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计量与计算

合集下载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新课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新课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1 年全国一致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新课标)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一、选择题1.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1.00molNaCl 中含有 6.02×1023个 NaCl 分子B.1.00molNaCl中,所有 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 6.02×1023﹣1C.欲配置 1.00L,1.00mol.L 的 NaCl溶液,可将 58.5gNaCl溶于 1.00L 水中D.电解 58.5g 熔融的 NaCl,能产生 22.4L 氯气(标准状况)、23.0g 金属钠【考点】 54: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5C: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剖析】依据物质的构成、离子的电子排布来剖析微粒的物质的量,并依据溶液的配制来剖析溶液的体积,利用电解反响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来计算电解产物的量即可解答.【解答】解: A、因 NaCl为离子化合物,则不存在NaCl 分子,故 A 错误;B、因 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 电子稳固构造,则最外层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8mol,其电子总数为 8×6.02× 1023,故 B 正确;C、欲配置 1.00L,1.00mol。

L﹣1的 NaCl溶液,可将 58.5g NaCl溶于适当水中,配成 1L 溶液,而不是溶于1L 的水中,故 C 错误;D、NaCl 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电解 58.5g 熔融的 NaCl, 1molNaCl生成 0.5mol 氯气,能产生0.5mol× 22.4L/mol=11.2L 氯气(标准状况),而不是 22.4L 氯气,故 D 错误;应选: B。

【评论】此题观察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计算,明确物质的构成、电子排布、溶液的配制,电解等知识点来解答,学生熟习物质的量的计算、利用原子守恒来判断电解产物的物质的量是解答此题的要点.2.分子式为 C5H11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 种B.7 种C.8 种D.9 种【考点】 I4: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专题】 532: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及其判断.【剖析】判断和书写烷烃的氯代物的异构体能够依照以下步骤来做:(1)先确立烷烃的碳链异构,即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2)确立烷烃的对称中心,即找出等效的氢原子.( 3)依据先中心后外头的原则,将氯原子逐个去取代氢原子.(4)关于多氯代烷的同分异构体,依照先集中后分别的原则,先将几个氯原子集中取代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后分别去取代不一样碳原子上的氢.【解答】解:分子式为 C5H11Cl 的同分异构体有主链有5 个碳原子的: CH3CH2CH2CH2CH2Cl ; CH3CH2CH2CHClCH3;CH3CH2 CHClCH2CH3;主链有 4 个碳原子的: CH3CH( CH3)CH2 CH2 Cl;CH3CH(CH3)CHClCH3;CH3CCl (CH )CH;CH()CH;32CH32ClCH CH32CH3主链有 3 个碳原子的: CH2C(CH3)2CH2Cl;共有 8 种状况。

