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P、JIT与TOC的比较
精益管理中JIT与TOC的区别

精益管理中JIT与TOC的区别
企业的目标就是在现有条件下,不光是现在,将来也能持续赚钱。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从20世纪初到现在不断的有新的方法论在诞生、应用,其中这几年大家最为熟悉的应该是精益生产(JIT)、六西格玛、TPM、TOC、WCM等,今天给大家重点介绍一下JIT与TOC的差异。
TOC(TheoryofConstraints:约束理论),从整体优化的观点下,找出达成企业目标过程中起到制约作用的因素,集中进行改善,是持续追求经营成果改善的process中心的‘经营革新技法及哲学’。
精益生产-JIT,消除一切浪费,提供企业利润率的运营模式。
现在带大家一起具体来看看他们的差异吧。
一、JIT的关键特点如下:
*重心集中在去除浪费因素
*对制约条件的认识缺乏
*追求对混乱的完全排除
*库存不管在哪里都是“恶”的根源
*工序间的空间排除
*应用需要长时间
*要求很多数的高参与度
*问题暴露后的事后改善
*改善结果的绝对价值判断基准缺乏
*为了维持顺畅的作业流程需要很多努力
二、TOC的关键特点如下:
*制约条件的发现最优先
*混乱是现场的基本现象
*战略位置上库存维持
*战略位置上空间确保
*应用起来需要明显短的时间
*应用于少数核心人员
*集中的、事前准备性的改善
*对Throughput增大的贡献与否是改善的基准
*为了维持顺畅的作业流程相对比较集中于制约条件*需要比较少的努力。
MRP JIT TOC 三种生产模式的产生发展及核心理念并阐述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MRP JIT TOC 三种生产模式的产生发展及核心理念并阐述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一、MRP的产生发展与核心理念:1、MRP的产生发展(1) MRP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编制生产与实行控制的系统,它不仅是一种新的计划管理方法,而且也是一种新的组织生产方式。
MRP的出现和发展,引起了生产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变革。
MRP是根据总生产进度计划中规定的最终产品的交货日期,规定必须完成各项作业的时间,编制所有较低层次零部件的生产进度计划,对外计划各种零部件的采购时间与数量,对内确定生产部门应进行加工生产的时间和数量。
一旦作业不能按计划完成时,MRP系统可以对采购和生产进度的时间和数量加以调整,使各项作业的优先顺序符合实际情况。
MRP系统的主要目标是控制企业的库存水平,确定产品的生产优先顺序,满足交货期的要求,使生产运行的效率达到最高。
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采购恰当数量和品种的零部件.选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产生。
择恰当的时间订货,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水平。
②及时取得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及零部件,保证按时供应用户所需产品。
③保持计划系统负荷的均衡。
④规则制造活动、采购活动以及产品的交货日期。
2、MRP的发展从MRP到MRPⅡ再到ERP模式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写,中文意思是企业资源规划。
它是一个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从而获取客户订单,完成加工和交付,最后得到客户付款。
换言之,ERP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
ERP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订货点法---时段式MRP---闭环MRP---MRPⅡ---然后是ERP 。
(1)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MRP是制造业计划与控制技术的早期阶段,是为解决原材料库存和零组件投产计划问题而发展起来的。
TOC与MRPII,JIT的应用比较

收稿日期:2006-07-27作者简介:吴莺(1967-),女,四川省金堂县人,武汉理工大学产业集团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
TOC与MRPII、JIT的应用比较吴莺(武汉理工大学产业集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本文介绍了TOC、MRPII和JIT三种生产管理理论,对三者在计划与控制方面的优缺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对它们在处理能力约束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提出在生产中可以MRPII为主线,结合TOC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和控制的观点。
[关键词]TOC;MRPII;JIT[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710(2007)02-0025-03生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现在许多企业还停留在依靠经验阶段,这不适应现代生产管理的需要。
现行的生产管理理论及方法主要有MRPII理论(ManufacturingRe-sourcesPlanning)、JIT(JustInTime)理论、TOC(约束理论,TheoryofConstraints)等。
本文拟对这三种理论进行介绍和比较分析,希望对从事生产管理的人员有所启发。
一、MRPII(制造资源计划)理论MRPII(ManufacturingResourcesPlanning)理论把企业看成一个整体,以制造资源计划为活动核心进行运作,以期达到最有效的企业经营。
其涵盖范围包括了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体系,包括经营目标、销售策划、财务策划、生产策划、物料需求计划、采购管理、现场管理、运输管理、绩效评价等各个方面。
MRPⅡ的基本思想就是把企业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最优的角度出发,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各种制造资源和产、供、销、财等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MRPⅡ理论重视计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围绕计划展开的。
二、JIT理论JIT理论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生产管理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
MRP.JIT.TOC的比较

