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合集下载

新农村建设中的税收政策取向——兼论开征新农村建设税

新农村建设中的税收政策取向——兼论开征新农村建设税
第3 总第38 期( 2 期)
21 年 3 01 月
财 经 问 题 研 究
Re e r h na ila s a c on F. nca nd o m i sue Ec no c Is s
N m e 3 Gnr ea N.2 ) u br ( ee l rl o38 a Si
新 农村 建设 中的税 收 政 策取 向— — 兼论 开征 新 农 村 建 设 税
9 l
整 体面貌 大 为 改 观 ,城 乡之 间 的 差距 明显 缩 小 。
的税种 。
具 体 目标 是 :努力 发展农 村 生产力 ,促 进农 民收 入 持续增 长 ;大力 加强农 村基 础设施 建设 ,显 著

业 ,经济增 长 的动力 主要来 自非农 产业 。根据 国
际经验 ,我 国 现在 已经 到 了工 业 反 哺 农 业 的 阶 段 。工业 反 哺农 业 的政策重 点 ,不是 直接对农 民 进行 收人补贴 或对农 产品价 格进行补 贴 ,而 是从
用农业 积累 支持工业 转 向加 强对农业 的扶持 和保 护 ,加大公 共财政包 括公共 税收 的支农力度 ,让 公共服 务更多 地深人农 村 ,惠及农 民 ,让公 共财
以城 带 乡发 展 的新 阶段后 提 出的课题 。 目前 ,我
“ 十一五 ” 规 划 用 “ 产 发 展 、生 活 宽 裕 、 生 乡风 文 明 、村 容 整 洁 、管理 民主 ” 2 字 描 绘 0个 出一 幅新农村 的美好 蓝 图。推进新农 村建设 的总
国国 民经 济 的主 导 产 业 已 由农 业 转 变 为 非 农 产
政更 多地覆盖农 村 。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 村这个 提 法 ,与党 的十六大第 一次正 式提 出的解决城 乡二 元结 构矛盾 、统筹城 乡发展 的指导 思想 ,以及随 后连 续重 申的解 决 好 “ 农 ” 问题 是 全 党 工 作 三

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思考

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思考
的 转 变 方 面 缺 乏 有 力 的 激励 措 施 。 ( ) 惠政 策 涉及 面过 窄 , 用 性 不 强 二 优 适
就农村与城市 而言 , 尽管 农村条 件艰 苦 , 多是 传统 的 大 种植业 , 实际税负不 轻 , 但 有研究 表 明对农产 品 的商 品征 税 实际税率高达 2 % ; 0 农产 品加工 的高 征低扣 , 而工业 品加 工
大 多 是 征 扣 相 同 。在 就 业 政 策 方 面 , 民城 市 就 业 无 法 享 受 农
从支持 的对 象来看 , 大部分优 惠政 策局 限于农业企 业及 涉农企事业单位 ; 从优惠 的税种来看 , 相对集 中在所得 税 , 都 而现实 中真正 的涉农企 业很 少 , 特别 是在经 济欠 发 达地 区 , 成型的规模农业 企业几 乎没有 , 大都处 于零 散 、 坊式初 加 作
第2 3卷第 4期 20 0 8年 1 2月
J o z o d c t n C l g .fXu h uE u a o ol e i e
徐 州教育学院学报
V0 . 123. . No 4 De ., 08 c 20
推 进 新 农 村 建 设 中有 关 税 收 政 策 问题 的思 考
“ 以工 促 农 ” 为 新 农 村 建 设 和现 代 农 业 的 发展 提 供 了有 力 的 ,
开发 利用缺乏政策扶持
现行 税 收政 策 有 不 少 是 直接 针 对 种 植 业 产 品 , 缺 乏 对 而
养殖 业产品 实行免税 优 惠, 而农 村只有走 种 、 、 养 加相 结合 , 相协调 的发展之路 , 农村才能尽快走 出困境 ; j - 在J 环节 , nr 税 收政策偏重于农产 品简单加工免 征增 值税 , 涉农企业初 级加 工农产 品取得 的所 得 , 免征企业 所得税 , 暂 而在农产 品的深 加工环节 , 乎没有相应 的税收优惠条 款 , 几 事实上 , 农产 品的 转化增值 , 主要体 现在深J -环节 。此外 , jr n 税收对循环农业 、 特定农村 区域 、 生态环境保护等缺乏税收鼓励政策。 ( 工农领域政策 不平等 , 五) 农村剩余劳动力城 市就业待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林卿 林翊
(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 中心 ,福建 福 州 300 ) 50 7
摘要 : 改革开放的制度创新使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 而经济发展始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 础, 因此建设
社会 主 义新农村 的根 本 途径 是 全 面 深化 农 村 改革 。本 文 重 点 讨 论如 何 通过 深化 农 村 改 革 来 推 进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设 。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
“ 十一五” 规划《 建议》 提纲 挈领地提到 了深化农村改革 中,
三、 深化农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目前我国农村改革正处在这样一种状态: 由于人地矛盾
的方方面面。这方方面面的工作就是今后五年建设社会 主 义新农村的具体行动。要使这方方面面的改革 真正能够得 到深化, 必须将它们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 轻重缓急 , 有条不 紊地进行。当前深化农村改革 , 应认识 到以下几个方面 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已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整体性转轨但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减轻农民负担产业化经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行村民自治税制改革等等总体上都是单项推进而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和联动性
维普资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 :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t n lTa eJ un lo oiclE oo y 1 8 , 7: 2 1 i a rd ora f P li cn m 9 9 9 1 6 o ta

