点”,成为文学作品的弦外之音和韵外之致。
但也正是这些含蓄幽深的“空白”,容易造成读者与作者的心理距离,增加理解难度,产生困惑。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者应努力将“空白点”转化为“生发点”,引导学生依据文本容,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补白”,深入理解文章涵,不断加深对艺术形象的认识。
2.留白:虚实相生,强化阅读能力训练
在国画中,画家根据意境需要,在纸上留出空白,用以表现与景色相衬的云雾、江流等景象,从而达到更有韵味的艺术效果,这种技法就叫“留白”。
阅读教学中,由于教材自身篇幅长、作品艺术特色和风格相似等原因,教者可以适当“留白”,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获得个性化的理解,从而达到对文本深层次的掌握。
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往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
笔者以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留白”,给学生多留些思考的问题,多留些想象的空间,多留些自主阅读的时间,多留些回味涵泳的余绪。
这种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
写作技巧巧补白
写作技巧巧补白一、创设情境补白“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
“补白”能驱遣读者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建立起读者与文本沟通的桥梁。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文本情境的空白处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后来听到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哭声,吵嚷声,狗叫声。
”在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立即去看课文,也没有让学生去空泛地理解这段话的意思,而是给学生提供了文章描写的这样一组音响,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通过听刚才的音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在教师创设的特定情景中,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极易被激发。
生:我看见小扬科被人们拖到院子里,狠狠地用鞭子抽。
生:我看见小扬科被打得浑身是血,小孩吓得大哭,院子里的狗也跟着乱叫。
生:小扬科好可怜,被打得非常厉害,可是只有小狗为他鸣不平。
……此时,无需老师多讲,学生便深深体会到了小扬科的悲惨遭遇,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小扬科的同情。
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推理、想象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恨,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爱。
又如在《倔强的小红军》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对小红军倔强、机智、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品质有了一定理解,并深深感动着的时候,为了把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让学生有更深的情感体验,我利用课文中的一处空白,设计了这样一个让学生补白的教学片段。
师:陈赓终于被这位小鬼说服先走,后来发觉上当又返回来,却发现小红军牺牲了。
在一走一返这段时间里,课文并没有写小红军,留下了一处空白。
同学们,如果你们是拍摄电影的摄影师,请把你们手中的镜头对准小红军,拍摄到的会是怎样的情景呢?生:陈赓骑上马,小红军看着陈赓远去的身影满足地笑了,他慢慢地闭上眼睛,倒在草地上。
生:小红军看着陈赓上马远去,长长舒了一口气,心想:把你骗走可真不容易。
他艰难地向前迈步,可是他又饥又饿,没走两步,就一个跟斗栽倒在草地上,再也爬不起来。
语文原地叶圣陶修改作文
语文原地叶圣陶修改作文哇,今天的语文课真是太神奇了!老师讲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就是关于叶圣陶叔叔的事儿。
我都快笑翻了!大家都说叶圣陶叔叔特别厉害,他写的书又多又好,还能让人看到一个又一个有趣的世界。
老师说他是个了不起的大作家,我听了好激动啊!早上,刚一到教室,我就看到老师站在讲台上,她的脸上挂着一个神秘的笑容。
大家都知道,老师一有这个笑容,就有好玩的事情要发生了。
老师拿出了一本书,书上写着《语文原地》,我好奇地问:“老师,这本书是什么呀?”老师笑着说:“这是叶圣陶叔叔写的一本书,里面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呢!”“叶圣陶叔叔是谁呀?”我问。
“叶圣陶叔叔是我们国家非常有名的作家,他写了很多有趣的书,还编写了许多让人开心的故事。
”老师耐心地解释道。
我点点头,觉得叶圣陶叔叔一定是个很厉害的人。
然后,老师开始给我们讲解书里的一个故事。
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子,它有一天遇到了一只特别坏的大灰狼。
那个大灰狼狡猾极了,它想把小兔子吃掉。
但是小兔子特别聪明,它用巧妙的办法逃过了大灰狼的追捕。
大家听得特别入迷,一个个眼睛都瞪得大大的。
小明忍不住问:“老师,小兔子怎么逃过大灰狼的呢?”老师笑了笑说:“小兔子用了一些聪明的方法,像是设陷阱、藏在树后面、用假声迷惑大灰狼等等。
最后,它终于安全了。
”我听了以后,觉得小兔子真是太厉害了,它一定是从叶圣陶叔叔那里学到了很多聪明的办法!接着,老师开始给我们讲解书里的另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群小朋友,他们在一起玩游戏,结果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而是一起合作解决了问题。
