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多伦县沙漠化形成机制的生态足迹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多伦县:树起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丰碑

多伦县:树起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丰碑

多伦县:树起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丰碑梁书策【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2页(P6-7)【作者】梁书策【作者单位】多伦县老科协;多伦县防沙治沙协会;多伦县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正文语种】中文孟宪毅摄影近几年来,多伦县生态建设的成果有目共睹,助推兴业富民的作用凸显,取得的成就有口皆碑,为今后的发展带来了无限潜力,在多伦人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绿色丰碑。

生态建设坚持不懈浑善达克沙地有3条沙带横贯多伦县境内。

由于长期受大风、干旱等自然条件以及超载放牧、过度开荒和沙地生态系统脆弱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多伦县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据2000年卫星遥感监测显示,全县土地风蚀、水蚀、沙化面积达336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89.2%,其中严重沙化面积1400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37%;有林地面积只有54万亩,森林覆盖率仅为6.8%。

林少草疏,风大沙多,导致多伦沙尘天气频繁发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这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京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

2000年以来,多伦县县委、政府抓住国家生态保护建设的政策和紧急启动风沙源治理工程的机遇,把生态建设与保护摆到了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来抓,并把它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陆续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禁牧舍饲、生态移民、百万亩樟子松种植等多项重点治理工程。

按照当地土壤、生物、气候等立地条件,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封、飞、造、禁、移、调等多种措施,15年坚持进行综合治理,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生态环境的恢复改善。

一张蓝图描绘到底2000年,多伦县县委、政府首次提出“生态固基”的总体思路,带领全县人民有重点、有步骤地启动生态建设。

2003年,提出“生态立县”目标,并在全盟率先实施了全年境内禁牧,压缩牲畜头数,以小畜换大畜,大力发展舍饲畜牧业,一手抓禁牧,一手抓种树。

2006年,确立“生态大县”目标,全境采用综合措施,开展生态建设,推动了全县生态保护建设向纵深发展。

内蒙古地区土地沙漠化及荒漠化防治

内蒙古地区土地沙漠化及荒漠化防治

内蒙古地区土地沙漠化及荒漠化防治[摘要]:沙漠化已成为内蒙古地区一个重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

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程度是沙漠化发展或逆转的主导因素。

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造成内蒙古地区农牧交错带的逐渐北移,大面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地表植被覆盖的减少,使得以风沙活动为主导外营力的沙漠化过程得以发展。

内蒙古地区近 50 年来的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已达近 18.5万km2,其蔓延的速率呈加快的趋势。

据历史资料分析、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价,对典型沙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过程的发展及其防治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土地利用;沙漠化1、引言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内蒙古的沙漠化(沙质荒漠化)以其面积广大和发展迅速而引人关注。

根据内蒙古自然环境背景、人类活动与社会经济特点及其相互作用,通过近 20 年沙漠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将沙漠化的概念总结为:沙漠化是在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环境不相协调所产生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

内蒙古沙漠化的发生发展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历史,而且尤以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速度为最快。

沙漠化过程使土壤的风蚀—风积作用加剧,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乃至丧失了土地生产潜力,并使自然环境趋于恶化,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也严重影响广大农牧区人民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

为此,深入开展人为作用,特别是土地利用在沙漠化过程中作用的研究,对于阐明沙漠化形成机制,丰富沙漠化研究的理论和制定防治沙漠化的政策及措施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内蒙古地区沙漠化的发展与时空分布早在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明确地指出“荒漠化是指土地滋生生物潜力的消弱和破坏,最后导致类似荒漠的情况,它是生态系统普遍恶化的一个方面”,历史时期的土地沙漠化主要发生在干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带和干旱地带的沙漠边缘河流沿岸或深入到沙漠内部的河流下游地区。

内蒙古多伦县沙漠化驱动因素影响的累加效应分析

内蒙古多伦县沙漠化驱动因素影响的累加效应分析

内蒙古多伦县沙漠化驱动因素影响的累加效应分析阿如旱;杨持【期刊名称】《中国沙漠》【年(卷),期】2007(27)6【摘要】以内蒙古多伦县为研究区,选择若干指标,在系统分析沙漠化自然和人文驱动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滑动平均法和灰色关联法进行了沙漠化驱动因素影响的累加效应分析。

