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化历史教材几点尝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摘要: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历史教学也应随之转变。
本文就历史教学实践中如何丰富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 高中历史教学也应随之转变。
这是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 想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应准确全面地领会新课改精神高中历史新课改从课程目标到理念,从课程评价到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体现出时代性和新的价值观。
它提倡学生采用自助学习方式,即“自我导向、激励、监控”。
在课堂上, 不管是老师讲授还是学生探究,皆需老师在切实把握、领会新教材和新课标的前提下,认真备课、灵活把握。
让学生去发现、解决问题,以培养其探究、创新意识, 最终让他们学会主动学习。
[1]在此过程中,老师应本着从课程标准到课本再从课本回到课标的原则。
通常来说,新课改所提倡的新的教育理念会使得教师在短期内的教学过程中产生不适, 这是正常现象。
但从长远考虑, 我们教师应在思想、行动上支持目前推行的新课改。
不管面临多大困难, 也必须想方设法去克服。
二、新课改的关键是做好基础工作历史学科具有较强的知识性。
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好与差。
知识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 而能力又以知识作为载体。
基础知识不扎实, 就无法运用知识,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历史问题、设计新情境就更无从谈起。
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巩固、讲授好基础知识,切实从基础做起,扎扎实实吃透教材。
当前的高中历史教材, 既总结了老教材的经验, 又吸收了西方和港台教材编写的诸多优点,适当加入了一些插图、史料,字体有宋、楷体之分, 一改过去教材呆板,真实感缺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缺点, 使教材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编纂的系统性、科学性及美学等原则。
而且现在的教材使教师的才华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充分地发挥。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高效使用高中历史教材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高效使用高中历史教材针对新课改下使用的历史教材容量过大,过多的内容与有限的课时,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
如何高效使用高中历史教材,至关重要。
鉴于此,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对比了新旧教学理念对教材使用的看法,然后辅之以例证。
以达到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与精心取舍。
通过重新整合以重构历史教学体系,使历史专题的头绪更集中、主题更突出,更好体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整体性。
通过合理取舍以强化主干知识,突出重点,把握核心,以取得高效、优质的教学效果。
标签:新课改;高效使用;体系;整合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活力,使传统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师生平等交往,教学互动,形成合作学习的良好课堂气氛。
但由于教材容量过大,一些有益的课堂探究活动不能充分展开,往往由于赶进度而被迫草草收场。
过多的内容与有限的课时形成一对突出的矛盾。
因此,如何有效地使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已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问题。
三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感触很多,也使我的思路渐趋明朗,下面是我的几点浅薄认识,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1.打破“圣经”崇拜,准确认识教材功能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教师把教材奉为“圣经”,教材控制着教师的教和学,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落实知识点”,使学生掌握教材所安排的内容。
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改革,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范例”和“媒介”,教材只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重要资源,学生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不仅获得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养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种教材观要求教师“用教材去教”,要积极主动地选择和自主开发教材视野以外的教学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有两种现象:一种是本本主义,严守教材,”不敢越雷池一步”;一种是将教材边缘化,教学远离教材。
这两种现象都没有摆正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来认识:1.1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新教改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教改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几年中,老师的教学观念、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历史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背离了新课改的初衷。
例如教学内容出现脱离教材、课堂合作探究形式化表面化、传统教学模式中好的东西不能很好继承的问题等。
既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形”,更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神”。
关键词问题;历史教材;合作学习;传统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课程改革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新课改势在必行,不可阻挡。
作为一名一线老师,通过几年的学习、实践,逐渐的改变了原来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对一些新课程的理念也逐渐的深入了解。
