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问题与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2025年江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研究与分析

2025年江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研究与分析

2025年江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研究与分析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江苏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深入实施,江苏在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制定了更为宏伟的目标。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2025年江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的现状、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一、江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1.1 乡村旅游的兴起自2015年起,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江苏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苏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享受田园风光。

根据江苏省统计局数据,2019年江苏省全年接待旅游人次多达87,611.7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更是持续增长,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1.2 多样化的乡村旅游模式江苏乡村旅游发展起步早,已形成了多种发展模式,包括“公司化”、“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公司+农户”以及“产业园区”等。

这些模式不仅促进了乡村旅游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还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

此外,特色民宿、乡村自驾游、房车露营地、乡村精品酒店等新兴业态也纷纷落户江苏乡村,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

1.3 政策与规划的推动江苏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规划文件,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力支持。

例如,《江苏省“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乡村振兴战略将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此外,《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培育工作方案》也提出,到2025年底,全省将重点培育15个左右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推动乡村旅游的集聚化和特色化发展。

二、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的挑战2.1 乡村旅游发展不平衡尽管江苏乡村旅游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南北发展差异较大,旅游景点分布不均匀。

一些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较低;而另一些地区则因资源匮乏或开发过度而面临困境。

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模式优化研究

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模式优化研究

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模式优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利用假日时间或者特定节假日,前往农村地区进行参观、休闲、体验农村生活等旅游活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乡村生态环境的追求,乡村旅游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政府主导下的乡村旅游模式是指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扮演主导和推动作用,通过出台政策、提供支持和引导产业发展等方式,促进乡村旅游行业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乡村旅游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乡村旅游产品单一、服务水平不高、缺乏品牌知名度等。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主导下的乡村旅游模式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模式的现状,探讨优化策略和方案,评估实施效果和案例分析等研究,可以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开展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模式的优化研究,对于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乡村旅游是当前旅游行业的热门方向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优势。

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通过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模式的优化研究,不仅可以提升乡村旅游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还可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具体的研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模式的优化研究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和决策支持,帮助政府更好地引导和管理乡村旅游行业,推动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通过优化乡村旅游模式,可以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模式的优化研究还可以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可行的操作指南和经验借鉴,促进旅游业的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

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模式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价值,对于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 正文2.1 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模式现状分析当前,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现状综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前往乡村地区进行休闲度假、体验农村文化、参与田园活动等旅游活动的形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乡村旅游在我国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文将对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乡村旅游的研究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内容丰富多样。

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乡村旅游的定义、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发展策略、市场需求、农民收入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多样化。

乡村旅游的研究方法既有定性研究方法,如实地调研、深度访谈、案例分析等,也有定量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为乡村旅游研究提供了多样化的研究视角。

三、研究成果丰硕。

国内学者在乡村旅游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提出了一些新颖的理论观点和实用的研究结论,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一、多元化产品和服务。

未来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将更加多元化,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二、可持续发展。

未来乡村旅游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和社会责任,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费,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市场化运营。

未来乡村旅游将更加注重市场化运营,建立健全的旅游市场体系,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基础设施薄弱。

一些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到限制,游客的游玩体验受到影响。

二、管理水平不高。

一些乡村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存在一些管理混乱、秩序不佳的情况,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形象和品牌。

三、文化传承不足。

一些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存在丧失和流失的现象,缺乏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吴建华郑向敏(华侨大学旅游系,福建 362011)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由南至北遍地开花,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

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但也伴随着出现许多问题。

许乡村旅游区在一哄而上的风光过后,已是步履维艰,难以为继。

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分析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类:(一)宏观管理力度不够1、管理机构不健全,政府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区涉及农村社区发展、小城镇建设、农业结构调整、旅游业发展、保护等部门和内容,需要一个权威的协调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

