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第一章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2.功能完好的显微镜,把低倍镜换成高倍 镜后,一般 A:先用粗准焦螺旋后,后用细准焦螺旋 B:只用粗准焦螺旋 C: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 D:先用细准焦螺旋,再用粗准焦螺旋 3.一个细小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 放大50倍”是指该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4.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 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要 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6、视野中污点的判断
• 转动目镜,污点移动的则污点在? • 移动玻片,污点移动的则污点在? • 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
7、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放大倍数小
放大倍数大
7、临时装片的制作
• 1.单个细胞或平层细胞的材料制作临时装片 的步骤是: 在载玻片上滴清水——用镊子夹起一小 块材料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涂匀或展开 ——盖盖玻片。
除以扩大的倍数(4) 8 2
细胞均匀分布
除以扩大的倍数的平方(42) 64 4
4、放大的倒立的虚像
如下图经显微镜放大后得到:
放大
旋转
将原物体旋转180°即可。
玻片的移动与物像的移动
• 由于是倒立的像,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 移动方向相反。
物 像 偏 左 下 方
结论:物像偏什么 方向,玻片向什么 方向移动
2.4 高倍镜观察
• 在低倍镜下移动装片,使需要放大的部分移 到视野中央。 • 直接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
• 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 再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 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向下转动粗准焦螺 旋。
2.5 收镜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一、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一)机械部分1、镜筒:为安装在光镜最上方或镜臂前方的圆筒状结构,其上端装有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
2、物镜转换器:是安装在镜筒下方的一圆盘状构造。
其上均匀分布有3~4个圆孔,用以装载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3、镜臂:为支持镜筒和镜台的弯曲状构造,是取用显微镜时握拿的部位。
在使用临时装片时,千万不要倾斜镜臂,以免液体或染液流出,污染显微镜。
4、粗/细准焦螺旋:为调节焦距的装置,位于镜臂的上端或下端。
粗准焦螺旋可使镜筒或载物台以较快速度或较大幅度的升降,能迅速调节好焦距使物像呈现在视野中,适于低倍镜观察时的调焦。
而细准焦螺旋只能使镜筒或载物台缓慢或较小幅度的升降(升或降的距离不易被肉眼观察到),适用于高倍镜观察,一般在粗调螺旋调焦的基础上再使用细调焦螺旋,精细调节焦距。
5、载物台:是放置被观察的玻片标本的地方。
平台的中央有一圆孔,称为通光孔,来自下方光线经此孔照射到标本上。
在载物台上通常装有标本移动器(也称标本推进器),移动器上安装的弹簧夹可用于固定玻片标本,另外,转动与移动器相连的两个螺旋可使玻片标本前后左右地移动,这样寻找物像时较为方便。
6、镜柱:为镜臂与镜座相连的短柱。
7、镜座:位于显微镜最底部的构造,为整个显微镜的基座,用于支持和稳定镜体。
(二)光学系统部分光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和照明装置(反光镜、聚光器和光圈等)。
1、目镜:又称接目镜,安装在镜筒的上端,起着将物镜所放大的物像进一步放大的作用。
常见的有5×、10×和15×(×表示放大倍数)的目镜,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使用,最常使用的是10×目镜。
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2、物镜:也称接物镜,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
常用物镜的放大倍数有10×、40×和100×等几种。
物镜的放大倍数与其工作距离成反比。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用眼观察的镜头)
(使物像清晰)
(使物像更清晰)
(连接目镜和物镜) (安装物镜)
(放置玻片标本)
(接近物体的镜头)
(握镜的部位)
(支持镜柱以 上的部件)
(调节光线强弱) (固定标本) (使光线经过通 光孔反射上来)
(稳定镜身)
二、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
安放
对光 调焦
放片 观察
(看书本P55)
使用显微镜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1、取镜和放置: 按固定编号从柜中提取显微镜木箱,用钥匙打开 箱门,从中取出显微镜,取镜时应右手握住镜臂, 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不可歪斜。放置 桌面时,动作要轻。一般就放在座位左侧,距桌 边缘约5-6厘米的地方,以便观察和防止掉落。 特别要禁止用单手提着显微镜走,防止目镜从镜 筒中滑出。
(7)调焦装置:为了得到清晰的物像,必须调 节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使它与物镜的工作距 离相等。这种操作叫调焦。在镜臂两侧有粗、细 调焦螺旋各一对,旋转时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大的一对是粗调焦螺旋,调动镜筒升降距离大, 旋转一周可使镜筒移动2毫米左右。小的一对是 细焦螺旋,调动镜筒的升降距离很小,旋转一周 可使镜筒移动约0.1毫米。在用低倍物镜观察时, 使用粗调焦螺旋;用高倍物镜观察时,用细调焦 螺旋。 (8)聚光器调节螺旋:在镜柱的左侧或右侧, 旋转它时使聚光器上下移动,以调节光线。
(3)低倍物镜的观察: 焦点调好后,可根据需要,移动玻片,把要 观察的部分移到最有利的位置上。找到物像后还 可根据材料的厚薄、颜色、成像的反差强弱等是 否合适再进行调节,如果太亮,可降低聚光器或 缩小虹彩光圈,反之则升高聚光器或开大光圈。
4、高倍物镜的使用 在观察较小的物体或细微结构时使用。 (1)选好目标:由于高倍镜只能把低倍镜视野 中心的一小部分加以放大。因此,使用高倍镜前, 应先在低倍镜中选好之合轴,即使其与镜筒成一 直线(因高倍镜的工作距离很短,操作时要十分 仔细,以防镜头碰击玻片)。