2011年各地高考化学试卷分类汇编

2011年各地高考化学试卷分类汇编

2011 年各地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一、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1.( 2011 广东高考 9)设 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常温下, 23g NO 2 含有 nA 个氧原子B 、1L0.1mol?L -1 的氨水含有 0.1n A 个 OH ―C 、常温常压下, 22.4LCCl 4 含有个 nA 个 CCl 4 分子D 、1molFe 2+ 与足量的 H 2O 2 溶液反应,转移 2n A 个电子 2.( 2011 新课标全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0m ol NaCl 中含有 6.02×1023 个 NaCl 分子 B. 1.00mol NaCl 中 ,所有 Na +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 8×6.02 ×1023C.欲配置 1.00L ,1.00mol.L -1 的 NaCl溶液,可将 58.5g NaCl 溶于 1.00L 水中D.电解 58.5g 熔融的 NaCl ,能产生 22.4L 氯气(标准状况) 、 23.0g 金属钠3.( 2011 海南)设 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 Al 3+离子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3N A B.1molCl 2 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3N A [ 来C.10LpH=1 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 + 离子数为 2N A D.10LpH=13 的 NaOH 溶液中含有的 OH -离子数为 N A [ 来源 :学科网 ZXXK] 4. (2011 全国 II 卷 12)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18gH2O 中含的质子数为 10NA B .12g 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A C .46gNO 2 和 N 2O4 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 3N A D .1 mol Na 与足量 O2 反应,生成 Na 2O 和 Na2O2 的混合物,钠失去 NA 个电子5.(2011 江苏高考 8)设 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卷及参考答案(已校对)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卷及参考答案(已校对)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化学I 卷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00 molNaCl 中含有6.02×1023个NaCl 分子B. 1.00molNaCl 中,所有Na +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C.欲配置1.00L 1.00mol.L -1的NaCl 溶液,可将58.5g NaCl 溶于1.00L 水中D.电解58.5g 熔融的NaCl ,能产生22.4L 氯气(标准状况)、23.0g 金属钠 8.分子式为C 5H 11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 A.6种 B.7种 C. 8种 D.9种 9.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 ①CH 3CH=CH 2 + Br 2CH 3CHBrCH 2Br ②CH 3CH 2OHCH 2=CH 2↑+ H 2O ③CH 3COOH + 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 + H 2O④C 6H 6 + HNO 3C 6H 5NO 2 + H 2O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将浓度为0.1mol ·L -1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 )A. c (H +) B. Ka (HF ) C.)()(+H c F c - D. )()(HF c H c +1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Fe + Ni 2O 3 + 3H 2O = Fe(OH)2 + 2Ni(OH)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 2O 3、负极为Fe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 --2e -= Fe(OH)2C.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D. 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 --2e -= Ni 2O 3 + 3H 2O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 +=Fe 2++H 2S ↑B. NH 4HCO 3溶于过量的NaOH 溶液中:HCO 3-+OH -=CO 32-+H 2OC. 少量SO 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 6H 5O -+SO 2+H 2O=C 6H 5OH+HSO 3-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 3+2CH 3COOH=Ca 2++2CH 3COO -+CO 2↑+H 2O13.短周期元素W 、X 、Y 和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人。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1 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00molNaCl 中含有 6.02× 1023个 NaCl 分子B.1.00molNaCl 中,所有 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 1023C.欲配置 1.00L,1.00mol.L﹣1的 NaCl 溶液,可将 58.5gNaCl 溶于 1.00L 水中D.电解 58.5g 熔融的 NaCl,能产生 22.4L 氯气(标准状况)、 23.0g 金属钠2.分子式为 C H 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511A.6 种B.7 种C.8 种D.9 种3.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①CH3CH=CH 2+Br 232CH CHBrCH Br②CH3CH2OH CH2=CH2+H2O③ 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 +H2O④ C6H6+HNO 3C6H5 NO2+H2O.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将浓度为0.1mol?L﹣1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A .c(H+)B.K a( HF)C.D.5.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 2O3+3H2O=Fe(OH)2+2Ni(OH) 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 2O3、负极为 Fe.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2B Fe+2OH OH=Fe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减弱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 (OH)2 +2OH﹣﹣2e﹣ =Ni 2O3+3H2O6.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B.NH 4HCO3溶于过量的 NaOH 溶液中: HCO3﹣ +OH﹣ =CO32﹣ +H2OC.少量 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C6H5O﹣ +SO2+H2O=C6H5OH+HSO3﹣D.大理石溶于醋酸中: CaCO3+2CH3COOH=Ca2++2CH3COO﹣ +CO2↑+H2O 7.短周期元素 W、X 、Y 和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 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 2 倍,元素 Y 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2 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元素 W、 X 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 电子的稳定结构B.元素 X 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 的化合物有很多种C.元素 Y 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D.元素 Z 可与元素 X 形成共价化合物XZ2二、解答题(共 3 小题,满分 29 分)8.(14 分) 0.80gCuSO4?5H2O 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 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2)取 270℃所得样品,于 570℃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 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 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在 0.10mol?L ﹣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 有浅蓝色氢氧2+﹣ 1化铜沉淀生成, 当溶液的 pH=8 时,c (Cu )= mol?L (K sp [ Cu (OH )2] =2.2× 10﹣ 20).若在 0.1mol?L ﹣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 H 2 气体,使 Cu 2+S 完全沉淀为 CuS ,此时溶液中的 H +浓度是mol?L ﹣1.9.(15 分)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H 2( g )、CO (g )和 CH 3( )的燃烧热△﹣ 1﹣1和﹣H 分别为﹣ 285.8kJ?mol 、﹣ 283.0kJ?molOH l726.5kJ?mol ﹣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太阳能分解 10mol 水消耗的能量是kJ ;( 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在容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由 CO 2 和 H 2 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T 1、T 2 均大于 3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①温度为 T 1 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 3OH )= mol?L﹣1min﹣1②该反应在 T 1 时的平衡常数比 T 2 时的小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④处于 A 点的反应体系从 T 1 变到 T 2,达到平衡时增大( 4)在 T 1 温度时,将 1molCO 2 和 3molH 2 充入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 CO 2 转化率为 a ,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 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负极的反应式为,正极的反应式为 .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 1mol 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702.1kJ ,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10.( 15 分)氢化钙固体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兴趣小组长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B.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①写出 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该同学的判断不正确,原因是.(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 5)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三、选修部分11.【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 分)普通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早期的纸张生产中,常采用纸张表面涂敷明矾的工艺,以填补其表面的微孔,防止墨迹扩散.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发现纸张会发生酸性腐蚀而变脆、破损,严重威胁纸质文物的保存.经分析检验,发现酸性腐蚀主要与造纸中涂敷明矾的工艺有关,其中的化学原理是;为了防止纸张的酸性腐蚀,可在纸浆中加入碳酸钙等添加剂,该工艺原理的化学(离子)方程式为.(2)为了保护这些纸质文物,有人建议采取下列措施:①喷洒碱性溶液,如稀氢氧化钠溶液或氨水等.这样操作产生的主要问题是;②喷洒 Zn(C2H5)2.Zn(C2H5)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乙烷.用化学(离子)方程式表示该方法生成氧化锌及防止酸性腐蚀的原理、.(3)现代造纸工艺常用钛白粉(TiO 2)替代明矾.钛白粉的一种工业制法是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为原料按下列过程进行的,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①FeTiO3+C+Cl 2TiCl 4+FeCl3+CO②TiCl 4+O2TiO2+Cl2.12.( 15 分)氮化硼( BN )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

2011年—2020年十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化学计算(含详细解析)

2011年—2020年十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8  化学计算(含详细解析)

1.(2012·上海高考真题)工业上将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铂铑合金网发生氨氧化反应,若有标准状况下V L 氨气完全反应,并转移n 个电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可表示为( )A .11.2n 5VB .5V 11.2nC .22.4V 5nD .22.4n 5V【答案】D【解析】氨气与氧气发生了催化氧化反应:4NH 3+5O 24NO +6NO ,可知4NH 3~20e -,即4:20=:22.4AV n N ,推出为N A =22.4n/5V 。

答案选D 。

2.(2017·上海高考真题)2克氧气含有x 个氧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A .16xB .32xC .x/16D .x【答案】A【解析】n(O 2)=2g 32g/mol =116mol ,含有x 个分子,则N A =N n =x116mol =16x/mol ,故选A 。

3.(2017·上海高考真题)将一定量的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若放出氢气的质量相等,则参加反应的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1:1B .2:3C .3:2D .8:9【答案】C【解析】设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都生成1mol 的H 2,则Mg+2HCl=MgCl 2+H 2↑,2Al+6HCl=2AlCl 3+3H 2↑ 1 1231 所以参加反应的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1:23=3:2; 答案选C 。

4.【2016年高考上海卷】某铁的氧化物(Fe x O )1.52g 溶于足量盐酸中,向所得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112mlCl 2,恰好将Fe 2+完全氧化。

x 值为( )专题08 化学计算A .0.80B .0.85C .0.90D .0.93【答案】A【解析】根据电子守恒可知,Fe x O 被氧化为Fe 3+转移的电子数和Cl 2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标准状况下112mLCl 2转移电子数为0.01mol 。

则有: 1.5256x+16 ×(3-2x)×x=0.01,解得x=0.8。

2011年高考试题——理综化学(浙江卷)解析版

2011年高考试题——理综化学(浙江卷)解析版

2011年高考试题——理综化学(浙江卷)解析版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理科综合测试化学试题全解析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 -23;Mg-24;Cl-35.5;Ca-40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B.原子吸收光谱仪可用于测定物质中的金属元素,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官能团C.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但它对物质熔点、沸点有较大影响,而对溶解度无影响D.酶催化反应具有高效、专一、条件温和等特点,化学模拟生物酶对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解析:本题继续延用了09、10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第7题的命题思路,考查的相关知识内容都取自高中新课程课本,考试的导向作用很明确,引导学生要重视课本知识,学好课本知识,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同时也引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应该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生产密切联系的学科,要注意学科最新发展动向,要善于联系、学以致用。

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和解释实际问题。

A选项:化学变化发生的是质变,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的笫一个特点。

化学变化是原子的重新分配与组合,从原子水平而言,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因而质量守恒,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是化学变化的笫二个特点。

