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抢救过敏反应和高热惊厥的体会
小儿高热惊厥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小儿高热惊厥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小儿高热惊厥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性癫痫发作类型,通常发生在体温超过39℃的情况下。
对于这种突发疾病,及时的院前急救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减轻患儿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我对小儿高热惊厥院前急救护理体会的总结。
对于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及时发现症状,了解护理知识非常重要。
在平时,家长首先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当孩子出现高热时要及时测量体温,如果高热持续超过39℃,要考虑到孩子有可能发生高热惊厥。
家长还要学会正确的急救方法,比如降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措施,第一时间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的院前急救护理,要及时稳定患儿情绪,保持卧床安静。
当孩子出现高热惊厥时,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应该保持镇静,不要慌张。
将孩子移至安静的室内或者安全的地方,避免外界刺激,同时让孩子平卧,不要使用枕头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及时冷敷或退热。
当孩子发生高热惊厥时,家长可以使用温水海绵擦身或者退热贴降低体温,避免过度降温,导致体温过低。
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处理高热惊厥时,家长要保持孩子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因呼吸不畅造成窒息。
在患儿发生抽搐时,家长要清除口鼻周围杂物,保持上颌提拉法使呼吸道通畅。
急救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随时向急救医生汇报。
在进行院前急救护理时,要时刻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观察他们的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
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将孩子送往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对于小儿高热惊厥的院前急救护理,了解正确的护理知识和方法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保护患儿的生命安全。
家长还要学会急救常识,随时向急救医生咨询,确保孩子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够时刻注意孩子的健康,做到随时掌握正确的急救护理知识,保护孩子的生命安全。
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的临床体会

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的临床体会惊厥是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为儿科常见急诊,多发生于6个月~3岁,偶见于4~5岁,5岁以上少见,由于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髓鞘欠完善,传导分化功能差,且大脑皮层抑制能力弱,兴奋易于泛化,惊厥更易发生,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反复发作可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引起高热惊厥的原发病因多见于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其次为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发热惊厥在儿童患病率达3%~4%,患儿常有热性惊厥家族史,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同外显率。
标签:高热惊厥;治疗;体会凡由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感染所致38℃以上发热时发现的惊厥,称小儿高热惊厥。
小儿高热惊厥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多发生于6个月~3岁,偶见于4~5岁,5岁以上少见,多发生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次为消化道感染性疾病,急骤高热开始后的12h以内,一般短暂发作为数秒至10min,长者可达10min以上。
2/3病例1次发热过程出现1次惊厥,惊厥停止后抽搐即可恢复,不引起脑部损害,也无异常神经系统体征。
脑电图可暂时出现慢波,退热1w后即恢复正常。
若1次发热过程中惊厥发作频繁,发作后昏睡,有锥体系征,体温38℃以上,脑电图持续异常,有家族史者日后可能转为癫痫。
现将我科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小儿高热惊厥报告如下[1]。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男45例,女23例;年龄6个月~5岁。
体温38~39℃11例,39.1~40℃49例,>40℃8例。
病因以呼吸道感染为主56例,肠道感染5例,出疹性疾病5例,其他2例。
1.2临床症状高热、突然意识丧失、全身痉挛性或强直性、局限性抽搐,双眼上翻或凝视、双拳紧握、口唇紫绀、大小便失禁。
1.3缓解方式及转归自然缓解者11例,用止惊药缓解者57例,本组病例中复发者11例,其中>2次9例,癫痫2例。
2小儿高热惊厥的表现小儿高热惊厥简单型症状:年龄6个月~4岁,一般是由于感冒初的急性发热,惊厥大都发生在体温骤升达到38.5℃~39.5℃;发作形势为意识丧失,全身性对称性强直性阵发痉挛,还可表现为双眼凝视、斜视、上翻;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一般不超过15min,24h内无复发,发作后意识恢复正常快;体温恢复正常后2w,脑电图检查正常。