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教学方法观、评价观等在日常的教学中也能够体现。
以学生发展为本,更多的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参与者等这些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也逐渐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
但随着新课改的继续推进,对历史新课程改革中的做法有些困惑了。
困惑之余,对几个问题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还是以材料为主教材是学生学习和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但是在观摩学习的几节课里面,老师创设了很多新的情境,利用了新的材料,很少见到教材的影子,心里不免产生一点疑虑,历史教学的新课改不需要教材吗?不可否认,合理运用材料进行课堂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历史课堂不应该脱离教材,而是应该充分运用教材。
教科书拥有丰富的文字与图表资料,新课改的精神就是要教师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理念转变。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充分运用教材,挖掘教材的资源,围绕教材设计问题,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为教材文字简练,结论性的内容较多,所以,为了更好的实现重点与难点知识的突破,为了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的系统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补充材料,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但应去粗取精,宁缺勿滥,合理使用。
关于初中历史新课改的几点思考
根据学生 的身心发展规 律及年龄 特点 ,因材 情感体验 ,注意给学生提 出问题 、发表意见 、 上 还可 以开展演 讲会 、故事会 、知识抢答 、
施 教 ,使学 生从被动学 到主动学 。要 完成这 阐明观念的机会 。对 学习有 困难 的学生要给 辩论等形式多样 的活动。 个 任务 ,教 师不仅要具 有扎实 的专业 知识 , 予宽 容和帮助 ,给学 生创造学 习机会。学生
一
对 历史产生 浓厚 的在 于能
历史 知识搞清楚 ,而且 能够 发挥 自己的历 史 感受历史 、探 究历史 ,建立 民主 、平等 的师 否实现教学 目的 。教师教 学风格 、个性 就体 最近 想 象力 ,从而培养 学生探究 学习的能力 ,激 生关系 。教育 心理学告诉 我们 ,相容 的师生 现在所选 的教法上 。教 师要根据学生 “ 关系直接影 响着学生 的学 习情绪 ,师生 心理 发展 区” ,选择 最佳 的教 学方法 ,努 力激发
要 了解该学科 的历史现 状、最新科研 成果及 师 的亲切感 ,创造一个 师生心理相 容的 良好 学 习的能力 ;要 紧密结合教学 内容 ,设置学 发展趋势 ,这样才能得 心应手 ,游 刃有余 。 教。素质教育 要求充分 发挥学生 的主体性 , 环境 ,建立起 相互 信任 、尊重 、帮助 、团结 、 生感兴 趣 的情境 ,让 他们通过动 手动脑解决 师要更 加关注学生学 习过程 中的情 感投入 、 每一 位学生在课 堂上都有收 获 ;此外 ,课 堂 教学不是拥 有知识就可 以 了,还要懂 得如何 友爱 、共 同进步 的 良好关系 。在教 学 中,教 疑难 问题 ;更要 因材施教 、分层 次辅导 ,使
谈对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岳麓版教材的认识
谈对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岳麓版教材的认识摘要:面对近几年来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各地区各学校也都相继地为适应新课改进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我作为一名新教师也很有幸的接触到新教材,面对这一变化,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老师和学生都很茫然,通过近一年时间的摸索与研究,对近几年来接触岳麓版教材有些自己的认识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标;岳麓版教材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245-01要成一名合格优秀的历史教师,不但要对教育事业有充分的激情,还要有一颗持之以恒、孜孜以求的心,中学历史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要学生学好或教师教好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他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做铺垫,尤其要能够把握好教材并合理的掌握运动相应的教学方法,我想仅对高中历史岳麓版教材的使用说说自己的认识为此,学校还专门组织相关教师接受业务培训,主要是对课程标准的培训,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
它主要是对学生一段时间之后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并非具体的知识点的硬性规定,它要求教师是教材的开发者,而并非仅仅是执行者。
所以,教师在平时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就要更加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学习能力的提高。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新的课程标准的实行,要求教师能够很好的把握教材并在教学方法上也要随之转变。
一、知识点不同以往的教材更注重知识的传授,注重历史的再现,在讲课中教师往往死守教材,生怕错过哪个知识点,考试也会重在知识的考察上,而岳麓版教材则完全打破这种限制,它关注对现实有价值的历史,它是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来进行有选择的编写,强调读有价值的历史。
它鲜活的反映历史感受,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有机的选择教学方法,相对更加的灵活,考试也更加注重对历史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时间顺序不同以往的教材是按照时间和国别的顺序编写的,先是古代,然后近代,最后现代;先是中国史,然后是世界史,它更注重前后的延续性。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观念,不断迎接教材和策略的挑战。
为了能使学生在一个优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学习,本文提出了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策略,这对初中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应该充当的是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教师不是传递知识的主宰,学生不是盛载知识容器,教学要以学生为本,着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教师要从权威者、传授者转变成为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从课堂的主宰者、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从师道尊严转变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者。
