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奎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宜阳一高高三语文周周练试题参考答案
宜阳一高高三语文周周练试题参考答案1.B(A项“慢生活”并不是生活速度的绝对慢;C亚健康并不全是由“快生活”导致的,所以“慢生活”也难以让人们彻底摆脱亚健康状态;D项“慢生活”是要提高生活效率)2.B(B项文不对题,这是“慢生活”在法国的流行情况,并非“慢生活”在国人中流行的原因)3.C(A项“慢生活”方式是意大利人首先提出的,并不一定是首先实践的;B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并不是全由快节奏的生活造成的;D放慢生活节奏只是身体健康、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前者并不是后者的充分条件)4.D(贷:饶恕)5.A(排除③④句。
③为卢之翰所为,④言薛奎遇事能沉稳果断处置)6.D(对戍卒,他果断下令处死,并未惊扰宾客,可见并非杀一儆百)参考译文: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今山西临汾)人。
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任隰州军事推官。
隰州的百姓经常在寺庙里聚众赌博,有一天,盗贼杀了寺里的奴仆抢走了钱财,赌博的人正好到来,衣服偶然染上了血迹,巡逻的士兵将他逮捕送到州府,经刑讯后屈招。
只有薛奎对此怀疑,请求州官暂缓处置这个案件,后来果真抓到了杀人凶手。
薛奎升任仪州推官,曾经率领民伕运粮去盐州,恰逢大雨连绵,粮食被水浸泡腐烂,薛奎就请求转运使卢之翰让民伕回仪州,而后再赔偿损失的粮食。
卢之翰大怒,准备上书弹劾薛奎。
薛奎慢慢地劝说他道:“兴兵作战已经很久了,百姓都因转运军饷而疲惫不堪,现在幸好军粮有余,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卢之翰的怒气消除了,所有因民伕而损失的粮食,他都上奏免除了要州民赔偿。
薛奎任并州知州,后改任秦州知州,秦州驻有重兵,经费常不足用。
薛奎力求节俭,教百姓改用灌溉耕作的方法,年内就积余了粮食三百万石。
改任益州知州,秦州的州民和少数民族部落共数千人列数薛奎的政绩,请求朝廷让薛奎留任,朝廷下圣谕予以褒扬,但没有同意让薛奎留任。
成都有一个妇女告发她的儿子不孝,薛奎责问那个儿子,他才说:“是因为贫穷没有能力扶养。
文言文阅读《薛奎识范镇》题目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薛奎识范镇》题目及答案.doc》薛奎识范镇?范镇①字景仁,成都华阳人。
薛奎守蜀,一见爱之,绾②于府舍,俾与子弟...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yuedudaan/438509.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徐州一中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一)语文学科1.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龟玉毁于椟中B. 何以伐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C.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何以伐为D. 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常用的答题技巧就是代入法。
高考考察文言文虚词的题型大部分都是把虚词放在两个句子中比较。
答题的时候,考生可以先把虚词分别代入到两个句子,看是否通顺,如果通顺就是相同,反之,则不同。
D项两个“之”都代词,代他们;A项中“于”分别是:介词,“对”;介词,在。
B项“为”分别是:句末语气词,呢;介词,替。
C项“以”分别是:介词,把;介词,凭。
故选D。
2.下列各句与“无乃尔是过与”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 夫晋,何厌之有B. 唯利是图C. 何以伐为D.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知文言文中常用的特殊句式,以及句式特点,并在平时要熟记一些代表性的句式。
例句“无乃尔是过与”与A、B、C、项都是宾语前置句,D项是判断句。
故选D。
【点睛】宾语前置句是高考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复习时应予以重视。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3、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安康市宁陕县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复习试卷
安康市宁陕县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复习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唐代诗人元稹《离思》中的诗句。
意思是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它的下句是:“除却巫山不是云。
”B . “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这句中的“袁子才”是袁枚,“子才”是他的字,他是清代诗人、诗论家。
C . “囊萤映雪”指的是晋朝车胤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D . 《端午的鸭蛋》的作者是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是《云南的歌会》一文的作者沈从文的老师。
2. (2分)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下列选项所用的纪年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一项是()A . 庆历四年春(《岳阳楼记》)B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记承天寺夜游》)C . 崇祯五年十二月(《湖心亭看雪》)D . 己亥之二月也(《满井游记》)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3. (1分) (2019九下·路南模拟) 给画线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广大师生响应学校号召 ________,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②你一遇到挫折 ________就退缩,难道忘了自己的凌云壮志了吗?③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时,必须勤于________(kǎo chá)和深思。
④国家应急管理部调拨大量物资,帮助受灾民众________(dù guō)难关。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4. (5分)(2017九上·上海月考) 默写。
(1)月上柳梢头,________。
(《生查子元夕》)(2) ________,雪尽马蹄轻。
(《观猎》)(3)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
(《岳阳楼记》)(4) 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5)山水之乐,________?(《醉翁亭记》)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4分)5. (1分)“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注释] 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指洞庭湖。
⑤逋赋:拖欠赋税。
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不答复。
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文化常识]“登闻鼓”及其他。
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
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
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
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④悯⑤邑⑥祀2.选择: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①岁罹水患②死者相踵③遂自经于鼓下④养以公田百亩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译文】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
做官担任龙阳县令的属官。
龙阳濒临洞庭湖,每年遭遇水灾,拖欠赋税几十万,受鞭挞之刑而死的人接连不断。
2024届江苏省无锡市等四地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
2023~2024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2024.03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黄州人潘大临有一封《致谢无逸》书,其中说道,“秋来景物,件件是诗意,恨为俗气所蔽翳。
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遂起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税人至,遂败意;止此一句,奉寄。
”这个有名的故事揭示出一种规律——诗人、小说家、作曲家和书画家,在他们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关键时刻,如果受到打扰,思维过程被中断,破坏了兴会,往往再也没有办法接续一篇本来即将诞生的佳作伟构。
这类事情,在文学艺术史的记载中,在实际生活中,都并不罕见。
为了合理充分地解释类似现象,需要注意创造性思维中“有意义的空白”。
在艺术创造、科学研究中,一个新颖而深刻的构思的萌生,一个开创性观点之闪露端倪,常常有着或长或短的将出而又隐的微妙曲折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思维的主体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胸中骚动涌起、挣扎折腾,好像只要稍微伸伸手就可以采撷到一颗最硕美的思维之果。
可是,当他热情亢奋、兴高采烈地抬手举足,想要把心之所思确定下来,物化为可视可闻、可传达可交流的实体的时候,忽然又觉得身躯绵软、视界模糊。
他这才发现,自己所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个飘渺恍惚、迷离闪烁的影子。
那个影子的存在是如此之真确,正以不可抗拒的强大磁力吸引着他,使他梦魂牵绕、寝食不安。
那个影子的存在又是如此虚幻,他一次又一次地抓握,却总是两手空空。
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主体对其内心状态的一种自我觉知,是找不到确定对象的觉知,是对于“空”、对于“不存在”、对于“缺口”的觉知。
文言文阅读《薛奎识范镇》题目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薛奎识范镇》题目及答案文言文阅读《薛奎识范镇》题目及答案薛奎识范镇范镇①字景仁,成都华阳人。
薛奎守蜀,一见爱之,绾②于府舍,俾与子弟讲学。
镇益自谦退,每行步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客③也。
及还朝,载以俱。
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得一伟人④,当以文学名世。
”(选自《宋史?范镇传》)[注释] ①范镇:宋朝人。
②绾(wǎn):留。
③帅客:此指太守的宾客。
④伟人:不平常的人。
[文言知识]“阳”与“阴”。
古代山的南面叫“阳”,山的北面叫“阴”。
上文“华阳”,即华阳县,它当在华山之南;又,“华阴”,当在华山之北。
而水的`南面称“阴”,水的北面称“阳”,恰与山相反。
江苏省的“江阴”市,当在长江的南面;“淮阳”县当在淮河的北面。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俾_________②益__________③退__________④趋_________⑤逾_________2.翻译:①薛奎守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及还朝,载以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当以文学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