结果表明:人为驱动因素对沙漠化作用的累加效应以较短时间尺度为主,而自然驱动因素对沙漠化作用的累加效应以中小时间尺度为主。

年均气温的累加效应在3a尺度上最大,年均降水量的累加效应在4a尺度上最明显,而蒸发量和平均风速则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其影响增大,在10a尺度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人口数量在1a尺度上达到了最高值;耕地面积对沙漠化的影响在1~10a尺度上逐渐减少;粮食总量对沙漠化的影响在5a尺度上影响达到最大;国内生产总值对沙漠化的影响在2a尺度上影响最大;牲畜头数对沙漠化的影响在2a平均尺度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人口数量的增长是耕地面积和牲畜头数对沙漠化影响产生累加效应的主要原因。

【总页数】6页(P936-941)【关键词】沙漠化;驱动因素;累加效应;内蒙古多伦县【作者】阿如旱;杨持【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4【相关文献】1.内蒙古多伦县土地沙漠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研究 [J], 尹亚楠;田恩来;阿如旱2.科尔沁地区沙漠化形成因子累加效应分析及对策——以奈曼旗为例 [J], 孙现领;况明生;胡瑞峰3.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内蒙古多伦县土地沙漠化驱动力分析 [J], 阿如旱;都来;盛艳;阿斯那4.科尔沁沙地自然与人为因素对沙漠化影响的累加效应分析 [J], 常学礼;赵学勇;韩珍喜;崔步礼;陈雅琳5.达拉特旗典型地区沙漠化动态及驱动力累加效应分析 [J], 陈雅琳;常学礼;崔步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足迹知识:生态足迹和修复荒漠、防治沙化的重要性

生态足迹知识:生态足迹和修复荒漠、防治沙化的重要性

生态足迹知识:生态足迹和修复荒漠、防治沙化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自然生态环境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破坏。

修复荒漠、防治沙化成为了当下生态文明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而生态足迹则是测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

生态足迹是指以衡量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为基础的计量方法。

它通过测算各类能源消耗、物质产出、土地开垦等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进一步测算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占用与消耗,从而反映出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

如今,人类经济和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特别是区域不平衡、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修复荒漠、防治沙化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荒漠化和沙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对环境的贡献也是很消极的。

荒漠化和沙化会导致坏地的扩大,植被稳定性变差,土壤结构破坏,水资源的匮乏以及生态系统退化。

另外,荒漠化和沙漠化还会导致风沙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安全。

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荒漠化和沙漠化的治理。

例如,绿化荒漠地带,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水源的稳定性,有效防止细沙爆发。

此外,还可以通过科学的治理技术,防止荒漠化和沙漠化的扩散和加剧,促进可持续发展。

这些治理措施一方面可以改善地表水循环系统,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提高荒漠地区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自然景观的美丽程度。

生态足迹的重要性也体现在了修复荒漠和防治沙化的过程中。

通过生态足迹的测算,可以全面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情况,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荒漠化和沙漠化的治理。

例如,在治理荒漠化和沙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各类土地利用资金的投入与利用情况进行衡量,制定出合理的治理措施以及通过生态足迹的测算,加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国家层面,修复荒漠、防治沙地是提高国家安全和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手段。

1961—2015年多伦县气候特征分析及影响

1961—2015年多伦县气候特征分析及影响

1961—2015年多伦县气候特征分析及影响多伦县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南部,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本文将对1961年至2015年多伦县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讨论其可能的影响。

多伦县的气候特征受到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

它位于大陆性风沙区的边缘地带,东南侧被大兴安岭山脉所阻挡,西南侧则是沙漠和干旱区。

由于地势的相对平坦和缺乏大型水体,该地区的气候显著受到季风和温度的影响。

多伦县的气温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从1961年至2015年的数据显示,年平均气温逐渐上升,且上升速度加快。

特别是自1990年以后,年平均气温的上升趋势更加明显。

这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但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降水方面,多伦县呈现典型的年际和季节性变化。

从年降水量来看,1961年至2015年的数据显示总体呈缓慢增加的趋势。

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

夏季是多伦县的雨季,而秋季则为干旱季节。

这种降水分布的特点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多伦县的气候变化对当地的农业、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气温上升导致农作物生长季节延长,有利于农业生产。

高温和干旱天气也增加了农作物的灾害风险。

降水分布不均可能导致水资源短缺,影响农业灌溉和饮水供应。

气候变化还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物种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多伦县气候特征的分析表明,气温逐渐上升,降水分布不均,这对农业、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未来,应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对该地区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和适应这些变化。

多伦诺尔镇土地利用动态分析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多伦诺尔镇土地利用动态分析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多伦诺尔镇土地利用动态分析及可持续利用研究赵瑞娟呼伦贝尔学院旅游管理与地理科学学院10级地理科学班摘要:本文采用遥感技术,对多伦县多伦诺尔镇2000年和2005的两幅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较为详细的分析了的土地利用状况及五年内的土地动态变化,并且进一步分析了土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以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多伦诺尔镇土地利用现状动态变化可持续利用1.引言农牧交错区处于我国东亚季风区与干旱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区,降水极不稳定,受其影响农牧业生产活动也不稳定。

