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13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三)
专题强化练(十三)自然地理第一组选择题仿真练(一)一、选择题(2019·衡水金卷四)下图是2019年10月22日某区域气压形势图(粗线),细线表示某地理事象的非等间距等值线,读图,完成1~3题。
1.推想图中乙地旁边的数值“125”表示的是()A.海拔高度B.风速C.降水量D.蒸发量2.图中甲地数值可能是()A.1 016 B.1 008C.1 024 D.293.图中势力最强的天气系统()A.中心降水量最大B.可能向东北方向移动C.中心位置可见烈日当头D.顶部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散解析:第1题,图中的乙地旁边位于低压系统旁边,低压盛行上升气流,中心旁边降水量大,故数值“125”最可能是降水量,选C。
第2题,依据图中信息可知区域有上升气流,因此甲地应当处于低气压旁边,甲的数值应当是较小的那个数值,据此选B。
第3题,图中势力最强的天气系统位于乙地旁边,为低压系统,北半球的低压系统气流呈现逆时针方向移动,结合选项选B。
中心旁边降水量最大;中心位置盛行下沉气流,但不行能烈日当头,底部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据此,A、C、D错。
答案:1.C 2.B 3.B(2019·银川一中模拟)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80 mm,蒸发量3 000 mm。
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海拔1 080~1 590m)环绕湖泊的景观。
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3.6 mm,全年蒸发量1 261 mm。
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
据此完成4~6题。
4.苏木吉林湖的主要水源补给来自()A.降水B.地下水C.积雪融水D.冰川融水5.苏木吉林湖()A.主要排泄方式是外流B.夏季降水量大于蒸发量C.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D.全年净补给量基本为零6.探讨表明,苏木吉林湖区的蒸发量远低于巴丹吉林沙漠平均蒸发量,其主要缘由是湖区()A.多阴雨天气B.植被茂密C.风速较小D.海拔更高解析:第4题,苏木吉林湖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理论上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但据图可知,湖泊补给量在一年中比较稳定,在众多河流补给方式中地下水补给最为稳定,所以B正确;解除其余选项。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问题(教师版)
“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和湿地的破坏与保护”等生态环境问题是高考重要命题点。
以区域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危害、成因与治理,是重要考查方向。
考向1 环境问题[模拟诊断]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图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局部地形图,甲、乙两县为国家级贫困县。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为该地区的脱贫,政府规划建设一条地方性公路,最合理的选择方案为A.①B.②C.③D.④2.据图分析甲县精准脱贫不适宜采取的措施是A.合理开发煤炭资源B.根据地形特点发展立体农业C.大力发展旅游业D.整体移民搬迁3.两县在脱贫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有①过度开发导致煤炭资源枯竭②破坏植被,加剧土壤盐碱化③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④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加重命题趋势专题十二××环境问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D2.D3.C【解析】1.题意表明,政府规划建设这条地方性公路是为了该地区的脱贫,因此该地方性公路应尽可能多的连接居民点,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口脱贫。
图中①、②、③方案只是连接了两个县城,沿途几乎没有连接其它聚落,排除A、B、C。
图中④方案中途连接多个聚落,利于该地区脱贫,D符合题意。
故选D。
2.图中显示,甲县境内为煤炭资源分布,合理开发煤炭资源,让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和财政收入,有利于脱贫,排除A。
图中显示,甲县境内多山,平地较少,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当地经济,可以根据地形特点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当地脱贫,排除B。
当地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风情独特,山区景观优美,适宜发展旅游业,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居民收入,利于当地脱贫,排除C。
整体移民搬迁不太现实,且成本过高,不利于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特色,选项D符合题意。
2012年高考真题——地理Word版含答案
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3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
当海轮途经图 1 中 P 点时正值日出,图中 EF 线表示晨昏线。
读图回答 1~2 题。
1.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A. 15°N,135°EB. 15°S,135°WC. 23°26′N,0°D. 23°26′S,180°2. 下列现象发生时间与海轮途经 P 点的日期相近的是A. 江淮平原地区正播种冬小麦B. 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C. 北京一年中昼长最短D. 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2013 年 4 月 20 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 7. 0 级地震。
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
BDS 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据此回答 3~4 题。
3. BDS 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 芦山地震与 2008 年汶川 8. 0 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①震级较低②提前预报③防震意识强④救援及时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图 2所示。
