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整体性原理
地理整体性原理
地理整体性原理是指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和地理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地理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这一原理是地理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地理整体性原理的核心概念是地理要素之间不存在完全的孤立性,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例如,地球上的地壳、大气、水体以及生物等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地球的地壳运动造成地质灾害,而地球的大气环流对气候和天气产生影响。
水体的循环与地球的气候密切相关,而生物的分布受限于地理环境的条件。
此外,地理整体性原理还包括地理要素之间在空间上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地球上的各种地理要素并不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而是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异性。
地球上的山脉、河流、气候带等地理要素的分布都与地球的构造、地球自转等因素有关。
地理整体性原理的认识对于研究和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和地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为地理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3.2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岩 石
成 土 母 质
粒度 化学成分
质地 元素、养分
土 壤
(二)气候与土壤
气 候 对 土 壤 的 影 响
水热状况
直接影响 理化性质 的过程和 强度 寒冷的气候,有机质积累; 温暖湿润的气候,有机质趋 于减少。
间接影响
土壤形成 和发育
寒冷干燥的气候,风化壳薄; 高温多雨的气候,风化壳厚。
(三)生物与土壤
②某一要素的的变化,会导致 其他要素 甚至整 体的变化; 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 理环境,还会对 其他地区 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 一定的影响。
知识点 二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为例)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成土母质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 。 : 两者的关系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 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
(四)地形与土壤
海拔 坡度 土壤组成和理化性质的垂直变化 陡峭 平坦 坡向 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土壤薄 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土壤深厚
阳坡 温度高、水分少
阴坡
温度低、水分多
(五)人类活动与土壤
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 ,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最为突出。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知识点 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 理环境的 概念
自然地理环境是 岩石圈 、 大气圈 、 水圈 、 土壤圈 、 生物圈 、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 成的有机整体。 ①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本分,与其他要素 相互影响和 相互作用 ;
2.自然 地理环 境整体 性的表 现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
3. 自然地理环境的开放性
——与外界持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从地球表层的外部联系看: 地球表层与外部环境(高层大气、宇宙、地幔、地
核)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转化。
(1)能量交换
地表能量的输入:太阳能、地球内能等。 宇宙空间——太阳能( 每年1.3 * 1024卡 ) 地球内部——铀、钍等放射性元素释放的热能
(2)结构整体性
结构是各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是各组成 元素的相互结合的方式。
结构和功能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 面。
注意: 系统观点的整体性涉及能量流动,所以运用热力
学第一定律探讨地球表层的能量流动和转换。
a.热力学第一定律:
指的是热能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 或其他能量相互转换,在传递和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
第一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和空间结构 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结构 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结构 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结构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系统
一、系统概述
1.系 统 概 念 2.系 统 分 类
按系统尺度、规模和范围分 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 按人与自然的关系分
大气环流在输运物质与能量上作用很大。如在赤 道上发生的环流圈,平均每秒流动2×104吨空气。
大气圈与其它圈层的循环:
在太阳能的作用下,其它圈层的水体可以通过 蒸腾和蒸发进入大气层中。据计算,每年约有 52km3的水量进入大气层。
岩石圈进入大气圈的物质主要是尘埃 (通过风力、火山爆发和燃烧)。据估 算全球每年有50座左右的火山喷发,向 大气中排放数百万吨的尘埃和火山灰等。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互动·探究区
[反思归纳]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第二节
(1)每一要素都作为 整体 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例如,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 是其最突出的环境特征;海南岛是典型的热 带季风气候, 湿热 是其环境的突出特点。 其整体
性表现如下表:
(3)图甲和图乙分别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什么特点?