内蒙古多伦县是我国农牧交错区的典型地区之一,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原因,农牧交错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生产力下降和经济文化落后,其中土地沙漠化是最为突出的表现。

而造成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合理,所以,研究这一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利用方式对解决该地区环境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就多伦县多伦诺尔镇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为其它农牧交错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出有效建议。

2.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2.1研究区概况多伦诺尔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南部,是多伦县所属镇。

全镇总面积513平方公里,南和丰宁县、大北沟镇接壤,西与大河口乡毗邻,北与蔡木山乡交界。

气候属中国东部季风区,中温带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地区的典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85.5毫米。

多伦诺尔镇地处内蒙古高原南部,阴山山地东端北坡,浑善达克沙地南端,东部与大兴安岭向西南延伸的余脉衔接,县境地行为四周高、中间低的半环形盆地。

海拔1150—1800米,地貌属低山丘陵。

境内水资源非常丰富,有常年性河流47条,大小湖泊23个,水域总面积16.2万亩,在总面积不到锡林郭勒盟1.9%的土地上,其地表水的径流量却占全盟的近一半。

多伦诺尔具有蒙汉文化交融的民俗特点,也是蒙古族人民敬仰的藏传佛教圣地之一。

打牢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多伦县生态建设纪实

打牢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多伦县生态建设纪实

打牢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多伦县生态建设纪实
杨文新
【期刊名称】《实践:党的教育版》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多伦县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南端,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农牧交错区。

历史上的"多伦诺尔"是个水淖密布、草木丰盛的好地方。

进入上世纪60年代,由于人口的增多、过垦放牧、滥垦滥伐及对土地掠夺式的开发,加之气候变化等因素,使生态系统退化十分严重,土地草场沙化、水土流失严重。

据2000年卫星遥感调查显示,全县风蚀、水蚀、沙化面积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杨文新
【作者单位】多伦县委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1
【相关文献】
1.政企合力筑牢脱贫致富的水根基——云南省小中甸水利枢纽建设纪实 [J], 韦凤年;杨桦;周禹辰
2.打牢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多伦县生态建设纪实 [J], 杨文新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筑牢脱贫攻坚堡垒——方城县党建引领夯实扶贫根基纪实 [J], 刘振伟;李相梧
4.坚守传统工艺筑牢食安根基食品安全监管无死角校园食品安全零事故——宿迁宿
城区市场监管局狠抓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纪实 [J], 宋培青; 祝富
5.筑牢党建根基扎实推进组织生活标准化建设纪实(案例) [J], 李国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内蒙古沙区生态建设及开发利用

试论内蒙古沙区生态建设及开发利用

试论内蒙古沙区生态建设及开发利用
李德;曹建军
【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年(卷),期】1998(000)a00
【摘要】沙漠化以及因沙漠化引起的生态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沙漠化主要最多的省区之一,今后其生态环境状况的好坏,对自治区和周边地区的广大群众的生存条件影响极大,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在沙区如何进行生态建设,如何进行开发利用便客观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为此,文章试图对沙区生态建设和一发利用进行探讨,供读者参考。

【总页数】3页(P5-7)
【作者】李德;曹建军
【作者单位】内蒙古林业勘察设计院;内蒙古林业勘察设计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1
【相关文献】
1.武城县平原风沙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探讨 [J], 胡燕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快内蒙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 --"十五"期间内蒙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回眸 [J], 徐海源
3.内蒙古沙产业集成化发展及其对沙区生态建设促进分析 [J], 丁宁
4.沙生灌木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化与沙区生态建设 [J], 赵学军
5.试论经济林在沙区生态农业中的作用——以封丘黄陵沙区为例 [J], 刘荷芬;杨献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荒漠化治理取得的成绩和意义

内蒙古荒漠化治理取得的成绩和意义

内蒙古荒漠化治理取得的成绩和意义内蒙古作为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面积广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加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内蒙古的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质量,内蒙古进行了一系列的荒漠化治理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首先,内蒙古荒漠化治理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土地绿化覆盖率的提高。

根据数据统计,2002年,内蒙古的绿化覆盖率为7.97%,而到了2019年,该数字已经提高到了15.73%。

这意味着相对较大范围的荒漠地区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和绿化,使得大面积的沙漠逐渐变成了绿洲。

