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 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财政与金融【英文名称】Finance【总学时】48【学分】3【理论学时】48【实验、实践学时】0【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会计学【授课方式】线下【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财经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会计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教学目标:为了使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现代财政与金融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利用所学的理论进行联系实际的综合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本课程内容从货币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问题研究出发,提出财政与金融是国家资金分配的两条渠道,从而引申出财政与金融的具体内容,最后再分析财政金融政策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以便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了解和掌握财政金融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要求:对理论性和政策时效性较强内容,大多可以采用课堂讲授、学生提问、热点新闻点评以及课外参考资料阅读相结合的办法。
鼓励学生多看参考书,多了解经济信息,尤其是一些入门性的普及性读物。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提出疑问,教师则更多的使用通俗易懂的讲解,带领学生从枯燥的书本中走向充满趣味的现实。
同时通过鼓励学生进行仿真实训和金融服务实验公司实战实训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财政导论一、教学要求1.通过本模块教学,要求学生基本掌握财政的基本特征,公共产品和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财政的基本职能。
2.通过案例分析,联系寻租等的相关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财政现象,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政府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加深学生对财政职能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公共财政与公共产品的关系2.公共财政现象3.财政职能一、教学要求1.通过本模块教学,要求学生基本掌握财政收入的分类、收入规模分析、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了解国有资产的种类以及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形式;掌握税收的基本特征、税制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及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和计算。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目的、任务性质:《财政与金融》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涉及财政和金融两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础理论知识。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分析现实国民经济系统中的各种财政、金融现象;对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采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做出科学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经济活动的认知能力。
任务: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财政学、金融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体系,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国家税收和国债,货币、利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流通,货币需求和供给,通货膨胀等内容;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互组合,共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从而实现政策目标。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一)教学目标《财政与金融》主要讲授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国家税收、货币、利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流通、通货膨胀等内容。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国家的基本财政状况、主要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以及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掌握财政学和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内容和相关知识,初步具备分析、解决现实经济和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具体的实践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财政支出的范围、财政收入的构成与形式、货币和信用,理解税收原理、税制、中国现行的主要税种、金融机构体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重点掌握财政与金融的概念、基本理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及其方法、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组合。
教学目标具体要求如下: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财政学、金融学基本理论与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的财政金融宏观政策体系,具备管理类各专业相关岗位工作要求的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2:要求学生能够应用财政学、金融学基本原理,对现实生活中的财政金融现象与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和分析。
财政与金融说课
财政与金融说课一、课程说明本课程是一门介绍财政与金融领域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的课程。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到财政与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相关理论和实践,以及当前财政与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财政与金融领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为未来深入研究和实践奠定基础。
本课程涵盖了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财政与金融的关系、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货币供应与需求的平衡、利率与汇率的影响等内容。
通过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学生将了解到财政与金融在宏观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
二、教学目标1.了解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理解财政与金融的关系和相互作用;3.掌握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4.理解货币供应与需求的平衡原理;5.理解利率与汇率的影响机制。
三、教学内容3.1 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财政的定义和功能•金融的定义和功能•财政与金融的关系和区别3.2 财政与金融的关系与相互作用•财政和金融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原理•财政与金融的协调与合作•财政与金融的冲突与矛盾3.3 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财政政策的定义和目标•财政政策的工具和影响•金融政策的定义和目标•金融政策的工具和影响•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协调与整合3.4 货币供应与需求的平衡•货币供应与需求的基本原理•货币供应的决定因素•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货币供应与需求的调节机制3.5 利率与汇率的影响•利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利率的调节作用和作用机制•汇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汇率的调节作用和作用机制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
通过讲授,可以向学生介绍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交流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财政与金融领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财政与金融政策》(农)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政策》(农)课程教学大纲财政与金融政策(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探讨财政与金融政策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其影响。