因为化学变化是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断裂要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要放出能量,因此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这是化学反应的笫三个特点。

所以A选项正确。

B选项中,用红外光谱仪可以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基团,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可以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B正确。

C模块。

教学中,两者都不能偏废。

A 选项,变色硅胶干燥剂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是一种高微孔结构的含水二氧化硅,本身呈白色、半透明状玻璃体,属非晶态物质,其化学分子式为mSiO 2.nH 2O ,不溶于水和任何溶剂,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具强烈的吸湿性能。

2011高考(广东卷)化学试题加答案加解析

2011高考(广东卷)化学试题加答案加解析

2011(广东卷)高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B.蛋白质、乙酸和葡萄糖均属电解质C.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D.乙酸乙酯和食用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乙醇2.(3分)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H+、Fe2+、NO3﹣、SiO32﹣B.Ag+、Fe3+、Cl﹣、SO42﹣C.K+、SO42﹣、Cu2+、NO3﹣D.NH4+、OH﹣、Cl﹣、HCO3﹣3.(3分)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23gNO2含有N A个氧原子B.1L 0.1mo1•L﹣1的氨水含有0.1N A个OH﹣C.常温常压下,22.4L CCl4含有N A个CCl4分子D.1mo1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2N A个电子4.(3分)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是()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片于其中探究讨Mg的活泼性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C.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D.将Mg(OH)2沉淀转入表面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5.(3分)对于0.1mol•L﹣1 Na2SO3溶液,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溶液的pH降低B.c(Na+)=2c(SO32﹣)+c(HSO3﹣)+c(H2SO3)C.c(Na+)+c(H+)=2 c(SO32﹣)+2c(HSO3﹣)+c(OH﹣)D.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32﹣)与c(Na+)均增大6.(3分)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7.(3分)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 A族,甲和丙同主族,丁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丙>丁>乙B.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8.(3分)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B.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C.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9.直接生成碳﹣碳键的反应是实现高效、绿色有机合成的重要途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是近年备受关注的一类直接生成碳﹣碳单键的新反应.例如:化合物I可由以下合成路线获得:(1)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其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条件).(2)化合物II与足量浓氢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条件).(3)化合物III没有酸性,其结构简式为;III的一种同分异构体V 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化合物V的结构简式为.(4)反应①中1个脱氢剂IV(结构简式如图)分子获得2个氢原子后,转变成1个芳香族化合物分子,该芳香族化合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5)1分子与1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类似①的反应,其产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1mol该产物最多可与molH2发生加成反应.10.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I,II,III)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1)在0﹣30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VⅠ、VⅡ和VⅢ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内,在第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2)将所得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CH4(g)+H2O (g)⇌CO(g)+3H2(g),该反应的△H=+206kJ•mol﹣1①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的标注)②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g)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27,此时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10mol,求CH4的平衡转化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已知:CH4(g)+2O2(g)═CO2(g)+2H2O(g)△H=﹣802kJ•mol﹣1写出由CO2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11.由熔盐电解法获得的粗铝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这些杂质可采用吹气精炼法除去,产生的尾气经处理后可用钢材镀铝.工艺流程如下:(注:NaCl熔点为801℃;AlCl3在181℃升华)(1)精炼前,需清除坩埚表面的氧化铁和石英砂,防止精炼时它们分别与铝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新的杂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①和②(2)将Cl2连续通入坩埚中的粗铝熔体,杂质随气泡上浮除去.气泡的主要成分除Cl2外还含有;固态杂质粘附于气泡上,在熔体表面形成浮渣,浮渣中肯定存在(3)在用废碱液处理A的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镀铝电解池中,金属铝为极,熔融盐电镀中铝元素和氯元素主要以AlCl4﹣和Al2Cl7﹣形式存在,铝电极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5)钢材镀铝后,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铝膜能防止钢材腐蚀,其原因是.12.某同学进行试验探究时,欲配制1.0mol•L﹣1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2O试剂(化学式量:315).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为探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8H2O在283K、293K和303K时的溶解度(g/100g H2O)分别为2.5、3.9和5.6.(1)烧杯中未溶物仅为BaCO3,理由是.(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8H2O和少量BaCO3组成,设计试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pH=9.6)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步骤2: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是试管中,步骤4:(3)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Ba(OH)2•8H2O的含量.实验如下:①配制250ml 约0.1mol•L﹣1Ba(OH)2•8H2O溶液:准确称取w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将溶液转入,洗涤,定容,摇匀.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ml所配制Ba(O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填“0.020”、“0.05”、“0.1980”或“1.5”)mol•L﹣1盐酸装入50ml 酸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盐酸Vml.③计算Ba(OH)2•8H2O的质量分数=(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4)室温下,(填“能”或“不能”)配制1.0mol•L﹣1Ba(OH)2溶液.2011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B.蛋白质、乙酸和葡萄糖均属电解质C.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D.乙酸乙酯和食用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乙醇【分析】A.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B.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C.卤代烃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D.食用植物油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解答】解:A.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纤维素遇碘水不变色,故A错误;B.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而葡萄糖属于非电解质,只有乙酸才属于电解质,故B错误;C.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故C正确;D.食用植物油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淀粉的检验、电解质、消去反应、油脂的水解等,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2.(3分)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H+、Fe2+、NO3﹣、SiO32﹣B.Ag+、Fe3+、Cl﹣、SO42﹣C.K+、SO42﹣、Cu2+、NO3﹣D.NH4+、OH﹣、Cl﹣、HCO3﹣【分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弱电解质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离子就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解答】解:A、因H+、Fe2+、NO3﹣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SiO32﹣能结合生成沉淀,则该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因Ag+、Cl﹣能结合生成AgCl沉淀,则该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因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则该组离子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D、因NH4+、OH﹣能结合生成弱电解质,OH﹣、HCO3﹣能结合生成水和碳酸根离子,则该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明确离子之间的反应及常见离子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3.(3分)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23gNO2含有N A个氧原子B.1L 0.1mo1•L﹣1的氨水含有0.1N A个OH﹣C.