其次,内蒙古荒漠化治理还带来了生态系统的改善。

治理前,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沙尘暴频发,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而随着荒漠化治理工作的推进,内蒙古的沙尘暴天数明显减少,这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此外,内蒙古荒漠化治理取得的另一个重要成就是改善了当地的水资源状况。

内蒙古位于中国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其发展的瓶颈之一。

然而,通过荒漠化治理工作,内蒙古成功地储存了大量的降雨水,提高了地下水位,改善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源。

此外,内蒙古荒漠化治理还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通过绿化工程,内蒙古的农牧业产能得到了提升,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荒漠化治理还吸引了大量的旅游投资和人流,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内蒙古荒漠化治理的成果不仅在于当地,还对全国ja关注。

内蒙古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荒漠化治理的成果对全国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内蒙古荒漠化治理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可以为其他干旱半干旱地区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全国范围内的生态文明建设。

另外,内蒙古荒漠化治理的成果也对国际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环境状况对全球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北方草地退化沙化趋势、成因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内蒙古多伦县为例

北方草地退化沙化趋势、成因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内蒙古多伦县为例

北方草地退化沙化趋势、成因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内蒙古多伦县为例丁勇;牛建明;杨持【期刊名称】《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6(37)5【摘要】多伦县地处北方典型草原区与华北旱作农业区的过渡地带,属于生态脆弱区,其草地退化、沙化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应用双指示种分析TW IN SPAN(Tw o-W ay Ind icators Spec iesA na lys is,TW IN SPAN)和无偏对应分析DCA(D 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 na lys is,DCA)对多伦县1984年和2001年的28个样地的野外考察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处理.对比17年研究区草原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发现2001年比1984年有明显的退化、沙化趋势.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多伦县的社会数据,分析了草地退化、沙化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原因,并提出该地区草地可持续发展对策.【总页数】7页(P580-586)【关键词】草地;退化;沙化;可持续发展;多伦县【作者】丁勇;牛建明;杨持【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22;Q145.2【相关文献】1.草地沙化的动态驱动力分析与防治策略——以内蒙古敖汉旗为例 [J], 倪练琪;许亚男;尹路2.生态意识变迁的考察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内蒙古锡林郭勒退化草地为例[J], 李笑春;陈智;刘敏;叶立国;董华;张君;聂馥玲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现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以内蒙古多伦县为例 [J], 刘全友;童依平4.荒漠草原、草地的沙化、退化相关问题论述——以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为例 [J], 朱丽娜5.内蒙古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意识———以锡林郭勒退化草地为例 [J], 李笑春;姚大志;于金龙;于存海;马桂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多伦县沙漠化土地时空变化特征

内蒙古多伦县沙漠化土地时空变化特征

内蒙古多伦县沙漠化土地时空变化特征阿如旱;杨持;王金荣;杨洋【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年(卷),期】2010(17)4【摘要】研究以内蒙古多伦县1960年、1975年的航片和1987年、1995年、2000年、2005年的陆地卫星TM影像等6个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为数据源,提取研究区沙漠化土地信息,与研究区的其他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建立数据库,分析沙漠化土地时空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1960-1995年沙漠化土地共增了639.88km2,1995-2005年间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427.18km2。

1960-1995年沙漠化土地发生扩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3条沙带两侧。

由于这些地区毁林开荒、草场超载,导致沙漠化土地面积有所扩展;1995-2005年沙漠化土地发生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城南沙带、黄柳区。

自从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禁牧舍饲和生态移民四大工程实施以来,多伦县沙漠化土地逆转很快,流沙多被固定,从而使本区出现沙漠化土地面积逐步缩小的局面,其中城南沙带地区尤为明显。

【总页数】6页(P207-211)【关键词】沙漠化;时空变化;内蒙古多伦县【作者】阿如旱;杨持;王金荣;杨洋【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内蒙古总队【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1【相关文献】1.内蒙古多伦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研究 [J], 特日格乐;吴海珍;白平平2.内蒙古多伦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研究 [J], 阿如汗;苏根成3.内蒙古多伦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研究 [J], 特日格乐4.内蒙古多伦县土地沙漠化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J], 阿如旱;杨持5.内蒙古奈曼旗中部沙漠化地区近20 a地下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J], 赵哈林;赵学勇;张铜会;李玉山;韩凤楼;周瑞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多伦县土地沙漠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研究

内蒙古多伦县土地沙漠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研究

内蒙古多伦县土地沙漠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研究作者:尹亚楠田恩来阿如旱来源:《北方经济》2013年第10期摘要:本文依据1960-2010年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沙漠化数据,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沙漠化与社会经济条件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对沙漠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内蒙古多伦县总人口数与沙漠化面积呈正相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化肥施用量和城市化进程与沙漠化面积呈负相关。

