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化学实验安全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精选5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精选5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篇1)
一、学习目标
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三、设计思路
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媒体]
2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H2+Cl22HCl
Cl2+H2OHCl+HClO
Ca(ClO)2+CO2+H2O=CaCl2+2HClO
2HClOO2↑+2HCl
[练习]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二
高一化学教案必修二1
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第五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
(讲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
(讲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
(板书)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讲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乙醇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乙醇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掌握乙醇的结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的原理。
培养学生的自学、分析、探索、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烃的衍生物由结构到性质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乙醇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用途以及在现代化科学技
术手段应用的重要意义,增强求知欲。
[教学重点]
1、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乙醇的催化氧化和被酸性高锰酸钾或酸性重铬酸钾氧化的氧化反应。
[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实验探究法相结合。
[学法指导]
1、查阅乙醇的相关资料,归纳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提高自己的自学和归纳能力。
2、能运用所学知识,从多角度去探究乙醇的组成、结构,并能从乙醇的结构去预测乙醇可能有的化学性质与分子结构中化学键的关系。
[教学设计]
通过观察、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查阅与乙醇相关资料归纳出
乙醇的一些重要的物理性质
↓
运用实验探究和科学计算确定乙醇的组成,求出乙醇的分子式
↓
对乙醇可能有的分子结构进行大胆猜测
↓
运用科学的实验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测定、推理、分析得出乙醇分子的正确结构
↓
根据乙醇的结构对乙醇可能有的化学性质做出预测
↓
通过实验手段验证乙醇的化学性质
↓
归纳总结出乙醇的化学性质,加深对乙醇的认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生活中的有机物种类十分丰富,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多方面应用极其广泛,其中乙醇和乙酸是两种较常见的有机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乙醇的有关问题。
[学生活动]
观察乙醇样品,阅读教材P.66第二自然段,归纳出乙醇的一些重要的物理性质。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5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5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篇1
一、教材
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在教学时要注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奥秘,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
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教案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教案
教案标题:《人教版化学必修二教案》
教案目标:
1. 熟悉《人教版化学必修二》教材内容,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其中的化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技巧和实验设计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教案内容:
本教案以《人教版化学必修二》为教材,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教案
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目标和重点:明确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帮助学生理清学习重点
和难点。
2. 教学准备:准备教学所需的教材、实验器材、教具等,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3. 教学过程: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详细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步骤,包括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4. 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
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5. 实验设计:针对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和实验分析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6.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
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教案建议和指导:
1. 熟悉教材内容:作为教案专家,建议教师在准备教案之前,先仔细阅读教材,熟悉教材的章节结构和内容,了解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以便更好地进
行教学设计和指导学生学习。
2.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定每个章节的教
人教版_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课程(整理版)
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教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 ------ 原子结构
课题: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二)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个横行,18个纵行。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
1、周期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已知碳元素、镁元素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碳有两个电子层,位于第二周期,镁有三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溴有四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
七个周期(1、2、3短周期;4、5、6长周期;7不完全周期
类别
周期序
数起止元
素
包括元素
种数
核外电子层
数
短周期1 H—He 2 1
2 Li—Ne 8 2
3 Na—Ar 8 3
长周期4 K—Kr 18 4
5 Rb—Xe 18 5
6 Cs—Rn 32 6
不完全周
期7
Fr—112
号
26 7
元素周期表上列出来的元素共有112种,而事实上现在发现的元素还有:114号、116号、118号元素。
2、族
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
零族元素均为稀有气体元素。由于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在通常状况下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把它们的化合价看作为零,因而叫做零族。第Ⅷ族有几个纵行?(3个)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或: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课题: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三) 元素周期表与碱金属
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9、10三个纵行)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X位于第四周期、第一主族;Y位于第五周期、第七主族。
备课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二
备课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二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研究方法,包括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科研文献的查阅方法、数据的处理和表述等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技能,了解科研文献的查阅方法,并能够正确处理和表述实验数据。
重点难点: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技能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化学物质、科研文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化学研究的重要性。
二、学习内容介绍: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技能,科研文献的查阅方法等内容。
三、实验操作: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体验实验过程。
四、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五、总结提高: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交流,加深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学案WORD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学案
WORD版
1. 前言
本文档为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学案的WORD 版。该教学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研究效果。
2. 教学目标
本教学案的教学目标如下:
- 熟练掌握化学必修二的核心知识点;
-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和实际应用的兴趣;
- 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教学内容
本教学案包括以下内容:
- 单元一:离子反应与盐类
- 单元二:酸碱与盐的中和反应
- 单元三: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 单元四:化学能与化学反应动力学
4. 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教学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框架;
-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 讨论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原因,并进行集体讨论;
- 解决问题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5. 教学评价
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本教学案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 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等;
- 实验报告:对学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评价;
- 测验和考试: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
6. 教学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本教学案提供以下教学资源:
- 教材: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
- 实验器材:根据实验内容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
- 多媒体:根据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具辅助教学。
7. 教学计划
本教学案按照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具体安排请参考附件中的教学计划表格。
8. 结语
希望本教学案能够对教师们进行化学必修二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在化学研究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和进步。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乙酸教案1
乙酸
课题:乙酸 羧酸
教学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如弱酸性、酯化反应,酯的水解等。 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概念、特点及本质。 教学方法:实验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手段: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结构(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并对比醇(羟基)来学习乙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思路:仍采用“性质→结构”、“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性”的模式。从实验入手,来突出重点,用多媒体使学生易于理解,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请同学们根据信息写出各步转化的方程式(注R —部分相同)。
[引题]在上述反应中,醇氧化生成醛,醛再被氧化生成羧酸,那么什么是羧酸?