互动·探究区
第二节
答案
(2)C
(1)A—②
B—③
C—①
D—⑤
E—④
(3)图甲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 的演化过程。图乙表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 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化学过程 的性质与强度。 ②间接影响: 气候通过影响 岩石风化过程 、 外力地貌形
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 成和发育。
4.生物与土壤
互动·探究区
5.地形与土壤
第二节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 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互动·探究区
互动·探究区
答案
第二节
(1)整体
(2)成土母质的粒度影响土壤质地,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气候直接影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 度,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 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气候干 植被稀少, 多风蚀 旱,多 以草原和 地貌 风沙 荒漠为主
土壤贫瘠, 河流流 有机物含 量小, 量少 主要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气候 干旱
河流少 水文 内流河
发育差 土壤 肥力低
少数耐 间各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2)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什么?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什么?
那么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 况如何呢?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 水量小于200mm。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远,且有高山阻挡, 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 植被 地貌 土壤 水文
物质运动与能量 交换应用举例
2.生物循环
观察:物质和能量在各要素间(圈层) 是如何运动的?
肉食动物 植食动物 生产者
土壤、水、空气 的营养物质
分解者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试一试:画出生物循环示意图
环境 微生物
动物
植物
微生物
环境
动物
植物
小结:
地理环境是由地貌、气候、 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的, 这些要素不是孤立的存在和发展 的,而是通过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和物质运动,发生密切的相互联 系和相互作用,使地理环境形成 一个有机整体。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合作探究一 :读 教材P63第一段,及 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理环境有哪些要素组成?
地理环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
(2)各要素是什么关系?你能从图中任选箭头, 举出实例说明他们的相互关系吗?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草 类 森 林
根系茂密且集中在地表 有 落叶
排泄特、分泌物、残体
机 质
土
动物 微 生 物
搅动土体、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
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
物
壤
(四)地形与土壤
阅读教材讨论回答:
地形是从哪些方面来影响土壤形成的? 具体是怎么样来影响的?
地势 坡度 坡向
气候和植被 陡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平地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阳坡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气候干旱 气候
河流少 水文 多为内流河
土壤发育差 土壤 肥力低
少数耐 生物( 植被) 旱植物
地貌 风力地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一: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 联系和相互作用。
东北林区北部为寒温带针 叶林,南部为温带针阔叶混交 林。它平衡大气成分,净化空 气、补给土壤有机质、涵养水 源、保持水土,对改善当地自 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中下游 地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河流 上、 中游 水土 流失
河流 含沙 量增 加
下游 河道 泥沙 淤积
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洪涝增多
抬升河床
地下水位升高
土壤盐渍化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 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 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 响。
阴坡
(五)土壤与人类活动
农业生产:耕耘——改变土壤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灌溉——改变土壤水分、温度状况 收获——剥夺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 施肥——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
土壤的形成过程:
肥土 裸 露 风化作用 岩 石 成 土 低等生物 母 质 成 原 始 高等植物 熟 土 土 壤 壤
全国高中地理说课一等奖《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试题设计思路:前呼后应,是本课引入视频的延伸)
据专家介绍,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安全的破坏性影响日益显现,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卡特雷特群岛上,已有1500位居民因海平面上升
而被迫迁移,成为全球首批气候变化难民。
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图瓦卢、马尔代夫等岛
国以及孟加拉湾的数千万人也将无家可归。这些国家的很多人从来没
更让科学家忧虑的是, 青藏地区的生态破坏问题, 也将危及位于大河下游的东部地区的生态安全。 •材料中体现了整体性的哪些表现? •换做是你,会不会买虫草呢?