读图回答 5~6 题。
5. 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①温带草原带②热带雨林带③热带草原带④热带荒漠带A. 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 我国在非洲投资时优先选择的产业类型有A. 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B. 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C. 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D. 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图3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 3 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专题13 三类灾难区域的综合治理一、考情深度解读1.考点分布2.命题趋向1. 以区域地图或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要紧灾难分布区及形成缘故、危害和治理措施。
2. 大江大河治理仍旧是命题的热点问题。
二、主干知识整合一、水土流失的治理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三、河流的综合整治三、重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水土流失问题关于水土流失应把握以下问题:1. 水土流失类型:水蚀:流水腐蚀作用,分布普遍,以东部季风区最显著;风蚀:风力腐蚀作用,在洪涝半洪涝区分布较多,要紧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洪涝风沙区;冻融腐蚀:冰川腐蚀作用,我国青藏高原较集中。
2. 成因分析: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3. 治理措施:从工程、技术、生物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1)写出该地貌类型名称,并描述该图中部、东北部和西南部的地貌特点。
(2)简述该地貌的形成缘故。
(3)该地貌类型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试分析其缘故(4)从治标与治本两方面提出对该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
【解析】该题要紧考查我国典型的水土流失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该题以等高线形状表现黄土地貌的特点,要求考生从等高线形状特点判定黄土地貌特点,即塬面表现为等高线稀少,说明地势平坦,而沟壑区域等高线密集,从图中能够看出,在西南部沟壑纵横,而东北部为大型冲沟,假如能从图中等高线形状准确判定该区域为黄土高原,则(2)(3)(4)题的答案就能够依照教材组织答案。
【答案】(1)黄土地貌。
中部地表平坦;东北部有大型冲沟,坡陡沟深,两侧还有小沟;西南部沟壑纵横,有河流向西南流出。
(2)黄土由较细的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一样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力沉积形成的。
(3)水土流失。
自然缘故: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地表缺少植被爱护,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故水土流失严峻;人为缘故: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几次农牧经营方式的变更,致使原有的植被遭到严峻破坏,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生态环境更趋恶化。
2012年高考复习:地球运动专题
2012届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三: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教学目标]:了解有关地球自转、公转运动常考的知识重点与难点,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学生通过作业训练进一步提升能力。
[知识重难点]: 一、 地球自转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意义:1、自转的线速度的影响因素:纬度( )、地表不同地点的高度、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与自转速度2、地转偏向力及运用:方向 、大小 运动物体的偏向、风向判定、河流河岸的侵蚀问题及河港建设。
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4、日期分界线:自然日界线 、人为日界线: 。
5、晨昏线的基本特点:晨昏线的太阳高度:晨昏线的日运动及季节移动及在侧视图、俯视图、局部图上的移动图示: 【题目1】读经纬网图。
回答下面1—2题。
1、纬线AB 是DE 长度的 ( ) A .一半 B .等长 C .1.5倍. D .2倍2、若A 、C 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
则一年中这种情形会出现:A .1次B .2次C .3次D .4次【题目2】右图中大圆为晨昏线,M 点纬度为70°N ,且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P 点线速度为0;图中阴影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
1、若图中日期为7日和8 日,则北京时间是,( ) A 7日2:40 B 7日21:20C 8日2:40D 8日21:202、有一架飞机准备从M 点起飞,Q 地降落,沿途中虚线 (就是MQ )所示路线飞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飞机飞行方向保持不变B 航线是按QM 两地间最近距离飞行C 飞机将飞越太平洋上空D 、 此日后,北半球各地昼变短,夜变长 二、 地球公转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意义:1、 公转轨道及近日点、远日点时间、公转速度。
2、 黄赤交角及变化产生的影响:直射点移动速度 、某地一年昼夜变化幅度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计算: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公式、有极昼现象时日出点的太阳高度计算。
日影与正午日影的状况、不同纬度四节气正午太阳光照射情况。
NM4、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从图上认识昼弧、夜弧。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等压线图的判读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等压线图的判读一、选择题1、读某区域等压面分布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地面气温a点<b点B.近地面气压a点>点bC.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D.从冬夏季上说,一般是在冬季出现下图是某地气压年变化状况图,读图判断2—5题。