[解答]分子烃基(或氢)和羧基相连而构成的有机化合物称为羧酸。本节将重点学习羧酸的代表物——乙酸。 [板书] 乙酸 一、乙酸的结构
[讲解]乙酸又名醋酸,它是食醋的成分之一,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有机酸。 [微机展示]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
[提问]请同学们归纳出乙酸分子的分子式、结构简式。 [回答]分子式为C 2H 4O 2,结构简式为:CH 3COOH [学生练习]试写出乙酸的结构式。 [板书]
分子式:C 2H 4O 2;结构简式:CH 3COOH 其结构简式: 其官能团:—COOH (羧
基)
[展示]冰醋酸及食用醋的样品,让学生观察颜色状态,并闻气味。 [板书]
二、乙酸的物理性质
乙酸又叫醋酸,无色冰状晶体(冰醋酸),溶点16.6℃,沸点117.9℃。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少量的食醋除去在水壶里的水垢(CaCO 3等杂质),请同学们试说出,这应用了哪一个化学原理。
实验安全说课课件
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及安全常识 复习并掌握常见的实验操作方法
通过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的学习,掌 握常见化学实验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树立安全意识,遵守实验室安全守 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 点
掌握常见的实验操作方法,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难 点
让学生树立实验安全意识
本节课内容旨在复习初中内容,注 重化学实验安全方面知识,可以用列 举法列举初中做过的典型实验,让学 生对化学实验有一个回顾的过程,再 根据本节课内容,使用图示法,举例 法使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 以加强实验操作的能力。
初中已经学习了物质的 溶解,过滤,固体、液 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 加热,气体的收集等。 以及些基本仪器的使用。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 求知欲强,对化学 实验兴趣浓厚
学生好动,好奇心强, 进到实验室喜欢东瞧 瞧,西摸摸,实验安 全意识薄弱
耐心不够,实验操 作能力和实验观察 能力欠缺
知 识 与 技 能 过 程 方 法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课时 化学实验安全
邵阳市一中 苏是玺
—— 说课过程 ——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选修 必修2
实验设计
必修1
Baidu Nhomakorabea
高中化学实验安全常识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安全常识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教案旨在介绍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安全常识,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和注意事项、实验中的安全措施以及实验后的操作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危险因素;
2.掌握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的安全常识;
3.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内容
1.实验前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 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步骤,并了解实验中的危险性和注意事项;
- 戴好实验室必须的防护装备,如实验服、安全眼镜、手套等;
- 检查实验仪器和试剂,确保其完好无损;
- 在实验室内不要穿拖鞋或裸露的脚趾,以免发生意外。
2.实验中的安全措施
- 注意化学试剂的性质,防止混淆或误用;
- 在进行实验时,保持实验台面整洁,避免试剂溅洒;
-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不私自进行实验操作;
- 在进行有毒气体实验时,要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
3.实验后的操作
- 将实验盘内的废液倒入指定的废液桶中,注意分类倒液;
- 将玻璃容器清洁干净,放回指定位置;
- 关掉实验台上的各种仪器和电源开关;
- 洗手、更换实验服和手套,保持实验室内的卫生整洁。
四、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实验中常见的安全事故,引导学生学习实验安全知识;
2.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安全意识交流;
3.演示引导: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引导学生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五、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小测验和实验安全知识问答,检测学生对实验安全常识的掌握情况;
2.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安全表现,评估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操作能力。
高中化学必修二册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册教案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必修二
课时安排:每周3节课,每节课45分钟
教学内容:《有机化合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元素,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兴趣和研究意识。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准备:PPT、实验器材、化学实验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二、讲解(15分钟)
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2. 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元素
3. 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三、实验演示与讨论(15分钟)
教师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相关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的联系。
四、课堂练习(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理解程度。
五、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六、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复习时要重点关注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第二课时及之后的课时内容可侧重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和性质的讲解,辅以相关实验演示和课堂练习,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化学教案
**第一课时:化学与生活**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 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学习如何安全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物是与化学密切相关的?有哪些化学现象是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的?
