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7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7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的第二课时,主题为“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精神内涵。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践案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对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含义有一定的理解。
但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还可能缺乏正确的应对策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2.培养学生面对不公平、不正义现象时,能够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精神内涵,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2.难点:培养学生面对不公平、不正义现象时的勇敢态度,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2.讨论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取长补短。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亲身体验不公平、不正义现象,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
4.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以便于教学过程中进行分析。
2.制作课件,以便于直观展示教材内容。
3.准备角色扮演道具,以便于学生参与活动。
4.安排课堂讨论时间,以便于学生交流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公平、不正义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从而引出本课主题——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的第7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在近代历史中遭受的屈辱和人民的抗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中国的近代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不够深入,对历史的理解较为表面化的问题。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出精神内涵,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在近代历史中遭受的屈辱和人民的抗争,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提炼精神内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在近代历史中遭受的屈辱和人民的抗争,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2.难点:如何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出精神内涵,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历史事件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历史事件,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精神内涵。
4.案例分析法:教师呈现典型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近代历史,熟悉教学内容,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历史知识,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一幅中国近代历史屈辱的图片,如《南京条约》签订现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了解这段历史?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第2课时(教案)
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了解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的屈辱历史和列强的罪恶行径。
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2.道德修养:知道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反对外来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烈的爱国精神。
3.责任意识:懂得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课时安排3课时。
第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昔日圆明园的辉煌,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恶行径。
(重点)2.感悟落后的中国在列强炮火下遭受的屈辱,树立强国之志与报国之情。
(难点)3.通过了解“火烧圆明园”这段屈辱的历史,初步形成对历史进行探究和反思的意识,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新闻导入,明确主题1.出示新闻2019年11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流失海外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国宝终于回归了祖国。
此前,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6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已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
捐赠仪式后,7尊兽首铜像聚首京城,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上共同展出。
2.提问同学们,对于这尊马首铜像你有哪些了解?有什么问题?预设1:这尊马首铜像原来是在圆明园的。
预设2:我看过《十二生肖》这部电影,知道这样的铜像一共有12尊。
预设3:我想知道它是怎么流失海外的,又是怎样回归祖国的?预设4:这尊马首铜像是干什么用的?预设5:回归之前,马首在哪里?没有回归的铜像现在又在哪里?3.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这尊马首铜像,一起走进圆明园,听它为我们诉说那段历史。
(板书课题:圆明园的诉说)二、万园之园,诉说辉煌过渡: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是清朝的五代帝王用150多年的时间建造的大型皇家宫苑,有着万园之园"的美称。
每到盛夏时节,清朝皇室都会来这里理政,所以也被称为“夏宫”。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5.《道德经》:这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一部著作,阐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其中一些观点,如“柔弱胜刚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可以帮助同学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勇敢地去拼搏和奋斗。
2.《毛泽东选集》:收录了毛泽东主席的一些著作,如《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实践论》等。这些著作中阐述了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的精神,并强调将其运用到实际斗争中。阅读这些著作,可以帮助同学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理解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的精神。
3.《邓小平文选》: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指导思想。文选中的一些文章,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等,阐述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阅读这些文章,有助于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拼搏。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积极进行拓展学习,将本节课所学的“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精神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努力拼搏,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重点题型整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我将为大家整理一些重点题型,并结合课文内容给出答案。这些题型将涵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同学们加深对“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精神的理解和应用。
B.不屈不挠,奋勇抗争
C.逃避困难,回避问题
D.消极抱怨,悲观失望
【答案】B.不屈不挠,奋勇抗争
题型四:应用题
【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过的困难,并阐述是如何运用“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精神去克服的。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二课时圆明园的诉说教案
7
《圆明园的诉说》教学设计
课题
圆明园的诉说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五年级下册
学习
目标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影响,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2.认识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参与国、罪恶行径。
3.从圆明园的毁灭历程,认识到唯有祖国的强大,方能不受欺凌的道理。
认清西方列 强侵略中国的真 实面目。
进,步认识
圆明园的毁灭,
激发并提升学生
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学生辩
证看待问题的能 力
可以恢复的理由:
1.留少许作为纪念即可,多数都应该恢复
2.英法联军焚烧后,又经过人为和自然的破坏,
本身并不具有所谓 “保留罪证”的价值
3.重建的话可以考虑另开新地重建
4.让大家了解圆明园的伟大,修复人们脑海中 的空白
8月,跨国追索流失日本的一级文物曾伯克 父青铜组器8件回归。