o c o iSui 919 5 — 3 fEo mc t e 14 . : 8 7 . n ds [ ] ae, h at r oi sTer:h 9 V nkJTeF c r o ro ho Te o P p tn y N—Fc r a at s oC e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税收政策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税收政策

( ) 农 业 、 业 、 业 中 使 用 农 业 机 械 进 1在 林 牧 行耕作 ( 括耕 耘 、 植 、 割 、 粒 、 包 种 收 脱 植保 等 ) 的 业务 和 对 农 田 进 行 灌 溉 或 排 涝 的业 务 免 征 营
业税 。
企 业所 得税 , 三 年至第 五 年减半 征收 企业 所 得 第 税 。新 办水 利 企 业 是 指 投 资 新 办 从 事 江 河 湖 泊
不 属 于农 机产 品征税 范 围。
头, 逐步 建立 起保 障农 田水利 建设 健康 发 展 的长 效机 制 , 中央 、 党 国务 院 及 其 有关 部 门 出 台 了一
系列 包括税 收 政 策在 内 的 改革 和 完 善 农 田水 利
( ) 般纳税 人 生 产 下 列货 物 , 3一 可按 简 易 办 法依 照 6 征 收率计 算 缴 纳增 值 税 , 可 由其 自 % 并
公益 性基 础设施 , 不仅是 经 济社 会 可持 续发 展 它 的重 要保证 , 也是 建设 社会 主 义新农 村 必 不 可少
面 支持农 村 水 利 基 础设 施 建 设 的税 收 政 策 。 具
体包 括 :
( ) 一 中央层 面 支持 农 村 水 利 基 础设 施 建 设
的税 收 政策 。
综 合治 理 、 防洪 除涝 、 溉 、 水 、 资源 保 护 、 灌 供 水 水 力 发 电 、 土保 持 、 道 疏浚 、 海堤 防建设 等 开 水 河 河 发水 利 、 防治水 害 的企业 。 ( ) 农 村 的为 农 业 生 产 的产 前 、 中 、 2对 产 产 后 服 务 的行 业 , 乡 、 的农 技 推 广 站 、 即 村 植保 站 、 水 管 站 、 业站 、 牧兽 医站 、 产 站 、 子 站 、 林 畜 水 种 农 机站 、 气象 站 、 民专 业技 术协 会 、 农 专业 合作 社 对

浅析湖南新农村建设中的税收问题和对策

浅析湖南新农村建设中的税收问题和对策
浅 析 :建设 社 会 主义 新 农 村 ,是 全面 建设 小 康 社会 的重 使 人 感 觉到 农 村 税收 优 惠政 策 是一 套 拼凑 的税 收政 策 。二 是工 要 内容 ,也 是 湖 南 省缩 小城 镇 差 距 、加 速城 乡 一体 化 进程 的历 农 业 不平 衡 。就 农 业 与工 业 而 言 ,农 业产 品 加 工现 行税 制 实行
挥 了税 收在 湖 南农 村 经济 建 设 、服 务体 系 构建 中的政 策 引导 作 不按规 定 申报 ,也造 成税源 大量 流失 。
用 ,并 为 新农 村 建设 和 现 代农 业 的 发展 提 供 了有 力 的保 障 。但 与 社 会主 义 新农 村建 设 要 求相 比 ,现 行 税 收政 策还 存 在 许 多局
得 税务 部 门难 以掌 握 其 真实 的 经 营情 况 。 因此 ,给税 务 机 关实 施 税源 监 控 带来 很 大难 度 ,即使 采取 定 期 定额 征 收 方式 的个 体 二、湖南农村税收现状 分析 工 商业 户 ,由于 税 务工 作 人 员不 能全 面掌 握 其经 营情 况 ,多定 自深 化农 村 税 费改 革 以来 ,多项 涉 农 税收 优 惠政 策 较好 发 额 户的 实 际 营业 额 往往 超 过税 收 定额 ,而 个体 业 户超 过定 额 又
限和 不足 。
三、税收在湖南新农村建设 中的作用分析
( )税 收是发 展农 村经 济的 重要手 段 一 农 业 产业 受 自然 、市 场 等 因素 影 响较 大 ,负 担 重 ,规模 较
( )现 行 的涉农优 惠 政策 没有真 正达 到惠农 的 目的 一
现行 税 制 中农 民 的税 收 负担 仍 然 比较 重 ,不 利 于农 业 和农
的问题 ,并提 出 了解 决税 收 问题的措 施 。 【 关键 词 】 :新农 村建 设 ;税 收 ;问题 和对 策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经济组织创新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经济组织创新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经济组织创新【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如何与国内外市场衔接,如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帮助农民进入市场,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真正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为此,必须创新农村经济组织体制,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经济组织,创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如何与国内外市场衔接,如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帮助农民进入市场,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真正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为此,党中央明确指出:“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