MRP、JIT與TOC的比較分類:生產管理2005/11/24 22:32 一、物料需求規劃物料需求規劃(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以下簡稱MRP)的主要觀念,必須先知道獨立需求(Independent Demand)和相依需求(Dependent Demand)的意義,獨立需求係指外界或消費者,對製成品(Finished good)或最終產品(Final Produ ct),或服務用零件的需求,這種需求是相當穩定的。
而相依需求則是指由於製造成品(或服務用零件),所衍生對零組件、原物料的需求,例如市場對汽車的需求為獨立需求,而為製造汽車所需的車燈、雨刷等,則為相依需求。
MRP系統的主要精神在於,設法使存貨減少,因為每一種成品有許多的零組件所組成,每一零組件與每一零組件又有互相依賴的關係,因此在計算採購點時,其複雜程度高,且須靠電腦系統運算,以便於幫忙管理。
MRP因為是一種資訊系統,所以它的先決條件必須要有主生產排程,標準用量清冊及材料編號,及存貨方式和記錄,如庫存數、在途數、已配置量等,因此MR P是一種很有規劃能力的系統。
二、JIT生產系統JIT生產系統強調的是生產現場的改善,而且是持續的、有目標的、持之以恆的改善活動,對於JIT的實施而言,它是屬於後拉式的生產系統,而且是全公司的工業工程活動,並追求零庫存,和以經營環境為基礎的生產系統,在採購過程中強調客戶與供應商的共存關係,達到雙贏的最佳境界。
JIT的生產系統是在製程中找出浪費的所在,並加以消除,以大幅增加工作效率,達到降低成本,縮短前置時間及提昇產品品質。
三、限制理論TOC(Theory of Constraint)限制理論認為任何系統或組織都應該有目標,而阻礙此系統達成其目標的因素就是限制。
TOC認為任何系統至少存在著一個限制,否則它就可能有無限的產出。
因此要提高一個系統(任何企業或組織均可視為一個系統)的產出,必須要打破系統的限制。
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技术--MRP、JIT、TOC的比较研究

2 、 实现各种资源 的共享 M R P 作为一种集成系统 , 将订单信息 、 销售预测 、 采购信息 、 库存状 态及其 他生产信息集 成在一起 , 实现信息的共享 , 避 免 了决策 片面 、 重 复工作等情况的发生 。 3 、 及时的动态反应能力 MR P系统对信息进行实时的更新 , 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 使得 工作人员能够根据生产信息实时的变化对计划作 出迅速合理 的响应 。 4、 物料流和信息流的统一 , 有效地控 制成本
主要 有 :
( 1 ) M R P 系 统制定 的生产计划 与控制 相互分离 。M R P 系统 在制定 生产计 划 的日 候 并没有考虑 生产 控制 的问题 , 而只是通过 生产 过程 中 的信息反 馈来进行 控制 , 这就会 导致反应 存在一 定的滞 后性 。此 外 , M R P 系统 对生产 的各个环 节都进行 了周 密的计划 , 每道工 序都 需要严
投 资理财
企业 生产 计划 与控制 管理 技术
M RP、 J I T、 ToC 的 比 较 研 究
河 北工 业 大学经 济管理 学院 朱伟 星
摘要: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 需求 , 合理 配置、 利用资源 , 选择适合 企
业 的 生 产 计 划 与控 制 管理 技 术 已 经成 为企 业 的 重 中之 重 。首 先 对 三 种 生产计 划与控 制管理技 术( MI L P 、 J I T、 T OC) 进行对 比分析 , 然 后 阐 明 M RP, J I T、 TOC混 合 系统 的优 势 。 关键词: 计 划 控 制 M RP J I T T OC
一
图1 MR P逻辑流程图 MR P的生产计划 和控制方式如图 2 所示。
生产管理理论及方法主要有MRPII理论、JIT理论,TOC(约束理论)

TOC与MRPII、JIT的应用比较生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现在许多企业还停留在依靠经验阶段,这不适应现代生产管理的需要。
现行的生产管理理论及方法主要有MRPII理论、JIT理论,TOC(约束理论)等。
本文拟对这一种理论进行介绍和比较分析,希望对从事生产管理的人员有所启发.一、MRPII制造资源计划理论MRPII理论把企业看成一个整体,以制造资源计划为活动核心进行运作,以期达到最有效的企业经营。
其涵盖范因包括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体系,包括经营日标、销售策划、财务策划、生产策划、物料需求计划、采购管理、现场管理、运输管理、绩效评价等各个方面.MRPII的缺本思想就是把企业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最优的角度出发,运用利一学方法对企业各种制造资源和产、供、销、财等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MRPII理论重视计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围绕计划展开的。
二、JIT理论JIT理论是起源于日本丰口汽车公司的一种生产管理方法。
它的缺本思想可概括为"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
JIT理论的最终实现日标是消除浪费,使管理流程化;对于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快速反应,及时解决;各生产工序要均衡、同步;追求零库存与柔性生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实现零缺陷.JIT采用拉动式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各工序由后向前倒序传递生产中的取货和生产指令,各生产单元依照指令进行物料补充和生产。
其优点在于:各工序只生产后工序急需的物料,大大降低非急需库存;注重现场管理,工序间出现问题时反应敏感;各部门之间的移动时间、检验时间缩短,从而缩短制造周期,降低企业的成本。
三、TOC理论(约束理论)以色列物理学家Eliyahu M.Goldratt博士在优化生产技术(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OPT)的基础上发展厂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简称T0C。
TOC与MRPII、JIT的比较研究(doc 8页)

