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

合集下载

高校共青团工作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高校共青团工作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高校共青团工作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作者:兰桂萍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年第01期摘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他们的民族精神状况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然而,种种原因导致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呈现出淡化或弱化的趋势。

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积极探索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共青团;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中图分类号:D29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8)01-0057-03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高等学校作为传承文明和创新先进文化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培育一大批具有昂扬民族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

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淡化的现状及成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的民族精神状况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然而,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却呈现出淡化或者弱化的倾向,这是一个毋庸争辩的事实。

这些倾向主要表现为爱国意识、爱国情感淡漠,缺乏忧患意识,缺乏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意识,缺乏自立、自主、自强、艰苦奋斗、励志报国的进取精神,缺乏竞争协作、开拓创新的团队精神,缺乏对民族文化、民族传统的认同,对民族精神的认知和领悟肤浅乃至存在偏差,部分大学生还存在民族虚无主义思想倾向。

当前我国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与国防教育探析-2019年教育文档

当前我国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与国防教育探析-2019年教育文档

当前我国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与国防教育探析一、高校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品质 , 是一个民族所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也是一个民族所遵循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 以及所体现的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征。

从民族精神的本质来看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的历史积淀、民族意识的精华 , 也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 加强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应有之义 ,是实现中华民族新的历史任务的客观要求 ; 从民族精神功能来看 ,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建立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 , 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 。

在当今世界 ,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相互交融 ,综合国力竞争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竞争 , 还体现在民族精神的竞争 , 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 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而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 青年大学生作为决定祖国未来命运的中坚力量。

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民族精神如何将直接关系到21 世纪中国的面貌 ,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 ,关系到能否应对全球化引发的文化冲突的挑战。

因此 , 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是高校必须肩负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 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选择。

二、高校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诸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活跃 ,积极向上 ,热爱祖国 ,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 , 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使命感。

然而面对当前各种思潮和文化的冲击 , 大学生们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和碰撞 , 民族精神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大脑里已经淡漠。

这些问题的出现揭示出我国高校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方面面临的挑战 ,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潮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 , 政治多极化 , 文化多样化 , 文化、政治与经济等的相互激荡彼此交融在一起。

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需要发展先进生产力,也需要发展先进文化。

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代表我国文化发展方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民族精神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民族精神,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凝聚精神、关心社稷的爱国精神及追求崇高的理想人格等等,这些优秀的民族精神以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紧紧把中华民族联系在一起,千百年来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在当今社会,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

21世纪,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它不仅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的竞争,同时也是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我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

这个落后,不仅是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最重要的是民族精神的失落。

因此,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实现伟大事业的需要,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八十多年来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最重要的法宝,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以及那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如果没有这种革命的精神、理想、信念,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不可能取得胜利,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不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市场经济尚未完善,科技水平总体不高,基础教育薄弱,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学校民族精神实施方案

学校民族精神实施方案

学校民族精神实施方案一、背景。

学校是培养未来国家栋梁的摇篮,是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在当今社会,全面贯彻落实民族精神实施方案,对于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1. 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2.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三、实施方案。

1. 课程教育。

通过国学、民族传统文化等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2. 主题活动。

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民族文化展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传统的认同感。

3. 志愿服务。

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奉献的快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4. 校园环境。

营造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如校园文化墙的建设、校园民族风情的布置等,让学生身处其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

5. 师生互动。

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传承民族精神,促进师生之间的民族文化交流和互动。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专门的民族精神实施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2. 完善制度规范,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规章,为民族精神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3. 加强宣传引导,利用校园媒体和网络平台,广泛宣传民族精神实施方案,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4. 加强评估监督,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实施方案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五、结语。

学校民族精神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通过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学校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愿我们共同努力,让学校成为民族精神的熔炉,让学生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论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内容和途径

