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书法作品赏析
蔡襄 书法艺术
蔡襄书法艺术书法艺术 2009-08-15 12:20 阅读7 评论0字号:大大中中小小蔡襄(1012-1067)字君谟。
其先本光州人,居仙游(今属福建省),迁甫田。
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谥忠惠。
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
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
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
”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
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
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
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
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
”这说明蔡襄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书法家还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创新意。
蔡襄也是一位著名的茶叶鉴别专家。
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闻名于当世。
蔡襄著作的《茶录》是《茶经》后又一部重要的茶叶专著,是论述宋代茶文化的名著。
译成英文、法文,传播国外。
另有《荔枝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艺栽培学专著。
著有《端明集》(亦称《蔡忠惠集》)传世。
最后不得不补充一点,在书法史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应该是蔡京,只因其“人品奸恶”,后来人们用蔡襄取代了蔡京。
这一点值得商榷。
《门屏帖》尺牍(下为局部)纸本27.8cm X1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颛诣门屏,陈谢推官吕君。
九月日,襄上谒。
《门屏帖》为蔡襄早期作品。
《海隅帖》1045年作纸本28.8cm X15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经典法帖宋·蔡襄《自书诗帖》(高清版)
经典法帖宋·蔡襄《自书诗帖》(高清版)作者介绍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
北宋名臣,著名的政治家、茶艺家和书法家。
其书法在继承了历朝历代书法名人技法的基础上集众家之精华,融会贯通地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创意,他的书法艺术自成一体,具有独特风骨,他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
作品欣赏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蔡襄罢福建转运使,召还汴京修起居注,遂从福州一路北行,历时半年多。
沿途见闻有感于怀者,皆成诗章,此卷所书五言、七言诗11首即是。
其中的“此一篇极有古人风格”,据杨时题跋称,乃欧阳修所书。
▲ 宋·蔡襄《自书诗帖》(28.2cm*221.2cm)诗之三。
皇祐二年十一月外除赴京。
南剑州芋阳铺见腊月桃花。
可笑夭桃耐雪风,山家墙外见疏红。
为君持酒一相向,生意虽殊寂寞同。
书戴处士屋壁。
长冈隆雄来北边,势到舍下方回旋。
三世白士犹醉眠,山翁作善天应怜。
如彼发源今流泉,儿孙何数鹰马然。
有起家者出其间,愿翁寿考无穷年。
题龙纪僧·居室。
此一篇极有古人风格。
山僧九十五,行是百年人。
焚香犹夜起,熹酒见天真。
生平持戒定,老大有精神。
须知不变者,那减故时新。
题南剑州延平阁。
双溪会一流,新构横鲜赭。
浮居紫霄傍,卧影澄川下。
峡深风力豪,石陗湍声泻。
古剑蛰神龙,商帆来阵马。
晴光转群山,翠色着万瓦。
汀洲生芳香,草树自闲冶。
主郡黄士安,高文勇扳贾。
顾我久踈悴,霜髭渐盈把。
临津张广筵,穷画传清斝。
舞鼍惊浪翻,歌扇妖云惹。
驩余适晚霁,望外迷空野。
曾是倦游人,意虑亦萧洒。
自渔梁驿至衢州大雪有怀大雪压空野,驱车犹远行。
乾坤初一色,昼夜忽通明。
有物皆迁白,无尘顿觉清。
只看流水在,却喜乱山平。
逐絮飘飘起,投花点点轻。
玉楼天上出,银阙海中生。
舞极摇溶态,闻余淅沥声。
客炉何暇煖,官酤(去)未能酲。
薄吹飘(此字点去)消春冻,新晹破晓晴。
更登分界岭,南望不胜情。
福州宁越门外石桥看西山晚照宁越门前路,归鞍驻石梁。
蔡襄 与宾客帖译文
蔡襄与宾客帖译文(原创版)目录1.蔡襄简介2.宾客帖背景3.宾客帖译文及赏析4.蔡襄的书法艺术特点5.蔡襄对中国书法的贡献正文1.蔡襄简介蔡襄(1012-1067),字伯简,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
他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子中允、知制诰等职务,是北宋文人代表之一。
蔡襄才学出众,擅长诗文,与梅堯臣、歐陽修、蘇洵并称为“永嘉二王五子”。
