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经济危机的异同
1929年、1997年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异同
1929年、1997年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异同
1929年是实体经济发生衰退后,才爆发危机。1997年和2008年两次的金融危机都是由货币引起的。2008年这次金融危机首先是金融危机,实体经济未受很大影响。
1929年金融危机重要原因是金本位制度弱点,不完善的制度和各国之间不合作下,金本位国家发生通货紧缩。1929年危机发生在金本位国家,而银本位国家,例如中国未受很大影响。这次危机是美元作为主导国际货币,没有防波堤,因此危机会蔓延到全世界,如果应对不好,是更大灾难。这次金融危机不同在于,没有货币造成通货紧缩,而是信贷紧缩。1929年大萧条, 按照伯克南分析, 主要原因是金融系统陷入混乱,信贷紧缩打击实体经济,使得危机持续。现在,世界金融系统已经陷入困境,陷入了信用紧缩,美国信贷市场已经冻结。影响到实体经济, 维持了很长时间后,美国股市终于不支。1929金融危机的另一个原因, 过高的杠杆, 金融机构经营变得不谨慎,现在与1929年大萧条一样。
1997年的东南亚危机是国际对冲基金(主要是索罗斯控制的量子基金)有意操控,意在谋利的行为。97年以前的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基础还是比较健康的,只是由于庞大的外来资金超出和扰乱了各国的经济调控能力,才导致危机的发生。影响的范围和持续的时间不同:97年的危机来势虽然凶猛,但当国际资金获利了结后,恢复是比较快的,波及面并未大幅扩散。
但2008年源于美国次贷危机是国际性金融危机,而08年的金融危机是由于美元泛滥,推升了全球资产泡沫,信心崩溃后的必然结果。而08年的危机源于美国多年来推行的货币债务化导致的超前消费、过渡消费,超出了经济承受能力,看似繁荣的美国经济其实早就埋下了隐患。而08年的危机罪魁祸首是美元,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没有尽到应该承担的责任,使各国丧失了对美元的信心,美元信心的重建或是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就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这次金融危机,是在住房市场和债劵及其衍生工具市场,因此关键看住房市场能否恢复。股市市场长时期不倒,与住房市场和信贷市场资金流入股票市场有关。美元上涨, 与美元大量流回美国有关。而金融危机一个原因,热钱突然流出,像东南亚金融危机一样,日本资金大量流出泰国。现在,东亚国家美元大量流出,汇率下调。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第一部分:两次危机的共性通过比较研究,关于两次危机的共同之处,我们侧重于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归纳。初步得到 10 点结论,简要描述如下:
1、两次危机的共同背景是都在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
其警世意义在于,今后当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不仅需要认识它的进步作用,
抓住它带来的机遇,同时也要充分意识到重大变革会随之出现,充分估计震动性
影响和挑战。
2、在危机爆发之前,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危机发源地的政府都采取
了极其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
在两次繁荣期间,经济的自由放任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发扬互为补充,推动着经
济的高增长,但也与后来危机的发生存在某种逻辑关系。
3、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危机的前兆。
两次危机发生前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较少数的人占有较多的社会财富。这次危机最突出的表现是,生产资料名义所有权和实质支配权分离,权力集中到虚拟经济领域极少数知识精英手中。
4、在公共政策空间被挤压得很小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政府所采取的民粹主义政
策通常是危机的推手。
技术变革和分配差距扩大造成的心理压力,往往会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在执政
期内无力改变现状和选票政治的推动下,政府倾向于更多地采取民粹主义政策宣示,安抚民心。
民粹主义承诺改变了大众的福利预期,加大了对政府的依赖,也放松了自己的奋斗决心,是效果极其负面的腐蚀剂。致命问题是,一旦大众的福利预期得不到满足,社会心理很快发生逆转,并形成蔑视权威、拒绝变革和仇视成功者的强烈氛围。与此同时,超出收入能力的过度财政负债和福利主义相应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
两次经济危机的比较与启示
两次经济危机的比较与启示
作者:栗宝卿戴成伟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2009年第07期
近8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向我们袭来。时至今日,这场以美国次贷为发端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仍然看不到噩梦结束的迹象,反而危机的影响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广。对比本次金融危机和1930年代的大萧条,两者有太多的相似,人性的脆弱和贪婪导致我们犯了同样的错误。
两次经济危机犯下同样的错误
——背景。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经历一次疯狂经济高速增长,经济长期繁荣,工业空前发展。1921年美国工业指数为67,而1929年该指数已经达到119。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当时英、德、法三国比重总和的79%。长期的经济繁荣诱使资本从世界各地流入美国,带来美国空前的资本繁荣。道琼斯指数从1921年的75点到1929年顶峰时的381点,平均年增长率高达33%;《纽约时报》工业指数从1921年的60多点起步,攀升到1929年9月近470点的历史最高点,形成巨大的金融泡沫。