常温常压下,22.4L CCl4含有N A个CCl4分子D.1mo1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2N A个电子【分析】A、质量换算物质的量结合分子式计算氧原子;B、氨水溶液中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C、依据气体摩尔体积的条件应用分析判断;D、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计算分析.【解答】解:A、23gNO2物质的量==0.5mol,含有N A个氧原子,故A正确;B、1L 0.1mo1•L﹣1的氨水含一水合氨0.1mol,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故B错误;C、四氯化碳不是气体,常温常压下,22.4L CCl4物质的量不是1mol,故C错误;D、1molFe2+被过氧化氢氧化为Fe3+,电子转移1mol,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主要考查质量换算物质的量计算微粒数,气体摩尔体积的条件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计算,弱电解质的判断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4.(3分)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是()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片于其中探究讨Mg的活泼性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C.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D.将Mg(OH)2沉淀转入表面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分析】A.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加到水中;B.镁离子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C.过滤操作应用玻璃棒引流;D.镁离子水解,生成的盐酸为挥发性酸.【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加到水中,而不能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故A错误;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镁离子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B正确;C.过滤操作应利用玻璃棒引流,将浊液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故C错误;D.应将Mg(OH)2沉淀转入蒸发皿中,加足量稀盐酸,生成氯化镁,加热时促进镁离子水解,生成的盐酸为挥发性酸,所以蒸干得不到无水MgCl2固体,为氢氧化镁固体,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熟悉稀释、过滤等实验操作及离子的反应、水解反应等知识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5.(3分)对于0.1mol•L﹣1 Na2SO3溶液,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溶液的pH降低B.c(Na+)=2c(SO32﹣)+c(HSO3﹣)+c(H2SO3)C.c(Na+)+c(H+)=2 c(SO32﹣)+2c(HSO3﹣)+c(OH﹣)D.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32﹣)与c(Na+)均增大【分析】A、升高温度,会促进盐的水解;B、根据溶液中的物料守恒知识来回答;C、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知识来回答;D、根据水解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回答.【解答】解:0.1mol•L﹣1 Na2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O32﹣+H2O⇌HSO3﹣+OH ﹣,该过程是吸热过程.A、升高温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溶液的pH升高,故A错误;B、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Na+)=2c(SO32﹣)+2c(HSO3﹣)+2c(H2SO3),故B错误;C、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2c(SO32﹣)+c(HSO3﹣)+c(OH ﹣),故C错误;D、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SO32﹣+H2O⇌HSO3﹣+OH﹣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c(SO32﹣)与c(Na+)均增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盐的水解平衡移动原理以及溶液中的离子之间的守恒关系知识,难度不大.6.(3分)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分析】A、a和b不连接时,Fe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铁能将金属铜从其盐中置换出来;B、原电池中,失电子的极是负极,得电子的极是正极,往往活泼金属做负极;a和b用导线连接时,形成原电池,Fe作负极,Cu作正极;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都发生Fe+Cu2+=Fe2++Cu;铁和硫酸铜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也可以发生电化学反应;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形成电解池,铁片上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铜离子移向阴极;【解答】解:A、a和b不连接时,铁片和硫酸铜溶液之间发生化学反应,铁能将金属铜从其盐中置换出来,所以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故A正确;B、a和b用导线连接时,形成了原电池,铜作正极,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故B正确;C、a和b不连接时,铁片和硫酸铜溶液之间发生化学反应,铁能将金属铜从其盐中置换出来,a和b用导线连接时,形成了原电池,加快了铁将金属铜从其盐中置换出来的速度,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硫酸铜的蓝色逐渐变成硫酸亚铁的浅绿色,故C正确;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依据电解原理,阳离子移向阴极,所以Cu2+向铁电极移动,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速率知识,形成原电池能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与原电池反应,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电解过程的反应原理应用,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是很大.7.(3分)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 A族,甲和丙同主族,丁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丙>丁>乙B.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分析】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 A族,则甲为H元素,乙为N元素,形成的化学物为氨气,甲和丙同主族,则丙为Na元素,丁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应为Al元素,结合元素对应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该题.【解答】解: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 A族,则甲为H元素,乙为N元素,形成的化学物为氨气,甲和丙同主族,则丙为Na元素,丁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应为Al元素,则A.Na与Al位于第三周期,原子半径Na>Al,N位于第二周期,原子半径Na >Al>N,故A正确;B.Na的金属性比Al强,对应单质的还原性Na>Al,故B错误;C.Na对应的氧化物为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D.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所以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学习中注意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把握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如何推断元素的种类.8.(3分)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B.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C.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分析】A.溴和NaOH反应,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B.浓硫酸和蔗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C.生成NO,根据NO的性质判断;D.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可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解答】解:A.溴和NaOH反应生成NaBr和NaBrO,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所以上层无色,故A错误;B.浓硫酸和蔗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碳不反应,故B正确;C.生成NO,NO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故C错误;D.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可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学习中注意积累.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9.直接生成碳﹣碳键的反应是实现高效、绿色有机合成的重要途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是近年备受关注的一类直接生成碳﹣碳单键的新反应.例如:化合物I可由以下合成路线获得:(1)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C5H8O4,其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条件).(2)化合物II与足量浓氢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条件).(3)化合物III没有酸性,其结构简式为OHCCH2CHO;III的一种同分异构体V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化合物V的结构简式为CH2=CH ﹣COOH.(4)反应①中1个脱氢剂IV(结构简式如图)分子获得2个氢原子后,转变成1个芳香族化合物分子,该芳香族化合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5)1分子与1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类似①的反应,其产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1mol该产物最多可与8molH2发生加成反应.【分析】Ⅱ能被氧化生成Ⅲ,Ⅲ能和银氨溶液反应然后酸化生成Ⅳ,则Ⅲ中含有醛基,Ⅱ中含有羟基,Ⅳ为羧酸,Ⅳ和甲醇反应生成I,根据I知Ⅳ的结构简式为,Ⅲ的结构简式为OHCCH2CHO,Ⅱ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CH2OH.【解答】解:Ⅱ能被氧化生成Ⅲ,Ⅲ能和银氨溶液反应然后酸化生成Ⅳ,则Ⅲ中含有醛基,Ⅱ中含有羟基,Ⅳ为羧酸,Ⅳ和甲醇反应生成I,根据I知Ⅳ的结构简式为,Ⅲ的结构简式为OHCCH2CHO,Ⅱ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CH2OH.