通过这个故事,老师告诉我们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小华特别认真地听着,然后他说:“老师,我们在学校里也要合作,大家一起做事情就能更快更好!”“对呀!”老师点点头,“合作是很重要的,不管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学会和别人一起合作。
”大家都觉得这个故事非常有道理,都认真地记下了老师说的每一句话。
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叶圣陶叔叔写的《语文原地》里的一些有趣的故事情节,像是小动物们的有趣对话,和他们在一起经历的各种有趣的冒险。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3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3篇第一篇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就需要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改变严肃枯燥的教学方式,缓解学生的课堂紧张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并采取积极性评价的方法,对正确的、有发展空间的见解,及时给予肯定和称赞,对可行性低、逻辑性低的见解,指导学生改进,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导入课堂,在课堂讲解中恰当地插入一些创新型见解,通过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是学生创新的原动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首先,教师应该做好课堂导入。
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哪座房子最漂亮”时,可以先让学生画出自己觉得最漂亮的房子,丰富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画出不一样的房子,使学生在动手作画的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成功导入课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其次,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创新活动。
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雪孩子”时,可以让学生准备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发挥想象,自己动手做出一个“雪孩子”,使学生在兴致盎然的动手活动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和交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创新的角度学习和探索,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春雨的色彩”时,可以先问学生:“春雨是什么色彩?”引发学生思考,再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进行小组间交流讨论,再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让小学语文教学“美不胜收”
让小学语文教学“美不胜收”摘要: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巨大的感人作用,审美教育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
可以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这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心性,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美育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心性,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那么,我们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呢?一、教师教学要善于从课本教材中发现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重,尤其是刚刚步入小学校园一二年级的学生。
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熟悉的课本入手,引导学生学会从阅读中发现美,从而能够从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构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
在小学课本教材内容中蕴含的美学是无处不在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教材进行美学教学。
充分利用课本教材是教师阅读教学进行审美构建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树立学生的审美意识语文世界是美好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事实上语文都是可以进行审美教学的,只要教师注重对这些“美”的因素的解读,便可以将学生引入到美的世界,从而形成科学、健康的审美意识。
首先,教师为了能够给学生讲解出美好情境的内涵,自己要先做到对语文教材的“美”的解读,所以教师对教材美感的解读对于进行审美教学至关重要,这也是带领学生进入语文美丽世界的第一步。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跟随老师进入语文美丽世界的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需要老师在创设情境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