随着经济和技术因素的增加,能有效减少沙漠化面积,总人口与农机总动力、化肥施用量等人文因素和技术因素是影响沙漠化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

关键词:土地沙漠化驱动因素多伦县内蒙古多伦县处于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沙漠化较严重的地区,也是我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从现代生态学角度讲,该区具有典型的生态脆弱性,因此,本文以多伦县为研究区,对沙漠化的社会经济驱动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对于该区域防止和治理沙漠化,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区概况多伦县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地处东经115°55′-116°54′,北纬41°46′-42°39′。

直线距离北京180公里。

气候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中温带,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地带,大陆性气候显著。

多伦县土地面积虽然不到锡林郭勒盟总面积的2%,地表水资源却占锡林郭勒盟的一半以上,它的境内有47条河,60多个湖泊,是京津地区滦河、密云水库的主要源头。

地处阴山山地北坡,内蒙古波状高原南缘,地形为四周高、中间低,南部高、北部低,由西南向东北再转向东南的半环形盆地。

地貌属低山丘陵区,受阴山,大兴安岭和浑善达克沙地的影响,地貌类型较复杂。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根据1960-2010年的土地沙漠化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探讨多伦县土地沙漠化变化以及社会经济驱动机制。

首先采用相关分析,得出土地沙漠化与各社会经济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其相关程度。

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方法,从人文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几个方面,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沙漠化的影响。

多伦草原土壤理化性质在沙漠化过程中的变化_朱志梅

多伦草原土壤理化性质在沙漠化过程中的变化_朱志梅

第27卷第1期2007年2月水土保持通报Bulle 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 .27,N o .1F eb .,2007试验研究 收稿日期:2006-08-20 修稿日期:2006-12-20 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G2000048704);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Z05);西北大学科研基金(04NW60)和启动金(okyqdf14) 作者简介:朱志梅(1972—),女(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与干扰生态学研究。

E -mail :zhzhmx @ 。

多伦草原土壤理化性质在沙漠化过程中的变化朱志梅1,杨持2,曹明明1,刘颖茹2,刘美玲2(1.西北大学环境科学系,陕西西安710069;2.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摘 要:以典型生态脆弱区内蒙古多伦县为例,连续2a 进行了沙漠化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结果表明,随着草原沙漠化的加剧,(1)土壤颗粒组成发生变化,黏粒含量趋于减少,砂粒增多。

不同粒径对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和保水保肥的贡献不同,黏粒的减少抑制了土壤的膨胀、可塑性及离子交换等物理性质。

