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鉴赏标准
书法 鉴赏 方法

书法鉴赏方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鉴赏书法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欣赏和理解其中的艺术之美,下面将介绍一些鉴赏书法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鉴赏书法作品需要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进行观察。
在观察整体时,我们可以从作品的布局、结构、形态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应该具有整体的协调和统一,字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应该有一定的规律和美感。
观察局部时,我们可以从笔画的粗细、长短、力度等方面入手,注意观察每一笔的形态和笔画之间的关系。
观察书法作品时要注意欣赏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抒发和情感的流露。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作品的线条、气势、节奏等方面,来感受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一幅书法作品若是笔力雄浑、豪放大气,则往往表达了作者豪情万丈的情感;若是笔力柔和、细腻,则往往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柔情和细腻。
鉴赏书法作品需要了解和熟悉书法的基本知识。
掌握一定的书法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作品。
例如,了解不同字体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了解不同时期的书法家及其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历史背景和风格特点。
鉴赏书法作品还需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这需要我们不断地观察、思考和比较。
观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的书法作品,比较它们的异同之处,逐渐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
思考是培养艺术鉴赏能力的关键,我们可以思考作品所表达的意义、作者的用心和技巧等方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鉴赏书法作品需要有耐心和积累。
书法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掌握。
我们可以多读书法经典著作,学习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多观赏名家的作品,欣赏和体会他们的艺术魅力;多练习书法,通过不断地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鉴赏书法作品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积累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观察、思考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其中的艺术之美。
书法作品鉴赏字

书法作品鉴赏字
书法作品鉴赏字
1. 静:字体端庄秀丽,笔画流畅,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
2. 风:字体干练而有力,笔画疾风般流动,表达出自由和激情。
3. 花:字体轻盈如花瓣,笔画柔美而娇媚,给人一种优雅和浪漫的感觉。
4. 雅:字体工整规整,笔画匀称一致,给人一种高贵和典雅的感觉。
5. 流:字体流畅而洋溢着生机,笔画如流水般宛如淌过,
表达出活力和无拘无束。
6. 龙:字体雄浑有力,笔画有力且富有节奏感,给人一种
威严和力量的感觉。
7. 雪:字体柔美而清新,笔画犹如雪花般飘落,给人一种
纯洁和清凉的感觉。
8. 喜:字体欢快而有朝气,笔画跳跃而灵动,表达出喜悦
和快乐。
9. 心:字体简约而含蓄,笔画凝练而有力,给人一种深思
熟虑和内敛的感觉。
10. 草:字体落落大方,笔画曲折灵动,表达出自由和随性。
简述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的方法

简述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的方法1. 引言1.1 概述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是一项复杂而艰深的任务,需要借助专业知识和技巧。