11月,何鸿粢先生将马首铜像正式捐赠国 家义物局。
11月底,国家促成土耳其政府将2件非法
流失文物返还中国。
学生阅读
PPT内容
学生自由
阅读
了解圆明园 被毁,给我国带 来的/、可估量的 损失
激发学生爱 国情感,感受祖 国正天天走向 强大。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文物被抢的故事?从文
5.将给旅游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吸引力
据彳fr计,圆明园被掠夺的文物大约有150万件,有秦代的青铜器,还有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 异宝。(PPT图片呈现)
新闻导读
2019年中国千余件流失文物回归:数量多等
级高
2月,美国返还的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共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7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7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主要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在国家危难时刻,无数英勇的人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的精神。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到,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当学习这种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国家的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正在形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坚定对祖国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勇于克服、积极进取的品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进行英勇斗争的历史人物和事迹。
2.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内涵。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勇于克服、积极进取的品质。
4.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使学生明白,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当学习这种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和学习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进行英勇斗争的历史人物和事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勇于克服、积极进取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
2.案例教学法:以历史人物的事迹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理解其精神内涵。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和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近代以来我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基本史实,了解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难点:引导生观。
2.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
难点:如何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3.各组汇报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勇敢、坚强、团结、担当等品质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4.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如何将这些优秀品质运用到自己的成长过程中。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a.选择题:关于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等事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屈辱和英勇抗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
2.利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丰富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提醒学生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心得的作文,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民族英雄和民族精神的感悟。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民族英雄”的作文,要求不少于300字,着重描述民族英雄的事迹以及自己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圆明园的诉说教案
多媒体播放《红旗飘飘》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观看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观看、反思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辩论
学生欣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了解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总结语中有对本节课的总结和升华。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诉说
1.落后就要挨打
2.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课堂练习
反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教师:现在很多人提议重新修建圆明园,你们认为是否需要修建呢?我们来展开一次辩论,一同探讨这个问题。正方观点是同意修建,反方观点是不同意修建。
开展“圆明园是否重建?”小辩论。
学生辩论完之后教师总结:无论建还是不建事实上
并不重要,关键是作为每一个人中国人我们都不能忘记这段历史,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我们的五星红旗增光添彩!
帮助学生认识清政府软弱无能导致挨打
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能力
帮助学生提升爱国的意识
帮助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谈论了圆明园的诉说的话题,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贪婪野蛮本性暴露无遣,他们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为扩大在华利益,英国和法国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如今的圆明园已成了一个符号,一个落后就要挨打的符号,所以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师提问:圆明园如果存在于现在的中国,它还会遭到掠夺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不会,因为中国强大了。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东方的雄狮,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五年级下第七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 2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圆明园的诉说第三单元百年逐梦复兴中华课时21.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学习2.了解甲午战争的经过,了解《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明白《马关条约》是亡国条约。
目标3.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体会签署《马关条约》屈辱感,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导入新课有哪位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能说说你见到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吗?1.学生介绍后播放现在的图片。
2.播放视频《圆明园复原图,我们曾经拥有过》3.师介绍:圆明园是位于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前后修建了150 年,规模宏伟,集中体现了中西园林艺术的精华。
园内风景秀丽,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收藏着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文物典籍和各种艺术品,被誉为“万园之园”。
4.这么美的皇家园林是什么原因变成了现在同学们看到的样子呢?我们来听听圆明园的诉说。
板书课题——圆明园的诉说。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去过圆明园让身边同学的同学简单介绍现状更介绍。
有说服力。
对对比原图与比原图与现现状。
状,激发探究愿望。
讲授新课话题一:圆明园的诉说了解圆明园鸦片战争以后, 西方列强的贪婪野蛮本性暴露无遗,烧毁的原因,他们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为扩大在华利益, 英国观看课件图时间背景。
和法国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侵略者的铁蹄片。
肆意践踏中华大地。
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1.1860 年 10 月 6 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将其洗劫一空,并放火烧园。
2.举世闻名的中国圆明园被侵略者焚毁后,法国大文阅读教材法国大作家豪维克多 ?雨果痛斥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48 页活动园。