(2)土壤含水量下降。

上层(0—20cm )土壤含水量下降明显,随着沙漠化梯度的增加,表层土壤含水量下降速度加快,从而深层土壤含水量逐渐高于表层。

(3)土壤容重呈上升趋势。

容重的增加必然影响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移动及植物根系的发育。

不同深度的土壤容重与草原沙漠化也存在一定的关系,潜在阶段深土层(30—50cm )的容重最小,而严重阶段表土层(0—5cm )容重最小。

(4)土壤有机质,C ,N 含量下降,方差分析显示各沙漠化梯度间均差异极显著。

且土壤N 的衰减要快于C 。

土壤C /N 比呈增加趋势,说明伴随着土壤C ,N 的显著下降,质地变粗,植物N 素供应不足更为突出。

内蒙古多伦县沙质草地植被波动研究

内蒙古多伦县沙质草地植被波动研究
Ab ta t hsat l cos a d e dw vgtt n i D o n C u t a te rsac bett i etae sr c :T i rc hoe sn y m ao ee i n u l ony s h eerh ojc o n s gt ie ao u v i
湖南农业科学
2 1 ,9 :4 ~ 4 0 1 ( )1 0 13
H nnA u ua S i cs u a c l r c n e t l e
内蒙古 多伦县 沙质 草地植 被波动研 究
于 洋 , 高 俊, 王志 明, 王 娟, 张 艳
( 北京林 业 大 学水 土保 持 学院 , 北京 10 8 ) 0 03
a f r l ff c u t n it n i sb i y u i g t e meh d o x e weg t gt n y e v g t t n c a g so n y o mu a o u t ai n e st wa u l b sn t o f p  ̄ l o y t h e ih i a a z e eai h n e f a d n o l o s me d w i u l n C u t . h e u ss o d t a h ig s p s ie f cu t n i tn i s0 4 2 i 0 4 w e s a o n D ou o n y T e r s h h we h tt e b g e t o i v u t ai n e s y wa . 1 2 0 , h n wa t l o t n t e b s y a o e e ai n g o t u n t d e o s t e ma i m e a ie f cu t n i tn i s一 . 3 n 2 0 , h e t e rf r g t t r w h d r g s y p r d ; h xmu n g t u t ai n e st wa 0 4 0 i 0 8 v o i u i v l o y wh n w s t e w mty a rv g t t n g o t u n td e o s C mb nn fe r a na l aa wi h s e u t, t e a h o e rf e e ai r w h d r g su y p r d . o i i g o a l r i fl d t t t e e r s l i o o i i y h s wa o n h tt e c r e o e eai n f c u t n i tn i n h u v fr i fl w r a i al h a . h r fr s fu d t a h u v f v g t t u t ai n e s y a d t e c r e o a na l e e b sc y t e s me T e eo e o l o t l t e c r e o e ea in f cu t n i tn i o l n e d r f c h e e ai n g o h i e e r h a e ,b t i n e s h u v f v g tt u t ai n e st c ud i d e e e tt e v g t t r wt n r s a c r a u t e d o l o y l o

《内蒙古草原荒漠化府际治理研究》范文

《内蒙古草原荒漠化府际治理研究》范文

《内蒙古草原荒漠化府际治理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草原作为我国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然而,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府际治理在解决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内蒙古草原荒漠化的现状、原因及府际治理的必要性,分析府际治理的实践与成效,并就未来府际治理提出建议和展望。

二、内蒙古草原荒漠化的现状及原因1. 现状内蒙古草原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草原植被退化、土地沙化、水资源减少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给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 原因(1)自然因素:气候变化、降水减少、干旱等自然因素是导致内蒙古草原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2)人为因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土地等人为因素也是导致内蒙古草原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三、府际治理的必要性针对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府际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府际治理是指政府间在政策制定、执行、监督等方面的协调与配合,通过政府间的合作与互动,共同解决区域性问题。

在解决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中,府际治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跨区域性: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具有跨区域性,需要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2. 综合性:府际治理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制定综合性的政策措施。

3. 长期性:府际治理需要长期坚持,不断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四、府际治理的实践与成效1. 实践(1)政策制定: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的政策措施,如草原生态补偿制度、草原禁牧休牧制度等。

(2)部门协作:政府各部门之间加强了协作与配合,形成了生态环保、农业、林业、水利等多部门参与的府际治理机制。

(3)跨区域合作:不同地区之间加强了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

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

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

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在全球范围内,荒漠化是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威胁着生态平衡、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然而,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的方法,一些地区在荒漠化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为我们带来了希望和宝贵的经验。

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库布其沙漠,曾经是一片不毛之地,风沙肆虐,严重影响着周边地区的生态和居民的生活。

经过多年的持续治理,如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库布其沙漠治理的成功,得益于多方面的努力和创新。

首先,当地政府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治理规划和政策。

加大了对治沙的投入,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同时,注重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积极推广沙产业,让治沙不仅仅是为了生态恢复,还能带来经济效益。

在治理技术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

例如,采用了“草方格”固沙技术,通过在沙丘上铺设草方格,有效阻止了风沙的流动,为植被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还推广了种植耐旱植物,如沙柳、梭梭等,这些植物不仅能够适应沙漠的恶劣环境,还能起到固沙和改良土壤的作用。

企业也在库布其沙漠的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些企业投资建设了大规模的沙漠生态产业园区,发展沙漠旅游、光伏发电等产业。

通过产业的发展,为治沙提供了持续的资金支持,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和增收。

当地居民是库布其沙漠治理的重要力量。

他们积极参与植树造林、草原保护等活动,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家乡的面貌。

许多居民还通过参与沙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除了库布其沙漠,以色列在荒漠化治理方面也有着令人瞩目的成就。

以色列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极度匮乏,大部分地区属于荒漠。

然而,以色列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实现了在沙漠中创造绿洲的奇迹。

以色列高度重视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发展了高效的滴灌和喷灌技术,使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同时,通过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等手段,增加了水资源的供给。

在农业方面,以色列大力发展精准农业和设施农业。

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培育出适应沙漠环境的优良作物品种,提高了农业的产量和质量。

瀚海绿洲纪录片观后感

瀚海绿洲纪录片观后感

瀚海绿洲纪录片观后感
以现时态中国防治沙漠化的成果和探索为主线,其中穿插回顾历史经验和教训,依托鲜活的人物故事,记录从国家工程建设到百姓自力更生不同层面的故事,展现国家治理荒漠化的决心和成就,以及人民群众不屈不挠,建设生态家园的精神风貌。