本文旨在简要介绍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这一独特艺术形式。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欣赏书法作品的方法、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实践与进阶、以及结论。
通过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探讨,读者将能够逐步了解如何正确欣赏和评价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
1.3 目的撰写本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学会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并提供有效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通过学习基本知识和技巧,观察整体特点并分析细节特色,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书法艺术,并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这些技巧与人分享交流。
同时,我们希望鼓励读者积极参与与书法相关的各种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欣赏和评价水平。
总之,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南,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享受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
2. 欣赏书法作品的方法2.1 了解基本知识和技巧在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之前,了解一些基本的书法知识和技巧是必要的。
首先,要熟悉基本的书法字体,如楷书、隶书、行书等,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发展历史。
其次,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笔画构造和规范,例如笔画结构、基本线条、用笔顺序等。
同时,还应了解不同类型作品所追求的美学表达方式。
2.2 观察和感受作品的整体特点在欣赏一件书法作品时,首先要观察并感受其整体特点。
这包括字形是否端正匀称,布局是否协调平衡,章法是否妥当得当等。
通过仔细观察作品中每个字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整体呼应,可以更好地领略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和主题。
2.3 分析书法作品的细节和特色除了整体特点外,也需要分析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细节和特色。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笔画运用与技巧,在观察时要留意每一笔的用力轻重、粗细程度以及书写的速度和节奏。
其次是书法作品的气势与神韵,这体现为作品是否有生动活泼、挺拔俊美或是古朴庄重的氛围。
书法鉴赏常识

书法鉴赏常识
以下是一些书法鉴赏的常识:
1. 字体结构:观察字体的结构是否整齐、匀称。
好的书法作品通常具有良好的字体结构,笔画的长度、粗细和间距都恰到好处。
2. 笔画技巧:注意观察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是否流畅自然。
好的书法作品笔画通常有节奏感,力度掌握得当。
3. 布局构图:书法作品的布局构图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观察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间距是否合适,整体是否协调。
4. 风格特色:不同的书法家有不同的风格特色。
了解书法家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他所擅长的书体,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风格。
5. 用墨:书法中的用墨也可以体现作者的技巧。
观察墨色的浓淡变化、干湿程度以及是否有晕染效果等。
6. 落款和印章: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作者的签名和日期,印章则是作者的印鉴。
它们可以为作品增添一份艺术感和鉴别价值。
7. 个人感受:书法鉴赏也涉及个人的审美和情感体验。
不同的人对同一幅作品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因此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喜好。