通过研究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学生将了解农业领域中的财政和金融问题,并学会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课程目标- 了解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在农业领域中的作用- 掌握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 分析农业领域中的财政和金融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学内容1. 财政政策概述- 财政政策的定义和目标- 财政政策的工具和制定过程- 财政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2. 金融政策概述- 金融政策的定义和目标- 金融政策的工具和制定过程- 金融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3. 农村财政政策- 农村财政政策的重要性和特点- 农村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实施方法- 农村财政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4. 农村金融政策- 农村金融政策的重要性和特点- 农村金融政策的目标和实施方法- 农村金融政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5. 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协调与整合- 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关系和互动- 如何协调和整合财政和金融政策- 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协同效应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农业领域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 讨论研究: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财政和金融政策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材- 主教材:《财政与金融政策导论》- 辅助教材:《农村财政政策实施指南》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参与课堂讨论和练- 作业:完成课后题和案例分析- 期末考试:理论和应用题参考资料1. 张三,财政与金融政策研究,2018年2. 李四,农村财政与金融问题分析,2019年以上为《财政与金融政策》(农)课程教学大纲,如有调整,以实际教学为准。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的性质《财政与金融》是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与金融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两个最重要工具。
近几年来,我国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作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财政与金融的理论和实务有很大的更新和扩展,本课程将尽量反映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
《财政与金融》是一门有关财政、金融的基础理论与基本业务课程,与经济生活关系亲密。
也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必修或必选课程。
2、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协助学生提高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对宏观经济方针政策的对的掌握。
规定学生搞清有关财政、金融的范畴;系统掌握财政、金融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对的认识财政、金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财政、金融的基本业务,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能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上,理解、把握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3、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与形成对财政、税务、金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含有理论分析的基本能力;培养与形成对财政政策的分析能力;培养与形成对货币政策的理解能力。
二、教材及参考书1、《财政与金融》,张连蕊,李凡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 出版1、《财政与金融》,庄毓敏,朱清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3 出版2、《财政与金融》蒙丽珍李星华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8 出版3、《财政学案例》邓文勇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4 出版4、《金融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 出版5、《货币银行学通论》万解秋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4 出版三、课程教学学时分派本课程共64 学时,每七天4 个学时。
1、学时分派四、课程考核本课程定为考试科目,理论部分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教与学的建议1、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在学习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学科的前提下开设。
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课程,本课程学习规定学生应当拥有较为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必要的数学知识;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本课程规定对社会、公司的概况基本理解。
《财政与金融》 教案
《财政与金融》教案全套第一章:财政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财政的定义、职能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财政的基本组成部分和财政收入来源。
让学生了解财政政策的概念和作用。
1.2 教学内容财政的定义和职能财政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财政收入来源:税收、非税收入、债务收入财政政策的概念和作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财政的定义、职能和作用,财政的基本组成部分和财政收入来源,财政政策的概念和作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财政的相关概念和政策。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以检验学生对财政概念的理解。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以检验学生对财政知识的掌握。
第二章:税收制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税收的定义、职能和分类。
让学生掌握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税收制度及其改革。
2.2 教学内容税收的定义和职能税收分类:直接税和间接税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公平、效率、可征性税收制度的要素:纳税人、税率、税收征收和管理我国的税收制度及其改革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税收的定义、职能和分类,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要素,我国的税收制度及其改革。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税收制度的相关概念和政策。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以检验学生对税收概念的理解。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以检验学生对税收知识的掌握。
第三章:财政支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财政支出的定义、分类和原则。
让学生掌握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财政支出政策和改革。
3.2 教学内容财政支出的定义和分类财政支出的原则:有效性、必要性、优先性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我国的财政支出政策和改革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财政支出的定义、分类和原则,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我国的财政支出政策和改革。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1).doc
《财政与金融》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财政与金融》是一门会计学及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其它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选修课,是培养具有熟练财政、金融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人员的专业课,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专门的高级人才的必修课。
二、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财政领域、金融领域的基本知识与理论,了解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多样性,并能运用所学的财政金融的业务知识对一些财政现象、金融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解释,为正确开展会计、营销、贸易、管理等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三、课时分配本课程总时数为55学时,具体课时分配见下表。
序内容教学时数小计讲授练习1财政概论222财政收入663财政支出6624国债225国家预算226金融概论447金融机构体系228金融业务10829金融市场441 0货币供求与均衡441 1国际金融441 2财政金融宏观调控5521 3合计55496四、课程内容第一章财政概论主要内容:财政的产生与发展、财政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财政的职能。
重点内容:财政一般概念的理解、财政与经济的关系、财政与其他分配形式的关系、财政分配体系的构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分配、财政的职能。
第二章财政收入主要内容:财政收入的构成、财政收入的数量分析、国有资产收入、税收概述、税收构成要素、我国主要的税种、国际税收。
重点内容: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影响财政收入的诸因素、国有资产收入的基本形式、现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税收的一般概念及形式特征、税收制度构成要素、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类税、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区别、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方法、国际避税的产生及主要方式。
