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石油产品的质量要求
石油加工工程1

《石油炼制工程1》综合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略第二章石油的化学组成一.判断对错。
1.天然石油主要是由烷烃、烯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
2.我国石油馏分中的环烷烃几乎都是六员环。
3.石油中的胶质能溶于正庚烷,而沥青质则不能。
4.石油中的含硫、氮、氧化合物,对所有石油产品均有不利影响,应在加工过程中除去。
5. 石油馏分就是石油产品。
6.对同一种原油,随其馏分沸程升高,烃类、非烃类及微量金属的含量将逐渐升高。
7.各种烃类碳氢原子比大小顺序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8.原油中含有各种烃类化合物。
9.从分子结构上来看,石蜡和微晶蜡没有本质区别。
二.填空题1.石油中的元素以、元素为主。
根据的差别可将原油切割成若干馏分,200~350℃馏分油称为,>500℃馏分油称为。
原油的直馏馏分是指,其中主要含有、、烃类和、、非烃类,原油及其直馏馏分中一般不含有烃。
2.石油中的含硫化合物根据其化学活性可划分为硫化物和硫化物。
3.常温下为固态的烃类在石油中通常处于状态,随温度降低会并从石油中分离出来,工业上将分离得到的固态烃称为。
4.石油馏分的结构族组成概念中,三个基本的结构单元是、和。
5.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有、、和。
6.石油中的环烷酸在℃馏分中的含量最高。
7.石油中的元素以和元素为主,原油以及直馏馏分油中一般不含。
8.原油的相对密度一般介于g/cm3。
9.做族组成分析时,一般将渣油分成、、和。
10.胶质在原油中形成溶液,沥青质在原油中形成溶液。
三.简答题1.与国外原油相比较,我国的原油有哪些主要特点?2.描述石油馏分烃类组成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3.什么叫石油馏分?什么叫分馏?什么叫直馏馏分?4.含硫化合物对石油加工及产品应用有哪些影响?5.简述各种非烃化合物在石油中的分布规律。
第三章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一.判断对错。
1.石油馏分的沸程就是平均沸点。
2.石油馏分的比重指数(API0)大,表示其密度小。
3.石油馏分的特性因数大,表示其烷烃含量高。
第四章石油产品的质量要求(2) (1)

31
车用柴油(GB/T19147-2003)质量标准
项目 氧化安定性 总不溶物,mg/100ml 不大于 硫含量(质量分数),% 不大于 水分,% 不大于 10%蒸余物残炭(质量分数) ,% 不大于 灰分(质量分数),% 不大于 铜片腐蚀(,3h),级 不大于 机械杂质 润滑性 磨痕直径(),μm 不大于 运动黏度(),mm2/s 凝点,℃ 不高于 冷滤点,℃ 不高于 闪点(闭口杯),℃ 不高于 着火性 十六烷值 不小于 或十六烷值指数 不小于 馏程50%馏出温度,℃ 不高于 馏程90%馏出温度,℃ 不高于 馏程95%馏出温度,℃ 不高于 密度(),kg/m3 10号 5号 0号 质量指标 -10号 -20号 -35号 -50号
1、清洁柴油 污染——颗粒排放物(Particulate Matter)
降低硫含量 降低芳香烃和多环芳香烃含量 2、生物柴油 硫含量低 芳烃含量少 十六烷值高
第三节
喷气燃料(航空煤油)
煤油是原油180~310℃的直馏馏分油,主要用于照明
、炊事燃料、鱼雷燃料和医药、油漆溶剂
点燃式发动机:飞行高度低于10000 m,
表征积炭倾向的指标是:萘系烃的含量、烟点和辉光值。
烟点:又称无烟火焰高度,是指油料在标准灯具中作点灯 试验所能达到的无烟火焰的最大高度
单位mm,指标≮ 25mm
3、热值和密度 喷气燃料的热值有质量热值(kJ/kg)、体积热值( kJ/dm )。 质量热值大,发动机的推力就大,耗油率低;该热值 与H/C有关。 体积热值大,可以延长航程;它与密度有关。 H/C: 烷烃>环烷烃>芳烃,密度则相反。 兼顾质量热值和体积热值,环烷烃是理想组分。
汽油机与柴油机工作过程对比
高压缩比:16-30 ——热效率高 在柴油机气缸中吸入和压缩的只是空气,而 在汽油机中吸入和压缩的是空气和燃料的混 合气。 柴油机是用高压油泵将柴油直接喷散在高温 高压的热空气中,不需点火,即能迅速自燃; 而汽油机需用电火花塞点火才能燃烧。
石油化工产品质量检验规范

石油化工产品质量检验规范引言:石油化工产品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石油化工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检验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从原料质量检验、生产工艺控制、成品质量检验等方面,对石油化工产品质量检验规范进行论述。
一、原料质量检验:石油化工产品的原料主要包括原油、天然气等。
对于原油的质量检验,应包括密度、凝固点、水分、硫含量等指标的检测。
天然气的质量检验则需要考虑其甲烷含量、气体组分、硫化氢含量等方面。
通过对原料的质量检验,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对下游生产环节产生影响。
二、生产工艺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控制对于石油化工产品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在生产过程中,要对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参数进行严格的控制。
合理的工艺控制有助于减少不良产物的生成,提高产品质量。
三、成品质量检验:成品质量检验是石油化工产品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口。
成品质量检验应包括外观、密度、粘度、pH值、含量、稳定性等方面的检测。
同时,还需要对成品中的有害成分进行检验,如重金属、有机溶剂残留等。
仪器仪表的精密与稳定性也对质量检验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设备管理:石油化工产品质量检验需要借助各类设备进行,因此设备管理也是保证质量检验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在设备管理方面,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确保其准确可靠。
同时,设备使用人员应受过专业培训,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
五、标准化:制定统一的石油化工产品质量检验规范与标准是保证检验结果可比性和一致性的关键。
各相关部门应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并根据不同石油化工产品的特性制定相应的质量检验规范。
同时,还应加强对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人员对标准的了解和遵守程度。
结论:石油化工产品质量检验规范在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原料质量检验、生产工艺控制、成品质量检验等方面的规范,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加强设备管理和标准化工作,也是确保质量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必要手段。
