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珊珊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书体会
《解读分享 支持——做走进孩子心灵的老师》读书笔记
《解读分享支持——做走进孩子心灵的老师》读书笔记第一篇:《解读分享支持——做走进孩子心灵的老师》读书笔记最近我拜读了沈雁老师的这一篇论文《解读分享支持——做走进孩子心灵的老师》后,深受启发。
1、说说题目我们说一篇好的论文,不是靠华丽的语言作为修饰,而是它的真正意义和内涵。
沈雁老师的文字有她独特的魅力,虽然简单而朴素、通俗易懂,却让人回味无穷,印象深刻。
顺便提一下文章的题目。
一个好的题目往往引人入胜,让人不自觉地想要去读这篇文章。
《解读分享支持——做走进孩子心灵的老师》这个题目第一很明确:直接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二就是题目很简炼。
因为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
第三很新颖。
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有沈雁老师自己的独特之处。
因此,一个好的题目也为这篇文章打了一个好的开端,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说说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
往往我们在写内容提要时,都会把文章中问题的提出、大标题小标题和结尾统统放上去,在这篇论文中,沈雁老师以清晰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简要叙述了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体现了5点: 1.完整性。
2.重点突出。
3.文字简炼。
4.陈述客观。
5.语言生动。
3、说说标题的特色在阅读整篇文章时我发现了一个特别之处,每一个大、小标题都非常有特色:看来一篇好的论文还要在小标题上花点工夫,一开始要周密思考,接着要理清思路,最后还要不断完善,最重要的一点更是要文字简炼、突出重点。
4、说说案例要写好一篇论文,必须要有丰富、准确、全面、典型、生动具体的材料。
从中研究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具有说服力的题材(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因此,资料的收集对论文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文章中我看到了每一个案例都是那么生动具体,看来平常的收集材料、积累案例的工作是非常的重要的,这样在写论文时内容便不会因为都是理论的东西而显得空洞了。
刘珊珊心得体会
贵州民族学院第四期学生干部培训心得体会内容提要:本文讲述了笔者对本期学生干部培训内容的理解以及感想,并在具体实践中提出了新一代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在各项活动中担任的职责和对祖国未来的责任。
关键词:具体实践中学生干部的职责。
心得体会第四期学生干部培训已经结束了,虽然只是短短的一星期时间,却对我们的工作起到了一针见血的作用,它不仅从根本上改为了我们的工作态度,而且为我们指明了以后的工作方向。
本次培训包括五个课时,分别人学风,校风,诚信,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如何当好学生干部五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作为新一代大学生尤其是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学生干部如何在大四年中实现我们的自我价值,如何为我院的学风,校风建设作出贡献。
李相辉老师针对学风建设向我们重点突出了勤奋,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勤奋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是我们成功的必要要件,是我们开发天赋的重要手段,高尔基说过“人的天赋就像火,可以熄灭可以烯烧,能促使它燃烧的就是劳动……”这里“劳动”指的就是勤奋,天赋就如不可再生资源,勤奋就是把不可再生资源转化为可再生资源的炼炉。
纵使一个人天赋再高,如果不努力,也终有一天会“江郎才尽”所以,我们需要勤奋努力,使我们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才会居安思危,苦中作乐,到苦尽甘来的那一日也便是我们在如此学风下成材的日子。
作为学生干部我们更应先干一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他人。
在锻炼提高升华自己的同时影响别人,改善学风,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党的接班人。
在校风建设中,林景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我校的校园文化,例如,我校对“五大阵地”建立的不断完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从而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文化品质,进而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使之成为结合素养高的人才,而作为民族院校的我们又拥有自己的特殊性——就是如何半民族文化融入到我们的校园文化,林景华老师当时便列举了一些符合实际的创造性想法,如将各地风景浓缩于校园之中,针对此点,我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作为民族学院我们至少应该有一个民族文化博物馆,将贵州各地的少数民族文化整理出来,将那些即将遗失的文化财产的文化财产重新拯救,放在我们的博物馆中来使我们学习并继承下去,另外我认为应该在我们校园的各个角落,竖立不同民族人物质雕像,并在其旁边立起宣传栏,介绍民族风士人情,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下挽救我们的文化,针对现在节日泛滥的情况,我认为我们应该将民族节日引进校园,改变其冷冷清清的局面,一方面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一方面又增加了我院的民族氛围,使中国人越来越有纯正的中国味儿,除此之外,校风建设不仅仅需要通过硬件设施完善来改善,更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政治理论修养,深入进行“三者”教育,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水平,以实际行动参加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总之,身为学生干部的我们应该在校风建设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始终树立起“枝荣我荣”的观念。
《解读分享 支持——做走进孩子心灵的老师》读书笔记