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为农村经济组织体制创新,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

一、农村经济组织创新的客观必然性从农村工作实际看,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滞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户经营规模较小,城乡经济分离,农业和工业脱节。

这使农业生产中效益较高的加工和运销环节基本被排斥在农业之外,农业内部只剩下盈利较少的生产环节。

这造成了农业发展过程中投入不足与利益流失、效益低下并存的问题。

再加之个体农户与大市场信息不对称、资金量不对称、专业化不对称,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弱化,进入市场的难度加大。

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紧密结合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多种经营,把农民从分散的领域和地域中组织起来,通过规模化生产,牵动农业向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发展,使新经济组织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联合体,将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留在农业内部。

因此,创新农村经济组织,建立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扩大产业链条,促进专业化、提高区域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实力增强,加快农业第二次飞跃,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必然选择。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体 、 全社会参与的新机制 。 [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途径 措施 [ 中图分类号 】F 2 . [ 献标识码 】A 【 30 5 文 文章编号】10-5 4 (02 0 ~02 —0 9 3 9 2 1) 2 0 4 2 0


政府应 当发挥主导作用
容村 貌可 以考虑 作 为切入 点 。在 此基 础上 ,再进 行农 村教
质 的绿色 产 品等 特 征 。
子 ,也依赖于村 民。要把 实现 农民增加收入 、提高农 民的思
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质 ,维护好农民权益 ,使得农 民能够共 享改革 开放成 果,缩 小城乡差距作为新农村建设 中带有政 治 性和方 向性 的历 史任 务,要把尊重农 民意愿 、依靠农 民的力 量 、调动农 民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新农村建 设必 须采取 的策 略,这是我国农村工作不断进步 的传统经验 ,也 是 中国共产 党坚定不移贯彻执行 的群众路线 。服 务农民、造 福农 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宗 旨,以动员和组织全体农 民的觉悟 和奉献作为新农村建设实现的途径。 提高农 民素质 ,培养创业人才 。实施 农业科技 人才培养 培 训工程 。加快生产 、服务一线急需 的人才培养 ,重点发展 现 代农业、农产 品深加工 、现代服务业人才。 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 训工程 。对拟 向非农产业和城镇 转移就业人员开展引导性培 训和职业技 能培训 ,对 已经转移 就业人员组织开展 岗位技 能培训 。
活 动 站 、建 农 民培 训 设 施 。
也有 的 以创 建农 村集 体资产 和财 务管 理示 范村 为切 入 点,推进农村 民主管理 。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根本
现代农业 的基本特征 。通过衡量传统 农业 与现 代农业的 区别可 以更清楚地认清现代农业 的基本特征在 于 “ 四化”, 即:科学化、商 品化 ,集约化和产业化 。 “ 四化”的实现需 要在 农村 的全面实现 。 具体说来现代农业 的内容有 着广 泛的涵义:一为产业链 条的延伸、渗透与融合。第一产业不再一统农村经济,第二 、 三产业与第一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 ,传统 农业与传统工业、传统农村与传统城镇的本质区别不再明显 , 日趋相近与模糊;二为经济、社会 、生态集成性功能的显现 。 农村 不再仅仅具有农业本来意义上的基本功能 ,在原有基本功 能的基础上,兼具经济 、社会 、生态方面的集成性功能;三为 资本、设施、科技和人力资源高度密集 。在农村经济运行中, 必须利用的资源都在被重视、被利用 、被转化 ,且能够创新资 源 ;四为市场的调节更加灵敏和有效。现代农业是在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 下发展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要求其具 有更灵敏 的市场适应性,能够具有较强 的市场竞争 能力和 实 力 。五为生活服务性功能城市化 。农村社会在各个方面能够给 农 民提供相近于城市市民的条件 ,即具有生态、服务、观光、 休闲、科技示范、教育等方面应该提供 的功能,使得农 民的生 活质量趋 同于市民。六为可持续发展能力 。现代农业具有又好 又快和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需要在整个 发展进程 中显现科技进 步、污染最低、能源的高度再生利用、生产和提供更安全更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特点与新途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特点与新途径
大。我国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中, 县和县以下实现的比重在 19 年占4. , 9 年为3. 20 年为3. 20 93 2O 1 6 9 96 01 , 74 04 , 年只占3. 41 。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农村发展的滞后和农
义社会” 的强烈愿望。结果, 违背了经济规律, 没有成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邓小平立足我国实际, 又提出建设
维普资讯
第 8卷 第 2期
20 0 6年 5月
天 津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O U R N A L F O TI N JI D M I I A N A N ST RA TI N O INSTI U TE T
V0I8. . . № 2 Ma 2 0 y. 0 6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新特点与新途径
王 同起 鲍 伯 丰 ,
(.天 津 师 范 大 学 , 津 1 天 30 8 ;.中共 天 津 津 南 区委 党校 , 津 0342 天 305) 03 0
摘 要 : 关 于 推 进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若 干 意 见 》 党 和 人 民政 府 在 长 期 关 注“ 农 ” 题 基 础 上 所 作 出 《 是 三 问
发展的前提下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具体说, “ 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 显出以 凸 下方面的创新: 1以“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 三农” 问题。
“ 三农” 题长期困扰我国的经济发展, 问 也是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 通过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 三农” 问题, 是推进“ 三农” 工作的出 发点和归宿, 也是破解“ 三农” 问题的新途径, 是农村建设基 本思路的创新。其新就新在不是单纯就“ 三农” 三农” 抓“ , 而是通过工农业协调推进、 城乡共同发展来解决“ 三农” 问 题。 三农” 抓“ 问题不能离开“ 三农” 本身, 但还要跳出“ 三 农”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思考问题、 , 分析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潜力, 又要在 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外部条件; 既要从当前农村实际出发, 采取具体的、 有针对的、 成本低的、 实用性强的、 易接受的、 见效快的措施, 又要有长远的、 持久的发展规划; 既要着眼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资方针与途径探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资方针与途径探析
维普资讯