石化产品质量标准

石化产品质量标准石化产品是指通过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提取、加工得到的化学原料及其下游加工产品。
石化产品在各个行业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医药、农业、交通等领域。
为了确保石化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各行业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标准和规程。
本文将以石化产品质量标准为主题,分为以下几个小节,详细介绍各个行业中石化产品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一、能源行业中的1. 石油产品的质量标准:石油产品是能源行业中重要的石化产品之一,其质量标准主要包括石油化工产品的纯度、密度、硫含量等指标要求。
石油产品的质量标准是保证石油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影响到石油产品的应用领域和质量要求。
2. 天然气产品的质量标准: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其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天然气的组分成分、供气压力、供气温度、硫含量等指标要求。
天然气产品的质量标准是确保天然气安全供应和应用的关键要素,它对于天然气在能源行业中的使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 液化石油气(LPG)的质量标准:LPG是一种常用的燃气,广泛应用于家庭、工业和交通等领域。
其质量标准主要包括LPG的组分成分、燃烧性能、硫含量和液化度等指标要求。
液化石油气的质量标准是确保LPG安全使用的重要保障,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
二、化工行业中的1. 合成树脂的质量标准:合成树脂是化工行业中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胶粘剂等领域。
其质量标准主要包括树脂的分子量、溶解度、熔点、燃烧性能等指标要求。
合成树脂的质量标准对于保证树脂产品的稳定性和应用性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化肥产品的质量标准:化肥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石化产品,它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化肥产品的质量标准包括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水溶性和植物吸收性能等指标要求。
化肥产品的质量标准对于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减少土壤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三、医药行业中的1. 医药中间体的质量标准:医药中间体是制药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它对于保障药物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油品质量标准

油品质量标准
油品质量标准是对各种类型的油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
过程中的质量要求的规定。
油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对保障油品质量、
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油品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油品质量标准对于保障油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油品作
为能源的重要载体,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汽车、航空、工业生产等。
而油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一旦油品质量出现问题,将会对设备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
制定严格的油品质量标准,对于保障油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油品质量标准对于保障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
者购买的油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权益和利益。
如果油品质量不达标,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还可能对人身
和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制定严格的油品质量标准,对于保障消费
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油品质量标准对于促进油品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油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严格的油品质量标准可以促进油品行业的技
术创新和质量提升,推动油品行业向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油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油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油品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油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为我国的油品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希望企业能够严格遵守油品质量标准,提升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油品产品。
只有如此,才能够实现油品质量和行业发展的双赢局面。
G04 石油产品的质量要求-柴油及喷气燃料

1、馏程 (1)50%馏出温度 表示柴油中所含轻馏分的多少,决定柴油机的启动 难易程度,我国要求≯300℃。 (2)90%及95%馏出温度 表示柴油所含重馏分的多少,我国要求前者 ≯355℃,后者≯365℃ 。
柴油中<300℃馏分含量与耗油量的关系
柴油中<300 ℃ 馏分含量 wt% 相对耗油量 100 124 131 39 34 20
一些原油柴油馏分的十六烷值
原油名称 大庆 华北 胜利 孤岛 羊三木 馏分,℃ 200—350 180—350 180—350 l80—350 200—350 十六烷值 68 67 58 42 37 基 属
石蜡基 石蜡基 中间基 环烷一中间基 环烷基
能反映出与组成的关系吗??