(1)通过I的结构简式知,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C5H8O4,加热条件下,I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羧酸钠和甲醇,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C5H8O4,;(2)一定条件下,1、3丙二醇和氢溴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1、3﹣二溴丙烷和水,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3)通过以上分析知,III的结构简式为:OHCCH2CHO,III的一种同分异构体V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说明V中含有羧基,再结合其分子式知,化合物V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H,故答案为:OHCCH2CHO;CH2=CH﹣COOH;(4)该分子获得2个氢原子后转变成1个芳香族化合物分子,说明该物质中含有苯环,其它原子不变,所以其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5)根据①的反应甲基上的氢原子和乙炔基上的氢原子发生脱氢反应,其产物的结构简式为:,1mol 该产物中含有2mol苯环和1mol碳碳三键,所以最多可与8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及合成,读懂题给信息及利用信息是解本题关键,同时考查学生自学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难度较大.10.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I,II,III)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1)在0﹣30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VⅠ、VⅡ和VⅢ从大到小的顺序为VⅢ>VⅡ>VⅠ;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内,在第Ⅱ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2)将所得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CH4(g)+H2O (g)⇌CO(g)+3H2(g),该反应的△H=+206kJ•mol﹣1①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的标注)②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g)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27,此时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10mol,求CH4的平衡转化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已知:CH4(g)+2O2(g)═CO2(g)+2H2O(g)△H=﹣802kJ•mol﹣1写出由CO2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CO2(g)+3H2O(g)═2O2(g)+CO(g)+3H2(g)△H=+1008 kJ•mol﹣1.【分析】(1)相同时间甲烷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越大,表明平均速率越大,相同时间甲烷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越小,平均反应速率越小.由图2可知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内,在第Ⅱ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2)①CH4(g)+H2O(g)⇌CO(g)+3H2(g),该反应的△H=+206kJ•mol﹣1,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能量;依据能量变化画出图象;②依据合成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得到转化率;(3)依据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到;【解答】解:(1)由图2可知,在0~30h内,甲烷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n(Ⅰ)<△n(Ⅱ)<△n(Ⅲ),故在0~30h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v(Ⅲ)>v(Ⅱ)>v(Ⅰ);由图2可知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内,在第Ⅱ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故答案为:VⅢ>VⅡ>VⅠ;Ⅱ.(2)①CH4(g)+H2O(g)⇌CO(g)+3H2(g),该反应的△H=+206kJ•mol﹣1,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为:.②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g)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27,此时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10mol,根据平衡的三步计算可求CH4的平衡转化率:CH4(g)+H2O(g)⇌CO(g)+3H2(g)起始量(mol)x x 0 0变化量(mol)0.10 0.10 0.10 0.30平衡量(mol)x﹣0.10 x﹣0.10 0.10 0.30K===27计算得到x=0.11mol甲烷的转化率=×100%=91%故答案为:91%(3)①CH4(g)+H2O(g)⇌CO(g)+3H2(g),△H=+206kJ•mol﹣1②CH4(g)+2O2(g)═CO2(g)+2H2O(g)△H=﹣802kJ•mol﹣1依据盖斯定律①﹣②得到:CO2(g)+3H2O(g)═2O2(g)+CO(g)+3H2(g)△H=+1008 kJ•mol﹣1故答案为:CO2(g)+3H2O(g)═2O2(g)+CO(g)+3H2(g)△H=+1008 kJ•mol ﹣1.【点评】本题考查了图象分析和画图象的方法,平衡计算应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盖斯定律的计算应用,题目难度中等.11.由熔盐电解法获得的粗铝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这些杂质可采用吹气精炼法除去,产生的尾气经处理后可用钢材镀铝.工艺流程如下:(注:NaCl熔点为801℃;AlCl3在181℃升华)(1)精炼前,需清除坩埚表面的氧化铁和石英砂,防止精炼时它们分别与铝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新的杂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①2Al+Fe2O3Al2O3+2Fe和②4Al+3SiO23Si+2Al2O3(2)将Cl2连续通入坩埚中的粗铝熔体,杂质随气泡上浮除去.气泡的主要成分除Cl2外还含有H2、HCl、AlCl3;固态杂质粘附于气泡上,在熔体表面形成浮渣,浮渣中肯定存在NaCl(3)在用废碱液处理A的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 ﹣+ClO﹣+H2O、H++OH﹣=H2O(4)镀铝电解池中,金属铝为阳极,熔融盐电镀中铝元素和氯元素主要以AlCl4﹣和Al2Cl7﹣形式存在,铝电极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Al+Al2Cl7﹣﹣3e﹣=4AlCl4﹣(5)钢材镀铝后,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铝膜能防止钢材腐蚀,其原因是致密的氧化膜能隔绝钢材与空气中的O2、CO2和H2O等接触,使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不能发生.【分析】(1)根据氧化铁和石英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能分别与铝发生置换反应来书写方程式;(2)根据题中信息:NaCl熔点为801℃;AlCl3在181℃升华,在结合物质之间的反应来分析;(3)酸性气体能和强碱反应,用烧碱来处理尾气;(4)电镀池中镀件金属作阳极,金属发生氧化反应;(5)根据氧化铝的性质来回答.【解答】解:(1)氧化铁和二氧化硅分别与铝发生的是置换反应(单质和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新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即2Al+Fe2O3Al2O3+2Fe,4Al+3SiO23Si+2Al2O3,故答案为:2Al+Fe2O3Al2O3+2Fe;4Al+3SiO23Si+2Al2O3;(2)粗铝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钠、铝和氯气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氯化铝,氢气和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其中氯化钠熔点为801℃,较高,是固态杂质随气泡上浮,气泡的主要成分除Cl2外还含有H2、HCl、AlCl3,故答案为:H2、HCl、AlCl3;NaCl;(3)A中有氯气以及氯化氢,均能和烧碱反应,用于尾气处理,实质为:Cl2+2OH ﹣=Cl﹣+ClO﹣+H2O,H++OH﹣=H2O,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H++OH ﹣=H2O;(4)电镀池中镀件金属铝作阳极,金属铝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l+Al2Cl7﹣﹣3e﹣=4AlCl4﹣,故答案为:阳;Al+Al2Cl7﹣﹣3e﹣=4AlCl4﹣;(5)铝金属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铝膜具有保护作用,致密的氧化膜能隔绝钢材与空气中的O2、CO2和H2O等接触,使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不能发生,故答案为:致密的氧化膜能隔绝钢材与空气中的O2、CO2和H2O等接触,使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不能发生.【点评】本题是一道有关金属的工业制备知识题目,考查角度广,难度较大.12.某同学进行试验探究时,欲配制1.0mol•L﹣1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2O试剂(化学式量:315).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为探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8H2O在283K、293K和303K时的溶解度(g/100g H2O)分别为2.5、3.9和5.6.(1)烧杯中未溶物仅为BaCO3,理由是Ba(OH)2•8H2O与CO2作用转化为BaCO3.(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8H2O和少量BaCO3组成,设计试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pH=9.6)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步骤2: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是试管中,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是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用带塞导气管塞紧试管,把导气管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步骤4:(3)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Ba(OH)2•8H2O的含量.实验如下:①配制250ml 约0.1mol•L﹣1Ba(OH)2•8H2O溶液:准确称取w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将溶液转入250ml的容量瓶中,洗涤,定容,摇匀.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ml所配制Ba(O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0.1980(填“0.020”、“0.05”、“0.1980”或“1.5”)mol•L﹣1盐酸装入50ml 酸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盐酸Vml.③计算Ba(OH)2•8H2O的质量分数=×100%(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4)室温下,不能(填“能”或“不能”)配制1.0mol•L﹣1Ba(OH)2溶液.【分析】(1)Ba(OH)2•8H2O与CO2作用转化为BaCO3;(2)步骤2:预期现象和结论: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Ba2+;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是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用带塞导气管塞紧试管,把导气管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预期现象和结论:试管中有气泡生成,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合步骤2说明沉淀是BaCO3;步骤4:取适量滤液于烧杯中,用pH计测其pH值;预期现象和结论:pH>9.6,说明有大量的OH﹣,综合上面步骤可知试剂由大量Ba(OH)2•8H2O和少量BaCO3组成,假设成立,(3)①将样品在烧杯中溶解后,将溶液移入250mL容量瓶中,洗涤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定容、摇匀;②盐酸体积最多不能多于50ml,根据50mL计算盐酸的最小浓度,应该是选大于最小浓度而且接近的;③令250mL溶液中氢氧化钡的浓度为cmol/L,根据消耗的盐酸列方程计算c的值,进而计算250mL溶液中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据此计算样品中Ba(OH)•8H2O的质量分数.2(4)根据氢氧化钡的溶解度估算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据此判断.。