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实物进行情境的创设,也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技巧进行感情的渲染与场景的铺垫,也可以通过音乐、史诗动画来进行气氛的调节……例如我们在学习古诗《泊船瓜洲》时,老师就可以通过教室的多媒体设备来给学生展现一个动画,描绘江水映衬下的明月以及目光所及鸟语花香的江南的一片春光,这首诗中所描述的景象,通过美景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美”,同时也感受到作者由景生情的情感历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7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7篇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心理倾向,是学生研究的强大动力。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动机和研究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以兴趣为导向,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
对于小学生,我们可以采用故事、游戏、多媒体等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形象性,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研究《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特点,向学生展示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图片、视频和音乐,营造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与优美。
这样的教学方式比枯燥的讲解更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
学生有了阅读的激情和动力,更能够突破文字的限制,产生更多的个性化见解,为个性化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调动学生生活阅历,让学生形成独特感悟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每篇文章都不仅仅是文字的简单堆砌,它背后还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智慧和心血,是作者对生活的再加工和再创造,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
要想让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就需要教师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研究方式,都有丰富多彩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这些差异性是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参观博物馆、观看电影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2.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例如,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分级阅读、绘本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阅读能力。
3.多元化教学,提高阅读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推荐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篇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可见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一要求显得很重要。
以下是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篇,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一、以生动形象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生动优美的课堂语言是一种魅力,这种魅力不但会令学生心生羡慕,而且能够引发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运用华美的词句、灵活的方法感动学生的内心,把学生引入到美妙的语文境界中,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文学之趣。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想到新的生命,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的喜悦,焕发萌动的,蓬勃生机的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们都出来了;有的散步、放风筝、耕种、插秧……好一派春天的新气象……”听到这些,学生怎能不兴趣勃发呢?二、以赏识表扬,促使学生自信心的形成任何人所付出的劳动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得到别人的赏识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小孩子表现得将更为强烈。
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哪怕是极小的亮点都要给予肯定,给于表扬,这样学生就能获得自信。
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
”这正是对赏识作用的肯定。
虽然赏识没有付出物质的代价,但是它发挥的价值是无法用物质衡量的,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催化剂。