但目前各地政府尚无一个健全的管理机构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宏观管理力度差,造成许多乡村旅游地出现在利益方面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在问题方面无人管理、互相推委,经营者的利益、游客的问题政府职能部门无力解决,从而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顺利发展。

2、相应的政策法规欠缺目前,我国“旅游法”尚未出台,乡村旅游的发展更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各地政府也无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保护和管理,经营者经营无法可依,游客的权利无法得到保护,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无章可循。

这种无章可循、无法可依、自由发展的状况导致许多乡村旅游地发展处于自发、盲目、无序状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3、缺乏整体规划控制许多乡村旅游区缺乏总体规划,一哄而上、修路造房、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环境破坏现象严重。

不仅造成资源、财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也使乡村旅游产品品位不高、产品生命周期短,巨大地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乡村旅游的认识有限这个问题首先表现在乡村旅游经营者和地方政府对本地资源状况分析不够、评价过高,对1开发乡村旅游地所需要的条件认识不足。

他们往往简单以为现有的农田、果园、牧场、养殖场的开发利用便能建成乡村旅游区,对开发、建设乡村旅游地所需要的其他资源条件包括农业资源基础、乡村自然景观及文化景观基础、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投资条件等认识不足。

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对旅游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系统化、娱乐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以回归乡野自然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人们对旅游产品多元化、个性化以及娱乐化的诉求,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在全国个乡村迅速发展起来。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适应了人民群众消费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也对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却普遍存在着旅游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特色资源挖掘不够、旅游产品模式单一、宣传推介力度不够等问题。

本文将以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从开发新型乡村旅游产品、培育提升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乡村特色旅游线路,建立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善旅游公共设施与服务等方面提出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举措,努力开拓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着力开发乡村康养旅游项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很多乡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各地要充分认识自身的环境资源优势,着力开发符合市场需要、适应新时代人们生活需求的新型旅游产品。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养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因此,开发康养旅游项目成了乡村旅游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

发展康养旅游,要借助于已有的医药文化、医药产业,按照“全时、全龄、全域”的康养理念,努力形成多点多极支撑的乡村康养模式。

1.塑造生态健康养生形象乡村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优势,最大的发展潜力也是生态潜力,在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清晰认识自身的生态优势,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按照“城园互动、产城融合”的思路,通过与高端养老业、高端农产品经销商合作,把更多的高端资源和人口引入本地,全力推进康养休闲和中医药养生产业综合经济圈的建设。

2.打造健康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旅游经济的软实力,也是一个乡村旅游内容中不可复制的精髓。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我国乡村旅游经过多年的开发和经营,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几种基本模式,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旅游产品初级、服务粗放、经营管理不善和环境保护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要着力研究进行深度开发等相关问题。

标签: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解决对策;深度开发一、乡村旅游概念、分类(一)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是我国新世纪乡村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出发,给出了多种不同的乡村旅游概念,其中比较典型的有:肖佑兴、明庆忠等认为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

它具有乡土性、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高效益性、低风险性以及能满足游客回归自然的需求性等特点。

王兵提出所谓“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杜江、向萍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程道品、李丰生等对乡村旅游的定义为:乡村旅游是以远离都市的乡野地区为目的地,以乡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以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通过满足旅游者休闲、求知和回归自然的需求而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旅游方式。

通过以上概念,笔者认为,乡村旅游的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乡村旅游活动的空间范围主要发生在乡村地区(2)作为乡村旅游的吸引物突出了“乡村性”的特点(3)乡村旅游的目标群体是城镇居民(4)乡村旅游的接待主体是当地居民(二)乡村旅游的分类由于概念的不一致,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乡村旅游进行了分类。

按照旅游目的划分,可以分为观光、度假、商务、学习、探险等不同形式。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总体情况及政策建议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总体情况及政策建议