论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内容和途径
导 的“ 种精神 ” 到 胡锦涛 同志 强调 “ 个务 必 ” 无 五 , 两 , 不 是 中华 民族 勤 劳勇 敢 、 自强 不 息 精神 的 写照 。这 种 精神 创造 了强 盛 的物质 文 明和 灿 烂 的 精 神文 明 , 对 中华 文 明的发展 产生 了深远 的影 响 。这 种精 神 已
辱紧 密联 系在一 起 。 1 2 勤 劳 勇敢 自强不 息精神 教 育 .
1 高 校 弘扬 和培 育 当代 大学 生 民族精 神 的 内容 [ 1 ]
民族 精神是 指产 生 和蕴藏 于一 定 民族 的个 性或
念、 意志 、 为于一 体 的社 会 意识形 态 。是 在长 期 历 行 史 进程 中孕育 、 成 、 展 和丰 富 起 来 的 , 结 和凝 形 发 团 聚各种力 量 , 兴 国家 和 民族 的强 大 精 神 力量 。也 振
关键 词 : 校 ; 高 民族 精 神 ; 内容 途 径 中 图分 类 号 : 4 4 G 1
胡 锦涛 同志强 调 指 出 : 中华 民族 是具 有伟 大 精 “ 神 的民族 , 是 困难 的时候 , 越 越是 要大 力 弘扬 民族 精 神 , 是要 大力增 强 中华 民族 的 民族 凝 聚力 。 这 些 越 ” 重要论 述 为推进社 会 主义精 神文 明建 设 指 明了前 进 的方 向 。民族精 神 的 弘扬 和 培育 , 涉及 全 民族 的成 员 , 及社会 的方 方 面 面 。高 等 院 校作 为 国 民教 育 涉 的 一个 极 为重 要 的组 成 部 分 , 社 会 主义 文 化 建 设 在 中怎样 搞 好 弘扬 和 培 育 当 代 大 学 生 的 民族 精 神 工 作 , 负着极 其光 荣而 艰 巨的历史 使 命 , 肩 具有举 足轻
群 体之 中 , 爱 、 诚和报 效祖 国和 民族 , 情感 、 热 忠 集 信 封锁 、 自力更生 , 到新 时 期 的“ 十 四字 创 业精 神 ” 六 ;

教育应成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

教育应成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
国家, 如果没有 自己的精神支柱 , 就等于没有灵魂 , 就会
民族精神 的历史性 、 时代性表明, 任何一个民族要想
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 中华民族生存
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实现 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 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
保持民族精神的先进性 , 不仅要大力弘扬 民族精神 , 而且
关键 词 : 育 ;弘扬 和 培 育 ; 教 民族 精 神 ; 华 民族 精神 ; 径 中 途
中图分类号 : 821 B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94 ( 0 6) 5 0 2 - 3 17 - 7 9 2 0 0 - 0 5 0
民族精神是 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维
要大力培育 民族精神。 所谓弘扬民族精神 , 就是坚持和继
承传统的民族精神。 所谓培育民族精神 , 就是在弘扬 民族 精神的基础上, 把握时代脉搏 , 孕育和培植适I - 。 任何一种民
族 精神 的生 成都 不是 自发的 , 要 培 育 和弘扬 , 能从 它需 才
展着 民族精神 的内涵 。 “ 井冈山精神”、 雷锋精神”、 “ “ 抗洪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等是 中华 民族的民族精 “
神 在不 同历 史时 期 的集 中体现 和新 的 发展 。
系、 协调 、 凝聚民族 内部关系的纽带 , 是激励 和推动本民 族朝着共同 日 标积极奋进的精神动力。“ 一个民族 , 一个
维普资讯
在国家统一管理下 , 通过普及教育的形式 , 实现民众索质
的提高。 它具有普及性 、 民族性 、 基础性 、 层次性 、 时代性等 特点。国民教育在我 闻社会发展 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

大学生使命传承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

大学生使命传承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

大学生使命传承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学生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使命,即传承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大学生肩负着保护和发扬中华文明的责任。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在使命传承中的角色与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来推动这一使命的实践。

一、大学生的角色与责任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

然而,我们的身份不单是个体,更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因此,大学生有责任传承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

