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TAR宽带卫星技术及应用

合集下载

IPSTAR卫星通信系统在石油行业中的应用概要

IPSTAR卫星通信系统在石油行业中的应用概要

IPSTAR 卫星通信系统在石油行业中的应用解决方案1.IP语音通信。

IP 语音通信通过 IPSTAR 卫星系统并使用总部的 VOIP 平台进行内部调度通话。

2.双向视频会议系统 (可根据用户具体需求选择设备和开通带宽。

3.单向视频监控系统 (可根据用户具体需求选择设备和开通带宽。

4.OA系统。

OA 网络协同办公系统属于集中访问服务,需要按照实际的使用带宽进行卫星资源分配。

5.Internet服务。

Internet 服务为可选服务。

基于 IPSTAR 的数据传输路由描述IP语音传输路由:石油勘探作业队伍 IP 电话终端←→IPSTAR 卫星←→IPSTAR 关口站←→总部 VOIP 平台←→PSTN双向视频会议传输路由:石油勘探作业队伍视频指挥前端←→IPSTAR 卫星←→IPSTAR 关口站←→综合视频交换机←→主会场单向视频监控传输路由:石油勘探作业队伍视频指挥前端←→IPSTAR 卫星←→IPSTAR 关口站←→综合视频交换机←→总部视频监控终端OA系统传输路由:石油勘探作业队伍←→IPSTAR 卫星←→IPSTAR 关口站←→总部 OA 服务器Internet传输路由 :石油勘探作业队伍←→IPSTAR 卫星←→IPSTAR 关口站←→Internet整体效率得到提高总之,中卫普信宽带通信有限公司的 IPSTAR 卫星通信系统可为中石油、石化及其下属企业提供卫星链路资源, 并有承载数据、语音、视频业务的全套解决方案, 使得其与对偏远地区、沙漠戈壁等地面通信传输手段无法到达的油气井勘探、生产、运输作业点之间的通信成为现实。

目前 IPSTAR 已成功为中石油下属的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服务,如大庆、长庆、四川、新疆等油田,利用现代化的卫星传输方式,突破地理位置上的限制,加快数据资料传输,提高通信效率, 促进其整体业务快速发展。

在油田野外作业无线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油田在野外施工现场等地有作业施工项目, 施工现场不定期移动, 需要进行视频监控,对现场的作业情况进行了解、检查、监控,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生产指挥。

卫星新技术IPSTAR宽带卫星技术及应用PPT课件

卫星新技术IPSTAR宽带卫星技术及应用PPT课件

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L 14 KW 约6500 kg 12年 2005年8月11日 Ariane 5
IPSTAR-1卫星的覆盖范围
轨道位置:东经119.5o 卫星容量
➢ 45 Gbps (前向25/回传20, 支持1300万用户)
➢ 以上为使用120cm天线计算 得出的标称容量
服务于中国地区的关口站有三座,分别位于北京、 上海和广州,相互之间通过地面光缆相连接
IPSTAR端站
•IPSTAR终端可与IP 兼容,可与现有的各种网络应用、
实用程序和硬件接口結合。因此,设计提供有各种不同
的终端配置选择,满足各种用户的需要。
•IPSTAR用户终端由两部分组成:
–室内单元(IDU):高性能的IPSTAR卫星调制解调器
由IPSTAR-1卫星、业务关口站和小口径天线地面 终端组成
拓扑结构:星型 关口站工作于Ka频段,端站工作于Ku频段
即关口站到终端的前向链路为Ka上行,Ku下行 终端到关口站的返向链路为Ku上行,Ka下行 由IPSTAR-1卫星完成Ka-Ku频段的交链
端站与地面宽带网络以及相互之间的业务连接和 交换由关口站完成
IPSTAR 的IPX-9200 企业系列卫星 调制解调器可安装到19”机架上, 并可方便地连接到PC 网络或其它 网络设备。坚固的设计适合苛刻 的环境、农村及大负荷应用。
–室外单元(ODU):专门为IPSTAR 室内单元进行优
化选择的室外单元系统
室内单元 (IDU):
室外单元 (ODU):
专业系列
IPSIPSTAR端站——室内单元TAR
终端:专业系列
•全新的IPX-3200(iCON)卫 星调制解调器,以最诱人的 价格保证高性能和双向连接 的轻松宽带互联网接入。 •特点:

IPTV卫星宽带VSAT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IPTV卫星宽带VSAT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IPTV卫星宽带VSAT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标题:“IPTV卫星宽带VSAT应用研究”一、研究背景和目的IPTV卫星宽带VSAT应用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广播技术,可以通过卫星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和音频服务,适用于遥远地区和临时性活动的场合。

本研究旨在深入研究IPTV卫星宽带VSAT应用的技术原理、应用场合、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等方面,为相关企业的IPTV卫星宽带VSAT应用的开发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1. IPTV卫星宽带VSAT应用的技术原理:深入研究IPTV卫星宽带VSAT的技术原理,分析其特点和优势,探讨其技术应用和发展前景。