2014年10月下半月刊旅游管理研究用耕地,破坏本土乡村景观环境;三是产品开发粗糙,对传统文化挖掘不足,未能充分有效利用乡村自然人文资源和农业资源,缺乏创新设计和地域文化深度加工,旅游参与性不强,影响乡村旅游发展后劲;四是社会参与与利益分配机制有待完善,农民在乡村旅游开发中主体地位不强,总体受益较低,相对乡村旅游开发企业处于弱势;五是品牌化营销不足,各级政府、乡村旅游经营者们等缺乏统一品牌规划,各自营销,缺乏协调配合,推广促销方式也较落后,多方品牌营销的体制机制需要创新。

中远程市场吸引力不足。

六是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亟需提高,有理论基础与实操经验的专业人才较少,缺乏长远发展意识和现代经营管理意识,管理经营不规范。

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思路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为指导,认清发展乡村旅游在新型国家战略格局下对破解“三农”问题的现实意义和功能优势;充分认识美丽乡村的环境价值、农业的根本地位、农民的主体地位,树立乡村旅游是众多国家战略的交汇点、是解决“三农”问题直接而有效的最佳途径的指导思想。

发展乡村旅游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农为本的原则。

坚持将农民作为乡村旅游的受益主体,把农民受益程度作为衡量发展乡村旅游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

二是坚持保护耕地的原则。

按照国家严格保护耕地的要求,在发展乡村旅游中要保护和集约利用土地,严禁乱占、浪费、污染耕地。

三是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旅的美丽乡村。

四是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加大各级政府在政策扶持、公共设施、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建立合理的社会参与机制,引导社会参与乡村旅游开发。

五是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立足本地条件,结合市场需求,创新开发旅游产品,加强营销宣传,打造旅游品牌。