首先,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中华文明的经典著作,如《论语》、《诗经》等,来了解并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这些经典著作蕴含着中华民族多元的思想和智慧,对于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大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各类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活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

此外,大学生还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

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经济繁荣,还需思考如何在发展中保持文化传统的特色。

只有了解社会需求并积极回应,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

二、推动使命传承的方法与建议传承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需要大学生发挥积极主导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使命:1. 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大学生应通过深入学习,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这包括对文化多样性和和谐共处的理解,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2. 深入研究中华文明的历史与传统: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深入研究中华文明的历史与传统。

了解过去的智慧和成就,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3. 参与传统文化传承项目: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传统文化传承项目,如学习古琴、绘制中国画等。

通过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新时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新时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国家的 未来和希望,其民族精神的培育显得 尤为重要。
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提高其文化自觉和 自信心。
意义
通过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有助于增强其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 展奠定坚实基础。
大学生对民族精神培育的认知情况
认知程度
大部分大学生对民族精神有基本的认知 ,但认知程度存在差异。一些学生能够 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而另 一些学生则对相关概念和理论较为模糊 。
VS
自我培育
许多大学生会主动参与民族精神培育的相 关活动和课程,通过自我学习和实践来提 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但也有部分学生缺 乏自我培育的意识和行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新时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 • 新时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挑战 • 新时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对策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背景介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文化交 流日益频繁,西方文化价值观对我国 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和影响。
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大学生热爱祖 国、关心国家大事,培养爱国情怀。
强调社会责任意识
在民族精神培育中,强调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关注社 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加强民族精神培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使 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能够更好地传授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把 握民族精神。
教育体制的挑战
教育体制不完善
当前教育体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缺陷,如重知识轻德育、重成绩轻素质等,这使得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缺乏有效的教 育支撑。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1. 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途径,向年轻一代传授民族文化和传统,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2. 文化传承:通过舞蹈、音乐、戏剧、美术等形式,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3. 历史纪念:通过重大历史事件纪念和庆祝活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激发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4. 社会实践: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环保活动等方式,加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知。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1. 增强文化自信: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增强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2. 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促进本民族的团结和互助,增强民族凝聚力。

3. 促进社会和谐:民族精神是一种有益的社会价值观,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 推动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是保持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关键因素,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及途径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及途径
族性 格 。勤 劳勇敢 是 中华 民族在 漫 长 的历史 发展进 程 但也 不能忽 视精 神文 明和精 神力 量 。 同时 , 济 、 经 政治 、
中,在艰苦的 自然条件和严酷的社会斗争 中形成的一 科技 、军 事等 全方 位 的综合 国力 的竞争 归根 到底 是人 是 民族 素质 的竞 争 。大学 生是 中国 种 吃苦 耐劳 、 苦奋 斗 、 艰 不畏 艰 险 、 于攀登 、 朴 勤奋 的竞 争 , 人 的素质 、 勇 俭 的不 屈不 挠精 神 。 自强 不 息是始 终贯 穿 和渗 透于 中华 现代 化事 业 的建设 者 和接班 人 ,在 大学 生 中弘扬 和培 民族 精神 的一 项根 本要 求 。 自强 ” “ 是不 依赖 、 不仰 赖别 育 民族精 神 , 实现 中华 民族伟 大复兴 的客观要 求 。 是 对
=_ 、


民淹 鹊意 . 满
育 。要把 民族 精神 教育 与 以改革 创新 为核 心 的时代 精 有 学者 概括 了民族精 神 的五项 功 能 , 即支撑 功 能 、 神教 育结 合起 来 ,引导 大学 生在 中国特色 社会 主 义事 凝 聚 功能 、 向功 能 、 育功 能和激 励功 能 弘扬 和培 导 教 。
1弘扬 和 培 育 民族 精 神 , 实现 中华 民族伟 大复 . 是
≯ | t 、 毛 毛篱荤袁 ; | — 弓 专 { 函 —