《解读分享支持——做走进孩子心灵的老师》读书笔记第一篇:《解读分享支持——做走进孩子心灵的老师》读书笔记最近我拜读了沈雁老师的这一篇论文《解读分享支持——做走进孩子心灵的老师》后,深受启发。
1、说说题目我们说一篇好的论文,不是靠富丽的语言作为修饰,而是它的真正意义和内在。
沈雁老师的笔墨有她奇特的魅力,虽然简单而朴素、通俗易懂,却让人回味无穷,印象深刻。
顺便提一下文章的标题。
一个好的标题每每引人入胜,让人不自觉地想要去读这篇文章。
《解读分享支持——做走进孩子心灵的老师》这个题目第一很明确:直接展现论题范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二便是标题很简炼。
因为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啰嗦和累赘的觉得,得不到光显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
第三很新鲜。
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有沈雁老师本身的奇特之处。
因此,一个好的题目也为这篇文章打了一个好的开端,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说说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
往往我们在写内容提要时,都会把文章中问题的提出、大标题小标题和末端齐备放上去,在这篇论文中,沈雁老师以清楚的翰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简要叙述了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体现了5点:1.整性2.点突出3.字简炼4.述客观5.言生动。
3、说说标题的特色在阅读整篇文章时我发明了一个特别之处,每一个大、小标题都非常有特色:看来一篇好的论文还要在小标题上花点光阴,一开始要周到思索,接着要理清思绪,末了还要不断完善,最重要的一点更是要文字简炼、突出重点。
4、说说案例要写好一篇论文,必须要有丰富、准确、全面、典型、生动详细的质料。
从中研究提炼出本身的看法,并用具有说服力的题材(论据)来证明本身的看法。
因此,资料的收集对论文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文章中我看到了每一个案例都是那么生动详细,看来平常的收集材料、积累案例的工作是非常的关键的,这样在写论文时内容便不会因为都是理论的工具而显得空洞了。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书体会
用爱换回孩子的爱,用心赢得孩子的心——读《做学生的心灵导师》心得体会初次拿到《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书时,我先是被她的名字所深深吸引,继而仔细端详着书的封面和封底。
封底那四段富有哲理的、看似简单的话语,一下子便引起了我极大的阅读兴趣。
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书,读了起来。
书中60个鲜活的教育实例,记录了马志国老师用他卓越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巧创造的那一段段教育的传奇。
就在他平凡的教育中体现出的大智慧,一次又一次地引领着我不断体味着用“心”的教育,演绎着“爱”的精彩。
“爱别人就是爱自己,爱,好比就是一颗种子,只要播下爱的种子,一定会收获爱。
如果我们和我们的的学生悟透了这一生活的真谛,我们的人际关系岂不就会多一些和谐?我们的心灵世界岂不就会多一分快乐?”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所带的班级——三年级一班。
想想在我的班级,四十五个孩子的身上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可每一名学生的内心都是丰富的。
我只有深入到每一个的心灵深处,观照学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爱,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们,包容他们,善待他们,也才会更容易赢得他们的心。
2012年10月12日,周五,是孩子们回家的日子。
每周的这一天都是班主任们最忙碌的日子,我也不例外。
第四节课我正在和其他老师商量给孩子布置什么作业,告诉家长来接孩子的相关事宜。
忽然听到:“老师,浩一疯了。
”抬头一看,我班的四、五个孩子慌慌张张地跑到我的跟前,上气不接下气地对我说:“老师,快去看看吧!于浩一疯了!他在打英语老师呢!”“浩一”一听到这个名字,我的头轰的一阵,一股怒气便从我的胸腔喷涌而出。
上节语文课上,我检查他的生字词,他画了一串鸡蛋。
周三大课间,他把拖把从三楼扔到了一楼,险些砸到督察员的身上,自己也差点摔到楼下。
为此我批评了他几句,他还把自己反锁到厕所里不出来。
在宿舍里经常和同学打架,生活老师也时常向我告状。
不知道为班级扣去了多少量化分。
这回上英语课又打英语老师?我一愣,这情节严重。
我赶紧起身,跟从孩子们来到了三年级一班教室。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第一篇: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阳光,才能为全面发展做好铺垫。
在闲暇时间,很有幸拜读了马国志先生的《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书,颇有收获。
通过读这本书,我更加了解了学生,对作为教师的责任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不单是了解了学生的心灵深处,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修炼,思想上更是得到了升华与滋养。
而这本书就是讲解了学生心理辅导的60个典型案例,通过案例来告诉老师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应该如何去做?怎样做才能保护好学生的心灵。
要深知我们肩上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在行动上容不得半点闪失。
如果我们不注重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放任自己的行为,那么我们毁掉的将是无数人的一生。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我们的学生。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成长的道路上难免磕磕绊绊,甚至遍体鳞伤,我们做老师的不应该在孩子的伤口上再撒上一把盐,而是寻找一剂良药尽快为孩子疗伤。
那么这剂良药是什么呢?那就是爱。
教师如何来制造这剂良药呢,有以下两点建议:一是教师要心中有爱。
这是沟通进行的前提与基础。
教师要有一颗关爱学生的暖心,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
这种爱,要发自内心,纯于天然。
要有严父慈母之爱,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要怀有一颗博大的宽容的胸襟,认真处理好日常事务。
就像是书中所描述的那样。
处理任何事情首先都要以爱孩子作为出发点,不要意味的指责与批评,要考虑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不要太急于处理孩子所犯下的错误,要多从孩子的内心去体会、包容他们。