锯j 宪 考2 8 第3 总 1 期) 宁 考 0 年 期( 第2 1 『 碍 0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资 方针 与途径探 析
财政 韩连贵 部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经 济 基 础 与 上 层
央到地 方各 级 党 委 、 府及 有 关 部 门 , 鞭策 社 政 并
料 和生活用 品 ; 是 指 城市 支 持 和 支援农 村 , 二 国 家通 过城市 缴 纳 的一 部 分 税 收 转 化成 财 政 用 于 扶持 “ 三农 ” 金 , 入 到 农 业 生 产 、 村 建 设 , 资 投 农 投入 到农 民文化教 育 、 学技 术 、 生医疗 、 会 科 卫 社 保 障等项事业 ; 是指城 市 与乡村 互 相推 动及 拉 三 动 , 过 城 市 与乡 村 互 相支 援 、 持 、 助 、 易 通 扶 互 交 等方式 , 推动城 市 与乡村 一体 化经 济社 会协 调 和 谐发展 ; 四是 指对农 业多 予 、 农村 少取 、 农 民 对 对 放活 。这就需 要做 到 三点 : 1 从 中央到 地 方 各 () 级 党委 、 政府及 有关 部 门 , 并动 员社 会各 界 , 尽 都
义新农村建设事业中, 既是建设者 , 又是受益者。 因而, 应该把农 民放在主力军 的基点上 , 应当支
持农 民 自觉 自愿 、 自力 更生 、 苦 奋 斗 、 发 图强 艰 奋 地投 入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 动 农 民 的 积 极 调 性、 创造 性 , 挥 农 民 的智 慧 、 量 , 使农 民掌 发 力 促
建 设 的 投 资 方 针 政 策 党 中央 、 国务院 为扎 实推进 现代 化农 业 生产
会各 界, 都必须严格控制 向农业 、 村 、 民索 农 农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税收政策的建议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税收政策的建议

农村涉及的地方税种主要有营业税 、 城市维护 建设税 、 教育费附加 、 房产税 、 城镇土地使用税 、 车船 税、 印花税 、 源税 、 资 个人 所得 税 、 所 得税 、 企业 契税 、
耕地 占用 税 、 叶税 等 。 烟
为此 , 部分地税干部产生了抵触情绪。
( ) 营业税 、 三 除 个人 所得税 外 , 村其 他税 种存 农
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信息与地税征收台账 比 对结果看 , 农村很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 “ 一税一费” 存在漏征或少征现象 。 ( ) 村税 收政 策 未体 现 建设新 农村 的环保 要 四 农