此外,他在书法方面也有着极高的成就,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北宋四大家”。
2.宾客帖背景《宾客帖》是蔡襄的一篇书法名作,书写于 1044 年。
当时,蔡襄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应友人之邀,书写此帖以赠宾客。
此帖内容为七言绝句,描述了作者与友人相聚欢宴的情景,诗句优美,寓意深刻。
3.宾客帖译文及赏析原文:夜泊牛渚怀古怨,潮平江静梦翩翩。
渔火夜多愁断肠,重重门望月华满。
岸蒲方绿鸟归巢,岛柳依依人归远。
琵琶声里忆荷花,不知今夕是何年。
译文:夜晚停船在牛渚,怀念古人,抱怨时光流逝。
潮水平静,江面宁静,梦境翩翩。
夜晚渔火令人愁肠寸断,重重门望,月光洒满。
岸边蒲草绿意盎然,鸟儿归巢,岛上柳树依依,人们离去。
在琵琶声中回忆荷花,不知今夕是何年。
4.蔡襄的书法艺术特点蔡襄的书法以楷书见长,融汇古今之长,刚柔并济,骨韵并重。
他的楷书字形端庄,结构严谨,笔画流畅。
在用墨上,他善于运用枯润、浓淡的变化,使作品具有丰富的层次感。
在布局上,他力求简洁明了,注重行、列的对称与和谐。
蔡襄的书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四家】蔡襄书法集赏(10G高清原图免费发放)
【宋四家】蔡襄书法集赏(10G高清原图免费发放)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谟,号莆阳居士,逝号忠惠,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今中国福建省仙游县)人。
中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茶学专家。
著有《茶录》、《荔枝谱》等书。
蔡襄蔡襄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卒赠礼部侍郎,谥号忠。
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宋蔡襄尺牍陶生帖宋蔡襄尺牍澄心堂帖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
“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芾(襄阳漫士)。
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
从书法风格上看,苏轼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书风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
宋蔡襄致杜君长官尺牍(离都帖)宋四家-蔡襄-尺牍宋蔡襄尺牍宋蔡襄自书诗卷28.2X221宋四家-蔡襄-尺牍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
其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东坡、欧阳修。
苏东坡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
宋四家-蔡襄-尺牍宋四家-蔡襄-尺牍””欧阳修对蔡襄书法的评价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欧阳修说:“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
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文苑阁 :各朝代名家之宋代四家《蔡襄》
文苑阁:各朝代名家之宋代四家《蔡襄》愚雅轩祝朋友们全家幸福安康文苑阁:各朝代名家之宋代四家《蔡襄》蔡襄(1012~1067),北宋书法家。
兴化军仙游(属今福建)人,字君谟。
官至端明殿学士。
为官清正,威望卓著。
他性情忠厚,正直,尚信义,学识渊博,诗文粹美。
当然成就最高的还是书法,在宋初曾有“当时第一”的称誉。
尤其是行、楷、草,都可在书法史中占一席之地,是宋代少见的一个书法多面手。
宋初的书坛是一片凋零,正如欧阳修所说:“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
”可见当时书风非常之靡弱。
在这种状况下,蔡襄力揽狂澜,为当时书法界注入新的灵魂,成为宋代尚意书风的奠基人,堪为宋四家之首。
从现存蔡襄的作品来看,有30多件墨迹最能反映他的水平。
面对这些作品,我们会惊异地发现其风格跨度之大体,态变异性之强烈,是宋其他书家所难比拟的。
蔡襄的风格基本属婉媚秀劲一类,然而他能在这一风格式样中,极其灵活多变地把各个侧面都展现一番。
蔡襄的行书中时常掺入草书,而草书又时常带有行书意趣。
因作品大多为手札之类,非常随便,信手拈来,没有严格的书体规范。
这种融合行、草书于一体的习惯大概发端于汉末魏晋的民间书法,从现存的那个时代的残纸(如楼兰残纸)上很明显有这种形式。
而把这一形式推向高潮的当推二王,特别是王献之。
这种书体能更加自由灵活地发挥作者的情思,而在字型上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可是经历隋唐,行、草书体便泾渭分明。
如著名的《兰亭序》、《争座位》、《祭侄帖》等都属较正规的行书,而像孙过庭、张旭、怀素则属纯粹的草书。
在这种行草相参形式几乎式微的情况下,由蔡襄首先得到复兴。
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