从人类文明的角度重新读解荒漠化,认识人与沙、人与自然的关系。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因为家园的绿色和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

内蒙古多伦县,从沙区搬到新村,孟祥珍的大棚果蔬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一天的营业额至少有500元。

而就在10多年前,全家种100多亩地,每月收入还不足千元。

转折从2001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启动开始。

“多伦”的地名源于蒙古语“多伦诺尔”,意为“七个湖泊”。

通过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已恢复了它原本水草丰美的景象,京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优化,也带动了工程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因为父亲的一句承诺,19岁的殷玉珍嫁到毛乌素沙地深处。

这里黄沙铺天盖地,在沙梁的坚硬处挖开的一个半地窖就是殷玉珍的新房。

32年来,通过造林,她改变了家园的面貌,也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多伦县防沙治沙道路上的生态文化村

多伦县防沙治沙道路上的生态文化村

多伦县防沙治沙道路上的生态文化村内蒙古多伦县林业和草原局近几年,凡是到过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滦源镇大 孤山村的人,无不为这里优美的生态环境所吸引。

这里林木葱郁、野花争艳、河水清澈、空气清新, 农家乐遍布全村,“山水林田湖草沙”浑然一体。

这个防沙治沙典型村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结出的 丰硕成果之一,也是多伦县广大干部群众与黄沙斗 争的实践探索。

大孤山村地处多伦县城东20公里处,总面积 276平方公里,有700户1954人。

2000年以前,村 里以养畜为主,由于超载过牧,导致环境极度恶化。

全村流动和半固定沙地面积达50%以上,90%以上的 耕地、草牧场沙化退化严重,地下水位下降,年沙 尘天气达120余天;农作物产量逐年降低,马、骡、 驴、山羊等家畜因无饲草可食,开始啃食树皮,导 致很多林木死亡。

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全村干部 群众决心治理生态环境。

2000年,大孤山村开始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宜乔则乔、宜灌 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一手抓种树,一手抓禁 牧,采取“飞、封、造、禁、移、调”多种举措, 推进沙化土地综合治理。

通过大规模开展生态建设, 全村林地面积由2000年不足1万亩增加到现在的24 万亩,占全村总土地面积的58%,林草植被盖度由 2〇〇〇年不足15%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实现了由 “沙中找绿”到“绿中找沙”的历史性转变,走上 了生态环境良好、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双赢之路。

大孤山村也因此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的美誉。

防沙治沙之路就是生态建设体制机制创新 之路。

造林之初,为确保造林成活率,进一步改革生态建设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本着“小政府、大 市场”的原则,采取“花钱买活树”的方法进行社 会化造林。

紧密型工程实行承包制,引导10家农民 林业合作社参与工程建设。

种苗、栽植、管护等环 节都由林业合作社自主决定,林业部门负责作业设16《内蒙古林业》2020年第7期(“携手防沙止漠,共护绿水青山”专题)特别关注IVW ER M O N<>O L l/t F O K K S T R Y计、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

生态足迹知识:生态足迹和荒漠化的关系

生态足迹知识:生态足迹和荒漠化的关系

生态足迹知识:生态足迹和荒漠化的关系生态足迹和荒漠化的关系生态足迹作为一个度量个人、城市或国家对环境影响的指标,其主要体现在衡量一个人或一个社会所占用的土地和水资源数量是否超出了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

而荒漠化则是指原本有植被的干旱区域由于过度开采、不合理的耕种和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导致的沙漠化、植被消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等现象。

虽然两者的涵义和角度不同,但生态足迹和荒漠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即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会使得环境的承载能力受到压力而导致荒漠化的发生,从而间接增加了生态足迹。

首先,生态足迹和荒漠化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土地利用方面来解释。

荒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原有植被被破坏,土壤被严重侵蚀,沙化面积扩大和水资源的亏缺。

这些影响都导致了土地的枯竭和贫瘠,土地资源的利用难度加大,从而迫使人类将更多的土地用于耕种或工业化生产。

这就使得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占用量增加,同时生态足迹也随着土地的利用而增长。

其次,生态足迹和荒漠化之间的关系可以从水资源利用方面来解释。

荒漠化面积的增加意味着干旱区域的水资源总量变得稀缺,不再足够维持当地居民和生态系统的需求。

而随着水资源的短缺,人们往往会开采水资源而出现供需矛盾,从而促使其在其他地区寻找水资源,进一步增加生态足迹。

另一方面,荒漠化的防控也需要用水资源,如建设绿化带等措施,这些措施也会增加水资源的占用量和生态足迹。

最后,生态足迹和荒漠化之间的关系可以从能源消费方面来解释。

荒漠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和交通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荒漠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必须采取措施来缓解,从而增加了能源的消耗。