2007年3月13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因濒临破产被纽约证券交易所停牌,标志着次贷危机的正式爆发。次贷危机前的美国享受长时间的经济繁荣。1990-199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CPI长期控制在3%以下,失业率在5%以下。2001年至2007年,美国GDP平均增长超过3%,明显高干其他发达国家。1991年至2007年,美国股市已连续上涨17年,是华尔街历史上最长的繁荣期。繁荣的股市吹大了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美国住房贷款从2005年的1,000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超过6,000亿美元,一年增长5倍!住宅和商业房地产价格疯狂飙升,2000年前30年里,美国家庭住宅价格仅以每年1.4%速度增长,2000-2006年中期,这一速度飙升到7.6%。
两次经济危机的异同
两次经济危机的异同
从背景上看:
(一)两次危机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是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的最全面、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在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是一片繁荣景象,1923--1930年间纽约股票交易所成交额翻了4倍,1925--1929年间股价翻了近3倍。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方面,技术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战后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然而在经济繁荣的背后,潜伏着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源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和“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连续13次降息,在低利率的条件下美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扩大,不具备偿还能力的贷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为危机埋下了隐患。自2004年6月起,美联储又开始连续17次加息,利率的大幅度提高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大幅降温,大量偿还不起贷款的人出现,房贷公司遭受沉重打击。随后引发一系列金融事件,导致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
(二)两次危机背景的相似之处
虽然两次危机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但二者却有相似之处:一是在两次危机爆发前,美国经济都处于繁荣的状态中,经济表面呈现出投资增加、生产扩大、股价上涨的局面。二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都存在着经济比例失衡、贫富差距拉大、股市充斥大量泡沫等问题,这些矛盾的积聚,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三是危机爆发前,美国政府都采取了扩张性经济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化发展,助长了危机的发生。
世界两次经济危机比较研究
企业倒闭
货币流动性收紧
美国、欧洲等地房价暴跌,许多国家楼市陷入萧条。
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飙升,消费水平下降。
全球主要央行采取降息、货币宽松等措施以刺激经济增长。
第二次经济危机的影响
全球经济遭受重创,贸易量大幅下滑,各国经济增速放缓。
全球经济衰退
高失业率、贫困等问题导致社会不满情绪累积,部分地区出现社会动荡。
由于经济危机的复杂性和多维度性,定量分析的难度较大,难以精确衡量各项因素对危机的影响程度。
未来情况的预测
尽管可以进行趋势预测,但无法准确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及其影响。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多学科交叉研究
建议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等,以更全面地了解经济危机的本质和影响。
研究方法
研究框架与内容
01
02
03
04
05
06
02
第一次经济危机背景与表现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
1929年,由于美国股市崩盘,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当时,美国的经济繁荣主要依赖于股市投机,当股市泡沫破裂后,经济迅速下滑。
大萧条
这次危机被称作“大萧条”,它迅速蔓延到整个世界,成为一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建立多层次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应分为国家、区域和全球三个层次,以应对不同层次的经济危机。
两次经济危机的比较
专业
姓名:m 学号:
1929、2008年经济危机之比较
摘要
华尔街,这个世界金融的心脏,它的每一次搏动都牵动着全世界人的心,它既是财富又是经济危机的代名词。1929、2008年经济危机皆与此不无瓜葛。下面将以两次经济危机之异同为探讨要点,从原因、特点、措施、影响等主要角度简要分析。通过对比,我们能够体会到金融因素在时代上的延续与变迁,以更好的把握经济运行规律,指导金融活动。
关键词:经济危机原因特点措施影响罗斯福新政
一、两次经济危机之异
1、从原因上讲,有不同处,一是后者深受虚拟经济的影响,欧美等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欧洲大部分国家选择了以服务业为主,制造业大量外移,呈现了服务业虚高的产业空心化现象[1].而服务业本身是不会产生价值的,而且制造业的大量外移也造成了劳动力吸收率的降低,产生了大量劳动力的剩余,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而在二十世纪出,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是微不足道的。另一方面,能源、食品价格的上涨也是后者的显著因素,中东地区政治动荡,气候恶化、生产成本提高无疑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了物价,有是一重要不稳定因素。