2. IPTV卫星宽带VSAT应用场合:分析IPTV卫星宽带VSAT应用的场合和条件,探讨其适用场景和优势,为相关企业的产品开发提供定位和方向。

3. IPTV卫星宽带VSAT市场前景: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IPTV 卫星宽带VSAT在市场上的竞争状况和发展趋势,预测其未来的市场前景。

4. IPTV卫星宽带VSAT应用的开发和推广:针对IPTV卫星宽带VSAT应用的技术特点和市场需求,提出相应的开发和推广策略,为相关企业的产品推广和销售提供技术支持。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以获取全面和深入的数据和信息。

三、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促进IPTV卫星宽带VSAT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预期成果如下:1. IPTV卫星宽带VSAT应用技术原理的深入研究报告。

2. IPTV卫星宽带VSAT应用场合的分析报告。

3. IPTV卫星宽带VSAT市场前景的分析报告。

4. IPTV卫星宽带VSAT应用的开发和推广策略的研究报告。

五、论文大纲1.引言1.1 研究背景和目的1.2 研究内容和方法1.3 论文结构和安排2. IPTV卫星宽带VSAT技术原理2.1 IPTV概述2.2 卫星宽带VSAT技术原理2.3 IPTV卫星宽带VSAT技术优势3. IPTV卫星宽带VSAT应用场合3.1 军事应用3.2 美国卫星电视公司的应用3.3 其他场合的应用4. IPTV卫星宽带VSAT市场前景4.1 行业现状4.2 市场竞争状况4.3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5. IPTV卫星宽带VSAT应用的开发和推广5.1 技术开发和应用5.2 市场推广策略6.总结与展望6.1 研究总结6.2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致谢。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1. 引言1.1 引言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是一种为海事行业提供宽带通信服务的技术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涵盖了船舶通讯、船舶监控、船舶安全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技术特点、应用场景、技术发展趋势、卫星通信系统的优势和海事行业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全面了解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其应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海事行业对于通信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通信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海事行业的需求,因此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应运而生。

这种系统采用卫星技术,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具有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能力。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还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能够保障海事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将会进一步提升其性能和功能,满足海事行业日益增长的需求。

海事行业将更加依赖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学习和了解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000字】2. 正文2.1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1. 高速传输: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拥有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可以实现海事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处理。

2. 全球覆盖: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无论船只在何处,都可以进行联络和数据传输。

3. 高可靠性: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即使在恶劣海况下,仍能保持稳定的通信连接。

4. 多样化的服务: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包括语音通话、数据传输、视频会议等,满足海事行业的不同需求。

5. 高安全性: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保障通信内容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和攻击。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是高速传输、全球覆盖、高可靠性、多样化的服务和高安全性,这些特点使得该系统在海事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为海事工作提供了便利和保障。

基于IPSTAR卫星宽带通信技术的应用分析

基于IPSTAR卫星宽带通信技术的应用分析
框 图。
【 关键词】ISA PT R卫星; 宽带通信 ; 多场合应用; 分析与探讨 【 中图分类号】T 97 . N 2 2 【 文献标识码】B
1 IS A P T R卫星宽 带通信技术简述
通信系 统 , 收 速 率 与 回传 速 率 分 别 达 到 4 M i s和 接 bt / 2M i s提供包括 语音 、 据 、 议 电视 、 bt 。 / 数 会 互联 网宽带接
从而有效地避 开了地面网络基础设 4 b / , 5G i s是传统通信卫星容量的 2 3 t 0~ 0倍 , 而有效 降 提供 高速互联 网服务 , 从
链路容量灵活 低 了单位带宽卫 星容量 的使用成本 , 可以更经济地为用户 施的限制 。根据独享或共享需求分配带宽 ,
适应数据流量突发状况 , 带宽 资源不但得 到充分利 提供宽带接人和通信服务。 目前 , 中卫普信宽带通信有 限 可变 , 同时也形成 了个人用户理想 的宽带接 人方案 J开辟 , 公 司( B N) C S 是中国卫通通信集 团公 司旗 下独家经 营 I— 用 , P
SA T R宽带卫 星的专业公司 。
和丰富了中小单 位 、 公共互 联 网用户 ( 热点 ) 如 以及 多用
IS A P T R卫 星宽带 通信 系统 由 IS A P T R卫 星 、 业务 关 户单元 ( U) MD 宽带接人 的新途径 。应用示例见 图 1 。 口站和小 口径天线 地面终端 组成 , 是一 个完全 基 于 I P技 术 的宽带卫 星通信广播系统 , 采用星状拓扑结构 。业务关 口站与端站分别 工作 于 K 频 段和 K a u频段 , 口站 到终 关

图 2 I S A 系统 T PT R V回程 与 S G 应 用 示例 N 一 叼> I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1. 引言1.1 引言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发展,标志着海洋领域通信技术的飞速进步。

随着海事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需求的增加,传统通信系统在满足需求方面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而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出现,为繁琐的海洋通信工作提供了更加高效、稳定、安全的通信手段。

海事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其对通信技术的要求更高,比如在恶劣海洋环境下的通信保障、远程海域的数据传输、海上作业的实时监控等。

而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是其具有高速、稳定、全球覆盖的通信能力,能够有效应对海事行业的需求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以及其在船舶通信、渔业监控、沿海保障和海洋资源勘探等应用领域中的具体运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在海洋行业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趋势。

【2000字】2. 正文2.1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一、高速传输能力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具有高速传输能力,能够实现海事通信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处理。