队为村民建房基本上都是 ‘ 工不包料” 若按工程 包 , 造 价纳税 , 就会 无钱 可赚 。所 以 , 按实 际取 得 的收人 征收营业税更趋合理。 6 民个人 临时经 营农资 、 副产 品应减免 个人 . 农 农
[ 收稿 日期 ] 0 8— 0 20 3— 1 2
[ 作者简介 ] 刘哲( 9 3一)男 , 16 , 吉林榆树人 , 中国人 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国库处副处长。
注 : 中央~号文件。 ① ② 吉林省地方税务局 . 吉林省地方税收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惠政策 ,0 6 ( 2 0 ,5 o
的经济政策。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中国人民银行长春 中心 支行从税收角度进行 了深入研 究, 并提
出了相 应 的政 策建议 。
[ 关键 词 ]新农村 ; 收政 策 ; 税 建议
[ 中图分类号 ] 80 2 F 1. 2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6 1 6 12 0 )402—3 17 — 7( 08 0—0 1 6 0
刘 哲 生厚 良 王 东晓 ,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05.12.31•【文号】中发[2006]1号•【施行日期】2005.12.3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2005年12月31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必须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取消农业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取消农业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时一大创举 。 但是 , 财政支出总量 当时难以把握 , 以减轻农 民 所
负担问题 还是 没有解决 。到 了宋朝 , 王安石变法调整了不合 理 的宋代徭役征调制 , 规定 当役 人户可 以出钱代役 , 由政府另 雇 人。此法将徭役转化为税收 , 是税收制度 的进步 。明朝后期 , 张 居正提 出 “ 一条鞭法 ”, 明朝前 期繁重 的赋 税徭 役合并折 银 把 征收 ,以州县为单位计算 田数 和人丁 ,按田亩征收 。 “ 一条鞭 法” 中国赋税史上的一 次重要转折 , 是 使赋税制度趋于简化 , 一 定程度上缓解 了土地兼并的速度 , 同时增加 了国家收入。可是 ,
维普资讯
l圄 _ 囡圆圈警 _—— 目

取消农 业税 是建 会 主义 设 新农 村 的重要举 措
李少兵 秦 燕江
在举 国上下积极推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 中, 又一个 支农惠农 、 促进新农村建设 的重要举措出台。 0 5 1月2 日, 20年 2 9 十届全 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 : 06 1 1 从2 0 年 月 日起废 止农业税条例 , 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开征税种 。在我 国延续
袱。只有 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 , 经过改革开放2 多年发展 的 0 今 日, 才能彻底取 消农业税 , 最终走 出 “ 黄宗羲定律 ”的怪 圈。 ( ) 中国农业税变革概况 二 新 新 中国成立后 , 国政府依 据有关规定 , 我 在农村征 收农 业 税 。15 年6 日颁布农业税条例 , 9 8 月3 并实施至2 0 年1 1 0 6 月 日废 止 。 18年 开始 , 从 93 我国开征农林特产农业税 ,9 4 19 年改为农业 特产农业税 ; 区省份则 根据授权开征牧业 税 。至此 , 国现 牧 我 行农业税 制度 实际上包括 了农 业税 、农业特产税 和牧业税三

县乡财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安徽省县乡财税体制改革为例

县乡财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安徽省县乡财税体制改革为例

[ 收稿 日期 ]2 O 一l —1 09 1 4 [ 基金项 目]安徽省社科规划课题“ 费改革后农村财政体制建设研究” A s F 5 6 4 ) 税 ( H K 0 一o o 6 的成果之一 5 6
明度 , 约束 了乡镇 财 政 收 支行 为 。通 过严 格 收入 汇
政府期望 的某项公共 产 品的供 给水 平 , 但是 由于 专项 资金直接进入 项 目, 目建设方 与 当地 政府 之间并 不 项 存 在财权上 的供求关 系 , 以很 难进行 监督 。但 是项 所 目建设 的质量 却要 当地 政府负责 , 而 增加 了 当地 政 从 府 的工作难度 。专项转 移支付 , 至是 有条件 的 附带 甚 配套 资金 的转 移支付 , 刺激 了各相关 部 门通过 自己控 制 的专 项资金 向下级 政府 显 威 , 无 法根 除 “ 部钱 将 跑 进” 现象 , 滋生新 的腐败 。此 外 , 会 由于专项 转移 支付 的公共 产品 的选择 是 由更 高级别 的政府 来做 出的 , 如
的利益 , 社会 主义 新农 村建 设 才能 可 持续 , 农村 才 能
无法进行有 效 的监 督 , 致 “ 冒滴 漏 ” 象 非 常严 导 跑 现 重, 真正 到农 民手里 的微乎 其微 。但 随着县 乡财税体 制 的改革 , 别是 对转 移 支付 方式 的变革 , 特 通过 项 目 的形式 和“ 卡通” 一 的方式 , 转移支 付资金 直接打入 把 接受转移支 付 的主体 , 而不 再层 层 转 移 , 免 了 中间 避
进 一 步 推 进 县 乡财 税 体 制 改 革 , 能 真 正 巩 固 税 费 改 革 的 成 果 。 才
[ 关键词 ]县 乡财税体 制; 转移支付 ; 新农村 建设 ; 公共服 务

税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税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结合农村实际做 出的
重大战略部署 , 总揽全局 、 是 着眼长远 、 与时俱进 的历史
性选择 , 事关 我 国改 革开 放和 现代化 建设 的大局 。“ 三
农” 问题是关系党和人 民事业 发展 的全局性 和根本性 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术, 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 , 育生物 产业 。六是 培
持农 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加快立法进程 , 加大
20 0 4年到 20 06年看到 中央连续 三年制 定“ 号文 件” 一 , 看到国务院对农民工的关 注 , 看到 “ 社会 主义新农 村” 建
设 的勃兴 。
扶持力度 , 建立有利于农 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的信贷、 财
税和登记等制度 。五是 制定相应 的财税鼓 励政策 , 组织 实施 生物工程 , 推广秸杆气化 、 固化成 型、 电、 发 养畜等技

