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药物新进展-丁锡申教授

合集下载

生物制药技术的最新进展报告

生物制药技术的最新进展报告

生物制药技术的最新进展报告近年来,生物制药技术在医药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

生物制药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制造药物的过程,通过对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和生理活动的研究,实现了药物的高效生产和治疗的个体化。

下面将介绍生物制药技术的最新进展。

1. 基因工程与重组蛋白基因工程是生物制药技术的核心,通过重组DNA技术,将所需基因导入表达宿主,使其生产特定蛋白质。

近年来,基因工程在重组蛋白的生产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重组蛋白是从非人类源获得,常用于治疗癌症、血液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通过基因工程,我们可以大规模生产这些蛋白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2.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指通过直接修改DNA序列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其中,CRISPR-Cas9系统是最常用的基因编辑工具。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我们可以精确地修改疾病相关基因,实现个体化治疗。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可以修复遗传病患者的突变基因,为患者带来病情改善的希望。

3. 细胞疗法的突破细胞疗法是一种利用活细胞作为治疗手段的技术,通过改变细胞的特性和功能来治疗疾病。

目前,细胞疗法已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干细胞疗法和CAR-T细胞疗法是细胞疗法的两个热点领域。

干细胞疗法可以通过向患者输注干细胞来修复受损器官或组织,为治疗退行性疾病提供新的方案。

CAR-T细胞疗法则是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具有针对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能力,从而实现肿瘤的精准治疗。

4. 个体化药物研发在生物制药技术的最新进展中,个体化药物研发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个体化药物指的是根据患者的基因组、表型等信息,开发适合特定患者的药物。

通过个体化治疗,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证。

现代技术的发展,如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个体化药物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个体化药物的研发将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生物制药技术新进展

生物制药技术新进展

生物制药技术新进展生物技术092班高小娟毛灵琪翟莹于玉珍摘要:目的发现和推广最新的制药技术。

方法从医药文献和专利网络分析制药技术信息。

结果确定五项创新的医药技术:口服蛋白质技术、外药物偶联系统、连翘苷代替抗生素、植物内生菌、植物耐氧化胁迫。

结论:这五项创新技术对制药业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关键词:口服治疗蛋白质技术;植物内生菌; 研究进展; 内生菌内生菌,功能生物学作用; 开发; 应用一(口服蛋白蛋白质容易在水和酶的作用下发生降解,一直是药剂学研究的难题之一。

如何避免蛋白质降解,保持蛋白质的稳定和活性,成为无法绕过的技术课题。

蛋白质稳定性研究,促进了口服蛋白质药物制剂技术的突破性创新。

法国Nautilus生物技术公司的研究人员发明了新的技术制备第三代蛋白质药物,防止因口服经历的一系列蛋白酶造成的蛋白质降解,确保了具有治疗作用的蛋白质分子的稳定二(外药物偶联系统外药物偶联系统(EDCs)由3部分构成:特异靶向病变细胞的组分、药物、偶联剂。

这与抗体-药物偶联系统(ADCs)类似,但EDCs无需药物的解离,也无需细胞对药物的内化,而这正是ADCs的主要缺陷。

对于ADCs,如果抗体的靶标也存在于正常细胞上,那么毒性就成了很大的问题。

此外,在ADC抗体结合细胞后,整个ADC复合物必须被细胞内化,随后药物在抗体酶的作用下从抗体上释放进而被激活发挥作用。

这种内化过程的效率低下而且需要利用毒性很大的药物以确保能起作用。

因此,ADCs往往造成脱靶的副作用。

而EDCs利用单克隆抗体将药物靶向特定类型的细胞,如那些肿瘤细胞。

则能克服这一直困扰ADCs的技术限制。

在Centrose公司的EDCs中,药物仅杀死疾病特定阶段的细胞,而且当抗体和药物靶标近在咫尺时才发挥作用。

药物和抗体共同作用于靶标细胞的表面,触发胞内信号通路,导致细胞凋亡和(或)坏死。

这种特异性避免了毒副作用。

该公司称。

EDC平台不仅可以用来开发针对癌细胞的药物,还可以用来开发其他疾病的药物。

新药物靶点的发现与验证研究

新药物靶点的发现与验证研究

新药物靶点的发现与验证研究新药物靶点的发现与验证研究引言: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新药物的研发已经成为医药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而新药物的研发离不开对药物靶点的发现与验证。

药物靶点是药物与生物体内的特定分子相互作用的对象,是药物发挥作用的关键。

因此,药物靶点的发现与验证研究对于新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一、药物靶点的发现药物靶点的发现是新药物研发的第一步。

目前常用的药物靶点发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高通量筛选(HTS):HTS是一种通过对大量样本进行快速筛选的方法,可以同时测试数千个化合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筛选出潜在的药物靶点,并进行初步验证。

2. 基因组学方法:基因组学方法通过对基因组的研究,发现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并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从而找到与药物作用相关的靶点。

3. 蛋白质组学方法:蛋白质组学方法通过对蛋白质组的研究,发现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进一步研究这些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找到与药物作用相关的靶点。

二、药物靶点的验证药物靶点的验证是新药物研发的关键一步。

目前常用的药物靶点验证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细胞实验:细胞实验是一种通过在细胞水平上验证药物靶点的方法。

通过给细胞添加药物,观察其对细胞的影响,可以验证药物靶点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动物实验:动物实验是一种通过在动物体内验证药物靶点的方法。

通过给动物注射药物,观察其对动物的影响,可以验证药物靶点的疗效和安全性。

3. 分子模拟:分子模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方法验证药物靶点的方法。

通过建立药物与靶点的三维结构模型,模拟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可以预测药物靶点的结合能力和选择性。

结论:新药物靶点的发现与验证研究是新药物研发的关键一步。

通过各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发现潜在的药物靶点,并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这些研究为新药物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有助于提高新药物的研发效率和成功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未来,新药物靶点的发现与验证研究将会取得更加重要的突破,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物医药领域新技术与新药物研究进展

生物医药领域新技术与新药物研究进展

生物医药领域新技术与新药物研究进展随着生物医药领域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和新药物的研究进展也越来越快速和广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最新的技术和药物,以及它们如何在临床医学中发挥作用,改善人们的生命质量。

一、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可用于修改个体的基因组。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修复具有单基因疾病的人类基因组的缺陷,例如囊肿纤维化和遗传性失明。

在这项技术中,科学家使用CRISPR/Cas9系统或其他基因编辑工具,从患者身上取出细胞,并修复有问题的基因。

基因编辑技术已经显示了巨大的潜力,以治愈和预防多种疾病。

二、小分子药物小分子药物是一种化学化合物,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

相对于大分子药物而言,它们更容易合成,并且可以口服或注射等多种方式给药。

因此,小分子药物是近年来药物研究的热点。

其中,成分多肽类工具化合物(macrocyclic peptides)和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drug联合物(ADCs)是通早在临床上证明了其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的小分子药物,而且是在新型疫情中有效治疗和防控所用的药物。

三、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正在取得越来越大的进展。

医学图像分析是其中的一种应用。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快速分析和诊断影像信息,并减少误判率,提高准确性,降低病人的伤害。

此外,人工智能也可以用于药物研发,加速新药物的发现和临床试验。

四、活细胞疗法活细胞疗法是一种将人工修饰的细胞注入患者体内以治疗疾病的治疗方式。

这种疗法已经被用于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在临床上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五、基因疗法基因疗法是一种旨在缓解或治愈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方式。