2.该图所示地区可能是A、亚速尔群岛B、蒙古高原C、夏威夷群岛D、东非高原3.形成该地区年气压变化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活动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C、洋流D、海陆分布4.该地区主要自然带是A、温带草原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5.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是A、水稻种植B、热带经济作物C、畜牧业D、亚热带水果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据此判断6~7题。
6.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乙>甲>丁>丙C、甲>乙>丁>丙D、乙>甲>丙>丁7.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A、甲→乙→丁→丙→甲B、丁→丙→甲→乙→丁C、乙→甲,丙→丁D、乙→甲→丙→丁→乙8、若此曲线为某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变化示意图,其中横坐标表示日期,纵坐标表示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表示寒潮过境B、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常出现阴雨天气C、该天气系统控制地区日温差较大D、台风是该天气系统控制的结果读图回答9—11题(2019年文综高考题)9、M处的气压值可能为A、1012、1012.5B、1017.5、1020C、1017.5、1015D、1015、1012.510、N处的盛行风向不可能是A、南风B、西风C、西南风D、东北风11、图示地区4月份因大陆气团与海洋气团交绥而降水较多的地方为A、①B、②C、③D、④12、下图为某地热力原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A、气压:①<②<③B、气温:甲地<乙地C、气流:乙地流向甲地D、天气:乙地比甲地更易形成阴雨天气13、如下图所示,是某地区气象观测站,观测到的某一天气系统24小时之内的气压、风速的变化曲线图,判断该天气系统是A.冷锋B.暖锋C.台风D.反气旋读等压线图,回答14—17题。
专题13水环境(湖泊)(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精练
【解析】 8.镜泊湖四周群山起伏,地形崎岖,导致湖岸曲折多变,A正确;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B错 误;河道堵塞之后,流水侵蚀减弱,C错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为修建,D错误。故选A。 9.镜泊湖原为牡丹江干流的一部分,由图中水坝、瀑布即湖泊出口的位置推知湖水由南向北 汇流,山谷海拔自南向北降低,镜泊湖北端由于熔岩台地和人工堤坝的阻挡,水位提高,所以 该湖泊南浅北深,D项正确。由题意知火山熔岩堵塞北部,A项错误;该区域森林密布,河流 泥沙含量低,B项错误。随着堰塞湖的形成,水流速度下降,流水侵蚀减弱,C项错误。故选D。 10.读图可知,图中的河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在8月份才到达东北,东北地区8-9月降水多,瀑布水流 大,所以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在降水量最多的夏秋季节。故选C。
8.镜泊湖湖岸曲折多变的原因是(A)
A.地形崎岖 B.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 D.人为修建
9.镜泊湖湖水南浅北深,推测其成因是(D)
A.火山熔岩堵塞,南部厚度较大 B.南部支流较多,泥沙沉积量大 C.流水侵蚀严重,南部湖面宽阔 D.河谷南高北低,北部堵塞蓄水
10.镜泊湖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是(C )
1
内力作用成湖
1. 构造湖:断层湖 成 因:岩层断裂下陷后形成地堑构造, 然后积水成湖。 典 例: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 死海、青海湖、洱海、滇池等。
特 点:一般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 湖水一般都很深,且比较狭长。
贝加尔湖(遥感)
精练
博格利亚湖是东非大裂谷中的一个湖泊,每年有超过一百万只小火烈鸟栖息在这腐蚀性 极强的湖水中。下图示意博格利亚湖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能力三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力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什么是描述:描述是指对有关事物进行细致、全面、准确的表述。
在地理学中,通常是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它方式来表述试题图形呈现的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与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地理过程等。
描述与阐释: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一起作为高考文综中的四项能力要求之一,但二者处于两个不同的思维层面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侧重于对地理概念和地理术语的把握程度,通常指对地理事物时空分布状态的表述;阐释事物即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侧重于对地理规律、原理、成因理解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是对地理事物形成的影响因素或成因等问题的解释说明。
具体包括:1.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
2.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的定量表述。
正确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要善于概括归纳,抓住实质、形成主线、把握要点。
3.把繁琐的内容进行化简,讲究逻辑清晰;要以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为依据,由因→果(果→因)、由大→小、由前→后等环环相扣、层层分析,将要点整理成逻辑顺畅、层次分明的论述。
切忌思路混乱、语无伦次。
[典例剖析][2014·四川文综,13(2)(3),18分]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