通过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实现海事信息的实时传输,提高海事应答和处理的效率。

二、全球覆盖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具有全球覆盖的特点,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海事通信和监控。

无论船舶身处何处,都可以通过卫星通信系统与岸上指挥中心进行联系,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应对。

三、高度可靠性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具有高度可靠性,可以在恶劣海况下仍能保持稳定的通信连接。

这为海事行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确保海上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安全。

四、多样化应用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可用于多种应用领域,如船舶通信、渔业监控、沿海保障和海洋资源勘探等。

通过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实现更多功能和服务,满足海事行业的多样化需求。

五、信息加密保障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还具有信息加密保障的特点,可以确保海事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有效防止信息被非法获取和篡改,保障海事通信的安全性。

iPSTAR通信卫星简介

iPSTAR通信卫星简介

新一代通信卫星iPSTAR北京时间2005年8月11日,欧洲阿里亚娜-5G运载火箭将一颗名为iPSTAR的泰国通信卫星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的地球轨道。

iPSTAR又叫THAICOM4,可译为“因特网卫星”或“泰国通信卫星-4”,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通信卫星。

这颗泰国的通信卫星由美国劳拉公司(Loral)研制,采用LS-1300S卫星平台,载有114台转发器,功率为15千瓦,设计寿命12年,重量约6.5吨,比2004年7月18日也是由阿里亚娜-5G运载火箭发射的当时全球最重的通信卫星——加拿大阿尼克-F2(ANIK-F2,6吨)重半吨,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高性能宽带卫星,可为亚太地区14个国家的多家企业和商业客户提供多层次的宽带业务。

它定点在东经120度赤道上空,天线直径75~120厘米,主要用于电视信号转播和网络传输。

可提供直接到桌面的因特网通信等服务,包括为亚洲和澳大利亚用户提供新型多媒体服务和数据服务,尤其是向印度ITI公司提供宽带卫星服务。

这颗卫星也是世界第一颗新型宽带通信卫星,传输速度为40Gbps 以上,采用了蜂窝多点波束等独特技术,等效于1000个以上常规的36兆赫兹编码和调制转发器,其带宽容量差不多相当于目前在亚洲地区服务的所有通信卫星容量的总和,即相当于20多个传统卫星。

可为用户提供上行链接速度4Mbps,下行速度2Mbps的数据服务。

配备的7个天线,可以提供112个Ku和Ka频段的地区或定点广播。

iPSTAR卫星既可以作为向因特网服务供应商(ISP)提供接入光纤网的因特网骨干接入手段,也能向用户提供可与有线和ADSL相媲美的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宽带因特网服务。

能够有效地为整个亚太地区的个人和公司用户提供低成本的用户终端和带宽,将是ADSL、有线和固定无线等其他地面宽带的有力竞争者,具有覆盖区域广、组网迅速和服务灵活的优势。

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的iPSTAR卫星是一个区域通信卫星系统,波段为Ku(84个点波束、3个赋形波束和7个区域广播波束)和Ka (18个馈源波束和网关)混合频段,具有较高的链路容量的Ku频段,比较适合于亚太地区用户通过较小尺寸的用户天线使用。

基于IPSTAR的卫星通信在输电线路的应用研究

基于IPSTAR的卫星通信在输电线路的应用研究

基于IPSTAR的卫星通信在输电线路的应用研究摘要:针对输电线路现场抢险抢修应急通信及电力施工现场可视化管控视频传输的难题,提出基于IPSTAR卫星终端的集成通信方式,采用TDMA无线接入作为关键技术,使输电线路现场应急通信不受环境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较好的解决输电线路紧急突发应急抢险视频传输随时实时高速双向互动的通信需求,大大提高输电线路应急现场数据传输的宽带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实现现场与指挥调度中心信息双向互动。

关键词:IPSTAR视频传输TDMA无线接入一体化通信可视化管控1.引言目前输电线路现场的数据通信较多采用现有无线公网(GPRS/CDMA/3G)作为传输手段,但由于电力高压输电走廊多数处于偏远地区,公网信号覆盖普遍较差,使得很多输电线路电力现场的数据传输很不可靠,受到公网覆盖的较大限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目前大部分电力输电线路走廊地区无线公网的数据带宽还比较低,视频传输比较困难。

基于输电线路现场抢险抢修及电力现场施工可视化管控的需求,尤其是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如:特大台风或强烈地震等)、输电线路出现紧急突发情况下,迫切需要把现场的视频实时传输到指挥调度中心,便于及时了解现场实情、决策调度指挥,但是现有的传统的通信手段包括公网覆盖及带宽均不能满足输电线路抢险及可视化管控对于传输实时高清视频的需求。

IPSTAR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具备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采用KA+KU复合传输技术及频率多重覆用技术与完全基于IP的传输技术的有机结合,作为数据通信传输手段,具有建设成本低、安装使用快速方便、宽带化、安全性好的优势,而且不受地理位置和环境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的实现宽带数据的接入,可以提供包括因特网宽带接入、话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在内的双向互动通信,可以有效解决地面网络覆盖不到的盲点地区的宽带业务需求,这一优势特别适合于输电线路现场抢险、抢修应急通信及电力可视化管控的应用需求。