2011年全国高考各地化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1年全国高考各地化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绝密★启用前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没有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 16 Na23 P31 S32 Cl35.5K39 Fe56 Cu64 I127 Au197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

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化合物中,在常温常压下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是A. 甲醇B. 乙炔C. 丙烯D. 丁烷2.用0.1026mol·L-1的盐酸滴定25.00mL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达终点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下图所示,正确的读数为A. 22.30mLB. 22.35mLC. 23.65mLD. 23.70mL3. 下列固体混合物与过量的稀H2SO4反应,能产生气泡并有沉淀生产的是A. NaHCO3和Al(OH)3B. BaCl2和NaClC. HClO3和K2SO4D. Na2SO3和BaCO34. 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的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

下列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的化学性质与相同B. 的原子序数为53C. 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D. 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5.已知:2Zn(s)+O2(g)=2ZnO(s)△H=-701.0kJ·mol-12Hg(l)+O2(g)=2HgO(s)△H=-181.6kJ·mol-1则反应Zn(s)+ HgO(s)=ZnO(s)+ Hg(l)的△H为A. +519.4kJ·mol-1B. +259.7 kJ·mol-1C. -259.7 kJ·mol-1D. -519.4kJ·mol-16.一种充电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 NiO(OH)+H2O+e-=Ni(OH)2+OH-当为电池充电时,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A. H2O的还原B. NiO(OH)的还原C. H2的氧化D. NiO(OH) 2的氧化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

2011年全国卷I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全国卷I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解析:依据酸性强弱的大小顺序:乙酸>碳酸>苯酚>乙醇,知D项正确。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解析:钠和乙醇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钠和乙醚不反应;3--己烯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而己烷不能;苯的密度比水小,而溴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甲酸甲酯分子结构中也含有醛基,故用新制的银氨溶液不能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故D项错误。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 5% B.10% C.15% D.20%解析:依据三行式,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3、6、4/3, N2的物质的量分数约等于15%,故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15%,故答案选C。

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 +C(OH-)C.当PH=7时,若V1=V2,一定是C2>C1D.若V1=V2,C1=C2,则C(CH3COO-) +C(CH3COOH)=C(Na+)解析:当NaOH和CH3COOH按照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形成的是强碱弱酸盐,显碱性,PH>7,而NaOH过量时,其PH也大于7,故A错误;B项符合电荷守恒关系式;当PH=7时,CH3COOH的物质的量需大于的NaOH物质的量,若V1=V2,一定是C2>C1,C项正确;若V1=V2,C1=C2,则NaOH和CH3COOH恰好中和,依据物料守恒,知D项正确。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常用计量》知识点解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常用计量》知识点解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并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3.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4.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5.能运用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6.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7.能根据要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知识点一、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常见考查内容和设错形式: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渗透于高中各个知识点中进行考查,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大,但难度较小,该类试题的特点就是“容易忽视”,即容易落入命题者设置的“陷阱”中,因此明确命题者的考查方向和设错方式有利于我们快速、准确地作出选择。

同时要求同学们在解决该类试题时一定要细心、仔细。

1.考查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微粒数目等关系时,故意忽略标准状况条件或给出常温常压条件。

2.物质状态问题。

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常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水、三氧化硫、己烷、三氯甲烷等。

3.结合氧化还原反应考查电子转移的数目问题,特别是歧化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如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氯气与水的反应等。

4.结合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考查物质的微粒数目(如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化学键数目等。

此处常常涉及的物质有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Na 2O 2(阴阳离子个数比)、SiO 2、Si 、P 4、CO 2(化学键数目)、特殊物质的质量与微粒数间的关系,如D 2O 、18O 2等。

5.考查溶液中离子数目时故意忽视盐类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等。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常用计量》知识点解析及练习题含答案6.结合化学平衡考查时,故意忽视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的特点。

【特别提醒】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题常设的五大“陷阱”。

《2011年高考全国卷理综(2)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11年高考全国卷理综(2)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2卷化学部分)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解析】选D。

依据酸性强弱的大小顺序:乙酸>碳酸>苯酚>乙醇,知D项正确。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解析】选D。

钠和乙醇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钠和乙醚不反应,A正确;3--己烯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而己烷不能,B正确;苯的密度比水小,而溴苯的密度比水大,用水可以区分,C正确;甲酸甲酯分子结构中也含有醛基,故用新制的银氨溶液不能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D错误。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 B.10% C.15% D.20%【解析】选C。

依据三行式,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3、6、4/3,N2的物质的量分数约等于15%,故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15%,故C项正确。

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 +c(OH-)C.当pH=7时,若V1=V2,一定是c2>c1D.若V1=V2,c1=c2,则c(CH3COO-) +c(CH3COOH)=c(Na+)【解析】选A。