兴 的重要 战略 。
进 入新 世 纪 , 国际局 势正 发生 深刻 变化 , 界并 不 世 一些 地 区 民族 矛盾 导致 的 冲突 日趋激 烈 , 少数 霸 “ 五干 多年 的发展 中 , 在 中华 民族 形成 了 以爱 国主 太平 , 义 为核 心 的同结 统 一 、 好 和平 、 劳 勇敢 、 爱 勤 自强 不 息 权主 义 国家 以种种 借 口颠覆 别 的主权 国家的行 为 时有

当代大学生如何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当代大学生如何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当代大学生如何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它的核心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此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敬老尊贤的伦理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等等,都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思想材料。

中华民族精神犹如民族思想脉动的主旋律,这个主旋律在不同历史条件和不同情况下会形成或悲壮慷慨或昂扬激越的不同乐章。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八荣”精神。

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孕育的土壤,解放思想是时代精神的前提和要义,以人为本是时代精神的内在要求,包容贵和是时代精神应有的品质,责任奉献是时代精神的基本风貌。

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把握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颜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那么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呢?(1)增强爱国的深厚情感。

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唉自己的家,爱自己的故乡,努力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将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发展为爱国主义情操,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以身作则、从小做起。

心怀祖国,尽力做好自己的事,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同时要敢于和以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和平的邪恶势力做斗争,保卫国家.(2)增强诚信为人、乐于助人观念。

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篇一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小康社会的未来建设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也是我国高素质人才队伍的中坚后备力量,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更多的需要大学生的努力。

作为一名合格的当代大学生,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何为中华名族精神。

党的十七大中华民族精神被阐释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体体现的一种精神。

它使得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连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我们的先辈以为我们做好了榜样: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培育出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等等。

而我们的同辈也表现出了新时代青年的新面貌新精神,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中都有出色的表现。

但是依然有许多因素制约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

经济全球化而导致的文化全球化发展,影响着“本土文化”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韩流”,“日流”在中国的风行,西方文化的流行,各种开放的文化环境使一些大学生迷失了方向。

网络技术日益发展,网络游戏、聊天购物软件等给青年学生带来精神愉快的同时,也在削弱青年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世界公民”的意识,往往使大学生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既然是地球村,人人都是地球村的一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

那么当代青年到底应该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呢?我认为首先应该加强当代大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认识与热爱。

其中,上思修课,传播马克思主义,民族精神以及社会正能量就是很好的途径之一。

推荐大学生阅读关于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文献,以激发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第二,抢占网络阵地,是拓展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新渠道。

当代大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其有效途径

当代大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其有效途径

严 而神 圣的使 命 , 完成 好 这 一神 圣使命 , 先 必须 对培 育 当代 大 学生 民族 精神 的 必要 性有 一 个 要 首 清醒 的认 识 。培 育和 弘扬 大 学生 的民族精 神 应贯 穿 于教 育教 学 的全 过程 。
关 键词 : 大学 生 ; 民族精 神 ; 有效 途径
江泽 民同志 在党 的十 六大 报告 中指 出 ,全 面 建 有天性 , 古 以来 , 自 中华民族就 以协和万邦作为崇高
而作为精神文化的灵魂 的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 中具 的 。世界 文 明发展 的历 史 和 当今 世 界上 许多 发 达 国 有非 同凡响的意义 。 因此 , 在一定的意义上我们可以 家的发展历程都雄辩地说明 , 民族 , 一个 没有振奋 的 没有高 尚的品格 , 没有坚定 的志向 , 不可能 自 说 ,一个 国家是否具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这个 精神 , 国家综合 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准 。现代社会世界 立 于世 界先进 民族 之林 。
美国、 本等国 日 用越 来越 突 出 。这 里 已经 十分 明确 地指 出了文 化是 观。从当今世界各 国发展的历程看 ,
综合 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神文化作为社会文化 之所 以能实现 经 济 的迅 速 腾飞 而雄 起 于世界 ,是 与
的一个重要方面 , 然是综合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 它们 以强烈 的进取精神为特征 的民族 精神分不开 自