薛奎做蜀地的太守,一见面就很赏识他,留在自己的府中,使他和学生们们讲论学问。
范镇自己更为谦逊退让,常到薛奎的府门就快步急走,过了一年,人们不知道他是太守的宾客。
等到薛奎回到京城时,用车带他一起进京。
有人问薛奎进蜀得到了什么,回答说:“得到一个不平常的人,将会以学问闻名于世。
”【参考答案】4、薛奎识范镇1.①使②更加③退让④到、前往⑤超过2.①薛奎在蜀地做郡太守;②等到薛奎回京城,便带着他一同走;③必然凭文学出名。
文言文阅读专题-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磋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优,退亦优。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7.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A.①百废具.兴具:同“俱”,全②增其旧制.制:规模B.①巴陵胜.状胜:美好②连月不开.开:天气放晴C.①去国.怀乡国:国家②锦鳞.游泳鳞:代指鱼D.①不以.物喜以:因为②微.斯人微:如果没有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政治抱负,也是他格守的人生信条。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谈谈范仲淹是如何实践的。
(3分)【链接材料】公天性喜施与,人有急,必济之,不计家用有无。
既显,门中如贫贱时,家人不识富贵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C国:国都。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张良臣耀兵城下击败之获其劲将九人良臣乃不敢复出②时帅麾下数百人跃马冲击敌众引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军声大振A.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B.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C.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D.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答案】A【解析】(1)“数人”对“壮士”进行补充说明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两项“薛显”是“又败之”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选A【答案】B【解析】(2)B项“在中国周代有公、伯、侯、子、男五爵”爵位顺序有误应为“公、侯、伯、子、男”【答案】C【解析】(3)C项“就被任命镇守北方重镇——北平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去世”分析有误根据原文“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复出镇”可知他并不是明朝建立后一直镇守北方重镇——北平【答案】(4)①张良臣在城下炫耀兵力顾时将他击败俘虏他的得力将领九人于是张良臣不敢再出来挑战②顾时率领部下数百人跃马出击敌人退去(顾时)缴获他们的军械、粮食、牲畜而归军威大振【解析】(4)①“耀兵城下” 状语后置句在“兵”后省略了“于” 应是“于城下耀兵” “劲” 得力的“复” 再次②“帅” 通“率” 率领“引去” 退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省略了主语“顾时”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A. 上阕首句作者以祖逖自励表达立志报国的气概隐含国事堪忧的沉痛B. “依旧一新亭” 语浅而情深表达作者对东晋名士痛感国土沦丧的同情C. 上阕最后三句将嵩山三十六峰比作锋利的宝剑状山势挺拔气冲斗牛D. 这首词抒写作者欲为国效力却终被埋没的慨叹词气雄豪情绪苍凉【答案】B【解析】(1)B项诗中用典或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此处作者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借古抒怀表达自己对国土沦丧的忧伤【答案】(2)①直抒胸臆下阕前三句作者直言古来幽并之地多出武勇豪侠之士我等却鬓发斑白而一事无成既满怀自信又无比悲愤②用典“一掬钓鱼坛上泪”一句借东汉隐士严子陵的事迹表达自己既然用世无望便只好独善其身隐居屏迹的愤激之情③以景结情“风浩浩雨冥冥”营造出风雨如磐、天地迷冥的悲凉氛围烘托了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忧愤悲伤【解析】(2)“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意思是“古来豪侠众多要数幽并为最可是我这个幽并人再也不能像先辈那样杀敌立功了因为我已双鬓斑白还能干什么呢等到将来封侯的时候青史上会留下谁的名字呢” 本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既满怀自信又无比悲愤的心情“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意思是“即使我像严子陵那样在钓鱼坛上垂钓也不会忘记事业未成的痛苦面对浩浩的风冥冥的雨我会泪流满面的” 其中“一掬钓鱼坛上泪”运用典故词人以严子陵自比意谓在这江山易代风雨如晦的末世自己用世无望只能选择隐逸“泪”字直抒胸臆强调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忧愤悲伤“风浩浩雨冥冥” 以景结情风雨如磐天地迷冥大自然都为之悲泣表达出词人的年华空老而又壮志难酬的情感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2)面对兰花豆花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3.(3)小说对比叙写在“城里”和在“乡下”的生活状态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A. 小说第二段插叙豆花在乡下经历的情形人们互相送菜是自然而然的事这和结尾处兰花在除夕给豆花送去芹菜的情节前后照应显得叙事严谨B. 豆花和兰花原本关系很好后来她和兰花之间产生隔阂竟然到了看到兰花负重走路而选择躲避的地步小说意在说明钱是造成人情冷暖的根源C. 兰花性格直爽她对豆花说在她这里买菜绝对放心一方面固然有炫耀的成分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从守信承诺和对比衬托来挽住豆花这位老主顾D. 小说善于用修饰语写人物的形象比如分别用“很自然地”和“手忙脚乱”修饰兰花报菜价和豆花掏钱写出兰花习以为常、豆花意外慌乱的情态【答案】B【解析】“小说意在说明钱是造成人情冷暖的根源”错意在说明环境变了身份变了行为方式变了人与人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了解会造成心灵的隔阂故选B【答案】①面对兰花对自己生活的羡慕豆花感到不安不想因自己的优裕让豆花自卑②兰花收豆花菜钱豆花一下子不适应心里不舒服③兰花老远就招呼豆花买菜豆花无法选择又不好意思砍价心里憋屈④看到兰花背个袋子走路费力豆花以疏远排斥冷漠以对不愿帮助⑤兰花除夕送菜还不要钱豆花为自己的言行而羞愧【解析】【答案】①突显人际关系和人物形象豆花和兰花在乡下互相送菜互不要钱不计得失在城里兰花一心想把菜卖给豆花爱自夸豆花则心存芥蒂②突出主题在对比中说明在城里人们的生活因牵涉交易而复杂在乡下更重视人情人际关系比较单纯给读者提供认识价值③结构全篇通过“城里”和“乡下”生活的转换对比构建全文的叙事结构【解析】4.(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4.(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发展经济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A.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不同是因两者产业结构不同B. “斯大林模式”和二战后拉美、非洲、南亚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框架均为通过政府直接干预以发展现代化的先进产业C. 20世纪80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消除各种政府干预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以建立市场经济D. 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的发展不是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答案】D【解析】(1)D项“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错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所采取的发展和转型思路既不是结构主义所主张的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者兼而有之有机结合”可知这些国家的发展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而非“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答案】B【解析】(2)B项“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发展经济学基础之上的”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和第五段“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发展中国家在采用来自发达国家的理论时必须考虑其具体条件和适用性”可知发展经济学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答案】D【解析】(3)D项由材料一可知发展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主要是宏观上的从政府和市场两大角度出发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中国民众个体储蓄行为研究”属于微观上的研究是从个体研究出发的因此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的范畴【答案】(4)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实现现代化的现代经济学的子学科【解析】(4)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下定义”的模式一般为“……是……的……” 然后分析所给的材料从材料中找到有关“发展经济学”的内容筛选出关键信息找到属概念最后按照下定义的模式进行答题即可如材料一第一段中提到“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 由此可知发展经济学的属概念是现代经济学它产生的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得到“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现代经济学的子学科” 再将材料二第三段“毫无疑问贫困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大问题”作为修饰语或种差填入上面的句式适当调整语序即可得到发展经济学的简要定义【答案】(5)首先概括介绍了发展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及研究目的然后结合实例阐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的主流观点及其历史局限性最后提出发展经济学的本土化(反思和重构)问题【解析】(5)材料一首段先介绍发展经济学的产生时间及其背景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发展经济学这一子学科接着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以时间为界论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两个阶段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结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为了赶超发达国家必须依靠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病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大产业” 新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并介绍了两种观点的局限性结构主义只靠政府忽略市场新自由主义只靠市场政府退出最后第六自然段进行总结指出“必须注重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5.