需要注意的是,书法鉴赏是一个主观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
通过欣赏更多的书法作品、了解书法历史和理论知识,以及与其他书法爱好者交流,可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书法作品标准

书法作品标准
书法作品的标准是一种主观的概念,会受到文化和历史背景、审美趣味、技艺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然而,一些涉及书法作品标准的一般性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笔画的形态、韵律、速度和力度应该和书法家的意图一致,能够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 布局和结构应当合理,遵守传统的版式和空间规律,保证文字的整体美观。
例如,气势宏大的篆书应该具有宽广深远的版面,而小楷则需要细腻均匀的空间分布。
3. 使用的笔墨应该相应地反映出字体的特点和书写目的。
例如,行草字体和隶书常常使用较粗重的毛笔,而小楷则应使用更加轻盈细腻的笔触。
4. 注意文字的质量和清晰度。
书写要围绕中心思想展开,每个字都要写结实工整,让人容易辨认。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字体的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行书和草书强调行云流水的气势和创意,不太注意字形的规范性。
但楷书和隶书则需要更加规范、严谨的字形和清晰的结构。
最终的标准是由专家评审、评论家和公众的反馈共同形成的,因此每个时代和地域的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书法作品鉴赏500字

书法作品鉴赏500字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它以独特的笔墨语言,传达出深远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意蕴。
在鉴赏书法作品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笔法与线条
笔法是书法的基础,线条则是笔法的具体表现。
鉴赏书法作品时,首先要观察线条的质感、粗细、力度和变化。
好的线条应该有力度、有弹性,粗细适中,流畅自然。
同时,要注意线条之间的连贯性和节奏感,以及线条与线条之间的搭配关系。
二、结构与章法
结构指的是字的间架结构,章法则是整幅作品的布局。
在鉴赏书法作品时,要特别注意字的结体是否匀称、协调,是否有气势。
章法上,要看作品的整体布局是否合理,是否有层次感,是否符合美学原则。
三、墨色与意境
墨色是书法作品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对作品的意境和氛围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鉴赏书法作品时,要注意墨色的浓淡、干湿、深浅等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作品整体意境的影响。
同时,也要注意墨色与纸张的搭配关系,是否能够产生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四、风格与个性
风格和个性是书法作品的灵魂。
在鉴赏书法作品时,要特别注意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和个性是否符合作者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观念。
同时,也要注意作品是否有创新和突破,是否能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鉴赏书法作品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笔法、结构、墨色、风格等。
只有全面把握这些因素,才能够真正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蕴。
硬笔书法的审美标准与评价

硬笔书法的审美标准与评价硬笔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它以独特的笔法、结构和审美标准,吸引着无数书法爱好者和艺术家。
本文将探讨硬笔书法的审美标准与评价,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鉴赏硬笔书法艺术。
一、审美标准硬笔书法的审美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书法字形的美感:硬笔书法强调字体的秩序、均衡和谐。
书写的字形应该具有规范的结构和优美的曲线,字形间要保持适当的间距和比例。
优秀的书法作品字形流畅、舒展,让人一目了然,给人以美感。
2. 线条的韵律美:硬笔书法的线条是由细线与粗线、直线与曲线相间组成。
书写时,要注重线条的韵律美,通过控制笔画的粗细、长短和笔画之间的排列,形成和谐的节奏感和动感。