当NaOH和CH3COOH按照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形成的是强碱弱酸盐,显碱性,pH>7,而NaOH过量时,其pH也大于7,A错误;由电荷守恒关系式可知,B 正确;当pH=7时,CH3COOH的物质的量大于NaOH的物质的量,若V1=V2,一定是c2>c1,C正确;若V1=V2,c1=c2,则NaOH和CH3COOH恰好中和,依据物料守恒,知D 正确。

2011年高考试题理综化学解析版

2011年高考试题理综化学解析版
Mg 2+转化为 Mg(OH) 2,并使之与 Al 3+分开,至少需要 2mol/L 的 NaOH 溶液的体积为
A . 160mL B. 120mL
C. 100mL
二、非选择题 (本部分 3 题,共 31 分 )
C. 1 mol Fe 与足量 Cl 2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N A
D .1 mol
-1

BaCl2 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为
2N A
19.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结论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B.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C. 往某溶液中加入 KSCN 溶液 D. 往某溶液中加入淀粉试剂 20.对下列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化转换器,使它们发生反应生成
CO 2 和 N2。反应方程式为: 2CO + 2NO2 催化剂 CO2+

N 2,其中 NO 2 是
A .氧化剂
B.还原剂
C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11.某溶液中存在大量的 Ba2+、 Ag +、NH 4+,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Na Cl
B .乙烯的结构式: H- C= C-H
C 漂白粉 混合物
D 乙醇 电解质
C .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 .纤维素的化学式: (C6H 10O5)n
7.四氯化碳是重要的有机溶剂。下列关于四氯化碳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B.密度比水小
C .属于烃类化合物
D .难溶于水
8.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出微量的钚(
生成白色沉淀 品红溶液褪色 显血红色 溶液呈蓝色

2011年高考试题——化学(全国卷1)2011年高考试题——化学(全国卷1)

2011年高考试题——化学(全国卷1)2011年高考试题——化学(全国卷1)

2011年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全国卷1)一、选择题: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 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 .④②③①B .③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②④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 .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 .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 .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 2N 和8mol 2H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2H 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A .5% B .10% C .15% D .20%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1c 、1V 的NaOH 溶液和2c 、2V 的3CH COOH 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若7ph >,则一定是 1122c v c v =B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3()()()()c Na c H c CH COO c OH ++--+=+C .当pH=7时,若12v v =,则一定是21c c >D .若 12v v =,21c c =,则 33()()()c CH COO c CH COOH c Na -++=10.用石墨作电极电解4CuSO 溶液。

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电解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 A .4CuSOB .2H OC .CuOD .CuS04·52H O 11.将足量2CO 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A .233K Cl NO +---、SiO 、、 B .3244H Al SO +++-、NH 、、C .224Na OH SO +---、S 、、D .6533Na C COO HCO +---、H O 、CH 、12.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18g 2H O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ANB .12g 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A NC .46g 2NO 和24N O 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A ND .1molNa 与足量2O 反应,生成2N O 和22N O 的混合物,钠失去A N 个电子13.某含铬(r 2O 2-7)废水用硫酸亚铁铵[FeSO 4·(NH 4)2SO 4·6H 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山东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山东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山东卷,解析版)【标准答案】D【详细解析】本题考查基本概念。

A选项中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利用各组分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的混合物,得到馏分也为混合物;B选项中Ba2+有毒,用硫酸钡做钡餐的原因是它难溶于水也难溶于强酸,所以不会使用中毒,而不使用碳酸钡做钡餐;C选项中两者互为同位素;D选项中胶体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是1nm—100nm,葡萄糖注射液是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故正确。

11.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能水解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13.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非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标准答案】C【详细解析】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A选项直接举反例,F无正价,O最高出现的是+2(OF2中),无+6价,故错误;B选项据能量最低原理可知离核近,能量低,故B不对;C选项P、S、Cl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能力增加,得电子能力增强,非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增强,故正确;D 选项金属和非金属交界线从第IIIA 族开始,到0族终止(目前到第VIIA 族),无过渡元素,而且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故D 选项错误。

14.室温下向10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B.溶液中33()()().CH COO CH COOH OH c c c --不变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 (H +)亦增大 D.再加入10mLpH=11的NaOH 溶液,混合液pH=7吸氧腐蚀构成可逆电池,更不是原来的充电过程,故A 错误;B 选项电解的电量与电流强度和时间有关:Q=It,只要保持恒定电流,则据法拉第电解定律可知,通过的电量与析出的锌成正比,因而B 选项错误;电解(电镀)时通常是阴、阳离子分别同时在阳极和阴极放电,放电的速率与电流强度成正比,温度对离子的放电几乎无影响(若不是离子就另当别论了),故C 正确;D 选项中镀锌铁我们也称之为白口铁,镀层破损后,构成原电池,锌做活泼做负极被腐蚀,铁受保护(与轮船底的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一样),如果镀锡铁(马口铁)破损,则由于铁比锡活泼,则铁被腐蚀,故D 选项表述错误。

2011年高考试题——化学(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高考试题——化学(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测试化学试题解析6. 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 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 .④②③① B.③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②④【答案】D【解析】在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根据醋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事实判断醋酸的酸性大于碳酸,而苯酚和乙醇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说明这两种物质的酸性很弱;苯酚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乙醇只能与钠反应,所以四种物质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醋酸、碳酸、苯酚、乙醇。

酸性越强,pH 越小。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 .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答案】D【解析】甲酸甲酯和乙醛中都含有醛基,可以与银氨溶液反应得到银单质,D 项错误。

乙醇中含有羟基,可以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气体,而乙醚则不能,因此可以鉴别,A 项正确,高锰酸钾可以氧化含有碳碳双键的3—己烯,而不能氧化烷烃,B 项正确。

苯和溴苯均不溶于水,而苯的密度大于水,溴苯的密度小于,因此可以用水鉴别,C 项正确。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 2N 和8mol 2H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2H 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B.10%C.15%D.20%【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发生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8mol×25%=2mol ,因此可得下列“三段式”: mol N 2 + 3H 2 2NH 3初 2 8 0转 32 2 34 平34 6 34 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等于其物质的量分数,即为%15%1003463434≈⨯++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1c 、1V 的NaOH 溶液和2c 、2V 的3CH COOH 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 .若7ph ,则一定是 1122c v c v =B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3()()()()c Na c H c CH COO c OH ++--+=+C.当pH=7时,若12v v =,则一定是21c cD.若 12v v =,21c c =,则 33()()()c CH COO c CH COOH c Na -++=【答案】A【解析】当NaOH 和CH 3COOH 按一定比例混合发生反应有三种情况:①若恰好完全反应,即c 1V 1=c 2V 2,生成物CH 3COONa 是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化学计量与计算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栾春武1.(2011广东高考)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下,23g NO2含有N A个氧原子B. 1L 0.1mol·L-1的氨水含有0.1N A个OH-C. 常温常压下,22.4LCCl4含有个N A个CCl4分子D. 1mol Fe2+ 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2N A个电子解析:本题考察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有关计算和判断。