课堂上,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我通常会伸出大拇指,或说一声“你真棒!”一句亲切简短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动作,都将会在学生心里形成美好的记忆,这个记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发展,甚至影响学生一生。
大量实践证明,好学生的确是夸出来的。
三、以最佳的情绪密切师生关系教师的情绪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
所以,教师走进课堂以前,必须要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站在教室里以微笑的面孔面对学生,而且不但要微笑,还要笑得灿烂,发自内心的笑,这样才能在课堂活动中为师生互动、师生合作、师生交心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年级语文论文范文(11篇)
三年级语文论文范文第1篇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在学校**的大力**和直接* *下,在各科任老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耐心帮助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我担任的语文学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学科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
可以用多* *展示画面让学生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有关。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
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
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
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与“补白”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与“补白”语文教学中的“留白”与“补白”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留白,是传统绘画的一种极高境界,讲究着墨疏淡,空白广阔,以留取空白构造空灵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语文教学如同绘画,也需要“留白”。
这里的“留白”是对教师的要求。
语文教师哪怕考虑得再周密,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应该面面俱到,要努力为学生“留白”,留什么,主要有以下方面:1、留内容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
”语文课堂时间有限,在语文教师的主导下只能解决一些语文核心问题,更多知识内容,要学生自己解决。
作为语文教师,要为学生留下一些“自耕地”,让他们用思考为犁,自我播种,自我收获。
如教学《故都的秋》,课堂上要致力解决的故都秋味的理解与把握和倒数第二段比喻的分析,至于文章的结构、情景交融的特色、调动多种感觉进行描写等,都可留给学生自行解决。
2、留问题即便是课堂上要解决的核心内容,作为高明的语文教师,也要努力地把问题留给学生。
教师只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问题的答案与结论还是要由学生来下。
只有把问题留给学生,才能唤起学生沉睡的思考意识,使学生的思考力得以培养与发展。
3、留空间语文教学,还要给学生留空间。
留些什么空间呢,如想象的空间、质疑的空间、选择的空间、探究的空间、表达的空间、静思默想的空间、妙笔生花的空间、拓展延伸的空间等。
留空间,实际上是留机会,让学生展示才情,培养能力,增长智慧。
4、留时间语文教学,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或用于思考,或用于消化的时间。
教学时间的停留,只是教学暂时的休止,实际上学生的沉思默想,让教学“冷场”的背后思潮、情潮暗自涌动。
这不是坏现象,实是学生进入境界的表现。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留白”是必要的,这样的“留”,带来的是学生的勤奋与智慧,带来的是语文学习丰盈、立体、充实。
当然,其中的“留”也是大有讲究的。
简单来说,“留”要“留”得恰到好处,“留”要“留”得适度。
上课回答问题使我多了一份自信,作文
上课回答问题使我多了一份自信,作文从小到大,我一直是个性格内向、容易害羞的孩子。
在课堂上,每当老师提出问题,我的心都会瞬间提到嗓子眼儿,然后迅速低下头,生怕与老师的目光对视,被点名回答问题。
对于我来说,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简直就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彻底改变了我。
那是一节平平常常的语文课,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让人有些慵懒。
老师正声情并茂地讲解着一篇优美的散文,大家也都沉浸在其中。
就在这时,老师突然抛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这篇文章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呀?”问题一出,教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大家都在低头思考,我也不例外。
我在心里默默地想着答案,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儿思路,但是又不敢确定。
我偷偷地抬起头,用眼角的余光瞟了瞟四周,发现没有一个同学举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老师的目光在教室里扫来扫去,充满了期待。
我的心开始砰砰直跳,手心里也冒出了汗。
“要不,试试?”一个小小的声音在我心里响起。
我犹豫了一下,又赶紧摇摇头,试图把这个念头压下去。
可是,那个声音却越来越强烈,仿佛在不停地催促我:“举手吧,举手吧!”我的内心开始了激烈的斗争,一边是对答错的恐惧,一边是想要尝试的冲动。
就在我纠结得不行的时候,我看到同桌投来鼓励的目光,他轻轻地朝我点了点头,似乎在说:“你可以的!”那一瞬间,我不知从哪儿来的勇气,深吸一口气,慢慢地举起了手。