简述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简述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它通过放大物体的图像,使我们能够看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节。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如下。
一、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物镜、目镜、台、光源和调焦装置。
1. 物镜:物镜是显微镜的主镜头,它负责将待观察的物体放大。
物镜通常有多个镜片组成,不同的物镜具有不同的放大倍数。
常见的物镜有4倍、10倍、40倍和100倍等。
2. 目镜:目镜是显微镜的眼镜,用于放大物镜所成像的物体。
目镜一般为10倍,有些显微镜还配备有可调焦的目镜。
3. 台:台是显微镜的支架,用于放置待观察的物体。
台通常是可移动的,以便将待观察的部分放置在物镜下方。
4. 光源:光源是显微镜的照明装置,用于照亮待观察的物体。
常见的光源有白炽灯、荧光灯和LED灯等。
5. 调焦装置:调焦装置用于调整物镜和目镜的位置,以便得到清晰的图像。
常见的调焦装置有粗调焦和细调焦两种。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的步骤如下:1. 将待观察的物体放置在显微镜的台上,并调整台的位置,使物体位于物镜下方。
2. 打开光源,调整照明强度,以便得到适合观察的亮度。
3. 通过调焦装置将物镜和目镜移至最低位置,然后用粗调焦装置将物镜逐渐移近物体,直到能够看到物体的大致轮廓。
4. 使用细调焦装置逐渐调整物镜的位置,直到物体的图像变得清晰。
5. 使用目镜观察物镜下的物体图像,可以通过转动目镜来调整放大倍数。
6. 如果需要更高倍数的放大,可以更换物镜,然后重新调整焦距。
7. 观察完毕后,关闭光源,移开物体,将显微镜恢复到初始状态。
三、显微镜的应用领域显微镜在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学中,显微镜常用于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生物体的生理过程。
在医学领域,显微镜可用于观察病原体、细菌和组织结构,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在材料科学中,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材料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研究材料的性能和制备过程。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显微镜的结构和使⽤⼀、显微镜的结构Array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以⽀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直⽴的部分,⽤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取放显微镜时⼿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镜筒上端装有⽬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载物台:在镜筒下⽅,形状有⽅、圆两种,⽤以放置玻⽚标本,中央有⼀通光孔,两侧有压⽚夹,⽤以固定玻⽚标本。
6.遮光器:上有⼤⼩不等的圆孔,叫光圈.可调节光线强弱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向的移动。
①粗准焦螺旋: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幅度的升降,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低倍镜时,先⽤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细准焦螺旋: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倍镜时使⽤,从⽽得到更清晰的物象。
8.反光镜:装在镜座上⾯,可向任意⽅向转动,它有平、凹两⾯,凹⾯镜聚光作⽤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平⾯镜聚光作⽤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
9.⽬镜与物镜⽐较⼆、显微镜的使⽤(⼀)取镜和安放1.打开显微镜箱,⼀⼿握镜臂,⼀⼿托镜座,将显微镜取出。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稍偏左,便于⽤左眼观察物像,⽤右眼看着画图。
3.让镜筒向前,镜臂向⾃⼰,然后安放好⽬镜和物镜。
(⼆)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2.转动载物台下的遮光器,选⼀适宜的光圈对准光孔。
3.左眼注视⽬镜, (右眼也要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镜,可看到⽩亮的视野。
当光线强时,让平⾯镜对着光源,光线弱的时候,⽤凹⾯镜对着光源。
(三)低倍镜观察1.把所要观察的玻⽚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
2.眼睛从侧边看着物镜头和标本之间,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标本为⽌。
3.左眼看⽬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象为⽌,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一、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我们常用的为普遍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可分为两个部分: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一)机械部分1、镜座为显微镜最下面的马蹄形铁座。
其作用是支持显微镜的全部重量。
使其稳立于工作台上。
2、镜柱镜座上的直立短柱叫做镜柱。
3、镜臂镜柱上方的弯曲的弓形部分叫做镜臂,是握镜的地方。
镜臂和镜柱之间有一个能活动的倾斜关节,可使显微镜向后倾斜,便于观察。
4、镜筒安装在镜臂上端的圆筒叫做镜筒。
镜筒长度一般为160毫米,上端安装目镜,下端连接转换器。
5、转换器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转换器。
其上可以安装几个接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
6、载物台镜臂下端安装的一个向前伸出的平面台叫做载物台。
用于放置观察用的玻片标本,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孔,叫通光孔。
通光孔左右两旁一般装有一对弹簧夹,为固实玻片之用,有的装有移片器,可使玻片前后左右移动。
7、准焦螺旋镜臂上装有两种可以转动的螺旋,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称为准焦螺旋。
大的螺旋转动一圈。
镜筒升降10毫米,用于调节低倍镜,叫做粗准焦螺旋。
小的螺旋围动一圈,镜筒升降0.1毫米。
主要用于调节高倍镜,叫做细准焦螺旋。
(二)光学部分1、反光镜位于马蹄形镜座之上方。
一个可以转动的圆镜,叫做反光镜。
反光镜具两面,一面为平面镜,一面为凹面镜。
其用途是收集光线。
平面镜使光线分布较均匀。