三、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政策建议(一)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和政策支持把乡村旅游管理纳入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明确责任,制定乡村旅游相关法规、管理办法、行业标准,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审批、项目建设、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与监督。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3 乡村旅游 发展 中的 问题
乡村旅游增加乡村 的经济收入 ,提高 当地生活水平 ,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使乡村经济 由单一农业 经济逐渐向多元化经济发展 。同时 ,这种发展 改善 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 了投资环境 ,可以吸引 更多的资金促进乡村传统工艺和贸易 的发展 。因此 ,许多地方都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脱贫致富的手段。 但是乡村旅游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31出现 “ . 标准化”、 “ 商业化”与 “ 城市化”的倾 向 “ 标准化”、 “ 商业化”与 “ 城市化”倾向 , 使乡村旅游形式与趣味雷同 , 淡化 了乡村的个性与特色 , 忽略了旅游者对 自由 自 、回归 自然、具有乡土味乡村 的向往 。这实际是降低了乡村旅游原生的高经济 在 附加体验价值 ,扭曲了乡村旅游 的本质。 3 . 2旅游产品单一 , 季节性强 ,难 以形成品牌 多数乡村旅游以吃农家饭 , 棋牌 、 聊天活动为主要 内容, 旅游产品单一 , 缺乏多样化的娱乐休闲项 目, 不 能满 足 多层 次游 客 尤其 是 少 年儿 童求 知 、求 真 、求 趣 的需 要 ,游客 也 不可 能有 较 长 的逗 留 时间 。而 另 些乡村旅游是因为其些农作物或经济作物的观赏性 ,作物的季节性也导致 了旅游的季节性 。 33旅游 的文 化 内涵挖 掘 不够 深入 _ 现在的乡村旅游 ,过渡地依靠了 自然资源 ,挖掘 当地的人文资源和文化 内涵不够 ,不能提升人们的 旅 游 品 味 。有些 地 区牵 强 附会 的地 编纂 一 些典 故来 提 升旅 客 的情 趣 ,而 忽 略 了对有 地方 特 色 和个性 鲜 明
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关系到乡村旅游的理论构建 ,不同的学者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诠释。熊凯 ( 9 9 19 ) 将 “ 向” 的概念 引 入到 乡村 旅游 ,分 析 了乡村 旅游 的丰 富 内涵 ;何 景 明 ( 0 2) 为 “ 意 20 认 乡村性 ”应 该 是界定乡村旅游 的最重要 的标志p 杜江和 向萍( 9 ) 范春(0 2 主要从旅游供给 、 ; 1 9、 9 20 ) 旅游需求方面来界 定; 马波( 9 ) 王兵( 9) 1 6、 9 1 9 9 则强调乡村旅游的观光休 闲及学习考察性 ; isn 20 ) Nl o ( 2 s 0 认为农庄旅游是典型 的乡村 旅游 ;B radLn 19) 为乡 村旅 游是 小规模 的并具 有不 同的类 型 ;吴必 虎 ( 0)w 宏 观层对 enr ae( 4认 9 2 1 ] 0  ̄从 乡 村旅 游进 行 了界定 , 等等 。 在何景 明, 李立华 《 关于 “ 乡村旅游 ”概念的探讨 》一文 中,提出理清什么是乡村性是界定乡村旅游 的关键 。乡村性的特征是 :l 、地域辽阔,人 口密度较小 ,居民点的人 口规模较小 ;2 、土地利用和经济 活动以 自 然农业用地和林业用地为主,建筑物 占地面积较小 ,即具有 乡村型的 自 然景观 ,并具有较强的 季节性 ;3 有传统 的社会文化特征。因此 , 、 应该对乡村旅游 的概念做如下界定 : 狭义的乡村旅游 ,是指 在 乡村 地 区 , 以具 有 乡村 性 的 自然和 人文 客 体为 旅游 吸 引物 的旅 游 活动 。乡村旅 游 的概 念包 含 了两 个 方 面 :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 和旅游业融合的产物 。世界各 国经济体制和农业经济发达程度不同,乡村旅游的发 展模 式 、特 征也 存在 差 异 。我 国 乡村旅 游起 步 较 晚 ,萌芽 于 2世 纪5 年代 ,现代 乡村 旅游 则 始于 2世 纪 0 0 0 8年 代 的富裕 农村 。19 年 ,国家 旅游 局推 出的 “8 夏城 乡游 ”( 推 动乡 村旅游 发 展1 我 国 乡村 0 98 9华 旨在 ,使 旅游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形式开始出现,如森林公园、度假 区f 、野营地 、观光 村) 购物农 园、休 闲农场 、农业公园、教育农园、农村 留学 、民俗文化村 、乡村俱乐部等等。我 国的乡村旅 游除一部分是在 国家扶贫政策指导下形成的外 ,其余基本上都是在市场需求促动下 自发形成的 ,处于初 级 阶段 。吲

浅析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1]

浅析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1]

1527INDUSTRIAL ECONOMY浅析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吉学贵 沈阳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08)07-152-01摘 要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项新亮点,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十分强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的现状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对乡村旅游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现状 问题一、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一)以观光度假休闲为主乡村旅游吸引物主要是乡村幽静的环境、秀丽的景色、淳朴的民风和较为缓慢的生活节奏。

乡村旅游是使城市居民体验乡村劳作、了解风土民俗、领略田园风光和回归自然的最佳方式。

这种以观光度假为目的的国外游客大多数是来自经济发达的都市,收入水平比较高。

因此基础层次的乡村旅游的客源十分稳定,游客的重游率比较高。

根据法国的统计数据表明,有70%游客采取乡村旅游度假的方式,更有超过15%的旅游者每年都住在同一地方。

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地大多数是以观光为主。

参加乡村旅游的国内游客,绝大多数是为换个环境来度过假期生活。

因此主要是去那些接近城市的附近农村旅游,出游的时间也都比较短,一般是利用双休日或者其他假期一至两天的时间。

(二)注重乡村旅游的内容和文化内涵乡村旅游内容要广泛而富有特色。

在国内客源市场上,许多游客对于农业生产活动很有兴趣。

“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和采摘各种农产品的旅游很受欢迎。

除了以在农田里耕种、采集等方式让游客来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之外,传统的制作工艺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吸引物加以发扬。