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气温6.5 9.0 13.0 18.0 22.0 25.0 27.5 27.5 23.0 18.0 13.5 8.0 (℃)降水量16 17 31 74 118 148 177 139 141 84 39 18 (mm)(2)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12分)(一)获取和解读信息(二)调动和运用知识技能(1)利用等高线海拔高度和分布特征确定地形、地貌类型;(2)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和技巧;(3)气温和气候概念,二者区别与联系。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1)气温描述要根据月均温的具体数值或相关资料,描述气温整体的高低(2)气温描述要用词准确,尽量使用地理学科术语,该区域最冷月均温高于0 ℃,应该是“温和”而不能描述成“寒冷”、“冬季”、“夏季”不能说成“冬天”“夏天”。
大连市2012高三二模地理答案
2012年大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多选、少选和错选均不能得分,每小题4分,共140分)1C 2B 3B 4D 5C 6C 7C 8D 9D 10D 11C二、综合题36.(24分)(1)该海域为内海,海域较封闭,与外海水体交换少,自净能力差;溢油时间较长,溢油量大;该季节东南风盛行,海域位于盛行风下风向,油污聚集不易扩散污染严重(每点2分,共6分)(2)甲区:草场破坏(荒漠化);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1点即可)乙区:土地荒漠化丙区:水土流失(每点2分,共6分)(3)问题1:本区水资源匮乏措施:跨流域调水,或海水淡化;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灌溉方式的改变)。
问题2:能源不足措施:西电东送;西煤东运或北油、北煤南运,建核电站等;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问题3:土地资源减少措施: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及工程建设用地;节约用地;提升采矿区土地复垦利用率。
问题4:生物资源锐减措施: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植树造林;生态脆弱区,实行退耕还林工程。
(2点问题、各2分,对应措施4分,共1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赋分)37.(22分)(1)丰富的资源(能源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便利的水陆交通;工业基础好;广阔的消费市场;先进科技。
(每点2分,3点即可,共6分)(2)伏尔加河下游:商品谷物农业纬度高,气温偏低降水较少,农业生产不稳定、(每点2分,共4分)莱茵河下游:乳畜业或混合农业气候冷湿,光热不足(每点2分,共4分)(3)流域内降水量更丰富,水量大;无结冰期;植被覆盖率更高,河流含沙量小;流域水位季节变化更小;流经西欧主要工业区,沿岸航运需求量更大。
(每点2分,4点即可,共8分)41.(10分)【地理—旅游地理】大连金石滩、千山;蓬莱、泰山、曲阜孔庙(辽宁、山东各1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旅游资源互补,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更好;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更好;旅游线路优化。
二轮复习微专题--13:热力环流
微专题13--热力环流见微知著高考必赢!【真题链接】(2015•四川卷)图4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8、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解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精讲】一、热力环流形成原理(1)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注意:等压面与气压的关系:高高低低(等压面凸向高处为高压,等压面凸向低处为低压)。
(2)掌握热力环流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①一个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②两个气流运动方向a.垂直运动——热上升,冷下沉。
b.水平运动——从高压流向低压。
③三个关系a.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关系。
b.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热低压、冷高压。
c.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从高压吹向低压(如右图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
二、常见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较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使污染物不易扩散。
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企业。
3.城市热岛环流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4.注意:在热力性质差异对比较明显的区域均存在热力环流,比如:林地和裸地、湖泊和陆地等。
【举一反三】1.(2015•上海卷)上海某商厦屋顶上铺满了一个个种植箱,这里被称为“屋顶农庄”。
商家专门从长白山运来优质土壤,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
屋顶农庄运作以来,整栋商厦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1)商家在经营屋顶农庄时,重点关注的是()A、土壤B、地形C、劳动力D、市场(2)除了经济效益外,开设屋顶农庄还可获得环境效益。
2012年高考真题 地理(山东卷)(含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第Ⅰ卷(必做)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回答1~2题。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风力D.光照3.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读图,回答4~6题。
4.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A.①B.②C.③D.④5.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A.获取卫星云图B.查询地理数据C.选择考察路线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6.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8.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必做部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
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
(1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
(1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时间:25分钟黄河中游和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降水高度集中,生态环境脆弱,2/3乡村人口外出打工。