NO2的摩尔质量是46g/mol,所以23 g NO2的物质的量是0.5mol,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2=1mol,即含有N A 个氧原子,A正确;NH3·H2O属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因此1L 0.1mol·L-1的氨水不可能电离出0.1molOH-,B不正确;常温常压下,CCl4是液体,因此不适用于气体的摩尔体积,即22.4 L CCl4不是1mol,C不正确;Fe2+ 被氧化,产物是Fe3+ ,因此1 mol Fe2+ 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N A个电子,D也不正确。

答案:A2.(2011新课标全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00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B. 1.00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C. 欲配置1.00L,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 NaCl溶于1.00L水中D. 电解58.5g 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解析: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不存在NaCl分子,A不正确;Na+的最外层已经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B正确;1.00 L ,1.00 mol·L-1的NaCl溶液是指1.00mol NaCl即58.5g NaCl 溶于水配成1L溶液,而不是指溶剂为1L,C不正确;有原子守恒可知58.5g NaCl只能生成0.5 mol氯气,在标准状况下是11.2 L,D不正确。

答案:B3.(2011海南高考)设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 mol Al3+离子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3N AB. 1 mol Cl2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C. 10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 AD. 10L 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OH-离子数为N A解析:A选项中Al3+是10电子粒子;B选项中计算要以Cl2为计算依据;C选项中硫酸已经完全电离,不要重复计算;D选项由pH=13计算OH-浓度为0.1mol/L。

答案:D4.(2011全国II卷12)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8 g H2O中含的质子数为10N AB.12 g 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 AC.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 AD.1 mol Na 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 A个电子解析:金刚石中平均每一个碳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因此12g 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为2N A答案:B5. (2011江苏高考)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 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N AB. 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 AC. 标准状况下,2.24L已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 AD. 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 mol 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 A解析:A选项甲醇的结构简式是CH3OH,故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3N A。

B 选项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OH-的数目。

C选项标准状况下已烷为液态,不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无法计算。

D选项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 molO2,O的化合价-1价转变为0价,转移电子1mol,0.2×2=0.4N A。

答案:D点拨: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

这种题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6. (2011江苏高考)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 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N AB. 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 AC. 标准状况下,2.24 L已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 AD. 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 mol 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 N A解析:A选项甲醇的结构简式是CH3OH,故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3N A。

B选项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OH-的数目。

C选项标准状况下已烷为液态,不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无法计算。

D选项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O2,O的化合价-1价转变为0价,转移电子1mol,0.2×2=0.4N A。

答案:D点拨: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各种知识,尤其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元素守恒、化学键问题、晶体结构问题、氧化还原中电子转移问题、可逆反应问题及物质的量计算中一些特殊物质的状态等。

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

这种题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7.(2011四川高考)25℃和101kPa时,乙烷、乙炔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烃32mL,与过量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总体积缩小了72mL,原混合径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A. 12.5%B. 25%C. 50%D. 75%解析: 4CnHm+(4n+m)O2 →4nCO2+2mH2O △V4 4n+m 4n 4+m32 72所以m=5,即氢原子的平均值是5,由于乙烷和丙烯均含有6个氢原子,所以利用十字交叉法可计算出乙炔的体积分数:答案:B8.(2011上海高考)120 mL含有0.20 mol碳酸钠的溶液和200 mL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A.2.0mol/L B.1.5 mol/L C.0.18 mol/L D.0.24mol/L解析:若碳酸钠恰好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则盐酸的浓度是1.0 mol/L;若碳酸钠恰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盐酸的浓度是2.0 mol/L。

由于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所以只能是介于二者之间。

答案:B9.(2011上海高考)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

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解析: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2CO2 + 2Na2O2=2Na2CO3 + O2,每生成1mol氧气,固体质量就增加56g、消耗2mol二氧化碳和2mol过氧化钠,同时生成2mol碳酸钠,而转移的电子数是2mol。

答案:A、C10.(2011上海高考)物质的量为0.10 mol的镁条在只含有CO2和O2混合气体的容器中燃烧(产物不含碳酸镁),反应后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可能为A.3.2g B.4.0g C.4.2g D.4.6g解析:若镁全部与氧气反应只生成氧化镁,其质量是4g;若镁全部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其质量是4.6g。

因为只要有氧气存在,就不可能生成单质碳,即镁应该首先与氧气反应,所以选项D是不可能。

答案:D11.(2011上海高考)氨和联氨(N2H4)是氮的两种常见化合物,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计算:(1)联氨用亚硝酸氧化生成氮的另一种氢化物,该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0,其中氮原子的质量分数为0.977,计算确定该氢化物的分子式。

该氢化物受撞击则完全分解为氮气和氢气。

4.30g该氢化物受撞击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L。

(2)联氨和四氧化二氮可用作火箭推进剂,联氨是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反应产物是氮气和水。

由联氨和四氧化二氮组成的火箭推进剂完全反应生成72.0kg水,计算推进剂中联氨的质量。

(3)氨的水溶液可用于吸收NO与NO2混合气体,反应方程式为6NO+ 4NH3=5N2+6H2O 6NO2+ 8NH3=7N2+12H2ONO与NO2混合气体180 mol被8.90×103g氨水(质量分数0.300)完全吸收,产生156mol 氮气。

吸收后氨水密度为0.980 g/cm3。

计算:①该混合气体中NO与NO2的体积比。

②吸收后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答案保留1位小数)。

(4)氨和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尿素CO(NH2)2。

尿素在一定条件下会失去氨而缩合,如两分子尿素失去一分子氨形成二聚物:已知常压下120 mol CO(NH2)2在熔融状态发生缩合反应,失去80mol NH3,生成二聚物(C2H5N3O2)和三聚物。

测得缩合产物中二聚物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60,推算缩合产物中各缩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与化学有关的计算。

答案:(1)HN3 4.48 (2)64 kg (3)9:1 2.4 mol L (4)3: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