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
税收学原理复习材料
税收学原理复习材料税收学原理是研究税收产生与发展、确定与配置、分摊与传递、影响与调控等问题的学科。
税收是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具有收入调控、资源配置和社会调控的功能。
下面是税收学原理的复习材料,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税收学的基本原理。
一、税收的基本概念与特征1.税收的定义:税收是政府按照法定程序强制收取纳税人的财产或收入的一种行政行为。
2.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纳税人无权选择是否缴纳税款,也无权决定缴纳多少税款;(2)无直接对价性: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具体服务或商品无直接对应关系,不是一种按比例交换的行为;(3)公益性:税收是政府强制征收的财政收入,主要用于公共事业和公共产品的提供,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4)经济调控性:税收可以通过调节税收政策的方式,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实现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二、税收的分类与功能1.税收的分类:(1)按税种分类:直接税和间接税,例如所得税、增值税等;(2)按征税对象分类: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3)按征税方式分类:按比例征收、按差额征收等。
2.税收的功能:(1)财政收入功能:税收是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主要方式,用于公共事业和公共产品的提供;(2)资源配置功能:通过税收政策调节市场供需关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3)收入再分配功能:通过税收调节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4)经济调控功能:通过调节税收政策,实现宏观经济调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三、税收的原理与原则1.科学性原则:税收原则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规律,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
2.公正性原则:税收应该按照纳税人的不同能力原则进行征收,实现公平和公正。
3.易于征收原则:税收征收办法应当便于管理、操作和监督,降低征管成本,提高征管效率。
4.经济效率原则:税收政策应当实现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避免产生不良经济影响。
5.稳定性原则:税收政策应当具有稳定性,不频繁调整税收政策,避免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不确定性。
税收学考试复习提纲
1、混合销售:混合销售是指一项业务同时涉及增值税货物销售和营业税劳务。
2、兼营销售:兼营销售是指增值税的纳税人在销售货物和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同时,还兼营非增值税应税劳务。
3、增值税:是对从事产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人,在产制、批发、零售的每一个周转环节,以产品销售和营业服务所取得的增值额,按单一税率课征4、营业税:营业税是对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及从事各种应税服务业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营业额计算征收的一种税。
5、消费税:是对从事产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人,选择少数商品,在产制或零售环节,从价或从量,按差别税率课征6、财产税:是以财产价值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统称7、行为目的税:是政府为特定的社会经济政策目的和意图而设计征收的税种。
8、税收的特征及其特点税收在历史上也称为税、租税、赋税或捐税,它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凭借行政权力,按照法律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地、无偿地征收而取得的财政收入。
特点:强制性无偿性规范性9、最优税收:最优税收就是同时实现效率和公平目标的税收。
10、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和负税人,因税收而承受得福利损失或经济利益的牺牲11、直接负担:由纳税人自己直接承担的税负称为直接负担12、间接负担:因负税转嫁而负税人间接承担的税负称为间接负担13、直接税:不能转嫁的税种称为直接税14、间接税:能够转嫁的税种称为间接税15、什么是帕累托最优,实现条件如果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资源的重新配置已不可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坏,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已经使社会效用达到最大,这种资源配置状态被称为资源最优配置状态,或帕累托最优。
实现帕累托最优必须同时符合三个条件:交换最优:任何两个消费者,任何两种商品进行交换时的边际消费替代率相等。
生产最优:任何两个生产者,使用任何两种资源进行生产时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交换和生产结合最优:同时满足交换和生产最优条件,即商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商品生产的边际技术转化率16、什么是税收负担,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税收负担水平,人均国民收入通常呈正相关的关系。
税收学复习概要
税收学复习概要一.题型与分数分布单项选择题15,每题1分多项选择题15,每题2分判断题15,每题1分名词解释5,每题4分简答3,共20分二.名词解释复习范围从某一生产经营环节角度看。
增值额是指某个生产经营环节在一定期间内销售商品与提供劳务所取得的销售收入大于购进商品与劳务所支付金额的差额,即该纳税人在本期新创造的价值,即产品价值C+V+M中的V+M。
从某一商品生产经营过程看。
增值额就是某种商品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增值额之与,即该商品实现消费时的最终销售价。
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增值税的类型分类是就购入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而言的,购入的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当期只能局部抵扣的〔局部抵扣指按当期所提折旧所对应的进项税额来抵扣〕属于收入型增值税。