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
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
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学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蔡襄和蔡京精品书法对比
蔡襄和蔡京精品书法对比蔡襄,大学士,良臣,书法家;蔡京,宰相,奸相,书法家。
这两位大书法家经常被拿来对比(最后附投票)。
图 / 看照片都知道谁是谁了最早提出宋四家中的蔡是指蔡京而非蔡襄的,是明代书画大家王绂在其《书画传习录》中指出:世称宋人书,则举苏、黄、米、蔡。
蔡者,谓京也,后世恶其为人,乃斥去之,而进端明书焉。
端明在苏、黄前,不应列元章后,其为京无疑矣。
意思是这蔡,原本指的是蔡京,后世之人因不耻其为人,故而把他给划掉了,用曾任端明殿大学士的蔡襄取代。
如果是蔡襄的话,按辈分和年纪,应该排在苏黄之前,是蔡苏黄米,按他的逻辑基础,这样的榜单,蔡只能是蔡京。
但这本《书画传习录》本身就很多后人按主观意愿刊刻进去的蛇足,出现了很多个版本且各有异同,史学家梁启超先生就曾指出:补缺略订讹舛,间有阑入近代。
蔡襄书法作品我们在往前追溯对蔡襄和蔡京的书法本身的品鉴,北宋徽宗编《宣和书谱》,历代书法大家被尽收其中,正书部宋代八人入选,行书部宋代九人入选,蔡襄与蔡京皆列入其中。
这说明蔡京的书法水平还是得到了当时的认可。
苏东坡认为蔡君谟为近世第一。
宋徽宗赵佶:蔡君谟书包藏法度,停蓄锋锐,宋之鲁公。
宋高宗赵构称蔡襄的字为本朝诸臣之冠。
此时蔡襄已经故去多年了。
就时人风评而言还是蔡襄更胜一筹。
蔡襄书法作品赵构《翰墨志》记载:至熙丰以后,蔡襄、李时雍体制方入格律,欲度骅骝,终以骎骎不为绝赏。
继苏、黄、米、薛,笔势澜翻,各有趣向。
然家鸡野鹄,识者自有优劣,犹胜泯然与草木俱腐者。
意思是蔡襄,李时雍勉强及格吧,但还算不上绝品,之后的苏黄米薛各有所长,其他的与草木俱腐不值一提,这里也没蔡京什么事。
这也是第一次把苏黄米放在一起的,但后面跟的不是蔡襄也不是蔡京,而是宋神宗时期的书家薛绍彭,与米芾齐名,人称米薛。
这时候蔡京都没能和苏黄米齐名为四家,以后就更没机会了。
人品即书品将他定在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所以宋四家的蔡,怎么也轮不着他蔡京。
蔡襄《入春帖》《南归帖》受信人考——兼论蔡襄与葛宥的交游
T圉_雨水研究蔡襄《入春帖》《南归帖》受信人考—兼论蔡襄与葛宥的交游◊武宝民蔡襄(1012—1067),字君漠,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仙游县)人。
天圣八年 (丨030)甲科前十名进士及第,官至翰林学士、三 司使、端明殿学J r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 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卒谥“忠惠'累赠少师。
所作《荔枝谱》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 罘树分类学著作”。
有《端明集》传世。
其诗文 清妙,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在 中国书法史上,蔡襄被誉为“北宋四大书家”之 一,且是有宋以来第一人,引领整个宋代书法艺 术的发展趋势,是“尚意”书风的先导者。
今笔者不揣拙笔陋见,对蔡跋遗存的书法墨迹和刻本中的《人春帖》《南归帖》进行考析,论正两帖身份归宿问题,以求正于诸同仁。
一、《入舂帖》《南归帖》考析1.《入春帖》,纸本,草书。
信札则,凡十一行,共一百二十字,纵30厘米,横41 •丨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图I)。
历史上,此帖有许多别名:《蔡襄集》称《致公绰仁弟书》,《平生壮观》称《公绰仁弟》,《大观录》称《公绰札》,《敬一堂帖》《渤海藏真帖》中皆称为《与公绰仁弟书》等。
襄启,入春以来,属少人便,不得驰书上问,唯深瞻想。
日来气候阴晴不齐,计安适否?贵属亦平宁。
襄举室吉安,去冬大寒,出入感冒、(积)劳,百病交攻,难可支持。
虽入文字,力求丐祠。
今又蒙恩,复供旧职,恐知,专以为信。
前者铜雀台瓦研,十三兄欲得之,可望寄与,旦夕别寻端石奉送也。
正月十八日,襄顿首。
公绰仁弟足下。
1蔡襄的书法,崇尚法度,诸体皆掖,草书一体更具独特面貌。
他大胆开创,用^泰/-Mvl、:$、\表rw^i r^-®^^:^、r^A^^^^^4-r^^^d^^3:.^^7叙>>o圓图1蔡襄草书入春帖30cm X41.1c m纸本故宫博物院藏图2蔡8行草南归帖ffi 本“散帛笔”写•散草”,谓之“飞草”,如《思 咏帖》《陶生帖》《虹县帖》都具有其自成 一家的“飞草”特点。
浅谈蔡襄的书法美学
存张旭怀素之古韵,有风云变幻之势,又纵逸而富古 他“颇自惜”有关,不妄为人书,因此不管上到皇帝
意。”草书作品中,《陶生帖》开创了“飞草”的写 还是下到黎民百姓都十分珍惜,宋仁宗尤其喜爱蔡襄
法。这种用散卓笔所写的草书,兼有章草和飞白书的 的书法,曾下诏命他书《温成皇后碑》,蔡襄却坚持
特征。《陶生帖》又称《新记帖》,通篇书写速度较 不肯,他认为儒者工书,乃自游息之乐事,不可等同
二、神采之外,推崇古意 蔡襄的书法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恪守法度, 讲究气韵。欧阳修说蔡襄的书法独步天下,笔法有师 承。他的行书应排第一,其次是小楷,再次是草书。 所以,当苏轼认为“蔡君谟为近世第一”的同时,也 指出其“大字不如小字,草书不如真书,真书不如行 书”。《澄心堂纸帖》是蔡襄墨迹中最具晋唐风格的 代表作,全文以行楷写成,结构端正,字形丰腴,布