通过将正常的基因导入受损细胞中,基因疗法可以纠正基因缺陷。

目前,基因疗法已经被用于治疗囊肿性纤维化、糖尿病和一些遗传性失明等疾病。

六、干细胞疗法干细胞疗法是一种利用干细胞修复组织损伤的疗法。

通过将增殖能力非常强的成熟干细胞或未分化的干细胞注入患者体内,可以促进细胞再生和修复受损组织。

TF-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

TF-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PROGRESS INBIOCHCMISTRYAND BIOPHYSICS1999年 第1期 No.11999TF-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刘红涛 王玉刚 张颖妹 宋泉声 敬保迁 袁 勇 马大龙摘要 利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代表差异分析(cDNA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s analysis, cDNA-RDA)技术研究了在人红白血病细胞株TF-1细胞撤除细胞因子后进入凋亡时诱导表达的基因.发现了6个新基因片段.其中有三个经与GenBank nr和dbEST查询均没有发现同源性,已经向GenBank进行登记,登记号分别为U83208,U83279,U83397.此外还发现一批已知基因的表达与凋亡相关,其中包括Hou和人硫氧还原蛋白等, 提示它们在凋亡中可能起作用.这项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凋亡相关基因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RDA的研究结果,有可能发现人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特异标记蛋白或发挥作用的重要蛋白,以期为白血病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关键词 TF-1细胞株,代表差异分析,凋亡学科分类号 R392.1Studies on the Apoptosis-Related Genes of TF-1 Cell Line by cDNA-RDA Technique. LIU Hong-Tao, WANG Yu-Gang, ZHANG Ying-Mei, SONG Quan-Sheng, JING Bao-Qian, YUAN Yong, MA Da-Long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Abstract The genes effect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 apoptosis of TF-1 cell line when it is deprived of the cytokine in the culture medium were studied by RDA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 method. The TF-1 cell depriving of cytokines for 8 hours was selected as the Tester and normal-cultured TF-1 cell as the Driver. Seven gene fragments were found uniquely expressed or highly expressed in the process of apoptosis of TF-1 cell line which include some known genes such as Hou and thioredoxin that formerly suggested to play a role in apoptosis.There are three fragments are complete novel after searching the nr and EST catalogues of GenBank and were banked into GenBank. The accession numbers for them are U83208, U83279, U83397 respectively. From the novel gene fragments, the complete cDNA sequence of them can be fished and the bioactivity and function of them in apoptosis of TF-1 cell and other hematological tumors can be further studi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function of some known genes which were not suggested formerly in the course of apoptosis can be studied.Key words TF-1 cell line,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RDA), apoptosis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当前国际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已发现多种基因参与细胞凋亡,例如TNF/FAS家族,BCL2家族,ICE/CED-3家族,多种癌基因,抗癌基因,热休克蛋白等[1].但由于细胞凋亡为多阶段,多系统,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目前对其参与的全部基因尚远未了解清楚.通过进一步克隆化新的凋亡诱导基因,特别是具有启动作用的凋亡早期表达基因,将有助于阐明凋亡机理,为一些凋亡相关疾病特别是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细胞凋亡也是造血细胞自然死亡的一种主要形式,一些血液病问题也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特别在一些血液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CML、B-CLL、ALL、AML等肿瘤细胞中均有高水平BCL-2的表达,细胞凋亡过程的受阻是血液肿瘤形成的重要原因[2].目前已证明抗肿瘤化疗药物,肿瘤细胞诱导分化剂(如维甲酸及其合成的衍生物HPR),某些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及PGE2等),某些细胞因子及某些化学药物(如砷类化合物(As2O3)[3])也是通过诱导血液肿瘤的细胞凋亡,发挥治疗作用.因此深入研究血液肿瘤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基因调控并进行基因分离和克隆,可望人为地调控细胞凋亡,提高治疗效果,预防疾病发生. 本项研究以细胞因子依赖性的人红白血病细胞株TF-1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撤除细胞因子诱导其凋亡,利用代表差异分析技术(cDNA-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cDNA-RDA)[4]进行凋亡早期特异表达基因的克隆化,并进行功能研究.RDA 是1993年[5]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最初用于基因组表达差异的研究,因其简便有效性被大家推广用于cDNA的差异表达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细胞系和细胞培养 TF-1细胞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丁锡申教授惠赠,由本室长期传代培养.培养基中加入80~100 U/ml的人重组GM-CSF.细胞去细胞因子时用Hank "s液洗三遍后悬于不含GM-CSF的培养基中.1.2 DNA片段化分析 为了解TF-1细胞去细胞因子后凋亡情况,分别于去细胞因子后0、8、12、24、48、80 h收集2×106 TF-1细胞,提取片段化DNA[6].1.3 细胞总RNA及mRNA的提取 细胞总RNA的提取利用GIBCO-BRL公司的TRI Z0L TM试剂.各取1×107去细胞因子8 h后的TF-1细胞及相同数目不去细胞因子的TF-1细胞,离心收集后,加入1 mlTRI ZOL TM试剂提取总RNA.以上两种细胞mRNA的提取使用Pharmacia公司的QuickPrep "Micro mRNA Purification kit.1.4 双链cDNA的合成 采用GIBCO-BRL的Superscript TM Choice System for cDNA Synthesis试剂盒,利用1.3所提的不去细胞因子和去细胞因子细胞mRNA为模板,进行单链及双链cDNA的合成.1.5 RDA寡核苷酸 以下是应用于RDA的寡核苷酸[4,5,7].RBgl24, 5′-AGCACTCTCCAGCCTCTCACCGCA-3′,RBgl12, 5′-GATCTGCGGTGA-3′,JBgl24, 5′-ACCGACGTCGACTATCCATGAACA-3′,JBgl12, 5′-GATCTGTTCATG-3′,NBgl24, 5′-AGGCAAC-TGTGCTATCCGAGGGAA-3′,NBgl12, 5′-GATCTTTCCCTCG-3′ 划线的地方是每对引物配对互补的区域,以上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1.6 RDA差示杂交 操作参照文献[4,5,7].去细胞因子和不去细胞因子组cDNA 2 μg用DpnⅡ切后连上RBgl12和RBgl24,然后以RBgl24为引物对两者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用DpnⅡ切后,利用Glassmilk回收200~1 600 bp的片段,并定量取2 μg去细胞因子组的回收产物再连入JBgl12和JBgl24后,再取0.4 ng纯化的连接产物(被测组),与40 μg加因子的回收产物(本底组)(1∶100)进行长时间杂交,杂交后的产物以JBgl24为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用绿豆核酸酶处理.终止反应后取20 μl处理后的产物为模板,以JBgl24为引物,进行18轮PCR反应.此次PCR产物纯化后用DpnⅡ切,酶切后片段为DP1(以上为第一轮杂交).取2 μg酶切后的DP1再按以上操作连上新的Adaptor NBgl12和NBgl24(第一轮后)或JBgl12和JBgl24(第二轮后),重复RDA过程,连入新adaptor 的DNA为被测组,作PCR时分别以NBgl24或JBgl24为引物,杂交时本底组的量分别为0.1 ng(1∶400),0.01 ng(1∶4000),分别得到DP2和DP3.取一定量的DP3与经BamHⅠ酶切并用CIP处理的载体pGEM3zf进行连接并筛选阳性克隆.1.7 测序反应 测序使用Pharmacia Biotech公司的ALF TM DNA Sequencer,测序反应按Standard Annealing of Primer to Double-Stranded Template, 以荧光标记的反向引物为测序引物,使用的酶为T7 DNA聚合酶.1.8 与GenBank已有序列的比较及新序列的登记注册 将测序所得到的序列以E-mail的形式或通过进行序列比较,并通过所提供的BankIt功能将在nr和dbEST中完全没有同源性的序列到GenBank进行登记[8~10].1.9 mRNA斑点杂交和RNA印迹 基本操作按文献[11],去细胞因子和未去细胞因子组总RNA用分光光度计Beckman 640定量后,对应狭线孔中各加入20 μg总RNA,利用GIBCO-BRL公司抽滤点膜装置HXBRI-SLOT TM MANIFLD将总RNA点于DUPONT公司的Gene Screen Plus " Hybridization Transfer Membrane上.RNA印迹时[12],总RNA经在含有甲醛的凝胶上进行的RNA电泳后,通过毛吸法转到尼龙膜上.探针的标记和杂交操作参照DUPONT公司Random Primer Fluorescein Labeling kit with Antifluorescein-HRP(DuPont NEN "NEL803)试剂盒说明书,一般X片压膜过夜后显影,定影.2 结 果2.1 TF-1细胞去细胞因子后进入凋亡 分别于去细胞因子0、8、12、24、48、80 h时提取TF-1细胞的DNA,并进行电泳.电泳显示(图1)去细胞因子12 h时DNA的片段化就已经非常明显,说明TF-1细胞去细胞因子后进入凋亡.一般来说,基因水平的改变TF-1细胞应该早于形态学上的改变.为此我们选取去细胞因子8 h后TF-1细胞进行RDA.图1 TF-1细胞去细胞因子后DNA片段化电泳结果1:λDNA/HindⅢ标准; 2~7: TF-1细胞去因子0、8、12、24、48、80 h.2.2 RDA 进行RDA操作时,以未去细胞因子的TF-1细胞为本底组,而以去细胞因子8 h后的TF-1细胞为被测组.进行三轮RDA,每轮中本底组:被测组分别为100∶1,400∶1,4000∶1.图2显示了杂交前不去及去细胞因子TF-1细胞cDNA,以及三轮RDA每一轮的产物,从电泳上可以看出,随着RDA进行,带型发生了改变,大部分消失而局部增强.第三轮后,可以看到明显的不同条带,此类差异带可能代表差异表达的基因.