税负资本化是在特定商品的交易中,买主将购入商品在以后年度所必须支付的税额,在购入商品的价格中预先一次性扣除,从而降低商品的成交价格,这种由买主在以后年度所必须支付的税额转由卖主承当,并在商品成交价格中扣除的税负转嫁方式称为税负资本化。
在纳税人因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不能提供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与计税依据等资料的条件下,由税务机关经调查核定,按及课税对象与计税依据相关的其他数据计算应纳税额的比例.“税收收入效应〞的对称。
国家课征某税影响某种商品或效劳的相对价格或相对效益时,人们就选择某种消费或活动来替代另一种消费或活动的情况。
9.扣缴义务人对非居民企业取得所得按规定应缴纳的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以支付人为扣缴义务人。
10.税收优惠指为了配合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开展总目标,政府利用税收制度,按预定目的,在税收方面相应采取的鼓励与照顾措施,以减轻某些纳税人应履行的纳税义务来补贴纳税人的某些活动或相应的纳税人。
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11.避税12.超率累进税率即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假设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异税率,相对率每超过一个级距的,对超过的局部就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
税收学原理复习材料
第一部分1.为什么说税收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经济范畴?①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②最早期的财政中没有税收因素③国家是税收产生的政治前提④私有财产制度是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⑤税收是凭借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的分配2.你身边有哪些社会经济现象属于税收范畴?当你的工资收入超出一定标准,要交个人所得税;如果你买车,要交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如果你买房、卖房,要交相关的契税、印花税,也可能交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如果你办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涉及的税就更多,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与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可以说,在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个角落,税收无处不在。
3.“私有财产制度是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这是否说明只有在私有财产制度下才需要税收这一财政收入的形式?怎样理解国家对国有企业征税的合理性?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来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
国家和企业之间是一定社会制度下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4.就确立方式而言,税收的演进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又有什么不同?(1)自由贡献阶段①征税原因:在人类从氏族社会步入奴隶社会后时期内,国王因公产收入难以满足不断扩大的支出需求,便开始依赖于社会成员和被征服部落自由贡献的劳力和物品。
②君臣关系:一种由下敬上的关系,社会成员贡献何物、贡献多少以及何时贡献,都具有较大的自发性和随意性,并不十分严格③意义:自由贡献阶段的税收,还只是处于萌芽阶段,严格说来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税收。
(2)请求援助阶段①征税原因:随着奴隶制国家王室费用和军事费用的急剧增加,仅靠公产收入和社会成员的自由贡纳已难以满足支出需要。
②君臣关系:此时的税收不再是完全自发的由下敬上,而是先由上对下提出请求,再由下对上给予援助;下对上援助什么、援助多少以及何时援助,也不再是完全随意的,而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的。
税收学原理复习归纳
1、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收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主体都不得征税或减免税收。
2、税收产生的原因一是国家的产生和存在;二是私有财产制度的存在和发展;三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的需要;四是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3、税收产生的四个阶段①自由贡献时期。
在奴隶时期,国家的赋税主要来自诸侯、藩属自由贡献的物品和劳力。
从税收的法制观点看,这种以国家征税权和纳贡者自由纳贡相结合的方式所取得的税收,只是一种没有统一标准的自愿捐赠,还不是严格意义的税收,只是税收的雏形阶段。
②请求援助时期。
随着国家的发展、君权的扩大,财政开支和王室费用都随之增加。
单靠自由纳贡已难以维持,于是封建君主设法增加新税。
特别是遇有战争等特别需要,封建君主更需要开征临时税以应急需。
当时,由于领地经济仍处主导也位,王权有一定的限制,课征新税或开征临时税,需要得到由封建贵族、教士及上层市民组成的民会组织的承诺。
③专制课征时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封建国家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和常备军制度。
君权扩张和政费膨胀,使得国君不得不实行专制课征。
一方面笼络贵族和教士,尊重其免税特权,以减少统治阶级内部的阻力;另一方面则废除往日的民会承诺制度,不受约束地任意增加税收。
税收的专制色彩日益增强。
④立宪协赞时期。
取消专制君主的课税特权曾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
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的神权统治,实行资产民主制和选举制。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不论是采取君主立宪制,还是采取议会共和制,一般都要制定宪法和法律,实行法治,国家征收任何税收,都必须经过立法程序,依据法律手续,经过由选举产生的议会制定。
君主、国家元首或行政首脑不得擅自决定征税,人人都有纳税义务,税收的普遍原则得到广泛的承认,公众有了必须依照法定标准评定课征的观念。
4.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学27309考纲复习总结
【纵向公平经济能力】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即税制如何对待条件不同的人。