二是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要把学生当成是一个就有独立思想的人来看待,不能有私心偏心,对待学生一定要公平。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要想了解孩子的感受,就请你蹲下来。
老师要走近学生,是指教师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真正融入其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心灵导师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心得
心灵导师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心得导语:作为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塑造。
作为他们的心灵导师,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
一、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孩子学习的源动力,我意识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因此,我采取了几种方法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首先,我呈现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
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播放有趣的视频或图片,我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汉字时,我会结合绘本故事来教学,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产生兴趣。
其次,我进行趣味互动的教学活动。
例如,我组织语言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增加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进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我将如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我注重形成良好的学习规划。
我会定期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提醒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和复习任务。
通过帮助学生合理规划时间,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节奏,逐渐养成自觉自愿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其次,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在课堂上,我会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回答。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
三、注重情感教育作为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我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成长的基础,也能够促进他们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几点。
首先,我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
我会耐心倾听学生的诉求和问题,并且给予他们积极鼓励和及时的反馈。
尊重学生的感受和意见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和被尊重,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通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们能够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假期里读了《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书,感想颇多。
面对着这些心智尚未成熟,智能多元化的孩子们,我们的教育该注重什么呢?记得一次教师培训会上,一位讲师以一盆红薯盆栽开始他的讲座。
一块干瘪的红薯,在很多人的眼里就是垃圾,可是一个普通的瓶子加上半瓶水,就可以让这块干瘪的红薯长成一株美丽的盆栽!我们的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往往那些成绩好,满身都是闪光点的孩子才受老师的喜爱,可是,没有用心栽培,你怎会知道一块红薯不能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呢!所以,现代的教育应该是充满爱的教育,发现每个孩子的亮点,不同的孩子不同要求,让每个孩子都开出自己最美的花朵!离开了爱和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重视和加强情感教育、心理教育,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做学生心灵的导师,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是学校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世界里,那颗好奇的心总是时刻感受着这个世界的冷暖。
“亲其师、信其道”,说明情感教学自有独特的魅力。
教师接近孩子、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当代青少年对良师益友的渴望,也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安全、归属、爱及尊重的需要是缺失性需要,对于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得到一定的满足。
现代教育教学的实践也证实,一个没有爱心的孩子是不可能成人成材的。
作为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爱是必需的,爱是可以传递的,用生命去影响生命。
做好孩子心灵的导师,注重情感教育,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培养心理健康的一代新人,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
一个好的师者胜过一切,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面对未来的挑战,这也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之一。