在学习活动中真正做到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并富有个性化的创造性过程。
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
二、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也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坚定意志和信心,改善学生学习的态度,从而形成个人自主学习的行为。
例:在讲到“三国鼎立”时,有的同学们会提出这样的一些问题:“刘阿斗如此无能,诸葛亮为什么自己不当皇帝?”还有的问:“在‘三顾茅庐’时诸葛亮为什么那么清高?”“曹操既然是政治家、军事家,那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中会败给孙刘联军?”同学们的问题中反映出他们已经深入到学习中去,正在积极地思考历史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英国伟大的人文主义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曾说过,适当的疑惑,被称为智慧的火炬。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历史教材的重点、难点,找出其中的疑惑点,让学生确立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新课程新教材下历史教学几点思考论文
关于新课程新教材下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目标做了三个方面的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和传统教学目标有很大的差异,传统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新课程对过程、方法、价值观提出更高的要求。
那么中学历史老师怎样应对这些变化,做好高中历史教学,关键是老师和学生要做好及时的调整,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一、面对新课程程老师应该怎么做1.教师要转变观点中国人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师道尊严影响”无论是家长、学生还是老师自己,都认为老师和学生有等级的差别,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
新课程中提出师生的平等交流,在学习中要有师生合作,这些基本理念要求教师必修要转变观点,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发动学生,让他们积极投身于教学中去,让他们知道课堂是学生的,不是老师的课堂。
同时,教师要把传统教学的旧观点加以改变。
2.教师要改变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下面记。
教师讲,学生听。
这种完全的解读教学方式,时间一直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明显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做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要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如分组学习,展开组内的讨论,是新课程教学下经常用的方式。
同时,我们的课堂也是开放的,学习不一定在教室里,图书馆、网络中学、博物馆、人文景点等都可以成为历史教师开展教学的场所。
3.教师要调动课堂氛围新课程注重过程的评价,课堂的气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那么怎样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呢?关键是老师布置和跳动。
我在讲新课的过程中几乎每节课都有两到三个讨论的问题,怎么设计问题,问题是否是同学感兴趣的,就要老师在课前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研讨。
有些问题,要布置学生在课前查阅很多的资料。
这样,问题学生感兴趣了,又能够参与其中,上课自然有话可说,课堂气氛自然就会好起来了。
4.教师要提高素质我们经常要一桶水和一杯水来形容老师怎么教好学生,那么新课程下,就应该要一缸水、一池水和一杯水来形容了。
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几点方法的尝试
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 使历史教学丰富多彩 , 生动活泼。寓教
于乐, 收到 良好 的教 学 效果 。 二、 小组 合 作 学 习 、 师生 互 动 小组 合作 学 习是 指 在 历 史教 学 过程 中 , 教师 根据 教 学 目标 、
教 学 方 法 、 学 手段 , 教 结合 学 生 的 认 知 基础 、 史 教 材 与 地 方 实 历
际 , 具 体 的教 学 过 程 中 , 织 学 生 以 小组 为单 位 , 在 组 进行 明确 的 责任 分工 , 成 某 个 历 史教 学 任 务 , 到 一 定 的 历 史 思 维 能 力 , 完 达 培养 学 生对历 史 的悟 性 。 利于 学 生主 体 地位 的 发挥 , 循从 认 有 遵 识主 体— —尊 重 主 体— — 发展 主 体 的教 学 原 则 ,调 动 学 生对 历 史 学 习 的情 感 、 趣 、 志 等 非 智 力 因 素 , 充 分 运 用 现 代 化 的 兴 意 并 教 学手 段 。由于 历 史学 科本 身 有包 罗 万象 的特 点 , 故其 小组 合 作 学 习 的 目标 比 其他 学 科 更 具 有开 放 性 、 究性 、 践 性 的 特 点 。 探 实 例如 在学 习“ 安事 变 ” , 如 何 处置 蒋 介 石 的 问题展 开讨 论 , 西 时 就 讨论 的结 果是 中国共 产 党 从感 情 上来 说应 主 张杀 蒋 介 石 ,但 从 理 智上 来 说却 不 能杀 蒋 介石 ,杀 蒋介 石 抗 日民族 统 一战 线 将 无 法建 立 , 不利 于 巾华 民族 抗 战 , 不杀 蒋介 石 则 有 利于 整 个 巾华 而 民族 。 由此使 学 生更 进一 步 认 识西 安事 变 和平 解 决 的意 义 , 体现 了中国共 产 党 以 国家 民族 利 益 为重 , 顾全 大 局 的博 大 胸怀 和 远
新课改下对职业高中历史教材整合论文
新课改下对职业高中历史教材整合初探2009年秋季开始,河北省普通高中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实验,我校虽系职业美术高中,也义不容辞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之中。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构建“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课程体系,其带来的全新教育理念,让身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激情澎湃、跃跃欲试,在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我们在职业高中历史教学中遇到过一些困难与挫折,同时我们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一、新课程改革下职业高中历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1.学生学习基础差,课时明显不足在职业高中学生中,多数学生学习基础差,文化课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而新课改下,历史教材容量大,历史学习的课时明显不足。