——从另一角度认识烃类CN的高低:自燃点
项 目 色度,号 不大于 氧化安定性,总不溶物毫克/100 毫升 不大于 硫含量,% 不大于 水分,% 不大于 酸度,毫克 KOH/100 毫升 不大于 10%蒸余物残碳,%(质量分数) 不大于 灰分,%(质量分数) 不大于 铜片腐蚀(50℃,3 小时),级 不大于 机械杂质 2 运动粘度(20℃),毫米 /秒 凝点,℃ 冷滤点,℃ 闪点(闭口杯法),℃ 十六烷值 馏程: 50%馏出温度,℃ 90%馏出温度,℃ 95%馏出温度,℃ 3 密度(20℃),千克/米 不高于 不高于 不低于 不小于 不高于 不高于 不高于 质 指 标 量 5号 0 号 -10 号 -20 号 -35 号 -50 号 10 号 3.5 2.5 0.2 痕迹 7 0.3 0.01 1 无 2.5 3.0~8.0 1.8~7.0 ~8.0 10 5 0 -10 -20 -35 -50 12 8 4 -5 -14 -29 -44 55 45 45 300 355 365 实测
石油炼制工艺习题集

《石油炼制工程1》综合复习资料第二章石油的化学组成一.判断对错。
1.天然石油主要是由烷烃、烯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
×2.我国石油馏分中的环烷烃几乎都是六员环。
×3.石油中的胶质能溶于正庚烷,而沥青质则不能。
√4.石油中的含硫、氮、氧化合物,对所有石油产品均有不利影响,应在加工过程中除去。
√5. 石油馏分就是石油产品。
×6.对同一种原油,随其馏分沸程升高,烃类、非烃类及微量金属的含量将逐渐升高。
×7.各种烃类碳氢原子比大小顺序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8.原油中含有各种烃类化合物。
×9.从分子结构上来看,石蜡和微晶蜡没有本质区别。
×二.填空题1.石油中的元素以碳、氢元素为主。
根据沸点的差别可将原油切割成若干馏分,200~350℃馏分油称为柴油馏分(中间馏分) ,>500℃馏分油称为减压渣油。
原油的直馏馏分是指石油经过直接蒸馏得到的馏分,其中主要含有烷烃、环烷烃、芳烃烃类和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非烃类,原油及其直馏馏分中一般不含有不饱和烃烃。
2.石油中的含硫化合物根据其化学活性可划分为活性硫化物和非活性硫化物。
3.常温下为固态的烃类在石油中通常处于溶解状态,随温度降低会结晶并从石油中分离出来,工业上将分离得到的固态烃称为蜡。
4.石油馏分的结构族组成概念中,三个基本的结构单元是烷基、环烷基和芳香基。
5.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有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胶状沥青状物质。
6.石油中的环烷酸在 250-400 ℃馏分中的含量最高。
7.石油中的元素以碳和氢元素为主,原油以及直馏馏分油中一般不含不饱和烃。
8.原油的相对密度一般介于 0.8-0.98 g/cm3。
9.做族组成分析时,一般将渣油分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
10.胶质在原油中形成真溶液,沥青质在原油中形成胶体溶液。
三.简答题1.与国外原油相比较,我国的原油有哪些主要特点?答:①相对密度(d204)>0.86,属较重原油;②凝点(CP)高,含蜡量高;③含硫量较低④含氮量偏高,大部分原油N>0.3%2.描述石油馏分烃类组成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描述石油烃类组成主要有三种表示方法:单体烃组成、族组成和结构族组成,这三种方法各有其适用对象和局限性。
石油与天然气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石油与天然气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石油和天然气产品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对于确保这些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质量标准以及实施有效的检验方法对于保障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的合规性具有重要意义。