图2 利用RDA筛选在TF-1细胞去细胞因子8 h后特异表达片段的电泳结果1:λDNA/HindⅢ标准; 2: 正常培养(不去细胞因子)的TF-1细胞cDNA经DpnⅡ酶切后,PCR扩增; 3: 去细胞因子8 h时TF-1细胞cDNA经DpnⅡ酶切后,PCR扩增; 4:第一轮RDA后即DP1; 5: 第二轮RDA后即DP2; 6:第三轮RDA后即DP3.2.3 测序,检索和杂交结果 三轮RDA后的产物与pGEM3zf相连后,电泳分析选择大于pGEM3zf载体的克隆进行保存并选择20个克隆用LiCl和PEG8000的方法提取质粒[12]后进行测序.测定的序列以E-mail或WWW的方式到GenBank进行检索.检索结果(表1)表明其中有7个克隆只有部分序列有同源性,可能为新的未知基因.其余13个为已知基因,将以上7个未知序列再到dbest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其中4个有相同序列,3个没有同源序列,将这3个基因片段以EST的形式向GenBank进行登记,并获得承认.GenBank的登记号码分别是U83208,U83279,U83397.对以上克隆中的12个进行了斑点杂交以检测它们在TF-1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杂交结果显示其中7个在凋亡的TF-1细胞中高表达(图3显示了部分结果),而在正常TF-1细胞中低表达或不表达.并用RNA印迹的方法对2个新基因转录产物(被命名为TFAR19和TFAR15(2))的长度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图4)TFAR15(2)长度约为1.0 kb,而TFAR19长度约为700 bp.利用Pharmacia公司的Pharmacia LKB Imagemaster DTS扫描仪扫描分析.结果显示以上两个克隆在去细胞因子组及不去细胞因子组间表达有差异(表2).表1 利用RDA技术发现在TF-1细胞去细胞因子所致凋亡中表达的基因克隆号测序长度同源性已知序列(全长)杂交结果130998%HSU32849人Hou基因(1426)H 325096%HSU54645人腺苷激酶2B(adk2b)基因(2105)H 425798%HSU21138人核糖体蛋白L9mRNA N.D51)39668%(40/68)CEF07A11 Caenorhabditis elegans cosmid F07A11(35,692)H620398%HSLDHAR人乳酸脱氢酶A(LDH-A,EC1.1.1.27)(1661)NH 724797%HUMCD24B人CD24 mRNA(2116)ND 811198%人硫氧还原蛋白mRNA(501)H 923697%人胸腺嘧啶核苷合成酶基因(18597)NH 1022098%人卫星DNA ⅢNH 11 同4ND 1328898%HSU17899人氯离子通道调节蛋白mRNA(1355)ND 141)16658%(68/117)DDP8A7 Dictyostelium discoideum P8A7 gene(2568)NH 15290 同4ND 1729096%同10NH191)29059%(71/119)HUMSFRS人剪切因子7(富含精氨酸/丝氨酸)(SFRS7)(8213)H2020099%HSU56637人帽蛋白alpha亚基同种异形体ND 231)27089%(44/49)X58779/HSHTLIP人肝三甘油酯脂酶5′非编码区ND 8(2)1)263 无同源ND 15(2)1)31274%(35/47)HUMMDR1人P糖蛋白(MDR1)mRNA(4646)H 19(2)1)25059%(71/119)同19号H 1)表示可能为新基因;ND表示没有检测;H或NH表示在去细胞因子TF-1细胞中高表达或不高表达.图3 RDA得到克隆在正常培养和去细胞因子TF-1细胞中表达的狭缝杂交结果1:β-actin;2~5: 克隆1, 5, 14, 19.图4 二个未知新基因的RNA印迹结果1: 人GAPDH; 2: TFAR15(2); 3: TFAR19.A:去细胞因子;B:加细胞因子.表2 RNA印迹扫描分析结果 去细胞因子组加细胞因子组GAPDH 1.27 1.27TFAR190.3240.132TFAR15(2)0.6960.236注:表中数值为去除背景(background)后条带的平均分光光度值(A).3 讨 论 TF-1细胞株[13]是从患红白血病的病人分离建立的人前髓细胞株.TF-1细胞的生长增殖依赖于IL-3、GM-CSF、IL-13、EPO、SCF等细胞因子的单独或联合作用[13].一旦在培养基中去除细胞因子,TF-1细胞就会进入凋亡.一般去细胞因子8 h后,几乎70%的细胞进入凋亡[14].我们的DNA片段化电泳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去细胞因子后培养基中加入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环己酰胺后,细胞的凋亡受到抑制[15],这说明TF-1细胞去细胞因子后的凋亡时有大分子蛋白质的合成.尽管以前的工作证明,TF-1细胞凋亡时BCL-2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下降,而且是通过抑制PKC激酶的活性达到的[14].但对TF-1细胞凋亡早期基因水平的变化还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为了更好地研究TF-1细胞去细胞因子凋亡机制并以期发现在凋亡中起作用的新基因,我们用RDA方法进行了TF-1细胞去细胞因子凋亡中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本研究以细胞因子刺激生长的正常TF-1细胞为本底,以去除细胞因子的进入凋亡的TF-1细胞为被检查者,试图发现在凋亡早期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系列基因.并进一步为其他血液肿瘤细胞的诱导凋亡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总的来说,凋亡涉及到从胞外至胞内一系列的信号传导过程和效应器蛋白水解酶的活化和调节两个步骤[16].从本研究中所得到的在TF-1细胞凋亡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主要是一些核内调控因子,这与我们选择去细胞因子的时相在早期有关.一些克隆(如Thioredoxin[17], Hou[18]等)经过检索发现以前的工作提示它们的高表达在凋亡中起作用,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地研究以上已知基因在凋亡中的作用打下良好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了数个新基因片段.而利用未知基因的片段可以从文库中筛选全长cDNA或用RACE的方法克隆出全长cDNA序列,有可能发现信号传导途径上的新蛋白或凋亡的标记蛋白.使我们对血液肿瘤细胞的凋亡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最近,我们已克隆出TFAR15和TFAR19的全长cDNA序列在GenBank登记并被接受,登记号分别为AF022385和AF014955.作者单位:北京医科大学卫生部医学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参考文献 [1] Thompson C B. Apoptosis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 Science,1995, 267(5203):1456~1465 [2] 张之南,潘华珍(Zhang Z N, Pan H Z).细胞凋亡与血液病.中华血液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Hematology), 1996, 17(5):267~270 [3] Chen G Q, Zhu J, Shi X G, et al. In vitro studies on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rsenic trioxide(As2O3)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s2O3 induces NB4 cell apoptosis with downregulation of Bcl-2 expression and modulation of PML-RARa/PML proteins. Blood, 1996, 88(3):1052~1061 [4] Hubank M, Schatz D G. Identifying differences in mRNA expression by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 of cDNA. Nucleic Acids Research, 1994, 22(25):5640~5648 [5] Lisitsyn N, Lisitsyn N, Wigler M. Clon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complex Genomes. Science, 1993, 259(5097):946~951 [6] Rajotte D, Haddad P, Hermen A, et al. Role of protein kinase C and the Na+/H+ antiporter in suppression of apoptosis by grana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and interleukin-3. J Biol Chem, 1992, 267(14):9980~9988 [7] Braun B S, Frieden R, Lessnick S L, et al.Identification of target gene for the ewing "s sarcoma EWS/FL1 fusion protein by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s analysis.Mol Cell Biol, 1995, 15(8):4623~2630 [8] Brenner S E. Network Sequence retrieval. TIG, 1995, 11(6):247~248 [9] Brenner S E. Blast,Blitz,Blocks and BEAUTY:sequence comparative on the net. TIG, 1995, 11(8):330~331 [10] Bassett Jr D E, Boguski M S, Spencer F. Comparative genomics,genome cross-referencing and XREEdb TIG, 1995, 11(9):372~373 [11] Sambrook J, Fritsch E F, Maniatis T.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2nd. New York: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1989. 7.3~7.58 [12] Sambrook J, Fritsch E F, Maniatis T.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2nd. New York: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1989. 1.40~1.42 [13] Kitamura T, Tanga T, Terasawa T, et al. Establish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unique human cell line that proliferates dependently on GM-CSF,IL-3 or erythropoietin. J Cell Physiol, 1989, 140(2):323~334 [14] Rinaudo M S, Su K, Falk L A, et al. Human interleukin-3 receptor modulates bcl-2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through protein kinase C in TF-1 cells. Blood, 1995, 86(1):80~88 [15] Williams G T, Smith C A, Spooncer E, et al. Haemopoietic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s promote cell survival by suppressing apoptosis. Nature, 1990, 343(6253):76~79 [16] Vaux D L, Stresser A. 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apoptosi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6, 93(6):2239~2244 [17] Iwata S, Hori T, Sato N, et al. Adult T cell leukemia(ATL)-derived factor/human thioredoxin prevents apoptosis of lymphoid cells induced by L-cystine and glutathione depletion——possible involvement of thiol-mediated redox regulation in apoptosis caused by pro-oxidant state. J Immunology, 1997, 158(7):3108~3117 [18] Bao J X, Zeros A S.