以我校为例,我校是一所职业美术高中,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入学成绩普遍偏低,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历史等社会学科重视不够。
学生进入职业高中后,要花费很大一部分精力去学习美术专业知识,特别是到高三后,为了迎接全省专业联考和各高校的专业校考,学生差不多要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课集训,因而学生上文化课的时间不能与普通高中相提并论,课时明显不足。
再加上高中历史新教材容量过大,一些有益的课堂探究活动不能充分展开,相对较多的教学内容与非常有限的授课时间形成一对突出的矛盾。
2.课堂教学遇到的困难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高中历史新教材,是以模块为架构、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合编为体系,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内容精炼、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开展。
但教材同时也存在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差、知识系统破碎的弱点,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在职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因为课标规定宽泛而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感到困难,因为学生知识基础薄弱而对教学活动的展开感到困难,因为课时相对不足而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感到困难。
同时,有不少学生因为教材内容多而感到学习负担重。
因此,有效地整合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使之符合职业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成为我们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历史老师心得感悟5篇
历史老师心得感悟5篇历史老师心得感悟5篇历史老师必须要认真钻研大纲、努力吃透教材,并且以求真的心去查阅相关的历史知识,再传授给学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老师心得感悟例文,希望你喜欢。
历史老师心得感悟篇1通过几天的培训,我对课程标准、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四点:一、新课标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和过渡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观点。
发挥历史学科的特有功能。
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手段,培养创造型学生。
二、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统的传授教学为主,这在我们农村中学中更为普遍,中学生采用的仍然是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点的历史学习方式。
这种注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新颖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这也是我们的课题研究中围绕的中心话题。
三、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培养质疑意识,形成创新精神;适时运用讨论法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历史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倡导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四、历史新课程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设计原则,重建历史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高中各科的教学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
尤其是历史科目的改革更是大刀阔斧。
由原来的编年体的编书体例变为模块式教学,并且增加了不少的相关史料,使历史课本上有了一些在学术界已经很成熟的学术观点的渗透。
新课程的实施对广大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些新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该如何应对,如何走好新课改之路,显然是十分迫切和关键的问题。
一、新教材、新特点改变了以往的课程目标,反对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
新教材强调知识和技能,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加入了一些佐证这些结论的史料,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不再是干巴巴的只记住历史结论。
过去的课本只是明确地告诉学生什么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产生了什么影响;现在则不强调对史实的记忆,而是让学生结合史实,自己得出结论,或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方案以获取历史知识,从而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从具体课程内容上看,强调改变过去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更多的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
从而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思考。
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考试的选拔功能,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方式既有基础知识的检验,也有基本能力的考查,还有社会实践的测评。