然而,恰恰有时候,我们为了追求完美,绝不允许学生有半点马虎;为了严于律己,而忘记了宽于待人;为了修正学生的错误,或许及时指出了孩子的缺点,岂不知这样不经意间,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最终导致教育效果的不佳。
读《做学生心灵的导师》有感
读《做走进学生心灵的导师》有感寒假中,我仔细地的阅读了《做学生心灵的导师》这本书,读完之后让我想起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遇到一些突发状况也往往会手足无措。
读了这本书之后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与技巧。
在今后处理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时无形的增加了许多自信。
新课标理念要求我们给每个学生以人文关怀。
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
育人是教书的前提,育人有利于教书,教学应该与育人有机地结合。
教书育人既使学生成为大写的“人”,也促进教师的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洋溢着人文精神的魅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的同时,受到真、善、美的感染,这是学生所渴望的。
那么,面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们要用心的、时常的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知道老师愿意做学生的朋友。
这样就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从而实现亲其师、信其道。
因为“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苏霍姆林斯基语)第二,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第三,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心中的权威,这种权威不仅仅是知识的权威,还要是生活的权威,只有这样,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来找你,因为他们期盼从你这里找到答案。
总之,学生的心灵这座“冰山”,用眼是看不到的,要用心看。
有了心对心的观照,才能既看到“冰山一角”,又看到“冰山全貌”。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书体会
教师,本该是打开学生心 锁的人。
一是教师要心中有爱。
发自内心,纯于天然 严父慈母之爱 博大的宽容的胸襟
二是教师要平等关爱每 一个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尽可能地了解每个 孩子的精神世界一一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 玉律”。
“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 他们的精神世界,)。
打开学生心灵之锁的钥匙——爱 ——
一把沉重的铁锁挂在大门上。一个人走过来,
拿一根铁棒连撬带砸,不管用怎样的力气,都打不 开锁。这时,另一个人走来,拿出一片小小的钥匙, 放进锁孔轻轻一转,咔嚓一声,锁开了。等两个人 走了,迷惑不解的大铁棒问小钥匙:“为什么我用 那么大力气都打不开锁,你却轻轻一下就可以打开 呢?”小钥匙回答说:“因为我能深入它的内心。
本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更改后使用!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2024年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1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洛新局寒鸦小学刘海霞近一段时间,我重新读了《教师人文读本》一书,受益匪浅,现将我的一点感悟与大家一起分享如下。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
我们每天面对着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地信任和敬慕。
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用爱心去开启他们心灵的窗户。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所有学生,无论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
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
如何用爱心去打开学生的心灵窗户呢?《教师人文读本》一书告诉了我们答案:首先,要了解学生。
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
对一个好教师而言,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
教育是对人类灵魂的引导和塑造。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不了解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其次,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把每一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子。
公正,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
第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与学互为关联,互为依存。
一名好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
是的,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2读了《教师人文读本》后,我感触颇深。
我是一个小学教师,作为小学教师我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因为我们培养的是基础的基础。
我们就应以博大的胸怀去热爱、关心、教育好每一个孩子,使他们能茁壮成长,使家长满意、放心。
名著《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
名著《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读书的年岁,总喜欢闻闻浓重的铅墨味。
学生时期,读书杂,没有章法,收益也千奇百怪。
自从踏上教育岗位,才开始为书籍定性。
也记不清翻阅多少“业内丛书”,可直击我心灵的可能要数《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书。