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反射的光线较强,一般在光线较弱时使用。
2、集光器位于载物台下方。
由二、三块透镜组成,其作用是聚集来自反光镜的光线,使光度增强,并提高显微镜的鉴别力,集光器下面装有光圈(可变光阑),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可以调节进入集光器光量的多少。
若光线过强,则将光圈孔口缩小,反之则张大,集光器还可以上下移动,以调节适宜的光度。
3、接物镜又称物镜,由数组透镜组成,安装在转换器上,能将观察的物体进行第一次放大,是显微镜性能高低的关键性部件。
每台显微镜上常备有几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物镜上所刻8×、10×、40×等就是放大倍数,习惯上把10-20倍的叫做低倍物镜;40-60倍的叫帮高倍物镜;90-100倍的叫做油镜。
显微镜的构造与操作
显微镜的构造与操作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显微镜的构造与操作一、显微镜的主要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图 1(一)、机械部分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160”表示观察时,机械筒长为160mm。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6、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1)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2)细调节器(细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二)、照明部分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1、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2、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显微镜是一种用于放大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它使我们能够观察并研究无法用肉眼看清的微观世界。
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光学系统、显微镜底座、显微镜头和使用方法等。
首先,光学系统是显微镜的核心部分,它由物镜、目镜和光源等组成。
物镜是放大物体图像的主要部分,一般有高倍物镜、低倍物镜和油浸物镜等不同类型。
不同倍数的物镜具有不同的放大倍数,高倍物镜可以提供更高的放大倍数,但是视野较小,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
目镜则是将物镜放大后的图像进一步放大到我们的眼睛中,一般视野较大。
光源则提供显微镜所需的光线,常见的光源有白炽灯、汞灯和LED灯等。
在实际使用中,我们需要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和需要选择适当的物镜和目镜,以及调整光源的亮度和角度,来获得清晰的观察图像。
其次,显微镜的底座提供了显微镜的支撑和固定功能。
它一般由金属或塑料制成,通常是较重的平面底座,以保持显微镜的稳定。
底座的顶部通常有一个平台,可以放置待观察的样品,并可通过调节装置控制样品在显微镜下的位置。
显微镜底座还通常配有调节装置,用于调整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以达到清晰观察的效果。
再者,显微镜的头部包括目镜和物镜,通常是可以交换的。
目镜是固定在显微镜头部的,一般有10倍、15倍、20倍等不同倍数的目镜可供选择。
物镜则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倍数的物镜,常见的有4倍、10倍、40倍、100倍等,放大倍数越高,观察到的细节也就越清晰。
在更高倍数的物镜里,由于其工作距离较短,因此需要用油浸物镜和油浸液来达到更高的放大倍数。
在使用显微镜时,需要先将物镜和目镜正确安装在显微镜的头部,并通过调节装置将目镜对准眼睛,使观察者能够看到清晰的放大图像。
最后,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观察物体之前,需要先调整光源的亮度和角度,使光线通过物镜和样品后能够形成清晰的图像。
然后将待观察的样品放置在显微镜的平台上,通过调节装置将样品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显微镜结构及使用(汉中中学毋楠)一、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1.镜座:稳定镜身。
2.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3.镜臂:握镜的部位。
4.载物台:放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5.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光圈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6.大光圈:光线强,视野亮:当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
7.小光圈:光线弱,视野暗:当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
8.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①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当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②凹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强,当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一般情况下,光圈和反光镜配合使用,以确保所需要的最佳光线。
光线强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弱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9.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10.目镜:直插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
规格:5倍、10倍、16倍和40倍11.物镜:螺旋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
规格:10倍和40倍。
特别说明:放大倍数和与盖玻片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低倍镜:放大倍数小,凹度小,直径大,通光量多,视野亮;高倍镜:和低倍镜正好相反12.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镜臂,左手握镜座;②把显微镜置与实验台上,略扁左,便于观察和绘图,装好镜头。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镜头和载物台间距离约2厘米);②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见到一个圆形的白色视野。