二、讲解(10分钟)
1.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2.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教师进行示范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操作。
四、讨论(5分钟)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讨论观察到的化学现象,并总结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五、作业布置(2分钟)
预习下一课内容,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培养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高中化学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7.3实验活动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教案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
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乙醇、乙酸主要性质的认识。
2.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乙醇、乙酸主要性质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实验设计能力,体会实验设计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2.认识到事物不能只看到表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深对乙醇、乙酸主要性质的认识。
难点: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教学过程】
一、前置知识
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是无色透明而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为78.5℃,易挥发,乙醇的官能团-OH是亲水基团,能和水以任意比混溶,本身是良好的有机溶剂,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正是由于乙醇能和水以任意比混溶,水中溶解的碘或溴不能用乙醇加以萃取。含乙醇99.5%(质量分数)以上的酒精叫做无水酒精。制取无水酒精时,通常需要把工业酒精跟新制的生石灰混合,加热蒸馏才能制得。
2.乙酸的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强弱
预测乙酸是否具有酸性,并设计实验证明预测:
方案一:向乙酸溶液中加石蕊
方案二:镁片中加入乙酸溶液
方案三:向乙酸溶液中加入CaCO3颗粒,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其是否浑浊。
方案四:向滴有石蕊的NaOH溶液中滴加乙酸
方案五:向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镁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滴加乙酸
提示:向乙酸溶液中加入CaCO3颗粒,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的气体为CO2,这说明乙酸具有酸性。
(2)乙酸的酯化反应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0.5mL浓硫酸和2mL乙酸,再加入几片碎瓷片。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3mL饱和Na2CO3溶液,按图示把装置连接好。用小火加热试管里的混合物,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Na2CO3溶液的上方约0.5cm处,注意观察该试管内的变化。取下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并停止加热。振荡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静置,待溶液分层后,观察上层的油状液体,并注意闻气味。
202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202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
一、教材
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在教学时要注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奥秘,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
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基本概念:原子、分子、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2. 化学原理: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氧化还原等。
3. 化学实验:酸碱中和、电解质、气体实验等。
4. 化学分析: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知识。
2. 实验法:通过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观
察能力。
3. 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思维,培
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实验器材和物质,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的认识。
3. 实验:进行一系列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
4. 讨论: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
总结。
5. 拓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拓展化学知识的应用和发展。
五、教学评价
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其实验设
计和分析能力。
2. 口头表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演讲,展示其对化学知
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堂练:通过课堂练,检测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教案》的基本框架和要点,请根据具体教学需求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1-1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实验安全等【学习目标】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重点难点】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习方法】通过复习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习过程】
【阅读与理解】
1、阅读下列材料,解决有关问题,有何启发?[2003上海春季高考题]
①早在1785年,卡文迪许在测定空气组成时,除去空气中的O2、N2等已知气体后,发现最后总是留下一个体积不足总体积1/200的小气泡。
②1892年,瑞利在测定氮气密度时,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密度为
1.2572g/L,而从氨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为I.2508g/L。两者相差0.0064g/L。
③瑞利和拉姆赛共同研究后认为:以上两个实验中的“小误差”可能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并预测大气中含有某种较重的未知气体。经反复实验,他们终于发现了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惰性气体——氩。
请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缓慢通过下图a-d装置时,依次除去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A O2、N2、H2O、CO2
B CO2、H2O、O2、N2
C H2O、CO2、N2、O2
D N2、O2、CO2、H2O
材料①、②中的“小误差”对测定空气组成和氮气密度的实验而言是(填“主要因素”或“次要因素”)。
材料③中科学家抓住了“小误差”而获得重大发现说明。
2、阅读课本第4页“一、化学实验安全”
3、复习初中课本中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内容,总结归纳有关实验安全的知识
4、以下图片,请同学们想一下在哪些地方见过?你知道什么意义吗?