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的质量标准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 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粘度、基本组成、比重、闪点等。
这些物理性质的检测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方法进行,例如通过使用密度计、黏度计、光谱法等工具来测定。
2. 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的化学成分:这涉及到产品中有害成分及杂质等的含量。
常见的有害物质包括硫化物、砷、镉、铅等。
这些化学成分可以通过各种分析方法,如质谱仪、气相色谱仪等进行检测。
3. 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的燃烧特性和热值:这主要是指产品的可燃性、热值和燃烧产物。
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的热值可以通过氧弹热量计、热值仪等进行测定。
4. 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的冷凝点:冷凝点是指在一定压力下石油和天然气从气态直接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冷凝点的测定可以通过在实验室中使用冷凝器进行。
5. 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的可溶性和挥发性:这涉及到产品中可溶性化合物的含量以及挥发性物质的损失和稳定性。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透光比浊法、露点仪、气相色谱仪等方法进行检测。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的质量标准,但具体的标准和检验方法可能因各地的法规、行业规范和国际标准而有所不同。
在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的质量检验中,常见的方法包括实验室测试和现场测量。
在实验室测试中,通常需要将收集到的样品送往专业的实验室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燃烧特性等方面的测试。
这些测试通常涉及到使用特定的设备和工具,比如密度计、质谱仪、热值仪等。
通过实验室测试,可以获得准确的数据和结果,以评估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除了实验室测试,现场测量也是石油和天然气产品质量检验的重要手段。
现场测量可以直接在生产现场、储存设施或运输管道中进行,通过现场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测和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对燃料的使用要求
2013-6-7 炼油工艺学 4
2013-6-7
炼油工艺学
5
上止点:活塞在气缸中运动时 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
下止点:活塞下行所能达到的
最低位置
压缩比:到达下、上止点时活
塞上部的汽缸体积之比,V1/V2
冲程: 从上止点到下止点之间
的直线距离
2013-6-7
2013-6-7 炼油工艺学 12
汽油机的压缩比对功率和耗油量的影响
压缩比 对功率的影响,% 对耗油量的影响,%
6.0 7.0 8.0 9.0
100 108 114 118
100 93 88 85
2013-6-7
炼油工艺学
13
根据汽油机的工作条件,对汽油的使用要求主要有: 在所有的工况下,具有足够的挥发性以形成可 燃混合气; 燃烧平稳,不产生爆震燃烧现象; 储存安定性好,生成胶质的倾向小;
2013-6-7
炼油工艺学
22
抗爆指数
ONI=(MON+RON)/2
是衡量汽油抗爆性的指标。
MON= RON×0.8+10
(经验关联式)