近年来,该地加强治沟造地工程建设,即通过工程机械措施,人工削斩山脚边坡,取土填沟、沟口筑坝,辅以排洪渠和边坡护理,将沟谷低产分散的耕地扩增为面积较大的良田。
治沟造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大治沟造地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地表径流,提高地下水位B.完善基础设施,减少人口外流C.改造水热条件,实行高产稳产D.解决耕地不足,增加农民收入2.治沟造地后为防止新造耕地大面积丧失,必须要注意的问题是()A.合理设计排洪渠道,应对洪涝灾害B.加固边坡护理工程,防范地质灾害C.沟口筑坝坝上造林,减少风力侵蚀D.取土填沟修筑道路,改善生产条件3.制约当前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承载力有限B.乡村空心化严重C.植被覆盖率较低D.灾害性天气多发额尔齐斯河流域畜牧业发达。
下图示意额尔齐斯河流域牧场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额尔齐斯河流域草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地势B.水分C.热量D.土壤5.图示区域荒漠化严重,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为()A.风蚀B.水蚀C.冻融D.溶蚀6.下列有利于缓解乙牧场荒漠化的合理举措是()A.种植乔木,改善生态B.打机井,引水灌溉草场C.设置围栏,禁止放牧D.夏季向甲牧场转场放牧读巴西热带雨林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热带雨林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雨林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B.乙地雨林面积的变化不会影响全球气候C.乙地雨林的形成与暖流、盛行西风有关D.甲地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全球变暖8.关于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深刻地影响着地球大气的碳氧平衡B.茂密的雨林植被能减弱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C.雨林能起到类似海绵的作用,促进水循环、调节水平衡D.雨林是世界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9.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②雨林与沙漠都有脆弱的生态环境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该地区沼泽面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呼和浩特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3旅游地理(I)卷
呼和浩特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3 旅游地理(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综合题 (共15题;共89分)1. (5分) (2019高三上·安庆期末)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2018年7月,我国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样继2017年鼓浪屿被列入名录以来,我国世界遗产突破53处。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以自然风光、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动植物类型多样为主要特色;此外还有闻名于世的佛学景点。
鼓浪屿位于福建厦门市,原名圆沙洲,因其西南部有海浪侵蚀洞穴,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于明朝时期雅化为今名。
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鼓浪屿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比较梵净山和鼓浪屿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2. (5分) (2019高二上·娄底期末)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城台儿庄地处鲁苏交界,为山东南大门。
1938年春,古城化为废墟;2008年台儿庄古城重建。
目前融汇入大建筑风格为一体、汇集72座庙宇于一城,保留有53处战争遗迹,拥有18个汪塘和15km的水街水巷,可以舟楫摇曳、遍游全城。
台儿庄是古运河畔唯一一座南北交融、中西合壁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座二战纪念城市,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
简述台儿庄古城旅游业开发的有利条件及古城开发的社会意义。
3. (10分)北京市延庆县的“百里山水画廊”,沿白河绵延112华里,沿途重峦叠嶂山势雄浑,树木花草四季变幻,令人赏心悦目。
图为“百里山水画廊游览图”。
读图回答题。
(1)关于该旅游景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 旅游类型多样,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B . 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C . 登高远眺、把握时机是主要观赏原则D . 景区路线长、景点多、环境承载力大(2)关于该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景区有明显的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和密集游憩区②游览路线中各种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满足游客需求③景区旅游内容丰富,需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④景点紧邻道路分布,方便游客休憩、观赏A . ①③B . ②④C . ①②D . ③④4. (5分)天柱山在安徽省潜山县境内,因安徽省简称“皖”而又名皖山,天柱山属花岗岩峰丛地貌,地质遗迹丰富,其主峰海拔1 489.8米,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被称为天柱峰,山也就此得名。
2012年高考真题——地理(全国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一、选择题下图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
读下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A.单位GDP能耗B.碳排放量C.能源进出口量D.煤炭自给率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