第三章财政支出主要内容: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支出的内容、建设性支出、经常性支出重点内容: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的分类、财政支出原则、建设性支出主要项目、基本建设投资额与拨款额的确定关系、基本建设投资效果的评价、流动资金的供应方式、支援农业支出的方式及投向重点、行政管理费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支出的管理、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财政补贴的意义及内容。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大体信息课程代码:060665课程名称:财政与金融英文名称:Treasury and finance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54学分:3适用对象: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30% 期末考试:70%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财政与金融》课程属于应用经济学范围,是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对于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也是一门很实用的选修课。
该课程是一门关于财政和金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经济学基础课程,主要研究财政收支、财政管理、财政政策、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政策等宏观经济问题。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财政与金融》课程论述财政学和金融学两大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以马克思主义大体原理为指导,系统论述财政与金融的大体理论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国际财政理论和金融理论的最新研究功效和实务运作机制的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尽力反映财政与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功效,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财政与金融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忙学生提高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熟悉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对宏观经济方针政策的正确掌握。
要求学生弄清有关财政、金融的范围;系统掌握财政、金融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正确熟悉财政、金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财政、金融的大体业务,掌握必要的大体技术;能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上,理解、把握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财政概述(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财政的来历、财政所属范围及其发展的进程;2.并能对各类社会形态下的财政收支情况有所比较;3.重点掌握财政所具有的特征;4.掌握、理解财政各个职能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概述1.主要内容财政概述。
2.大体概念和知识点财政的一般概念;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大体特征;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会计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一、课程简介《财政与金融》课程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是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教学内容涵盖财政学和金融学两大学科,财政部分主要阐述财政职能、财政收支、国家预算,财政体制和财政政策等;金融部分主要阐述货币与信用、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货币供求与货币政策等。
二、课程学习目标本课程研究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性和政策性强,与实际联系紧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现行的财政金融制度,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财经管理工作所必需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财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经济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
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财政部分。
包括财政概述、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国家预算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财政政策和财政平衡等。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1)掌握财政收支方面的基本知识;(2)了解我国财政收支的概况。
2、金融部分。
包括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供求与均衡、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等。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1)掌握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2)了解我国货币金融概况;(3)能够理解我国货币金融政策。
3、财政金融宏观调控。
介绍如何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政策及工具进行宏观调控。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1)掌握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与方式;(2)理解我国宏观调控政策。
第一章财政的职能与作用『知识点』财政的概念;公共产品及其特征;市场失灵及其表现;财政的职能。
『重点』公共产品;市场失灵及其表现;财政的职能。
『难点』公共产品;市场失灵及其表现。
『基本要求』1、识记:财政的概念;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财政与金融 / Financial Science课程编码: 7444511 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 适用范围: 03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学时数: 54 其中:实验 / 实践学时: 0;课外学时: 0学分数: 3 先修课程:无考核方式:考查制定单位:广州大学理学院地理系制定日期: 2003 年 执笔者:潘安定 审核者:周仁言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之一。
这门课程是 高等院校各类经济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学好这门课程, 有利于相关经济专业的学 习,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够善于用经济手段来管理经济, 有利于提高经济政策 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熟悉有关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的基础理论以及财政、 金融作为政府的两大宏观调控手段在促进国民经济稳定与增长方面的作用, 从而为学生将来 的实际工作奠定相应的财经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要求同学们掌握财政和金融方面 的最基本理论和实物方面的知识。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 案例分析与调研为辅。
课堂讲授部分全部使用多媒体技术授课, 案例分析和调研工作由学生分组进行。
(四)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 在高年级将要开设的经济法、保险学、会计学等其他经济类课程等课程中都多次牵涉 到本课程的内容,在高年级的实践活动和实习过程中都有较多机会运用本课程的知识和技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警官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财政学研究对象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和在分配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极其规律性。
财政分配活动包括组织财政收入和安排财政 支出两个阶段, 同时通过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对财政收支进行管理。
金融学研究对象是 货币、货币流通和信用,而经营和组织货币流通与信用的机构和组织是各种银行 和非银行 金融机构。
财政金融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财政与金融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财政与金融》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财政与金融的基本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有关经济现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财政金融基本经济理论高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经济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财政概论1、知识点(1)财政学概念;(2)财政的职能;(3)财政的作用。
2、教学要求本章阐述的是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及职能、作用,通过讲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财政的概念及职能。
作业以课后思考题为主。
3、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财政的概念;(2)明确财政的作用;(3)掌握财政的职能。