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2课时说课稿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 7 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1-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一课,主要通过对中国近代史上一些杰出人物的事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难时刻,不甘屈辱,勇于抗争的精神品质。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生动形象的展示了邓世昌、鲁迅、张学良等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让学生在感受历史人物英勇精神的同时,也从中体会到不屈不挠、敢于抗争的民族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已经对中国近代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一些历史人物也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多的是表面的、片段的,对于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还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思考,才能更好的理解和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去感受和领悟历史人物的英勇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近代史上一些杰出人物的事迹,认识他们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难时刻,不甘屈辱,勇于抗争的精神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敢于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近代史上一些杰出人物的事迹,以及他们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难时刻,不甘屈辱,勇于抗争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去感受和领悟历史人物的英勇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等资料,生动形象的展示历史人物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历史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
最后,我认识到作为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能够勇于担当、积极应对。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历史使命感与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法治观念,认识到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性;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激发勇于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民族英雄的爱国行为,感悟团结协作的力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和抗争精神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扮演民族英雄,模拟他们在抗争过程中的决策和行动。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意义:强调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的培养,让学生理解在民族危难时刻,勇于抗争、捍卫国家尊严的重要性。
举例: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例,讲解其背景、经过及意义,强调民族英雄在面对外来侵略时的勇敢坚定。
2.教学难点
-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帮助学生理清近代以来我国遭受外来侵略的时间顺序,以及各个事件之间的关联。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下 第7课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第二课时教案(赵晓亮)
1.复习: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7课的第一个板块“虎门销烟”,谁愿意来说一说上一节课的收获?
2.导入: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贪婪野蛮本性暴露无遗,他们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为扩大在华利益,英国和法国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2.读故事、说感想:在甲午战争中,有一支海军奋勇抗战,这就是载入史册的北洋水师;有一名舰长壮烈殉国,他就是民族英雄邓世昌。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0页上的内容,说一说为什么邓世昌的故事至今依旧被人们传颂?
3.补充学习: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还有很多为国捐躯的将士,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谁能来说一说他们的事迹。
4.知晓《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失利后,旅顺、威海等地也被日本攻占。由于清政府避战求和,北洋水师遭受重创,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1895年,清政府被迫在马关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如图,这一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课前初探: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2.布置学生搜集1840年以来,列强侵略中国的资料。
3.布置学生了解清朝末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
1.查找资料,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2.了解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3.思考清政府反侵略失败的原因。
课前资料的搜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情感认识,为课上交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结合老师补充的资料,自由抒发感想。
学生从各个角度对圆明园深入了解,充分感受曾经的万园之园的风采,通过夸一夸、赞一赞的活动,激发对圆明园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钦佩之情。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2课时)优秀教案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列强侵华犯下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 曾经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和 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 感。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了解虎门硝烟的历史背景,观看《虎门销烟》电影。
2.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虎门销烟相关历史资料背景、活动评价单、板贴。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英国向中国贩运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发动侵略战 争的罪恶目的,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简单情况。
2、使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 神和民族正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 使命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圆明园的罹劫过程,初步了解近现 代以来世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2、过程方法:初步培养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文化遗产毁灭及流失的惋惜之情,对腐败 清政府的痛惜之情,对侵略者的愤怒之情。牢记“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激 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士气。
活动四:你说我说,香港前世今生
1、阅读“香港回归”材料,谈谈感受。
2、小讲坛:历史的昨天和今天,给你留下了哪些思考?“联系昨天,感受
今天,畅想明天”
3、总结:今天,古老的中华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我们唱着“东方红”,中 国人民当家作主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日渐强 盛的崭新年代。让我们牢记:只有发展,只有国力的强盛,这段屈辱的历史才 不会重演。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7课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出示一组圆明园中的文物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体会圆明园中收藏的奇珍异宝。
不过,有许多当年被掠夺的文物,现在已经陆陆续续的回归到了祖国的怀抱之中,比如十二铜兽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等等。
预习要求
1、阅读课本48页到51页的内容,初步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及甲午中日战争的一些资料。
2、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进一步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甲午中日战争。
教 学 过 程
旁 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和历史意义,同时了解了鸦片战争的爆发、经过其结果,懂得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预设: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中国近代史,不能忘记我们遭受的民族屈辱和民族危机,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过去,我们要牢记历史。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饱受磨难而不断抗争,我们要继承祖先们英勇抗争的精神。
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时刻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课堂总结