天津杨柳青年画、贵州蜡染、南通扎染、潍坊的风筝、手工造纸以及各种刺绣、泥人、甚至是食品的加工,都可以成为乡村旅游的文化依托。

在提高乡村旅游层次的另外一个吸引物就是乡村所保留下来的珍贵的传统文化、风俗和完好的古代建筑。

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与对策探讨——以成都三圣花乡为例

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与对策探讨——以成都三圣花乡为例

2020年3月下半月刊119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与对策探讨——以成都三圣花乡为例姜雨竺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当代城市化进程逐年加快,以往的旅游目的地很难再满足于快节奏生活的城市居民。

因此,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回归田园生活、享受自然风光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受到广泛追捧。

现在,乡村旅游也成为了乡村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与此同时,乡村旅游的收入增长率不断攀升。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进步与发展,乡村旅游也成为了我国GDP增长的有力支撑点。

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地方,不能与时俱进,限制了其更全面、多方位、多层次发展。

针对这一趋势,本文重点探究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成都市三圣花乡景区,探究了乡村旅游目的地在开发与管理模式中所遇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一、研究背景21世纪的旅游行业中,乡村旅游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潜力大,发展速度迅速。

以农民运营为主体、农村地域为特征,农村生态景观、农村文化背景、农村田园风光以及农村传统民俗等独有的旅游资源为核心竞争力,吸引着众多的城市居民前来观赏。

乡村旅游充分拉动旅游目的地乡村地区开展特色游览,而且可以带动全国旅游行业走向进步。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着实迅猛,收入逐年上涨,增长率甚至高达34.5%,全国共创建的乡村旅游示范县以及乡村旅游地不断增多。

2017年,我国在乡村旅游产业以及相关范畴的工作者增加到900万人,乡村旅游目的地消费者数量一直攀升,直接带动了乡村旅游地700万户左右的农民受益,优化了农民的收入方式与收入渠道,同时使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喧嚣城市中少有的一片宁静与质朴,两全其美。

在此前提下,“休闲之都”——成都,其成功孕育了三圣花乡景区的成功。

论述此案例作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探讨,有助于本文更好地进行分析,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以三圣花乡景区作为案例,阐述分析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开发管理模式及相关对策。

二、乡村旅游界定及现状(一)乡村旅游界定目前,全球范围内,学术研究关于如何定义乡村旅游尚未达成统一意见。

国内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综述与启示

国内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综述与启示

国内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综述与启示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产业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农村经济产业转型做出重要贡献。

对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能够为乡村旅游的长期规划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保障。

通过对国内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相关文献的回顾与分析,探讨了近十几年来相关主题的研究现状。

在研究中,重点对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的时间进程、研究者地域分布、研究机构及数量、研究内容以及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本研究的现状进行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

标签:国内研究;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内容分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需求的跨越式发展,依托国内旅游产业大发展时代的乡村旅游开发已经成为研究者与开发者们所热衷的焦点。

融合了历史文化、山水景色等多种要素的国内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目的地的重要选择之一。

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其概念包含两个主要方面,其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其二是必须以乡村行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在我国经济转型与旅游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还有助于引导当地产业多元化发展,盘活经济,调和区域旅游供需矛盾,保护旅游文化资源等多种作用。

在不断发展与尝试的过程中,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历经重重考验。

研究者与开发者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总结出符合我国客观状况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为后续国内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借鉴与创新基础。

1 国内乡村旅游的研究背景乡村旅游的深化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增长的缩影。

我国对乡村旅游的正式研究始于1995年卢云亭等人的著作《观光农业》一书。

该书集中的对当时尚未有明确定义的乡村旅游、农业休闲等概念进行了定义。

虽然在定义的阐释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后续国内的相关研究造成了积极的影响。

伴随国内经济的不断壮大,人民的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增多,对旅游的需求亦不断扩大。