纵向公平从原则上判断谁因支付较高的税收,确定应税方法和税基、确定不同的税率。
【横向公平经济能力】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即税制以同等的方式对待条件相同的人。
税制不应因纳税人的人种差别而实行歧视待遇,只能根据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判别其是否应与他人享有同等的税收待遇。
【税收经济效率原则】税收对经济效率影响【税收行政效率原则】国家在充分取得税收的基础上四税收费用化最小3、熟练掌握:企业所得税的特点、企业所得税应税所得的计算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企业所得税的特点】1.税负的直接性2.征收的公平性3.管理的复杂性4.收入的弹性【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收入总额一不征税收入一免税收入一各项扣除金【企业所得税应税所得的计算】一般计算: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直接计算方法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3、熟练掌握:税款征收的方式和程序、税务代理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税款征收方式】查账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定期定额征收、委托代征税款、邮寄纳税、其他征收方式【税款征收程序】纳税人直接向国库经收处征收缴纳(设在银行)--〉经收处将缴纳税款随同缴款书划转到国库--税款征收手续完成【税务代理的特征】主体资格特征、税收法律责任不可转嫁性、自愿性、有偿性、独立性【税务代理的作用】1.有利于建立制约机制,维护征纳双方的合法权益;2.有利于降低税收成本,加税收收入;3.有利于强化税收征收管理3、熟练掌握:税务行政处罚的原则,税务行政复议原则。
(一)【税务行政处罚的原则】第一:依法治税原则:最基本原则;贯穿税务行政处罚一切的方面和过程。
第二:公开公正原则: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违法情节的性质、轻重、危害程度来适当确定应受处罚的轻重。
第三: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纠正违法行为,教育公民自觉守法,处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人大版税收学教材复习框架总结 (3)
第一章税收作用系统税收宏观作用系统平衡作用系统促使产业构造协调协调作用系统促使地域构造协调促使资本市场构造协调牢固作用系统内在牢固器相机抉择调治作用系统乘数作用系统税收微观作用系统(收入效应/ 取代效应)对劳动投入的作用系统对储存的作用系统抵花销的作用系统花销总量花销构造对投资的作用系统投资水平投资构造第二章税收原则2.1 税收原则主要见解阐述我国古代税收原则思想西方古代税收原则威廉配第尤斯迪西方税收原则的发展亚当斯密西方现代税收原则西斯蒙第瓦格纳现代西方税收原则公正原则(利润原则&支付能力原则)效率原则(经济效率&行政效率)牢固原则(自动牢固器&相机抉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税收原则表现财政原则财政收入足额、牢固财政收入适当、合理公正原则税负公正机会均等效率原则加强网络建设,提高征管现代化程度(提高效率根本路子)改进管理形式,实现征管要素最正确组合健全征管成本制度法制原则(成立市场经济新税收系统的中心)有法可依从严征管加强税收法制教育第三章税收政策税收政策的目标与手段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目标经济构造协调(产业构造& 地域构造 & 资本市场构造)经济牢固增添(充足就业& 物价牢固 & 国际出入平衡)收入分派公正(经济公正& 社会公正)轻税政策(扩大性财政政策)实现总供求平衡重税财政(缩短性财政政策)中性税收政策Eg.生产型增值税转向花销型增值税减免农业税提高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产业构造税收政策直接作用于特定产业部门,促使此部门发展和整体协调采用对不同样产业差别对待的税收政策实现经济构造协调用税收政策激励和促使一些重要产业的发展经过税收政策的推行和调整间接地促使产业构造合理化手段地域构造资本市场构造实现经济牢固增添相机抉择自动牢固器(公司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税式支出手段遗产税与赠与税推行所得税指数化负所得税个人收入的实现环节实现收入分派公正作用层次与环节个人收入的使用环节个人收入的累积环节个人收入的转让环节我国现有制度存在的问题税制构造限制了税收对收入分派的调治作用所得税税制自己的弊端免征额过低推行单调分类税制偷逃税处分不力利息收税收效不好税收政策主体(政府部门&财税部门)税收政策详细执行者税收政策主体的重要作用税收政策重要建议者和主要策划者税收信息直接反应者有关主体间的协调决议主体与执行主体中央主体与地方主体税收政策环境制度环境法律环境意识环境税收政策与其他财政政策的协调与公债政策的协调与公共支出的协调与政府投资的协调第四章税收负担影响税收负担的要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构造国家职能定位经济系统与财政系统模式税收负担权衡指标拉弗曲线宏观税负权衡指标小口径宏观税负(税收收入占GDP百分比)我国指标系统中口径宏观税负(财政收入占GDP百分比)大口径宏观税负(政府收入占GDP百分比)中观税负权衡指标(某地域/某行业/某税种负担率)公司流转税负担率微观税负权衡指标公司所得税负担率公司综合税负担率个人所得税负担率税负转嫁与归宿税收活动三过程:税收冲击—税负转嫁—税负归宿见解前转形式后转税收资本化转嫁的依存条件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影响负税转嫁的要素商品或要素需求弹性商品或要素的供求弹性商品或要素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比供给弹性限制要素课税范围反应期间税种属性纯产品说绝对转嫁论纯所得说理论简介均平散布说相对转嫁论第五章税收增添趋势与税收展望税收增添趋势分析我国税收增添趋势绝对值角度相对值角度——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变化相对值角度——在我国GDP中的比重变化数据分析主要国家增添趋势公民经济不断发展原因分析经济调控方式的转变政府职能的扩大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系统的选择一般分析经济效益的影响影响税收增添的要素政府职能范围的影响我国的分析(经济增添、政策调整、税收征管)对税收增添趋势的谈论基恩马斯顿的分析(高税负以牺牲经济增添为代价)布坎南(怪兽模型)税收展望见解是成立现代税收管理系统的出发点作用是正确编制税收计划的重要基础是严格税源控制、提高税收征管能力的重要手段基本源则(连接性、类推性、有关性、概任性)一般步骤(确定目标,变量—收集资料—选择展望方法—成立展望模型—进行本质展望,提出分析报告—依照新情况,修正展望报告)基本方法(定性展望/定量展望)我国的税收展望当前尚处于由传统方法向现代方法过渡的阶段,既未完整摆脱对传统方法的依靠,又未向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成立多种多样的新式税收展望模型。