道路辛烷值:在一定条件用多缸汽油机测定的辛烷值。 道路辛烷值=28.5+0.431×RON+0.311×MON-0.040×烯烃含量 调和辛烷值(BON):汽油调和时表现出来的辛烷值。 对于90号汽油: 要求 RON不小于90 抗爆指数不小于85
2013-6-7
炼油工艺学
9
4.排气过程 排气阀开启,活塞由下止
点向上运动
废气排出温度700~800℃
2013-6-7
炼油工艺学
10
当活塞再次到达上死点时,排气结束, 这样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继而重复上述工 作循环。如此周而复始,活塞不断上、下 作直线往复运动,经连杆使曲轴不断旋转, 对外作功。 一般汽油机有四个或六个气缸,按一 定顺序排列,使不连续的点火燃烧和膨胀 作功过程变成连续的经连杆带动曲轴旋转 的过程。
2013-6-7
炼油工艺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9
四、汽油的安定性
汽油在常温和液相条件下抵抗氧化的能力称为汽油的
氧化安定性,简称安定性 。安定性差的汽油易出现颜色
变深、生成粘稠胶状沉淀物。使用这类汽油,将严重影响 发动机正常工作,例如不蒸发的胶状物会沉积在油箱、导 管、滤清器、进气阀等机件上,造成堵塞,影响供油;高 温下胶状物变成积炭,聚积在进气阀、气缸盖和活塞顶等 部位,增加了爆震的可能性。
压缩比的发动机必须使用与其相匹配的辛烷值的
汽油,方能保证在不发生爆震的情况下,产生最 大功率,我国车用汽油以辛烷值作为其牌号。 1.爆震现象及原因
2013-6-7 炼油工艺学 17
爆震是汽油在汽油机中的一中不正常燃烧。 正常情况下,发 动机压缩终了时的混合气温度达300~450℃和压力7~15×105 Pa,此时气体中的烃类被氧化并生成一些过氧化物,经火花 塞点燃后,火焰呈球面状以30~70m/s速度向四周扩散,此时 火焰经过的区域,温度、压力均衡上升,活塞工作正常。 在某些情况下,当火花塞点燃混合气后,在火焰尚未传播到 的混合气中,因受高温高压影响已形成大量自燃点较低的过 氧化合物,在多个部位猛烈自燃,出现许多燃烧中心,同时 燃烧是以爆炸方式进行,使火焰速度高达1500~2500m/s,温 度、压力剧增,形成冲击波,如同重锤敲击活塞和气缸各部 件,发出金属撞击声,此时由于火焰瞬间经过,使得某些部 位的燃料燃烧不完全,排出带黑烟废气,此即爆震现象。爆 震会损坏气缸部件,缩短发动机寿命,增加油耗量。
2013-6-7 炼油工艺学 19
指
标
正
常
爆
震
火焰传播速度 m/s 最高温度,℃ 最高压力,MPa
30~70 2000~2500℃ 3.0~4.0MPa
500~1000 (轻) 1500~2000 (强) 2000~2500 10MPa
2013-6-7
炼油工艺学
20
2.汽油抗爆性的表示方法
汽油的抗爆性是用辛烷值来表示。它是在标准试 验用的可调压缩比的单缸发动机中测得的。将待测汽 油与正标准燃料试样的进行对比实验而测得的。所用 的标准燃料是异辛烷(2,2,4-三甲基戊烷)和正庚 烷的混合物。人为规定异辛烷的辛烷值为100,正庚 烷的辛烷值为0,将这两种标准燃料按不同体积比混 合就得到了不同抗爆性等级的正标准燃料混合物,以 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数作为正标准燃料混合物的辛烷值。 汽油的辛烷值表示与被测汽油抗爆性相同的正标 准燃料混合物中纯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数。因此汽油的 辛烷值并表示汽油中的异辛烷含量。
4.提高汽油辛烷值的方法
加少量能提高汽油辛烷值的添加剂----抗爆剂。以前最
常用的是四乙基铅,但四乙基铅有剧毒,能通过呼吸道、
食道、皮肤等毒害人体,为防止中毒,加铅汽油中通常 加入红色、黄色或蓝色染色剂,以便识别,目前已经淘
汰。现在主要是非铅抗爆剂。
依靠生产工艺:如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烷基化、异构
★9月16日至3月15日使用的汽油的饱和蒸气压不高于88kPa ★3月16日至9月15日使用的汽油的饱和蒸气压不高于74kPa 航空汽油规定其饱和蒸气压为27~48kPa
2013-6-7
炼油工艺学
16
三、汽油的抗爆性
Antidetonating quality
汽油在发动机中的抗爆震能力称为抗爆性, 是汽油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用辛烷值、抗爆 指数、品度等的大小来表示抗爆性的优劣。一定