惊厥治疗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一、引言惊厥,是一种突发性、短暂的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意识丧失等。
在临床工作中,惊厥是一种常见的急症,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深知惊厥治疗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惊厥治疗的几点心得体会和感悟。
二、惊厥治疗心得体会1.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惊厥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辅助检查,尽快明确诊断。
对于确诊的惊厥患者,应立即给予抗惊厥药物,以迅速控制抽搐。
2. 抗惊厥药物的选择抗惊厥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副作用等因素综合考虑。
常用的抗惊厥药物有苯二氮卓类药物、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3. 抗惊厥药物的监测抗惊厥药物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药浓度、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于血药浓度较高的患者,应及时调整剂量,避免药物中毒。
4. 综合治疗惊厥治疗不仅要控制抽搐,还要治疗原发疾病。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方面:(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感染、中毒、代谢性疾病等。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惊厥患者易出现电解质紊乱,需及时纠正。
(3)预防并发症: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
(4)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
三、感悟1. 增强急救意识惊厥是一种突发性疾病,急救处理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作为临床医生,我们要具备较强的急救意识,熟练掌握急救技能,以便在关键时刻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2. 提高诊断水平惊厥的诊断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神经内科、儿科、急诊科等。
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3. 关注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在惊厥治疗过程中,我们要关注患者及家属的需求,给予他们心理支持和生活指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生病针灸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中医针灸就被人们视为一门神奇而神秘的技艺。
在我国,针灸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独特的疗效被无数患者所认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针灸疗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有幸在生病期间接受了针灸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我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生病针灸感悟心得体会。
一、针灸的神奇疗效在我生病之前,我对针灸并没有太多的了解。
然而,在病痛的折磨下,我决定尝试一下针灸治疗。
起初,我对针灸的效果持怀疑态度,但当我真正体验过针灸的神奇疗效后,我深深地被其折服。
针灸治疗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针灸师精湛的技艺。
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触觉,准确找到穴位,用银针轻轻刺入。
在针灸过程中,我并未感受到太多的疼痛,反而有一种轻松、舒适的感觉。
针灸师告诉我,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我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原本疼痛难忍的部位变得舒缓,身体状态逐渐恢复。
这让我对针灸的疗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针灸不仅能够治疗疾病,还能够改善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二、针灸的养生保健作用在针灸治疗的过程中,我逐渐了解到针灸的养生保健作用。
针灸不仅能够治疗疾病,还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首先,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通过刺激穴位,针灸可以促进激素的分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这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针灸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针灸能够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从而改善血液循环。
这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提高心血管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
针灸可以增强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力。