(二)财政收入1、知识点(1)财政收入的形式及分类;(2)税收;(3)公债;(4)国有资产收益。
2、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财政收入的主要内容,是财政的主要内容,也是财政支出的基础。
本章在概述的基础上,讨论财政收入的形式和分类、税收、公债和国有资产收益,要求学生对财政收入的来源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3、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财政收入的概念;(2)掌握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和主要分类;(3)掌握我国现行的税种的基本内容;(4)掌握公债的概念以及公债的相关内容;(5)了解国有资产的管理。
(三)财政支出(1)财政支出的意义;(2)财政支出的原则;(3)财政支出的分类。
2、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财政支出内容。
使学生了解财政支出的意义,掌握财政支出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财政支出的原则。
3、能力培养要求(1)了解财政支出的意义;(2)掌握财政支出的分类;(3)理解财政支出的原则。
(四)国家预算以及分税制1、知识点(1)国家预算概念;(2)国家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调整;(3)国家决算;(4)财政管理体制的发展;(5)分税制。
《财政与金融》 教案全套
《财政与金融》教案全套第一章:财政与金融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财政与金融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财政与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理解财政与金融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1.2 教学内容财政与金融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财政与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财政与金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讲授财政与金融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案例分析:财政与金融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实际应用。
小组讨论: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1.4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知识点。
第二章:财政政策分析2.1 学习目标掌握财政政策的定义、目标和工具。
了解财政政策的类型和效应。
学会分析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财政政策的定义、目标和工具。
财政政策的类型和效应。
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财政政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讲授财政政策的定义、目标和工具。
案例分析:不同类型财政政策的实际应用。
小组讨论: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2.4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知识点。
第三章:税收政策分析3.1 学习目标掌握税收政策的定义、目标和原则。
了解税收政策的类型和效应。
学会分析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税收政策的定义、目标和原则。
税收政策的类型和效应。
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税收政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讲授税收政策的定义、目标和原则。
案例分析:不同类型税收政策的实际应用。
小组讨论: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3.4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知识点。
第四章: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4.1 学习目标掌握金融市场的定义、类型和功能。
了解金融机构的类型、功能和监管。
学会分析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对经济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金融市场的定义、类型和功能。
金融机构的类型、功能和监管。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对经济的影响。
4.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是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参考学时:72学时三、课程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本课程教学目标为:(一)知识教学目标:1.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认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 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信用形式;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认知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3. 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财政政策、方针、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 能正确把握商业银行与企业、单位的关系。
3. 初步具备运用所学金融基础知识,进行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等业务操作的能力。
4. 能运用金融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5. 具有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变化对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影响的能力。
(三) 专业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 关心国家大事,初步具有观察社会经济生活变化,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对现实影响的能力;四、课程内容纲要第一部分财政基础知识(一)学习目标:1、认知财政的含义和一般特征,了解财政与政府、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理解财政的职能;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经济现象。
2、认知我国财政的形式和分类,了解我国财政财政收入合理规模确定标准,理解我国收入的基本特征。
能运用财政收入的基本知识观察财政实践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60665课程名称:财政与金融英文名称:Treasury and finance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54学分:3适用对象: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30% 期末考试:70%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财政与金融》课程属于应用经济学畴,是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对于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也是一门很实用的选修课。
该课程是一门关于财政和金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经济学基础课程,主要研究财政收支、财政管理、财政政策、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政策等宏观经济问题。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财政与金融》课程阐述财政学和金融学两大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述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国际财政理论和金融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机制的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财政与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财政与金融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对宏观经济方针政策的正确掌握。
要求学生弄清有关财政、金融的畴;系统掌握财政、金融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正确认识财政、金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财政、金融的基本业务,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能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上,理解、把握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四、教学容及要求第一章财政概述(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财政的来历、财政所属畴及其发展的过程;2.并能对各种社会形态下的财政收支情况有所比较;3.重点掌握财政所具有的特征;4.掌握、理解财政各个职能的含义和主要容。
(二)教学容第一节财政概述1.主要容财政概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财政的一般概念;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阐述财政在社会在生产中的地位。
第二节财政的产生和发展1.主要容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财政的产生;财政的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财政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第三节财政的特征1.主要容财政的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财政分配的形式一般采用货币分配形式;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财政有哪些特征?第四节财政的职能和作用1.主要容财政的职能和作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举例阐明财政的职能。