我的手举得很低,低得几乎只有自己能看到。
可老师还是敏锐地发现了我,她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大声说道:“这位同学主动举手,真勇敢!来,站起来回答一下。
”听到老师的话,我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儿。
我慢慢地站起身来,感觉双腿都在微微颤抖。
我张了张嘴,却发现声音好像被卡在了喉咙里,怎么也发不出来。
“别紧张,慢慢说。
”老师温柔地鼓励道。
我又深吸了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老师,我觉得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比如……”我磕磕绊绊地说着自己的想法,中间还停顿了好几次。
课外文章就是教材
课外文章就是教材作者:带露梅花爱语文来源:《语文建设》2010年第10期每一天的语文课上,我们都会听到一个有味道的故事。
值日同学背诵一篇文章,大家边听边记录梗概、写感想,然后全班交流。
这是我们语文课上最鲜美的一道“菜”。
我们吸收着语文的养分,吸收着文学的养分,更吸收着人学的养分,为我们自己的成长,也为理解别人的生命。
我从来不认为语文课前的听记美文活动是独立于语文教学之外的,我也从不担心所谓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
我们没有必要把每一篇课文牵涉到的教学内容都一网打尽,突出重点才能见效果;更不应该狭隘地认为,一个学期教完了教材上的30篇课文,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我们更应该承认,有很多课外文章是可以拿来做教材用的。
今天学生背了一篇文章——《压在箱子底的录取通知书》。
孩子们交流的时候,观点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评价和赞扬哥哥伟大的爱和奉献,赞美手足情,批评弟弟的不是,为哥哥提出建议。
总起来看,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看着一张张稚气未脱的面孔,听着他们说出的很成熟的思想,你会怀疑你面对的到底是不是初一的孩子。
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靠的是濡染,每天一篇美文,将师生们的智慧聚合起来就会形成一股力量,慢慢渗透进我们的思想,从而改造我们的灵魂。
每一篇听记材料我们都可以充分挖掘出它的价值。
对这篇文章的题目,不少同学提出了看法。
这个题目很不成功,故事听了一半,根据文意就能猜到文章结局了。
这样直白的文题太没有味道了。
我对文章的叙述方式提出了解说和修改建议。
这篇文章所写内容跨越三十年,采用顺叙的方式,使文章显得拉拉杂杂。
如果采用插叙手法,就可以把主要事件集中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通过“三望”来串起全篇的内容。
我把故事情节按照插叙的手法重新组织了一下,让学生们体会到几分钟的时间里可以浓缩三十年的生活。
我做着手势,说:“这就使文章有起伏和波澜了,有看头了。
”我继续说:“插叙的必须是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的,有助于推动情节的,有助于揭示或深化中心的。
补作文600字(通用70篇)
补作文600字补作文600字(通用70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补作文6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补作文600字篇1补,人生中有太多的遗憾,错过了,你本不应该失去的东西,让美好的一切变得不堪,让那一段纯真的友谊丝毫不剩。
就那么放纵的,让时间从指尖滑走,在这一段时间中你一定后悔做了这些事,或许是因为你的性格,你的脾气,日子久了,才发现你与他是两种性格,不同的脾气不同,才发现你包容不了他。
烦是因为他说话难听,得点烦是因为他没有顺从你的某件事情仅是因为他从前一直在宽容你,包容你,如今却不不是从前了彻夜难眠,躲在被窝里低声哭泣声,怕被听到,被猜测!你边边对自己说着这不是我的错,我又不愿意变成如今的这副模样。
不知是你变了,你不再是从前那个你了,一遍遍的在欺骗着自己,蒙蔽着自己,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如何弥补这段友谊,没有考虑过你的感受。
怀念曾经和你散步在校园里怀念和你曾经无话不谈,那么的真诚,怀念你曾经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我在我摔倒时给我勇气及鼓励,怀念你曾经在我被受欺负时第一个站出来为我辩护容不得别人欺负我,当初我们趋近与形影不离,可现在也没有人阻碍我们,挑拨离间。
为何现在你对我是这样的冷淡,也没有和我说过话,也没有当初那份情义了,我们之间多了许多秘密,有着许多的隔阂,想着想着真的是我错了吗?难道是因为你曾经无私的包容,而现在的你却觉得这样太累了吗?也许是如此我一直很任性,所有的事情都是让你来承担,我也没有包容你你说话不好听点,我就会觉得显得十分不耐烦,对不起,我错了,我应该顾及你的感受,体谅你,包容你。
不应该什么都让你来承受,以后我会包容你像你曾经那般对我!补作文600字篇2一个动作,一句话语,往往可以透露出一个人的品德是否高尚。
我和几个小伙伴,聚集在一个客厅里,我在画一张设计图,计算我们的计划预算,其它人则在一旁想物品名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于教材,不囿于教材——让学生给教材补白的意外惊喜“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
然而,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始终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新课标迫切地呼唤教师的课程意识和生成意识,也就是教师要把教材视为一个例子,视为是达到学习目标的中介材料,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紧扣课程标准而不是紧扣教材,让语文教学真正体现它的生命力。
当我第一次拿到人教版教材的时候,读着教材上那一篇篇优美的文字,看着教材中那一幅幅具有儿童情趣的插图,我欣喜!当我活用教材,找到教材中的空白处,让学生适当补白的时候,更是让我感受到了出乎意料的惊喜!一、巧用教材中的情节性空间人教版新教材内容和插图中蕴含一定的情节。