TOC与MRPII、JIT的比较研究(doc 8页)TOC与MRP II、JIT的比较研究作者:王玉荣孔祥云2002-2-6【来源:AMT】TOC与MRP II、JIT是在不同时代、不同经济与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不同的企业管理方式。
但作为生产组织管理领域当今最流行的先进管理思想与方式,三者又有其相通之处。
本文将深入到运用背景、运用准则、管理手段等多层面多角度,对TOC、MRP II、JIT进行比较研究。
一、运用背景比较MRP II的核心MRP的思想在四、五十年代即已产生,随着六、七十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逐步走向应用。
其后又经过多次改进,直至形成MRP II体系,现阶段又继续融合了其他的现代管理思想和技术,向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发展。
MRP II根植于美国的大量生产方式,寻求最有效地配置企业资源,以保证企业经济、有效地运行。
二战以后,日本汽车工业开始起步,但当时主流的生产模式是以美国福特制为代表的大量生产方式。
与此同时,日本企业还面临需求不足与技术落后等严重困难,加上战后日本国内的资金严重不足,难有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以保证日本国内的汽车生产达到有竞争力的规模。
因此,丰田汽车公司根据自身特点,逐步创立了一种独特的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和低消耗的JIT生产方式。
它的核心是力求消除一切浪费,体现了一种追求尽善尽美的思想。
而TOC从OPT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90年代逐渐形成更加成熟完善的体系。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持续地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企业有必要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最紧要的环节上去,强调决策沟通与团体协作,体现了“抓住重点,以点带面”的管理思想。
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TOC与MRP II、JIT产生背景比较比较项目TOC MRP II JIT市场需求产生初期面临的是一种内部生产能力不平衡的情况,多应用于离散型生产环境。
MRPIITOCJIT三者的定位分析