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mi, a novel partner of Myc proteins. Oncogene, 1996, 12(10):2171~2176 收稿日期: 1997-08-28, 修回日期: 1998-01-07TF-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作者:刘红涛, 王玉刚, 张颖妹, 宋泉声, 敬保迁, 袁勇, 马大龙, LIU Hong-Tao, WANG Yu-Gang, ZHANG Ying-Mei, SONG Quan-Sheng, JING Bao-Qian, YUAN Yong, MA Da-Long作者单位:北京医科大学卫生部医学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刊名: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英文刊名: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年,卷(期):1999(1)被引用次数:15次1.Bao J X;Zeros A S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mi, a novel partner of Myc proteins 1996(10)2.Iwata S;Hori T;Sato N Adult T cell leukemia(ATL)-derived factor/human thioredoxin prevents apoptosis of lymphoid cells induced by L-cystine and glutathione depletion--possible involvement of thiol-mediated redox regulation in apoptosis caused by pro-oxidant state 19973.Brenner S E Blast,Blitz,Blocks and BEAUTY:sequence comparative on the net[外文期刊] 1995(08)4.Brenner S E Network Sequence retrieval[外文期刊] 1995(06)5.Braun B S;Frieden R;Lessnick S L Identification of target gene for the ewings sarcoma EWS/FL1 fusion protein by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s analysis 1995(08)6.Rajotte D;Haddad P;Hermen A Role of protein kinase C and the Na+/H+ antiporter in suppression of apoptosis by grana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and interleukin-3 1992(14)7.Lisitsyn N;Lisitsyn N;Wigler M Clon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complex Genomes[外文期刊] 1993(5097)8.Hubank M;Schatz D G Identifying differences in mRNA expression by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 of cDNA[外文期刊] 1994(25)9.Chen G Q;Zhu J;Shi X G In vitro studies on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rsenic trioxide(As2O3)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s2O3 induces NB4 cell apoptosis with downregulation of Bcl-2 expression and modulation of PML-RARa/PML proteins 199610.张之南;潘华珍细胞凋亡与血液病 1996(05)11.Vaux D L;Stresser A 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apoptosis[外文期刊] 1996(06)12.Williams G T;Smith C A;Spooncer E Haemopoietic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s promote cell survival by suppressing apoptosis[外文期刊] 1990(6253)13.Rinaudo M S;Su K;Falk L A Human interleukin-3 receptor modulates bcl-2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through protein kinase C in TF-1 cells[外文期刊] 1995(01)14.Kitamura T;Tanga T;Terasawa T Establish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unique human cell line that proliferates dependently on GM-CSF,IL-3 or erythropoietin 1989(02)15.Sambrook J E;Fritsch E F;Maniatis T 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 198916.Sambrook J E;Fritsch E F;Maniatis T 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 198917.Bassett Jr D E;Boguski M S;Spencer F Comparative genomics,genome cross-referencing and XREEdb TIG 1995(09)18.Thompson C B Apoptosis in the pathogen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外文期刊] 1995(5203)1.刘红涛.王玉刚.张颍妹.宋泉声.狄春晖.陈光慧.汤建.马大龙.Liu Hongtao.Wang Yugang.Zhang Yingmei.Song Quansheng.Di Chunhui. Chen Kuanghuei.Tang Jian.Ma Dalong凋亡相关新基因TFAR19的cDNA克隆、表达和功能研究[期刊论文]-高技术通讯1998(5)2.许力.芮景.李仁志.张帆.徐国祥.XU Li.RUI Jing.LI Ren-zhi.ZHANG Fan.XU Guo-xiang Bcl-2和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期刊论文]-解剖与临床2008,13(2)3.杜颖.洪天配TF-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与甲状腺肿瘤之间关系的初步探讨[期刊论文]-中华内科杂志2003,42(7)4.陈华.蒋凌波.秦东医学文献的查找途径与技巧[期刊论文]-海军医学杂志2002,23(1)5.时永全.肖冰.苗继延.李明峰.乔泰东.陈宝军.陈峥.韩军良.周绍娟.樊代明.SHI Yong-Quan.XIAO Bing.MIAO Ji-Yan.LI Ming-Feng. QIAO Tai-Dong.CHEN Bao-Jun.CHEN Zheng.HAN Jun-Liang.ZHOU Shao-Juan.FAN Dai-Ming MGr1抗体筛选文库获得胃癌耐药相关的新基因片段[期刊论文]-华人消化杂志1998(8)6.徐霞.彭黎明As2O3对组织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和-2表达的影响[期刊论文]-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4(4)7.陈俊典.陈声乐腹膜恶性间皮瘤的诊断及治疗(附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期刊论文]-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4)8.李刚.胡迎春.张开泰.吴德昌.Li Gang.Hu Yingchun.Zhang Kaitai.Wu Dechang"电子"cDNA文库筛选指导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期刊论文]-生物技术通讯2000,11(1)9.王玉刚.刘洪涛.张颍妹.马大龙一个人类凋亡相关新基因TFAR15的cDNA克隆化与表达[期刊论文]-中国科学(C辑)1999,29(3)10.韩文玲.李莹.杨高云.宋泉声.张颖妹.狄春辉.马大龙.HAN Wen-Ling.LI Ying.YANG Gao-Yun.SONG Quan-Sheng.ZHANG Ying-Mei.DI Chun-Hui.MA Da-Long利用cDNA-RDA技术研究BXSB狼疮小鼠差异表达的基因[期刊论文]-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0,27(3)1.郭辉.孙伟.马秀敏.张彤.丁剑冰新的凋亡相关基因PDCD5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期刊论文]-现代肿瘤医学 2010(1)2.王昕.陈奎生大蒜素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中PDCD5表达的影响[期刊论文]-眼科研究 2008(9)3.王昕.陈奎生大蒜素和顺铂联合作用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9)4.胡英.徐晔.欧阳涛.李金锋.王天峰.范照青.范铁.林本耀.解云涛.耿排力PDCD5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期刊论文]-青海医学院学报 2008(1)5.陈慧萍金钱鱼细胞凋亡相关基因SaAR和人类细胞凋亡相关基因hTFAR15(PDCD10)的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6.宋清华.王晶.陈英玉.狄春晖.孙荣华.陈学荣.李世荫TF-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期刊论文]-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3(2)7.宋清华.狄春晖.陈英玉.钟英诚.陈学荣.李世荫中波紫外线诱导HaCaT细胞凋亡中TF-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的表达[期刊论文]-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3(9)8.宋清华.陈英玉.狄春晖.陈学荣.李世荫TFAR19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水平的检测[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3(9)9.秦虹.陈英玉.刘祖国.郝燕生.王薇凋亡相关蛋白TFAR19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期刊论文]-眼科研究 2002(6)10.马大龙新细胞因子及细胞凋亡基因的发现与功能研究[期刊论文]-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5)11.宋清华.狄春晖.钟英城.陈学荣.李世荫系统性红斑狼疮与TFAR19的相关性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2(5)12.王应.张颖妹.杨田.周周.狄春辉.马大龙果蝇程序化死亡基因5(PDCD5)同源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2)13.陈英玉.孙荣华.韩文玲.张颖妹.宋泉声.狄春辉.马大龙凋亡相关蛋白TFAR19在TF-1细胞凋亡中出现细胞核转位[期刊论文]-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2)14.陈英玉凋亡相关蛋白TFAR19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核转位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115.宋泉声.韩文玲.刘红涛.马大龙小鼠凋亡相关新基因TFAR19 cDNA的克隆化和序列分析[期刊论文]-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9(4)本文链接:/Periodical_swhx199901012.aspx。