(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5.(3)下列语录中不符合材料中关于质疑论述的一项是()5.(4)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质疑的意义5.(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述思路A. 追求读者与作者心领神会、情投意合的“共鸣”效果是所有阅读教学所推崇的B. 共鸣与冲突是阅读的两种状态是阅读的最终结果两者有着积极与消极之分C. 读者价值观念的更新与认知结构的升级依靠于对自己阅读中共鸣与冲突的反思D. 阅读的价值在于促进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这一切建立在主观理解的基础之上【答案】C【解析】(1)A项“是所有阅读教学所推崇的”错误文章中说的是“一是读者与作者心领神会情投意合可谓之‘共鸣’ 二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隔情意相违则谓之‘冲突’ 传统的阅读教学更推崇前者”B项“是阅读的最终结果两者有着积极与消极之分”错误并非最终结果也无积极与消极之分D项“建立在主观理解的基础之上”错误应是建立在对文本的尊重、理解与批判的基础之上故选C【答案】C【解析】(2)C项“作者的心理操控比读者的先入为主更易产生特定意义上的思维惯性”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对二者进行比较【答案】D【解析】(3)D项强调的是学习的重要性而非质疑的重要性【答案】(4)①更新价值观念的升级认知结构凸显阅读的价值与意义②澄清文本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达成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③深化思考和认识继承民族忧患意识有着不可代替的现实意义④更好地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取得更加卓著的文化成果【解析】(4)从材料一“共鸣与冲突并非阅读的终结更非阅读的目的本身并不能带来价值观念的更新与认知结构的升级能达成此结果的是对共鸣与冲突的反思”可总结出“更新价值观念的升级认知结构凸显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从“在质疑与探究中我们才能澄清文本认识自我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这样作为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才能达成”可以总结出“澄清文本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达成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 从材料二中“注重政治变迁中的史实批判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性格传统的民族而忧患的意义就表现为对天、人、古、今的认识与思考在认识与思考中中国早期的独立记史行为又是最可宝贵的传统”可总结出“深化思考和认识继承民族忧患意识有着不可代替的现实意义” 从“注重文化交流中的视野开放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开放融合胸襟的民族而开放融合的标志就是对外来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比较与吸收”可总结出“更好地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取得更加卓著的文化成果”【答案】(5)①首先从“读者与作者的关系”这个话题提出质疑与探究在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②接着辩证分析了“共鸣与冲突” 通过举例论证强调了质疑与探究的必要性③最后从方法层面指出摆脱思维惯性才能进行质疑与探究重申意义【解析】(5)材料一第一到三段首先从在阅读状态中“读者与作者的关系”写起简单论述“共鸣”与“冲突”的关系后引出了质疑与探究在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接着四到五段作者举了林冲的例子辩证分析了“共鸣与冲突” 作者通过对比林冲与武松、鲁智深的不同来论证质疑与探究的必要性最后最后一段从方法层面指出摆脱思维惯性才能进行质疑与探究重申意义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为图1的图片新闻拟一个标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2个字标题6.(2)简要评价图2的创意创意【答案】(1)【示例】收官北斗组网全球/长空利箭网遍全球【解析】(1)①本题考查学生给新闻拟写标题的能力新闻标题的拟写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要求标题中包含最有价值、最有意义、最能说明问题的信息一般来说拟写标题可以从时间、地点、新闻主体、事件、原因、结果等方面把握有时也要考虑新闻主体的特点、属性等另外注意不要超过规定字数图1下方的字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 通过所给的这些文字考生可以提取以下信息第一新闻主体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简称“北斗” 结果是“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收官再依据“全球卫星导航”与“组网卫星” 可知新闻主体的特征是“网遍全球”或“组网全球” 明确这些信息之后考生再结合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2个字” 作答此题答案示例收官北斗组网全球该答案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既点明了新闻主体“北斗” 又写出了事件的结果“收官” 还写出了新闻主体的特征“组网全球” 非常完美②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评价图标创意的能力作答本题需要考生能够清晰地掌握图标的组成内容并对内容代表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对图标创意进行正确评价图2 从整体上看是一个圆形圆形内部蕴含着太极阴阳鱼图形和长柄勺状的司南图形最上和最下分别标有中英文标识在深蓝色的太极阴阳鱼图形内画有北斗七星司南图形下面有网络化地球图案明确图标的这些组成部分后考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对图2的创意进行评价北斗图标采用圆形构型因为古人讲究天圆地方、团团圆圆圆形更直观地象征了“圆满” 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图标中太极阴阳鱼与圆形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一目了然北斗七星是自远古时起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导航装置两者结合既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也寓意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同时还蕴含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网络化地球喻指北斗系统将为全球网络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服务上下的中英文文字说明中国北斗将持续参与国际卫星导航事务推进多系统兼容共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根据世界民众需求推动北斗海外应用它象征着我国的北斗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答案】(2)【示例】①北斗图标采用圆形构型直观地象征了“圆满” ②图标中太极阴阳鱼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一目了然北斗系统志在建设一个实现全球范围的定位导航系统③图标中的北斗七星蕴含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④司南古代辨别方向的仪器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和北斗七星一起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古今结合映刻着浓重的中国色彩和民族骄傲感⑤网络化地球喻指北斗系统将为全球网络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服务●上下的中英文文字则形象生动体现了北斗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解析】7.(1)文段中画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7.(2)下列各项没有使用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中包含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7.(3)文中第一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类型并把修改好的正确句子写出来A. 方寸之间B. 雕虫小技C. 炉火纯青D. 履行【答案】D【解析】(1)D项应该为“践行” ①意思不同履行执行、实践执行对他人的承诺并行动践行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②侧重点不同履行仅强调完成的结果践行着重完成过程的艰辛行动包含艰难完成的意味【答案】B【解析】(2)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A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B项使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B【答案】(3)病因类型搭配不当修改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解析】(3)画线句子中“高树”与“价值原色”动宾不搭配“展现”与“市场风尚”动宾不搭配“擦亮”与“时代精神”动宾不搭配应修改为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
普通高中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09(2021学年)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09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09)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09的全部内容。
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题09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瑕疵./龇.牙饮.恨/营.利滞.纳金/栉.风沫雨B.悄.然/愀.然痉.挛/劲.敌八宝粥./胡谄.八扯C.噱.头/矍.铄湮.没/殷.红歼.击机/草菅.人命D.伺.候/肆.意纤.夫/翩跹.庇.护权/刚愎.自用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通燥挖墙角仗义执言骨鲠在喉,不吐不快B.吊销百叶窗察言观色明枪易躲,暗剑难防C.博弈座右铭铩羽而归盛名之下,其实难副D.枉费股份制改弦更章嬉笑怒骂,皆成文章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⑴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⑵苏轼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代四大家”。
⑶前不久,这里曾山洪,致使公路堵塞,交通陷于瘫痪。