革。八是各地要对乡村 债务进行 清理核实 , 选择 部分县 ( ) 市 开展化解乡村债 务试点工作 , 妥善处理历年农业税
尾欠 , 完善涉农税 收优惠方式 , 确保农 民直接受益 。九是 深化 国有农场税 费改革 , 将农业 职工 土地 承包费 中类 似 农村“ 乡镇 五项统筹” 的费用全 部减除 , 农场 由此减少 的 收入 由中央和省级财政 给予适 当补助。可见 , 税收作 为 重要的经济杠杆 , 对新农 村建设 有重要 的调节和促进作 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税收支 持 , 同时 , 收也理 税
维普资讯
20 0 7年 7月第 4期 第2 O卷 ( 总第 9 期 ) 4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
J u a fHu a a olg o r l n nT x C l e n o e

新农村改造建设方案

新农村改造建设方案

新农村改造建设方案一、引言新农村改造建设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农村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基础设施落后、人口外流、农业生产低效等。

因此,开展新农村改造建设,提高农村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对于实现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造来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基础设施建设1. 道路建设(1)改善农村公路网,提高农村交通运输能力;(2)修建农村客货运输科学布局,提高农村出行便捷性;(3)完善农村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提高道路安全性能。

2. 水电供应(1)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提高供水能力和水质;(2)改善农村供电设施,提高供电安全性和供电质量。

3. 通讯网络(1)建设农村宽带网络,提高农村通讯能力;(2)推广农村手机网络覆盖,提高农民沟通便捷性。

三、农业产业发展1.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1)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水平;(2)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发展特色农业(1)根据当地资源和条件,发展适宜的农业产业,如果蔬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提高农民收入;(2)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3. 建立农产品供应链(1)建设农产品采购、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提高农产品销售渠道;(2)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增加农产品竞争力。

四、农村环境改善1. 生态环境保护(1)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农村环境污染;(2)加强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2. 安居环境提升(1)修建美丽乡村示范户,提高农民居住环境;(2)改善农村卫生设施,提升农村卫生水平。

五、农民生活改善1. 教育和医疗(1)加强农村学校和医院建设,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2)鼓励优秀教师和医生到农村任教和执业。

2. 社会保障(1)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农民基本生活保障;(2)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

发挥税收在新农村建设中职能作用的探讨

发挥税收在新农村建设中职能作用的探讨

社会经济政策万面开 始向农村倾斜 , 陆续推进的各 项税 收 改革 , 将从 不 同层次 、 同角度 调整不 同群 体 不 利益 , 努力 抑 制城 乡差 距扩 大 的趋 势 , 减缓差 距扩 大 的强 度 , 而 推动 收入 分配 制度 的完善 , 进 促进农 民增 收 、 业发 展 和农 村 建设 , 农 缩小 城 乡 差 距 , 护农 村 维 稳定。
二、 税收职能作用发挥 的现状
自深化农 村税 费 改革 以来 , 除取 消农 业税 、 业 农 特产 税外 , 国家 已经 陆 续 出 台 了 多 项 涉农 税 收 优 惠
轻农 民负担 , 提高涉农经济参与者的积极性 , 促进了 农业经济 的发展。国家规定对农业生产 、 工、 加 流 通、 服务 和其 他涉农 经 济活 动 给予相应 的税 收优 惠 , 也促 进 了农村 生产 经 营组织 的发展 。
收稿 日期 :0 8— 9— 5 20 0 0
作者简介 : 费琳琪 (9 4一) 女 , 宁营 口人 , 师 , 17 , 辽 讲 从事 会
和农村 的投 人 , 促进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 加农 民 收入 。 增
农 民收人 增 长 困难 , 乡差 距仍 很悬 殊 , 是社 城 这 会 发展 中 的不 和谐 音 符 , 也是 新 农 村 建 设 过程 中亟 待解 决 的问题 , 它关 系 到农 村 的发展 和社 会 的稳 定 。 税 收是保 证 国家机 器运 转 的财力 基 础和宏 观调
第l 0卷 第 5期
辽宁农业职业技 术学 院学报
Ju lo “ ann c l m1C n g o ma f o igA ut o e e u
Vo . 0.No 5 11 。 S . ( 8 e 12) p o