挖 虫 草
植
水
土地荒漠化 沙源地
被
土
破
流
河流含沙量 下游河湖
坏
失
增大
泥沙淤积
影响西部气候 影响东部生态安全
东部发生 洪涝灾害
表现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变化。 “牵一发而动全身”。 表现三: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 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巩固和体验所学原理; 感受“生活中的地理”; 感受“地理之美,自然之美,科学之美”; 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价值观。
课堂小结:整体性的1-2-3-4-5
第四板块——随堂训练 课后探究
1、20xx年11月2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召开, 会议取得了非常有限的成果,留下更多的是失望和期待。请结合材料, 回答问题。
科学家考证,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所携带来的沙尘,经过 千百万年的沉积而形成的。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 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黄土高原的气候和森林类 型、春秋时期河流的水文 特征,从黄土高原的成因 说明气候与地貌的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地域分异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差理论和地域分异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整体性在我国最早提出整体性概念的李春芬教授,他在?南美洲地理环境的构造?〔科学出版社,1962〕一书的前言部分指出:“所谓地理环境构造的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的联络性,它们互相联络、互相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
〞此后,广阔学者对这一概念不断充实和补充,最终形成一个较为完好的理论。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的总的概括。
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内在联络性。
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是自然地理环境最根本的运动形式,在其运动的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必然影响另外的要素,某一部分必然影响另外的部分,它们互相作用、互相联络,共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
该属性是整体性最根本的内容。
〔2〕空间组合性。
在自然地理环境内部,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按纬向地带性规律和非纬向地带性规律,以一定的方式进展排列组合,从而呈现其特定的空间构造。
该属性是内在联络性在空间上的反映。
〔3〕动态演变性。
自然地理环境外部的能量和物质输入具有可变性和阶段性,同时,所有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都有自身演化开展的特点,从而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始终处在不断演化开展的过程中。
该属性是内在联络性在时间上的反映。
现以澳大利亚大陆为例来加以说明。
在澳大利亚大陆,首先,南回归线中贯的纬度位置以及东西长、南北窄的大陆轮廓等原因,使大陆各组成要素均导致气候具有干热的特点,因此,感热就成为各组成要素间的内在联络性。
其次,山地偏于东侧沿海的地形构造以及降水量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递减等原因,使该大陆自然带呈半环状〔或马蹄状〕构造,即空间组合性。
第三,作为原冈瓦纳古陆的组成部分以及所经历的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形式,遂使该大陆的生物界具有古老性、原始性和特有性,总的可视为动态演变性。
自然地理环境之所以具有整体性,这是因为:①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在自然界中不存在孤立发生的事物〔或现象〕,依普遍联络的法那么而发生的互相作用那么是事物开展的真正原因之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省优质课说课课件
【解
析】试题以区域图为载体,重点考查学生对区域地理问题的分析探讨能力,回答 本题时必须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即径流量减少导致下游土地盐碱化 和荒漠化加剧,进而造成气候更加干旱,植被更加稀少等,各种因素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
【参考答案】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 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 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 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一、教材分析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 性及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2.学习目标
通过实验和合作探究,提高 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培养学生利用自然要做到统筹兼顾的意识。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一、教材分析
3.教学重点和难点
2.学法指导
通过观察实验 ,合作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提出疑惑 展示目标,明确方向
2
3
实验推理,突破重点 体验合作,探究难点
4
5
课后锤炼,承上启下
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可用性研究/***
1.导入新课,提出疑惑
发菜产于中国内蒙古、宁夏回等省的干旱和 半干旱地区 。是一种食物。因跟“发财”谐 音 ,满足了人们图吉利的心理 ,所以港、澳、 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特别喜欢它,不惜以重金购 买馈赠亲朋或制作佳肴。 从八十年代初至今 ,每年都有大批农民涌 入内蒙古草原搂发菜,国家每年因搂发菜造成 的环境经济损失近百亿元,而发菜收益仅几千 万元。涉足草原面积2.2亿亩,草原植被受到大 面积破坏,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 化,加速了草原沙化和一些珍稀物种的灭绝。 对黄河中上游地区乃至国家的环境安全 产生了 严重的负面影响。 搂发菜显然弊大于利,为什么人们没有停止?