例如,通常通过水泥路和运输设备将建筑材料和物资运输到荒漠化地区,电力也很难稳定供应。

因此,荒漠化造成的能源短缺迫使人类在借助更多的动力和开采更多的矿产资源的条件下来满足能源需求,这样的做法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更大的压力,从而增加了生态足迹。

综上所述,荒漠化和生态足迹是相互关联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t a t T e e oo ia ris r m e y a 9 1 t 0 5i ln u o n yo n rMo g l n p o i c r n y e T e r— s r c : h c lgc t l o t e r1 8 o2 0 n Doo n rc u t I e n oi rv n ewee a a z d, l a f h f n a l h e lto s p b t e n t e e o o i a t i a d t e l d d s r f ai n h d b e i u s d T e rs t id c td t a u i g 1 8 ain h ew e h e ]g c r ln h a e e t i t a e n d s se ,h e u s n iae h t r 9 i~2 0 , i l a n ie o c . l d n 0 5 t e a ea e e oo ia ri p rp ro d t e a e a e e o o ia u p ri gc p ct e e o e e e sn e d n y, e a e a e h v r g c lgc ta e e n a h v rg e ]g, s p o t a a i p r r n rv a d r i g tn e c t v r l l s n c l n y ps l i h g
1 1 2 5 人均生态 9 ~0 年间 8 0 足迹及人均生态 承载力均 呈增长趋势, 生态 人均 足迹与沙漠化面积呈正相关关系, 生态 人均 采载力
与沙漠化面积呈 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 沙漠化 ; 生态足迹 ; 生态承载力; 多伦县 ;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 7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1 8 20 )8— 14— 4
维普资讯
江西 农 业 学报 2 0 ,0 8 :1 0 8 2 ( ) 14~17 1 A t  ̄ c treJ nx c A u ua i gi a l a
内蒙古 多伦县 沙漠化 形成 机 制 的生态足 迹 及可 持 续发 展研 究
杨永录 阿如旱2张瑞斌 张东方 , , ,
YAN Yo g—l A G n u , Ru—h n , HANG R i i Z NG n a Z u —b n , HA Do g—fn  ̄ a g
( .C lg f eo r n ni m et cecs N nigA r utr n esy N n n 105 C ia 1 o eeo suc adE v o nna Si e , aj gi l a U i rt, aj g209 , hn ; l R e r l n n c ul v i i 2 olg clg a E vr met N ie guA r utr nvrt, u eat 00 1 , hn ) .C l eo E o il ni n n , e ng gi l a U i s y H hh o 10 8 C ia e f o c o m c ul ei e
eo g a t ipr e o dtedsrf ao rapeet oiv o eao , eaeaeeoo c u prn aai e cl c a e pr na ee ict nae rsn dapsiecr lin t vrg cl a sp ot gcpcyp r o l rl s n h i ti i e t r t h i gl i t
p r o d t ed s r f ain a e rs n e e ai ec reain e n a e et e t r a p e e td a n g t o l t . s n h i i o v o
Ke od :ee ict n E o gc rl E o g a sp oigcpc y D l n r ony S s ial dvl me yw rs D srf ao ; cl a t i cl c uprn aai ; o n u ut; ut nbe eeo m ti i o l a; i o l i t t o c a p
1 生态足迹理论框架和计算模型
11 基本理论框架 生态足迹方法通过计算能够持续 .
地 提供资 源或消 纳废物 的、 具有 生物生 产力 的地域 空 间 ,
比较它们的生态生 产能力, 从而获得相互转化的转换因 子, 进行转化以获得具有统一生态生产能力 的标准土地 量, 将所有账户汇总得到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 就是
(.南京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1 江苏 南京 20 9 ; 105 2 内蒙古农业大学 生态环境学院 , 古 呼和浩特 00 1 ) 内 1 8 0

要 : 内蒙古多伦县 18 ~ 0 5年 间的生 态足迹进行 了分析 , 讨 了生 态足迹 与土地 沙漠化 的关 系。 结果表 明 , 对 9 1 20 探
Ec l g c lTr i o r to e ha , fLa s r i c to nd Su t i a l oo ia al fFo ma i n M c nim o nd De e tf a i n a s a n b e s i
De l pme n Do o u u t fhn e o o i n Pr v n e vel o , nti lnn r Co n y o l r M ng la o i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