简述新农村建设的误区与路径

简述新农村建设的误区与路径

1 新农村建设存在 的误 区
素质低 , 大多数劳 动力仍从事着 低收入 的工 作 , 型 、 技术 技能
党 中央 明确 要求 , 村建 设 要注 重实 效 , 新农 不搞形 式 主
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 , 无法获得较高收入, 农民工资性收
人增长受到抑制 。 自 20 , (5年 国家取 消 了农 业税及 其 附加 , 1
织贷款 困难 ; 资本参与新农村 建设缺 乏有效渠 道。这些 社会 都 明显制约新农村建 设步伐 。
2 推进新农村建设 的路径
些 村合并到一起 , 在试点过程 中涉及到违 背农 民意愿调 整 承包地 、 宅基地 、 家 等 问题 。这些 地 方把 “ 容整 洁” 同 搬 村 等
于大搞 村庄建 设 , 旧建新 或另建新 房 , 拆 把新农 村规 划搞 成 了“ 村规划 ” 忽视 了生 产发 展 、 民增收 、 神 文 明、 治 新 , 农 精 政
文 明建设 等内容 , 了把新农村 建设等 同于“ 村建设 ” 走进 新 的
误 区。
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 的关 键是 要解 决城 乡发 展长期 失 调所带来 的“ 三农 ” 问题 , 根本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民增收 难的 问题 。在 全面
12 存在急躁 冒进 、 立片 面 的倾 向 在 当前 进 行 的新农 . 孤
村建设 工作 时 , 意选取 那些 距离城 市 不远 的郊区 乡镇 , 有 或
者交通便利 、 发展现 状较好 的村 屯 , 在人力 、 力和财力 上给 物 予支持 , 要将其 打造 成新 农村 建 设 的“ 板”一些 地 方脱 离 样 ;
农村 实际 , 超越发展 水平 , 攀比发达地 区 , 把新 农村 建设规划

积极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讨

积极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讨

皮革 、纺织 等相关 产业发展 ,以此促进农业 经济朝 向非农业经济发展 6深 化农 村金 融 改革 转变 ,在保 证粮 棉总产量的基础上 ,适 当减少种植面积 ,加大 良种推 由于农业属于弱势产业 ,其高投入 、低产 出的特点 ,给农业 贷款 广 力 度 ,提 高 单 产 率 ,增 加 农 民 收 入 。 提高了风险性 ,再加上农户贷款 的数额小 、借款人分散 ,因此很难开展 2降低 农 业生产 成 本 贷款评估 、审核 、 监测等工作 ,造成金融部 门向农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农 业生产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 ,造成近年来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 不高 ,制约农业发展水平。针对这一情况 ,一方面政府应完善农业保险 下 ,制 约农民收入 的增 长速 度。因此 ,若想实现农 民增 产增收 目标 , 制度 ,分散农村金融机构的放款风 险;另一方面,政府鼓励农村金融机 必须 降低农业生产成 本 , 轻农民负担 。首先 ,贯彻落 实中央和各省 构支持 “ 减 三农 “ 建设 , 将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入到本地农业发展中,加大 市 地 区有关减 轻农 民 负担 的各项 税收 政策 以及农 业粮食 直接补 贴政 对农户的小额贷款扶持力度 ,规范农户贷款程序 ,促进农 民收人增长。 策 ,坚决查处农 民乱 收费 、乱集资 、乱摊派等 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 由上可见 , 增加农民收入是促进丰 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主要途径 , 十
争取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提高农业 收入效益 。
『] 海霞 . 1杨 强基础保 安全保 障供给,惠 民生增 收入促进 发展 l.中国 J 】 投资 , 1() 2 1. 01 [ 秦海 英、苏雯婕 、金雨石 、左 晶 . 民收入水平 的决定及增 加农 民 2 ] 农 收入 的有效途径 l1生产力研 究 ,071) J . 20 (6. [] 3 李艳军 、 赵军. 绿色农业对农 民收入的影响研 究阴. 生态经济 ,09 0) 2 0(1 [] 4 李义森 . 加农 民 收入 视 角下 的农 村经 济制度 创 新 [ . 业经 济 , 增 J农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 技术创新 ; 收征收 管; 息不对称 ; 税 信 逆向选择 [ 中图分类号 】 F 1 .2 [ 8 0 4 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4 1 0 8— 64一(O 8 O 0 0 0 2 O )2— 0 3— 4
在税 收的征 收管理过程 中 , 由于 以计算机 网络及 信
趋势。三是信息不对 称还极 易引起 纳税人 的逆 向选择 。 尽管就 纳税主体而言 , 广大纳税人依法纳税 , 政府则保证 公共产 品的有效供 给和保护 生产经 营的 良好 环境 , 因而
具体说来 , 信息不对称 对税 收征收管理 工作 的影 响 主要体现在 以下 的几个 方面 : 是信息 不对称 降低 了税 一 收效率 。一般说来 , 了使 纳税人 的信息能 得到最 大程 为
税资料 , 而这样 势必又会 无形 中产 生基 于税 收管理程 序 的纳税成本。不仅如此 , 了准确地 核实 纳税 人 的基本 为
息技术 为代表 的先进手段 与方法 的广泛使用对提高税 收
的征收管理效率起到 了极大 的促进作用 , 因而 在 目前 的 形势下 , 为降低税收的征收管理漏出 , 践中通过技术创 实 新的方式来提高相关技术在税收征收管理过程 中的应 用 水平与应用效果 , 也就有 了极为重大的理论 与实践意义 。
信息 不对称 与税收 征收 管理 的技术创 新
本。二是信息 不对 称还 提 高 了税 收 征收 制度 的设 计难
度 。这种情况在现实 生活 中的种种表 现 , 无形 中也是相
信息不对称 的相关理论认 为 , 实践 中交易 双方之 间 的信息分布由于是不对称 的 , 因而 也就极易 导致在交 易 前后参与人的“ 向选择” 道德风险 ” 逆 与“ 。同样 , 在税 收 的征收管理过程 中 , 信息 的不 对称现 象也极 易引发纳 税 人与税务征收管理机关的博弈行为 以及税务人员 的寻租