而与欧阳修同朝为官的蔡襄毅然独起,他不仅 政绩显著,也是宋代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蔡襄, 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与苏轼、黄庭坚、 米芾并称为宋四家。欧阳修说:“自苏子美死后,遂 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苏东坡则称:“蔡君谟书,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 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这一点,他与 恩师欧阳修一脉相承。黄庭坚赞曰:“君谟真行简札 甚秀丽,能入永兴之室。”由此看出,众人对他的评 价是相当高的。
105
鉴 赏
局清朗,字距行宽适中,端重而雍容。另一名帖《扈 优劣长短,其行草多取法魏晋及二王,因此在自己的
从帖》可算是蔡襄传世尺牍中最为精彩的一件,用笔 书法作品中时常显现出诸多前贤的痕迹。
谨慎而不刻意求工,颇具晋唐遗风,可见蔡襄在行书
三、承上启下,“尚意”书风的奠基人
方面以对传统的继承为主。行书信札《安道帖》又称
蔡襄的书法美学思想分析
典 型 的 美 学 意 义 以及 学 术 价 值 。 但 是 , 就 我们 对 于 宋 代 历 史 的 了解 , 蔡 襄 在 书 法 史 上 的 地 位 并 不 能 够 与他 的 成 就 相
媲美, 希 望 后 人 能够 公 平 、 公正地看待蔡襄 。笔者在本 文 中对蔡 襄的书 法美学做 一个 简要地分 析 , 让 大 家对蔡襄 的 书 法 和 他 的 品德 能 有 更 深 一 步 的 了解 。 [ 关键词] 蔡襄; 书法 ; 美 学 思 想 [ 作者简介] 胡鹏( 1 9 7 6 一) , 男, 硕士 , 淮北 师 范 大 学 美 术 学 院 讲 师 , 主 要从 事 艺 术 理 论 、 艺术 美 学研 究 。
一
、
蔡襄 书 法作 品 中的思 想观
( 一) 儒 学 思 想
长期 以来 , 孔 盂 思 想 对 封 建 社 会 有 着 极 大地 影 响 , 并 且 逐 渐 发 展成 为 正 统 的封 建 社 会 思 想 。蔡 襄 积 极 人 世 、 忠君 爱 国, 在 政 治 上 一 直 把 立 功 以及 立 志 立 德 当 成 自身 的人 生 抱 负 和 人 生 追 求 , 这 是 具 体 的 正 统 儒 家 思 想 表 现 蔡 襄 为 官 期 间非 常 清 廉 , 忠君 爱 国 、 克 己奉 公 , 在政治上辅佐朝政 , 为 国 家 社 稷 提 出 了很 多 有 成 效 的 言 论 。他 奉 劝 皇 帝 好 进 , 彰 君 过 的谏 臣 不 可 取 , 并 奉 劝 皇帝 任 用 贤 臣 , 并 且 表 达 出 自己作 为 端 庄 之 士 、 犹死 不辞 的坚定 决 心。另外 , 蔡 襄在 笔耕上 尤 为勤奋 , 有 着 非 常 多 的 著 述, 在 国家 的各 个 领 域 , 诸如经济 、 政 治 等方 面 , 均 提 出 自身 独 到 的 见 解 , 比如《 废贪赃 》 、 《 戒励 臣僚奏 荐就 》 、 《 论 兵十 事》 、 《 安
碑帖大观之蔡襄《洛阳桥碑》
碑帖大观之蔡襄《洛阳桥碑》
万安桥,在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洛阳镇洛阳江上。
由于洛阳江入海口过去称为万安渡口,所以当地人又称洛阳桥为万安桥。
洛阳桥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倡建。
北宋皇佑五年(1053 年)开始动工,历6年8个月竣工。
桥建在江海交汇处,水阔浪急,工程非常艰巨。
当时的劳动人民首创“筏型基础”来建造桥墩,并发明了“殖蛎固基”。
以固桥基。
使往来行旅“去舟而徒,易危为安”。
洛阳桥规模宏伟,原长1200米,阔5米许,桥墩46座,桥栏柱500根,石狮28只,石亭7座,石塔5座。
现存桥长834米、宽7米。
残存船形桥墩31座。
洛阳桥附属文物很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桥南的“忠惠蔡公祠”内,蔡襄自撰亲书的《万安桥记》碑,此碑不仅书法端庄沉着,而且文字精炼,工刻细致,誉为文、书、镌“三绝”。
《万安桥记》全文共153字,用楷体书写,记载造桥的时间、年代、桥的长宽、花费的银两,参与的人物等,分刻在两石碑上,每碑高2.89米,宽1.46米,厚0.3米,碑字分为6行,每字长1.8厘米,宽1.5厘米,现存碑刻有二,一为损毁后,于1963年摹拟原作重刻;另一为北宋原刻,原露天崖刻于岸左,宣和间(1119-1125年)由在泉州任市舶司后为知州的蔡襄曾孙蔡桓拓本重刻立于祠内。
《万安桥记》碑为洛阳桥增辉不少。
书法鉴赏蔡襄《谢赐御书诗》
蔡襄《谢赐御书诗》书于皇祐四年(1052),楷书,此帖缘起是仁宗酷爱蔡君谟的书法,赞赏其为人,亲自书写“君谟”二字,赐以嘉奖。
蔡襄感激不尽,赋诗以谢皇恩。
蔡襄书法本来就极为工整、平夷,此帖又是因为感恩而进献皇上的,故而十分端庄沉稳而规矩,无半点夸张放纵之感。
当然也不是说此帖并无一点逸趣、潇洒可言。
相反这种潇洒与逸趣是深层次的,隐藏在作品的内在的神韵中这件墨迹颇有晋唐遗韵,其法度严密,结字严谨,用笔稳健,一丝不苟,是其楷书中最精到的作品。
卷后,有米芾、鲜于枢、解缙、吴宽、陈继儒、董其昌、张祖翼、罗振玉等众多宋、元、明、清名人题跋。
这卷流传有绪的墨迹曾经南宋赵明诚收藏,元代曾为乔篑成收藏,明代曾经黄锺、赵用贤收藏,清初为安岐收藏,后又经叶名澧收藏,清末为端方所藏。