3.观察(先低后高):①低倍镜观察:A、置标本于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央,用压片夹固定;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从侧面观察镜头和玻片间的距离,直到其接近玻片,但不能接触,以免压坏玻片;C、左眼对着目镜观察,再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然后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像更加清晰。
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显微镜是一种用于放大微小物体的仪器,它可以让我们看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小细节,对于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都有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一、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主要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构成:1. 物镜:物镜是显微镜的底部镜片,放置在物体下方,用于放大物体并聚焦成实物像。
物镜有多个倍数可选择,分为低倍、中倍和高倍等不同规格。
2. 目镜:目镜是显微镜的顶部镜片,用于放大物镜所形成的实物像。
目镜也有不同的倍数可选择,通常为10倍或者20倍。
3. 物台:物台是放置待观察物体的平台,通常有可移动的试片夹和样品盒。
物台可以向上、向下或者横向移动,以便于准确观察物体。
4. 光源:显微镜通过光源来照亮待观察的物体,通常使用白炽灯或者日光灯作为光源。
为了获得更好的观察效果,常常在光源上设置可调节亮度的滤光片。
5. 调焦系统:调焦系统是显微镜用于调整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以便获得清晰的实物像。
调焦系统通常包括粗调焦和细调焦两个部分,使用者可以根据观察需求来调整焦距。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使用显微镜需要一些基本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1. 观察准备: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当的待观察物体,并将其安放在物台上,使用试片夹夹紧或者将样品放入样品盒中。
接下来,将光源打开并照亮待观察的物体,调整光源亮度以获得适宜的光线。
2. 对焦调节:先使用低倍物镜观察,将目镜与物镜的距离调至最近,然后通过粗调焦轮将物台向上移动,直到能够看到清晰的像。
接着,使用细调焦轮微调调整焦距,以获得最清晰的实物像。
3. 切换倍数:当使用低倍物镜观察时,只需通过旋转物镜转盘切换到其他倍数的物镜即可。
切换倍数后,需要重新调整焦距。
4. 观察角度:在观察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观察角度以获取更好的视野。
可以旋转物台或者调整目镜的角度。
5. 注意事项:在使用显微镜时,需要注意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和稳定。
使用前应清理物镜和目镜的镜片,避免灰尘或者污垢影响观察效果。
显微镜的构造与操作
显微镜的构造与操作一、显微镜的主要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图 1(一)、机械部分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160”表示观察时,机械筒长为160mm。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6、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1)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2)细调节器(细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二)、照明部分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1、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2、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1)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显微镜构造与使用方法
显微镜构造与使用方法一、显微镜构造:
二、显微镜使用方法:
1、取镜与安放:(1)左手托住,右手握住。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前方稍偏。
2、对光:(1)转动,使低倍物镜对准。
(2)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转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低倍镜观察:
(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
(2)转动,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为止(此时实验人的眼睛应当看物镜镜头与玻片标本之间,防止物镜与标本相撞)
(3)左眼看目镜内,同时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象为止,再稍稍转动,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4、高倍镜观察:
(1)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的部位移到。
(2)转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3)缓缓调节,使物象更加清晰。
(4)调节和,使视野亮度适宜。
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对照实物并结合以下说明认识光学显微镜的各部结构及功能。
(一)机械部分:1、镜座1:在镜的底部,是显微镜的基座,通常为马蹄形或方形,以稳定和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2:自镜座向上直立的短柱,用以支持镜臂。
3、镜臂3: a 、斜筒式:以略大于90°的倾角与镜柱相连成一体。
b 、直筒式:连接在镜柱上面的弓形部分,支持镜筒等部分,拿镜时握持此臂。
其下以关节与镜柱相连,此关节称为倾斜关节(斜筒式无此关节),可使镜体作90°角内倾斜,便于观察。
使用时只应倾斜45°以内,以免失去重心而使显微镜翻倒落地.4、镜筒4:连在镜臂前方的圆筒。
分直筒与斜筒两种。
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5:装置在镜筒下端的圆盘,有3-4个物镜孔,可安装不同放大率的物镜,旋转此盘可以调换物镜头,其边缘有一固定卡,当物镜与镜台中央的圆孔对准时可听到固定卡发出吻合的“咋喀’声,并产生一到位的阻力感。
6、镜台6:物镜转换器下方的方形平台,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圆形镜孔,台上附用以夹紧玻片标本的标本夹8,并可通过下方横向、纵向移动手轮9来调节标本的位置。
