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四个基本要素
两化融合知识点总结
两化融合知识点总结
一、两化融合的概念与意义
1. 两化融合的概念:两化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
算机、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数据处理、信息传递和资源管理的技术;工业技术是指
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改进的技术。两化融合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将工业生
产过程中的管理、监控、优化等环节进行智能化改造。
2. 两化融合的意义:两化融合可以带来多方面的意义。首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
产过程的透明度和可控性,降低生产成本。其次,可以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可追溯
性和可靠性。再次,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可以
为新经济的发展打下基础,推动数字经济的崛起。
二、两化融合的关键技术
1. 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它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应用软件等
资源通过互联网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访问这些资源。在两
化融合中,云计算可以提供大规模的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实现生产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为智能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2. 物联网: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感知设备和通信技术将现实世界的物体互联起来,实现对
物体的感知、控制和管理。在两化融合中,物联网可以实现对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等物体
的实时监测和管理,为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调度提供技术支持。
3. 大数据:大数据是指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处理速度快的数据集合。在两化融合中,大
数据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中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隐含规律和潜
在问题,为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决策支持。
两化融合包括哪些方面
两化融合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
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
产品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或产品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
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
产业衍生:是指两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产业,形成一些新兴业态。
两化融合 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指将信息化和工业化两个领域的管理体系有机地融合起来,实现两个体系的协同发展和互相支撑。
1. 信息化管理体系:包括信息化战略、信息化规划、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维等一系列管理活动。这一体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2. 工业化管理体系:包括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活动。这一体系以工业生产为核心,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要素包括战略管理、组织管理、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等。战略管理方面,需要制定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和目标,明确融合的方向和重点;组织管理方面,需要调整组织结构,增强融合的协同能力;过程管理方面,需要整合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各个环节和流程,提高流程效率和质量;绩效管理方面,需要建立适应两化融合的绩效评价体系,激励和奖励融合创新。
同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还需要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撑,例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信息的全面共享和高效利用,提升管理水平和决策效果。
总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在信息化和工业化领域实现双向融合的管理体系,通过协同发展和互相支撑,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两化融合的基本内容
企业两化融合的基本内容
企业两化融合是指将传统工业企业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实现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化生产: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管理和监控,包括供应链管理、生产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库存管理等,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3. 信息化营销: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活动,拓展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
4. 信息化服务:通过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5. 信息化创新:通过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创新等手段,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
6. 信息化安全:加强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保护企业核心数据和知识产权,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风险。
7. 信息化人才培养: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施企业两化融合,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两化融合
什么是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这个词最近比较火,不免让人产生疑问,其实“两化”指的是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则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两化融合名词解释
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并催生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企业信息化,信息条码化”,是国家“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中的描述。
二、两化融合的四个方面
信息化与工业化主要在技术、产品、业务、产业四个方面进行融合。也就是说,两化融合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方面。
1.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例如,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工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
2.产品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或产品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
技术含量。例如,普通机床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传统家电采用了智能化技术之后就变成了智能家电,普通飞机模型增加控制芯片之后就成了遥控飞机。信息技术含量的提高使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高。
3.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例如,计算机管理方式改变了传统手工台账,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网络营销成为一种新的市场营销方式,受众大量增加,营销成本大大降低。
两化融合aa级条件
两化融合aa级条件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两化融合的概述
2.AA 级条件的定义
3.两化融合 AA 级条件的具体内容