乎 民族 的兴衰成败 。
高的现代 民族精神 的各 种专 门人才是高校 的责任。
伟 大的中华民族经历 了五千年的历史积淀 , 形 要搞好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这项工作 ,首先应 当 成 了以爱 国主义 为 核心 的 团结统 一 、 爱好 和平 、 勤劳 认清这项工作的必要性 。 勇敢、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热爱祖国 , 中华儿女 是

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摘要: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源泉,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随着科学技术、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导致部分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淡漠、民族精神逐渐失落,继而影响到他们对民族的认同和责任感。

因此,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精神;现实意义;现状;途径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决定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未来。

正因为如此,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对拥有丰富知识的大学生人才的培育,强调要以爱国主义为重点,加大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统、塑造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和时代责任。

一、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支撑和促进民族繁荣兴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品格气质、心理情感、文化传统等精神因素的总和。

它是一个民族社会实践中所体现的时代精华,是一个民族文化优秀成分的结晶,从而成为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在实践中所形成的特定民族精神,不仅具有一般民族精神的共性,同时又带有中华民族的特色。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这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最科学、最准确的表述与概括。

第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它是贯穿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一条主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得以维系和发展的精神力量,是凝聚人心的精神核心,也是中华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基础和道德基础。

高职高专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途径探讨

高职高专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途径探讨

高职高专学生民族精神培育途径探讨【摘要】民族精神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丰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高职高专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为更好地培育高职高专学生的民族精神,必须拓展民族精神培育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精神途径“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高职高专学生教育的全方面和全过程。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心理特征、思想品德、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和思想情感。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实践是民族精神形成的基础,民族精神的培育也应在实践中。

为此,本文拟对高职高专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实践途径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实践是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民族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来源于实践,是为实践服务的。

民族精神区别于其他意识形式的深层本质在于它是一种“实践精神”。

首先,从产生看,民族精神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禹治水就蕴含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孔子也倡导自强不息精神,求道、求真、求诚的价值本体论培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其次,从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来看,实践是推动民族精神发展的驱动力。

在古代,社会实践铸造了传统民族精神,主要体现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和为贵”的团结、爱好和平的精神等;在近现代,中国革命实践,培育了以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于创新、勇于胜利为主要内涵的“井冈山精神”;铸造了以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为主要内涵的“长征精神”;以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为主要内涵的“延安精神”等;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培育了倡导全国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1998年的“抗洪精神”,2003年的“抗击非典精神”,以及5-12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精神”等。

大学生民族精神之培育

大学生民族精神之培育

民族精神是一个 民族生存 的精神支柱 , 也是一 个 民族发 展 的巨大精 神动 力 。然 而 , 民族精 神是 需 要 培育才 能传 承与 弘扬 的。在 我 国 , 大学生 既是 建 设 中 国特 色社会 主义事 业 的骨 干 队伍 , 又是继 承 与 弘扬 民族精神的生力军 。于是 , 培育我 国大学生的 民族精 神 , 疑是 高校 的重要 责任 。 无
( ) 二 时代 性
时代 不 同 , 民族 精神 的表 现形 式 与 内容有 所不 同 。但 江 泽 民同志 在党 的十六 大报 告 中总结 的“ 以 爱 国主义 为核 心 的团结统 一 、 好 和平 、 劳勇 敢 、 爱 勤
民族 精神 是 一个 有 着 丰 富 内涵 和 广 泛外 延 的 历史概念 , 不仅各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不同, 就是 同 民族在不 同的历 史 时期其 民族 精 神也有 所不 同 。
自强不息的伟大 民族精神” , 囹 则是贯穿古今的中华 民族 的时代 精神 。 因为尽管 时代 在 不 断变迁 , 爱 但 国主义从来都是动员和鼓舞 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 光辉 旗 帜 , 打牢 全 国各 族 人 民团结 奋 斗 的思想基 是 础 , 中华 民族 几 千 年 的发 展过 程 中 , 已深 深地 在 它 烙 印在 中华儿 女 的 民族 意识 中 , 为 维护 和促 进祖 成 国统一 、 民族 团结 的牢 固纽 带 。 好 和平 , 中华 民 爱 是 族 固有 的 天性 , 自古 以来就 主张 天下 太 平 、 它 同世 界各 国和睦相处 。勤劳勇敢 , 中华民族传统的优 是 秀品质 , 依靠这种优秀品质 , 中华儿女创造 了灿烂 的中华文明, 为世界文明作出了杰 出的贡献。 自强
二、 中华 民族精神 的 基本特 征