认真解读课标,把握脉搏不少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学习新课标,觉得新课标理论性较强,读起来费劲,觉得自己只要吃透教材就行,殊不知教材就是根据课标编写的,不认真研读课标怎么能吃透教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新课标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对教学及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管理、教材编写等提出了原则性的建议,这些内容包含了新形势下教学的新理念、新策略,我们必须细细研读,才能把握新时代教育的脉搏和方向。
浅谈历史新课标下的教材处理
佚名:浅谈历史新课标下的教材处理浅谈历史新课标下的教材处理今年连云港市实行了高中历史新课改,在使用新教材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我曾遇到过几点困惑:1、我发现新教材一个课时的容量太大,在规定的时间内讲不完;2、我觉得一个专题的内容在时间或空间的跨度上太长、太大,学生要面面俱到的掌握难度太大;3、我感到有的专题与专题之间、小节与小节之间、以及相邻的学习内容之间缺少过渡显得生硬,所以在初用新教材时总做不到得心应手。
不过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探索与实践,发现只要对教材进行认真的处理,新教材还是有它自身的优势的。
下面我就历史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处理谈一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求能抛砖引玉。
(一)打破教材的“圣经”地位,突出其“工具性”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新教材与课改前教材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
课改前,我们对教材的性质定位为“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资源”,而且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把这种资源看作是“惟一的资源”。
在这样的教学观念下,师生们都力求用足教材、学透教材,有的学生甚至可以做到背熟教材。
课改后,我们对教材性质的理解发生了转变,我们认为“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
教材的“资源性”没有改变,但我们必须强调的是,教材绝不是教学的惟一资源,而只是最重要的资源。
更重要的是,教材除了具有资源性,还具有“工具性”,它承担着提供学生学习方法的功能、方便学生随时查阅的功能等等。
而现在所使用的新教材,从编写的角度看,它是编者按照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来编写的,而不是与新课标的体例一一对应的,这也是现在我们国内出现好几套高中历史教材的原因。
因此,过去那种将教材奉为“圣经”认为教师必须一字一句地讲授教材、学生必须一字一句地背熟教材的观念已经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了。
(二)立足于课程标准大胆整合教材重难点《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国家课程标准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教学建议、评价标准等,它既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教材编写、教学与评估,以及升学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过程、衡量教学成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立足于《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大胆整合。
迎接新高考 深化新课改——新课标下改变历史教学方式的尝试
一
一
、
动多用于理清易混淆的概念或事物。要 确定好对 比 项, 才能理清脉络 、 去伪存 真 , 达到解疑析难的 目的 。 三 、 识 的综 合 性 问题 知 转换 角度法 。同一问题 , 以从不 同侧面互动 , 可 互动的角度 不同 , 效果 往往 就不 一样 了。例 如 ,戊 “ 戌变法 的原 因是 什么? 可 变为“ ” 为什 么戊戌 变法在 历 史发 展中有必 然性? 前者 属复 习性互 动 , ” 缺乏启 发性 ; 后者则可诱导学生思维 , 带有启发性 。 又如 , 在讲“ 重庆谈判背景 ” , 了便于学生理 时 为 解“ 蒋介石假和平 、 内战 ” 真 这一难点 , 我补充 了蒋介 石 与毛泽东来往 的三封 电文 , 互动 :从 电文 中可 并 “ 看 出, 蒋介 石邀请 毛泽东 去重 庆谈 判的理 由是什 么? 其真实用意何在?毛泽东为什么要接受邀请?第 一 ” 个问题学生通过 阅读 史料能较 容易答 出来 , 后两 个 问题学生一时答不全 , 于是 , 我启发学生换个角度思 考 :假如毛泽东去重 庆 , “ 蒋介石 可能 会怎样 ?假 如 毛泽东不去重庆 , 介石又 可能 怎样? 学 生通过 回 蒋 ” 答这两个多思维指向 、 多思维结果 的问题 , 既真正 理 解 了蒋介石假和平 、 内战 的阴谋 , 真 又展示 了 自己的
新课改下如何使用历史教材
新课改下如何使用历史教材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给教师传递着一个信息:不能再过分地依赖教材来讲授。
目前,高中历史教材是一个课标下有四种版本,不同的版本在编写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各有所重,甚至观点都有相当大的差别。
这就意味着教师变成了新课标实施的关键一环,教师只能以课标为中心,把教材从“依赖对象”变更为“依据对象”,自主地、大胆地整合教材,以迎接挑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全面铺开,新课改新在哪里?最主要新在教师职业与角色理念的改变。
传统观念下,教师的角色是权威者、传递者、真理的拥有者,职能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恩赐真理;新课改理念下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职能是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掌握方法。
理念的转变是无形的。
新课改下还有一个有形的改变,那就是教材的改版:目前,高中历史教材是一个课标下有四个版本,内容丰富多彩,虽然整体知识结构差不多,但是从细节看,我们会发现有许多知识点是不一样的。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是不是要把四个版本的知识点归纳出来,全部给学生讲呢?那样的话,课时严重不足,教师的工作量也是超负荷的。
这就意味着教师变成了新课标实施的关键一环,教师只能以课标为中心,把教材从”依赖对象”变更为“依据对象”,自主地、大胆地整合教材,以迎接挑战。
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进行历史课程教学的基础。
那么,怎样才能整合教材呢?许多教师都有自己的个人看法。
有人认为:“所谓历史教材内容的整合,就是指打乱教材内容原有的编排顺序和知识体系,抓住若干历史基本主题,依据历史知识固有的内在联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组合,使之序列化、系统化,形成新的复习内容体系的过程。
整合教材本质上就是对教材内容进行有序的归纳、概括和综合。
”的确如此,整合教材必须宏观把握,从细节处入手。
我们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集体的力量。