税收学原理 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每题的考中几率约为14.8%】1. 税收: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律预定的对象和标准,非惩罚性的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分配的一种方式。
2. 代扣代缴义务人:指税法规定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3. 代收代缴义务人:指有义务借助与纳税人的经济往来关系,向纳税人收取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和单位。
4. 征税对象: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国家据以征税的依据。
5. 税率:纳税人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关系与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6. 边际税率:是指课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所占的比率。
7. 政府剩余: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通过组织与管理经济社会活动所增加的社会财富。
8. 外部性:企业或个人强加于市场之外的其他人的成本或效益。
9. 税收原则:国家设计税收制度,制定税收政策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
10. 能力原则:根据各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个人应承担的税收。
11. 最小牺牲:全体纳税人因纳税所直接牺牲的效用最小,即全社会所获得的效用最大。
12. 税收的社会公平:税收应该在社会和政治意义上满足公平的要求,通过税收手段妥善协调社会上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
政治上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13. 税收的效率原则:以尽量小的税收成本取得尽量大的税收收益。
14. 税收的经济效率:它要求征税应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或者对经济效率的损失最小。
15. 税收的额外负担:指政府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干扰了纳税人正常的经济决策,从而引起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
16. 税收职能:是税收这一分配范畴本身固有的和经常起作用的职责或功能。
17. 税收的调节职能:指税收在取得收入的过程中,通过改变社会成员占有社会产品份额,影响其经济利益进而影响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功能。
18. 税收效应: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即通常所受的税收调节或效用。
国际税收 期末复习 重点提纲44页文档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税法原理复习资料
税法原理复习资料(内部资料)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本质和特点(一)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一般的社会共同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关系。
(二)税收的本质税收的本质反映了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
它表现在:1、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
2、税收体现一定的社会产品分配关系。
(三)税收的特征(即三性)税收的本质既然是以国家为主体所形成的特定的分配关系,表现为国家占有一部分社会剩余产品,必然要求税收具有三性,即征收上的强制性、缴纳上的无偿性和征收比例或数额上的固定性。
二、社会主义社会税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一)税收是以国家为主体对剩余产品进行“社会扣除”的手段之一。
(二)多种经济成份的并存,需要通过税收来正确处理国家与它们之间的分配关系。
(三)通过税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
(四)税收是国家管理经济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经济杠杆。
第二节税法概述一、税法的概念及特点(一)税法的概念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规定的有关调整国家在筹集财政资金方面形成的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的表现形式有法律、条例、决定、命令、规章等。
(二)税法的特点1、税法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在执行过程中又具有相对灵活性的法律形式。
2、在确定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上,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具有一种不对等性。
3、在处理税务争议所适用的程序上,税法与其他部门法不同。
首先要分清争议的性质,纳税人对征税发生一般税务争议时,必须先履行纳税义务,以保证国家税款征收任务不受影响,不存在其他部门法所规定的协商、调解程序。
二、税法的调整对象税法的调整对象是参与税收征纳过程的主体之间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税务机关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之间发生的经济分配关系。
2、税务机关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在征收过程中的征纳程序关系。
3、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行政机关之间、上级国家机关与下级国家机关之间,因税收管理权限的划分所产生的具有责权性质的行政管理权限关系。
税收学原理复习重点
1税收的概念,范畴,认识(界定)论述题税收涵义: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或公共服务,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无偿地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理解:一、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二、行使征税权的主体是国家三、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四、征税的目的是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或公共服务(依据)五、税收必须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六、税收征收的对象是居民和经济组织。