7、调焦装置7:有粗动、微动两种,装在镜柱(或镜臂)上,用以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
旋转粗动调焦手轮时,两者之间距离变化较大;旋转微动调焦手轮时,距离变化缓而不显,变化范围仅1一2毫米,只允许在一圈范围之内旋转,特别适合高倍及油镜进行调焦的需要。
(二)照明部分:1、反光镜:装在镜柱前的圆镜,一面平,一面凹,可灵活转动以反射任何方向的光线入聚光镜。
凹面有聚光作用,故实验室中常用凹面取光。
本显微镜采用电光源12。
1 2 4 5 6 7 8 10 11 12 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2、聚光器:在镜台之下,用以聚集光线,以增加标本上的照明度,有的显微镜其外侧有一升降调节柄10,可调节其升降,上升时光线较强,下降时光线较弱。
3、光圈:亦称光阑,装在聚光器下,由许多半月形金属薄片组成,在中心部分形成一圆孔。
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2)各部分的作用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目镜:接近眼睛的镜头。
物镜:接近物体的镜头。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光圈。
不同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大光圈光线弱时使用)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使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使用)。
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小光圈光线强时使用)(3)注意:在移动标本时,像总是朝相反的方向移动;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所成像的放大倍数。
(高倍显微镜下,所见的细胞数目少)(低倍显微镜下,所见的细胞数目多)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永久装片(一)实验操作技能1.安放显微镜取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1分)安放:放在靠左手边,离桌边7cm左右(1分)2.显微镜对光遮光器:选用合适的光圈(光线好用小光圈,光线不好用大光圈)(1)物镜、目镜的使用:选用低倍镜观察,转动转换器,不能用手扳动物镜(1)反光镜对光:光线好用平面镜,光线不好用凹面镜。
镜面对着光源(1)3.观察永久装片装片放置:将要观察的目标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好(1)使用低倍镜,下降镜筒:镜筒用粗准焦螺旋下降至物镜与装片相离2cm左右(1)调焦:用左眼观察,同时慢转粗准焦螺旋,直至看到目标后转用低准焦螺旋(1)4.说出装片的显著特征(1)血细胞涂片:红细胞较多,没有细胞核。
(若看到白细胞,要说明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叶片结构:叶片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叶肉属基本组织,看到一层表皮细胞排列整齐紧密,表皮属于保护组织,看到大的叶脉,叶脉属于疏导组织。
(二)实验常规和实验习惯(1)显微镜收放:将压片夹转至后方,取走装片,将物镜转离通光孔,下降镜筒至最低,将反光镜转到与镜座垂直的位置,用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入镜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二章
第一节《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作用,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重点)
2.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重点)
3. 学会正确规范操作显微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难点)
4.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科学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步入中学后的第一节实验课,通过对显微镜的介绍,使学生着手了解显微镜在生物实验中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为今后的实验教学打下基础。
老师要充分利用本节课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纪律,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由实验得出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法,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做到大胆动手、规范操作。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析、归纳观察到的规律,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不必对显微镜的原理进行深入的了解,而应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熟练使用显微镜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显微镜的各部分的结构及用途,并找出困惑
1、学生对照课本上的图片和相关文字,利用显微镜实物观察并记忆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及用途。
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考查记忆结果。
3、请几位同学上讲台利用显微镜讲解各部分的结构和作用。
教师总结(重点介绍反光镜、物镜、目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二、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学生对照课本上的图片和相关文字,按要求用显微镜观察“b”字装片。
2、由于对显微镜使用还不够熟练,要求学生练习时动作要轻,以免损坏显微镜。
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巡视,并急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教师总结:显微镜的操作过程提问: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有什么不同?2、放大倍数的计算。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得出结论:1、物像与实像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组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一片树叶,感受在显微镜中的视野状况。
提问:为什么视野中看不到图像?如何才能在显微镜下到树叶的微观结构?