A、素养情境独树一帜暴发 B、素养情形独树一帜爆发C、素质情境不落窠臼爆发D、素质情形不落窠臼暴发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美英法等国支持和推动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的手段,和当初其处理利比亚问题的手段如出一辙,都是公开宣称现政府已经失去了继续执政的合法性.B。
湖南省长沙市2019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二)(含解析)
2019年长沙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语文(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6.本学科试卷共26个小题,考试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岳阳楼包含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结,登斯楼也,浩浩汤汤(tāng) 的“八百里”洞庭湖直入眼底,令人陡然间心旷神怡....,顿觉入了广袤(máo) 之境。
B.圆明园,恍若瑰(guī)丽的长梦,喧闹的宫廷,富丽堂皇的美景,华夏园林的冠冕(miăn),跟随历史的大船荡然无存....,破坏的力量是巨大而惨痛的。
C.岁月像-块坚硬的磨刀石,幸福被它抽丝剥茧,乍隐乍现,完全裸露了生命的本质,海市蜃(shèn)楼般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过后只剩下断臂残垣....(yuán) 一片。
D.带着一份期待,燕子追随春风的脚步,又回来了;柳枝暴出嫩黄,在柔光里摇曳纤(qiàn)细的身姿。
这是一个生长的季节。
人们耕耘、播种、浇灌..,劳作着,快乐着,诗意地栖(qī) 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答案】B[解析]A.“汤”应读“shang”,“袤”应读“mao”, B.字音字形完全正确;C.“断臂残垣”应为“断壁残坦”:D。
“纤”应读“xian”。
2.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注释] 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指洞庭湖。
⑤逋赋:拖欠赋税。
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不答复。
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文化常识]“登闻鼓”及其他。
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
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
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
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④悯⑤邑⑥祀2.选择: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①岁罹水患②死者相踵③遂自经于鼓下④养以公田百亩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译文】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
做官担任龙阳县令的属官。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1.(4)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城中薄暮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②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A. 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B. 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C. 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D. 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答案】A【解析】(1)“因亲用之为爪牙”的意思是“因此被尹赏亲自收用为爪牙” 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亡命”指亡命之徒“郡国”修饰“亡命” “郡国亡命”意为“郡国内的亡命之徒” 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A【答案】B【解析】(2)B项“是中国古代执掌司法官员的一种泛称”错误御史是中国古代执掌监察官员的一种泛称【答案】B【解析】(3)B项“全部投入‘虎穴’处死”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的“赏亲阅见十置一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可知尹赏亲自加以审查每审十人放走一人其余的都被依次投入虎穴之中【答案】(4)①(长安)城里接近傍晚时尘土飞扬(为非作歹之徒)抢劫往来行人死伤的人横躺在道路上击鼓的声音不断②一旦因为软弱不能胜任(职务)被免官就会终身弃置不用没有赦免的时候这种羞辱比犯贪污罪还严重望谨慎不要这样!【解析】(4)①薄暮接近傍晚横道横躺在道路上枹鼓击鼓的声音②一一旦坐因犯……罪或错误甚于比……还严重毋不要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3)这首诗写于百年之前但我们今天读来仍觉新鲜并有所感悟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把抽象的“一念”形象生动地呈现给读者的?A. 诗人由所居之地的名字忽然想到家乡之景区区的心头“一念”之间便跨越了时间和空间B. 诗人借地球、月亮、星球等宇宙大观意象层层铺垫反衬“一念”这超乎寻常的情感C. “忽在/忽在”两句诗人将思维延伸到美国留学之地形象地表述了思维的自由和奇异D. 诗歌最后两句诗人赞美相思的“神速”超过其他客观事物意在表明文学比科学更为迅捷【答案】D【解析】【答案】D【解析】【答案】(3)①选取典型意象用地球、月亮、星球、无线电等人们都知晓的意象的速度来衬托”一念”的快速化抽象为具体②用奇特的想象夸张的笔法引起读者的联想如临其境【解析】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3)材料一、三、四写作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A. 2019年1—4月中国餐饮业收入同比增长9.3% 可以预测中国餐饮业收入2019年全年的增长速度可能与2018年大致持平B. 2015年到2018年中国餐饮业收入从3万亿级突破到4万亿级与之前从2万亿级突破到3万亿级相比所用时间缩短C. 2016年到2018年中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增长速度却大幅放缓但不能就此推断中国餐饮外卖市场已趋饱和D. 2016年到2018年中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增速明显高于餐饮业收入增速可见餐饮外卖正逐步成为中国餐饮业的主力【答案】D【解析】(1)D项“餐饮外卖正逐步成为中国餐饮业的主力”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二无法得出此推断【答案】C【解析】(2)A项“不计得失”于文无据B项“在餐饮企业堂食退出人们的生活后以外卖为代表的‘隔离经济’又随之兴起”表述不严谨材料一第三段只是提到“餐饮企业堂食摁下了‘暂停键’” 并不意味着“餐饮企业堂食退出人们的生活” 而且以外卖为代表的“隔离经济”并不是在堂食暂停之后才兴起D项“旨在告诫人们不要幻想回归农耕文明时代的生活方式只有新的生活方式才能改变原始如厕方式的污染”理解有误列举印度粪便污染的例子旨在说明旧产业和旧的生活方式不一定就天然环保我们应勇于接受新产业和新的生活方式故选C【答案】(3)①材料一疫情期间外卖行业的作用和变化②材料三外卖带来的个人信息安全隐患③材料四论证外卖污染并不严重【解析】(3)题干要求概括“材料一、三、四写作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需要我们概括每则材料的重点内容根据三则材料后面的出处和材料每段的大意不难概括出来材料一由“如果没有在危险中挺身而出的外卖骑手们很多家庭会挨饿病人也无法得到赖以生存的物资供给”“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疾驰而过的中国‘外卖大军’被誉为保障经济和人民生活的‘英雄’ 让‘宅’在家中的民众有饭吃、有货囤”可推知说的是疫情期间外卖行业的作用由“随着疫情爆发外卖行业产生了新变化”以及出处“《疫情推动外卖行业新发展》”可推知文段的另一侧重点是讲疫情期间外卖行业的变化材料三由“一些网络运营公司借助软件搜集外卖订餐客户的信息打包后倒卖给电话销售公司甚至一些外卖骑手也做起了客户信息倒卖的‘生意’”“因此公民的个人信息仍处于‘危险期’”以及出处“《你在网络这头订外卖送外卖的却订了你的隐私》”可推知文段侧重讲外卖带来的个人信息安全隐患材料四由“如果把视野扩大到所有的产业外卖导致的塑料产品需求增长未必有想象的那么多”“对于外卖污染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终究可以逐步减少餐盒、塑料袋的污染环保理念和日常习惯同样重要”以及出处“《毁掉下一代的不是外卖而是片面的环保观》”可推知文段侧重论证外卖污染并不严重4.(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功过格是一种中国古代民间社会的善书能度量抽象的功过善恶使之基本契合修持者的道德实践需求B. 功过格是中国人创建的用分数来表现行为的善恶程度具有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特质意义深远C. 功过格能有效推动儒家伦理世俗化、民间化这正是儒家思想能在历史长河中保持蓬勃生机的原因所在D. 功过格推动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善恶报应思想的传播和功德积累被所有民间社会普遍接受并乐于奉行【答案】A【解析】(1)B项“用分数来表现行为的善恶程度具有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特质”说法绝对原文是“除中国外大概再也没有其他国家了”C项“这正是儒家思想能在历史长河中保持蓬勃生机的原因所在”无中生有原文只说“在儒家道德主义颇为盛行的中国传统社会无疑会显得过于直接和尖锐”D项强加因果原文是“功过格之所以被中国社会普遍接受并乐于奉行是因为有善恶报应观念为‘积功累行以积厚福’提供坚实的逻辑基础和实践动力”故选A【答案】C【解析】(2)C项第三段的中心句是“功过格具有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特质” 因此并没有论证“极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答案】C【解析】(3)C项“没有实用性不能被广大民众接受无法流传到今天”错误原文说的是“《太上感应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等擅长讲授为善去恶的道理提供宏观深刻的伦理原则而功过格则注重伦理道德的实践层面以具体的行动指南直接指导、规范人的行为属于实用性操作性、针对性很强的善书”5.(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3)小说标题为“褒贬两画家” 小说对两位画家是如何褒贬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4)小说以拍卖会结尾这样安排有何妙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A. 小说开篇引出万画家和水画家并借评论家之口对两位画家的名字进行点评看似无心之笔但结合后文来看作者或许别有深意B. 在带学生的事情上万画家和水画家二人的处事风格迥然不同这是他们迥异的性格所致万画家难说话人缘自然比不上水画家C. 水画家明知姚老板送来鉴赏的《喜鹊踏梅图》并非自己所作但仍旧题识盖章并说“别人也要吃饭啊” 由此可见水画家的仁者心胸D. 