放射性药物生产过程追溯体系的构建

放射性药物生产过程追溯体系的构建

!!$%9K年#月#国家药 品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 了 药 品 监 管 科 学 行 动 计 划#可 在 药 品 监 管 中 预 测 决 定 和 择 优 的 科 学 决 策#有 力 推 动 了 药 品 监 管 事业的发展&药品监管科学是药品监管部门运 用 的 引 领 %规 范 %保 障 和 服 务 监 管 的 前 沿 交 叉 学 科#应用于药 品 质 量%安 全 和 功 效 评 估#并 在 整 个药物生命周期中为监管决策提供信息的科 学#有助于制定监管标准和工具 & )9F$* 国 家 药 品 监督管理局科技国合司强调监管科学在国内外 的 生 物 医 药 行 业 监 管 中 扮 演 着 重 要 的 角 色#并 在国办发2$%$939" 号 文 件 中 明 确 提 出 药 物 监 管 系 统 要 紧 跟 生 物 医 药 创 新 的 步 伐#完 善 监 管 法 规 和 标 准 体 系 的 建 设 #完 善 监 管 体 系 及 机 制 # 提高监管能 力#实 现 监 管 科 学 化%现 代 化%国 际 化 和 法 治 化 的 水 平 #监 管 科 学 工 作 全 面 的 %积 极 的推动将会为我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的跨 越做出重要贡献&
!! 国 内 放 射 性 药 物 监 管 现 状
我 国 放 射 性 药 物 领 域 开 始 于 $% 世 纪 O% 年 代 #处 于 起 步 晚 %发 展 慢 %推 广 效 率 低 %研 发 落 后 等发展现状 & )&* 为助推我国放射性药品行 业 发 展 #相 关 政 策 法 规 不 断 出 台 #国 家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局 于 $%$9 年 公 布 的 第 二 批 共 N$ 个 重 点 实 验 室 名 单 中#放 射 性 药 物 研 究 与 评 价 重 点 实 验 室 的 批准 响 应 了 国 家 高 度 重 视 核 工 业 技 术#关 注 医 用同 位 素%放 射 性 药 物 及 核 医 学 发 展 的 政 策 趋 势&市场空间庞 大 的 同 时#药 物 的 科 学 监 管 相

国内外干细胞牛人简介

国内外干细胞牛人简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每个领域都有取得杰出成就的成功人士,他们也是后生崇拜学习的偶像。

科研领域也不例外。

作为目前最热门的研究领域--干细胞,该领域的大牛都有谁?他们都在做什么?笔者总结了一下这个领域的牛人,分为国际篇、华人篇和国内篇三部分介绍。

本文仅代表笔者的个人观点,欢迎补充。

7 s2 z3 p- Z5 f. {) w/ n: l5 ]) ]3 ], I' c! f一、国际篇( Z2 S! S; q5 t, K& F) [+ S2 b! m2 L& u6 t. w8 s) j2 p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 n5 D& A- m% v- Z5年前,提起Shinya Yamanaka,可能只有做胚胎干细胞的人略有耳闻,而现在他的名字在科研领域可谓是家喻户晓。

虽然在iPS之前,他也做出了一些重要的工作,如发现Nanog 和Eras在小鼠胚胎干细胞中的作用(2003,Cell;2003,Nature),但这些跟iPS相比,再好的工作光芒都会被掩盖,即使是CNS(Cell,Nature,Science)级别的工作。

传统的观点认为核移植是获得个体特异的多能干细胞的主要途径,但该方法技术难度高,成功率低,至今没有获得人的核移植胚胎干细胞。

笔者至今仍记得2007年初(刚进实验室)看到Shinya Yamanaka于2006年发表在Cell上关于iPS的论文时的兴奋心情。

我立刻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虽然他们最初的结果并不完美,当时获得的iPS细胞按现在的标准只能算是半成品,因此部分人对这项工作的看法是半信半疑。

直到一年后,Shinya Yamanaka和Rudolf Jaenisch 同时在Nature上报道获得可以生殖系传递的iPS细胞,基本上打消了人们对这个发现的质疑,而随后越来越多的工作进一步证实这个发现。

虽然这两年内他的产出不多(2010年有分量的工作只有一篇PNAS),但仅凭2006年那篇论文已经使他成为诺贝尔奖最热门的候选人。

近年来药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概述

近年来药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概述

近年来药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概述近年来,药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进展,这些进展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意义。

本文将概述近年来药学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

一、基因编辑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药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进展。

通过CRISPR-Cas9等技术,科学家们能够精确地编辑人类基因组,从而修复或改变特定基因的功能。

这项技术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

例如,研究人员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地修复了导致囊性纤维化等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癌症治疗。

科学家们利用该技术来研究癌症相关基因的功能,并开发针对这些基因的新型药物。

二、药物递送系统的创新药物递送系统是药学领域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近年来,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创新的药物递送系统,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纳米技术在药物递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利用纳米粒子的特殊性质,科学家们可以将药物包裹在纳米粒子中,从而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并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另外,科学家们还开发了一种名为“智能药物递送系统”的新型技术。

该系统可以根据病情变化自动释放药物,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

这种智能药物递送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生理状态和环境条件来调节药物的释放速度和位置,提高治疗效果。

三、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是药学领域的又一重要研究进展。

通过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科学家们能够更快速地筛选和设计新型药物。

传统的药物研发流程通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

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化合物和生物数据,快速找到潜在的药物候选物。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预测药物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从而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四、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发展近年来,个体化药物治疗成为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个体化药物治疗旨在根据患者的基因和生理特征,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生物技术药物的申报和审批依法定程序进行

生物技术药物的申报和审批依法定程序进行

申报生物技术药物的质量控制 中常见的问题
• 1。质量标准不完善:要用国际通用标准 (ICH),最低要用内控参比标准。
• 2。生产用原材料也要有标准,生产才能 稳定。我国对原材料要求比较简单。
• 3。生产工艺的验证不受重视。 • 4。产品稳定性研究要进一步改进。 • 5。检定记录不规范等。
生物技术药物的申报和审批依法定程 序进行
生物技术药物的申报和审批依法定程 序进行
临床前药品安全评价中心(GLP)
我国已有SFDA认可的GLP实验室,国 际上(FDA)不认可。这是新药
评价的薄弱环节。(人才,资金,
国际专家,实验项目等)
吴阶平医学基金
香港宏威制药
Convance美
Huntingdon Life
Science欧
2004,8
Bozo 日
•权的声明。
• 3)申请人所提供的资料和样品必须真实。
生物技术药物的申报和审批依法定程 序进行
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制
•研制分以下几个阶段:
调研立项阶段
实验研究阶段
•( 有效部分 稳定性 生物活 性 质量控制)
•小量试制
•中试阶段
•中试应具的条件:
•工艺稳定,有制检规程。 •有质控标准 •三批产品足够量
生物技术药物的申报和 审批依法定程序进行
2020/11/26
生物技术药物的申报和审批依法定程 序进行
生物技术药物申报和审批的新规定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丁锡申
•一。生物技术药物申报和审批的新法规 •二。生物技术药物的申请和研制 •三。申报资料项目和要求 •四。质量控制的要求 •五。临床研究的申报和审批 •六。生产文号的申报和审批 •七。现行申报和审批流程与时限

药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药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药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药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领域,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水平的提高,药学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本文将就药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探讨,介绍一些近年来在药学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创新。

一、基因编辑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药物研发带来了新的机遇。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使得科研人员可以更精准地修改基因序列,从而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模拟疾病的发生过程,筛选药物靶点,并设计针对性更强的药物。

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加快了药物研发的速度,还为个性化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二、人工智能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药物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科研人员可以更快速地筛选出潜在的药物候选物,预测药物的活性和毒性,优化药物的结构等。

人工智能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药物研发的效率,降低了研发成本,为药物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纳米技术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纳米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交叉学科,正在逐渐应用于药物传递领域。

通过纳米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将药物载体缩小到纳米尺度,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靶向性,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纳米技术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还可以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频次,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为药物治疗带来更好的效果。

四、药物组合疗法的发展随着对疾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单一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药物组合疗法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

药物组合疗法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和靶点同时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近年来,针对癌症、艾滋病等疾病的药物组合疗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五、个性化药物治疗的发展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完善,个性化药物治疗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