税收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以政治权力为依据的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税收的特征又叫税收的形式特征,是税收本质属性的外在表现。
税收的形式特征主要表现为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规范性(简称税收“三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政府凭借政治权力以法律形式确定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保证税收分配的实现。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归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
税收的稳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纳税人和征税标准等征纳行为规则,征纳双方部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变。
2 税收的职能论述题税收的职能可概括为财政收入(筹集资金)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宏观调控职能。
1)税收的财政收入职能就是税收的筹集资金职能,是税收所具有的从社会成员处强制性地取得一部分收入,为政府提供公共品,满足公共需要所需物质的功能。
税收收入的特点(一)来源的广泛性(二)形成的稳定性(三)获得的持续性2)税收的资源配置职能,是税收所具有的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制度影响个人、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使社会经济资源得以重新组合、安排的功能。
税收资源配置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平衡产销供求二、合理经济结构三、有效利用资源3)税收的收入分配职能,是税收所具有的影响社会成员收入分配格局的功能。
税收收入分配职能丰要体现在调整要素分配格局和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上。
一、个人收人分配的市场决定二、税收对个人收人分配的影响三、税收的收入分配职能4)税收宏观调控职能是税收所具有的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制度,影响社会经济运行,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功能。
税收学复习整理资料
税收学复习整理资料第二章:基本概念1.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在税法关系上称为“税法主体”。
2.课税对象:课税对象,是指一个税种对什么征税,是征税的客体。
3.代扣代缴义务人:指税法规定的向纳税人支付款项或代收缴或代征应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
4.比例税率:是指不分课税对象的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形式。
比例税率一般适用于流转税的课征。
5.累进税率:是指一种按照课税对象的大小,实行等级递增的税率形式,即把同一课税对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划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从低到高的分级递增的税率。
一般适用于对所得和财产的课税。
6.定额税率:也称固定税额,是一种按照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应纳税额的税率形式。
7.速算扣除数:是指在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征税的情况下,根据超额累进税率表中划分的应纳税所得额级距和税率,先用全额累进方法计算出税额,再减去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应征税额以后的差额。
即: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应纳税额-超额累进应纳税额于是有:超额累进应纳税额=全额累进应纳税额-速算扣除简答题——1.税制:(由8项目构成)一、课税对象二、纳税人三、税率四、纳税环节五、纳税期限六、减免税七、附合加成八、违章处理。
其中一二三为最主要和基本。
2.税率:税率是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率。
它体现了征税的深度,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税率分类:1.比例税率:是指不分课税对象的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形式。
比例税率一般适用于流转税的课征。
2.定额税率:也称固定税额,是一种按照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应纳税额的税率形式。
3.累进税率:是指一种按照课税对象的大小,实行等级递增的税率形式,即把同一课税对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划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从低到高的分级递增的税率。
一般适用于对所得和财产的课税。
基本形式1)全额累进税率2)超额累进税率特殊形式3)超率累进税率4)超倍累进税率3.税率的形式:1.比例税率:是指不分课税对象的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形式。
《国家税收》期末复习提纲
《国家税收》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税收的概念知识点:1、税收的含义、特征2、税收的职能3、税收的必要性重点:税收的特征——税收的“三性”第二章:税收制度知识点:1、税制与税法的概念2、税收法律关系及其特点3、税法的类别和层次4、税法的构成要素5、税种的分类6、我国税制概况重点:1、税法的类别及层次:基本法、实体法、程序法2、税法构成要素: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减免税、纳税期限、法律责任3、税率: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相应计算题)4、税种分类:按征税对象、按税收管理与使用权限、按税收与价格关系、按税负是否易与转嫁、按计税标准第三章:增值税知识点:1、增值税的含义2、增值税的基本内容3、增值税的计算4、增值税的缴纳和会计处理重点:1、增值税的基本内容:征税范围、纳税人、税率、减免税2、税率:基本税率17%、低税率13%、小规模内税人4%—6%、零税率3、增值税计算: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小规模纳税人及简易办法的计算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四章消费税知识点:1、消费税的含义与特点2、消费税的基本内容3、消费税的计算4、消费税的缴纳及会计处理二、重点:1、消费税的基本内容:征税范围、纳税人、税率2、税率:按征税范围的11个税目所列出的一般税率,及适用税率的特殊规定3、消费税的计算:纳税环节及应纳税额的计算第五章营业税及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知识点:1、营业税的含义与特点2、营业税的基本内容3、营业税的计算4、营业税的缴纳及会计处理5、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含义与内容重点:1、营业税的基本内容:征税范围[应税劳务、无形资产、不动产]、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税率、减免税。