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
第1课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 1.通过图解或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2.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2.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图示环境要素整体性表现气候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地面性质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水文各种水体之间存在着水分交换,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也存在水分的交换,水文现象是各种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下的综合表现地貌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而成,受流水、冰川、海水、风、地下水等的影响植物受光、热、水、营养物质(土壤)等因素的制约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接地带,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及时间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2)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
例如:东非高原与同纬度的刚果盆地相比,东非高原由于地形的改变而导致其他要素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刚果盆地东非高原纬度位置赤道附近赤道附近地理环境要素的整体性地势低平,利于海洋气流深入,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由于降水丰沛,地表水丰富,地貌深受流水作用影响。
湿热的气候形成了茂密的森林。
热带雨林植被和气候、水文条地势较高,热量相对不足,且海洋水汽难以大量输送到高原上,因而形成热带疏林草原气候,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水文、生物、土壤条件和件又影响土壤的发育地貌景观(3)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思考1.在河流中上游地区砍伐森林,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什么影响?答案在河流中上游地区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淤积,从而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易发生洪涝灾害。
2.为什么说自然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答案自然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甚至使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所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三章-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共89页)
【探索应用】 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力逐渐下降。
【加固训练】 表层土壤水分受降水、气温、植被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图示意黄土高
原某区域表层土壤水分变化情况,该区域年降水量300 mm,地面覆盖有人工恢 复的植被。据此完成下列1~3题。
1.该区域表层土壤水分收入大于支出的月份是 ( )
A.6月
B.7月
C.8月
D.10月
2. 与 其 他 时 间 相 比 较 , 该 区 域 7 月 、 8 月 表 层 土 壤 含 水 量 较 低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长期的流水侵蚀使沟谷不 断加长和加深,进而平坦的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自然植被的高度和覆 盖度随着水土流失持续下降,并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地方气候趋于干旱化。 河流挟带的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河道淤高,河流改道,形成泛滥平原。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会给黄河下游地区产生怎样的影响? 提示:导致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形成“地上河”,使黄河下游易发生洪涝灾害。 (2)此材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性? 提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4选D,5选D。第4题,其原产地接近沙漠,D处位于阿拉伯半岛,沙漠面积 大,适合该植物生长。其他选项中没有大面积沙漠分布。第5题,该植物喜高温 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酷暑,其原产地接近沙漠,花土中掺入沙粒、长时间 阳光下暴晒、花土干裂才浇水都不会影响;不耐寒,室内温度比较低,可能导致 植株慢慢枯萎。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鲁教版)
B
)。
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 A.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严重破坏有关 C.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D.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 6. 图中若A是绿色植物,则 图示的含义是( A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分解作用 D.化合作用
课堂练习
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南方景观不 符的是( A ) 。 A.河流以内流河为主 B.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较弱 C.植被茂密高大 D.气候湿润,降水较多
2. 下列关于地球四大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四大圈层厚度基本相同 B.四大圈层间基本没有物质运动 C.能量是联系四大圈层的唯一纽带 D.四大圈层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10. “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反映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阶段性 D.地理环境的开放性
A
)。
11.海洋对大气作用的方式主要是通.热能 D.化学能
12.下列地理现象中,不能反映大气圈与水圈存在能 量交换的是( C ) 。 A.北赤道暖流的形成 B.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增温增湿 C.海底火山喷发加热海水 D.静风天气时瀑布附近有风存在
(4)若此图表示我国东北地区,则其气候类型 是 温带季风气候 ,水平自然带是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典型的土壤是 黑土 ,地形以 平原 为主,河流水文 特征是 流量较大,有春汛和夏汛,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
13.读“地理环境各要素 的相互关系图”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 境具有 整体性 的特点。 (2)在陆环境构成要素 中, 气候 是影响植 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3)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 万壑地质作用的是 C ,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 的是 A ,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 B , 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D 。(填字母)
鲁教版高一地理 第三单元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主备人:江红光审核:高一地理备课组印高一全体 2014.12.20【学习目标】1.阅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并通过分析案例归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
2.分析地理环境各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和植物光合作用过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通过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来实现的。
【学习重、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学习任务】任务一: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和土壤等,它们之间是相互、相互的,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称为。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具体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②环境各要素之间是即“牵一发而动全身”;③区域之间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
【即时训练】读下图,完成1~3题。
1.上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B.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从沿海向内地的地域分异规律2.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是( )A.abc B.def C.ace D.bdf3.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 )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D.f——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任务二:案例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读图训练】阅读教材第64页图3-2-3厄尔尼诺成因示意,对比分析正常年份和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①赤道附近海水运动状况;②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温度的变化;③太平洋东西两岸大气环流条件的变化;④秘鲁太平洋沿岸洋流的变化。
【问题探究】阅读教材第64-65页图文,完成教材第65页的活动。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为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