2.集成通信方案2.1一体化通信架构一体化通信设计方案总体架构采用三层的集成结构,第一层是无线接入层,采用先进的无线传输技术,实现2-5Km的非视距的远距离视频接入;第二层是基带层,采用MODEM技术实现,实现数字视频信号的调制;第三层是射频传输层,采用卫星射频传输技术发送到IPSTAR卫星上进行转发和远程传输。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1. 引言1.1 前言在当前信息化时代,海事行业对通信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通信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海上船舶的信息传输需求。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以其快速、稳定、全球覆盖的特点,成为海事行业的首选通信方式。

通过卫星信号传输,可以实现海上船舶与岸上指挥中心之间的实时语音通话、数据传输和视频监控,极大地提高了海上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包括高速传输、抗干扰能力强、覆盖范围广等方面,并探讨其在海事领域的主要应用领域。

还将解析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技术原理、发展趋势和通过案例分析来展示其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深入了解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特点与应用,为海事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背景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是指利用卫星技术进行海事通信的系统。

随着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和船舶数量的增加,海事通信在海上交通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传统的海事通信系统存在带宽狭窄、数据传输速率低、信号覆盖范围有限等问题,无法满足现代海事业务的需求。

发展高效、快速、可靠的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成为当前海事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海事业务中的数据量不断增加,传统通信系统已无法满足海事业务的需求;船舶数量的增加和船舶规模的扩大使得海事通信变得更加复杂,需要更高效的通信方式来保障海上交通安全;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导致海上贸易活动的增加,海事通信在国际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研究开发高效、安全、稳定的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已成为当前海事通信领域的重要课题。

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将有助于提高海事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推动整个海事行业的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了解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其应用,探讨其在海事领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对该技术的特点、应用领域、原理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海事行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稳定的通信解决方案。

中国IPSTAR卫星宽带业务介绍

中国IPSTAR卫星宽带业务介绍
合作多赢。作为宽带 ISP ,与电信、网通成为合作关系,卫星宽带网是地面网络实现完整覆盖不可缺少的补充,在中国版图上的很多区域,电信、网通将通过卫星网络满足消费者的宽带需求。
与SP/CP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使宽带客户能更好地观看视频内容,SP/CP也可以通过IPSTAR获得一条具有品质保证的内容传送通道。
Ipstar卫星宽带通信系统在全国的业务。由中国卫通独家经营。Ipstar卫星覆盖中国国土,在国内拥有相当于8颗传统卫星的带宽资源,Ipstar卫星采用了KA+KU复合传输技术及频率多重覆用技术,使卫星的转发器成本远低于传统卫星成本,不仅在传统卫星通信业务上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而且宽带接入成本几乎可以和地面宽带网络相媲美;不仅可以向国内用户提供包括因特网宽带接入、话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在内的综合服务,而且作为地面宽带网络的延伸、补充和备份。
IPSTAR卫星相关参数
卫星技术参数:
卫星寿命—至少12年ﻫ卫星总功率—14.4KWﻫ卫星干重—3.380KG
极化方式:
点波束:UL/DL:H/Vﻫ成型波束:UL/DL:V/Hﻫ广播波束:UL/DL:H/V
极化隔离度—27dB
控轨精度—+/-0.05度ﻫ指向精度——点波束、关口站波束和成型波束的指向精度分别为0.04度和0.106度。
带宽按需分配——不使用,不花钱
TV回程和SNG应用
主要特性:
支持传输新闻剪辑、照片和新闻报道等文件,上传速度可达1-2Mbps.
轨道位置—测试轨道为118.3度,最终轨道为119.5度。
宽带接入应用
IPSTAR系统可以在覆盖的全国范围内直接向用户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从而有效地避开了地面网络基础设施的限制。IPSTAR可根据需求提供带宽,带宽资源不但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形成了个人用户理想宽带接入、中小企业、公共互联网用户(如热点)以及多用户单元(MDU)接入的新方案。

IPSTAR卫星概述应用

IPSTAR卫星概述应用

Asiamedia IP-StarService systemIntroduction美达数据通信宽带卫星综合服务系统美达数据通信宽带卫星综合服务系统,是以泰国Shin公司的最新的IP-star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为主要传输手段,采用KA+KU 复合传输技术及频率多重覆用技术,使卫星的转发器成本远低于传统卫星成本,不仅在传统卫星通信业务上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而且宽带接入成本几乎可以和地面宽带网络相媲美;不仅可以向国内用户提供包括因特网宽带接入、话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在内的综合服务,而且作为地面宽带网络的延伸、补充和备份, Ipstar 卫星宽带通信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地面网络覆盖不到盲点地区的业务需求。

Ipstar的Ku 波段(84 个点波束、3 个成形波束和7 个地区广播波束)和Ka 波段(18 个馈线波束和网关)波束覆盖亚太地区22 个国家,更适合中资企业的国外分支机构及亚太地区网络不发达国家解决信息化的需求。

美达数据通信公司依托IPSTAR系统的强大中心信息处理支持系统,形成在中国国境面向边远地区,以及周遍跨国的中资机构,境外合作伙伴等,以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为基础,同时提供专线、IP语音服务、图像传输等综合服务应用的专业化公司。