2、税率:采用比例税率、九大税目各自包括征税范围的各种行业,适用税率为3%—20%3、营业税的计算:计算的一般规定,各税目营业额的确定4、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1%—7%,教育费附加3%(金融业按5%)第六章企业所得税知识点:1、企业所得税的含义与特点2、企业所得税的主要内容3、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4、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及缴纳重点:1、企业所得税的主要内容:纳税人、征税对象和范围、税率、减免优惠2、税率及减免优惠:基本税率33%,按国家规定进行减免优惠3、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纳税年度、收入总额的确定、扣除项目的规定、特殊规定、亏损弥补、核定征收方式4、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境外已纳税款的扣除、从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的调整、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的计算、核定征收方式的计算。
税收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整理版
税收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整理版一、税收学原理概述1.税收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税收学原理的意义及其与财政学的关系二、税收的基本概念1.税收的定义和特征2.税收的种类和分类三、税收的功能和目标1.税收的经济功能a.调节经济收入分配b.调节资源配置c.维持国家财政收支平衡2.税收的社会功能a.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b.保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3.税收的政治功能四、税收原则1.公平原则a.税收公平的概念和要求b.不平等税收的原因和影响c.税收公平的实现途径2.效率原则a.税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b.税收效率的衡量指标c.提高税收效率的方法3.简易原则a.负担与解放b.税收简易原则的意义和特点4.稳定原则a.稳定性的概念和要求b.稳定性的影响因素c.稳定性的实现途径五、税收的设计和1.税制设计的原则和方法2.税制的动因和目标3.现行税制的问题和方向六、税收的减免和优惠政策1.减免政策的概念和目的2.减免政策的分类和实施方式3.优惠政策的概念和作用4.优惠政策的设计和实施问题七、税收征管及其1.税收征管的目标和要求2.税收征管的问题和挑战3.税收征管的方向和措施八、税收的国际比较和国际税收体系1.税收国际比较的目的和方法2.税收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3.国际税收体系的特点和演变九、税收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税收政策制定与评估2.财税和优化资源配置3.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上是一个税收学原理的复习提纲。
根据该提纲,你可以复习税收学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目标,税收原则,税收的设计和,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税收征管及其等内容。
同时也可以了解税收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税收在国际比较和国际税收体系中的地位。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国家税收期末复习指导
国家税收期末复习指导国家税收期末复习指导第一部分税收理论篇第一章税收本质与职能本章重点与难点如下:一、什么是税收?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二、税收的特征税收的特征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职能配置资源的职能、分配收入职能、稳定经济职能、维护国家职能第二章税收原则本章重点与难点:一、现代西方的税收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
二、我国的税收原则:财政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
第三章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一、税收负担的定义: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向国家缴纳税款所承担的税额。
二、影响税负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职能范围的大小、国家的经济政策、企业与国民的意愿三、确定合适的税负标准:适度、公平、国际兼容性四、税负转嫁与税负归宿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负转嫁的形式:前转、后转、辗转转嫁、消转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税负转嫁的主要影响因素:商品供求弹性的大小、市场竟争程度课税范围大小、课税对象的性质、行政管理范围大小。
税负归宿:是指随着税负转嫁过程的结束,所产生的税负的最终归着点,即税负最终由谁负担。
五、避税与逃税避税:是指纳税义务人以不违法的手段,利用税收制度中的规定或漏洞,通过精心安排,以减轻或规避税负的一种行为。
逃税:是指纳税义务人采用欺诈等非法手段,逃避税负的一种行为。
六、避税与逃税的主要方式:避税的主要方式:(内资企业)利用调整企业组织结构避税、利用财务核算避税、利用税收优惠避税、利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利用租赁方式。
(涉外企业)在投资方面、在购销方面、在税收优惠方面、在外汇结算方面逃税的主要方式:不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资料、少报应税项目、伪造、涂改、隐匿、销毁发票、凭证和账册、利用虚假出口进行骗税、从事地下经营。
第四章税收来源与结构本章重点与难点一、税收收入的价值构成:是指税收收入来自社会产品价值中的那部分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收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