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A.1970~1976年B.1977~1984年C.1980~1989年D.1989~2000年4.该支流流入()A.黄河B.长江C.辽河D.黑龙江5.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A.建设用沙量增加B.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D.连续干旱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6~7题。
6.该地可能位于()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D.澳大利亚7.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A.正东、正西B.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D.东南、西北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
读图,完成8~9题。
8.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9.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
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C.陆路交通方便D.水路交通枢纽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
据此完成10~11题。
10.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11.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B.连绵阴雨天气C.强对流降雨天气D.沙尘暴天气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12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4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专题14 自然灾害与防治1.自然灾害的多样性、关联性和成因自然灾害主要分为气象灾害(台风、洪涝、干旱、沙尘暴、寒潮等)和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海啸等)。
许多自然灾害之间的“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和“互为因果”关系,构成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但同时也是防灾减灾的突破点。
这其中的逻辑关系经常被关注。
2.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和发生频率很高的国家,辽阔的国土和差异显著的自然环境使得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地域性,自然灾害也就成为影响该地区发展的制约或影响因素,成为一个区域特征,灾害发生的区域、特征的描述和成因的分析是高考的另一个关注点。
3.地理信息技术在监测自然灾害中的应用人类到目前为止还不能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所以只能加强对灾害的监测、预报,以便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地理信息技术(如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的运用,主要是对灾害(地理现象)的过去、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出它的变化趋势,以便对灾害影响作出预测,为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和信息,从而使灾害减小到最低。
并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加强国际联系,建立灾害预警系统。
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学科研究的前沿,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关注点。
对这一内容的考查,不会考查它的理论,侧重在应用上。
要点串讲一、自然灾害比较归纳【例1】(2012届江苏省安宜高级中学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初调研测试)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的大地震。
超级强震引发浪高达10米以上的海啸以及核泄漏事件,给日本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材料二 2011年08月16日(新华社)东非地区正遭遇60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出现大范围饥荒,约有1200万人正挣扎在饥饿导致的死亡线上。
材料三中新网2011年6月20日电综合消息,6月3日以来,南方部分地区相继出现4次强降雨天气过程,截至6月20日16时,此次灾害已造成13省份175人死亡86人失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13
一、选择题
(2011·江苏单科)下图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月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完成下题。
1.图中甲地河流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是( )
A.11月至次年1月B.2月至4月
C.5月至7月D.8月至10月
《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初步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
由此可见,3S技术将在今后国土整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此回答下题。
2.遥感技术可应用的领域有( )
①人口普查②森林火灾的监测③矿产资源的勘探④确定考察地点的高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下列选项中,运输成本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最小的是( )
A.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原料损耗大
B.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原料损耗小
C.产品体积小,价值低
D.产品体积小,价值高
分析材料一、二,回答以下2题。
材料一气候是影响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1950年,著名地理学家Peltier根据全球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划分出大、中、小三种不同的某种外力侵蚀强度区域(见材料二)。
材料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侵蚀强度划分图。
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其中对A区域不作该外力作用强度的划分。