通过对患者基因型的分析,医生可以为患者量身定制最适合的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美国FDA2002年批准的新生物技术药物

美国FDA2002年批准的新生物技术药物

美国FDA2002年批准的新生物技术药物
丁锡申
【期刊名称】《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年(卷),期】2003(23)7
【总页数】1页(P61-61)
【关键词】美国;FDA;2002年;批准;生物技术药物
【作者】丁锡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7;TQ464
【相关文献】
1.22-50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2000年批准的新抗菌药及已批准药物的新适应证[J],
2.FDA2002年批准的新生物技术药物及新适应症 [J], 无
3.2019年9月美国、欧盟和日本新批准药物概述 [J], 孙友松
4.2020年1-2月美国、欧盟和日本新批准药物概述 [J], 孙友松
5.2007—2009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新抗微生物药物和已批准药物的新适应证 [J], 袁瑾懿;王明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技术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生物技术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生物技术应用于新药物研发的现状及展望摘要:生物技术作为融合现代生命科学与多学科理论研究手段的高新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为新型药物的研究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各种生物技术在药物研究领域的交互应用倍受瞩目,如模型筛选和药靶发现,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生物信息和药物设计,新型给药系统与纳米技术等,以发现和确证新型药物为主要目标, 在生命科学前沿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新药物研发;医药发展生物技术引入医药产业,使得生物医药业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目前,人类已研制开发并进入临床应用阶段的生物药品,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其在诊断、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保护人类健康及延长寿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生物制药的的诱惑与传统的化学合成药物相比,借助DNA重组技术生产的生物技术药物越来越崭露锋芒。

生物技术药物最大的优势,是对疾病的致病机制来设计。

因此,当许多传统药物束手无策或是疗效不佳的时候,生物技术药物的优势就愈加明显。

生物技术药物独特的靶向性优势给药品生产企业也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根据医药行业咨询公司IMS统计,2007年全球共110种药物的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其中29种是生物技术药物,包括16种年销售额超过40亿美元的药物。

尽管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总额惊人,但拥有生物技术药物的企业依然属于少数,因此国际药企巨鳄纷纷向拥有生物制药技术的企业表现出高度热情。

辉瑞通过收购惠氏拿到了在2008年全球处方药市场畅销药物中排名第五,生物制剂中排名第一的恩利(依那西普)——一款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生物技术药物。

目前,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生物技术药物主要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单抗和阿达木单抗。

与后两者相比,依那西普的安全性更具优势。

临床研究发现,依那西普不会导致中和抗体产生,在治疗中不必增大剂量,而其他两种药物的疗效均因中和抗体的产生而受到影响,在接受依那西普治疗的患者中,结核的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应用其他两种药物的患者。

芦笋多糖对衰老小鼠胸腺组织中Bcl-2、Fas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

芦笋多糖对衰老小鼠胸腺组织中Bcl-2、Fas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

降低 ,增}Bl2 白表达 ,降低 衰老小鼠胸腺组织 中Fs 白表达 水平 ,具有一 定的抗 衰老作用。  ̄c 蛋 - a 蛋 关键 词:芦笋多糖 ;衰老 ;胸腺 ;]l2 a 3 - ;Fs c 细胞 衰 老是 生 物衰 老 的基 本 单位 ,也是 人 类老
年病 发 病 的共 同基 础 。细胞 凋 亡与 衰老 过程 密 切相 关 。Bc—和 F s 因就 是与 凋亡 密切 相 关的两 种基 12 a 基
定 ,多糖含量超过9 %;D. 0 半乳糖 ( 上海试剂二厂) ;免 疫组化试剂盒 ,购 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 限公司。
2 )女,朝 鲜族 ,黑龙江人 ,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衰老的分子学机 制及抗衰老研究。 17 ~
Da r o uc n e a y Pr v n i n a d Co t o f Di b t s i y Pr d t a d Di t r e e to n n r l o a e e
1 实验动物与主要试剂
健康 昆明种小 鼠2 只 ( 4 购于哈尔滨兽医研 究所 ) , 体重 1 ~2 g ~1 周龄 ,雌雄各半 ;芦笋鲜 茎浆 8 0 ,8 0
汁 ,9 %乙醇脱 脂 、水 提取 、浓缩 、醇 沉 淀 、经除 5 蛋 白、透析 、真空干燥等程序, 到芦笋多糖 ,进行测 得
Ac o d n o t e r s l fmo te i e o o i a su is t e c n u t n o ar r d c swa s o i td t o rrs fd a e e c r i g t h e u t o s p d mi l g c l td e , h o s mp i fd iy p o u t sa s c ae o l we k o ib t s s o i r t e a ce s h s f ib t s t a e n p o e h t h a t s I u d n t a s a i l o l c s s . e t n — ah rt n i r a et e r k o a e e .I d b e r v d t a el co e i mi wo l o u e r p d bo d g u o e r e t a s h n i d h t n k c i h r

生物制药技术新进展

生物制药技术新进展

生物制药技术新进展生物制药是一种以生物技术生产药物的方法,它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健康需求的增强,生物制药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更新。

本文将会从四个方面探讨其中的新进展。

一、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技术的发明者Jennifer Doudna和Emmanuelle Charpentier(图片来源:科学美国人/Shutterstock)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高效而且精确的靶向基因的技术。

此技术被广泛用于生物技术产业,包括人类医学领域。

这项技术最近被运用于制药领域,例如: 有一种由Amarantus Bioscience公司研发的基因特异性药物AMRS-2。

AMRS-2使用了基于CRISPR-Cas9的技术,帮助人体生成具有特定基因的细胞,并在发现有些人无法产生这个基因后,对这种遗传缺陷进行了研究。

因此,AMRS-2可能会成为第一个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生产的生物制药产品。

二、高通量筛选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在新药研发中被广泛使用。

这种技术能够快速、精确地分辨出成百上千种分子化合物对特定目标的拮抗或激活。

这项技术可以被应用在一系列药物发现和研发过程中,包括筛选潜在药物,筛选药物代谢产物,获取适当的药物剂量等等。

最近高通量筛选技术也应用在疫苗和抗体的筛选上,例如,Novavax公司就运用了高通量筛选技术来优化COVID-19疫苗的结构,从而更好地应对病毒的变异。

三、精密医学精密医学是一种个体化医疗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将医疗过程和医药治疗计划个性化到每个病人。

生物制药技术可以被应用在精密医学中,例如,根据病人个体情况开发特定的生物制药产品。

而在产业中,经常将这种产品称为“BIOMARKERS”。

这些BIOMARKERS可以精准地判断病人的状况,并选择最佳治疗方案,达到了最大程度的个性化治疗。

四、转化生物学转化生物学是一种细胞和基因疗法的新兴领域,其目标是开发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这些细胞可以根据需要转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

生物技术药物申报和审批的新规定

生物技术药物申报和审批的新规定

生物技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特殊性
1,安全性问题:免疫毒性,杂 质引起的毒 性,药理作用放大引起的毒性。 2,受试物的质量:要与临床用药有可比性。 3,给药剂量与动物的全选择:剂量与临床 一致。动物的选择因药而不同。 4,免疫原性:检定产生的抗体,是否有意 义,以抗体产生不影响治疗作用为准。 5,三致试验:不同新药,要求不同。
资料例:9。生产工艺研究资料
工艺路线设计思路依据和验证数据, 工艺各步参数设定依据,包括发酵工 程菌生长曲线图,各阶段液的电泳, 层析图。中间产物的质控要求,有效 去除核酸,内毒素及其他有毒,有害 杂质等。应尽可能详细,能看到生产 工艺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四。生物技术药物质量控制的要求
• 1。生物技术药物种类不同,质控方法各 异,可见它的复杂性及可变性。 • 2。质控标准与WHO接轨。 • 3。质控要有标准品,与国际通行标准比。 • 4。所用动物必须来自正规动物室。 • 5。质控人员须经过培训。
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人向所在地药监部门提出申请。 2)申请人应提交对他人专利不构成侵 权的声明。 3)申请人所提供的资料和样品必须真实。
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制
研制分以下几个阶段:
调研立项阶段
( 有效部分 稳定性
实验研究阶段
生物活 性 质量控制)
小量试制
中试阶段
中试应具的条件: 中试应具的条件:
工艺稳定,有制检规程。 有质控标准 三批产品足够量
GMP后时代的五大变化
• • • • • 1。“马后炮”转向事前把关。 2。粗放式经验型 全方位科学化。 3。生产操作 凭标准,凭规范。 4。环境差,设备旧 全面更新。 5。GMP药品一统天下。
结 束 语
药品报审工作要协调一致,统一规范, 统一标准,统一尺度。必须深化药品审评机制 的改革,建立科学的药品审评机制是药品注册 的永恒主题。新药 申报者要适时,准确,规范,真实的 报审。注册部门要建立审评质量保证 体系和审评效率体系,要从提高工作 效率,完善服务质量,遵守廉政准则 入手,树立良好形象,才能“把好关,守好 门”。