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对策及途径

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对策及途径

Ke : ol e s e t’ a o a p r ;mu t —c l r ;i e l gc d p l i a d c — e u i i l i u t e d oo ia a o i c e u a u l n t l
Ab t a t T utv to fc le e su e s aina p rth ssg fc n d p oo n tae sr c : he c li ain o ol g t d nt’n to ls i a ini a ta rf u d sr t — i i n
tmp rr ol g t d n s nain ls rta d te r a o sfrt e lc ft e s i t n ut r e o a y c le e su e t’ t a pi n e s n o a k o p r ,a d p - o i h h h i o f wa d t ec u tr a u e n a st u tv t olg t d ns n to a p rti e n w i— r o n e me s r sa d me o c i ae c le esu e t’ a n ls ii n t e h s h n l i h trc lp ro . o i a e d i
( 缺乏奉献精神 三) 些大学 生在 “ 献 ” “ 取 ” 奉 与 索 的关 系 上 , 为 认 只有先实现个人价值 才能实现社会价值 , 他们 中部 分人认为当代 社会 的价值 取 向是 “ 己后人 ” 先 。真 实 、 用 、 实 、 惠 是 他们 立 身 处世 的 原则 。他 们 有 现 实 不能 把 自己 的理 想 、 志愿 、 作 选 择 与祖 国 的前 途 、 工 民族 的振 兴联 系在 一 起 , 乏 为 中华 民族 的伟 大 复 缺 兴贡 献青春 的强烈 意识 。

国防教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论文

国防教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论文

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研究摘要国防教育对于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塑造大学生新的审美精神,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确立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观,强化大学生法制精神。

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在教育目标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必须将国防教育作为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载体,发挥国防教育在民族精神培育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国防教育民族精神内在一致性国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民族精神培育又是其基本目标。

因此,国防教育对于民族精神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在内容、目标、价值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必须将国防教育作为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载体,发挥国防教育在民族精神培育中的积极作用。

一、国防教育对于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防教育体系中,承载着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培育、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培育,这些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国防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具有特别的必要性和至关重要的意义。

国防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方面,首先是国防教育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审美精神,促进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形成。

在国防教育中,军事技能训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一项强度很大的训练。

在军事技能训练中,大学生需要以军人的作风要求自己,每天在户外进行长时间的“摸、爬、滚、打、练”,这些军训具有紧张、艰苦、严肃的特点,尤其是在烈日下军队操练,更是使学生感到军事训练的疲劳、紧张和枯燥。

但是,在这种紧张、枯燥、疲劳的而训练中,可以锻炼大学生的体魄,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造了大学生的劳动观、价值观、审美观,将大学生的体育和美育有机结合,使大学生真正懂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使大学生真正懂得拼搏的价值和意义。