3. 墨色的深浅变化:硬笔书法以黑色墨水为媒介,通过控制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字体的精神和气韵。
墨色浓淡的合理、适宜的运用,能赋予作品以立体感和深度感,增加艺术观赏价值。
4. 空白的利用:硬笔书法注重空白与字体的相互关系。
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利用空白,使字体在纸上形成舒展有度的布局,在字形与空间之间形成完美的平衡。
二、评价标准评价一部硬笔书法作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 字形之美:评价硬笔书法作品时,首先要考察字形的动与静、形与神的关系。
是否符合书写规范,是否具备笔画的明确、连贯和规范。
字形应当清晰流畅,线条的粗细变化适度,形成完整的字体结构。
2. 笔画之美:硬笔书法作品中,笔画的有力感和线条的流畅感是评价的重要标准。
笔画应有粗细的变化,有时轻盈、有时有力,展现出书法家的修养和功力。
3. 篆刻与镂空之美:硬笔书法常常运用篆刻的技法,通过重叠、重复,或者刻意刻出字体的楷书和隶书形态,以增加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镂空也是硬笔书法的一种特殊技法,它通过划破纸面,形成线条的可见和不可见以达到艺术表现效果。
4. 装饰与点缀之美:硬笔书法作品可以加入适当的装饰与点缀,可以是小楷、小篆或隶书的笔画,但要注意装饰与主题的协调,避免过多或过杂的装饰。
鉴赏书法作品的方法

鉴赏书法作品的方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鉴赏书法作品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下面介绍一些鉴赏书法作品的方法。
一、审视书法作品的整体效果审视书法作品的整体效果,包括字体、布局、笔画等。
字体是书法作品的基础,应该具有规范的字形和优美的线条。
布局应该合理,字间距离应该恰当,字体大小应该协调。
笔画应该流畅,有起伏有变化,形成美感。
二、分析书法作品的笔法书法作品的笔法是指书法家运用笔触的技巧和方法来表现字体的形态和气韵。
笔法包括用笔和停笔、虚实和浓淡、长短和粗细等方面。
通过分析书法作品的笔法,可以了解书法家的功力和风格。
三、品评书法作品的气韵书法作品的气韵是指书法家通过用笔的技巧和变化,表现出来的一种生动的艺术形式,是书法作品最重要的方面。
气韵包括书法作品的神韵、意境、情感和艺术性等。
通过品评书法作品的气韵,可以了解书法家的艺术追求和表现力。
四、辨别书法作品的真伪鉴赏书法作品的真伪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一般来说,真品的笔画流畅自然,字形规范,墨色浓淡适宜。
而假品的笔画生硬不自然,字形变形,墨色不均匀。
在鉴别书法作品的真伪时,还需要了解书法家的历史背景和风格特点。
五、了解书法作品的历史价值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历史文物。
通过了解书法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价值,可以更好地鉴赏书法作品。
历史价值包括书法作品的文化内涵、时代背景、书法家的身份和地位等方面。
鉴赏书法作品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品评。
通过了解书法作品的整体效果、笔法、气韵、真伪和历史价值等方面,可以更好地欣赏和鉴赏书法作品,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作品鉴赏标准----------------书法作品鉴赏标准-------------- 下面这篇文章对书法作品的鉴赏很有帮助------------------中国书法的艺术精神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审美表征。
它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华夏审美人格心灵世界,并以其特立我独行、源远流长而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
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自殷商以降风格纷呈:秦汉之古拙、魏晋之风韵、隋唐之法度、宋元之意态、明清之朴趣。
进入二十世纪,中国传统书法开始向现代转型,出现了新的艺术气象和审美范式。
如今中国书法以其深蕴的精神魅力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不仅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深受影响,而且西方艺术家也开始学习、关注和研究书法,并将书画合一而创作出“书法画”。
中国书法是中国美学的灵魂。
意趣超迈的书法表现出中国艺术最潇洒、最灵动的自由精神,展现出历代书法家空灵的艺术趣味和精神人格价值。
正是书法艺术这一独特的魅力,使之在众多的东方艺术门类中,成为最集中、最精妙地体现了东方人精神追求的东方艺术。
线条飞动:中国书法的本体特征书法是线条的艺术。
它具有一个由线启象(墨象),由象悟意(意境)的本体结构。