分的组成分布均匀,使发动机具有良好的加速性和平稳性, 保证其最大功率和爬坡能力 90%馏出温度和终馏点(干点)表示汽油蒸发的完全程度
2013-6-7
90%馏出温 度≧190℃
炼油工艺学
终馏点 ≧205℃
15
2.饱和蒸气压
★ 保证汽油在使用中不发生气阻
★ 可相对的衡量汽油在储运中的损耗倾向
我国用雷德蒸气压作为汽油蒸汽压的指标
2013-6-7
炼油工艺学
8
3.作功过程(点火燃烧) 进气阀和排气阀仍关闭,火花 塞发出电火花而引燃混合气体 火焰以20~30m/s的速度迅速 向四周传播燃烧 最高温度可达2000~2500℃, 最高压力达3.0~4.0MPa
终了时温度约为900~1200℃, 压力为0.4~0.5MPa
2013-6-7
炼油工艺学
3
第一节 汽油(gasoline)
汽油是点燃式发动机燃料,此类发动机又称汽化 器式发动机。按用途可以分为车用汽油和航空汽 油两类。各种汽油均以辛烷值(Octane Number, ON)作为牌号。我国生产汽油的工艺以催化裂化 为主,辅以催化重整、烷基化和醚化等工艺。航 空汽油则是由催化裂化汽油、烷基化油、工业异 丙苯和异戊烷等高ON组分调合而成。 汽油的使用要求和质量标准主要来源于汽油机的 工作要求。
类别
F
L B
2013-6-7
各类别的含义 燃料, 80%~90% 润滑剂及有关产品
类别
S
各类别的含义 溶剂和化工原料
沥
青
炼油工艺学
W 蜡 C 焦
2
GB12692.1《石油产品 燃料(F类)分类· 总则》将燃
料分为以下四组 燃料的分组
识别字母
G L D R
燃 料 类 型
气体燃料:主要由甲烷或乙烷或由它们组成的 混合燃料 液化气燃料:主要由C3、C4烷烃或烯烃组成 馏分燃料:汽油、煤油、柴油,重馏分油可含 少量残油 残渣燃料:主要由蒸馏残油组成的石油燃料
2013-6-7 炼油工艺学 25
各种烃类调和时,其调和辛烷值不一定与其调和比例呈线 性关系。烷烃与烷烃或与环烷烃的调和辛烷值与组分呈线 性关系;而烷烃与芳香烃或与烯烃的调和辛烷值与组分没 有线性关系,而且多数情况下有增值效应。 同一种原油的直馏汽油馏分,终馏点降低,辛烷值升高; 不同基属原油的直馏汽油馏分由于化学组成的差别,其辛 烷值也有很大差别。如大庆,MON=37;胜利,MON=57。
2013-6-7 炼油工艺学 21
车用汽油辛烷值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种:马达法 和研究法。 马达法的试验工况规定为:转速900r/min,冷却 水温度100℃,混合气温度150℃。 研究法的试验工况规定为:转速600r/min,冷却 水温度100℃,混合气温度不控制。 由于研究法条件不如马达法苛刻,不容易发生爆 震,因此研究法辛烷值(RON)比马达法辛烷值 (MON)高5~10个单位,RON- MON称为汽油的敏感 度,它反映汽油的抗爆性随发动机工况改变而变 化的程度。
2013-6-7 炼油工艺学 24
3.汽油的抗爆性与组成的关系 汽油由烃类组成,对分子量大致相同的不同烃类 正构烷烃<环烷烃<正构烯烃<异构烷烃和异构烯烃<芳烃 含芳香烃、异构烷烃多的轻质汽油辛烷值高 烷烃分子的碳链上分支越多,排列越紧凑,辛烷值越高。 对于烯烃,双键位置越接近碳链中间位置,辛烷值越高。 同族烃类,分子量越小,沸点越低,辛烷值越大。汽油的干 点降低,辛烷值会升高。
炼油工艺学
6
1.进气过程 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 活塞上方的体积增大,压力
降低,进气阀打开,空气吸
入汽缸 进气终了温度可达85~ 130℃
2013-6-7 炼油工艺学 7
2.压缩过程
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
运动,进气阀和排气阀
关闭
压力可达0.7~1.5MPa,
温度可达300~450℃
化和醚化等加工过程,使汽油改质,增加其中的芳烃、
异构烷烃含量。
2013-6-7
炼油工艺学
28
高辛烷值调和组分(主要是含氧化合物):醚类 化合物(MTBE、TAME等)、醇类化合物(甲醇、 乙醇等)。汽油中掺入甲基叔丁基醚或低分子醇 类也可以提高辛烷值,并能降低废气中的CO含量, 减少污染。 调整工艺操作条件,如降低汽油干点、改变反应 温度、反应时间、强化异构化、芳构化反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