仔细思索其目的,决不是为了装饰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加利用就会成为语言训练和想象力训练的切入点。
1、改编。
良好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再造想象产生和完形的过程。
但想象力的培养,不能就此为止,还必须进一步倡导学生再度调动积贮的记忆表象,融合个人的体验和理解,努力充实和不断完善头脑中展现的再造形象,从而创造出一种源于课文而又不同于课文的意念形象。
例:教学片断《荷叶圆圆》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柔嫩的翅膀。
”生:(从座位上“起飞”,“飞”到“大荷叶”上)我是一只小蜻蜓,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小蜻蜓立在碧绿的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生:(一蹦一蹦的表演)我叫小青蛙,呱呱呱。
荷叶是我的大舞台,呱呱呱。
生:(大大方方地走上讲台)“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
’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大幅度地挥动着手臂)由于年龄特点,大多人选择表演的形式,但是表演绝不雷同,小孩子用喜欢的方式表演,从表情动作到语言都有鲜明的个性。
这样,既促进想象力的发展,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2、扩编。
这种形式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某一段或某一点,在体会原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展开想象,从而变不具体为具体,变无声为有无,让形象更具体,色彩更鲜明。
例:教学片断《宿新市徐公店》《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
整首诗运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
作者杨万里为官清廉,罢官后长期村居,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写真切感人,读后给人以恬淡、愉悦的心情。
而学生从小长在农中院落,从小嬉戏于盛满丰收希望的田野,从小就带有一身“土豆地瓜”味儿,所以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更是感同身受。
教学后,我就让学生根据插图或诗意展开想象,写编短文。
学生非常热烈地响应,让我们来读读孩子们写的片段吧。
一学生写道:……花丛里,小鸡在叽叽喳喳寻找着小虫子,鸟儿在散发着清香的树枝间欢快地歌唱。
牧童牵着牛走出家门,走过一道稀稀疏疏的篱笆,走过……突然,他看见前面有一只美丽的蝴蝶舞动着金黄的翅膀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这是一只多么漂亮的彩蝶!牧童连忙扔了牛绳,小心翼翼地向花丛走去,慢慢地举起手,快要碰到蝴蝶了。
这时,美丽的蝴蝶忽然发觉了,飞舞着翅膀,一上一下地飞向前面去了。
牧童飞快地追了过去,蝴蝶在前面飞飞停停,像是在顽皮地和他开着玩笑。
转过一个山坡,突然,眼前一亮,前面是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地……又有学生写道:我做完作业,觉得房间里的空气非常闷,决定到外面去散散步,透透气。
我走到田野边……这时,我看见一只美丽、优雅的黄蝴蝶正在悠闲地飞着。
我好想把它抓回家做标本。
于是,我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跟前,想把它一把抓住,不料,被蝴蝶发现了,它拼命地扇动着翅膀飞呀飞。
我一边跑,一边唱:“亲爱的,你慢慢飞,好让我来马上抓住你……”可是,那只蝴蝶比我还聪明,它飞入菜花丛中藏了起来。
我怎么也找不到,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家去了。
还有学生写道:雷公公敲响了震天的鼓声,惊醒了蚕宝宝,惊醒了天空,惊醒了田野,惊醒了沉睡的山岭和村庄……田野里,油菜花开了,金黄金黄的,一阵微风吹来,油菜地里翻起了金色的波浪……花香引来了一群群小蜜蜂、小黄蝶,它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上下翻飞。
此时的我,多想融入这美丽的景色,我追逐着小蝴蝶。
小蝴蝶仿佛在跟我捉迷藏,左飞右飞,上飞下飞,就在我快要捉住它那一刻,精明的蝴蝶飞入了油菜花丛中。
小蝴蝶呢?我迷惑了,分不清哪儿是蝴蝶,哪儿是花。
我整个身心都融入了春的海洋中……学生读古诗之后,在心中形成了一幅画,所写的文章有了自己独特的体会,有了跟别人不一样的呐喊,而且还把自己的生活融入文中,用文字刻画出自己心中的春天,不仅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
3、续编。
此举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的叙述,合理推敲故事的发展趋向,这样形式能够培养学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把学生的想象引向纵深。
例:教学片断《做一片美的叶子》课文前半部分对具像的树的美进行了描写,凸现了无数片叶子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后半部分由树写到人,写到每个人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
通过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以及了解树叶对大树的生长所起的作用,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
”然而,生活的大树到底指的是什么呢?作为人,应该怎样为生活的大树输送营养呢?有学生说生活的大树指的是我们的地球,有的说指的是我们的祖国,有学生说自己的家就像一棵树。
于是,我从学生身边的事情说起,从看似一件件小事说起,说一说自己曾经为家、为班级、为朋友做过什么?只要是为别人带来快乐的事都是一片美的叶子。
说了之后,便用“我是一片美的叶子。
有一次,我……”这样的开头来练习说话。
说过之后,我问学生愿意把自己做“美叶子”的事写下来吗?孩子们非常热烈地响应:“我是一片美的叶子。
有一次,我看见我们教室外面的过道上有一张废纸,我就弯腰把它拣起来,过道上就变得很干净了。
”“我是一片美的叶子。