试以秘鲁渔场的形成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是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 第二节
故两地相对高度介于300米~500米之间;b、 m之间有一山脊,因此相互不能通视;n、m
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为地 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 调一致。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的重要表现是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 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③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为 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 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 域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特别提醒】
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实例有很多。常考的还有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与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洋流变化)
与全球气候变化、桂林山水的形成等。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例1 我国北方地区人们毁林开荒,破坏植 被,将导致地理环境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 问题。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物质、能量 地形主要通过对______________的再分配间 接地作用于土壤。
对土壤的影响 海拔 高度
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 气候 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______ 植被 带和________带,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 理化性质 ____________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
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以看出各自然 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共 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成土母质与土壤
2.气候与土壤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生物与土壤
4.地形与土壤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
作用于土壤。
(六).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轮复习)
地貌 风蚀地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 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骆驼刺
材料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 就是湿润,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主要原因 是距海近,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大,为亚热 带季风气候。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一:每一要素都 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 相互作用。
砍 伐 森 林
植被 破坏
开垦坡地
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示意图
神奇的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
案例2:热带雨林面积的减少
人类乱 砍滥伐
热带 雨林 遭到 破坏
植被 稀少
水土 流失
全球 气候 变化
生态 环境 失调
案例3:湖泊的演化
地形: 气候: 生物: 土壤: 水: 由湖泊变成了陆地。 由湿润变得干燥。 由水生生物变成了陆地生物。 逐渐由湿变干。 水面逐渐缩小至直消失。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例:我国西北内陆的气候、水文、植被、土 壤和地貌等要素的相互关系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 至整体的改变
例:“砍伐森林”或“植树造林”来说明。
(3)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影响其它地 区的地理环境
例:“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带给黄河下游的影响”
(2)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 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12分) 答案: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 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人口增多,林 地遭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 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 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
从有文字记载,黄土高原就属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时期, 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枯水季流量 也较大。但随着人口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 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明清 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 流失大大加强。森林只零星的分布在偏僻的山区。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七章 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环
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读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要素及物质与能量交换的主要途径。
提示: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等。
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2.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要素是生物。
3.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过程的是C,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A,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B,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D。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1.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表现为哪两方面?提示:生产功能、稳定功能。
2.根据稳定功能的特点,判断正误。
(1)稳定功能是指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2)稳定功能和生产功能一样,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自然环境要素的功能。
(√)(3)稳定功能就是指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稳定。
(×)(4)稳定功能既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产物,又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特点变化性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统一性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要素的演化,各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意义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四、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通过图示我们可以看出:某一自然要素受到外部干扰发生变化,其他要素发生连锁变化,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
2.人类对自然环境干扰带来重大影响:干扰不断增强→自然环境要素发生连锁变化→环境快速变化→不利于人类的适应。
命题视角(一)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演绎法学习1.气候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2.地貌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水河流运动塑造地貌;地貌影响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大气大气运动(风力作用)塑造地貌;高大的山体阻碍大气的运动,进而形成地形雨土壤坡度陡,易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坡度缓,土壤沉积,土壤肥沃生物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进而影响地貌形态;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3.土壤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大气气候的干、湿、冷、暖影响土壤,土壤是气候的反映生物土壤的肥力、酸碱性、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水、地形土质疏松,易水土流失,进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并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岩石地壳表层的岩石圈经过风化作用成为风化壳,即成土母质命题点全训图1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图2为某地貌景观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1.2
(4)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还影响到哪个自然 地理要素呢?