维普资讯
从整体上看 , 纳税人 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 就应 是一致 的。
是税收征管技术创 新 , 有利 于提高税 收的征管效 率。由 于先进的税 收征管 网络体系能有效地缩短信息传递及处 理的时间与空 间( 表现 在通过集 中征 收和信息 的集 中处
到技术创新 涉及面的广泛性 与复 杂性 , 为切 实提 高创新的效果 , 在推进税收征管技术 创新的过程 中, 既要 必须 兼顾 税 收征收成本和遵从成本的均衡 以及 必须要将技术创新与传统的人 工征 管工作有机 地结合起 来 , 而且也还 需要在
强化 政 府 主 导 作 用 的 同 时 , 分发 挥 市 场机 制 的协 调 作 用 。 充
税 收推 进 社 会 主义 新 农 村建 设 的途 径 ・
口 蒋满 元
( 西财经 学院 国际经济 与贸易系,广西 南 宁 5 00 ) 广 3 0 3
[ 摘
要】 一般 而言, 由于税 收征 收管理技术创新能 充分 地发 挥信息 管理 的高效便捷优 势 , 因而创 新 的进行
不仅 能有效地提 高税收征管效率和 降低税 收征 纳双方的成本 负担 , 而且最终势必还会提 高税收 的征 管质 量。考虑

信息 , 务部 门还需要配备相应 的现代化 管理设备 , 税 这样
也就照样会产 生一定数量的税收管理成本 。实践 中既然
纳税方和征税方 为了实现税收信息对称 的充分性 而需耗 费大量的人力 、 力、 物 财力 与时间成本 , 结果势 必又会削
弱税 收的经济效 率水 平 和提 高税 收征 收管理 的制 度成
行为。
当多的。比如 , 以前 出台的筵席 税就 由于无法获得 计税
信息而遭到 了一出台即下 台的厄运 。再 比如现行的增值 税, 由于一般纳税人 的资料存在着一定程 度的信息不足 , 以至于在核实销项信 息与进项信息上就存在着 相当大的
难度 , 这样无 形中便 又导 致 了增值税 在实践 中实施 的不 尽如意 。同样是增值税 , 按照初衷 , 当要覆 盖整个 的 其应 商品流转环节 和修理修配行业 ; 然而迫于管理上 的难度 。 目前 的有些增值税就 因此而出现 了课税范 围逐渐萎缩 的
维普资讯
20 年 o 08 4月第 2 期 第2 1卷( 总第 9 9期)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
J u a fHu a a olg o r lo n nnTxC l e e
V 12 . 0 . 1 No 2 A r o8 D .2 o
度的昭示 , 税务部门往往就需要 设置多个环节 ( 如税务登
记、 发票领售 、 纳税 申报 、 计算机稽核、 纳税人 年审 以及接 受税务检查等多个 环节) 来掌握 和识别纳税 人 的相关 纳
●[ 收稿 日 ] 08 0 — 2 期 20 — 2 1 [ 作者简介 ]蒋满元 (95一 ) 男 , 16 , 湖南永州人 , 广西财经学院教授 , 士研究生导师 。 硕
管理 中存在着广泛 的管理性 漏出 , 而且最 终也势必 会影 响到国家税 收的应 收尽收 和弱化税 收法 制 的实施 效果。 考虑 到相关技术征收的创新及运用能有效地 化解在税 收
理, 能实现 由“ 人海 战术 ” 的粗放管 理 向现代 化、 专业 化
不过 , 由于受 “ 理性经济人” 信息不对称” 和“ 等方面原 因
的影响 , 现实 中, 纳税人选择不纳税和少纳税的行为还时
有发 生 ; 尤其是在某 些税收征 管机制 和征 管手段还 比较
落后 的地 区, 通过传导机制与示范效应 的影响 , 上述 的行 为方式还极易产 生偷、 抗 、 骗、 逃等 涉税行为并 进而对整 个社会依法纳税环境 的形成造成负面影 响。 总之 , 实践 中信息不对称现象 的存在 , 不仅极易造成 税收效率下 降、 收主体对 纳税主体监督 不力 以及 税源 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