农业、农村的发展,城乡一体化政策的逐步推进使得乡村旅游逐步发展壮大、成型。

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路径研究

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路径研究

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路径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国家对乡村旅游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如资源开发不足、产品创新不够、服务质量不高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深入研究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研究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路径有助于揭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新质生产力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生产力,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通过研究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可以为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研究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路径有助于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乡村旅游产业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通过研究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路径,可以为乡村旅游企业提供创新发展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提升其整体竞争力。

研究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路径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通过研究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路径,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 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与问题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不足。

虽然我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传统观念和经营模式的影响,许多乡村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开发。

导致一些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旅游资源无法充分发挥其价值,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整体竞争力。

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400字》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乡村旅游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几年随着文旅融合的开展和深入,学术界对于文旅融合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十分关注,对于此部分内容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

目前学术界关于乡村文旅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从概念界定的角度展开对于乡村文旅的研究,进而论述乡村文旅发展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乡村旅游是一种可以实现持续发展的文化经济,乡村旅游地能够将当地的文化特征、文化属性以特定的文化符号表达出来,并能够借此作为当地文化保护工作的推动力1(Kneafsey M,2001)。

乡村旅游的概念是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界定和探讨的,并且根据其旅游对象、科技含量不同角度可以对乡村旅游进行分类2(肖佑兴,明庆忠等,2001)。

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的角度展开思考和分析,则可以将乡村旅游定义为乡村旅游是在乡村产生,满足游客需求,实现经济效益的活动3(郭丽,章家恩,2010)。

从乡村文旅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展开探讨,将乡村文旅作为农村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探索其与乡村协调发展方式。

如基于当地乡村旅游的开发的基础上,探讨该地的社区和文化是否因为乡村旅游的发展而产生了变动4(Nielsen NC,2010)。

从乡村旅游开发的角度出发,乡村旅游是伴随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能够很好地承载当地军民的生活习俗,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可能导致其本土文化的缺失5(Thompson CS,2004)。

2国内研究现状以玉溪市为个例,研究该地在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为我国乡村文旅的发展转型提供参考思路6(倪爱兰,2020)。

1Kneafsey M . Rural cultural economy: Tourism and Social Relation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1, 28( 3):762-783.2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2001(03):8-10.3郭丽,章家恩.关于乡村旅游概念及其内涵的再思考[J].科技和产业,2010,10(05):58-61.4Nielsen N C .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 Localism and Cultural Change[J]. Tourism Management, 2010, 31(5):693-695.5Thompson C S . Host produced rural tourism: Towa's Tokyo Antenna Shop[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4, 31(3):580-600.6倪艾兰. 文旅融合背景下玉溪市通海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乡村文旅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政府主导型模式、社区居民主导参与型模式和多利益主体参与型模式7。