优势功能齐全:同时支持话音、数据和图像应用,真正实现三网合一的梦想;技术领先:完全基于 IP 的传输技术和卫星频率多重覆用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与地面电话网、互联网,乃至今后电视网络的无缝连接及宽带应用无瓶径;容量大:全国范围 12GBPS 卫星资源,可同时满足数千万用户的各种通信及信息传递需求;价格低廉:卫星成本远低于传统卫星成本,使政府的信息扶贫计划成为可能;建设速度快:完全模块化和智能化的端站设计,使用户安装快捷、操作简便,极大地缩短了用户网建设周期;安全性好:空间KA波段技术和跳频技术的采用,可有效防止不法信号的干扰,使政府免除后顾之忧 ;业务模式宽带接入应用CBSN 系统可以在覆盖的全国范围内直接向用户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从而有效地避开了地面网络基础设施的限制。

iPSTAR的系统特点及其与传统卫星通信系统的比较

iPSTAR的系统特点及其与传统卫星通信系统的比较
时隙 网管系统将以按需分配方式,为用户分配信道资源
返向载波STAR
MF-TDMA载波,带宽为2.11MHz 可被细分为16个131.84kHz的子信道 用户可以Aloha、分时隙Aloha、或者TDMA方式,使用已分配
的信道带宽
广播载波
待发送,拟采用DVB方式
Page 17
G/T值
传统卫星中国波束通常为0到8dB/k iPSTAR点波束为18.5到19.5dB/k,成型波束为8dB/k,服务区边
缘的滚降在6dB左右
EIRP
传统卫星中国波束通常为48到56dBw iPSTAR点波束多为59.5dBw以上(54.5dBw/54MHz),成型波
束为54.2dBw (47.5dBw/54MHz),广播波束为56dBw (40.3dBw/54MHz),服务区边缘的滚降都在6dB左右
点波束,独特载波和非标准化设备,系统安全性好
移动或便携式使用
以相同的上行能力,可以发送的载波宽带十倍于传统卫星
Page 23

中卫普信宽带通信有限公司
謝謝!
Page 24

Page 14

Ku频段用户终端参数比较
天线口径
iPSTAR点波束用户终端为0.84到1.2米 传统卫星的Ku频段用户终端通常采用1.2到1.8米
功放功率
天线口径同上 上传速率以2Mbps估算 iPSTAR点波束用户终端为1w 传统卫星的Ku频段用户终端通常需要4到8w
iPSTAR卫星的点波束和成型波束覆盖图
Page 11

用户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传统Ku卫星
用户通常在同一个卫星波束(服务区)内收发载波 上行/下行载波分别工作在14/12GHz频段 网状网用户可以对通,星状网用户之间需要中心站转接

IPSTAR卫星及卫星宽带接入的相关介绍

IPSTAR卫星及卫星宽带接入的相关介绍
卫视 3 河 南卫视 3 山西 卫视 3 7、 8、 9、
I S AR 卫 星 及 卫 星 宽 带 接 入 P T
( 北读者 河
司小平)
的 相 关 介 绍
答 复 : 先 . 诺 3号 卫 星 是 广 首 鑫
播卫 星 , 中 星 6 而 B是 通 讯 广 播 卫 星 。
问题 : 近 在卫 视 传 媒 论 坛 上 看 到 最 大 家在 讨 论 通 过 卫 星 来 实现 宽 带 上 网

星 6 B是 否 显 得 多 余 呢 ? 大家 只 要 了
解 到 这 两 颗 卫 星 的 覆 盖 范 围 以 及 转
发 器 的 配 置 就 不 难 看 出 , 两 颗 星 是 这
相 互 支 持 、 有 侧 重 的 。 鑫 诺 3号 仅 各
了 《 诺 3号 免 费 节 目单 》 的 帖 子 鑫
( t / www . a —c ia. o / b / ht / p: s t hn c r b s n
有 1 0个 C 波 段 转 发 器 , 盖 范 围 仅 覆
样 的 。 中 数 传 媒 、 海 文 广 、 京 上 北
限 于 国 内 , 样 一 来 , 于 像 中 央 电 这 对
ve h e d. h t =3 9 2) iwt ra p p? i d 7 2 .引 起 了 广 大 网友 的 广 泛 关 注 , 应 强 烈 。帖 反 子 内容 如 下 :
个 C 波 段 高 功 率 转 发 器 , 仅 可 满 足 不
中星 6 卫星 的优 势 及 和 鑫 诺 3号 B 卫 星 二 者 各 自的侧 重 点
问题 : 星 6 中 B卫 星 有 什 么优 点 .
它 和 鑫 诺 3号 是 什 么 关 系 ?

卫星通信及IPSTAR卫星系统简要介绍

卫星通信及IPSTAR卫星系统简要介绍


15
IPSTAR卫星对大中华区的覆盖
23个Ku波段双向 点波束覆盖中国 中东部地区 1个双向成形波束 覆盖中国西部地 区 1 个 Ku 波 段 单 向 广播波束重叠覆 盖中东部地区 整个大中华区通 信容量:约12Gbps
3个关口站:北京、 上海、广州
远程教育
远程医疗 应急通信 专线电路 地面电路备份/移 动中继 视频会议 新闻采集
IPSTAR
社区
热点
三重播放 视频: 直播电视、互动电视、视频点播 音频 : 电话、视频电话等