书法的线条具有生命感。
这种点画线条不是板滞的,而是灵动的。
自然界本无纯粹的线条,线条是人创造出来的形象的抽象。
它脱离开了具体的事物图景,却又是为了表现宇宙的动力和生命的力量,为了表现“道”而与普遍性的情感形式同构。
因此,中国书法线条依于笔,本乎道,通乎神,达乎气。
这是一种以刚雄清新的生命为美的书法美学观,一种以书法线条与天地万物和人的生命同构的书法本体论。
作为人对世界万物审美性抽象的线条,在其象征功能方面直接是人的情感的迹化。
线条(心画)可使书法家情感迹化而禀有宇宙精神和生命情思。
这种宇宙精神和生命情思的流动不息,使得线条成为时间的、节律的、大化流行轨迹的写照。
书法作品通过线条的起伏流动,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干湿等变化,通过轻重坚柔软、光润滞涩的墨痕,传达出人的心灵的焦灼、畅达、甜美、苦涩等情感意绪。
书法线条中流动着书法家的缕缕情思和艺术感觉,这种创造性的可视语言映衬出书家的精神意志和个性风貌。
书法以线条为其生命。
线条作为书法艺术最纯粹的语言,表征出中国美学“为道日损”的根本精神。
书法家对宇宙作“俯仰往返,远近取与”的观照,用灵动的线条表现大千世界,从有限中游离出无限,化实象为空灵,传达出一种超越于墨象之外的不可言喻的思想、飘忽易逝的意绪和独得于心的生命风神。
线条飞动飘逸,绵延摇曳,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墨气四射,四表无穷,臻达生命的极境。
书法线条“为道日损”的美学意义在于:在“致虚极”、“见朴素”、“损之又损”中,将空间时间化,将有限无限化,将现实世界的一切都加以净化、简化、淡化,而成为“惟恍惟惚”的存在。
书法不必应言,不必具象,而仅以其一线或浓或淡或枯或润的游走的墨迹,就可以体现那种超越于言象之上的玄妙之意与幽深之理。
这种忘言忘象至简至纯之线,贵在得意、得气,而指向终极之道。
这正是张怀瓘所说的“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
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
非有独闻之听,独见之明,不可议无声之乐,无形之相。
”(《书议》)线以见道,墨以呈气。
表现情思,体验化境,融生命本体存在之意而非外在物象形迹于笔墨线条律动浑化之中,不拘滞于形迹而忘形忘质。
这种以线条表意明道,以简略之迹传神造境的观念,正是中国书法指向幽深之境的美学精神这所在。
更深一层看,中国书法以一画指涉盛衰生灭的时间性长河,并以一根生生不息的欲断还连的线条穿透宇宙人生之谜,其根本思想源于老庄美学和《易》学思想中“一”这个数上的神秘规定。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生生之谓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易》)万有皆可由一而化育,万象皆可由一画而幻成。
中国书法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不以多为多,而以少总多,不以“一”为有限,而以一为参天地之化育的本源,以一治万,以一孕万,万万归一。
以纯粹的线条遗去大千世界形色而直追宇宙节律并把捉生命精神,有限的线条中贯注着的宇宙生命之气。
书法之线关乎人的心灵,使人生在书艺之中成为诗意的人生。
“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刘熙载《艺概》)生命是自由的不断展开的过程,而书法是生命创造活动中最自由、最简约的形式。
书法通过点线的律动,成为揭示精神世界的“有意味的形式”。
书法艺术不断开启着一个又一个时代的人的审美本质的新维度,并使其心性自由地随精神的解放而在黑白的书法世界中不断展开和美化。
笔意墨象:中国书法的精神迹化书法线条之美在于用笔用墨。
笔意墨象使中国书法成为一种精神形式,一种意象形结构。
可以说,书法作为时空拓展的迹化,是由笔势、笔意、墨法和心性共同完成的。
笔意墨象之美是书家情感哲思之意与线条运动之象的统一,是书法家在线条中融入情绪意态而形成的独具个体性格的书法线条符号意象。
这种统一不是在心中之意和象的整合上,而是心中之意物化在外在的线条流动上,即经线条艺术媒介化了的艺术意象,或物态化了的书法艺术体验。
笔意墨象使书法线条随时间展开而构成空间形式,又使人于空间形式中体悟到时间的流动。
这种时空的转换使点画线条、结字排列和章法布局产生无穷变化,呈现种种审美意趣,使书法超越单纯字形,而成为具备筋骨、血肉、刚柔、神情的生命意象。
笔意墨象将意味融注在形式之内而造就出书法的力势、节奏、气质、韵味。
这是一种在书法线条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换顿挫,节奏韵律中融入书家天趣神韵、个性情意的“人法双忘”的境界,一种在线条点画之“形”中,渗入书家精神、悲喜等审美意向性的“以意造象”、“因象寄意”的过程。
笔意墨象融万象为意,从意中悟出万象的特征,使书法从汉字的符号规定性中解放出来,以点线运动在二维空间中造成具有立体笔墨韵味的的三维性视觉形象,并在情感的氤氲中,以心性灵气的“意志”之维,叠加在三维视觉形象之上,而形成抒情写意艺术时空的四维空间。
笔意墨象并不玄奥,它呈现在线条疾涩、墨色枯润之中,呈现在“如绵裹针”、“渴骥奔泉”中,表现在“颜筋柳骨”和“铁画银钩”中。