星期天的时候,我看见妈妈很难受的样子,我就问妈妈怎么了?妈妈说她胃病犯了。
我叫妈妈赶紧吃药,可妈妈说家里没药了,我就说我下楼去买。
可是妈妈说她不放心我过马路。
我说没关系,我能行的。
于是妈妈就给钱让我去买回了药。
妈妈吃了药,没多久就好了,我真高兴!”……读着孩子们笔下流出的一件件细小却美好的事例,我好开心!再如:教学片断《蒲公英》文中讲到蒲公英种子随风飘荡,其中有两颗种子飞到了沙漠里被干死了,飞到湖泊里被淹死了。
只有飞到黑黝黝的泥土里的种子才在第二年春天的时候茁壮成长起来了。
在教学中我让孩子们练习说话写话是这样做的:首先在课堂上创设了让孩子们都来做蒲公英种子的情景,我做出使劲吹风的样子,让教室里所有的“蒲公英种子”都快乐地飞了起来。
然后我出示了这样的开头引导学生来说,即“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我随风飘扬飞到了……,后来我……,这让我明白了……”孩子们说出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有的说飞到了熊熊的烈火中被烧死了;有的说飞到太空中却因为没有氧气而憋死了;还有的说飞到了谁家的花盆里,主人浇花的时候顺便让我也喝了水,所以长得很茂盛……利用教材的空白练习补白,可以看出孩子的思维是发散的,表达是精彩的。
学生在故事中表现出来的丰富想象力和神奇的创造力使我感到惊喜。
享受着孩子们给我的惊喜,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教师即课程”这一课程理论。
我们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完全有空间和可能对预说的课程进行“再创造“。
教师只有进入课程,才能实施课程,才能使静态设计的课程转化为动态的课程实施。
总之,教材上有情节的图和内容给了学生丰富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做情节的一分子,给学生一个可以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在这里,情节性的空间和学生的想象力的空间造就了一种既可以深化课文内容,又可渗透语言训练,既可以合作,又可以满足自我的学习过程。
小学生具有感性认识强,想象力丰富的年龄特征,他们对于有情节,可直观的东西接受快。
巧用教材中的情节性空间,能使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获得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快乐,其语言、思维、想象力、创造力都能得到培养。
二、活用教材里的生活化空间(一)教材和生活联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生在课程中所学习的书本知识,最核心的是人们的认知成果,是被前人证明了的一种规律性的知识,即从生动丰富,多姿多彩的现实世界中选择出来的,抽象概括了的东西,这是书本知识。
学生在书本中跋涉的时候,他面对的是一个无法直接感受到的,离开自己现实生活的世界。
试想,给一个从来没有看见过剧毒品的危害的幼儿讲某某是剧毒品,不能吃,你说他会相信吗?“无知便无畏”。
脱离儿童生活世界的知识传授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经验,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关注学生经验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跟学生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而不能脱离。
教学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经验,越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学就越有效。
而人教版的教材充满了人文色彩,和学生的生活非常接近,我们更不能把学生圈在书上的内容里,要让他们学会如何从书上学来,用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学来,用到语文中去。
教学案例:一天,我在教学生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想不到一位学生说:“一点也不辛苦,还没有我学习辛苦呢。
您没有看电视上说吗,现在都用什么现代化机械耕种土地了,几个人就能管理一个大农场,人也不出汗了,不滴禾下土了,机器也不会出汗,还能收好多好多的粮食呢。
”他又说:“我到姥姥家去,好多人在那里坐着玩,打扑克下棋说话。
听说现在还有好多人不种田了,出去打工去了。
”他还说,他六点钟就起床,晚上还要做作业到十点钟,而在姥姥家时,姥姥早上八点钟还没有起床呢,晚上八点就睡觉了。
没有他学习辛苦,一个字要练习十多遍,手都写痛了,应该叫“字字皆辛苦”才对。
学生的一番话给我很大的启发。
是的,时代变了,观念也应该变。
过去认为是真理的东西,现在不一定是真理了,或者说不一定那么对了。
如果在教学中重视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的联系,我想就会收到和上面的例子不同的效果了。
从以上的事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的联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同等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的“化简”书本知识,下工夫去研究书本知识和生活的联系,从而能够借助于鲜活的生活案例,用最浅显的语言,最巧妙的办法去帮助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和学习。
(二)教材和生活联系的有效实施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生活中有语文,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有物理有化学。
一旦教师把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学生就有可能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就有可能会深深意识到学习的价值,就有可能会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有可能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