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案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古典名著”这一主题,安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4篇课文。
课文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草船借箭》记叙了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故事,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最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景阳冈》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猴王出世》讲述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红楼春趣》讲述了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 教学要点 草船借箭2 1.会认51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正确读写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通过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3.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
4.学会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故事,并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5.学会评价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感受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景阳冈 2 猴王出世1 红楼春趣1 口语交际1 分小组开展一次课本剧表演活动,小组排练好之后在班上表演。
习作2 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感想表达清5 草船借箭▶教学目标1.会认“瑜、忌、督”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1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军事、委托”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重点1.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
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本课的生字可以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醒学生注意:“擂”读léi,不能读成lèi;“丞”读chénɡ,不能读成cénɡ。
部编版语文(人教统编)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完整教学教案、习作指导

部编版语文(人教统编)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完整教学教案、习作指导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等课文。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富有童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本单元还安排了相应的习作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但同时,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阅读理解不够深入,写作技巧欠佳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故事情节。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大意。
4.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课文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3.写作技巧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写作指导法:针对学生的写作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相关阅读材料。
3.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生动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情节。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现场解答。
通过问答形式,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强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教师适时给予点评和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5.拓展(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所传达的主题和价值观。
最新统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统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以“中华古典名著”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以及一个口语交际、一次习作、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快乐读书吧。
四篇课文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的《景阳冈》;有选自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有选自古典爱情小说《红楼梦》第七十回的《红楼春趣》。
口语交际是“怎么表演课本剧”,将课本剧搬上舞台,重现课文中精彩的情节和难忘的对话。
习作以“读后感”为主题,要求学生写出自己读书后的感想。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快乐读书吧旨在带领学生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品读精彩故事,感悟百味人生。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情节。
3.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4.引导学生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感受名著的魅力。
重点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情节。
难点1.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感受名著的魅力。
《草船借箭》2课时《景阳冈》2课时《猴王出世》1课时《红楼春趣》1课时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1课时习作:写读后感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快乐读书吧1课时5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写的。
课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虽然课文篇幅较长,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感兴趣,但对人物形象的感悟比较笼统。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材内容包括四篇课文:《古诗三首》、《荷叶母亲》、《鲸》和《风向袋的制作》。
这一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围绕自然现象和事物展开,通过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交际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自然现象和事物有一定的认知,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相关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自然现象和事物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相关生字词。
2.教学难点:对于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和事物的理解,以及通过写作和口语交际表达对自然现象和事物的认识和感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写作和口语交际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教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或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2.多媒体资源: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用于创设学习情境和辅助教学。
3.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写作纸张、口语交际卡片等,方便学生进行写作和口语交际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教案呈现本节课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真听讲,理解课文大意。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语文园地二》第2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语文园地二》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语文园地二》第2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阅读和生字词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课堂实践来提高。
同时,部分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口语交际、阅读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
2.难点: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生字词、口语交际场景等。
2.课文: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朗读和理解。
3.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封面,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然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注意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操练(1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书写和朗读。
对于容易错的字词,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12节第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13节第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14节第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15节第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16节第课时年月日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17节第课时年月日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18节第课时年月日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19节第课时年月日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20节第课时年月日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21节第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22节第课时年月日。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二》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一部分,本单元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本单元包括“口语交际”、“读书笔记”、“我的发现”、“词语盘点”和“日积月累”等五个部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口语交际、读书笔记等语文实践活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口语交际的表达不够流畅,读书笔记的书写不够规范,对于一些词语的运用还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其能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笔记习惯,使其能够规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3.通过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的表达流畅性和准确性。