4.据材料分析,直接受该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有( )
A.挪威的峡湾 B.黄土高原的沟壑
C.石灰岩溶洞内的石笋 D.沙漠的风蚀城堡
5.据图分析,下列区域中该外力侵蚀强度最大的是( )
A.亚马孙平原 D.浙闽丘陵
C.西伯利亚山地D.撒哈拉大沙漠
读下图,完成以下3题。
6.图a中①~⑥不同工厂之间的联系属于( )
A.工序上的联系 B.地域联系
C.信息联系D.技术联系
7.图b表示( )
A.工业集聚
B.工业分散
C.工业的信息联系
D.工业的空间利用联系
8.图b所示工厂元件生产的全球化,目的是( )
A.寻找最优区位B.提高产品质量
C.减轻污染D.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这些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
读图完成以下2题。
9.关于三邮票民居判断正确的是()
A.①内蒙古民居②陕北民居③云南民居
B.①云南民居②陕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
C.①陕北民居②云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
D.①陕北民居②内蒙古民居③云南民居
10.三民居特点反映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关于三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B.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③-终年高温多雨
D.②-湿热的气候
读我国P城市12月28日前后相关气象资料图,回答以下2题。
11.P城市 ( )
A.不可能出现降水天气
B.最有可能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C.最有可能出现晴朗天气,气温上升
D.最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
12.P城市12月28日前后的气压变化过程曲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从表中数据看,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之一是 ( ) A.水资源南多北少
B.耕地资源北多南少
C.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匹配
D.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14.珠江三角洲虽处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但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业发达,需水量大②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③污染浪费严
重④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以下3题。
15.靠近水源、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②居民点最容易发展成城镇
B.站在M山顶可以通视图中的所有居民点
C.图中河流①~②段从西北流向东南
D.由⑤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忽上忽下较耗体力
17.⑤居民点到M山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
A.368 m
B.488 m
C.678 m
D.708 m
二、填空题
读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图,回下两题。
18.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B.图乙表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C.图甲模式有利于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D.图乙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19.下列哪组生产方式不符合循环经济模式:()
A.广西贵港建立我国第一个生态工业示范园 B.杭州研制成功节水生态型“泡沫公厕”
C.不可降解包装材料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 D.海尔集团研制成功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
20.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有学者总结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出现的三种模式,即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和温州模式。
结合“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有哪些?
(2)图b所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发展条件有何差异?
(3)近年来,欧美国家多次发起针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c地区商品出口也受到了影响。
请结合意大利新兴工业的发展经验,谈谈该地区的乡镇企业应采取哪些措施以增强发展的动力。
(4)乡镇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利影
响,试结合你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加以分析。
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答案】 D
【解析】产品体积小,价值高,运输成本所占比重小。
4.B 5.B6.A 7.B 8.A9.C 10.D11.B 12.C13.C14.D15.A16.D17.B
二、填空题
18.D
19.C
20.(1)地处长江三角洲,工业基础好;濒临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受上海的辐射影响;有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水陆交通便利。
(2)20世纪90年代前受益于国际产业转移,国家开放的政策,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
源;90年代后,经济实力较强,技术水平较高。
(3)重视团结协作,形成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产业升级
改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产品信息,积极拓宽国际市场。
(4)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排放的废弃物较多;环境方面的投资过少;破坏农村
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技术水平较难提高;较难形成规模效益等。
(任意四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