【归纳】按下列分类方法归类:
◇人身安全,如:不能直接尝任何药品,
◇仪器安全,如:热的试管不能直接用冷水冲洗,酒精灯内酒精不能少于◇药品安全,如:用剩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回原瓶,
◇操作安全,如: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
◇环境安全,如:有污染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
【思考与交流】化学实验室常见危险品及其保存
1.易燃液体
特性:易挥发,遇明火易燃烧;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范围,
遇明火、星火、电火花均能发生猛烈的爆炸。
实例:汽油、苯、甲苯、乙醇、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醛、氯乙烷二硫化碳等。
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要密封(如盖紧瓶塞)防止倾倒和外溢,存放在阴凉通风的专用橱中,要远离火种(包括易产生火花的器物)和氧
化剂。
2.易燃固体
特性:着火点低,易点燃,其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一定程度,遇明火或火星、电火花能激烈燃烧或爆炸;跟氧化剂接触易燃烧或爆炸。
实例:硝化棉、萘、樟脑、硫黄、红磷、镁粉、锌粉、铝粉等。
保存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跟氧化剂分开存放于阴凉处,远离火种。
3.自燃品
特性:跟空气接触易因缓慢氧化而引起自燃。
实例:白磷(白磷同时又是剧毒品)保管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放在盛水的瓶中,白磷全部浸没在水下,加塞,保存于阴凉处。使用时注意不
要与皮肤接触,防止体温引起其自燃而造成难以愈合的烧伤。
4.遇水燃烧物
特性:与水激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并放出大量热。
实例:钾、钠、碳化钙、磷化钙、硅化镁、氢化钠等。
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放在坚固的密闭容器中,存放于阴凉干燥处。少量钾、钠应放在盛煤油的瓶中,使钾、钠全部浸没在煤油里,加塞存放。5.爆炸品
特性:摩擦、震动、撞击、碰到火源、高温能引起激烈的爆炸。
实例:三硝基甲苯、硝化甘油、硝化纤维、苦味酸、雷汞等。
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装瓶单独存放在安全处。使用时要避免摩擦、震动、撞击、接触火源。为避免造成有危险性的爆炸,实验中的用量
要尽可能少些。
6.强氧化剂
特性:与还原剂接触易发生爆炸。
实例:过氧化钠、过氧化钡、过硫酸盐、硝酸盐、高锰酸盐、重铬酸盐、氯酸盐等。
保管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跟酸类、易燃物、还原剂分开,存放于阴凉通风处。使用时要注意其中切勿混入木屑、炭粉、金属粉、硫、硫化物、磷、油脂、塑料等易燃物。
7.强腐蚀性物质
特性:对衣物、人体等有强腐蚀性。
实例:浓酸(包括有机酸中的甲酸、乙酸等)、固态强碱或浓碱溶液、液溴、苯酚等。
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盛于带盖(塞)的玻璃或塑料容器中,存放在低温阴凉处。使用时勿接触衣服、皮肤,严防溅入眼睛中造成失明。
8.毒品
特性:摄入人体造成致命的毒害。
实例:氰化钾、氰化钠等氰化物,三氧化二砷、硫化砷等砷化物,升汞及其他汞盐,汞和白磷等均为剧毒品,人体摄入极少量即能中毒致死。
可溶性或酸溶性重金属盐以及苯胺、硝基苯等也为毒品。
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剧毒品必须锁在固定的铁橱中,专人保管,购进和支用都要有明白无误的记录,一般毒品也要妥善保管。使用时要
严防摄入和接触身体。
【思考与交流】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如果有铁屑和沙混合物,你用什么方法将铁屑分离出来?
【小结】重视实验安全是做好实验的前提
【课后作业】预习“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1、过滤和蒸发”
【一课一练】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手接触药品B.用嘴吹熄酒精灯火焰
C.实验后,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便丢弃
D.将带有溶液的滴管平放在实验台上
2.下列事故处理不正确的是
A.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时,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到通风处抢救
C.眼睛里不慎溅进了药液,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不可用手揉眼睛D.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
3.使用酒精灯时,错误的操作是
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C.用酒精灯外焰给物质加热D.熄灭酒精灯火焰时,用灯帽盖灭
4.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C.用天平称取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
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容器上方,不能触及容器内壁
5.下列仪器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
A.烧杯B.烧瓶C.蒸发皿D.量筒
6.实验时,不慎把浓硫酸洒在皮肤上,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B.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再用水冲洗C.用布擦去硫酸后,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用布擦去硫酸后,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7.实验时万一碰倒了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这时最简单、最好的扑灭方法是
A.用泡沫灭火器B.用书本扑打
C.用水冲D.用湿抹布扑灭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剩的药品不要乱丢,要放回原试剂瓶里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
C.试管和烧杯都可以直接在火焰上加热
D.加热后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9.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A.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B.未使用完的白磷要随时收集起来,并与空气隔绝
C.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要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点燃
10.已知2Na+O2 Na2O2,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CO3+O2↑,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A.干冰灭火剂B.黄沙
C.干粉(含NaHCO3)灭火剂D.泡沫灭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