1、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即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亦称纳税主体。
2、税率:是税法上对征税对象或税目从价或从量规定的征收比率或征收额度。
3、起征点:即征税对象数额达到开始征税的起点,亦称起税点。
免征额:即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4、社会契约论:主张国家是通过人民或者是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而建立起来的。
5、租庸调:是以田、户、身为课税对象,以人工为本的一种课税制度。
6、摊丁入地:就是丁银摊入地亩征收。
7、公需说:国家的职能是满足公共需要和增进公共福利,这一职能的实现需要税收来提供物质资源,故此,税收存在的客观依据就在于公共需要或公共福利的存在。
8、义务说:国家是人类组织的最高形式,个人依存于国家,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就应有征税权,人民纳税是应尽的义务,任何人不得例外。
9、牺牲说:税收对于国家是一种强制征收,对于人民是一种牺牲。
10、外部性: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强加于市场之外的其他人的成本或效益。
11、受益原则:认为个人所承担的税负应与他从政府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利益相一致。
12、能力原则:是根据个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个人应承担的税收。
13、税收弹性:在财政需要增加支出或是税收以外的收入减少时,税收应当能基于法律增加或自动增收。
14、税收收入弹性:是指税收收入变化率与经济变化率之间的比率,反应税收收入对于经济增长的灵敏度。
用公式表示:Er=(T/T)/(Y/Y)15、税收影响点:马斯格雷夫在研究税收布局时,将微观经济主体分为家庭和企业,市场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整个经济视为收入和支出环流的运动,税收可分布在各收入和支出环节上,称为税收影响点。
16、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即通常所说的税收调节作用或效应。
17、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改变纳税人的经济决策。
18、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减少了纳税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导致商品生产量的减少和消费水平的降低。
19、税收的乘数机制:在一个存在资源闲置的经济中,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来刺激消费需求,极大地增加产出,即税收的变动使产出呈倍数变化。
20、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纳税后,在市场交易过程中通过变动价格的方式,将其缴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的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
税负归宿:是指税收负担通过转嫁的最终落脚点。
21、税收资本化:又称资本还原,是指在一项资产出售时,买主会将预见的未来应纳的税款折成现值,从所购商品的资本价值中预先一次性扣除,商品交易发生后,名义上由买主按期纳税,而实际上税款以通过税收资本化由卖主负担。
22、从价税:是以课税对象的价值(价格)为课税依据的一类税。
从量税:是以课税对象的自然单位(重量、面积、体积、数量等)为计税依据的一类税。
23、价内税:是指税金作为价格组成部分的税种。
价外税:是指税金不作为价格组成部分的税种。
24、税收支出: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通过税收制度、税收政策的安排将一部分按标准税制结构规定应收的税款无偿的让渡给纳税人的财政援助方式。
二、简答题。
1、怎样认识税收价格?税收价格是指税收是个人为支付由政府通过集体筹资所提供的商品与劳务的价格。
我们享受政府的公共产品,实际上是因为我们作为纳税人支付了税收,公共产品才能得以提供。
所以,认为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或称“税收价格”。
2、税收与行政性收费的关系怎样?答:行政性收费是指国家机关、政府部门为居民个人和单位提供特定服务或实施特定行政管理而收取的工本费和手续费。
税收是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或半公共产品中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部分筹资的手段;政府收费则是政府提供准公共产品或半公共产品中具有私人产品性质的部分筹资的手段。
2、税收与公债的区别何在?答:(1)公债是一种公的信用,因此必须遵循信用关系的原则;而税收的课征,是强制性的。
(2)公债认购者与发行者—国家之间是债权债务关系,认购者作为债权人是以到期收回本息为条件,发行者作为债务人是筹借以偿还为条件的借款;而税收是无偿征收,征税人进行的是无代价、不付报酬的课征,纳税人履行的是纯义务的缴纳。
(3)公债既是自愿的、有偿的,当然不可能规定借债数额。
而税收的课征则是预先规定对什么征税、征多少税,纳税人不得讨价还价。
(4)税收与公债的作用不同。
税收主要为政府提供耗尽性公共产品而筹资;公债则主要是为政府提供资本性公共产品而筹资。
3、简述税收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
答:一是国家的产生和存在;二是社会经济条件,即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财产制度主要是土地私有制度的存在。
只有社会上同时存在着这两个前提条件,税收才能产生,因此可以说税收是国家政权和私有财产制度相结合的产物。
4、简述初唐租庸调制的重要意义。
答:租庸调制得重要意义,就在于使一部分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了田地。
由于它本身就是在均田的基础上实施的,这对于初唐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以及保证国家赋税收入,无疑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租庸调制实施的120年里,社会经济繁荣,人丁、户口逐年递增,财政结余,国库充实,说明这次税收改革是符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要求的。
5、简述课税的理论依据。
答:(1)政府课税是对社会共同需要的分担。
(2)政府课税是国家索取权的体现。
(3)政府课税是国家实施政策的需要。
(4)政府课税是弥补市场失效的需要。
6、什么是税收财政原则?它有哪些主要内容?答:税收财政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一国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变革,都必须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
税收的财政原则主要内容:一是充分的原则;二是适度的原则;三世弹性的原则。
7、什么是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如何提高税收效率?答:税收行政效率是指以最小的费用来实现最大程度的税收收入筹集,通常以直接的征税成本与入库税收收入的对比来衡量。