MRPIITOCJIT三者的定位分析MRP 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II)、TOC(Theory of Constraints)、JIT(Just-in-Time)是三种不同的管理方法,用于提高生产和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
它们各自的定位和目标如下:MRPII是一种制造资源计划方法,旨在通过整合和管理内部和外部资源来改进生产计划和调度。
其定位是在企业内部,主要关注生产资源的规划和调度,以确保生产线的运作顺利和高效。
MRPII着重于将客户需求转化为生产计划,确保适当的库存和物料管理,以满足交货期要求。
JIT是一种生产和物流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减少库存和流程浪费来提高生产效率。
其定位是在生产和供应链过程中,主要关注减少库存、提高产品周期时间和减少浪费。
JIT强调及时生产和物流配送,以避免过度库存和操作浪费,同时提高交货速度。
2.重点不同:MRPII重点是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TOC重点是识别和解决制约因素,JIT重点是降低库存和减少浪费。
3.方法不同:MRPII使用计划系统来管理生产资源和流程,TOC使用基于约束的方法来优化整个系统,JIT使用及时生产和物流控制来减少库存和浪费。
4.目标不同:MRPII的目标是提高生产计划和资源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TOC的目标是在系统中解决制约因素,提高整体效能;JIT的目标是实现快速、准时的生产和供应。
然而,这些方法并不是互斥的,而是可以结合使用的。
例如,可以使用MRPII来制定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同时使用TOC方法来识别和解决系统的瓶颈,再结合JIT的原则和实践来提高生产和供应链的效率。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企业可以有效地优化生产和供应链流程,提高整体效能和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MRP、JIT与TOC的比较
1.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含义
在现代企业中,生产经营活动是社会化大生产,它需要调配多种资源,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这里就离不开周密的计划,所以生产计划与控制是管理中一个重要部分。
(JIT )生产计划是根据需求和企业生产能力的限制,对一个生产系统的产出品种生产速度、生产时间、劳动力和设备配置以及库存等问题所预先进行的考虑和安排。
生产控制,指的是执行生产计划和生产进度过程中,所展开的监督、检查、分析、调度等一系列工作,它是实现生产计划与生产进度计划的主要保证。
其职能是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协调生产系统运转,保证最终实现生产目标。
2.生产计划与控制面临的问题
由于科技进步,产生了市场需求的影响;需求变化的速度加快;新产品在用户中的普及的速度快;需求向多样化发展;需求的价值观念转变;要求用户操作、维修简便;软产品和无形产品的需求比重增加。
这些需求在企业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的变革。
而我国企业存在:(1)库存在制品储备很高,流动资金占用大。
(2)交货期很长而且非常不准时。
(3)设备利用率和工时利用率不高。
(4)成本计算粗放。
(5)企业缺乏应变能力。
(6)企业信息重复、不准确、不畅通、不共享。
这些就要求生产模式:多品种、小批量。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要求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设计手段、设计方法等都进行相应地改变。
而生产过程的特点要求:(1)柔性化;(2)高速化;(3)自动化。
3.RP系统与JIT系统的简介
3.1MRP系统简介
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MRPⅡ)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对企业各种有限资源进行周密计划,合理利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基于企业经营目标,制定生产计划,围绕物料需求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要按时生产。
其主要技术环节涉及:经营规划、销售与运作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管理、物料管理、产品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等。
3.2JIT系统简介
准时化生产(Just In Time,JIT)产生于1973年,是由丰田英二和大野耐一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首先采用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
JIT的基本思想可概况为“在需要的时候,按所需的数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零库存生产系统。
(1)JIT的基本手段是生产同步化。
即工序间不设置仓库,前一工序加工结束后,使其立即转到下一工序去。
(2)生产均衡化。
即通过专用设各通用化和制定标准作业来实现。
总装配线在向前工序领取零部件时,应均衡地使用各种零部件,混合生产各种产品;(3)看板管理。
其主要以拉动生产为基础,采用“取料制”,即后道工序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对本工序在制品短期的量从前道工序取相同的在制品量,从而形成全过程的拉动控制系统。
下游工序取出定量容器中的工件后,容器上的看板被激活,下达给上游工序。
上
游工序只有在得到看板授权后,才能够生产。
4.TOC的生产管理哲理
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可能有多种目标,但首要的目标是创造利润。
因此,企业中的每项决策都应以是否有利于企业创造利润作为评判准则。
在分析和制定生产管理决策时,也应把有利于企业的目标作为决策的首要准则。
在传统的生产管理系统中,管理人员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局部的、短期的目标上。
比如,为了使生产过程不受随机因素的干扰,常常允许有大量原材料、在制品和完成品的库存,结果积压了资金,影响了资金周转;批量生产方法尽管使单个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带来了库存,对于产品增值的目标并未做贡献。
无论是单品种生产还是多品种生产,建立起与市场需求相同步的均匀、连续的产品流是生产管理追求的目标。
基于这个认识,提出同步制造的概念:同步制造是一种与企业整体目标一致的生产管理哲理,它的核心是有效利用企业资源,建立与市场需求同步的均匀、连续的产品流。
基本原则如下:(1)约束资源决定非约束资源的利用程度;(2)追求物流平衡,而不是能力平衡;(3)搬运批量可以不等于加工批量;通过约束管理实现同步制造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生产进度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将市场需求与约束资源、非约束资源联系成一个整体,实现生产的同步化。
同步制造是在对制造业生产实践总结的基础上产生的,如装配线、JIT生产系统都体现了同步制造的原则。
本文说明,为实现同步制造,须认识产品生产流程的基本性质,并重新考虑传统的生产管理原则。
根据约束管理的原则,在生产系统中的约束资源决定着系统的行为和绩效,将约束资源作为管理和改善的重点,可建立市场需求与生产部门之间直接的联系,克服目前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盲目生产的现象,使得非约束资源的利用与约束资源的利用同步,约束资源的利用与市场需求同步。
在此过程中,浪费不断减少,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5.TOC思想(同步制造)与MRP和JIT的比较
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表明,TOC思想对生产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同步制造是
指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而使整个生产过程协调一致的一种方法,即是一种很好的生产计划与库存控制系统。
这一新原理和方法的逻辑机理起源于最优生产技术(OPT);作为TOC理论生产理论核心部分的OPT,由于其在管理思想上别树一帜,并且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已被企业界和理论界所接受。
现在对TOC、MRP、JIT进行比较,见表1。
由上述对MRP和JIT系统的分析可以和与TOC的比较发现,MRP和JIT系统自身都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陷,也不能很好的解决生产系统中的瓶颈问题。
需要研究一种更为有效的生产控制系统,以实现对瓶颈资源的控制,提高生产系统的产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库存量。
而TOC是解决对瓶颈资源的控制,提高生产系统的产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库存量的一个好的理论和生产与控制系统(DBR)。
(文章来源于:厦门财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