22
宽带接入
直接IP内容广播 单向接收 家庭接入 单向接收宽带视频内容 电话拨号或ADSL回传

中国地区的关口站有三座,分别位 于北京、上海和广州

13
关键技术--KA/KU频段变换
关口站到端站
• 关口站到卫星是KA频段 • 卫星到终端是KU频段
IPSTAR-1卫星
端站到关口站
• 终端站到卫星是Ku频段 • 卫星到关口站Ka 频段
IPSTAR 关口站
IPSTAR 用户终端
NB 10.1.2.1
NB
红公司总部的卫 星终端工作站
10.1.1.1
10.1.1.2 10.1.1.3
10.1.1.4
红公司端站与总 部之间的信息仅 在其之间传递

24
农村电话
语音系列
ATA 2-8 ports
IPSTAR 关口站
IP PABX 话音网关
预付费计 费系统
软交换
PSTN

25
视频会议
实时组播节目
分支机构
中心教室教师
IPSTAR 关口站

中国电信IPSTAR业务介绍(pdf 32页)

中国电信IPSTAR业务介绍(pdf 32页)

IPSTAR-1 轨道位置: 120oE
•可服务的互联网和语音用 户超过1000万
•服务亚太地区20多个国家 •需要上百万端站
IPSTAR 用户终端: 卫星天线和调制解调器
3
1.2 IPSTAR系统示意图
卫星
用户数据中心
Ka频段
Internet 骨干网
关口站
PSTN
Ku频段
端站1
端站2
端站3
4
1.3 IPSTAR卫星对中国的覆盖
Low Noise Block Down-converter
(LNB)
天线 (0.84m, 1.2m and 1.8m)
块上变频器
Block Up-converter
(BUC)
(1W and 2W)
馈源
Feed Assembly ( X- 的优势
1. 快速和灵活 的部署能力
2. 全国统一的 平台
卫星天生的优 势
3. 全国范围的 覆盖
4. 最后一公里和 第二公里的双重
能力
IPSTAR的独 特优势
5.宽带与广播双 重能力
6. 更有效的按需 带宽共享
7. 全IP的应用, 更具灵活性
10
二、IPSTAR系统概述 三、IPSTAR系统应用介绍
11
2.1 IPSTAR 服务结构
BTS
14
2.3 移动中继
• 应用概述:
– 使用IPSTAR卫星和专门的卫星调制解调器(专为移动基站中继应用优化并得到实 践证明的产品),协助中国电信在目标地区快速、充分地部署3G CDMA-1X / EVDO网络以及扩充2G CDMA的农村覆盖,不仅可以盈利,并且具备相当的竞争力。 IPSTAR在中国拥有12Gbps的庞大带宽,可为超过3000个CDMA基站提供中继(约 1000万用户)

卫星通信系统及其在应急通信中应用

卫星通信系统及其在应急通信中应用

专网通信IPSTAR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及其在应急通信中应用□中国电信贵阳分公司网络维护监控中心余波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IPSTAR卫星通信系统的特点和优势,以及IPSTAR系统在抗震救灾中的应用。

由于其具有全疆域无缝覆盖、不受地面灾害和环境条件的限制,可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会议、互联网宽带接入、信息和视频广播等综合业务的特点,在自然灾害突发时期,可在抗震救灾应急通信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国家在抗击自然灾害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关键词:卫星通信系统抗震救灾卫星宽带关口站应用一、前言地震、洪水、冰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共同特点是都对交通、电力、通信广播、水利等社会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的损毁,致使受灾地区对外通信、交通、电力中断,外部无法了解灾区的实际情况,从而无法组织有效的救援;受灾地区无法对外报告受灾情况,无法得到与灾情处置、次生灾害预防等相关的指令和信息,从而无法组织迅速有效的自救行动。

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就是典型例子。

地震发生后,受灾地区的交通、通信、电力被完全摧毁,使灾区成为信息孤岛,给救灾和次生灾害预防工作造成重大困难。

灾害发生后,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一指挥下,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共向灾区调用了约1500部卫星电话,23套宽带卫星通信系统,688兆卫星转发器带宽和大量的电源、油机等配套设施,保证了灾区的应急通信保障(如第一时间进入灾区中心映秀镇的卫星电话,唐家山堰塞湖实时视频监视图象的回传等),为灾情报告、救援组织和堰塞湖等次生灾害的预防决策提供了手段,被誉为灾区的“生命线”。

同时,为其他通信运营商开通了灾区移动通信卫星基站,保障了移动通信系统的迅速恢复;为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成都电视台等几百家媒体提供了卫星双向视频语音、新闻稿件和图片传输、卫星IP 电话、卫星宽带上网等服务,保障了抗震救灾信息的实时传递。

由于电信行业重组,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IPSTAR卫星通信系统于2009年4月1日划归中国电信。

IPSTAR卫星宽带技术

IPSTAR卫星宽带技术

美国劳拉公司
114 14 KW 12 年 6,500公斤 2005年8月11日 东经119.5度
IPSTAR卫星系统技术及应用
Page 5
IPSTAR介绍-波束覆盖(中国区)
IPSTAR 卫星分别提供: • 宽带单播流量, 使用点波束和成型波束 • 广播多播内容,使用广播波束
成型波束
IPSTAR卫星系统技术及应用
Page 13
IPSTAR应用----VPN