整合教材后的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适应学习规律,符合学生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浅淡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三个误区
浅淡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三个误区摘要: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更好的完成高中教学任务,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共同的心愿,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些困惑,就历史学科而言,我认为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关键词:课改;历史;教学;误区自从我省2010年实施新课改以来对教育教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我们每一个教师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是我们每一个高中老师共同的心愿,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些困惑,就历史学科而言,我认为存在以下三个误区:一、过高估计学生的知识储备,在教学中学生知识出现断层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材可以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旧教材相比而言,新教材更突出了知识的密集性、发散性及实用性。
例如高一讲的是政治制度文明发展史,内容涉及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增加了世界古代史的内容,在教学中增加了难度,教材结构方面又采用专题模式,一章一个专题,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不甚了解,一味的追求课时、赶进度,使学生不能够真正理解本堂课的内容。
例如在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定与发展这一专题时,由于涉及到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重,我用三个课时上完后,让学生总结资产阶级代议制下几种政体的异同,结果发现很多学生根本无法总结出来,出现了知识的断层。
针对这种情况,在新课改背景之下,我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做到深入浅出,而且对学生的现有基础知识要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否则就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新课标的要求也无法体现出来。
二、传统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辅相成按照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更多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能力。
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了体现还课堂给学生的精神,很多教师存在着多媒体的滥用及过多的注重课堂讨论,而忽视了教师的本职是“传道、授业、解惑”。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高中新课程改革多年,作为一线教师,经历了一个由陌生、困惑到了解、适应并逐渐把握的过程。
面对新课程的要求,尽管在实施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实施新课标、体现新理念,大胆尝试和探索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
1.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1.1 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
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
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例如“洋务运动”这一节,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过程,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新文化运动”这一节对旧教材中评价新文化运动前期成就进行了删除,而设计了一道课后习题对“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评价,并建议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它的设问向开放性试题发展。
类似例子有许多,历史教师必须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2 改革师生互动方式,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摘要: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课程改革政策,并且已经将新课改工作落实到了实处。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到了每一名教育工作的内心深处,并且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在初中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相对较大的课时比重,是初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历史观念、理性判断能力、价值观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对初中历史教学面临问题的研究分析,围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存在的现实因素影响,导致教学工作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学生无法在课堂的有限时间中,用最快的速度吸收知识。
鉴于此,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教学策略,并时刻保持对自我的更新,完善指导自身教学活动的教学思路,做到与时俱进,用更加合理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的历史成绩不断提升。
一、当前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的问题研究(一)历史教师对新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定位模糊历史课程是人文学科当中的基础,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方面起到非常关键的促进作用。
从历史课程的基本性质分析,历史课程主要具有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思想性四哥方面。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非常详细的文字描述。