4.两化融合 AA 级条件的意义和作用
5.结论
正文
【1.两化融合的概述】
两化融合,即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与工业化相结合,以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这是我国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
【2.AA 级条件的定义】
AA 级条件,是指在两化融合过程中,对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程度的一种评估等级。其中,AA 级是最高级别,表示企业的两化融合程度非常高。
【3.两化融合 AA 级条件的具体内容】
两化融合 AA 级条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水平: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是评估两化融合程度的重要指标,包括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的应用和信息资源的管理等。
(2)工业化水平:工业化水平主要评估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等。
(3)两化融合程度:企业的两化融合程度主要看企业是否能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及是否能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
(4)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是企业实现两化融合的关键。
【4.两化融合 AA 级条件的意义和作用】
两化融合 AA 级条件不仅是对企业两化融合程度的评估,也是推动企业实现两化融合的动力。通过达到 AA 级条件,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两化融合体系标准
两化融合体系标准
“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旨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了推进两化融合,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包括两化融合体系标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两化融合评估标准等。
其中,两化融合体系标准是指对企业的两化融合体系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标准。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体系框架:明确两化融合体系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等。
2. 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工业化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等。
3. 数据管理: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共享等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4. 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开发、测试、实施和运维等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5. 业务流程:包括业务流程的规划、设计、优化和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6. 信息安全:包括信息安全策略、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安全培训等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7. 绩效评估:包括对两化融合体系的绩效评估和持续改进等方面的规范和管理。
两化融合体系标准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信息化建设。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四个管理域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四个管理域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四个管理域包括:
1. 信息化管理域:主要负责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和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2. 自动化管理域:主要负责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的规划、采购、安装、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3. 基础设施管理域:主要负责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包括网络基础设施、通信设施、电力设施等。
4. 人力资源管理域:主要负责人力资源的规划、培训、配置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包括人员招聘、岗位设置、绩效考核、培训发展等。
两化融合试题4
三、填空题(共146题)
1.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的国家标准号为GB/T23020-
2013。
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4个基本要素包括:数据、业务流程、组织结构、技术。
3.企业开展两化融合工作应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4.两化融合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优化的长期过程,动态调整是实现持续优化的必要环节,企业应确保有效识别任何引起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运行变更或数据开发利用状况改变的内外部因素,按照策划的周期或在条件满足时开展评审,必要时进行动态调整。
5.企业通过两化融合创造价值的源泉在于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
6.采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做法全面提升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是从关注局部向统筹全局转变,从强调技术向规范管理转变。
7.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四个管理域为:管理职责、基础保障、实施过程、评测与改进。
8.过程方法是一种闭环管理方法,需要明确过程的输入和输出,确定过程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关系,明确过程绩效,加强过程考核,监测、分析和持续改进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过程的增值效应。
9.系统方法指为了获得预期的结果,从系统的整体层面出发,实现分解、综合的有机结合,加强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交互应用,科学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以实现全局优化的方法。
10.企业应充分应用传感器、控制与信息系统、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监视与测量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适宜时,应从源头自动采集数据。
11.业务流程职责是指业务流程的工作目标、范围和任务,以及在业务流程各环节相关任职者完成这些任务所需承担的相应职责。
两化融合名词解释-简答题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目录
名词解释
两化融合四个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化融合
中国首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
装备制造业的升级之路
物联网与两化融合
名词解释
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并催生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主席率先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经过5年的发展和完善,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主席继续完善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科学发展的观念,两化融合的概念就此形成。
“企业信息化,信息条码化”,国家“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中的[1]。
两化融合四个方面
信息化与工业化主要在技术、产品、业务、产业四个方面进行融合。也就是说,两化融合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方面。
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例如,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工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