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探讨

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探讨
一哄而上 。
胜。 (3)开发主体多元化。 初期的乡村旅游大多靠农民自 开发和经营, 己 但当乡村旅游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后, 就不一定必须由农民自己开发, 而可能 是企业或城里人来投资、 开发、 经营。不管白 “ 猫黑猫, 抓住老鼠 就是好猫。 这条定律在乡村旅游开发中 ” 也是适用的。(4)随着乡村旅
(6) 乡村旅游开发范围 狭窄, 对振兴农村经济的贡献有限。 由于我 国经济不发达,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诸多原因, 致使我国乡村旅游开 发较为成功的区域多在大、 中城市的外围, 甚至就在城市中开辟乡村 旅游项目, 村旅游在振兴偏远地区 乡 农村经济的作用非常有限。 [5] 此外, 前我国的乡 目 村旅游多以 专项旅游产品出现, 如观光果园、 观光
1、乡村旅游的开发意义:(1) 乡村旅游的开发能够满足大部分 乡村旅游的开发能够改善我国的“ 三农” 现状,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促 进农业稳定发展,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 [4](3)乡村 旅游的开发能够为产业交叉、渗透和良好结合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 繁荣地方经济的同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4) 乡村旅游开发为城市 旅游热点扩散提供广阔场所。 2、 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下, 乡 根据我国旅 游的发展现状和其 自身的特点,我国的乡村旅游将呈现以下发展趋
游的发展和完善, 它将被进一步融人到大旅游的范围之中, 改变现有 的“ 另类” 特点, 走向系列化、 网络化、 休闲化。 四、 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分析 目 前我国乡村旅游开发处于摸索阶段,其开发中普遍存在着一 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பைடு நூலகம்
2、 进行统筹安排, 规划:乡村旅游作为城市区 全面 域旅游系统的
有机组成和重要补充, 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从完善和丰富城市区域旅游 的角度, 将其纳人城市区域旅游开发系统, 并进行统筹安排, 全面规 划, 合理开发, 以打造统一的乡村旅游产品, 形成统一的区域旅游线 现城乡间的 优势互 客源共享, 补, 从而促进乡 村旅游的健康、 稳定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

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试析洞头县旅游开发与保护作者学籍批次学习中心层次专业指导教师内容摘要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乡村旅游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值得社会各界予以关注并加以正确引导。

洞头县作为全国十二个海岛县之一,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县名命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当前,随着洞头半岛工程即将完成,洞头正从海岛迈向半岛转变,风景旅游也面临着新的转变与挑战。

对此,在新的形势下,应如何应对洞头旅游的发展方向,使洞头旅游资源的开发既有内涵的提升,又有外延的扩展。

本文试就这些问题,对洞头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作如下分析。

关键词:乡村旅游问题对策目录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试析洞头县旅游开发与保护一、旅游资源开发及存在的问题 (1)(一)现状 (1)(二)存在的问题 (1)1、高质量、高品味旅游景区开发缓慢 (1)2、游客人均花费低,缺乏过硬的旅游产品,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3、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1)4、缺乏正确观念和认识,发展思路不清 (2)5、缺乏科学规划 (2)6、政策措施不到位 (2)7、监管力度弱 (2)8、产品缺乏特色及品牌 (2)9、服务设施落后 (2)10专业人才匮乏,经营管理不规范 (2)11缺乏产业链,综合经济效益低 (2)二、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3)(一)加强特色 (3)(二)溶入互补 (3)(三)扩大区域 (3)三、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式 (4)(一)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模式选择 (4)(二)开发渔乡游应注意的问题 (4)四、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建设一体化 (5)(一)旅游城镇的类型 (5)(二)开发利用城镇旅游资源的方略 (5)(三)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建设一体化的内容 (6)五、旅游开发与体制创新 (6)六、对策与借鉴 (7)1、制定扶持政策,建立鼓励机制 (7)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7)3、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7)4、规范接待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7)5、保持乡村文化本色,注重优良民风的培育 (7)6、打造旅游品牌,创新营销策略和发展模式 (8)7、努力拉长产业链,提升综合效益 (8)8、创新特色产品,扩大产品促销 (8)9、借鉴国外乡村旅游的先进经验 (8)参考文献 (9)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试析洞头县旅游开发与保护一、旅游资源开发及存在的问题(一)现状洞头县是全省唯一以县冠名的风景旅游名胜区,冬暖夏凉,风光旖旎,有石奇、滩佳、礁美、洞幽、岛多、鱼丰之特色,富有“海外桃源别有天”之意境,全县共有7大景区300多个景点。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乡村旅游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机会,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及模式,并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深入分析其成功经验与面临的挑战,以期为全国范围内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回顾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梳理其演变轨迹和发展特点。

在此基础上,将探讨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投入、资源配置、产品创新等方面。

同时,还将分析中国乡村旅游的主要模式,如农家乐、民宿、观光农业等,并评估各种模式的优劣及适用性。

本文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案例,深入剖析其成功的原因。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独特的地理、文化和经济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成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主要做法和创新点,包括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挖掘乡村文化、打造特色品牌等方面。