这种书法风神美的呈现呼唤着人性的回答和审美心态对应――审美“对话”、艺术“品味”和“心觉意含”。
笔意墨象产生审美意味之美,这是书法由实用性向艺术性转化的节点。
它主要由笔意和书家心性所构成。
笔意指书法作品中体现出来的。
书家在意匠经营和笔划运转间所表现出的神态意趣和风格工力,集中体现出书家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
成功的书法作品是书法家“心手达情,书不妄想”的结晶。
书法家并不拘泥用笔,死拟间架,而是变化多端,巧存新意。
字、行、幅各个部分互相对比照应,形成一个多样统一、和谐优美的整体。
欣赏者能够从墨迹线条的变化中,充分领悟到书家内在的思想感情,从书法作品丰富的精神内涵中把握书意,感觉到一种激动、鼓舞的力量,这是书法欣赏中由形悟意的审美与一般由形知义的认字的本质区别。
笔意是生成书法独特气韵意味的关键,而“笔断意连”是其根本的审美要求,“心手达情”是书法艺术魅力得以呈现的创作形式。
笔断意连指书法作品中点划虽断而笔势呈续的整体势态。
草书如果只有相连的笔道而无顿挫劲健的点划,便显不出雄轩昂,而成为春蚓秋蛇之扭结;楷书如果仅有笔划顿挫,无顾盼灵动的体势,就不能表现奕奕神采,而像“算子”一样呆板。
在一字之中,“笔断”使线条起止有变,“意连”使结字启承分明,相互照应谨严,气贯为断,方可呈现韵律美和意境美。
“心手达情”表明书法是一门关于道、心的艺术。
书法不仅是“法”,而且是“道”。
虞世南《笔髓论》云:“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
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
”中国书法贵写心性,是一门泄导彰显心灵情思和自然呈现精神襟怀的艺术,故有“书道妙在情性”(包世臣)之说。
墨象是书法审美的重要内容。
线源于道,墨生于气。
笔中有墨,墨中有笔。
以笔纵线,妙在以线达情,用墨取象,妙在墨盈摄气。
书法尤重墨的审美韵味。
笔意墨象为上的观念是老庄美学“大音稀声,大象无形”思想的体现。
在书法世界里,用墨已不仅仅是一种技巧艺,而成为一种书境,一种人生意趣高下的投射。
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一墨之色,蕴万象之本。
这种计白当黑,以少总多的美学观,强调虚静待物,遗形取神,“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用来从墨色之中睹玄冥之道。
中国书家以笔墨肇其天机,并不以书法去模拟世间万象,而是返朴归真,寓巧于朴,以通天尽人之笔把捉生命深意,以草草逸笔将极简洁又极富包孕性地线条墨痕布于无边的虚白里,让人驰骋遐想,感到用墨实是吐纳大气。
迷离苍茫的墨气,破纸而出,创化出一片生机玄妙的氛围。
墨法生墨象实为书法之大要:化实为虚,以呈现吐纳宇宙之气;走笔成韵,以臻达意冥玄化之境。
墨象墨韵构成书法作品鲜活生命。
书法讲究筋骨血肉的完满,水墨就是字的血肉。
只有水墨调和,墨彩绚烂,才能达到筋遒骨劲、“血浓肉莹”的审美要求。
枯湿淡浓,知白守黑是墨气氤氲的关键。
润可取妍,燥可取险,润燥相杂,才能显出笔墨流润的气韵美。
欧阳询说:“墨淡则伤神彩,浓必滞锋毫。
肥则为钝,瘦则露骨。
”(《八诀》)书法本于笔而成于墨,用笔稳实则墨色凝聚,用笔轻飘则墨色浮泛。
浓墨渴笔,水晕墨彰,都能显示出书法流润的气韵美。
墨华晶莹,墨光华滋的用墨是书法作品郁勃生命的显现;而墨色清散,墨气袅然,是书法作品虚实相生终归于大化的写照。
墨实处为万物所生息,空白处任灵气之往来。
无言独化:中国书法的气韵律境界中国书法艺术精神集中体现在气韵境界的创造上。
气韵与意境皆是标志艺术本体的范畴。
作为美学意义上的“气”具有三层含义: 第一,“气”是概括艺术本源的范畴,指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宙之气;第二,“气”是概括艺术家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范畴,主要指审美主体之气;第三,“气”是概括艺术作品生命的范畴,指作品存在的内在生命之气。
书家之气与自然之气相通相感觉,凝结在笔墨意象中而成为书法作品的审美内容。
故王羲之曰:“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
七宝者贵,万古能名。
阳气名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
把笔抵锋,肇乎本性。
”(《记白云先生诀》)作为美学意义上的“韵”,最早用来品评人物神态风度,其后才逐渐扩大到书画诗文中,并成为写意艺术流派的风神卓然的理想美。
韵在书法中,是超越线条之上的精神意态。
中国书法重视线条,但一个伟大的书家追求的是忘掉线条,从线条中解放出来,以表现书家心情境遇之悲喜怒忧,,展露其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内心秩序或失序。
书法之韵,通常指一种以书写作者主观审美体验为主,或生动自然、或缜密洗炼、或委曲含蓄的意味无穷的艺术氛围。
书法得其“韵”即达到自然随化、笔与冥合之境。
气与韵密不可分,气是韵的本体,韵是气的表征。
得气韵之作已不是写字而是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