贴合实际的实例,我常常带入自身的人物感情去品读这份教育的心。
那就以浅薄的教学经验,说说我稚嫩的理解:一、无意的“催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时常思考,“心灵的导师”如何去诠释,最开始让我想到的竟然是——催眠。
这种由各种不同技术引发的一种意识的替代状态的产物在我看来就是孩子大脑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从小就被禁锢的世界,一个蚂蚁都可以打败老虎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我们教育者一直在寻找的——中国孩子的想象力。
一个学生认可的老师,一个让学生能够自觉自愿的跟着你的思路走从而奠定学生优秀人格的老师绝对是因为你的行为对学生的心理认知起到了一定的震撼作用,这有何不是一种简单的催眠呢!在开篇第一章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谁‘偷’了你的学习方法”中,让我有共鸣的就是“13岁男孩考清华”的事件,没有惊人的智力,没有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有的仅仅是简单的学习方法、和奇特的自我想象力。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对于想象力的创造我曾利用音乐课做过实验,小学音乐课本里的歌曲的歌词大都比较鲜明生动,是内容美、声韵美、节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
有表情地朗诵歌词,细致地分析歌词,体会歌词,吟诵歌词,可以使学生在文字的引导下,进入想象的空间。
例如:在学习《摇篮曲》时,有两句歌词是:“晚风婆婆轻轻吹,月亮姐姐笑微微”,两句拟人化的歌词,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引导性的描述:“慈祥的晚风婆婆温柔地抚摸着大地,漂亮的月亮姐姐露出迷人的微笑”,接着让学生轻柔地朗诵,在脑中形成一副温柔、美好的画面,去体验歌曲的情感,再把情绪带进歌曲中演唱,发现学生较好地把握住了歌曲所要表现的情绪情感。
由此可见,启发学生想象力是容易的,其中效果也很明显。
二、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超人”有言道:“教育,是从身心发出的爱。
读书体会-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关注细节成就完美——读《做学生的心灵导师》有感寒假期间读了《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书,感触颇深。
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
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新时代人才是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也是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和有效接受完整教育的良好基础。
作为学生主要生活环境之一的学校及引领学生成长的教师,应该首当其冲去为他们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值得我们去探讨。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
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
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1、教师要尊重学生。
“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教师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2、教师不可有私心。
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
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3、教师要讲诚信。
“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
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4、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书笔记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书笔记一、遭遇学生“花季”问题当我打开这本书时,怀揣的是一份功利心,希望从中找到一些直接可用于我的工作的教育方法。
所以我一眼就停顿在了第三辑怀春心理辅导“走过初春的季节”,和第四辑情感心理辅导“我的心情我做主”部分。
因为我教的对象爱美爱打扮,特别容易发生这些问题。
其中,“另类的高三恋情”以及“是什么搅乱了你的心”讲的正是“花季”的问题。
在我校的男生女生身上,经常听到发生一些感情故事,有的女生遇到困惑时,还曾悄悄来问我,杨老师,这是在恋爱吗?书中的故事描绘了“一个高三女孩,我现在非常烦恼。
原因是偏偏在这个特殊时期遭遇了爱情。
从高一的时候,就看到我身边的同学们开始了地下活动,甚至有的公开拉手。
我却从来没有过那种爱情故事。
可是,从高三开学不久,我却和一个男孩走近了。
他叫阿朋,由于课余聊天,我们熟悉了。
”…….另一个故事是叙述“晓慧是一个高中女孩,18岁的年纪,正在花季。
可是,最近不知怎么却出现了异常行为,经常用小刀划手腕。
手腕上已经划出了十几道新旧不同的伤痕,一道最新的伤痕还没有完全愈合。
伤痕虽然不重,却也历历在目,让人心惊。
父母吓坏了,问晓慧是怎么回事,晓慧却一句话也不说。
父母以为女儿精神失常,带女儿去看了精神科。
”…….马老师的分析告诉了我,早恋行为其实就是对异性的好奇,是青少年在性生理发育的基础上,也是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实践。
而异性之间有好感是青少年对男女关系的探索和学习,为将来的恋爱与婚姻作准备,不宜过份禁制或压抑。
然而,一般我们会认为早恋会带来很多问题,如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等,尤其对女生更为明显突出。
反观我自身的学生时代,没有发生过感情的人很少。
而大多数都是暗恋、单恋。
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发展成为早恋。
以及我校毕业的学生,早恋常常都以失败告终,很少有早恋能够终身厮守的。
目前我校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的男女生,我作为教师应该正确引导,最好以提醒的方式和学生作沟通,给学生以建议,而不要用命令或惩罚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读《名师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心得体会肖珊珊