翻开中国近代史,从中英《南京条约》到中日《马关条约》,再到《辛丑条约》,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磨难。面对外国侵略者的轮番欺凌,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英勇顽强的斗争。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他不断的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我国被侵略者侵略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改善。几十年后,1894年,日本又对中国又发动了侵略战争。这一年正是中国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侵略战争就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第2课时教学设计板书《课堂教学技巧》心得体会为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做一个能读会写的小学教师,我读了很多文章。
其中《课堂教学技巧》一书,我认真读后感受很深。
书中这样说,“人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动作,高尚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欲使课堂显示出强大的魅力,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之中,就必须要求教师努力追求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艺术,尤其是教师那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言。
”的确,要想上好一堂课,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很多。
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程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凝激趣,使学生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讲授:讲授是教师以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输信息、表达感情、指导学习和调控课堂活动的一类教学行为,言语讲授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这学期,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少讲、精讲,这一理论并不违背上述的教学方式,我们教师就是应该用简洁精炼的语言把知识传授清楚。
三、课堂提问: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师生之间的问答。
从教学的实践看,课堂中的问答大致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还有就是学生自发地提问。
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最长用的手段之一。
问题问的好,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学生答的好,我们也应该给予好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书中讲述了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
如:学生读课文后,我们不妨这样说:“你读得很正确,若是声音能再洪亮点,效果会比现在好很多。
”“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试一试。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1.以一段反映近现代史上我国人民抗争历程的视频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新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段历史吗?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讲解近现代史上我国人民抗争的典型事件,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阐述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精神内涵。
3.小组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中,小组合作学习贯穿始终。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分析问题,分享学习心得,既提高了课堂互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学会了倾听、尊重、包容他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4.反思与评价,促进自我认知
本案例强调反思与评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同时,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故事导入法,以真实感人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探讨中深入理解民族精神。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性。
4.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使他们认识到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尊严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勇于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贡献力量。
3.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挑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敢于抗争、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学内容如下:课题:虎门销烟研究目标:1.了解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2.分析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3.正确认识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
重点:掌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理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通过分析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认识清政府的无能。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虎门销烟》,引导学生观看后提出感想,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教师讲解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到了近代,清政府腐败无能,抱残守缺,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国家逐渐走向衰败,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
但英勇的中华儿女不甘屈辱、前赴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
学生活动:通过观看视频,初步感受虎门销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英国鸦片输入中国的数量表和吸食鸦片的中国人,帮助学生了解鸦片输入中国的原因。
教师提问:英国为什么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近代以来清朝逐渐走向衰败,英国却发展成为工业强国,对中国这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垂涎欲滴。
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英国向中国走私和倾销鸦片,企图借此打开中国的大门。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吸食鸦片的中国人和鸦片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林则徐禁烟。
教师提问:鸦片的持续泛滥,将会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走私倾销鸦片,给中国造成的危害:鸦片走私给英国资本家和鸦片贩子带来巨额利润,带给中国的却是大量白银外流,国库空虚,烟毒泛滥,世风日下,使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虎门销烟相关图片,提问:通过虎门销烟,你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敌侵略时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
改写后的文章: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教学内容如下:课题:虎门销烟研究目标:1.了解鸦片对中国带来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那个岛上, 有老师非常崇敬的一位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墓
发学生学习
地就在岛上, 在英雄的墓前我深深地三鞠躬表达了我的敬
兴趣。
意。
1. 你们知道邓世昌这个人吗?能说说关于他的故事
介绍自己了
吗?
解的知识。
2.阅读角《民族英雄邓世昌》 。 3. 介绍“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想
了解时代背
和政策由来已久 , 到 19 世纪末 , 更是凭借国力的不断强盛 ,
不同,更加深 体会民族的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课件出示主要内容。
屈辱。
鸦片战争后 , 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磨难。面对外国 侵略者的轮番欺凌 , 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英勇顽强地
斗争着。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
, 它警示我
们: 落后就会挨打 , 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思考回答。 学 习 邓 世 昌
们。说一说,为什么邓世昌的故事至今依旧被人们传颂? 5.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还有很多为国捐躯的将士,请查
阅资料,书一说他们的故事。
分享资料。
的不怕死的 大无畏精神。
6.听了同学们的讨论,你想说些什么? 7.师:尽管有这么多的民族英雄舍生忘死,黄海海战 还是失利,旅顺、威海等地被日本攻占。由于清政府的避
3.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谁?圆明园的遭遇是你想到了
题。
达到共情目
什么?