2.读书笔记的规范性和清晰性。
3.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激励法:通过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学课件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教学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最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学习重点: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课前准备配乐磁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牧童》(一)复习《所见》,范读导入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3.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敢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4.师配乐范读。
5.生猜大意,交流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
(二)自主合作,探究诗意1.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3.指名诵读,正音。
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5.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
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6.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
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三)设身处地,感悟诗情1.师: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2.生互动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古诗三首学校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莲蓬”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预习导航】一、名人资料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好稼轩。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一起并称“济南二安”。
有《稼轩长短句》,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
二、借助拼音读准诗句,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清平乐. 剥.莲蓬 亡赖 蓑衣 媚. 收篙. 停棹. 茅檐. 翁媪.三、读诗,感受诗情画意。
1.《牧童》一诗,让我们领略到了牧童那简单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牛相伴,与自然为友,好不惬意,好不悠闲。
2.《舟过安仁》一诗,浅显易懂,却充满了孩子们纯真的生活情趣,我们读后仿佛看到两个孩子在江上嬉戏,玩耍,在那里奇思妙想,开创自己的游戏。
3.《清平乐·村居》一诗,从农家田园生活入手,茅屋、青草、溪水,无不充满了田园的平静与安详,接下来描写了一家五口人不同的情态动作,进而一幅生动立体的农园劳动生活就跃然于纸上,使读者感到清新自然。
【课堂探究】 一、文中这些字难写难记,把这些字写下来,提醒一下大家吧!篙(g āo )棹(zh ào )媪(ǎo ) 剥(牧(m ù) 蓑(su ō) 遮(zh ē)醉(二、合作探究1.2.“一叶渔船两小童,从后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看图知道诗中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你感到了什么?4.“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读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5.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他又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牧()蓑()醉()温()收()衰()碎()媪()矛()助()眉()瞻()茅()锄()媚()檐()二、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描绘的景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2.《舟过安仁》的作者是()代的()。
(),()两句诗是作者的所见,(),()两句诗是作者的所悟。
3.《清平乐·村居》中,()一词表达了作者对小儿的喜爱之情。
4.“醉里吴音相媚好”中“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三、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描写的是()的景色。
①早晨②傍晚时分③夜晚2.对“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①最喜欢看这户农家最小的儿子趴在溪边无忧无虑地剥莲蓬是顽皮淘气的样子。
②最喜欢自己的小儿子,他那样顽皮淘气,趴在溪边剥莲蓬。
③最喜欢看这户农家最小的儿子趴在溪边剥莲蓬的无忧无虑,喜欢他的天真烂漫,更喜欢有了他,这个普通农家给人安祥美好的感觉。
3.“笛弄晚风三四声”这句诗的意思是()①晚风中传来时断时续、悠扬飘逸的牧童吹笛嬉戏之声。
②牧童归来时在晚风中吹了三四声笛子。
③牧童归来时玩弄着手中的笛子。
四、赏析品味: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写句子的意思。
(1)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遮:诗句的意思是。
(2)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诗句的意思。
五、默写《牧童》一诗。
六、读文,做题。
溪边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1.把文中的比喻句抄写下来。
2.《溪边》这首诗中小朋友在干什么?3.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和、、4.这首诗有静、有动,如两幅水墨画。
请把写“动态美”的语句画上“”线。
自评:师评:日期:6 冬阳·骆驼·童年学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交错、幼稚、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抄写喜欢的句子。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预习导航】序言,作者林海音。
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那么朦胧。
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
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我们还学习过她写的。
三、按原文填空。
我地想,地写,又看见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的驼铃声。
重临于我的心头。
四、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课堂探究】一、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说说课文写了童年时的那些事?二、合作交流。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
我真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三、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达标训练】一、同音字对号入座。
tuómòzhān páo( )绒. 沙()()帽棉()( )粮寂( ) ( ) 湿( ) 哮二、词语对对碰。
(写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清脆---()旅程----()侵犯----()反义词:整齐---()寂寞----()轻松----()三、锦上添花。
()地站着()的空气()的烟()的态度()的脚掌()的步伐()的咀嚼()的驼铃声()的情趣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稀奇古怪的想法。
缩句:——————————————————————.2.我是多么想念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改为反问句:----------------------------------------------------------3.脚掌走在沙漠上。
扩句:-----------------------------------------------------------五、把下列句子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打上“√”。
1.它们排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安置)。
2.我的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填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
3.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带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趣味情趣)。
六、请在下面句子的理解做出判断。
1.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
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A.童年中有一些有趣的往事让我经常怀念,回味不已。
回忆中骆驼队仿佛就在我的眼前,驼铃声仿佛也响在耳边。
童年的一切,又在心头出现。
()B.再看到骆驼,又听到驼铃声,不禁触景生情,想起童年时那些有趣的往事。
()2.A骆驼生性沉默稳重,不管做什么都慢吞吞的。
(B骆驼不论什么时候都那样安静沉稳,年里留下了鲜明的记忆。
()七、写出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方法。
1.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2.难道我们不应该留恋童年吗?()八、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爸爸和他讲好了价钱了。
人在卸(yùxi 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jiáo jué)的样子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zhān nián牙齿也动起来。
1.划去文中加点字的不正确读音。
2.在文中‘□’处加标点。
3A.骆驼长得丑,让人厌恶。
()B.()4.作者写自己看骆驼咀嚼时“看呆了,么认真。
()这段文字选自《》,作者是()()。
A.《难忘的一课》 B.《我的“长生果”C.《窃读记》 D.《落花生》自评:师评:7﹡祖父的园子学校班级【学习目标】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学会“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预习导航】一、读准下列字音。
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谷穗拴着应有尽有:三、自由读课文,感悟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用一个词语形容。
二、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我为什么喜欢祖父的园子。
1.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
决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
而土地上所长的又是那么繁华,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觉得眼前鲜绿的一片。
2.樱桃树,明是没有结樱桃,就偏跑到树上去找樱桃。
李子树是半死的样子了,本不结李子的,就偏去找李子。
3.而且是笑了半天的工夫才能够止住,不知哪里来了那许多的高兴。
把后园一时都让我搅乱了,我笑的声音不知有多大,自己都感到震耳了。
【达标训练】一、请在正确的读音上大“√”。
樱桃(yīn yīng) 倭瓜(wēi wō)蚌壳( bèng bàng )嗡嗡(wōng wēng)水瓢(piāo biāo)谷穗(suì shuì)二、比一比,再组词。
瓢( ) 榆( ) 渐( ) 蜓( )飘( ) 愉( ) 惭( ) 挺( )三、下列每行词语中有一个不是同类的,把它划掉。
蝴蝶蜻蜓老虎蚂蚱蜜蜂杏树榆树松树杨树油桐倭瓜黄瓜玉米冬瓜西红柿四、句子加工厂。
1.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改为陈述句)2.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改为转述句)五、阅读文中片段,回答问题。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1.文段中写了哪些事物?2.文段中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3.作者笔下的这些事物的特点是:4.读了文段,你感受到了什么?自评:师评:日期:8 童年的发现学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