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路径

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路径
委员会 制定好 各项管 理制度后 , 由物 业 公 司 去 执 行 , 主 委 业 员 会 的很 多权 力都 可 以 由物 业 公 司代 替行 使 。 主 委 员 会 只 业 需 提 出工 作 要 求 , 进 行 定期 检 查 , 监 督 物 业 公 司 的工 作 。 并 以 教 职工 是 高校 业 主 委 员 会 的 主要 组 成 ,他 们 的文 化 素 质 较高 , 物 业 管 理 的 要 求 也 比较 高 , 就 给 物 业 管 理 带 来 一 定 对 这 的难 度 。 方 面 , 职 工 住 宅 群体 具 有 较 高 的文 化 素 质 和思 想 一 教 觉悟 , 与 物 业 管理 的意 识 较 强 。 目前 高 校 教 职 工住 宅 大 都 参 在 形成 相 对 独 立 的居 住 小 区 的情 况 下 , 为保 证 高 校 教 职 工 住 宅 区不 受 太 多 社 会 因 素 的 干 扰 , 造 一 个 安 静 、 生 、 适 的生 创 卫 舒 活环 境 。 物业 公 司 必须 建立 健 全 物业 管 理 的 服 务 范 围 , 职 工 为 提供 多样 化 和 全 方 位 的 服 务 。 一 方 面 , 虑 到 物业 公 司需 要 另 考 赢 利 以维 持 自身 生 存 和 发 展 的需 要 ,物 业 公 司可 与 教 职 工 协 商 , 出有 根 有 据 的 方 案 , 主 委 员 会 参 与 讨 论 、 同 制 定 合 拿 业 共 理 的物 业 收 费 标 准 。 搞 好 教 职 工 住 宅新 区 的物 业 化 管 理 , 要 在 住 房 建 设 之 初 就 在 售 房 合 同 中订 立 人 住 后 进 行 物 业 管 理 的条 款 。 时实 现 已有 高 校 家 属 区 向 物业 管理 的转 轨 , 将 不 利 于 同 如 划 出教 学 区的 住 房 改 造 为 青 年 教 师 公 寓 ,对 现 有 的 教 职 工 住 房 逐 步 实 行 物 业 收 费 管理 , 等 。 等 总 之 .物 业 公 司 和 业 主 委 员 会 应 该 在 以 小 区居 民的 共 同 利 益 为 宗 旨的 前 提 下 进行 相关 工 作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柱 , 会失 去凝 聚力 和生命 力 。有没 有 高 昂 的 民 就 族 精神 , 衡量 一个 国家综 合 国力 强 弱 的 一个 重 是
收 稿 日期 :0 8 0 20 — 5—2 6
作 者简 介 : 李明富 , 曲靖师 范学院教 育科 学研 究 中心讲 师 , 主要从事教 育学研 究。

8 ・ 3
维普资讯
第4 期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 2 卷 7
技, 一打就跨 ; 没有 民族精神 , 不打就跨 。青年兴 ”
国家 兴 , 青年 强 国家强 。 目前大 学 生 的 民族精 神 整体 水 平呈 现 出积 极 健 康 向上 的态 势 。他 们 热
培 育具 有创新精 神 的高素 质优 秀专 门人才 。
看, 都有“ 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 的爱国情怀和“ 先
天下 之忧 而忧 , 天下之 乐 而乐 ” 后 的奉 献 精 神 , 靠 的就 是 民族 精 神 。l 大 学生 是 国家 和 民族 的希 l而 望, 是祖 国的未 来 , 他们掌握 着 先进 的科学 文化 知 识 , 成为建 设 有 中 国特色 社 会 主义 事业 的重要 将 力量 。因此 , 在经济全球 化 的大 潮 中 , 我们 作为 一 个具有 伟大 民族 精 神 的发展 中国家 , 发达 国家 与 相比还 有一 定 的差 距 , 我们 更 应 大力 在全 体 公 民