这对于预防感冒、流感等常见疾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三、针灸的注意事项在体验针灸治疗的过程中,我也总结了一些针灸的注意事项,以供大家参考。
1. 选择正规的针灸机构。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选择一个正规的针灸机构至关重要。
针灸抢救过敏反应和高热惊厥的体会

针灸抢救过敏反应和高热惊厥的体会
程志华; 杨慧春; 黄玉红; 蔡燕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07(23)2
【总页数】1页(P45)
【作者】程志华; 杨慧春; 黄玉红; 蔡燕
【作者单位】734000 甘肃张掖市甘州区南街社区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
【相关文献】
1.针灸抢救治疗9例输液过敏反应 [J], 刘威
2.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抢救及护理体会 [J], 包丽蓉
3.自制高热惊厥抢救盒在儿科急诊高热惊厥患儿抢救中的应用 [J], 唐慧;李爱连;杨艳;罗立红;谢玲姣;伍佳宁;胡颖
4.小儿高热惊厥抢救与护理体会 [J], 孙淑兰;樊艳宏;王红梅
5.小儿高热惊厥26例抢救护理体会 [J], 崔於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感悟心得体会范文(3篇)

第1篇自古以来,中医文化源远流长,针灸作为中医的瑰宝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亚健康状态逐渐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保健。
我有幸接触到针灸,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感悟,让我对针灸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针灸的神奇疗效针灸,是一种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进行针刺,以达到调节人体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治疗方法。
自从我开始接触针灸,我便感受到了它的神奇疗效。
1. 疼痛缓解针灸治疗疼痛效果显著。
我曾经患有颈椎病,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导致颈部疼痛难忍。
通过针灸治疗,疼痛得到了明显缓解,甚至逐渐消失了。
2. 增强免疫力针灸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免疫力有所提高,不易感冒,身体状态得到了改善。
3. 美容养颜针灸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针灸治疗过程中,通过刺激面部穴位,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使肤色更加红润,肌肤更加细腻。
4. 改善睡眠针灸对于改善睡眠质量具有显著效果。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每晚都能拥有充足的睡眠。
二、针灸的治疗原理针灸的治疗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理论,包括经络学说、气血学说等。
以下简要介绍针灸的治疗原理:1. 经络学说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针灸通过在穴位上施以针刺,激发经络气血,达到调节阴阳、疏通经络的目的。
2. 气血学说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针灸通过调节气血,使气血运行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阴阳学说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针灸通过调节阴阳平衡,使人体恢复健康状态。
三、针灸的注意事项虽然针灸具有神奇疗效,但在进行治疗时,仍需注意以下事项:1.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有资质的针灸师进行治疗。
2. 针灸治疗前,需了解自己的体质和病情,避免盲目治疗。
3. 针灸治疗过程中,保持放松心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4. 针灸治疗后,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5. 针灸治疗期间,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小儿高热惊厥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小儿高热惊厥的抢救与护理体会高热惊厥多见于1~3岁小儿,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初期,当体温骤升至38.5~40℃或更高时,突然发生惊厥。
发作时表现为意志丧失,头向后仰,面部及四肢肌肉呈强直性阵挛性收缩,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牙关紧闭,面色青紫;部分患儿有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如果惊厥时间长,很容易引起缺氧性脑损伤。
所以,控制发作,及时进行抢救及护理尤为重要,根据本人多年临床护理经验,对小儿高热惊厥抢救与护理体会如下:1惊厥的急救1.1吸氧,改善脑细胞的缺血缺氧状态。
1.2阻断惊厥持续状态①一般可先采取针刺人中、百会、合谷等穴,如效果不佳,则随即使用镇静药物;②镇静药物的选用。
可选用作用快、毒性小、不影响呼吸循环功能的药物。
如苯妥英钠6~10mg/kg肌肉注射,水合氯醛0.5~0.6ml/kg鼻饲或灌肠.1.3降温处理①宽衣解包去除体表散热障碍;②应用小计量解热镇痛药物或冬眠药物,如:冬非针1mg/kg肌注,配合物理降温。
1.4预防脑水肿当惊厥持续状态过长,伴意识障碍及呕吐时应考虑有脑水肿的发生,可静注地塞米松0.2~0.4mg/kg/次,同时静推20%甘露醇0.5~1g/kg降低颅内压。
2护理措施2.1预防窒息①立即将患儿平卧床上,头偏向一侧;②解开衣领,松解衣服,清除口鼻分泌物、呕吐物等,保持气道通畅;③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后坠,以防阻塞呼吸道造成气道不畅。