后流入日本国,现藏于日本书道博物馆。
全卷纵二十九点三厘米,横长总计八百二十九点五厘米。
综观全帖,笔圆锋藏,庄重沉着,齐整冲和,无丝毫苟且放纵之处,比《茶录》、《荔枝谱》、《昼锦堂记》、《万安桥记》等蔡襄其它作品更来得工整规矩,这与本帖是臣子给皇帝上表的特定体裁,有着直接的关系。
或以为本帖运笔稍滞,略逊逸趣。
但端庄飘逸,本难两兼,所以也不能说是它的缺点。
蔡襄书法规模晋唐,笔笔有来历,不稍逾越。
当时书家欧阳修、苏东坡等评其书为当时第一。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1] 。
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赠吏部侍郎,后加赠少师。
南宋乾道(1165年—1173年)年间,追谥忠惠,故称“蔡忠惠”。
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年—1200年),在洛阳桥南街尾建蔡襄祠。
后人在他墓前立柱题联云:“四谏经邦,昔日芳型垂史册;万安济众,今朝古道肃观瞻。
婉媚秀丽 端劲高古——蔡襄《海隅帖
32婉媚秀丽 端劲高古——蔡襄《海隅帖》赏析□白 羽蔡襄的书艺,在宋代影响极深。
当朝皇帝宋仁宗对蔡襄的书法尤为钟爱,号召群臣学习他的书法,并将其作品刻在碑上,以供后人学习、观摩。
在书法艺术上很有造诣和影响的宋徽宗赵佶和宋高宗赵构,对蔡书也倍加赞赏。
宋徽宗认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
其书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传世书迹有碑刻《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墨迹有《谢赐御书诗》和书札诗稿等。
为,“蔡君谟书包藏法度,停蓄锋锐,宋之鲁公也”;宋高宗认为,蔡襄书法为“本朝诸臣之冠”。
苏轼对蔡书颇有研究,尤其推崇,他认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33赏析《海隅帖》北宋·蔡襄纸本28.8cm×15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海隅帖》是写给韩琦的信札,书于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 ,为蔡襄在福州任职之时。
其背景是主持“庆历新政”的大臣范仲淹、韩琦、富弼被罢相,逐出中枢,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改革不到两年就失败了。
蔡襄对韩琦可谓推崇备至,毫不掩饰崇拜之情。
文曰:“襄再拜。
襄海隅陇亩之人,不通当世之务,唯是信书,备官谏列,无所裨补。
得请乡邦,以奉二亲,天恩之厚,私门之幸,实公大赐。
自闻明公解枢宥之重,出临藩宣,不得通名。
下史齐生来郡,伏蒙教勒,拜赐已还,感(同“愧”)无极。
扬州天下之冲,赖公镇之,然使客盈前,一语一默,皆即传著,愿从者慎之!瞻望门阑,卑情无任感激倾依之至。
襄上,资政谏议明公阁下。
谨空。
”蔡襄在这封信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改革失败的叹息,以及对韩琦的尊重、感谢和安慰。
一般士人之间的通信,多用行草或行楷。
只有对皇帝的奏折和敬重的尊长写信,才会用正楷。
蔡襄此札,便是用一丝不苟的正楷写就。
《海隅帖》是地道的颜体书风,在蔡襄之后,还没有人学颜学得这样好。
颜楷出现后,追随者大多倾慕其实用性较强的《多宝塔碑》,对其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反而关注甚少,如柳公权吸收了颜的技巧,但走向了整饬与瘦硬,忽略其书丰厚的特质。
宋代书法艺术赏析
宋代书法艺术赏析
宋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代表着书法艺术的高峰。
宋代书法艺术以古典清秀、婉约恬淡为主要特点,注重笔画之间的韵律以及整体的和谐美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宋代书法家中,最为著名的是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等人。
他们的作品有的沉着豪迈,有的柔婉飘逸,有的端庄典雅,但无论是何种风格,都表现出了严谨、精致的艺术特点。
米芾的书法疾劲有力,气韵雄浑,笔法俊秀而大气磅礴,独具风骨。
苏轼的书法则是婉约清新,婉转而含蓄,每一笔都饱含作者的文化修养与思想思维,流露着令人心醉的诗情画意。
黄庭坚的书法格调庄重,方正厚重,文字大气磅礴,墨意深沉,透露出内敛深沉的文学气质。
蔡襄的书法则以清秀细腻而著称,他的作品以楷书、行书、草书、篆书的多种形式出现,达到了崭新雅致的境界。
除此之外,宋代书法艺术还注重意境、修养和气韵,体现出了一种别样的文化艺术气息。
整个时期的书法艺术中,反映出了一个严谨、精神、知识分子成熟的社会,代表着中国书法艺术的峰值。
《茶录》--蔡襄(原文、注释、译文)
《茶录》--蔡襄(原⽂、注释、译⽂)茶录朝代:宋朝作者:蔡襄【原⽂】序朝奉郎右正⾔同修起居注⾂蔡襄上进[1]:⾂前因奏事,伏蒙陛下谕⾂先任福建转运使⽇,所进上品龙茶最为精好。
⾂退念草⽊之微,⾸辱陛下知鉴,若处之得地,则能尽其材。
昔陆⽻茶经,不第建安[2]之品;丁谓茶图[3],独论采造之本,⾄于烹试,曾未有闻。
⾂辄条数事,简⽽易明,勒成⼆篇,名⽈茶录。
伏惟清闲之宴,或赐观采,⾂不胜惶惧荣幸之⾄。
仅序。
上篇(论茶)⾊茶⾊贵⽩。
⽽饼茶多以珍膏油其⾯,故有青黄紫⿊之异。