产品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或产品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例如,普通机床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传统家电采用了智能化技术之后就变成了智能家电,普通飞机模型增加控制芯片之后就成了遥控飞机。信息技术含量的提高使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高。
两化融合的基本知识和内涵
15
我国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与问题
为全面摸清我国两化融合现状,落实两化融合发展战略。自08年起,工信部信息化司联合 科技司、企业司、节能司、安全司、原材料司、装备司、消费品司、电子司等两化融合工 作组相关司局,从点-线-面多个层面组织开展了两化融合工作推进。
点
(企业)
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两化融合专项资金项目 典型企业两化融合专题调研 钢铁、消费品、装备企业典型经验交流会 行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 特殊行业两化融合智能监管 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区、试验区等 省市(区域)企业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工作 工业云创新服务、智能制造试点等
两化融合是两个历史进程的融合发展,信息化不仅带动工
业化,还要带动和促进一切与工业化相伴随的历史进程,
使之融合发展。十八大将此概括为:“促进工业化、信息 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4
两化融合基本概念
在工业化发展历史进程中,不仅是生产力(技术、工具
、设备、动力等等)的发展,还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推动分级分类和自我对标
•能够明确各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和等 级,提炼不同类型、不同水平阶段企业 的最佳实践,更科学有效地推动企业分 级分类和自我对标;
•能够挖掘出我国工业转型升级中有基础、 有条件、有能力且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从而可集中政府、行业组织和市场服务 的优势资源共同攻关,以带动和实现产 业整体提升。
两化融合1a条件
两化融合1a条件
两化融合是指将信息化和工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和领域的创新应用和推广。以下是两化融合的一些条件:
1. 技术支持:需要有适应两化融合的先进技术和解决方案,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2. 政策支持:需要有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来引导和支持两化融合,如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供税收优惠等。
3. 产业基础:需要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包括优质的供应链、生产能力和配套服务,为两化融合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支持。
4. 人才培养:需要有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士,能够推动和应用两化融合。
5. 企业意愿:需要有企业自身的意愿和动力,主动参与到两化融合中,并积极推动和应用信息技术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以上条件是实现两化融合的一些基本要素,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促进两化融合的发展,将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遇。
2化融合标准
2化融合标准
“两化融合”是指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两化融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基础共性标准:包括术语定义、参考模型、评估体系、管理体系等,为规
范两化融合管理提供统一的基础框架和方法。
2.技术标准:包括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工业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的
技术标准和规范,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提供技术支撑。
3.数据标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交换等标准,以及
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规范等,保障数据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4.应用标准: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数字化工厂建设、智能制造等领域
的标准和规范,推动两化融合在各行业的应用和发展。
5.信息安全标准: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领域的相关标准和
规范,保障两化融合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在两化融合标准制定和推广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两化融合国家标准,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数字化转型价值效益参考模型》、《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指南》等。这些标准的发布旨在推动两化融合的深度发展,加速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两化融合基础概念PPT幻灯片课件
策划提出
目标
规范控制
实现过程
形成
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
跟踪评估 预期能力 形成情况
识别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并明确与战略匹配的可持 续竞争优势需求
持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 新型能力
质量提升与顾客满意 业务效率 财务优化 创新能力
竞 经济 争 社会 力 效益
获取预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实现战略落地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 是
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
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
持续发展模式。
5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我们需要一个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使得这个过程更 加规范有效、持续可控,减少失误,提高效益;
营和决策的问题 懂技术、业务和管理 专业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
主观能动性
关键:主动性
需求提出者,执行落实者
各职能和层次的主管领导应是 相关两化融合工作主要负责人
CIO作为人选,面临重大挑战 21
管理原则四:全员参与、全员考核
两化融合工作的持续改善
组织总体层面 2. 统筹协调并确定两化融合工作重点和流程
抓住信息化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和潜能, 占领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互联网 大数据 云计算 物联网等
两化融合体系标准要求
两化融合体系标准要求
两化融合体系标准是指为了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促进企业创新
和提升竞争力,制定的适用于两化融合体系的标准要求。以下是两化融合体系标准要求的内容描述:
1. 技术集成要求:两化融合体系标准要求企业在实施两化融合过程中,能够有
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实现数据共享、资源互联互通。标准要求企业对技术进行合理的集成规划,确保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数据安全要求:两化融合体系标准要求企业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过程中,重视数据的安全性。标准要求企业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建立科学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并采取适当的数据加密和授权访问控制措施,保护企业重要信息的安全。
3. 统一标准与接口要求:两化融合体系标准要求企业在系统设计和设备配置过
程中,遵循一定的统一标准和接口要求。标准要求企业选择通用的标准与接口,以提高设备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方便系统的升级和维护。
4. 人机交互要求:两化融合体系标准要求企业在系统设计中,注重人机交互的
友好性和便捷性。标准要求企业采用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界面设计,提供直观、简洁的操作界面,使用户能够轻松地使用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5. 安全防护要求:两化融合体系标准要求企业在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行过程中,重视网络安全和系统的防护。标准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的风险。