万画家在家门口贴出告示被很多人误解为贪财不讲情面爱摆架子但万画家“一笑了之我行我素” 由此可见他对原则的坚守【答案】C【解析】(1)C项水画家委婉地告知姚老板画作是伪造但仍旧题识盖章并说“别人也要吃饭啊” 其实是他不想因此得罪他人可见其处事圆滑、精于世故而非仁者心胸【答案】C【解析】(2)C项并非“留下了讲述余地避免绝对化” 对于两位画家的品格高下作者是非常清楚的对两位画家的褒贬作者的态度也是鲜明的之所以让“看官自己判断” 是有意先不道破直接在后文的叙述中通过层层对比简洁鲜明地表现二人截然不同的处世之道最后结局的大逆转既是对万画家画作价值的肯定更是对其品格的颂扬【答案】(3)①对万画家小说似贬实褒表面上批评万画家清高、古板、不讲情面实则赞扬万画家刚直严正、讲原则、守底线的高贵品质②对水画家小说似褒实贬表面上赞美水画家讲情面、好说话实则道出了水画家圆滑世故、不讲原则、缺乏底线的本质【解析】(3)作答此题需抓住题干关键“如何褒贬” 总体来看小说是在对比中对两位画家进行褒贬的收学生方面万画家要求甚严“必需他先看上了认为有培养前途才会收”“而且拜师仪式往往很隆重” 而水画家“只要你诚心诚意”“最多好话多说几句”“多跑几次”必成此外在鉴定画作、为人作画方面两位画家的行为态度也截然不同两位画家的追悼会一个热闹一个冷清而最后在拍卖会上又来了一次大逆转人缘看似不好的万画家的画作大受追捧而人缘良好的水画家的画作竟然流拍小说对万画家似贬实褒表面批评其清高、古板、不讲情面实则赞扬万画家刚直严正、讲原则守底线的高贵品质而对水画家小说似褒实贬表面上赞美水画家讲情面、好说话实则道出了水画家圆滑世故、不讲原则、缺乏底线的本质【答案】(4)①情节陡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拍卖会上万画家的画作价钱飙升而水画家的画作竟然流拍和前文形成强烈反差耐人寻味②拍卖会上两位画家画作的不同境遇印证突出了人物的不同性格特质万画家刚直严正、水画家圆滑世故③结尾戛然而止(留白)给读者以想象和回味的空间引发读者对小说主旨的思考人们真正认同的、最具有价值的还是刚正不阿、方正做人的处世原则【解析】(4)结尾段的作用往往有照应前文前后呼应点明中心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升华感情引人深思言有尽而意无穷文章中人们在拍卖会上对两位画家画作的态度与对两位画家生前的态度形成强烈反差结尾情节陡转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耐人寻味而两位画家画作在拍卖会上的不同遭遇其实也印证了他们的不同性格特质万画家刚直严正故其画作品质高更能得到大众认可而水画家圆滑世故不讲原则甚至缺乏底线导致其作品艺术性大打折扣小说正是通过这种戏剧性的结尾引发读者思考赞美了刚正不阿、方正做人的处世原则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6.(2)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远近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炊烟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地上腾”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6.(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A. 夸张引用排比B. 比喻夸张对偶C. 比喻拟人排比D. 对偶拟人引用【答案】C【解析】(1)C项“拥戴着几处娉婷的尖阁妩媚的康河也望不见踪迹”“这胜利的晴空仿佛在你的耳边私语”是拟人“地形像是海里的轻波”“村舍与树林是这地盘上的棋子”是比喻“远近的炊烟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地上腾”是排比故选C【答案】(2)①原句将“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独立出来起到了强调的作用②原文使用短句使句式更显活泼音节更加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感觉【解析】(2)“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是短句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结构简明、节奏紧凑更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些词语放在后面单独成句更加形象地描述出炊烟的形状、姿态和颜色更好地展现康桥景物的特点增强了画面感和节奏感修改后的句子把这些修饰语变成了一组因过多而显得累赘的修饰成分也不能起到强调作用故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3)①顺着这大道走去, ②朝阳是难得见的【解析】(3)①根据画线处前文“这朝来水溶溶的大道”可知画线处的句子应与“大道”相关根据画线处后文“走到尽头”可知画线处可填入与“顺着这大道走去”相关的句子②根据画线处前文“这早起是看炊烟的时辰”“朝雾渐渐地升起” 以及后文“但它来时是起早人莫大的愉快”可知这里“它”指的是朝阳“但它来时”提示了前文是想说“它”不怎么常来故画线处可填入与“朝阳是难得见的”相关的句子7.(1)填空①在孟子看来有一种“气”“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这种“气”“至大至刚” 被孟子称为“_______________” 那些认为培养这种“气”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这就是_______________的寓言故事②《西厢记》是五本二十折的宏伟巨帙最后一本是“_______________(人名)庆团圆杂剧” “萤窗雪案”“刮垢磨光”的张生一举及第与视名利为“蜗角虚名、_______________”的崔莺莺举案齐眉表现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题7.(2)蒋勋先生评价《红楼梦》中“宝黛共读《西厢记》”的故事有“生命的美感” 请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其中的美感7.(3)巴金的作品《家》第十三章中高家欢聚一堂吃过丰盛的年夜饭后觉慧走在街上遇到了一个讨饭的哭泣着的小孩觉慧摸出两个半元的硬币帮助了这个孩子小说中有这么几句话他好像做了什么不可告人的事一样连忙逃走了……静寂中好像有人在他的耳边大声说“……你你这个伪善的人道主义者!”这里觉慧认为自己是“伪善的人道主义者” 对此你是否认同?请阐明理由【答案】(1)①浩然之气, 揠苗助长, ②张君瑞, 蝇头微利【解析】(1)①根据“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种‘气’‘至大至刚’”可推知“浩然之气” 根据“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可推知寓言故事为“揠苗助长”②《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剧中老妇人“名利”熏心不惜拆散自己的女儿和张生而沉溺于卿卿我我之中的崔莺莺却视“名利”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西厢记》最后一本是“张君瑞庆团圆杂剧” 据此进行填写即可【答案】(2)①姹紫嫣红的春天朵朵桃花“落红成阵”的自然之美②共同收拾落花体现宝黛二人对生命的尊重、怜惜之美③共读《西厢记》这类闲书表现出宝黛二人性灵相通之美④宝黛二人认同《西厢记》是“好文章”“词藻警人、余香满口”的高雅艺术趣味之美⑤宝黛二人借着《西厢记》曲词互相逗趣、开启懵懂爱情的情谊之美【解析】(2)解答本题结合《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的相关内容找出能够体现“生命的美感”这一主题的相关情节展开具体分析即可【答案】(3)不认同客观来看觉慧是“人道主义者” 但并不“伪善”①人道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觉慧对自身优渥的处境感到惭愧因不能使小孩免除冻饿、无法改变社会感到悲哀正是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②觉慧因为小乞丐的遭遇有所感悟体现了进步青年的自省是真诚的并不伪善③这种激烈的内心活动正表现了觉慧激进的个性为后来他的大胆反抗作了铺垫【解析】(3)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觉慧摸出两个半元的硬币帮助了这个孩子”可知觉慧虽帮助了“这个孩子” 却因为“不能使小孩免除冻饿、无法改变社会感到悲哀” 这表明他并不伪善根据“静寂中好像有人在他的耳边大声说”可知这时觉慧已经因为小乞丐的遭遇有所感悟进行了一些象征进步青年的真诚的反省并不伪善正是觉慧这种激烈的内心活动表现了他激进的个性为后来他的大胆反抗作了铺垫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琛家产既丰买主第为宅为有司所奏坐免官②臣荷拔擢之恩曾不能效一职居献纳之任又不能荐一言A. 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B. 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C. 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D. 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答案】D【解析】(1)本题画线句中“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 “每见高祖”的主语是“贺琛” 而“与语”的主语则应该是“高祖” 故应在“高祖”与”与语”之间断开据此排除A项和C项“故省中为之语曰” “曰”字后是说话的内容应在其后停顿据此排除B项故选D【答案】A【解析】(2)A项“专门用于接待传送官府公文的人和等待皇帝征召的人”说法有误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后也代指入京应试的举人如“公车上书”【答案】C【解析】(3)C项“受到高祖的当面斥责”错误依据“高祖大怒召主书于前口授敕责琛”和“琛奉敕但谢过而已”可知高祖是把主书召到跟前口授敕令贺琛是接到敕令所以不是“当面斥责”【答案】(4)①贺琛家产丰富后买公主的府第做自己的私宅被有关官员上奏因此被免官②臣蒙受到了拔擢的恩典竟然不能效力于一职担任进献忠言的重任又不能进荐一言【解析】(4)①第府第为有司所奏被动句被有关官员上奏坐因为②荷承受曾竟然效效力居担任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2.(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2)贺裳《载酒园诗话》说“韦真有旷达之怀柳终带排遣之意”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A. 柳诗首句点题为下文具体描写所见的江渡景象作铺垫B. 柳诗末句写洪水落后浮槎高挂一片萧条冷落景象C. 韦诗末句“舟自横”是说雨下的很急以至于无人撑船自己无法渡过涧口D. 两首诗同写傍晚渡口一写天晴水落一写雨急潮涨选取了不同的情境寄托了不同的情思【答案】C【解析】(1)C项“自己无法渡过涧口”错误“舟自横”在诗中是营造一种闲适的意境不是自己要渡过涧口的意思【答案】(2)柳诗写久雨初晴诗人独自一人到江边来散步看到漂浮的木筏散乱有的高挂在树的枝头一片萧索景象表达了诗人久雨蛰居、远谪漂泊的孤独、郁闷、苦痛包含自己空有经国济世的抱负却无法施展的感慨因而终带排遣之意韦诗写暮春景物幽草深树自横的渡口小舟透出境界的幽深远离世俗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莺啼婉啭急雨舟横以动写静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解析】(2)柳宗元的《雨晴至江渡》一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二年柳宗元被贬永州前两句写自己在雨后放晴的一天傍晚远步江边渡口时的心情结尾两句写江边渡口雨停水退后的景象久雨初晴诗人迫不及待地独自一人到江边来走一走放松放松自己被压抑的心情却看到一派散乱荒凉之景结合这首诗写作背景和诗中意象可以看出诗人久雨蛰居、远谪漂泊的孤独、郁闷、苦痛作者同情百姓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感叹自己空有经国济世的抱负却又无法施展的愤激心情因而柳诗终带“排遣之意”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一诗写于作者任滁州刺史期间开头两句写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独怜”二字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上”字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的开朗最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郊野渡口只见空空的渡船悠然自在地飘浮在水面全诗通过幽草、黄莺、树阴、小舟的意象营造幽静的意境表露了作者恬淡的心境因而韦诗自含“旷达之怀”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宋史_薛奎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二 ) 阅读下边文言文,达成8—11 题。
(12 分 )
薛奎传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
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
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 ?