但是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有不少的历史教师墨守成规,不思改变,认为历史教学工作只需要帮助学生把书本上的内容记住,背会即可,以期学生在考试当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也就陷入了“填鸭式”教育的泥潭之中,学生被培养成了“考试机器”。
(二)历史教学缺乏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有部分历史教师只注重自身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导致教师教的费力,学生学的吃力,“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长期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教学习惯、应试教育思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去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历史课堂逐渐僵化。
对新课改中高中理科历史教学的几点尝试
高 中文 理 分科 , 利 于个 人 爱好 的 需要 . 是 新课 标 有 但
的实 行 一 扫 以往 的分 科 之 后 文 理 两 家不 相 往 来 的现 象 :
以往 是 学理 的无 须 再学 文 科 中 的历 史 之类 的 知识 .而学 文 的 也 可 对 理 科 不 管 不 问 。现 在 不 同 了 , 高 考 中 3 X制 新 + 的 实 行 , 历 史 老 师 带 来 了 新 的 机 遇 , 给 学 生 带 来 了 给 也 挑 战 , 别 是 理 科 学 生 , 是 如 此 。 教 材 必 修 三 里就 有 特 更 新 明确 的规 定 : 养 学 生 正 确 的 思 维 观 、 尚 的情 操 等 。 培 高 有 些 学 生 弄 不 懂 这 些 与 学 历 史 有 何 关 系 。归 根 结 底 , 搞 是 不 懂 “ 什 么 学 历 史 ” 怎样 学 历 史 ”学 习历 史之 后 是 不 为 “ . 是 真 的就 达 到 了这 样 的境 界 ? 们 还 没 有 真 正体 会 出历 他 史 教 育 的潜 移 默 化 的 功 能 , 有 用 心 学 习之 后 , 能 真 只 才
的理 想 主义 的倾 向 ; 崇 尚 自由 、 等 和独 立 的人 格 . 能 平 珍
视人 的 完 整 性 ; 守 护 和 亲 身 体 会 社 会 的价 值 , 到 做 能 达 正 义 的 事 , 公 正 的 法 , 公 允 的 眼 光 看 待 一 切 . 理 智 护 用 以 的 态 度 来 领 悟 人 的 心 灵 , 而 具 有 崇 高 的 信 仰 和 高 尚 的 从 情 怀 , 有碍 国家利益 事情发生 的时候 。 当 自觉 捍 卫 国 家 利 益 , 有 全 球 视 野 和 乐 于 发 现 他 民族 他 文化 特 质 的审 具 美 眼光 。 一 句 最 简单 的话 来 说 , 是 用 心 学 习 历史 、 用 就 感
对新课改历史课重要性的几点认识
对新课改历史课重要性的几点认识摘要:新一轮的中学历史教材已经全面投入到了课堂教学实践中,从注重增长智慧、重视人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对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内容提出了仍需不断完善的方面。
关键词:智慧;科技;人才;品德中学阶段,是人生学习的“黄金时代”,所以其内容更应经典,做到符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标准。
新教材做到了这一点,但有些方面仍需大胆改革,我认为重点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历史可以使我们增长智慧历史有助于我们吸纳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历史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增强我们的爱国心;历史可以保存民族文化;学习历史,使我们懂得一个民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不封闭,勇于向先进学习;学习历史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学习历史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国情等等。
二、重视人才,发展科技,是一个国家经济腾飞的力量—个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是与这个国家科技的进步是分不开的。
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生了以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工业革命。
工业的发展又刺激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成为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中心之一,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19世纪末,美国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1870-1900年世界工业生产总值增长了200%,而在1900年的总产值中,美、德、英、法四国就占了72%。
这四国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创造最集中的国家,尤其是德国和美国。
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在这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始终走在最前列,新的科技革命给美国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大批新兴工业如原子能工业、激光工业等应运而生,逐渐成为美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随着20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从以上几个国家的发展可以看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浅化历史教材的几点尝试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浅化教材是所有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能否很好地解决这一课题,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对这一课题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围绕为什么要浅化教材,如何浅化教材进行叙述,谈谈我的体会和做法。
关键词:新课改;浅化教材;尝试
江西省新一轮课程改革从2008年秋季开始的,作为一线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浅化教材是所有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教师面临重大课题。
能否很好地解决这一课题,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对这一课题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现把我的做法和想法总结如下。
希望引起老师们对这一课题的重视和更加深入的探索,推动我省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