读《名师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心得体会肖珊珊心得体会姓名:肖珊珊2020年11月25日《名师的课堂情绪引导艺术》心得体会“我们凭什么让性格各异、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爱上我们的课堂,用心听我们讲课,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呢?”开篇这一困扰了我许久的问题让我不禁暗自窃喜自己终于在书店通过眼花缭乱的选择终于选中了一本能解我心中大惑的书。
迫不及待读下去,平常在教学中的困惑逐步解开,心中难道有了一种冲动,期望能早点开学,让这些不错的点子能让我在教学中“如鱼得水”。
“毋庸置疑,只能靠我们所有的老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引导艺术,让学生感爱好,像磁石一样牢牢地抓住他们,使他们全神贯注地听讲,才能在短短的40分钟的课堂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成效。
”书中对如何让学生爱上课堂的答案看似专门平常,但其中的“引导”二字在书中却包蕴了颇为精妙却又有实效,极具操作性的精髓。
确实,教师的课堂引导艺术与“大雁高飞头雁领”道理是一致的,而书中的那些优秀的勇于探究的教师,他们在引导艺术上为我们领先做出了极具意义的探究,书中共阐述了高效课堂的五种引导艺术:一、组织引导艺术;二、情形引导艺术;三、情绪引导艺术;四、思维引导艺术;五、适应引导艺术。
书中让我受益的东西太多,无法一一道来,只能把其中对我启发极大的一些课堂引导艺术记录下来,并谈谈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去运用。
在课堂的组织引导艺术中,书中认为要“给学生任务,让他们明白该‘抓’什么”即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美国闻名作家爱默森曾说过:“生活中有件明智事,确实是精神集中;有一件坏事,确实是精力涣散。
”而在课堂上,老师做的明智的情况之一,确实是把学生的精神集中在要学的知识上。
素养教育需要我们制定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的任务。
老师能够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但必须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关心;也能够把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给不同的学生,共同执行一个大的任务。
在一年级的下学期,我将在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依照基础优差为学生划分小组,并设定不同的目标,让他们在互相关心中共同渡过难关。
我们离名师究竟有多远--《把心灵先给孩子》读书随笔
我们离名师究竟有多远--《把心灵先给孩子》读书随笔人生像流星,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划过天空,年轻只是流星爆发出的一个火花,为了让它成为一生最闪亮的、最动人的时刻,我们青年教师除了拥有年轻的资本外,还应该有些什么呢?暑假以来,我一直在读《把心灵先给孩子》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我躺在床上,都会不由得翻开这本书,每看一次,就感动一次。
这本书,虽然不是什么大作,但它却以生动、详实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心与心交流的空间,它是武候实验中学老师们在李镇西校长带领下的教育教学真实的点点滴滴的心血之作。
特别是书中,展示给我的是一些鲜活的、感人的、能引起大家心灵共鸣的、发生在课堂上的和课堂外的事例。
读这本书,细细品味,从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中,领悟到教育的真谛。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他多次提到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因为很多小学和初中里还是用分数决定孩子是“优等生”和“差生”。
但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关注孩子的个别差异,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个孩子,对于社会来说,也许只是亿分之一;对于学校来说,只是千分之一;但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他却是百分之百。
学生与学生之间,智力、才能、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等等会存在着客观差异,但在我们老师的身边,却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孩子。
不论贫富贵贱,不分亲疏好差,每个孩子都将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
关心爱护每一个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这是每个“现代人”的责任。
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老师更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高度的责任感,让孩子们学会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开发他们的潜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课下与孩子们尽情的游戏玩耍,释放孩子学习的压力,这样学习起来效果事半功倍。
反思自己之前的做法,我觉得我最应该改变的是学会换位思考,真正的放下老师的架子,用一颗宽大的心去包容孩子们的缺点,做他们人生路上的领航人。
我相信,用我的真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一定会赢得孩子和家长的认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学生的心灵
——读《做学生的心灵导师》有感
刘珊珊
今年寒假学校发下《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这本书,也许是因为在大学我主修教育心理学的原因,我对这本书情有独钟。
自从成为一名教师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为什么有的老师批评学生时,能让学生心服口服,而有的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阅读了著名心理学家马志国编著的《做学生的心灵导师》后,盘旋在头脑里的这些疑问也游刃而解。
马志国老师从专业的角度在书中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孩子们不同的心理特质,并告诉老师如何针对不同特质的学生对症下药,加以区别地沟通与交流,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那么从今天开始,我要努力学习心理学知识,做学生心灵的导师,走进学生的心灵,时刻给学生一个微笑,赢得孩子一张灿烂的笑脸!