①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
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结果得杀人者。
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
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之翰怒,欲劾奏之。
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迂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
之。
(选自《宋史》)
8. 以下句子朗诵节奏区分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
A .为 / 隰州军事推官
B .盗杀 / 寺奴取财
去C.后 / 果得杀人者D.会 / 久雨
9.解说句中加点的词( 3 分)
(1)博者适至() 2.尝部丁夫运粮
至盐州() 3. 悉奏除之()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 分)
(1)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结果得杀人者。
(2)之翰怒,欲劾奏之。
11. 请联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薛奎认识。
( 3 分)
答案:
8.B 9.(1)恰巧、恰巧(2)以前(3)以前
10.( 1)只有薛奎对此思疑,恳求州官暂缓处理这个案件,以后果然抓到了杀人凶手。
(2)卢之翰震怒,准备上书弹劾薛奎。
11.经过薛奎洗漱了赌博者的冤情,劝告转运使谅解因雨造
成军粮毁损的丁夫这两件事,能够看出他是个断案明察秋
毫,不粗心了事;体察百姓疾苦,为民请命的人。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②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1.(5)颜渊赞扬了孔子哪些德行请简要概括A.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B.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C.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D.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答案】A【解析】(1)“适鲁”是省略主语“余”的动宾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前后断开排除B、D两项“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诸生”作“以时习礼其家”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A【答案】B【解析】(2)B项《师说》里的“六艺”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和文中的“六艺”不同【答案】A【解析】(3)A项“在鲁国没得到任用”表述有误文中“尝为季氏史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可以看出孔子在鲁国得到过季氏和国君的任用【答案】(4)①孔子告诉他说“如果你自己能够不贪欲即使赏赐他人们也不会去偷窃”②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思想学说)至今传了十几代求学的人都尊崇他【解析】(4)①苟如果虽即使②布衣平民宗崇敬【答案】(5)①品德高尚让人难以企及②循循善诱③教人知识和礼仪道德【解析】(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指孔子学问道德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孔子无论是在人格上还是学问上都是别人难以企及的由此可概括出孔子品德高尚让人难以企及根据“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可知孔子循循善诱根据“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可知孔子有着坚定而灵动的教育智慧和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教人知识和礼仪道德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这诗是为萧郎的竹画而写的为什么说“不似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A. 诗的第一句以野塘、曲折堤岸的特定环境营造远离世俗的氛围B. 诗的第三句中“婵娟”“粉态”绘形绘色绘神写出了丛竹的美妙C. 诗中诗人感到竹画艺术水平很高自己难以欣赏只好对画家失笑D. 诗人对年老的萧郎深表同情而“绝笔”在无形中抬高了这画的价值【答案】C【解析】(1)C项“诗人感到竹画艺术水平很高自己难以欣赏只好对画家失笑”不正确应是诗人感叹如此绝妙的绘画竟然少有人赏识诗人与画家只有相顾失笑嘘唏感慨【答案】(2)“不似画”是因为能听到竹叶婆娑的声音那丛七茎竹是诗人曾见到的天竺寺前石上劲健生长的竹子形象那丛八茎竹是诗人在湘妃庙里雨中看到的疏朗而森寒的竹子形象诗人通过幻觉和想象把画中的竹写活了不仅写出了其形态更刻画出其神态从而高度赞美了萧郎不凡的绘竹艺术水平【解析】(2)“低耳静听疑有声”是幻觉描写作者仿佛听到竹叶沙沙作响这表现了萧郎的画作的逼真赞美了萧郎画技的高超“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四句则是联想作者曾在天竺寺前看到过西丛七茎竹在湘妃庙里雨中看到东丛八茎竹作者在此处通过自己的联想将萧郎的画中竹一一对位突出了画中竹子形象的真实从而高度赞美了萧郎不凡的绘竹艺术水平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3.(1)下列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属于“素养”特征的一项是()3.(4)两则材料分别论证了什么问题?二者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5)为什么情境有利于思维素养的发展?请结合材料二中杜威书里例子简要分析A. 批判性思维是个体的一种思维技能即运用知识进行推断、识别假设、演绎、阐释、评估证据的过程B. 批判性思维是诠释、分析、评估和推论基于证据的、概念上的、方法的、标准的解释或语境考虑的判断C. 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对问题进行的有倾向性、态度以及情境意识的诠释、分析、评估和推论进而形成判断D. 批判性思维是态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是基于好奇、见多识广相信推理而合理公正地做出评估【答案】D【解析】A.依据原文“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我们传统理解的思考问题的技能它还包括如下成分首先是有没有开展批判性思维的倾向愿意接受支持真相的证据思考什么东西必须有个具体的依托第三是有运用这方面的技能即运用知识进行推断、演绎、评估证据的过程” 并非恰当理解B.依据原文“美国哲学学会在1990年召集了46位不同学科领域的批判性思维研究专家他们通过讨论达成如下共识‘我们将批判性思维理解为有目的的、分析以及该判断所于的证据的、方法的’这听上去像是传统理解的批判性思维”C.依据原文“这不是传统理解的内涵而是倾向性“有倾向性D.正确故选 D【答案】A【解析】A.太过绝对依据原文“按照这个理解它不是能力本项谈的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故选 A【答案】D【解析】D.依据原文“素养是在特定情境下或者是经历了一系列不同的情境后本项谈的是个体外部的情境故选 D【答案】①材料一厘清了核心素养中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材料二论证情境才是核心素养培养的载体前者回答“是什么”【解析】①依据原文“批判性思维是态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它还包括如下成分首先是有没有开展批判性思维的倾向愿意接受支持真相的证据思考什么东西必须有个具体的依托第三是有运用这方面的技能即运用知识进行推断、演绎、评估证据的过程只有把这三个方面合在一起才是批判性思维而应该是比能力更综合的概念”依据原文“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日常生活这就是情境、观念形成、行动的机会和实践才能给孩子提供真实的思维场景才会培养学生获得事实建立事实这个关联是学生反思的结果才会发展思维孕育价值素养的形成一定是这样的”②依据原文“按照这个理解只有把这三个方面合在一起才是批判性思维而应该是比能力更综合的概念”“素养指向的是要形成灵活的关联按照这种理解材料一与材料二是培养目的与方法途径的关系后者回答“怎么办”【答案】①情境是复杂、不确定而真实的、观念形成、行动的机会和实践需要多种灵活的关联③杜威书中例子涉及的情境是复杂而不确定的木头也有有无之别有假设计划、观念【解析】①依据原文“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日常生活这就是情境、观念形成、行动的机会和实践”、不确定而真实的、观念形成、行动的机会和实践②依据原文“素养是在特定情境下或者是经历了一系列不同的情境后能够灵活运用这些东西和当下情境建立关联的那个东西” 需要多种灵活的关联③依据原文“忽然你发现路上有一条小沟但是为了牢靠些你发现小沟相当宽这时你就要想?你顺着小沟上下寻找(观察)你没有发现任何好的地方当你正在制定新计划时能否把木头拖到小沟上边横跨过去(是观念)于是你把木头架在小沟上杜威书中例子涉及的情境是复杂而不确定的木头也有有无之别有假设计划、观念答案(1)D(2)A(3)D(4)①材料一厘清了核心素养中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材料二论证情境才是核心素养培养的载体前者回答“是什么” (5)①情境是复杂、不确定而真实的、观念形成、行动的机会和实践需要多种灵活的关联③杜威书中例子涉及的情境是复杂而不确定的木头也有有无之别有假设计划、观念4.