植被、地形
探究1.3:我国水土流失重灾区是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这里黄 土土质疏松,失去地表植被涵养水土后,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天长地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 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黄土梁
(3)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探究1.2 :在坡度和降水量相同的条件下地表的植被减少除了影
响水文要素外,还影响土壤被侵蚀。探究在同样条件下,不同土
、
、
质(沙土或黏土)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
沙土
、
(提示:①沙土泛指含沙 很多的土。这种土壤土质 疏松,透水透气性好,但 保水保肥能力差。②黏土 是指含沙粒很少,有黏性 的土壤,比沙土颗粒小。 养分较丰富,能保水、保 肥,但透水透气性差。)
主题问题探究1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
(2)
图5.1 相同条件下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探究1.1
(3)
(2)从图(1)-图(3),哪些自然要素发生了变化?
植被 水文 土壤
主题问题探究1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探究1.1
图5.1 相同条件下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探究1.1 (3)在相同条件下,地表的植被减少,对水循环哪些环节 产生了哪些影响?
尝试一下从黄土高原植被遭受破坏后其它地理要素发生的 变化的过程用思维导图形式表达出来。
水文变化 “地上河”泛滥平原
植
水
被
土
破
流
坏
失
地貌变化 土壤侵蚀
侵蚀沟谷,千沟万壑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生 态 破 坏
植被破坏 植被下降,逐渐消失
气候变化 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课堂练习
1.大量捕杀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若干年后草原环境
5.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 梁伟然
情境荟萃 黄河 - 微影驴行
视频中介绍了黄河流域的哪些自然地理要素?
气候、地形、土壤、生物、水文
主题问题探究1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
(2)
探究1.1
图5.1 相同条件下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3)
(1)请观察图5.1并回答该图“相同条件”为哪些条件?
(D)
A.恶化后逐渐变成森林环 境 B.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C.植食动物大量增加
D.可能逐渐出现退化、沙化
2.我国的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反映了( B)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地带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地理环境的关联性
D 3.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特征完全相同的区域 B.地域差异往往独立于整体性 之外 C.环境整体性就 是说自然环境是不变的 D.气候状况会影响植被类型甚至整个生态系统
(2)从图(1)-图(3),哪些自然要素发生了变化?
(3)在相同条件下,地表的植被减少,对水循环哪些环节 产生了哪些影响?
主题问题探究1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探究1.1
图5.1 相同条件下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1)请观察图5.1并回答该图“相同条件”为哪些条件?
(1)坡度(地形)、降水量(气候)、土壤
黄土塬
黄土峁
探究1.3:(1)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坡度变化大, 对水土流失有没有产生影响呢?分组探究画出坡度变化对水 土流失的影响图。 (提示:参考图5.1和图5.2,限定一些相 同条件,可用画图5.2的图形和符号表示自然要素或实验器皿)
图5.3 相同条件下不同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2)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坡度(陡坡和缓坡)对水土 流失的影响? (2)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13.右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
D 据此分析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探究1.4:
降水量
图5.4 相同条件下不同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1)在图5.4上用小水滴表示不同降水强度并判断该图是否有误? (2)读图回答相同条件下不同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2)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3)能否从水循环知识予以解释?
(3)下渗能力受降水强度影响
主题问题探究2 牵一发而动全身
B 观不相符合的是( )
A.气 候干旱,降水少 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 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D.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6.右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该流域气候干湿
B 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
A.根系不发达 B.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 D.叶面宽大,多气孔
黏土
(1)参考图5.1,自行画出“5.2 相同条件下不同土质对水土流 失的影响”图。(提示:用下图的图形和符号表示自然要素或实验器皿)
探究1.2 (1)如图
图5.2相同条件下不同土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2)观察图5.2 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土质(沙土和黏土)对水 土流失的影响? (2)沙土对水土流失影响比黏土小。 (3)结合沙土和黏土的概念,尝试结合水循环知识解释原因。 并在图5.2上用箭头符号表示出来。
C 4.下列说法,符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
A.当草原植被为森林所取代时,可能是温室效应加强 B.当森林减少或人为清除大量森林植被时,可 能使温室效应 减弱 C.植被类型的改变,可能引起地表水热交换发生变化 D.森林的减少,可能引起气温日 较差减少
5.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看,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