2.2预防外伤在已长牙的患儿上下臼齿之间放置牙垫,防止舌咬伤,床边放置床挡,防止坠床。
2.3惊厥严重发生紫绀时,立即吸氧。
惊厥缓解紫绀消失,停止吸氧。
2.4建立静脉通路,备好急救药品。
2.5药物和物理降温冷湿巾放置前额、腋窝或腹股沟等处,或用35~50%酒精或温水擦浴,必要时冰枕、冰帽、冰袋冰敷或冷盐水保留灌肠,促使降温,在物理降温作用不佳时,可配合药物降温,一般可采用安痛定、羚羊角肌肉注射,在降温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和记录体温,防止体温反跳现象或过低现象。
针炙基本知识、输液反应、小儿高热惊厥学习总结

安阳乡卫生院
针炙基本知识、输液反应、
小儿高热惊厥学习总结
医学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意义重大的医学界人世的活动。
我院为了进一步细化、具体化医学继续教育,在2011年8月11日—9月1日,在二楼会议室,组织了针炙基本知识、输液反应、小儿高热惊厥三方面的培训考核,按理论知识培训,实际操作进行,最后进行了两次考试。
这次活动由卫生院执业医师徐贵、戴虎、刘立章主持,把基础学习和训练从考试上做督导,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二0一一年九月四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抢救过敏反应和高热惊厥的体会
程志华 杨慧春 黄玉红 蔡燕 734000甘肃张掖市甘州区南街社区服务中心
在社区医疗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一 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如疼痛性休 克、高热惊厥、药物过敏等危及患者 生命的紧急情况,如不及早处理,错 过抢救时机,后果严重。下面举例介 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患者,男,40 岁。因发热,头痛,
45 中国社区医师 2007 年第 2 期(第 23 卷总第 320 期)
患儿,男,5 岁,因上呼吸道感染 就诊。查体:T38.5℃,P112 次 / 分。 面色潮红,口唇干燥,咽部充血,扁 桃体 I 度肿大,哭闹不安,双肺呼吸 音粗,四肢末梢冰凉,当即给予肌注 柴胡 2 ml,安痛定 2 ml,静滴 0.9%氯 化钠注射液 150 ml+ 先锋 V2 g,5%葡萄 糖液 150 ml+ 清开灵 + 病毒唑 0.2 g, 当第一组液体输入 1/2 时患儿突然抽 搐,双眼向上凝视,牙关紧闭,口唇 发绀,呼之不应,四肢拘挛,厥冷。 既往无抽风史,考虑为高热惊厥,立 即针刺,取穴为人中、内关、印堂、 合谷等强刺激并留针。患儿开始哭闹, 面色转红,查 T39℃,随即针刺十宣放 血,并给予肌注鲁米纳 100 mg,安乃 近滴鼻,物理降温处理后,体温逐渐 下降,患儿较安静,少量出汗,输液 完毕后患儿体温降至正常。
内关、涌泉、百会、印堂等急救穴, 用捻转强刺激手法,同时给予吸氧、 抗过敏药物治疗、艾灸手心足底。患 者逐渐平静,15 分钟后上述症状逐渐 减轻,但体温高达 39℃,紧急采取十 宣放血处理,观察 2 小时后体温逐渐 下降 ,心 率 96 次 / 分 ,BP110/70 mm Hg,除双眼睑水肿和皮肤瘙痒外其他 症状消失。
讨论 社区医疗方便、快捷,但不具备
急救条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针灸 可谓在社区医疗急救中最为便捷的方 法,因此社区医师掌握常用的急求穴 位及其功效是非常必要的。
常用急救穴位简介 ①人中穴: 是大肠经、胃经之会穴。对实验性休 克的动物,针刺其人中穴后,能使血 压、心跳、呼吸提前恢复正常,使血
压稳步上升,并能对抗硫喷妥钠对大 脑皮层麻醉的作用,使休克的家兔提 前苏醒。《针灸大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 通于阴维脉。有报道介绍对阵发性心 动过速者,经针刺内关可减慢心跳, 对心绞痛有缓解作用;能很快缓解恶 心、呕吐;针刺内关能使白细胞对金 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作用增强。③天 突穴:能降低吸气或呼气阶段的气道 阻力,特别是呼气的气道阻力下降更 为显著,能使食管内腔增宽。④百会 穴:可治疗眩晕、惊风、中风不语。 《针灸大成》曰:百病皆治。⑤印堂穴: 治疗眩晕、惊风。⑥涌泉穴:配人中、 足三里、十宣治疗中毒性休克、眩晕、 抽搐等。⑦十宣穴:是抢救昏迷、高 热的要穴。
信息速递
“青蒿治疟之源”立碑罗浮山
近 日 ,由 广 州 中 医 药 大 学 、广 东 新 南 方 青蒿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举办的“青蒿抗疟 寻源”活动,在广东罗浮山风景区著名的历 史 遗 迹“ 仙 人 洗 药 池 ”畔 举 行“ 青 蒿 治 疟 之 源”立碑仪式。
据悉,专家从大量历史文献中寻找到最 早记载使用青蒿治疗疟疾的文献,是出自东 晋著名道家宗师葛洪所著的 《肘后备急方· 治寒热诸疟方》。这一珍贵文献记载与民间 传说的史料均印证青蒿抗疟学说源于广东 罗浮山。由菊科草本植物青蒿提取的青蒿 素,是我国发明的、目前惟一具有独特抗疟 作用的药物。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表示,今后 所有一线抗疟药物中,必须含有青蒿素。 2006 年 11 月 4 日,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 会上,中国政府提出将采取 8 项措施促进中 非合作,其中包括提供 3 亿元人民币无偿援 款,帮助非洲防、抗疟疾,提供青蒿素药品及 设立 30 个抗疟中心。
周身不适就诊。查体:咽部充血, T37.8℃ , BPl20/80 mm Hg, P84 次 /min, 双 肺 未 闻 及 干 湿 性 啰 音 , 初 步 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分别给予肌注 柴胡 2 ml,安乃近 2 ml,做青霉素过 敏试验,结果阴性,肌注青霉素 80 万 U+ 抗病毒治疗,并给予静滴 0.9%氯化 钠溶液 200 ml+ 青霉素 800 万 U,5%葡 萄糖液 200 ml+ 清开灵 30 ml+ 病毒唑 0.4 g。当患者输完青霉素换清开灵约 10 分钟后,自觉鼻咽部发痒,喷嚏, 流清涕,随后感到恶心,眼睑及口唇 肿胀不适,初步考虑药物过敏反应, 立即静脉推注 5%GS200 ml+ 糖酸钙 20 ml+ 地塞米松 5 mg。此时患者症状越来 越重,气喘,呼吸困难,双手不停的 抓挠前颈前胸,极度烦躁和恐惧。查 体:颜面及全身皮肤红肿发胀,布满 大小不等的皮疹,眼睑与口唇水肿, 球结膜充血,眼球外突,声音嘶哑, 咳喘不停,流清涕,呕吐泡沫状黏液, 双 肺 布 满 哮 鸣 音 , P104 次 /min, BP80/50 mm Hg,立即针刺天突,人中、