带宽可根据需求定制,公司可通过友好网络界面为每个站点分配带宽
端站支持标准的GRE 隧道协议 ,可减少路由器的成本
Page 14
IPSTAR卫星系统技术及应用
IPSTAR应用-TV回程和SNG

支持传输新闻剪辑、照片和新闻报道等文件,上传速度可 达2Mbps. 支持MPEG4、Windows Media 9等压缩视频格式,降低带宽 消耗 支持广播质量的MPEG4视频流直播,最大速度可达2Mbps 支持实时双向互动和视频会议,现场记者和中心记者之间 可进行实时互动交流 支持互联网、电子邮件、VoIP、VPN等其他基于IP的应用
IPSTAR卫星链路性能
1.0%
Most time of year is no rain, thus use the Min 99% Target Availability for Max Bit Rate Mode
Very less time of year has some rain, thus use the Max 99.8% Target Availability for Min Bit Rate Mode
点波束
Page 6
广播波束
IPSTAR介绍-卫星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 家庭 中小企业
IPSTAR
热点
三重播放 视频: 直播电视、互动电视、视频点播 音频 : 电话、视频电话等
Page 28
宽带接入
直接IP内容广播 直接 内容广播 单向接收 家庭接入 单向接收宽带视频内容 电话拨号或ADSL回传
•PSTN •企业总部 企业总部
•Internet骨干网 骨干网 •内容提供商 内容提供商
即关口站到终端的前向链路为Ka上行,Ku下行 终端到关口站的返向链路为Ku上行,Ka下行 由IPSTAR-1卫星完成Ka-Ku频段的交链
端站与地面宽带网络以及相互之间的业务连接和 交换由关口站完成
Page 7
IPSTAR系统网络结构
Ka频段 用户数据中心
Ku频段
Internet 骨干网
PSTN
Page 8
• • • • •
USB 2.0 100-240V 交流供电 VoIP 视频会议 热点和WLAN IP专网 IP2TV
Page 18
18
IPSTAR室外单元
天线
0.84 米、1.2 米、1.8 米
上变频模块(BUC)
0.25 瓦、1 瓦、 2瓦
LNB 馈源
Page 19
IPSTAR可搬移天线
Page 20
IPSTAR-1卫星
制造商: 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卫星型号: FS-1300L 卫星功率: 14 KW 发射重量: 约6500 kg 设计寿命: 12年 发射时间: 2005年8月11日 运载火箭: Ariane 5
Page 10
IPSTAR-1卫星的覆盖范围
轨道位置:东经119.5o 卫星容量
关键技术参数
前向链路: 前向链路 TDM-OFDM
• 每个OFDM 载波可复合最多16 个 3.375MHz的通道 • 用户接口速率: 按照需要最高可 达8.9 Mbps • 前向载波(Outbound)速率:最高 达139 Mbps IPSTAR-1卫星 卫星
回传链路: 回传链路 MF-TDMA
Page 25
IPSTAR系统的综合优势(二)
系统容量大
IPSTAR系统可提供中国地区使用的容量达12Gbps,是目前可提供 中国使用的其它传统卫星容量的总和
卫星资源成本低
IPSATR卫星的单位带宽容量的成本远低于传统卫星
终端设备成本低
IPSTAR系统是针对消费者市场而设计,目标终端数量将达数百万, 这足以将用户终端的设备价格降到最低
专业系列
Page 15
IPSTAR终端:专业系列
• 高性能的卫星终端:
• • • • 下载速度最高达 4 Mbps 上传速度最高达 2 Mbps IP转发,支持多PC环境 支持TCP加速,GRE 隧道协议
• 灵活的接口: • Ethernet 10/100 BaseT (RJ45)



USB 2.0 100-240V 交流供电 -12V 直流供电(可选)
NB
红公司总部的卫 星终端工作站
红公司端站与总 部之间的信息仅 在其之间传递
Page 30
农村电话
语音系列
ATA 2-8 ports
IPSTAR 关口站
IP PABX 话音网关 预付费计 费系统 软交换
PSTN
Page 31
视频会议
实时组播节目
分支机构
中心教室教师
IPSTAR 关口站
IPSTAR 或地面专线 公司总部
Page 5
天地一体的综合业务平台-IPSTAR
IPSTAR 系 统 , 是 一 座 建 立 在 大 容 量 多 波 束 的 IPSTAR-1卫星基础上的天基宽带卫星通信网络 IPSTAR-1卫星总容量达45Gbps,是一颗传统通 信卫星容量的20-30倍 IPSATR-1卫星的单位带宽容量的成本远低于传 统卫星 IPSTAR系统具有充分的比较优势
Page 4
地面通信也不是万能的
虽然地面通信网络容量大、价格低廉,但也存在 着一些问题:
不能无缝覆盖 对于全国性电路需求,由于分属不同的运营商,协调 难度大 在点多面广的情况下,综合费用高 末梢电路可靠性较差,发生阻断时恢复时间长
以上地面网络的不足正是卫星通信的长处,卫星 通信可以作为地面通信必要的补充和延伸 卫星通信是不可或缺的通信方式
卫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广 播 电 视 领 域 --- 电 视 和 电 台 节 目 广 播 、 新 闻 采 集 (SNG)、节目分发、节目交换 电信领域---IDR业务、话音通信、数据传输、Internet 宽带接入、寻呼联网 金融领域---银行结算、股票交易及行情发布、地面网 络备份 教育领域---远程教育 专用通信网---Intranet联网、企业信息网络互联、数据 采集、生产遥控/遥测、电视会议 ……
IPSTAR中国业务网络组成
Page 21
IPSTAR系统采用的新技术
空间段
采用“蜂窝状”多点波束覆盖,有效提高了带宽和频率的利用率 动态功率管理系统可根据天气的变化优化每个波束的功率输出, 从而提高星上载荷功率的利用率,并保持良好的链路可用度
地面段
新的编码和调制技术的采用,大大提高了信道的传输效率(达到 2.4-3.5bps/Hz),降低了地面设备对功率的需求(可以使用更 小的天线和功放,从而降低了硬件成本),提高了卫星链路的可 用度 动态带宽管理(DLA)技术能动态地调整带宽(调制或编码方式) 以满足天气条件的变化,从而保证链路的高可用性
Page 17
IPSTAR性能介绍 IPSTAR性能介绍
• 高性能的卫星终端:
• • • • 下载速度最高达 4 Mbps 上传速度最高达 2 Mbps IP转发,支持多PC环境 支持TCP加速,GRE 隧道协议
• 灵活的接口: • Ethernet 10/100 BaseT (RJ45)