还将分析成都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如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生态环境保护等。

本文将对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总结和评价,提炼出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和可借鉴的经验。

还将对中国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分析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和创新化的特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重要选择。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引导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渠道 、 加农 民就业 机会 、 升农村 精神 文 明程 度和 增 提
l 乡村 旅 游 的概 念 界 定
所谓 乡村 旅游 , 是指 发 生在 乡村 和 自然 环 境 中
的旅 游活 动 的总和 , 以乡 野 农 村 的风 光 和 活 动 为 是
吸引物 , 以都 市 居 民 为 目标 市 场 , 满 足 旅 游 者 娱 以 乐、 求知 和 回归 自然 等方 面 的需 求 为 目的 的一 种 旅 游方 式 。它 与农 业 旅游 、 森林 旅游 、 险旅游 和 民俗 探 旅 游等概 念有 一定 的联 系 , 中与农 业 旅 游 联 系 最 其
农业游 , 使得 乡村旅 游 开 发 类型 较 少 。其 次是 在 研
供 了保 障 乡村旅 游 的发展 离不 开 国家 政策 的扶持 。为 了 更好地 实 施 “ 以游 助 农 ” 促 进 新 农 村 建设 , , 国家 旅 游 局将 2 0 0 6年全 国 旅 游 的 主题 确 定 为 “中 国乡 村 游” 。这 些政 策 的出 台为 乡村 旅 游 的持 续 稳定 开 发 提供 了有力 的政策 保证 。
文 章 编 号 :0 1 7 8 (0 2 0 0 3 0 10 — 3 0 2 1 )4— 0 1— 4
乡村旅 游 发 展 存 在 的 问题 及 对 策
黄金文 黄 海鹏 ,
( . 海 大学 商 学 院 ,江 苏 1河 南京 2 09 ;. 国人 民 大学 劳 动 人 事 学 院 , 京 10 82 中 北 107 0 82)
展, 乡村道路 建设 得 到很 大 改善 , 城郊地 区道 路交通 网 比较 齐全 , 这些 都 为 乡村 旅 游 的开发 提 供 了有力
的物质 保 障 。
2 2 政府 政策驱 动 为 乡村旅 游 开 发 的持 续 稳 定提 .

乡村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乡村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乡村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目录一、内容描述 (2)(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3)(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5)(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6)二、理论基础 (7)(一)相关概念界定 (8)(二)理论基础阐述 (9)(三)理论框架构建 (11)三、乡村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理念与原则 (12)(一)核心理念 (14)(二)基本原则 (15)(三)实施要求 (16)四、乡村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模式与策略 (17)(一)模式选择 (19)(二)课程开发策略 (20)(三)实施步骤 (21)五、乡村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22)(一)资源类型识别 (23)(二)资源开发方法 (24)(三)资源评价与筛选 (25)(四)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 (27)六、乡村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与评价 (29)(一)实施流程 (29)(二)教学方法创新 (30)(三)学生参与度提升 (32)(四)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32)七、案例分析 (34)(一)成功案例剖析 (35)(二)存在问题反思 (35)(三)改进策略探讨 (37)八、结论与展望 (38)(一)研究结论总结 (38)(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39)(三)实践应用建议 (40)(四)研究不足与展望 (41)一、内容描述乡村研学旅行的内涵与价值:阐述乡村研学旅行的定义、特点和价值,强调其在促进乡村教育改革、传承乡村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乡村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分析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理论对乡村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影响,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乡村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现状与问题:调查分析当前乡村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如课程目标不明确、内容选择不合理、实施难度大等。

乡村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策略与方法:提出从明确课程目标、精选课程内容、优化实施路径、加强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课程开发的策略与方法。

乡村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实践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乡村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