(三)课后练习1.财政具有哪些特征?2.财政各个职能含义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容?(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二章财政收入(一)目的与要求1.从动态和静态等方面全面理解财政收入的概念;2.掌握财政收入的分类标准和方法;3.深入理解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含义和影响因素;4.了解财政收入的基本结构,财政收入经济性质的分析;5.了解分析与确定财政收入数量的经验数据法、要素分析法等方法。
(二)教学容第一节财政收入概述1.主要容财政收入概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财政收入的意义;财政收入的来源;财政收入的原则。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财政收入有哪些原则?第二节财政收入的分类1.主要容财政收入的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按收入形式分类;按国民经济部门分类;按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分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试将财政收入进行分类。
第三节财政收入规模分析1.主要容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分析;财政收入规模的计算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试计算财政收入的规模。
(三)课后练习1.财政收入有哪些分类标准,又有哪些分类方法?2.运用经验数据法和要素分析法确定财政收入数量界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三章国债(一)目的与要求1.能充分认识国家财政收入组成部分的国债的概念特征、国债的功能;2.了解我国国债的发展概况。
掌握国债的各种分类、国债的规模;3.掌握国债的发行价格、国债的发行方法、国债的利率及国债的偿还;4.了解国债的负担以及我国国债市场。
(二)教学容第一节国债的概念1.主要容国债的概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国债的概念;国债的特征;国债的功能。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国债有哪些特征和功能?第二节国债的规模1.主要容国债的规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国债的负担;国债的限度。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国债的负担与限度。
第三节国债制度1.主要容国债制度。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国债的种类;国债的发行;国债的偿还;国债市场;我国国债状况。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试简述我国国债状况。
(三)实践环节搜集我国国债的资料,同时搜集某西方发达国家国债资料,进行比较。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四章税收(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国家税收的概念和特征、税制要素及税收的分类;2.了解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以及几次较大的税制改革;3.了解我国税制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我国税收政策的立法精神;4. 理解税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5.掌握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的主要税种及主要税种的税收要素及征税办法。
(二)教学容第一节税收的概念和特征1.主要容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税收的概念;税收的形式特征。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税制要素1.主要容税制要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附加、加成和减免;违章处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税收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税收分类1.主要容税收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按课税对象分类;按税收的计税标准分类;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税收进行分类。
第四节现行征收的各税1.主要容现行征收的各税。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流转税:对象和特点,流转税的主要税种;所得税:性质和特点,所得税的主要税种;其他课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明白现行征收的各税的特点。
第五节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1.主要容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950-1978年间的税制建立与发展;1979—1993年间的税制改革;1994年的税制改革。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我国税制的演变。
(三)课后练习1.简述流转税的对象和特点及流转税的主要税种。
2.简述所得税的性质和特点及所得税的主要税种。
3.试述我国税制的演变历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五章财政支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财政支出的概念及财政支出的各种分类;2.掌握并理解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3.理解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安排和组织财政支出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及政府采购制度;4.掌握一些财政支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5.掌握各种购买性支出的性质及现行管理办法;6.掌握对转移性支出改革的重要意义及其改革措施。
(二)教学容第一节财政支出的意义与分类1.主要容财政支出的意义与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财政支出的意义;财政支出分类;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财政支出的规模与原则1.主要容财政支出的规模与原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量入为出的原则;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原则;厉行节约、讲求效益的原。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财政支出有哪些原则?能分别理解。
第三节财政支出效益分析1.主要容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意义、特点、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掌握财政支出收益分析的方法。
第四节购买性支出1.主要容购买性支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行政管理支出与国防经费支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财政投资性支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明白各种购买性支出的基本围。
第四节转移性支出1.主要容转移性支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社会保障支出的概念与容,资金来源与筹资模式;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财政补贴支出的性质与容;我国财政补贴制度的实践与改革。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明白各种转移性支出的基本围。
(三)实践环节搜集近五年的财政支出资料,对支出总量和支出结构进行分析,并给出今后的趋势,最后将你的结论整理成一篇研究报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六章国家预算和决算(选学)(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国家预算的概念;2.了解我国国家预算的组成;3.理解国家预算的原则;4.掌握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的概念,并能加以比较;5.理解实行复式预算的必要性和条件;6.掌握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容;7.理解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容和特点;8.了解我国预算外资金的建立和发展;9.掌握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原则;10.掌握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与实质、类型及分税制方面的问题;11.了解国家决算的编制。
(二)教学容第一节国家预算1.主要容国家预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国家预算的概念、组成、原则;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明白国家预算的原则。
第二节预算外资金1.主要容预算外资金。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容和特点;预算外资金的建立和发展;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了解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容和特点。
第三节国家预算管理体制1.主要容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与实质;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分税制体制及其完善。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分税制度该如何完善?第四节国家决算1.主要容国家决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国家决算的概念;国家决算的编制。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能了解国家决算的概念及编制。
(三)课后练习1. 简述实行复式预算的必要性和条件。
2. 简述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七章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财政管理的概念及其容,财政监督的概念,财政监督的容;2.熟悉财政管理的意义,加强财政法制建设的主要容;3.了解财政管理现代化,加强财政法制建设的意义。
(二)教学容第一节财政管理1.主要容财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