善别茶者,正如相⼯之瞟⼈⽓⾊也,隐然察之于内。
以⾁理润者为上,既已未之,黄⽩者受⽔昏重,青⽩者受⽔鲜明,故建安⼈开试,以青⽩胜黄⽩。
⾹茶有真⾹。
⽽⼊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
建安民间皆不⼊⾹,恐夺其真。
若烹点之际,⼜杂珍果⾹草,其夺益甚。
正当不⽤。
味茶味主于⽢滑。
惟北苑凤凰⼭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
隔溪诸⼭,虽及时加意制作,⾊味皆重,莫能及也。
⼜有⽔泉不⽢能损茶味。
前世之论⽔品者以此。
藏茶茶宜箬叶⽽畏⾹药,喜温燥⽽忌湿冷。
故收藏之家,以箬叶封裹⼊焙中,两三⽇⼀次,⽤⽕常如⼈体温温,则御湿润。
若⽕多则茶焦不可⾷。
炙茶茶或经年,则⾹⾊味皆陈。
于净器中以沸汤渍之,刮去膏油⼀两重乃⽌,以钤箝之,微⽕炙⼲,然后碎碾。
若当年新茶,则不⽤此说。
碾茶碾茶先以净纸密裹捶碎,然后熟碾。
其⼤要,旋碾则⾊⽩,或经宿则⾊已昏矣。
罗茶罗细则茶浮,粗则⽔浮。
候汤 候汤最难。
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
沉瓶中煮之不可辩,故⽈候汤最难。
熁盏凡欲点茶。
先须熁盏令热。
冷则茶不浮。
点茶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聚。
钞茶⼀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添注⼊环回击拂。
汤上盏可四分则⽌,视其⾯⾊鲜⽩,著盏⽆⽔痕为绝佳。
建安⽃试,以⽔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相去⼀⽔两⽔。
下篇(论茶器)茶焙茶焙编⽵为之裹以箬叶,盖其上,以收⽕也。
隔其中,以有容也。
书法惟风韵难及
书法惟风韵难及翰墨丹青马新宇2013-11-12蔡襄(1012 -1067),字君谟,性情醇厚,为人耿直,颇有政声。
工诗文,欧阳修称“公为文章,清遒粹美”,与石曼卿、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互有唱和。
工书,善真、行、草、隶,又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
晚年书法笔致细腻、淳淡温雅,苏轼推为“我朝第一”。
蔡襄《澄心堂纸》帖按,澄心堂纸,五代南唐时期的御制用纸,纸质细致,光滑如卵膜,而质地坚韧,洁白光润,此帖即蔡襄请友人为他仿制澄心堂纸之意。
关于宋代士大夫的风雅与品位,文坛盟主欧阳修曾有精彩的论述,其《试笔·学书为乐》云: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
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
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是有馀。
书法虽为小道,乃积学而成,宋代士大夫追慕风雅,不愿为区区小道而耗尽真气,故书之佳与不佳,并不着意。
宋代朱长文《续书断》有云:蔡襄书颇自惜重,不轻为书,与人尺牍,人皆藏以为宝。
仁宗深爱其迹……及学士撰《温成皇后碑》文,敕书之,君谟辞不肯书,曰:“此待诏职也。
儒者之工书,所以自游息焉而已,岂若一技夫役役哉?蔡襄以为,儒者工书,乃自游息之乐事,不可等同于书工笔吏。
蔡襄《思咏帖》姜夔《续书谱》云: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笔纸佳,四须险劲,五须高明,六须润泽,七须向背得宜,八须时出新意。
自然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癯,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
姜夔所言“风神”已不同于唐代,此乃人格化之“我神”,诸多要素均需基于才情之上,出于诗书之浸润。
而不已一技之劳形,是为善养气、铸我神之法。
以此观之,蔡襄得之矣!又,东坡《题二王书》云: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
笔秃千管,墨磨万铤,不作张芝作索靖。
东坡深识书道,故有此语,然不过说说而已,是为欧阳、蔡襄之同道。
宋代书法赏析
宋代书法赏析赵匡胤建宋,结束五代⼗国的分裂局⾯,使国家复归统⼀,⽂化艺术也得以在⼀个⽐较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发展。
宋代书法崇尚书“意”,继承隋唐五代,开创了⼀代新风。
众多诗⼈、词⼈研习书法,⼜为书法注⼊了强烈的抒情意味。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芾)蔡(襄)⾏、草、楷俱备,他们既属同代,⼜有先后,彼此相互影响。
苏轼先学王羲之,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擅长⾏、楷。
黄庭坚草书优于⾏书,⼈称“草圣”。
⽶芾学书勤奋,师承⼴泛,时⼈称其“集古字”。
蔡襄对楷书研习很深,⾃出新意。
蔡京、赵佶、⽂彦博、王安⽯、司马光等也是北宋颇有影响的书家,他们的书法寓⽂意于纸上,意境卓⽽不凡。
南宋时期⾏书成就较髙,赵构、陆游、张孝祥、范成⼤、赵孟坚等都有佳作传世。
同年帖同年帖宋李建中纸本⾏书纵33X横51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部同年,载喜披风,甚慰。
私抱殊未款曲,旋值暌离,必然来晨朝车⾏迈。
适蒙⽰翰,愈伤⽼怀。
惟冀保爱也。
万万。
不胜销黯。