• • 应用:
链路可靠性高
IPSTAR系统采用了星上动态功率管理和动态带宽管理等新技术,解 决Ka和Ku波段卫星通信降雨衰耗大的问题,使IPSTAR系统的链路 可靠性和传输性能得到了最大的保证
系统安全性高
IPSTAR系统采用Ka+Ku频段空间交链技术和跳频技术,可有效防止 不法信号对卫星的干扰,较完全开放的传统卫星有更高的安全性
服务于中国地区的关口站有三座,分别位于北京、 上海和广州,相互之间通过地面光缆相连接
Page 14
IPSTAR用户终端(UT)
IPSTAR 用户终端设备包括:
室内单元 (IDU): 高性能的 IPSTAR卫星Modem 室外单元 (ODU): 室外单元系统为IPSTAR室内单元 的使用作了特别的优化
Page 26
IPSTAR系统能做什么?
IPSTAR系统是一座完全基于IP包交换技术的天 基宽带通信系统,业务能力上具有普适性 IPSTAR系统可提供包括语音、数据、会议电视、 互联网宽带接入、信息和视频广播等在内的综合 业务
Page 27
IPSTAR应用概览
政府/企业 专网 农村信息化 电话/上网 远程教育 远程医疗 应急通信 专线电路 地面电路备份/移 动中继 视频会议 新闻采集
将推翻人们脑海中卫星通信“昂贵”的观念 充分发挥了卫星通信的”无处不在、业务开通灵活便 捷”等优势
Page 6
IPSTAR系统概览
IPSTAR系统是一个完全基于IP技术的宽带卫星 通信广播系统 由IPSTAR-1卫星、业务关口站和小口径天线地 面终端组成 拓扑结构:星型 关口站工作于Ka频段,端站工作于Ku频段
Page 22
调制和编码率的自适应调整
调制编码自适应技术可以带来更高的传输 吞吐量和更高的链路可用度
雨衰导致的Es/No 或 C/N 变化
自适应调整的 调制和编码率
传统固定的 调制和编码率
Page 23
动态带宽管理(DLA)的工作过程
设置 2 dB的余量 同步恢复
QPSK 0.835
QPSK 0.793 QPSK 0.660 QPSK 0.495
Page 32
边远学校
卫星新闻采集-视频回传
支持传输新闻剪辑、照片和新闻报道等文件,上传速度可 达2Mbps 2 支持MPEG4 、 Windows Media 9 等压缩视频格式,降低带 MPEG4 MPEG 宽消耗 支持广播质量的MPEG4视频流直播,最大速度可达2Mbps MPEG4 MPEG 2 支持实时双向互动和视频会议,现场记者和中心记者之间 可进行实时互动交流 支持互联网、电子邮件、VoIP、VPN VoIP、 IP的应用 VoIP VPN等其他基于IP IP
家庭宽带接入 包括电话、视频内容, 使用双向终端 NOC Data Center 办公室宽带接入
IPSTAR关口站 关口站
企业网宽带接入 商业网点宽带接入 热点、学校、咖啡馆等 社区宽带接入
Page 29
企业专网应用(采用GRE隧道协议)
绿公司端站与总部 之间的信息仅在其 之间传递
绿公司总部的卫 星终端工作站
• 多频的2.11 MHz通道最高支持 4 Mbps/通道 • 用户接口速率:按照需要最高 可达4 Mbps
IPSTAR 关口站 NOC, Data Center, Network Ka波段天线 8.1m Ka 7.6m Ku波段天线 (广播波束) Ku
Page 9
IPSTAR 用户终端 天线:84,120,180 cm 84,120,180 BUC:0.25, BUC:0.25, 1, 2W
Page 3
卫星应用的现状(二)
由于地面通信网络的完善,卫星通信遭遇的竞争 越来越激烈 在大容量、低价格的光纤通信网络的冲击下:
原大量通过卫星传输的IDR、数据专线、电话等业务 逐渐萎缩 宽带接入等新兴应用,由于价格因素,不能进入家庭 等大众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