2、从特点上来讲,两者的影响范围是不同的。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而为数众多的没有进入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和殖民地没有直接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继1929年全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之后,2008年,全球经济将面临世界性经济危机,其规模与危害则是史无前例。随着生产力和交通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各国间的经济合作更加深入,正是这种特殊的关系,为经济危机的蔓延开辟了坦途与温床。就连以中国为首的号称“金砖五国”新兴经济体也难以全身而退。
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
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
杨焕棉(经济与管理学院09电子商务)
2012年5月29日
从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更于2008年起名为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两次金融危机都给了我们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下面我将对这两次金融危机进行简单的比较。一、产生原因不同:
亚洲金融危机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是继1994年年底墨西哥金融危机以来,亚洲金融危机首先起始于泰国,爆发的又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1997年,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炒家,通过各种渠道对亚洲各国的股市、汇市进行疯狂投机。以泰国为首的一些亚洲经济新兴国家,为了避免国际游资冲击,主动下调本国货币对美元汇率而造成的一系列连锁反应。7月2日,泰国首先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泰国,印尼和韩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则几乎不受影响。
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更于2008年起名为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9月9日,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市场的崩溃和经济衰退,它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因此,金融危机通常在其爆发时引起广泛的关注。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全球经济发生了两次重大的金融危机:2008年和2020年。本文的目的是对这两次金融危机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更好的理解和评估它们的原因、后果和教训。
1. 起源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7年夏天,当时美国次贷市场出现问题,并引起了对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随后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翻倍,导致很多地方的银行和投资机构遭受了重创。2020年的金融危机则是由对于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引起的,这导致了全球经济活动的暂停,尤其是旅游和消费业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2. 后果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世界贸易下降了23%,各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破裂,失业率上升,政策反应非常迅速。政府和国际机构的34000亿美元的紧急救助和刺激计划缓解了金融危机的损害和经济崩溃,但许多人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这些资金并未被用于解决中产阶级的经济问题。另一方面,2020年的金融危机的损害也非常显著。由于新冠病毒的全球传播,全球贸易降幅如此之大,失业率大
幅上升。各国政府设立了很多经济刺激计划,以缓解金融危机和经济崩溃,但刺激计划的效果各有不同。
3. 解决方案
对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国际贸易组织和全球其他政府
机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了一系列的财政救助和经济刺激措施,多数被用于满足财务教学设置。另一方面,对于2020年的金融危机,需要找到完全不同的解
两次美国大萧条经济危机的异同点总结解读
1930年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异同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从危机苗头发生、问题累计到危机确认,特别是到贝尔斯登、美林证券、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对外宣布数以百亿美元的次贷危机损失,花了半年多的时间。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1930年和2008年发生了两次比较典型的金融危机,下面将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分析两次金融危机的异同。
一.从两次金融危机的形成背景分析
1930年美国大萧条经济危机的形成原因至今仍众说纷纭,但大概的原因可以归为:资本家无节制的盲目生产,产品相对过剩;过度的贫富分化,内需不足;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带来过度消费,导致市场虚假繁荣;疯狂的股票投机,金融市场不稳定;以及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基于以上所述原因,我们又可以总结出1930年美国大萧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如下:
①根本原因: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私人占有性的矛盾的恶性发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作、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了无限制地追求利润,尤其是在经济繁荣时期,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新的经济危机爆发。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两次全球大危机比较研究
第一部分: 两次危机共性经过比较研究, 相关两次危机共同之处, 我们侧重于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进行归纳。初步得到10点结论, 简明描述以下:
1、两次危机共同背景是都在重大技术革命发生以后。
其警世意义在于, 以后当重大技术革命发生以后, 不仅需要认识它进步作用, 抓住它带来机遇, 同时也要充足意识到重大变革会随之出现, 充足估量震动性影响和挑战。
2、在危机爆发之前, 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经济繁荣, 危机起源地政府都采取了极其放任自流经济政策。
在两次繁荣期间, 经济自由放任和企业家创新精神发扬互为补充, 推进着经济高增加, 但也与以后危机发生存在某种逻辑关系。
3、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危机前兆。
两次危机发生前另一个共同特点, 是较少数人占有较多社会财富。这次危机最突出表现是, 生产资料名义全部权和实质支配权分离, 权力集中到虚拟经济领域极少数知识精英手中。
4、在公共政策空间被挤压得很小情况下, 发达国家政府所采取民粹主义政策通常是危机推手。
技术变革和分配差距扩大造成心理压力, 往往会引发社会公众不满, 在执政期
内无力改变现实状况和选票政治推进下, 政府倾向于更多地采取民粹主义政策宣示, 抚慰民心。
民粹主义承诺改变了大众福利预期, 加大了对政府依靠, 也放松了自己奋斗决心, 是效果极其负面腐蚀剂。致命问题是, 一旦大众福利预期得不到满足, 社会心理很快发生逆转, 并形成蔑视权威、拒绝变革和仇视成功者强烈气氛。与此同时, 超出收入能力过分财政负债和福利主义对应成为一个习惯, 这种习惯在政府和民间相互影响, 其破坏力在现在欧债危机中得到充足表现。
两次经济危机的比较与启示
作为美国保
年 9 月近 4 70 点 的 历 史 最 高点
大的金融泡沫
。
形成 巨
一
后果
。
两次经 济危 机均对全
险 及 银 行业 象 征 的 A I G 和 花旗 深 受 重
球 经 济产生了严 重 影 响 :
,
创
年 10 月 2 4 日星
,
A IG
,
200 8
年第四季度亏损约
600
2 0 0 7 年 3 月 13 日
19 3 1
年
5
月
,
维
济长期繁荣
工 业 空
,
前发展
。
19 2 1
年
也纳最大银行
一
一
奥地 利信贷银行宣
;
美国工 业 指数 为 67
已 经 达 到 1 19
。
而 19 2 9 年 该 指 数
美国股市 已连续上 涨
历 史 上 最 长的 繁荣 期
17
。
年
,
是 华尔街
布它 已无 清偿 能 力 行都 被命 令 停业 闭 了 两 个月
。
明显高
2007
个 月下 跌
20 09 年 3
,
月美 国 已 有 1 8 家 银 行 倒 闭
经济严 重衰退
。
19 9 1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引言
全球大规模危机的发生对整个世界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对近年来发生的两次全球大危机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根本原因、影响和不同之处,以期为未来的危机应对提供参考。
第一次全球大危机
第一次全球大危机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大萧条”。该危机始于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迅速蔓延至世界各地,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生产活动和贸易大幅下降,失业率飙升,许多国家爆发社会动荡。此次危机的原因主要包括美国股市泡沫破裂、贸易保护主义、金融政策失灵等。
第二次全球大危机
第二次全球大危机爆发于2008年,被称为“金融危机”。这次危机起源于美国次级房贷市场的崩溃,引发全球金融体系动荡,导致多家金融机构破产,全球各国经济陷入衰退。除了金融市场的原因外,全球贸易不平衡、金融监管不力等也是导致此次危机的原因之一。
两次危机的比较
首先,两次危机都源于金融领域的问题,但第一次危机更注重实体经济方面的问题,而第二次危机则更多关注金融市场的过度泡沫。其次,在危机应对方面,第一次危机中各国更多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导致全球经济更加恶化,而第二次危机中国际协调和合作更加紧密,避免了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结论
两次全球大危机在具体原因和影响上存在一定差异,但都对世界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两次危机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处理类似危机提供有益的参考。
以上对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希望能对读者对全球经济危机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为未来的危机应对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据马克思政治经济论浅谈1929年经济危机与2008经济危机的异同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浅谈1929年与
2008年两次经济危机的异同
内容摘要: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现象,是资本主义
生产相对于劳动者有效需求的过剩。导致危机的最深刻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
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经济
危机的爆发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来,经济危机始终在
周期性的发生,从未真正地被根除。美国08年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经