见⼥夫刘仲谟秀才,并第⼆⼉⼦在东京,相次发书去,如有亊,希周庇也。
建中简上。
九⽉⼗六⽇。
⾦部同年,汤世帖碑⽂三道,略表西京之物也。
怀湘南拙诗附上。
同院刘学⼠骘、同年郎兵部希差⼈通达,或与⾯闻也。
建中⼜⽩。
【简介】李建中(945-1013),字得中,号岩夫民伯,河南洛阳⼈。
书法主要受欧阳询、颜真卿、杨凝式三家影响。
其作品对于由唐⼊宋书法艺术的过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帖风格朴厚⽽不乏姿态,拙中藏巧,浑厚不滞,格调温润中和,正如黄庭坚评论⽈: “西台书出群拔萃,肥不剩⾁,如世间美⼥,丰肌⽽神⽓清秀者也。
”贵宅帖贵宅帖宋- 李建中纸本⾏书纵3 1 X横27.5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贵宅诸郎各计安侍奉。
所⽰请改章服。
昨东封须得出⾝历任家状⼀本,并须赍擎官告敕牒去,未审此来如何⾏遣也。
兼为庄⼦事。
已令彼僧在三学院安下,近已往彼去未回。
此庄始初见说甚好,只是少⼈管勾,若未货,可且收拾课租,亦是长计。
蔡襄书法代表作_蔡襄书法特点
蔡襄书法代表作_蔡襄书法特点北宋有“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苏代表的是苏轼、黄是黄庭坚,米是米芾,而蔡所代表的就是蔡襄了。
那蔡襄书法代表作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蔡襄书法代表作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蔡襄书法代表作北宋有“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苏代表的是苏轼、黄是黄庭坚,米是米芾,而蔡所代表的就是蔡襄了。
他们四人的书法被认为是北宋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他们也被认为是最具有个人风格的书法家。
苏轼的书法丰腴跌宕,黄庭坚的书法纵横捭阖,米芾的豪放俊秀,每个人都自成一派,颇具风格。
他们三人都是擅长行草或者是行楷的,而蔡襄则擅长写工工整整的楷书。
许将在《蔡襄传》中说到“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
”也就是说,宋仁宗也非常爱惜蔡襄的书法,其实事实就是如此,宋仁宗曾多次下诏让蔡襄书写碑文等。
所以,不论是当时的文豪还是皇帝,都非常珍视蔡襄的书法。
但是因为蔡襄自惜,所以传世的作品比较少,传世的墨迹有《谢赐御书诗》,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及鼓山灵源洞楷书“忘归石”、“国师岩”一些经典的作品。
蔡襄学《兰亭》《洛神赋十三行》,汲取王氏父子书法中潇洒豪迈的神韵;之后又学于欧阳询,追寻劲健之笔;除此之外蔡襄还学颜真卿、李邕等人的专意凝重端庄,可以说是及众家之所长。
如今蔡襄的《安道帖》、《虹县帖》、《脚气帖》、《陶生帖》、《大研帖》、《山堂诗帖》、《远蒙帖》等尺牍都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还有一本《入春帖》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蔡襄书法特点蔡襄的书法取自王氏父子、颜真卿、柳公权等人,学习了众家之所长,当时的人都评论蔡襄的书法,说蔡襄的书法里有晋唐时期的神韵。
从他的行书作品《澄心堂纸尺犊》就能看出来,这一篇墨宝可以说是蔡襄为数不多的传世作品中最典型的,最具有晋唐时期风格的作品。
按照信札上注明的时间,应该是蔡襄晚年时期的作品。
蔡襄算的上是宋朝楷书的第一人,因为在北宋四大书法家中,苏轼、黄庭坚和米芾都是以行草或者行楷见长的,只有蔡襄是以工整规矩的楷书为长的。
蔡襄自书诗原文及赏析
蔡襄自书诗原文及赏析蔡襄(1012-1067),字伯喈,号东篱,世称东篱先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他是北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文刚健豪放,充满了豪情壮志,被誉为“豪放派”代表。
他的书法更是精湛,被誉为“东篱体”,对后世影响深远。
蔡襄的诗歌作品中,有一首《自书诗》堪称是其代表作之一,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自书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穆,忽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诗表现了蔡襄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他用“九州生气恃风雷”一句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意思是说九州大地的生气都依赖于风雷的激荡,而他的气概也与之相媲美。
接着用“万马齐喑穆”来形容自己的孤独和不被理解,意思是说千万匹马都在默默无言地陪伴着他。
然后“忽然回首,那人却在”一句,表现了蔡襄对人生的豁达和对命运的坦然。