的。
4.视频《圆明园的毁灭》电影片段。 5.阅读角《圆明园》观后感。自由阅读。 6.辨析活动:到底要不要重建圆明园。 小组讨论:如今圆明园遗址中到处断壁残垣,只有几
观看视频。 直观感受。 自由阅读。
辨析活动培 小组讨论形 养辩证思维。
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
条约》主要
对比两个不 平等条约的 危害程度。
偿白银 2 亿两。
内容。
10.翻开中国近代史, 从中英《南京条约》 的民族屈辱, 到中日《马关条约》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饱受磨难而不 断抗争。历史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
11.《马关条约》被称为是亡国条约,还有比《马关条 约》更加可怕的条约就是《辛丑条约》 。
介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
了解《辛丑 三 个 不 平 等
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从而给中国人民带来 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
条约》
条约的签署 从程度上的
已甘当 " 洋人的朝廷 "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资本、帝国 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
数据加以说
异关于文物被抢的故事?从文物的流失 和回归中,你想到了什么?
思考回答。
感受过去与 现在的不同。
话题二:甲午风云
今年 10 月 1 日老师终于实现了到辽宁省东港市大鹿
通过分享老
岛去旅游的愿望,因为那个小岛不但风景秀丽,最主要的
观看照片。 师 的 照 片 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有哪位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 能说说你见到的圆明 去过圆明园 让 身 边 同 学
园是什么样子的吗?
的同学简单 介 绍 现 状 更
1.学生介绍后播放现在的图片。 2.播放视频《圆明园复原图,我们曾经拥有过》 3.师介绍:圆明园是位于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前 后修建了 150 年,规模宏伟,集中体现了中西园林艺术的
2.举世闻名的中国圆明园被侵略者焚毁后,法国大文
阅 读 教 材 法国大作家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豪维克多 ?雨果痛斥道:“有一天,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48 页 活 动 也 表 示 对 英
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 ”教材 48 页活 园内容。
法联军的可
动园。
思考回答问 耻行为憎恨,
板书
第七课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圆明园的诉说
誉为“万园之园”
洗劫、放火
圆明园的毁灭
英法联军
甲午风云
死得其所
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邓世昌
割地、赔钱
《马关条约》
亡国条约
介绍。
有说服力。 对
对比原图与 比 原 图 与 现
现状。
状,激发探究
愿望。
精华。园内风景秀丽,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收藏着不计其
数的奇珍异宝、文物典籍和各种艺术品,被誉为“万园之 园”。
4.这么美的皇家园林是什么原因变成了现在同学们看 到的样子呢?我们来听听圆明园的诉说。 板书课题——圆
明园的诉说。
讲授新课
话题一:圆明园的诉说
了解圆明园
鸦片战争以后 , 西方列强的贪婪野蛮本性暴露无遗
,
烧毁的原因,
他们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为扩大在华利益
, 英国 观看课件图
和法国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 侵略者的铁蹄 片。
时间背景。
肆意践踏中华大地。 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毁 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1.1860 年 10 月 6 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将其洗 劫一空,并放火烧园。
景,加深理
加紧扩军备战的步伐 , 妄图称霸亚洲。 1894 年, 日本发动了
解。
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 这一年正是中国旧历甲午年 , 史称“甲
午中日战争” 。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4.100 多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了 不可磨灭的记忆, 北洋水师的英勇抗争精神至今激励着我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五年级下
第七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 2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圆明园的诉说
第三单元 百年逐梦 复兴中华
课时 2
1.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 了解甲午战争的经过,了解《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明白《马关条约》是亡国条约。 3.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体会签署《马关条约》屈辱感,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增强振 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马关条约》的影响。
根石柱还矗立在那里,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希望重现昔
式发表自己 没 有 固 定 答
日皇家园林风采,供人们游览 ;也有人主张保留旧址原貌, 观点。
案,说出自己
以警示后人。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的理由就可
7.数据说明: 据估计,圆明园被掠夺的文物大约有 150
以。
万件,有秦代的青铜器,还有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
发表观点。 理解清政府 无能导致签
战求和,北洋水师遭受重创,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告 终。这一次清政府在马关又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
署《马关条 约》。
条约——《马关条约》 。
阅读《马关
8.《马关条约》主要内容。课件出示。
条约》主要
9.还记得上节课 《中英南京条约》 的内容吗 ?南京条约 内容。
割了香港岛,赔了 2100 万银元,《马关条约》割让了辽东 回忆《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