济危机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两次大规模的危机。两次危机所
产生的历史背景、危机发生的状况以及危机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二者必存
相通之处,它们都是美国经济自由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1929 2008 经济危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相同点不同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经济危机的爆发
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的《资本论》中就已经分析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从制度上来看,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相对不足会是始终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来,经济危机始终在周期性的发生,从未真正地被根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少数大资本家凭借占有的生产资料不断的攫取社会财富,导致生产资料和资本越来越向他们手中集中。与此同时,广大无产阶级虽然获得的财富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却相对地更加贫穷,相对应的消费能力也没有实质性的增长。这样的差距越拉越大,会导致生产出来的大量商品无法被消费掉,出现相对的生产过剩现象,也就是经济危机的产生。
两次全球危机的区别点
两次全球危机的区别点
在提炼两次危机的共同点之前,十分有必要看到两次危机存在的巨大区别。非常明显,两次危机对人类社会造成灾难的程度不同。从危机爆发初期的情况看,1929年大萧条造成的经济总量损失和商业破坏要大大超过本次金融危机。但本次金融危机的后续发展演变日趋复杂,美国失业率连续两年多居高不下,持续维持在9%上下,房价仍在低位徘徊,复苏过程曲折反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不断深化,经济社会政治产生共振,负向反馈,不确定性和风险持续提高。总的来看,这次危机尽管短期杀伤程度要轻,但调整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深度影响难以估计。归纳起来,两次大危机有几点主要的区别:
1.人口结构不同。人口结构特别是年龄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也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大萧条期间的人口年龄较轻,中等收入者比重偏低,受教育程度也不高。而本次危机发生的时候,人口的年龄已大大提升,特别是发达国家普遍进入老龄化社会,中等收入者比重上升,受教育程度提高,福利化制度和人口年龄因素造成劳动力的市场适应性减弱,人们更乐于维持现状而不是变革。(以美国为例,1929年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5.3%,2007年则占1
2.6%(数据
2.技术条件不同。大萧条发生在第二次技术革命之后,而本次危机发生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之后,在两次技术革命之后,人类技术进步的程度大大提高。特别是在军事领域,核武器的发展使得主要国家具有相互制衡的能力,鲜有国家寄希望于通过世界战争解决国家利益争端。相反,核力量造成的“恐怖平衡”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同时,本次金融危机是在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条件下产生的,这会加重风险的扩散和共振,使这次危机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且市场同步波动更明显。
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摘要。虽然美国次贷危机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深重的灾难,还有关于危机的思考。“经济学是健忘的”,历史很容易重演。因此,对各类危机进行比较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这两次危机的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方面分析,讨论二者的异同点,并最终得出这两次危机对我国的启示,为我国防范金融危机提供建议。
关键词:次贷危机亚洲金融危机比较分析
一、两次危机的成因比较分析
1、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1)出口大幅度减少,经常项目赤字巨大。亚洲国家的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基本相似,同时它们的贸易结构相对单一,这就使得它们对发达国家需求的变化和贸易保护措施特别敏感。例如1996年国际市场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大幅减少,而这些亚洲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在90年代转为以出口电子产品为主,因此,泰国的出口增长率从1995年的22.15%下降到1996年的0.11%。这对亚洲经济无疑是一次重击。
(2)“泡沫经济”也是引起这场危机的原因。当时,亚洲经济的繁荣发展有一部分也是依靠房地产拉动的,房地产的巨额收入使得大量资金进入这个产业,房地产价格暴涨。因此,亚洲经济工业化进程被缩短,货币化程度过高,多余的货币没有实际的劳务和商品作为依托。
(3)国际游资的参与是引起危机的重要原因。当时,以索罗斯领导的量子基金为首的投资基金在亚洲兴风作浪,使得一部分资金从亚洲撤出,造成这些国家货币的巨大压力,成为这次危机的导火索。
2、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
(1)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创新。金融创新创造了大量以次级贷款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品,商业银行将次贷资产打包出售,并通过投资银行对其进行证券化,卖给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投资者。这不仅使银行将资金回收,刺激了房地产行业的繁荣,还使得所有相关的金融机构串在一起,同时又由于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性,使风险不断放大。