通过遵循以上两化融合体系标准要求,企业能够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有机融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标准的制定和落实对于推动两化融合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两化融合 实施方案
两化融合实施方案
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即将信息技术
与传统工业相结合,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传统工业的效率、质量和竞争力。实施两化融合的方案需要结合具体的产业
和企业情况,下面给出一个通用的实施方案,包括四个主
要的步骤。
第一步:策划与规划
在实施两化融合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策划与规划。这个阶段需要明确目标,制定长期和短期的计划,并
确定资源和预算。同时,还需要评估现有的信息技术和工
业化水平,并分析影响融合的因素,如技术、人员和管理等。
第二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包括:
1.网络建设:构建高速、安全、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以支持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2.数据中心建设:建立数据中心,托管重要数据和应用软件,并提供数据存储、备份和恢复等服务。
3.软件系统建设:根据企业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系统,包括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实现信息化管理。
4.硬件设备更新:适时更新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计算机、传感器等,以提升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
第三步:数据采集与分析
两化融合的核心是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传感器和监
控设备等,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将
其存储到数据中心中。然后,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这些
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寻找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点。
针对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实施方案包括:
1.传感器安装:根据生产过程的需要,安装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以
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采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企业新型能力准确把握输入与输出
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输入;通过两化融合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输出。准确界定输入并评价输出对于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的符合性,对于确保和提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型能力涵盖了企业内外部所有可能影响到企业竞争优势的能力,比如成本控制能力、市场响应能力、质量保证能力、研发创新能力、安全保障能力、社会责任履行能力等,涉及到各类型企业生产、经营和决策等的方方面面。
影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输入界定和输出评价的外部决定性因素主要是企业战略和可持续竞争优势。在两化融合的背景下,企业应基于自身条件形成适应时代趋势的发展战略,该战略应融入信息化的新内涵。在这一战略框架下,根据当前和未来潜在的主要竞争对手情况,以及市场和用户等需求,企业应清晰地定位其到底需要保持和发展怎样的差异化比较优势,而且还要能够实现这些优势的可持续发展。
有效推进两化融合四要素不可少
数据、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是企业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的四要素。企业两化融合,在操作层面可体现为不断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的过程。理解和把握好这四要素,在两化融合相关活动和过程中运用好这些要素,有助于企业更加务实、有效地推进两化融合。
数据
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利润来源从传统的物质加工、节约成本更多地转变为管理和满足用户需求、实时地为用户提供更加及时的个性化服务。数据(信息)的流程与生产流程、企业管理流程加速融合。此外,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企业将变成一个更加网络化、社会化的结构,以人为基础是企业新的核心,而以人为中心形成的巨量数据(信息)更是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关键所在。
企业积累的数据(信息)越来越多,这些数据(信息)可能来自企业各个业务系统,也可能来自企业所处行业和竞争对手,以及来自企业所处的其他外部环境。除结构化数据之外,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为非结构化数据的挖掘、共享和应用创造了重大机遇,这将为企业带来更加不可估量的价值。随着这些数据(信息)更加全面、准确和动态,数据(信息)中潜在的关联和规则,日益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决策的重要依据,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管理架构和决策机制发生重大变化。
技术
与两化融合相关的技术,其范畴应是企业在信息化条件下所有可能应用到的相关技术,主要包括工业技术、管理技术、服务技术、信息技术等。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创新最活跃、带动力最强、渗透性最广的,除了带动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它还推动了不同技术之间的融合,为其他产业的加速发展提供
了新的动力。当前,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在产业领域的应用更是极大地加速了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进而衍生出一系列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
在企业层面,随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入推进技术的应用创新和集成创新,正在引发企业内部、产业链甚至全球范围资源优化配置方式的变革,研发创新、运营管理、市场服务、企业决策等方面的新理念、新模式层出不穷,发生着前所未有的系统性转变。这为企业通过两化融合实现全局创新、整体提升提供了方法、手段和途径,是加速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量。
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优化过程实质上就是管理优化和变革的实施过程,企业战略定位的变化和战略思路的改进最终都应在业务流程中体现。在信息化条件下,利用业务流程优化的手段来规范和提升企业管理,管理的首要原则应从以职能分工为主发展到以业务流程为中心,围绕着业务流程所建立的企业,将具有更高的敏捷性和效益,同时也自然地呈现出扁平化、网络化的特征。特别是互联网环境下的业务流程优化和再造,强调用户参与和持续改进,参与各方通过共建共享更加高效、透明、动态的业务流程,实现企业间实时在线的业务协作,可极大地提高总体资源效率,大幅提升企业的快速响应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组织结构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企业管理理念发生了重要转变,“科层制管理”模式下金字塔式层级结构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特别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企业组织结构将朝着扁平化、柔性化、网状化和分权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持续深化,用户参与、服务个性化、生产分散化逐渐成为市场和服务的新要求、新趋势,网络化的企业组织结构也因此成为时代的潮流。网络化的企业组织结构以各种经济性联接为纽带,通过分工协作进行跨企业边界的资源整合,是一种高度发展的经济联系在组织范畴的表现。这种组织结构呈现出组织功能单元虚拟化、组织要素分散化、组织形式弹性化和网络化、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边界模糊化等特征,从过去高度集中的决策中心组织转变为分散的多中心决策组织。
企业推进两化融合,需要引入新的管理思维和信息化手段,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重构,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管理上的职能协同,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壁垒,建立全新的基于业务流程的组织结构,从而更好地为用户创造价值,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快速响应市场动态变化,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