年三十的时候,孩子的拜年短信陆续而来,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条短信大体意思是这样的:“老师,我发现你的笑容越来越少了,开始的时候你的温柔和微笑感染了我们,帮我们度过了刚来到这所新学校的种种不适应,可是现在你的笑容为什么越来越少了呢?是因为我们不听话影响了你的心情吗?”看到了这条短信,我的心怦的一下,我的笑容为什么少了呢?是因为我想让他们看到我所谓的“权威”吗?看到我所谓的“严格”吗?我必须整天板着脸孩子们才能真的听话吗?孩子听话是我的目的还是孩子开心幸福是我的目的?班级的
量化和教学成绩都名列前茅。
我又有什么不满足吗?看了《做学生的心灵导师》后,我认真的反思了自己,决定重新把微笑又挂在了脸上,我们教师不应该像警察一样斥责逼问,应该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学生心灵的导师,循循善诱,引领他们走出心灵的沼泽,轻快地行走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搞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只有真正与学生相沟通,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也是教师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
所以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试图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努力学习心理学知识来了解学生是我以后是教育学生的基础。
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几个特淘气的孩子,他们均是父母离异。
长期生活在单亲家庭的畸性爱中,有的性格懒散,有的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拳脚相向,有的终日沉默寡言,还有的沉迷于游戏网络之中。
对他们,开学后我都给以无微的关怀,帮他们正一正帽子、衣领,理一理红领巾,或关心地询问:吃早饭了吗? 或者随天气的变化,及时提醒学生增减衣服,让好久没有享受过母爱的这几个同学能够体会到母爱的温暖。
同时能够教育这几个学生严于律己,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会关爱别人,学会独立生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等等。
也许我的爱对学生的有些帮助微不足道,但是如果能在这些单身家庭中的孩子的生活中的某些关键处、转折处帮扶一把,或许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从而成就他们的一生。
二、在教育学生时尤其是差生时,要努力做到从心理上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现在班里孩子们对我充满戒备,班级气氛相当紧张,大部分原因在于我对差生过于严格,说白了就是不给他们好脸看,所以大部分同学觉得我是一位有“威严”的老师。
开学之后我要通过疏导学生心理缓解这种现象,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相信学生会对我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向我敝开内心世界,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才能做成最好的朋友。
对于差生不再大声的训斥,甚至苦苦相逼,而是通过心理疏导了解其根源。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不是曾经说过吗:“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所以我要指明他们的努力方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而且这样我也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
三、努力做到从生活上引导,为学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指出:“熟悉一些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心理学的初步知识,对于教育孩子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生成长和学业负担较重的情况下,他们的心理上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教师要担当起学生心理医生的职责,对其加强心理疏导。
班里有一个女孩身着奇装异服,小小年纪穿的特别成熟。
我想开学后我要利用课余时间,把她叫到走廊上面谈。
但是为防止刺伤她的自尊心,我要先从学习谈起,然后说:“要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观。
女孩特别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要学会保护自己,要自尊自爱、健康向上。
”相信通过我的教育她能一身学生打扮,青春靓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教师走入学生的心灵,用和风细雨浇灌出美丽的花朵,世界也变得五彩斑斓。
开学后我一定努力做学生心灵的导师,在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去体验教育的神圣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