1929年经济危机与2008年金融危机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各国间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刚过去的2008年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都带来了一场严重的灾难。本文通过比较分析1929年经济危机和2008年金融危机两次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危机产生的原因,再利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相关理论,总结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它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局限性的根本表现。
关键词: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资本主义
1.经济危机的概念
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2.经济危机情况概述
2.1 1929年经济危机概述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空前的大危机。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2.2 2008年经济危机概述
2008年经济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在2008年又出现了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名称,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9月[1],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并引发经济大衰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次经济危机的异同
从背景上看:
(一)两次危机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是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的最全面、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在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是一片繁荣景象,1923--1930年间纽约股票交易所成交额翻了4倍,1925--1929年间股价翻了近3倍。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方面,技术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战后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然而在经济繁荣的背后,潜伏着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源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和“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连续13次降息,在低利率的条件下美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扩大,不具备偿还能力的贷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为危机埋下了隐患。自2004年6月起,美联储又开始连续17次加息,利率的大幅度提高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大幅降温,大量偿还不起贷款的人出现,房贷公司遭受沉重打击。随后引发一系列金融事件,导致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
(二)两次危机背景的相似之处
虽然两次危机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但二者却有相似之处:一是在两次危机爆发前,美国经济都处于繁荣的状态中,经济表面呈现出投资增加、生产扩大、股价上涨的局面。二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都存在着经济比例失衡、贫富差距拉大、股市充斥大量泡沫等问题,这些矛盾的积聚,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三是危机爆发前,美国政府都采取了扩张性经济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化发展,助长了危机的发生。
从原因上看:
(一)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不同
29年大萧条,主要是产品过剩造成的。最早解释到这一点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他认为市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因而提出由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策略来刺激需求,从而带旺经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佛利民则认为是当时美国政府在大萧条前对经济做了很多管制所致,尤其是对银行的管制,使银行无法对货币需求做出反应,在
通货紧缩下导致经济大恐慌。美国的借贷过盛,银行反应不及时为根本原因。但是其前提是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与美国都有扩大消费的倾向,违反了市场经济规律,造成生产过剩的原因。
现在的经济危机,主要是金融监管缺失造成的。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美国国会从上世纪80年代初解除对金融机构的管制后,1999年又废除了大萧条后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允许商业银行涉足证券市场等,金融风险在新的混业经营模式中不断孕育。平均超过30倍的金融机构杠杆比例更是为信用扩张、负债经营创造了条件。同时,评级机构等中介机构不负责任、不受监管地随意评级,股权激励机制等导致金融企业高管片面追求高薪、短期赢利和高股价。所有这些都导致了经济的泡沫化发展。