(1)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4.(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时军事防御通常建有烽火台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B. “一片甲骨惊天下” 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较成熟的文字它的发现改写了中国的历史C. 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破曹操军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D. 民国期间电报盛行张兆和与沈从文的婚事得到张父同意后张兆和二姐给沈从文发电报“允”【答案】C【解析】(1)根据材料一“但这并不是说除了语言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媒介人们还能够同样方便地以另一种方式讲述同样的事情”可知材料一的观点是“除了语言之外其他文化也可以传递信息”A项“烽火”在战争中传递了信息可以作为论据B项“甲骨文”传递了信息可以作为论据C项这只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没有提到哪种事物作为文化传递了信息不能作为论据D项“电报”传递了信息可以作为论据故选C【答案】A【解析】(2)B项“目的是寻找‘谁在新闻里发声’”错从材料二“这场灾难影响多维复杂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在撬动事实时媒体选择让谁发声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可知目的是为了研究“媒体选择让谁发声”C项“这是‘人在信源中的地位上升的最主要原因’错从材料二“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发布征文给有切身体会的‘风暴中心’的人提供了发声的平台他们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更主动地参与到内容生产之中大大丰富了报道的体裁和主题提供了多元的视角为历史留下更为鲜活的底稿”可见他们之所以向“风暴中心”的人征稿主要原因是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丰富报道主题提供多元视角等这是“人在信源中的地位上升”的“体现” 而不是“原因”D项“说明在质疑反思等方面自媒体比市场类媒体做得更好”错根据材料二中“相比之下市场化媒体和自媒体正面报道比负面报道少市场类媒体中立报道比例最高接近90%自媒体负面倾向的报道接近正面的2倍说明这两类媒体更多地着力于对疫情中存在的问题的揭示、质疑和反思”可知没有“自媒体比市场类媒体做得更好”的比较故选A【答案】D【解析】(3)D项“小学生因为‘钉钉在线课堂’功能太强大太好用给予一星差评”体现的是新媒体使用者不够理性素养有待提升5.(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5.(2)小说以“老马就在那一天水草未进老头子也是粒米未食……”为结尾请分析这样处理的艺术效果5.(3)除使用传统叙事视角外小说还选取了马的视角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好处A. 开头一段的特写镜头把读者带人悠远的情境中让读者对老马、老路有初步认识同时引领全文使文章显得有章法B.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两位老人“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 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C. 在朝村庄走去的路上小说细腻地刻画了老头子和老马深深自责又责怨对方的心理这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明D. 本文讲述了一匹马和两个人的故事老人和老马相伴的平静生活被一块石头突然打破情节简单语言质朴却耐人寻味【答案】D【解析】(1)A项“让读者对老马、老路有初步认识”“使文章显得有章法”错其主要作用是点明小说主要形象引出故事情节B项“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错主要为下文“打盹”“睡觉”及后来老太婆出现意外和老头没及时察觉作铺垫C项“责怨对方的心理”错“老马”只是深深的自责没有“责怨对方”故选D【答案】(2)①小说结尾语言凝练意味深长含蓄表明了老马和老头子的去世②小说以省略号结尾留下了情节上的空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引发了读者的深入思考③小说结尾写老马和老头子不愿意孤独地活于世上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性耐人寻味【解析】(2)解答此题时要从结构、表现形式、内容情感等角度上进行具体分析“老马水草未进老头子粒米未食……”句子不长含蓄凝练写明老马和老头子已经去世了句中的省略号引人深思使得读者能够深入思考老马和老头子的不进饭食突出了自己的气质使得小说悲剧性增强耐人寻味【答案】(3)①从手法上看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马人格化使得马与人的心理活动相结合强化情感②从表达效果上看用“马”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人们的世界给人以新奇的阅读体验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解析】(3)小说的叙述视角有两层含义一是叙述者的叙述视角也就是作者的叙述视角二是人物的叙述视角即小说中的人物的叙述视角前者主要表现为人称的变化即第一、二、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后者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小说的叙事视角的选取同样是为情节、人物、主旨服务解答时要扣紧这几点还要注意叙事角度的选取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接受与联想更好地调动读者的参与感受本文除使用传统叙事视角外小说还刻意选取了“马”的视角从“马”的视角叙事从小说的内容看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体现世间的深情凸显主旨从读者的角度看主要是视角新颖吸引读者并给人以新奇的阅读体验6.(1)简要概括小说中羊凹岭人的生活状态6.(2)小说中敲铜锣的孩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3)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状态?①你要给我当儿子我把你这布袋子装满②敲铜锣的孩子在她身后咣地敲了一下铜锣又敲了一下6.(4)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答案】(1)物质生活艰苦精神生活贫乏【解析】(1)首先根据题干明确概括的要求“羊凹岭人的生活状态” 然后考生需要到文中圈出作者直接或间接写羊凹岭的内容如第一段写到“初冬的太阳青白冷寂地走到头顶时铜锣黄亮的声音在羊凹岭的巷里响了起来咣咣咣正在玩耍的孩子嚷嚷着耍把戏的来了” 对于耍把戏的欢迎说明羊凹岭精神生活的贫乏如演出结束后敲铜锣的孩子挨家挨户收粮食时“屋里的人听见了就会拿出两个馒头或者一个南瓜三五个红薯或者是一瓢麦子三四个玉米穗反正是家里有啥就给点啥” 这说明羊凹岭物质生活的艰苦【答案】(2)①敲锣召集观众的是他表演最惊险节目的是他挨家挨户收取粮食的也是他表现孩子的少年老成和能担当②表演结束后和村子里的娃娃玩笑误会村人的意思朝他们挤眼扯嘴逗闹表现孩子的活泼顽皮不失稚气天性③挨家收粮食时不进门接粮食前鞠躬表现孩子处事不卑不亢④村人轻慢他跟讨饭的一样他以锣声表达抗议并转身离开表现孩子的自尊和倔强【解析】(2)考生应到文中圈出描写孩子的内容然后根据这些描写进行概括如“敲铜锣的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表演顶尖刀的是敲铜锣的孩子和黑脸大汉”“敲铜锣的孩子开始挨家挨户地收粮食了” 从任务的分派来看这表现出孩子的少年老成和能担当的特点如“那孩子故意将肚子鼓得老大等娃娃们小心地刚碰到他的肚子他忽地瘪了下去吓得娃娃手一弹倏地缩回那孩子就嘿嘿笑”“那孩子看着人们给他挤眼扯嘴的以为人家跟他开玩笑他也朝人们挤眼扯嘴地逗闹笑闹中就站在二豁子门口把铜锣咣咣地敲响了” 这表现出孩子的活泼顽皮不失稚气天性如“那孩子见人拿了东西出来就不敲了鞠一下躬翻过铜锣接了粮食” 这表现出孩子处事的不卑不亢如当别人说他是乞丐的时候“那孩子突然敲响了铜锣咣地一声响亮突兀也寒凉冰块般撞向每个人人们一个哆嗦还没回过神来那孩子缓缓地说我不是讨饭的说着一手提着铜锣一手把布袋子猛地摔到肩上在人们的一片惊叹中走了” 这表现出孩子的自尊和倔强【答案】(3)①故意为难孩子想让他知难而退②对二豁子的反转行为有点懵下意识地用敲锣表示感谢【解析】(3)首先找到文中的画线句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分析人物的心理第一句“你要给我当儿子我把你这布袋子装满” 这是语言描写是二豁子对敲铜锣孩子说的话联系上文对二豁子的介绍可以知道二豁子这样说是故意为难孩子想让孩子知难而退不问自己要粮食第二句“敲铜锣的孩子在她身后咣地敲了一下铜锣又敲了一下” 这是动作描写一开始二豁子为难孩子不想给他粮食而现在不但给了他粮食还给了他五角钱敲铜锣的孩子对二豁子的反转行为有点懵下意识地用敲锣表示感谢【答案】(4)①呼应开头让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②通过环境描写赞美艰难困苦中绽放的人性美的光辉升华了主题③语言含蓄蕴含丰富而强烈的情感【解析】(4)这是针对小说结尾设题一般从情节、人物形象、主旨等几个角度思考作答首先回归文本找到小说的结尾“夕阳红亮将干黄灰白的羊凹岭涂染得明亮又温暖” 这是以环境描写收尾这与第一段“初冬的太阳青白冷寂地走到头顶时”的景物描写形成呼应首尾圆和“明亮”“温暖”说的不仅仅是环境更是人情羊凹岭的生活也许是贫瘠的、艰苦的但在这种艰苦的生活中我们依然能看到温暖的人情作者借助环境描写赞美艰难困苦中绽放的人性美的光辉升华了小说的主题文章以环境描写收尾一般都是意味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7.