一、为什么要浅化教材
在教改实践中,我们对高中历史新教材的优点是有体会的。
如采用专题史体例,有利于学生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对历史进行深入地挖掘和了解;采用中外合编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把中国与世界历史有机地联系起来。
新教材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充分体现了高中历史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开放性和选择性,文字生动流畅、图文并茂等等。
但是,新教材给师生的第一感受是难教难学。
原因有:第一,采用专题史体例,虽然有利于学生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对历史进
行深入的挖掘和了解,但是,这种呈现方式很容易将教学内容编写得过专过深。
新教材的一个单元是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简直就是一部简明“中国古代政治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古代文化史”……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写道: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要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要避免简单的重复……其出发点是美好的,可就我们景德镇市来说,由于中考历史分值低,加之实现开卷考试,历史学科长期得不到重视,初中毕业生历史知识不扎实、不完整,历史知识储备少之又少。
我想,其他地区的情况应大同小异。
第二,新课标要求掌握的具体知识点多,与教学时间紧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浅化教材的几点尝试
面对这些困难,回避退缩是不现实的,因为国家的教育改革方向已经确定,教材也已选定,唯一的出路是在教改实践中探索应对之策。
我一方面在思想上转变教学观念,另一方面在浅化教材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学习掌握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历史基础教育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历史教材编写的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在新教材中是一定要体现的。
新课程标准也是教师教学和考试部门命题考试的依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详细解读,想方设法落实这些内容标准,总之,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是深化还是浅化教材都不能离开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
(二)深入分析教材,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把握教材,理清线
索。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很多学校存在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因此,突出主要的、本质的教学内容就显得格外重要。
”大家都知道,历史学科内容不像数理化那样结构严谨、线索分明,而是内容繁杂、头绪繁多,学科知识体系藏而不露,教学重点、难点难以确定。
这就更要求我们要深入分析教材,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把握教材,理清线索,突出教学重难点。
(三)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学生对理性知识的理解。
这些感性知识必须是贴近绝大多数学生生活,学生熟悉的知识。
如我在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5课时选择刘伯承深入彝族地区,与彝民首领歃血结盟,宣传革命主张的故事来说明“长征播下革命种子”这一历史意义。
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时通过参观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和古窑来介绍了景德镇高超的制瓷技术。
在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时,为解释杂交这一概念,选择骡子来说明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利用人工杂交创造生物新品种的成就。
(四)运用历史比较教学法。
我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准确地运用比较教学法组织历史教材,进行历史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将许多纷繁的历史简单化,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如我在讲授完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时,我先让学生归纳、整理英国、法国、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影响,然后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讨论,要求他们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分别有哪些
共性的东西,最后要他们能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知识。
接着,我要求同学们从政体名称;国家元首的产生、任期、职权;政府首脑的名称、职权;政府与议会的关系;国家权力中心等角度比较三国代议制的异同点。
(五)恰当地使用课文辅助部分来化解抽象难懂的课文。
课文的辅助部分主要包括: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学习延伸和各种图片等,这些课文的辅助部分都是课文编者精心挑选的,都有很强的目的性,其中有很多对浅化教学内容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七)教师对基本的学术观点和学术争论应有所了解,如关于古代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和起始时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等。
这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有利于教师对课文的理解,但对学生不宜过多介绍,不宜游离课本,以免学生无所适从。
浅化历史教材是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的迫切需要,尽管对此仅仅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但也常常使我体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同时,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责编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