最后一句“灯火阑珊处”则表现了蔡襄对于人生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首诗整体气势磅礴,豪情万丈,展现了蔡襄的豪放不羁之气,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蔡襄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形式上独具一格,在内容上也充满了对人生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他的诗歌语言生动,意境深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他的诗歌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除了诗歌作品之外,蔡襄的书法也是其艺术成就之一。
他的书法作品以行草书为主,横折笔法独特,气势磅礴,给人以一种豪放不羁的感觉。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在笔法上有独特之处,在用笔上也别具一格,给人以一种豪情壮志的感觉。
他的书法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总的来说,蔡襄是一位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歌作品和书法作品都在艺术上有着独特之处,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诗歌作品展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而书法作品则展现了他豪情壮志的气概。
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为后人所称道,也为后人所学习和借鉴。
蔡襄《蔡襄自书诗》
《蔡襄自书诗》
蔡襄行书书法长卷欣赏《蔡襄自书诗》大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纸本,三接纸,纵28.2cm,横221.2cm,73行,884字。
卷尾有宋、元、明、清及近代共134家题跋。
鉴藏印记:“贾似道印”、“悅生”、“贾似道图书子子孙孙永保之”、“武岳王图书”、“管延枝引”、“梁清标印”、“焦林”及清嘉庆内府诸印。
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蔡襄罢福建转运使,召还汴京修起居注,遂从福州一路北行,历时半年多。
沿途见闻有感于怀者,皆成诗章,此卷所书五言、七言诗11首即是。
书写时间当在诗成之后不久,蔡襄时年约40岁。
因属个人诗稿,无意求工,故笔致飘逸流畅,点画婉转精美,充分展示了蔡襄中年清健圆润的书风特色与纯熟的功力。
近代朱文均赞云:“此册行楷略备,无不臻美。
其婉约处极似虞永兴,而温栗不减柳谏议。
盖其能博采约举以自成一家书派者。
”。
蔡襄笔精帖译文
蔡襄笔精帖译文
蔡襄笔精帖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经典之作,其独特的书风和精湛
的技艺备受世人称赞。
以下是对蔡襄笔精帖的一些解读和权威指导。
首先,蔡襄笔精帖的书风以独特、秀丽著称。
他的笔法细腻且柔美,字体端庄有力,给人以精神抚慰的感受。
蔡襄笔精帖的书法作品,无论从构图还是笔画细节上,都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其次,蔡襄笔精帖的技艺精湛,深受后人推崇。
他的笔法华美,
端正大方,字体秀丽端庄,痕迹流畅自然,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
书法艺术的精髓。
此外,蔡襄笔精帖也注重勾勒字形的规范和细微之
处的处理,让字形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达到了更加完美的效果。
再次,蔡襄笔精帖的价值不仅在于艺术欣赏,也在于书法教学上
的指导意义。
作为书法大师,蔡襄在他的书法作品中缜密地运用了各
种技法,对所有书法爱好者都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蔡襄笔精帖的字体
极具可读性,并且字形结构简练,使得初学者易于理解和掌握。
最后,蔡襄笔精帖的文化内涵丰富。
他的作品不仅体现出了中国
文化的历史和精神,也反映了蔡襄的思想品质和生命情感。
这些都使
得蔡襄笔精帖不仅是一份卓越的书法技艺的展示,更是一部深深扎根
于中华文化,充满思想内涵,富有意义的巨著。
综上所述,蔡襄笔精帖是一份卓越的艺术品,他的书法艺术风格
独特,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和精髓。
除此之外,蔡襄笔精帖
还有着对书法爱好者的指导意义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蔡襄书法作品赏析
蔡襄书法作品欣赏:
蔡襄书法作品赏析1
蔡襄书法作品赏析2
蔡襄书法作品赏析3
蔡襄书法作品赏析4
蔡襄书法作品赏析5
以神采为标准欣赏书法:
神采飞扬,神采奕奕,化身书法看书法,化身书法领悟书法,感悟其真谛,抓住其神采,体会其感情,领略其心境,以神采为标准去欣赏书法,站在神采的角度欣赏。
以神采为标准,显然是注意到书法作品通过艺术风格表现出的精神特征,抓住了艺术表现力的核心,也抓住了书法的抽象艺术特质,这显然是属于深层次的。
应该说这是具有千古不易的历史认同的专业艺术标准。
但神采与神韵这个东西是可以感觉又难以把握的,常常神慕而难得一遇。
神采属于高端艺术表现品质,按说神采这种神态性的东西是要有一定形质为依托的,神采是由某种质感产生的。
如果单是强调神采,往往会忽视形质,就会虚化而无根基,会导致一些功力不足者急于直接走捷径,跳跃式追求神采,而基础不足,走入搜奇抉怪的歧途。
追求神采的关键不在神采本身,而在于对形质或质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