培 育大学生 民族精神 的 必要性
( ) 育大 学 生 的 民族 精 神 是 增 强 综 合 国 一 培
力 的根本 要 求
在经 济全 球化 的 当今世 界 , 合 国力 的竞 争 综
特别是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 民族精神, 不断增 强他们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 坚定他们面对各 种挑战迎难而上 的信心, 这是 中华 民族在激烈的
精 神作 为文 化建设 极 为重 要 的任 务 , 纳入 国 民教 育 全过程 , 入 精 神 文 明建 设 全 过 程 , 全体 人 纳 使
民族 , 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不可能 自
立于世 界 民族 之林 。这 也 是 高 职 院 校 培 育 和 弘 ”
扬民族精神的重要 目的。民族精神不是 自发形
国际环 境 中永远 立 于 不败 之 地 的根本 保 证 , 而 从 为 中华 民族 的伟 大复兴提供强 大 的精神 支撑 。
( ) 育 大 学 生 的 民族 精 神 是 贯 彻 党 的教 二 培 育方针 的 内在要 求 杨 叔子 院 士指 出 : 一 个 国家 没 有 先 进 的科 “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4期 7 20 08年 7 月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U IGN R A NV R IY O R A FQ J O M LU IE ST N
V0 . 7 No. 12 4
Jl 0 8 uy2 0
爱祖 国 , 护 民族 统 一 ; 维 勤奋 学 习 , 志报 国 ; 砺 艰
面起 着不 可替 代 的作 用 。改革 开 放 以来 , 国社 我 会 主义现 代化 建设 取得 了举 世 瞩 目的辉 煌 成就 。 在物 质生 活 日益 丰富 的今天 , 神 文 明建设 显 得 精 更加 重要 。2由于 市 场 经 济 的负 面影 响 , 德 失 _ ] 道
培 育 大 学 生 民 族 精 神 的 主 要 途径
李 明 富
( 曲靖 师范学院 教 育科 学研 究 中心 ,- 曲靖 -南 X 65 1 ) 50 1

要: 民族精 神是 一个 民族赖 以生存和发展 的精 神支撑。培 育大学 生的 民族精 神是 高校 的一项
重要任务。经济全球化为高校培 育大 学生 的民族 精神提供 了机 遇, 也带来 了挑战。高职院校 应 以- 9时俱 进 的精神为指导, 充分发挥“ 两课” 学主渠道作用 , 教 通过人 文素质教 育等途径来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 关键 词 : 等教 育; 高 民族精神 ; 人文素质 ; 园文化 校
成 的 , 需要 自觉 、 它 长期 的培 育 , 是一 个 复杂 的系
民始终保持 昂扬 向上 的精神状态。当代 大学生
是 中 国先进 文 化 的继 承者 和 传播 者 , 们 的思 想 他 政 治素质和精 神状况直接 关系 到 中国特 色社会 主 义事业 的兴衰成败 。因此 , 在新形 势 下 , 职 院校 高
愈益激烈。竞争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和经济实 力 的竞 争 , 同时 也 表 现 为 民族 精 神 状 态 的 竞 争 , 民族精神是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 衡 量 综 合 国力 的 重 要 标 志 。江 泽 民指 出 :


个民族、 个 国家 , 一 如果 没有 自己 的精 神支
Hale Waihona Puke 其中物质力量是基础 , 离不开 民族精神 、 但 民族
凝 聚力 , 精神力 量 是综合 国力 的重要 组 成 部分 。 ”
正是 在这 个意 义上 , 的十六 大报 告 指 出 :一个 党 “
起来 的 , 是为 该 民族 大 多 数 成 员 认 同 、 受 的 积 接
极与进步的思想品格 、 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 的统 称 , 民族文 化 的核 心和灵 魂 。 面对 世界 范 围各 是 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 必须把 弘扬和培育 民族
中图分类号 :44 G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9 89 20 )4 03 4 10 —87 (0 80 —08 —0
民族 精 神是 一个 民族 的灵 魂 , 一个 民族在 是
长期 的共 同生 活 和社 会 实 践 基 础 上 形 成 和 发展
要尺度 。综 合 国力 主要 是 经 济 实 力 、 术 实 力 , 技
统过程。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求索和发展中,
最终形 成 了 “ 以爱 国 主 义 为核 心 的 团结 统 一 、 爱 好 和平 、 劳 勇敢 、 勤 自强 不 息 的伟 大 民族 精 神 。 ” 从近现 代 中 国青 年 学 生 在 不 同时 期 学 生运 动史
要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 , 积 极探索 弘扬 和 培育 民族精 神 的新 途 径 , 力 造 就 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