组织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汇报
三、拓展延伸,合作探究。
(1)总结出使用显微镜的五个基本步骤。
(2)显微镜成像特点是什么?
(3)观察时为什么不能将载物台倾斜?(课本P15最后一图)
(4)如何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
(5)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明暗有何变化?
让学生自己找出通过小组探究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利用大家的智慧来解决。
五、针对练习,拓展延伸。
1.下图中的①②③表示目镜,④⑤⑥表示物镜及焦距调准后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
则看到细胞最大的镜头组合是:()
2.小华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除更换镜头调整放大倍率及用_________________进行微调外,其他条件都末变动,结果如下图示。
问:视野亮度最弱的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细准焦螺旋、D
六、梳理知识,填写实验报告
让学生对照显微镜总结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自己归纳总结出来填写实验报告册。
七、巩固练习,达标提升。
1.遮光器上光圈的作用是()
A.调节焦距 B.调节光亮度 C.调节光线角度 D.调节图像清晰度2.显微镜的结构中,稳定镜身的结构是:( )
A.镜臂
B.镜座
C.镜筒
D.转换器
3.使用显微镜对光时,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用一只眼注视目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用低倍物镜
D.用较大光圈
4.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显微镜()
A.镜筒迅速上升或下降
B.镜筒在极小的范围内上升或下降
C.镜筒不动
D.反光镜转动
5.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的物像是“bpdq”,则载玻片上的实物为“bpdq”
B.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C.在安放显微镜时,应把显微镜放在离实验桌左边缘7厘米左右的地方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对被观察物体长或宽的放大倍数
6.实验完成后,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的目的是:
A.防止他人看 B.以免压坏显微镜 C.防止灰尘落入物镜 D.以免压坏物镜7.显微镜是生物科技工作者进行微观探究的必备工具,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结构与操作的问题:
(1)正确的显微镜操作步骤是:→⑧⑦⑤
①对光②装镜头③放置玻片标本④升镜筒
⑤低倍镜观察⑥降镜筒⑦调节细准焦螺旋
⑧寻找物象
(2)对光时选用的物镜是;若想观
察较多的细胞,应使用的物镜是。
(3)能够调节视野内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
和[ ] 。
(4)显微镜结构的主要部分是[ ]
和[ ] 。
(5)取镜时右手抓握的部位是[ ] ,
它在显微镜中起作用。
(6)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像,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如图2示),则其实际流动方向是时针。
(7)观察时,某同学看到了如图3所示的两种视野甲和乙,写出由甲到乙的操作过程:。
参考答案:
1.B 2.B 3.B 4.B 5.C 6.D 7.(1)②①③④⑥
(2低倍物镜、低倍物镜(3)[11]遮光器、[13]反光镜(4)[5]目镜、[8]物镜(5)[3]镜臂、连接(6)倒、顺时针(7)①向左下方推动装片,直到物像E移到视
野中央。
②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
④转动遮光器使视野明暗适宜。
【教学反思】
因为这是学生的第一节实验课,要让学生熟悉实验室规则,必须遵守实验室纪律,分好小组。
把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注意的事项实验前强调,实验后总结,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显微镜对中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非常重要,熟悉显微镜的结构,熟练操作,是本节课的基本教学要求。
初次学习使用显微镜,学生往往比较兴奋,教师需要交代的事很多,时间又短,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另外,要让学生在保障自身和实验器材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多亲自动手的操作使用显微镜,避免纸上谈兵。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教案
北洛初中李振伟
20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