亚当斯密的“确实”、“便利”、“节省”原则,实质上就是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
提高税收效率,第一、确实。
第二、便利。
第三、简化。
第四、节省税务行政开支。
8、税收有哪些职能?研究税收职能意义何在?答:税收的职能有:税收的财政职能、税收的调节职能、税收的监督职能。
研究税收职能的意义在于正确认识税收自身固有的职责和功能,以便制定良好的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发挥税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对税收职能的认识,使我们知道税收对市场经济是有作用的;但同时我们也并不能认为税收是万能的,不能认为税收是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万应灵药。
10.简述供给学派减税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供给学派认为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在于供给方而非需求方,公开承认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需求理论的真理性。
理由大致如下:(1)税率的普遍降低会提高个人所获得的资产报酬率和公司税后利润率,从而提高储蓄水平和投资水平,进而促进经济发展;而过高的税率会挫伤工人的积极性。
(2)公共部门的生产率远没有私人部门的生产率高,所以把资源从公共部门转向私人部门会提高整个经济的生产率。
11、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有哪些?答:(1)经济发展水平。
(2)国家职能范围。
(3)税收制度及其征管能力。
除上述之外,影响税收负担水平的因素还有:政府收入对税收依存度的大小、财政收支状况、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等等。
12、税负转嫁的方式有哪些?答:(1)前转。
前转指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在进行商品或劳务交易时,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附加于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中,通过提价的方法向前转嫁给购买者或消费者负担。
(2)后转。
后转是指纳税人通过压低商品或劳务的购进价格,将其所缴纳的税款转嫁给商品销售者和生产者的方法。
(3)税收资本化。
又称资本还原,是指在一项资产出售时,买主会将课预见的未来应纳的税款折成现值,从所购商品的资本价值中预先一次性扣除,商品交易发生后,名义上由买。
13、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是什么?答:(1)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容易转嫁,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2)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不易转嫁。
(3)流转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较难转嫁。
(4)课征范围广的较易转嫁,课征范围窄的较难转嫁。
(5)从价课税的税负较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较难转嫁。
14、目前世界各国的税收结构类型有哪些?答:一、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收结构模式。
通常在这种税收结构中,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被普遍征收并占据主导地位,法人所得税也是重要税种,通过所得税组织的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主要部分,对社会调节作用也主要通过所得税来实现,同时辅之以选择性流转税、财产税等,以起到弥补所得税功能不足的作用。
二、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收结构模式。
在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的税收结构中,通常是以增值税、销售税、货物税、消费税和一般营业税等税种为主,国家税收收入主要是靠这些流转税来筹集,其税额占税收收入总额的比重较大,并对社会经济生活起主要调节作用,而所得税、财产税以及其他税种则作为辅助税种起弥补流转税功能欠缺的作用。
此外,还有人认为,有双主体税收结构和税收模式,即流转税和所得税双主体结构。
15、税收支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形式有哪些?答:基本特征:1、灵活性2、直接性3、预算性4、法制性形式:1、税收减免2、税前扣除3、税收抵免4、退税5、加速折旧6、盈亏互抵7、延期纳税8、税收豁免9、税收饶让16、税收支出的原则。
答:1、适度原则。
2、倾斜原则。
3、效益原则。
4、透明原则。
5、时效原则。
6、简便原则。
17、税收支出的经济效用。
(论述)答:正效用:1、鼓励微利有益商品和具有外部正效益的商品的生产。
2、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风险项目投资,增加科技投入,推动科技进步。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4、保障个人生活基本需要,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有益补充。
5、有利于扩大吸引国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增加就业机会。
负效用:1、不利于平等竞争,容易造成对经济的扭曲,从而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
2、减少了财政收入,造成税收收入流失。
3、导致税法复杂化,增加征管难度。
4、税收支出的“逆向”效果和对非纳税人的排除增加了新的分配不公。
5、可能诱发生产者的惰性。
18、税收政策的类型。
答:1、扩张性税收政策。
是指通过减少税收收入规模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使其与社会总供给趋于平衡的政策。
2、紧缩性税收政策。
是指通过增加税收收入规模来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使其与社会总供给趋于平衡的政策。
3、中性税收政策。
是指税收收入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既不产生扩张效用,也不产生紧缩效用。
19、税收政策机制和手段。
答:1、相机抉择稳定机制。
是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不同状况,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税收政策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稳定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