01.生物技术药物学概述

01.生物技术药物学概述
1. 药物(medicine,remedy)是指用于预防、治 疗和诊断或用以调节机体生理功能促进机体康复、 保健的物质。药物一般可分为预防药,治疗药,诊 断药和保健药,有些药物同时具有预防、治疗或保 健康复作用。
▪ 常见的药物有三大类:化学药物,生物药物和中草 药。
▪ 化学药物可分为无机药物、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 ▪ 广义的生物药物包括生化药物、微生物药物、生物
▪ 医药产业被公认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 “生物技术药物研究是国内外发展迅速的研究 领域之一,而抗体药物研究是其中最活跃的一 部分。
▪ 指出当前国际上生物医药技术发展的几大热点 领域,如核糖核酸干扰技术、疫苗和抗病毒药 物、以基因为基础的抗肿瘤药物等。在基因治 疗、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抗菌药物以及药 物靶标等领域的研究有所降温。
由其特定化学结构所决定。
▪ (3)药物对受体的作用方式
▪ ①激动剂与部分激动剂
激动剂又称完全激动剂(Full agonist), 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与受体结合时 能产生最大药理效应。
部分激动剂(Partia agonist),对受体具 有一定亲和力,与受体结合后产生较弱的效应。 由于其亲和力较小,所以即使浓度再增加也不 可能达到完全激动剂所产生的最大效应。
制品和生物技术药物。
2.药品(drug),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 理法》的法定含义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 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 有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 中药饮片、中成药物、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 抗生素、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 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受体还包括细胞的其他成分,如核酸也是重要的药 物受体,特别是肿瘤化疗药的受体。
▪ 配体(药物):能识别受体结构构型和受体互补并与 之结合成复合物的物质称为该受体的配体.

生物药物研发的新进展

生物药物研发的新进展

生物药物研发的新进展近年来,生物药物研发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进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生物药物的认识也逐渐深入,这为生物药物研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将从基因编辑技术、合成生物学以及再生医学等方面探讨生物药物研发的新进展。

一、基因编辑技术的革命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生物药物研发的重要突破之一。

它通过定向修饰基因序列,可以精确地删除、插入或修复DNA碱基,从而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这个技术革命不仅扩大了病因的研究范围,也为新型治疗方法的开发提供了巨大潜力。

以CRISPR-Cas9技术为例,它利用特定的酶酶切酶与RNA分子的导向作用,可以识别并剪切指定的DNA序列。

这一技术的革命性在于,它的操作简便、高效,并且具有较低的成本。

因此,CRISPR-Cas9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基因相关的疾病,如癌症、遗传性疾病等。

相信随着对基因编辑技术的深入研究,更多的疾病将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合成生物学的崛起合成生物学作为生物药物研发中的重要学科,近年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它以工程学的思维和方法,研究生物系统的设计、构建和优化,以实现对特定药物的高效产生。

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为生物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例如,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方法,科学家可以设计并构建新的基因路线,通过合理的调控,实现药物的产生。

这种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药物的生产效率和纯度,同时还可以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此外,合成生物学还可以通过改造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来生产药物前体,从而减少生产成本。

目前,已有一些生物药物成功地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手段进行了产业化生产,为药品市场的丰富和供应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再生医学的前景再生医学是生物药物研发领域的前沿领域之一。

它以修复和再生病损组织、器官为目标,通过利用细胞、组织工程及干细胞技术,来治疗或改善临床疾病。

近年来,再生医学在生物药物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

例如,利用干细胞技术可以培育出具有特定功能的心脏组织,用于修复心脏疾病所造成的损伤。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化的新进展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丁锡申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化 的新进展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丁锡申一。

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化的现状 二。

新型疫苗的产业化新进展 三。

治疗性单抗的产业化新进展 四。

重组蛋白类药物产业化方兴未艾 。

五。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化的机遇与挑战一。

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化的现状2004年突破600亿美元12中外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化情况对比表国际 中国 2200家公司 生产品种140以上 临床试验品种1700多种 下游技术先进 产品竟争力强企业模式: 风险投资型 收购型 政企型 不足100家(220文号) 生产品种20多个(仿制) 临床试验品种20多种 下游技术落后 产品无竟争力企业模式:政府主导型 自主成长型 转化型国内生物技术药物生产企业统计2004,7,1前1。

GMP认证企业65家,生产品种22种。

(改变剂型不在内) 2。

发表论文195篇,平均一家3篇,其中4家 132篇(2/3),32家无论文。

3。

申请发明专利60项,其中五家拥有31 项, 43家无专利(3/4)。

生物技术药物生产企业 论文及专利申请少 企业间差距悬殊3疫苗的产业化研究受到国家重视二。

新型疫苗产业 化的新进展疫苗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 酶,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 作的供预防和治疗用的制剂。

对疫苗的要求:疫苗予防疾病: 最方便 最有效 最安全 最经济高度有效,绝对安全 免疫快速,大量生产 便于储运,方便使用各类人群均可使用45新型口服霍乱疫苗上市新型口服霍乱疫苗(rBS-WC)2005年1月25日自主研发成功,WHO认可 在孟加拉国9万人试验证实: 保护率达85%,腹泻发病率降低70% rBS-WC的保护作用得到国际认可 在东南亚海啸中已应用 上海联合赛尔公司生产6甲乙肝联合疫苗获准上市甲乙肝联合疫苗的研究于1999年底启动, 科研单位利用甲肝灭活 疫苗与基因工程 乙肝疫苗制成了联合疫苗,可同时预防 甲型肝炎、乙 型肝炎两种疾病,具有减 少接种次数、减轻接种痛苦、降低接种 费用 等优点。

基因工程戊型肝炎疫苗进入临 床试验阶段我国是戊型肝炎高流行区,人群感染率超过20%。

成为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

戊肝无处不在。

最近(2005,1,4)SFDA批准基因工程戊肝疫 苗进入l/II期临床试验,这是世界首个基因工程戊 肝疫苗,是继乙肝基因疫苗后又一病毒基因疫苗。

2005年1月12日SFDA批准上市 标志着中国在疫苗研究开发、生 产 等方面正在缩小与国际跨国企 业的差距,也将促进中国对肝炎 的预防 控制工作。

戊肝基因疫苗 欲“称雄”世界研制单位:厦门大学 福建省医学分子病毒学研究中心 养生堂北京万泰生物药业公司我国研制的HIV疫苗Ⅰ期临床试验 进展顺利(2005,5,14 )HIV 复合型疫苗 DNA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 Ⅰ期临床试验 安全 产生HIV抗体 长春百克药业研制 34名志愿者中6名开始注射联合疫苗, 将有21名志愿者待注射联合疫苗流感亚单位疫苗生产基地开工我国首家生产流感亚单位疫苗的长 春英特龙生物公司生产基地开工, 2006年中期完成。

年产1000万人 份, 产值5亿元。

这是第三代流感疫苗, 付反应小,安全性更好,将对流感 的予防起关键作用。

流感列解疫苗---北京科兴,7月拿生产文号,2006年上市2005,3,5标准不降底程序不减少 加快审批7我国23价肺炎球菌疫苗问世肺炎球菌使人感染肺炎,中耳炎,儿 童脑膜炎等疾病 23种血清型的肺炎球菌经培养提取, 纯化制成荚膜多糖疫苗 质量标准依据“欧洲药典” 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成都生物制品所研制 2005年6月SFDA发了新药证书无佐剂狂犬疫苗开发成功原狂犬疫苗抗原量低 佐剂影响早期中和抗体产生 免疫失败病例增加 性命交关 疫苗质量 引进PV2061毒株 2002年1122 高密度Vero细胞培养 例,死1003人 1996年159人2004年2651人高度纯化,无佐剂 确保”救命疫苗”能救命 辽宁成大生物技术公司2004,12,222003年2037例灭活新疫苗的研究SARS灭活疫苗I期临床观察完成36名受试者均未出现异常反应---安全性 24位产生抗SARS抗体---免疫原性 实验按国际规范:受试者知情同意,伦 理审查,随机双盲规范化操作。