(二)两次危机成因的相通之处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各具不同的特点,导致危机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两次危机都是由经济比例失调,“生产过剩”而导致的。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是商品生产的盲目扩大严重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造成的结果,是实体经济内部不均衡发展的外在表现;而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同样表现为“生产过剩”——资本证券化规模盲目扩大而导致的虚拟资本“过剩”,虽然金融业不生产实体产品,“过剩”比较隐蔽,但如果虚拟资本发行量盲目扩大严重脱离实体经济运行,则会形成经济泡沫引发危机。不论是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的“生产过剩”,都是经济自由化发展的结果,其背后的推动力都是资本的趋利性。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解释,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就是在运动中无限增殖。在实体经济中它表现为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大。而在虚拟经济中则表现为虚拟资本的无限量发行,二者的发展都为资本运动提供了有利的活动场所,使其跨越了制度的约束和道德的界限无限扩张,最终实体资本或虚拟资本的“过剩”必然导致危机的爆发。
从危机发生的状况看:
(一)两次危机产生的状况不同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始于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价的暴跌,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它引起了资本主义世界各行业的萧条。造成社会中下层的恐慌。由于其表现出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强的特点,因此被称为“大萧条”和“大恐慌”。在整个危机中,美国的工业产值下降了46.2%,贸易总额下降了70%,出现了极高的失业率,大量的生产设备遭到破坏;与工业危机交织在一起爆发了严重的农业危机,农产品市场经历了价格的暴跌,大量的农畜产品被废弃,众多的贫农、中农走向破产,美国农业生产者的人均收入从1929年的223美元降到了1933年的90美元,降低了60%;
失业人数达1300多万,至少14万家企业倒闭。实体经济出现危机的同时引发了严重的信用危机,美国投资者在证券交易所内一周损失100亿美元。美国的这次经济危机波及的范围和持续的时间都创下了空前纪录,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失业人数达到5 000万左右。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以次贷危机为前导。2007年上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美国股市剧烈下挫,金融机构大规模破产倒闭。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以此为标志的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此次危机呈现出明显特点:一是美国国内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关系极为密切,金融业务相互交织、债务关系相互关联、链条不断扩大延展、风险交叉传递,一旦债务链断裂,就会不断出现连锁反应,并逐级放大,形成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二是由于金融国际化趋势的加强,各国的金融业不断开放,美国把大量的房地产抵押债券出售给了其他国家,因此,此次金融危机又对全球资本市场造成强烈冲击。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主要发生于实体经济领域,表现为商品的供给规模严重超过了市场的有效需求,实体经济危机导致信用危机,并引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而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主要发生于虚拟经济领域,它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诱因,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
(二)两次危机产生的状况的相同之处
虽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这两次危机发生的状况有相异之处,但是二者也具有共同特征:一是危机的传导速度极快,危机一经爆发迅速传导至相关经济领域,引起了资本主义世界各行业的衰退;二是危机的波及范围极广,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蔓延至欧洲、亚洲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造成全球市场的剧烈震荡;三是危机的破坏性较大,危机发生后,金融资产大幅缩水,社会生产迅速萎缩,产值下降,失业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力下降,造成经济下滑;四是危机的延续时间较长,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持续了四年之久,而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衰退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迅速消除的;五是美国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进行救助,以刺激经济,摆脱衰退。
从危机爆发后采取的措施看:
(一)两次危机产生后采取的措施不同
大萧条爆发时,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还没有诞生,各国政府最初应对危机的主导思想仍是自由经济理念。美国胡佛政府错误的政策理念和经济政策失误导致大萧条,直到1932年罗斯福新政出台后局面才逐渐得到扭转。当时,各国应对危机缺少必要的国际合作,狭隘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