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60个字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天白昼最短夜晚最长人们很早就通过天象观测发现了冬至点并以此作为年度时间循环的起点在以北极星为时空坐标的古代冬至是一个推算历年的重要天文点因此不仅历法的编订一定要考虑到冬至点而且历法的颁布也大都在冬至日元朝“太史院以冬至日进历” 此后市面上才有新历流行冬至月在古代曾在较长时期内作为岁末之月或岁首之月在阴阳交战、寒风凛冽的时日人们为了顺利度过新旧交接的时间关口需要有集体的信心与凝聚的核心因此他们求助于与自己关系至为密切的祖灵在冬至祭祀祖先的仪礼活动中返本归宗对族群关系进行了再确认【答案】冬至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或答“一个推算历年的重要天文点”)是官方编订或颁布历法时不可忽视的日子也是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解析】压缩语段题需要先提取关键性信息然后将关键信息组织成句贯通语意语段主要是介绍“冬至”的因此要以“冬至”为主要对象进行概括关键信息有“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冬至是一个推算历年的重要天文点”“不仅历法的编订一定要考虑到冬至点而且历法的颁布也大都在冬至日”“在冬至祭祀祖先的仪礼活动中返本归宗” 将上述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整理为一句话注意语句连贯通顺不超过60字即可8.(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8.(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8.(3)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 它的字面含义描述的是逝去的鲸不断被分解消耗、最终缓缓沉入海底的过程B. 从它的字面含义来看描述的是逝去的鲸不断被分解消耗缓缓沉入海底C. 它的字面含义描述的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最终不断被分解消耗D. 从字面含义来看它描述的是逝去的鲸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解消耗的过程【答案】D【解析】(1)画线句存在的语病一是“它的字面含义描述的是……”与“从字面含义来看描述的是……”句式杂糅二是语序不当应先“缓缓沉入海底”后“不断被分解消耗” 三是“描述的是”缺少宾语A项语序不当B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C项成分残缺故选D【答案】D【解析】(2)“夸大其词”指说话或写文章不切实际扩大了事实“无稽之谈”指毫无根据的说法语境说的是“一头鲸的死亡造就了一个深海生态系统”并非夸张的说法故选择“夸大其词”“回馈”指回赠、回报“反哺”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根据语境大海养活了鲸鲸死亡后反过来报答大海故选择“反哺”“出发点”指出发的地方最根本的着眼的地方“落脚点”指落脚休息的地方后文的“加油站”是一个落脚的地方应与“加油站”形成并列关系故选择“落脚点”“维护”指保全、保护使免于遭到破坏“维系”指维持并联系使不涣散“维护”侧重于防止遭受破坏根据后文的“生态系统平衡” 故选择“维系”故选D【答案】B【解析】(3)结合后文可知文中“何为鲸落?”的问号表示设问A项表示反问B项表示设问C项表示疑问D项表示疑问故选B。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传统相声和相声传统薛宝琨相声之所以采取最简易(也是最高妙)的对话聊天方式,其实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整合与沉积过程。
文学史家们早就指出唐代由“参军”“苍鹘”扮演,“咸淡见义”“一主一从”的“参军戏”,就是“古代的相声”。
但“参军戏”并没有直接向现代相声形式发展,而是从宋代“滑稽戏”开始,便向戏剧靠拢了。
直至清末民初,相声才在吸纳诸多民间说唱技艺的根基上从戏曲中脱颖而出,从行当角色变为艺人本我,从情节的噱头变成叙述或评点的包袱,极大地提升了我们民族的喜剧意识。
形式的背后是内容观念。
数百篇的传统段子,几乎覆盖了近世以来北方市民生活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同是“性—情—理—心”这一群落文化心理纵向深入的过程。
物态文化源于性。
“食色性也”,这是人们生存的需要。
传统段子展示了近世以来市民意识中比“天理” 更重要的“人欲”。
不是羞羞答答而是无所顾忌,不是蹙眉颦泣而是笑脸高扬。
并且,在欲望不能满足的“悲剧性”中,凸显人性被扭曲的“喜剧性”。
《梦中婚》做梦娶媳妇的幻觉、《醋点灯》无钱打油的荒唐,无不在“含泪的笑声”中嘲弄、批判现实。
行为文化依于情。
传统相声的世俗性决定了它要“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延揽人际行为的一切方面。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渗透一切人际关系。
父子、夫妻、兄友的伦理秩序因世道骤变变得尔虞我诈、虚情假意。
《化蜡扦》《五人义》等深刻揭示了伪善的可鄙、陋俗的可笑。
制度文化据于理。
“人理”就是“天理”。
传统相声比近世任何一部谴责小说都毫不逊色地展示了这丑陋卑劣的社会变态:《贼说话》——“贼”没偷成反而“被偷”,《小神仙》举世皆穷唯江湖术士发迹变泰,描绘着人心不古的一切。
精神文化归于心。
传统段子在《当论》《酒论》《赌论》《哭笑论》这诸多“论”中,抒发并释放了市民的愁绪,表述了人们朝不虑夕、六神无主的生存尴尬。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传统相声和相声传统薛宝琨相声之所以采取最简易(也是最高妙)的对话聊天方式,其实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整合与沉积过程。
文学史家们早就指出唐代由“参军”“苍鹘”扮演,“咸淡见义”“一主一从”的“参军戏”,就是“古代的相声”。
但“参军戏”并没有直接向现代相声形式发展,而是从宋代“滑稽戏”开始,便向戏剧靠拢了。
直至清末民初,相声才在吸纳诸多民间说唱技艺的根基上从戏曲中脱颖而出,从行当角色变为艺人本我,从情节的噱头变成叙述或评点的包袱,极大地提升了我们民族的喜剧意识。
形式的背后是内容观念。
数百篇的传统段子,几乎覆盖了近世以来北方市民生活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同是“性—情—理—心”这一群落文化心理纵向深入的过程。
物态文化源于性。
“食色性也”,这是人们生存的需要。
传统段子展示了近世以来市民意识中比“天理” 更重要的“人欲”。
不是羞羞答答而是无所顾忌,不是蹙眉颦泣而是笑脸高扬。
并且,在欲望不能满足的“悲剧性”中,凸显人性被扭曲的“喜剧性”。
《梦中婚》做梦娶媳妇的幻觉、《醋点灯》无钱打油的荒唐,无不在“含泪的笑声”中嘲弄、批判现实。
行为文化依于情。
传统相声的世俗性决定了它要“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延揽人际行为的一切方面。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渗透一切人际关系。
父子、夫妻、兄友的伦理秩序因世道骤变变得尔虞我诈、虚情假意。
《化蜡扦》《五人义》等深刻揭示了伪善的可鄙、陋俗的可笑。
制度文化据于理。
“人理”就是“天理”。
传统相声比近世任何一部谴责小说都毫不逊色地展示了这丑陋卑劣的社会变态:《贼说话》——“贼”没偷成反而“被偷”,《小神仙》举世皆穷唯江湖术士发迹变泰,描绘着人心不古的一切。
精神文化归于心。
传统段子在《当论》《酒论》《赌论》《哭笑论》这诸多“论”中,抒发并释放了市民的愁绪,表述了人们朝不虑夕、六神无主的生存尴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薛奎传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
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
官。
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
血偶?①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
奎独疑之,白州缓其
狱,后果得杀人者。
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
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之翰怒,欲劾奏之。
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
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
奏除之。
(选自《宋史》)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为/隰州军事推官 B.盗杀/寺奴取财去
C.后/果得杀人者 D.会/久雨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3分)
(1)博者适.至()
(2) 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
(3)悉.奏除之()
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1)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
(2)之翰怒,欲劾奏之。
11.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薛奎认识。
(3分)
8.B
9.(1)刚好、恰好(2)曾经(3)曾经
10.(1)只有薛奎对此怀疑,请求州官暂缓处置这个案件,后来果真抓到了杀人凶手。
(2)卢之翰大怒,准备上书弹劾薛奎。
11.通过薛奎洗刷了赌博者的冤情,劝说转运使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丁夫这两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断案明察秋毫,不马虎了事;体察百姓疾苦,为民请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