SARS疫苗研究处在世界领先地位我国SARS疫苗Ⅱ期临床试验初定目前国家正对SARSⅠ期临床试验研究成 果进行评价,初定Ⅱ期临床试验研究方 案,等待SFDA批准。

Ⅱ期临床试验研究方案与WHO交换了意 见,初定如下: 20---60岁志愿者300名(男女各半) 3个月内注射3针疫苗或安慰剂 9个月内查血常规,血生化,中和抗体等 主要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有效性。

2005,6,26日讯绿色通道:程序不减少,标准不降低 2004,5,22 2004,9,29 56天2005,8,5又批准一疫苗临床试验8血吸虫病疫苗动物实验完成由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研发的抗血吸虫病天 然分子疫苗已基本完成临床前实验研究。

在全国16种血吸虫病疫苗抗原统一检测试 验中,该疫苗减卵率和减雌雄合抱率分别 达到89.3%和53.9%。

抗血吸虫病疫苗的研制成功,不仅在血防领域具 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有利于血吸虫疫区的经济发 展。

由湘雅医院主持的这项课题,是首批国家“十五”重大 科技专项中惟一的血吸虫病疫苗课题。

治疗性疫苗崭露头角1)乙肝抗原---抗体复合物疫苗(乙克)复大,北京生研所 Ⅱ期临床试验(地坛) Ⅱ期临床试验2)乙肝多肽疫苗三军大,重庆啤酒3)治疗性乙肝疫苗解放军传染病中心(张宜俊) Ⅱ期临床试验 全国乙肝感染人数 1.3亿 其中3000万要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治疗不满意,保肝联合治疗相辅相成2005,4,15日讯相得益彰9中国成为世界疫苗最大的生产国现有疫苗生产企业28家(最多) 生产抵御26种病毒的41种疫苗(疫苗种类和数量是世界之最)疫苗批签发管理制度:2001年---2005,6,1 EPI“疫苗流通和予防接种管理条例”乙肝,百白破,麻疹等五种其中:儿童计划免疫 乙肝,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 白喉,破伤风 BCG 五亿人份 其它疫苗 五亿人份 共十亿个剂量单位---世界疫苗最大的生产国 WHO开始向我国采购疫苗2005年6月 1日狂犬病疫苗 (2005,8,1) 2005年底前15种疫苗(乙脑,流脑)2006年年底前全部疫苗进入批签发管理制度长生科技,深圳康泰,华北制药,大连高新,浙江普康等我国疫苗市场:计划免疫:第一类疫苗 BCG,TOPV,DPT,MV,HBV 计划外免疫:第二类疫苗: 水痘,甲肝,肺 炎,流感, 出血热,狂犬病等 第二类疫苗市场争夺战升级三。

治疗性抗体产业化新 进展打破CDC经营垄断格局《疫苗流通和予防接种管理条例》2005年6月1日实施 安万特-巴斯德,葛兰素史克,默沙东,凯隆等全球市场:2004年:70亿美元,2006:100亿美元 中国市场:2004年:3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15%10CD20Mab 人源化淋巴瘤IDEC 2002Amevive 人源化牛皮癣Biogen 2003Tysabri人源化抗炎症Biogen2004中国已上市的治疗性抗体:单位名称适应症Status1武汉生研所WuT3(OKT3)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抗肾移植单抗OKT3(注射用鼠源性抗人T淋巴细胞CD3抗原单克隆抗体)鼠源单抗2东莞宏远逸士生物技术药业有限公司银屑病抗人白细胞介素-8单克隆抗体乳膏剂加拿大转让3武汉生研所+四军大注射用抗肾病综合症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I型)武汉所456抗肾病综合症全球第一个单抗导向抗肝癌药碘[131]美妥昔单抗注射液专门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单抗导向药物美妥昔单抗与碘[131]组合的“生物导弹”发射高能β粒子杀伤肝癌细胞临床试验结果:一周期临床有效率为16%,控制率80%两周期临床有效率为27%,控制率86%中晚期肝癌两年生存率为42%32个月的生存率为31%我国第一个靶向治疗药物---泰欣生我国第一个重组人原化抗人EGF 受体单抗2005年4月份得到SFDA 的新药证书泰欣生对多种癌症有疗效这是我国癌症靶向治疗上的重大突破2005年4月28 日讯:癌症的靶向治疗会议1)癌症的靶向治疗是肿瘤治疗中最有前景的方法。

2)靶向治疗有特异性作用,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毒性较低,有更高的疗效。

3)抗体药物与化疗药物结合为研制新型肿瘤靶向药物开辟了广宽的途径。

(抗体的定向性,化疗“弹头”药物的多样性)抗体治疗肿瘤的三大难题1)抗体难以穿透细胞基质屏障2)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和不均一性,抗体治疗针对某一特异性受体,不代表全部肿瘤治愈。

3)肿瘤治疗需要抗体量多(几百毫克),抗体纯度很高,价格很贵。

(一个疗程10万元以上)进入临床试验的治疗性单抗乙型脑炎单抗治疗剂肾综合症出血热单抗等国内抗体研究捷报频传1)重组人Ⅱ型TNF 受体融合蛋白中信国健药业公司2)抗吸血虫单抗研究南京大学3)CD252,CD274 ,CD275等五株单抗得到国际认可,在肿瘤免疫,病毒感染免疫,器官移植上有应用价值苏州大学张学光教授国内成立抗体产﹒学﹒研联盟中国抗原---抗体组学研讨会(2003,12)抗体研究: 技术创新申报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抗原组学.抗体组学.抗体药物学齐头并进的研发之势,开发新的靶位抗原,生产新的抗体药物富纯中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倪健博士上海市科委委托:2004年销售额50多亿美元,2010年予计15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30%.四。

重组蛋白类药物产业化方兴未艾国内已批准的重组蛋白类药物2004,61997癌症(辅助)IL-21997乙肝,丙肝等IFN α2b 1997乙肝,丙肝等IFN α2a 1996烧伤,外伤EGF 1996类风湿IFN γ1996消血栓rSK 1996乙,丙肝炎IFN α1b 1989病毒性角膜炎IFN α1b 上市年份适应症名称国内批准的重组蛋白类药物2004,62002消栓ProUK 2001疱疹IFN α2b 凝胶2000乙肝,丙肝等IFN α2a(酵母)2000癌症(辅)IL-2 (新)2000烧伤,外伤EGF 衍生物1998糖尿病Ins 1997矮小症HGH 1997妇科疾病IFN α2a1997烧伤,外伤bFGF1997贫血EPO 1997白细胞减少GM-CSF 1997白细胞减少G-CSFrSAK 消栓2004TNF(改构)20031)注射用重组葡激酶上市,自主产权溶血栓疗效,安全性,特异性,作用时间等方面均优于SK ,UK ,TPA 等药特点:对血纤维蛋白特异性强,作用时间长等优点。

2003年7月8 日SFDA 发一类新药证书2004年9月21日得到SFDA 的生产批文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研制吉林通化玉金药业产业化生产2005,6,10美国,日本,比利时均处于临床阶段2)重组人新型肿瘤坏死因子,自主产权高效,低毒的受体选择性突变体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专利家蚕反应器高效表达,口服剂型2004年国家发明奖4)TPO 获准上市,(2005,6,28)沈阳三生公司10年研究,两项专利,取名“特比奥”,2005年底大量上市RGD---Hirudin注射用基因工程双功能---水蛭素是在野生型水蛭素的结构中融合进三肽(Arg-Gly-Asp),保留了野生型的抗凝血活性,增加了抗血小板聚集的功能,这是世界上唯一的双功能---新型水蛭素.用来抗凝、防栓,治疗心绞痛,深静脉血栓等.剂量是原野生型的1/3---1/2.复旦大学医学部宋后燕教授研制注射用基因工程双功能---水蛭素进入临床试验新型复合促生长因子研制成功新型复合促生长因子的组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直接促进骨骼生长的重要因子六肽生长促进因子促进脑垂体分泌HGH左旋类赖氨酸提高HGH 在肝脏内合成和转化成生长因子新产品,新剂型,人体粘膜吸收,作用快一年内多长2-3厘米,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研制研制中的重组蛋白类药物rhIL-11, angiostatin (血管抑素),rhANPPEG-rhGH, rhBMPPEG-GCSF, rhBPM-2, Endostatin PEG-GM-CSF, PEG-IFN α2a复合干扰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